8重庆市綦江区 重庆市綦江区教委

綦江区

重庆市綦江区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綦江河纵贯南北,有蒲河、清溪河等支流汇入。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年均降水量1071毫米,年均气温18.8℃。有煤炭、铁矿、石灰岩、天然气、石英砂等矿产资源。渝黔、三南铁路,国道210线、省道303线,渝湛、綦万高速路过境,有火车站点6个、高速公路出入口6个。名胜古迹有古剑山、丁山湖、白云观、古树化石群、傣族生殖图腾、石壕红军烈士墓(省级保护文物)、韩国临时政府遗址等。

中文名称:綦江区

外文名称:Qijing District
8重庆市綦江区 重庆市綦江区教委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重庆市

下辖地区:石角镇、东溪镇、赶水镇、打通镇

政府驻地:古南街道中山路

电话区号:023

邮政区码:401420

地理位置:重庆市南部

面积:2746平方公里

人口:117万

方言:四川话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古剑山、丁山湖、白云观、古树化石群、傣族生殖图腾等

火车站:綦江站、綦江北站

行政代码:500222

目录

基本情况 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产业结构分析 地理区位 交通 工业

2011年,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重庆市万盛区和綦江县,设立重庆市綦江区。调整后,綦江区位于重庆市南部,东连南川区,南接贵州的桐梓县和习水县,西临江津区,北靠巴南区。总面积约2744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1213770人(2010年底)。辖5个街道、25个镇:古南街道、文龙街道、三江街道、万盛街道、东林街道、石角镇、东溪镇、赶水镇、打通镇、石壕镇、永新镇、三角镇、隆盛镇、郭扶镇、篆塘镇、丁山镇、安稳镇、扶欢镇、永城镇、新盛镇、中峰镇、横山镇、万东镇、南桐镇、青年镇、关坝镇、丛林镇、石林镇、金桥镇、黑山镇。区政府驻古南街道中山路。

中文名称:綦江区外文名称:Qijiang County别名:中国农民版画之乡行政区类别:县级行政区(县)所属地区:重庆市下辖地区:石角镇、东溪镇、赶水镇政府驻地:古南镇电话区号:023邮政区码:401449地理位置: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95万方言:綦江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著名景点:白云观,古剑名山,丁山湖,天山台,石门寺,万龙花坝火车站:綦江站、綦江北站重点企业: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广益达家政有限责任公司古称:隆阳县、南州

基本情况

綦(qí)江道路交通便捷 距重庆市主城区仅半小时车程,两条铁路(渝黔、三南)、两条国(省)道

(210线、303线)、两条高速路(渝湛、綦万)纵横交错,有火车站点6个、高速公路出入口6个,是通往贵州、云南、湖南、广东、上海的重要陆上通道,也是渝南及黔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綦江工业基础雄厚 工业强区扎实推进,区域工业有松藻煤电有限公司、重庆四钢钢业有限公司、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重庆科华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大中型企业。基本形成机械、能源、冶金、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綦江齿轮、“老四川”牛肉干、川江毛线、綦江猪鬃等名优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綦江资源储量丰富 煤炭已探明储量10亿吨,年产近500万吨,可开采200多年。铁矿储量近1亿吨,石灰岩储量4460亿立方米,水能可开发量10.5万千瓦,天然气、石英砂等储量也很大。林地112.5万亩,占幅员面积的34.5%,其中森林面积87万亩,森林覆盖率25.9%。有古剑山、丁山湖、白云观、古树化石群等自然景点20余处,有全国罕见的傣族生殖图腾、红军烈士墓、韩国临时政府遗址和全国农民版画之乡等人文景观10余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行政区划 綦(qi)江县全县辖石角镇、东溪镇、赶水镇、打通镇、石壕镇、永新镇、三角镇、隆盛镇、郭扶镇、篆塘镇、丁山镇、安稳镇、扶欢镇、永城镇、新盛镇、中峰镇、横山镇等17个镇和古南、三江、文龙等3个街道。

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14.5%;人均生产总值实现14985元,同比增长21%。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0.3亿元,同比增长53.5%;辖区内财政总收入实现15.4亿元,同比增长44.9%;



全县总财力实现20.4亿元,净增6.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5亿元,同比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3亿元,同比增长24%。农业总产值完成32.6亿元,同比增长11%。工业总产值完成136.8亿元,同比增长28%。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38.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520元,同比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0元,同比增长16%。

产业结构分析

1、綦江区的支柱产业,发展第二产业。綦江区提出了发展三个百亿工程的计划,结合本区特色优势在5年内打造出百亿能源产业、百亿冶金产业、百亿齿轮产业以大幅度促进我县经济发展。从煤炭、煤电、抽水蓄能发电及煤层气的开发上着手,打造能源百亿产业。其中我区煤年开采量就打通煤矿就达到500万吨,在重庆能源集团旗下的煤矿中煤炭年开采量最多的我区就占前三甲中的两名。以发展电解铜项目,加上原有区域内的四钢等冶金产业的产能,打造出年产值达百亿的冶金产业。以打造西部齿轮成为主的齿轮产业,围绕重庆的汽车、摩托车产业进行齿轮的研发,并利用全国和市级已有的齿轮品牌如綦江桥河齿轮有限公司,建设全国的齿轮中心,打造百亿齿轮产业。同时,也积极发展本土已有的或引进大量的轻加工业,主要有:重庆市郑胖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川江毛线厂,“老四川”牛肉干,綦江猪鬃厂等。 2、綦江区农业产业化政策。以实施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建设石梁河流域农业开发区,着力实施以南部四镇为重点的2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重点抓好水果、蔬菜、畜禽、粮油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建成30万只肥羊羔、30万头优质瘦肉型生猪、15万亩优质水稻、10万亩甘兰型黄籽油菜、优质辣椒、优质水果、5万亩笋竹、3万亩中药材等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 3、綦江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建立以古剑山、清溪河、白云观、丁山湖为辐射的旅游业发展。其中东溪古镇成为了市级历史文化古镇。在第三产业的发展道路上,我县已有包括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其他公益事业等产业,如:重庆市宏軓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渝鑫税务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綦江分公司、綦江营盘山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广益达家政有限责任公司等。

地理区位

綦江区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东连万盛,南接贵州的桐梓和习水,西临江津,北靠巴南,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素有“重庆南大门”、“西部齿轮城”、“中国农民版画之乡”之称。全县辖17个镇3个街道,314个村,50个居委会,3571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95万,其中城镇人口29.2万。綦江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920米,最高海拔1814米,为石壕镇万隆花坝。最低海拔188米,为永新镇升平木瓜溪口。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

交通

綦江道路交通便捷。距重庆市主城区仅半小时车程,两条铁路(渝黔、三南)、两条国(省)道(210线、303线)、两条高速路(渝湛、綦万)纵横交错,有火车站点6个、高速公路出入口6个,是通往贵州、云南、湖南、广东、上海的重要陆上通道,也是渝南及黔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綦江区铁路、公路、水上运输兼备。川黔铁路、渝黔210国道纵贯南北,与三(江)南(川)铁路、渝湘303省道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全区汽车通车里程3046公里,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境内铁路总里程135公里,设16个火车站。綦江河已经渠道化,水上通航河道210公里,綦江河水上运输直通长江口岸。綦江河开发已列为交通部重点开发项目。建成的渝黔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境内长72.5公里,设有綦江,雷神店,东溪,安稳等出入口。綦江至万盛高速公路,全长33.8公里,在綦江区与渝黔高速(210国道)公路相接,境内长26.2公里。渝黔高速铁路也将于明年动工开建, 初步规划在綦江境内设置綦江火车站、赶水火车站,估算总里程67公里,总投资70亿元。届时只需要13分钟就连通綦江与主城。

工业

綦江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强区扎实推进,区域工业有松藻煤电有限公司、重庆四钢钢业有限公司、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重庆科华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大中型企业。基本形成机械、能源、冶金、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綦江齿轮、“老四川”牛肉干、川江毛线、綦江猪鬃等名优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在杂交水稻上,綦江扶欢镇是我市水稻制种基地,至今已有30年的制种历史。

扩展阅读: 1 重庆綦江区人民政府http://www.cqqj.gov.cn/

2 万盛区与綦江县合并,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1-10/28/c_122207122.htm

附:(1)万盛区

目录

万盛区位于重庆市南部、渝黔边界,距重庆主城区89公里,与南川区、綦江县和贵州省桐梓县接壤,幅员面积565.76平方公里,辖万东镇、南桐镇、青年镇、关坝镇、丛林镇、金桥镇、石林镇、黑山镇8个镇,万盛、东林2个街道,总人口26.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46万人。

地理位置 地理气候 矿产资源 工农业 历史沿革 全区总人口 区域内民族 经济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旅游及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社会事业 财税金融

旅游文化 旅游景点介绍 “中国石林之祖”——万盛石林 “原始生态旅游区”——黑山谷 “避暑胜地”——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山城绿珠”——九锅箐森林公园 “渝黔第一漂”——铜鼓滩峡谷漂流 “灵液延春”——樱花温泉 “绿色石林”——重庆奥陶纪公园

特产资源 风土人文

地理位置

万盛区百度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万盛区位于重庆南部,渝黔边界,距重庆市区89公里,北靠巴南,西连綦江,东接南川,南临贵州遵 万盛区万东镇

义,位于渝南黔北交界处。全区幅员面积566平方公里,辖8镇2个街道办事处,辖万东镇、南桐镇、青年镇、关坝镇、丛林镇、金桥镇、石林镇、黑山镇8个镇,万盛、东林2个街道,总人口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46万人。境内有渝黔铁路三万支线,万南铁路,綦万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万南高速公路,是重庆市的煤电化能源基地,中国羽毛球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区,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资源型枯竭城市,“三峡外环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地形地貌

万盛区为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衔接过渡的山区,地势东高西低,全区最高点为黑山镇狮子槽东侧山峰海拔1973米,最低点为南桐镇温塘村孝子河出境处海拔265米。主要河流有孝子河、清溪河、刘家河、鲤鱼河、溱溪河,均自东向西汇入綦江河。年均气温18.0℃,年降水量1312.7毫米。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藏资源有煤炭、石灰岩、萤石、白云石、皂石、石英砂、粘土、硫铁矿等数十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达3.08亿吨,主要分布在万东、南桐、青年、关坝、丛林等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聚“山、水、泉、林、洞”为一体,融“奇、幽、峻、秀”为一身,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风格独具的万盛石林、黑山谷、奥陶纪、铜鼓滩、樱花温泉、九锅箐等自然景观。 万盛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地理气候

地质:万盛区境出露地层众多,但全为沉积岩系,除泥盆系、石炭系、白垩系、第三系缺失处,从寒武系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共有7个系31个地层单位。自东向西,地层由老变新,古生界出露面积344.84平方公里,占区幅员面积的60.95%,中生界出露面积220.92平方公里,占39.05%区境地质结构为川东褶带与川鄂湘黔隆起褶带交接部,大致可以孝子河-青年-关坝连线,以东为川鄂湘黔隆起褶带西缘,构造相对复杂;以西以川东褶带东缘,构造比较简单。

地貌:东部和南部为低中山地貌,景星乡狮子槽东侧山峰海拔1973米,是区的最高点;西部和中部为海拔300-1000米的低山、丘陵、平坝,南桐镇温塘村孝子河出境处河床海拔265米,是区的最低点;北部为坪状低山地貌。全区幅员中,海拔300-600米的平坝和台地占7.49%;300-700米的丘陵占4.05%;500-1000米的低山占66.54%;1000-1973米的低中山占19.34%;800-1200米的山原占2.58%。

河流:万盛区主要河流有中部的孝子河、清溪河、刘家河,东部的鲤鱼河,南部的溱溪河(古称溱溪水),均为南北起源,自东向西汇入綦江河。区内河流多为山间小溪河,河谷深切岸坡陡峭,一般宽为20-30米,水深为0.5-1米,一遇汛期,河水猛涨,水流湍急,易于流失,唯孝子河万盛场以下河段从清末开始堵水行船,民国时期又新修堰闸、码头,成为区境重要的物质转运通道。1953年三(江)万(盛)铁路支线修通后,孝子河水运逐渐废弃。

土壤:全区有潮土、紫色土、石灰岩土、黄壤、水稻土、黄棕壤6个土类。全区农业土壤面积约为151329亩,分为5个土类、9个亚类、25个土属、61个土种,其中潮土类占0.82%、紫色土类占19.93%、石灰岩土类占9.38%、黄壤土类占24.01%、水稻土类占45.86%。全区森林土壤面积约30.7万亩,其中黄壤土类占75%、紫色土类占15%、石灰岩土类占5%、黄棕壤类占4%。

气候:万盛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随区内地势差异而立体气候特征明显,万盛地区海拔310米,年均气温18.0℃,东部景星乡狮子槽东侧山峰海拔1973米,年均气温只有8℃。万盛地区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7.4℃,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8.1℃,年总积温为6596.9℃,活动积温为5869.6℃,全年无霜期339.2天,极端最高温度为41.7℃,极端最低温度为-3.6℃。年降水量,万盛为1312.7毫米,东部山区为1908.2毫米左右,雨量集中在夏半年(5-10月,占年降水量的76%),冬半年(11-4月)降水量较少,全年雨日150-200天,夜雨率为63%,特别是3-5月,夜雨率70%以上,具有“巴山夜雨”的特色。

矿产资源

万盛山川灵秀,特产富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最突出的是旅游资源,山、水、泉、林、洞俱全,融雄、奇、险、幽于一体。主要有"中国最古老的石林"--万盛石林,其形成时间比云南昆明路 万盛石林

南石林还早2亿多年,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石林;还有层峦叠蟑,碧波如玉,峡中有峡、谷中有谷、洞中有洞,被誉为"西南动植物基因宝库"的黑山谷风景区;还有水急浪高、惊险刺激,被誉为"渝黔第一漂"的铜鼓滩漂流;还有水质奇佳、功效独特的"灵液延春"樱花温泉,以及"山城绿珠"九锅箐森林公园、磨子洞、玉竹龙宫等一大批类型多样,特色独具的生态旅游景观。

万盛属古夜郎国之邦,苗族、仡佬族、彝族、汉族等长期聚居,多种文化交融共生,苗族风情古朴浓郁,夜郎文化源远流长。

工农业

区内优势工业体系正在形成。煤炭化工、机械加工、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进一步改造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 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坚持"经营城市"理念,按照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要求,努力把万盛建设成为人均绿地多、生态环境佳、人居环境美的重庆市的后花园。随着綦万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资源型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将进一步增强,前景十分看好。

行 政 区 划

万盛区设万盛、东林2个街道办事处,万东、南桐、青年、关坝、丛林、石林、金桥、黑山共8个镇。区政府驻万东镇。

万盛街道:位于区中部,是区级机关驻地,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区古隶荣懿县,又名鹅乡,后称镇子上,清初名万盛场。民国16年(1927年)8月设南川县万盛镇。解放后属南川县第十区,1953年恢复万盛镇,1956年撤销建置,1957年4月设万盛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28634人,辖9个居民委员会和1个家属委员会,街道办事处设万新路22号。辖区城市基础设施完备,布局合理,具有 万盛区文艺汇演

商家理想的投资环境。

东林街道:位于区中部,是南桐矿务局机关及所属东林、鱼田堡煤矿、机修厂驻地。清宣统二年(1910),腰子口场为南川县48个场之一。民国18年(1929)设腰子乡,民国27年4月,南川县刘泗英等人在辖区组建东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辖区逐步繁荣。解放后属南川县第十区,1956年5月设东林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1.48平方公里,人口30515人,辖1个居民委员会和15个家属委员会,办事处设在东林二村69号。辖区城市基础设施完备,万盛火车站在辖区,投资环境良好。

万东镇:位于区中部,面积59.90平方公里,人口33785人,是区城镇人口集中区域,辖区内和楠竹山、玉竹龙宫等景区及城市景观。

南桐镇:位于区西部,面积64.42平方公里,人口54141人(散居苗族40户,210人),距万盛6公里,辖区内有樱花温泉度假村等景区。

青年镇:位于区西南部,面积55.26平方公里,人口24018人(散居苗族49户,293人),距万盛21公里,自然条件优越。

关坝镇:位于区西南部,面积71.43平方公里,人口24560人(散居苗族102户,496人),距万盛28公里,有九锅箐森林公园及铜鼓滩漂流旅游景区,旅游开发潜力大。

丛林镇:位于区东北部,面积55.94平方公里,人口26794人,距万盛15公里,辖区内有白龙湖、磨子洞等景区,自然条件良好。

石林镇:位于区南部,面积94.28平方公里,人口12367人(散居苗族31户,158人)距万盛19公里。辖区万盛石林自然风景区集石林、溶洞景观于一体,为“巴渝十二景”之一和重庆市十佳景区。

金桥镇:位于区西北部,面积64.87平方公里,人口21519人,距万盛20.6公里,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重庆市民间吹打乐之乡、重庆历史名人刘子如的故乡,多经和观光农业发展迅速。金桥民间吹打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国务院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山镇:位于区东部,面积95375平方公里,人口10109人,距万盛7公里。辖区有重庆最大的生态风景区-黑山谷,风光秀丽,是旅游好去处。2009年,黑山谷景区被重庆市政府评为“巴渝新十二景”之一。

历史沿革

重庆市万盛区始建于1955年。

区境在殷商、西周、春秋及战国初期为巴国地。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区境为巴郡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至隋朝时期,区境从属尚难考证。唐代,区境分属溱州荣懿县、扶欢县及涪州宾化县。北宋,区境分属夔州路南平军溱溪寨、隆化县、南川县。南宋,区境分属夔州路南平军鼎山县、隆化县、南川县。元代,区境分属播州鼎山县、綦江县及重庆路总管府南川县。明代,前期区境分属贵州布政司播州松坎驿及四川布政司重庆府南川县、綦江县;后期区境分属四川布政司遵义府桐 梓县(夜郎里)和重庆府南川县、綦江县(遵化里、永兴里)。清代,前期区境分属贵州省遵义府桐梓县(夜郎里)及四川省重庆府南川县(丰隆里)、綦江县(遵化、永兴里);后期区境分属贵州省遵义府桐梓县(第六区)及四川省川东道重庆府南川县(万盛场、刀子口场、丛林镇)、綦江县(遵化、永兴里)。民国时期,区境分属贵州省桐梓县及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南川县、第三行政督察区綦江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境分属贵州省遵义专区桐梓县四川省涪陵专区南川县、江津专区綦江县。1955年1月21日,国务院(55)国政常字第6号文批准,由贵州省桐梓县第十区及四川省南川县第十区的1个镇6个乡及綦江县青年乡、建设乡、金灵乡(包括南桐煤矿、东林煤矿区域),建立重庆市市辖区重庆市南桐矿区。1993年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南桐矿区更名为重庆市万盛区。

全区总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265743人,其中:万盛街道 29728人、东林街道 27386人、万东镇 39134人、南桐镇 54668人、青年镇 23939人、关坝镇 24687人、丛林镇 24458人、南天乡(现石林镇 南桐矿业公司

)11915人、景星乡(现黑山镇 )9761人、金桥乡(现金桥镇) 20067人。

2002年,万盛区辖2个街道办事处(万盛、东林)、7个镇(万东、南桐、青年、关坝、丛林、石林、金桥),1个乡(景星乡),24个居委会、92个村委会。2002年末户籍总人口26.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53万人。

2006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万盛区景星乡设立黑山镇的批复》(渝府[2006]86号):同意撤销景星乡,设立黑山镇。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2007年7月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万盛区人民政府驻地迁址的批复》(渝府[2007]106号):同意万盛区人民政府驻地由万盛区万盛街道新田路69号迁至万盛街道新田路2号。

区域内民族

(统计至2000年11月)全区有22个少数民族,总人口2062人,其中苗族1695人,土家族78人,回族60人,布依族19人,满族9人,彝族18人,白族13人,壮族14人,侗族7人,蒙古族78人,黎族7人,藏族7人,哈尼族4人,维吾尔族8人,朝鲜族19人,瑶族1人,拉祜族1人,水族2人,纳西族3人,羌族4人,仡佬族11人,门巴族1人,其他未识别的民族3人。全区设有道教道观2所、基督教教堂1座、佛教寺庙6处,设有佛教协会办公场地1处,其中道教信徒有5000余人,基督教信徒有2000余人,天主教信徒700余人,有10000余人皈依信佛。

经济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据统计,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43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三次产业比为13.8:41.5:44.7。2006年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4800万元,比(同口径)上年增长20.1%。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06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10亿元,比上年增长87.1%。招商引资再上台阶。全年实际利用区外资金13.88亿元,比上年增长43.1%。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6年,该区农村经济克服了“百年旱灾”影响,实现农业增加值15898万元,林业 高速公路

增加值5349万元,牧业增加值6668万元,渔业增加值808万元;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128万元。林业生产稳步发展。2006年退耕还林还草面积5000公顷;四边旁植树80万株,封山育林6000公顷;苗木基地育苗66.3万株,育苗面积27.9公顷。年末全区森林覆盖率为35.8%。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6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82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5448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折纯)0.85万吨。全区有效灌溉面积1950公顷,全年水利资金投入893万元。乡镇企业增长平稳。全年全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24500人,比上年增加10.0%,完成总产值15.4亿元,比上年增长(现价)17.4%;实现增加值5.02亿元,比上年增长(现价)14.4%;实现收入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实现利润10072万元,比上年增长1.3%。

铁路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万盛是重庆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矿区,煤炭行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煤炭行业增加值占地区经济的比重一度高达70%。经过多年的工业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目前全区共有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300余户,涉及的行业有煤炭采选、电力、机械加工、建材、化工、造纸等21个。2006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5.23亿元,比上年增长6.2%,占全区工业的73.9%;完成工业总产值20.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1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占全区工业的69.0%。2006年全区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0.18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81亿元,比上年增长8.5%;实现利润375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6.8%,比上年下降11.6个百分点。 旅游及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万盛是重庆市的新兴旅游城市和旅游经济试验区,上世纪90年代初,区委、区政府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旅游带动”战略,通过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现已成功开发并推出了万盛石林、黑山谷风景区、奥陶纪风景区、铜鼓滩峡谷漂流、樱花温泉、九锅箐森林公园等6大风景区,其中万盛石林、黑山谷风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2006年,旅游到港124.3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其中进入景区51.0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8%,旅游直接收入91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其中门票收入16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同时,批发零售、餐饮、房地产、服务业等其他第三产业也获得较快发展,2006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新口径)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8.04亿元,增长15.3%,住宿餐饮业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 社会事业

科技工作再上台阶,2006年,组织实施市、区科技计划项目64项。基础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2006年我区“两基”教育进一步巩固,优质教育进一步推进,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向前推进。2006年全区有线电视户数达51594户,有线电视收视人数154782人,通电视的村数为51个,电视人口覆盖率97.2%。广播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2006年末全区卫生机构104个,拥有病床1097张,卫生技术人员1104人。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6年全区体育运动场地227个,年末达到国家锻炼标准32152人,其中优秀级8478人。

低生育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200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0‰。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18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地区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6027元,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3268元,增长0.8%。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2006年各类就业培训人数2380人,指导3853人实现就业,其中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164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352人,登记失业率为4.81%。社会保障能力增强。2006年新增失业参保人数1816人,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12327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2363人。 财税金融

2006年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4800万元,比(同口径)上年增长20.1%。其中,工商税收对财政收入增长贡献率达74.4%,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2006年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7.25亿元,比年初增长11.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0.38亿元,比年初增长14.3%;年末贷款余额10.90亿元,比年初增长8.5%。

旅游文化

作为重庆市的新兴旅游区,近年来,万盛大力实施以"旅游产业为龙头、优势工业为主体、特色农业为基础、城市建设为依托、科技创新为动力"的旅游带动战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万盛旅游已基本形成黑山谷、万盛石林、铜鼓滩、樱花温泉、九锅箐森林公园等五大品牌,旅游产业整体上了一个大台阶。万盛区位于大娄山北麓,地处两省(市)三县交界之地,东接南川,西连綦江,南临贵州桐 万盛石林

梓,北望山城重庆。古为夜郎国属地,现踞渝湘黔要冲,处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地带,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渝黔相交的高山峡谷,是重庆市郊避暑条件最好的区域。万盛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区”和重庆市唯一的“旅游经济试验区”,拥有万盛石林、黑山谷两个国家“AAAA”级景区,已成为“渝南山林”自然生态游基地、长江三峡旅游带外环的重要节点和重庆周边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

万盛区自然旅游资源富有特色。山、水、泉、林、洞一应俱全,动植物种类繁多,喀斯特地质特征、立体性气候特征明显。其中,黑山谷是重庆目前最大的原始生态旅游景区,位于渝黔界河鲤鱼河上游,是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因为动植物种类繁多而被誉为“渝黔生物基因库”;黑山谷森林覆盖率达97%,峡谷相对落差达600—1000米;这里溪水长流,玉瀑高挂,峡谷幽深,林木苍翠,栈道悬崖,浮桥飘摇。

万盛石林是中国最古老的石林,形成于约4.6亿年前的奥陶纪时期,是国家“AAAA”级景区;因属于喀斯特地貌,景区内怪石林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许多岩石上密布着角石、笔石、珊瑚等几亿年前的海洋生物化石,具有巨大的综合旅游观光价值和科考价值。万盛还有重庆“避暑胜地”之称的黑山国家森林公园,有被称为“渝黔第一漂”的铜鼓滩漂流,有被誉为“山城明珠”的九锅箐森林公园,有生态保存完好的“绿色石林”奥陶纪地质公园,有历史悠久能“灵液延春”的樱花温泉等其他景区和景点。万盛区文化旅游资源绚丽多彩。全区有苗族、回族等近20个少数民族,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古夜郎文化源远流长;红苗风情耀眼巴渝;“五七干校”和“知青”遗迹更是丰富了当地的人文资源,此外,崖墓、石刻等人文景观也较为丰富。

旅游景点介绍

重庆市万盛区位于大娄山北麓,地处两省(市)三县交界之地,东接南川,西连綦江,南临贵州桐梓,北 万盛黑山谷

望山城重庆。古为夜郎国属地,现踞渝湘黔要冲,处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十里不同天的高山垂直气候条件,孕育了万盛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在重庆市独树一帜。拥有万盛石林、黑山谷两个国家AAAA级景区,是重庆市唯一的旅游经济试验区。 万盛区文化旅游资源绚丽多彩。全区有苗族、回族等近20个少数民族,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古夜郎文化源远流长;红苗风情耀眼巴渝;“五七干校”和“知青”遗迹更是丰富了当地的人文资源,此外,崖墓、石刻等人文景观也较为丰富。

商机万盛,魅力无限。负重自强,孕育蓬勃朝气;敢为人先,抒写时代诗篇。旅游强区、工业重镇、绿色城市打造一方热土,重庆都市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渝南山林”自然生态游基地和长江三峡旅游带外环的重要节点,一个“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强”的新万盛,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崛起巴渝大地。

景区景点介绍: “中国石林之祖”——万盛石林

万盛石林位于万盛区石林镇境内,是万盛区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以来先期开发的旅游风景区,也是重庆直辖后首批市级风景名胜区,并连续两届荣膺全市“十佳”景区称号,享有“巴渝十二景”、“中国最古老的石林”等美誉,是难得的观光游览胜地,比云南昆明路南石林形成时间还早2亿年,也是中国第二大石林。

石林

万盛石林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成岩年代距今约4.6亿年,比云南路南石林成岩期早2亿年;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景观有芦花湖、情侣石、万马奔腾、 万盛石林

莲花争妍、香炉胜景、千塔雄矗、化石长廊、水上石林、天下第一石扇、地缝一线天等,其秀美壮观的天门溶洞与地表石林交相辉映,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与婀娜多姿的民族歌舞使石林更添情趣,充分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景区内怪石林立,千资丰态,似人物,似动物,似器物,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许多岩石上密布着角石、笔石、珊瑚早等几亿年前的海洋生物化石,具有巨大的综合旅游观光价值和科考价值。 万盛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万盛石林的开发建设。自1998年实行业主开发以来,已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完成了一期中心景点营造、二期深度开发工程,中心景区公路硬化和油化,部分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等,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并成功举办了八届“踩山节”,在目标客源市场(重庆母城)上具备一定竞争优势。2002年12月,该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原始生态旅游区”——黑山谷

黑山谷风景区,位于万盛区黑山镇和石林镇境内,景区面积100平方公里,距离重庆市区110公里,是峡谷穿越、漂流观景、攀岩探险、野营露宿、垂钓狩猎的绝佳去处。

该景区自然景观十分丰富,山、水、泉、林、洞俱全,融奇、险、峻、秀、幽于一体。既有奇峰、异石、参天古树,又有碧水、高峡、迎面飞瀑;既有古老的地质地貌,又有罕见的珍禽异兽。春天,碧水幽谷、秀峰翠鸟,令人流连忘返;夏季,森林如盖、遮天蔽日,让人心生凉意;秋天,层林尽染,肥美的山鸡野兔奔兀其间,使人置身仙境;冬季,皑皑白雪、银妆素裹,令人赏心悦目。这里人迹罕至,古为夜郎国王夏 万盛黑山谷

宫,有着如诗如画的传说;这里峡高谷深,碧波如玉,穿行其间,峡中峡、谷中谷、洞中洞、瀑上瀑、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珙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云豹等分布其间,是重庆市独特的“生物基因库”,被称为“西南神农架”。

万盛区黑山谷

2001年,重庆电厂投资1.5亿元,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对黑山谷景区进行独家封闭式开发,并于2002年5月1日正式开园接待游客。2003年12月,黑山谷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并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重庆万盛国家地质公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佳休闲名山、亚洲大中华区最具投资价值风景名胜区、重庆市首家环保示范景区。 “避暑胜地”——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黑山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大娄山余脉上,和缙云山、四面山、金佛山、仙女山并称“重庆五大名山”。黑山原名黑神山,因山中乔林灌木墨绿而得名。黑山国家森林公园总规划面积26.52平方公里,园内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8%,山上植物种类约1800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银杉、珙桐等,动物种类300多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黑叶猴、云豹等。黑山平均海拨1000米以上,最高峰为狮子槽的狮子峰,海拨1973米,整个森林公园山高气爽,年平均气温约12℃,夏季最高温度23℃,有重庆“避暑胜地”之称。 “山城绿珠”——九锅箐森林公园

九锅箐森林公园位于万盛区关坝镇境内,距万盛38公里,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盆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山区,山势蜿蜒横断于渝黔两省市,因山形轮廓酷似九口锅而得名,原为重庆市农垦局所属“五七干校”农场,现经南桐矿务局(已改制为南桐矿业公司)改建为森林公园。

九锅箐森林公园景区规划面积约10000亩,其中成片原始森林4000亩,景区内植被发育良好,动植物种类繁多,现已查明2000余种,仅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的珍稀动植物就有黑叶猴、云豹、红腹锦鸡、中华凤蝶、南方红豆杉、银杉、珙桐等30余种。景区地质地貌独特,生态环境优良,气候宜人,四季花香鸟语,草木葱茏,被誉为“山城绿珠”。具有“春观花、夏避暑、秋品果、冬赏雪”的旅游特色。主要景观有九锅揽胜、太白听涛、翠屏日出、天狼栈道、枪台烟云等数十处,加上古老神奇的夜郎文化、回味悠长的“五七干校”和“知青”岁月等人文资源的完美结合,使九锅箐森林公园正在逐步成为重庆地区独具特色的休闲避暑、森林观光、科考探秘旅游胜地。 “渝黔第一漂”——铜鼓滩峡谷漂流

景区位于万盛区与贵州省桐梓县交界的坡渡河(羊磴河)上,距万盛城区57公里,东起贵州省桐梓县长塘口,西止万盛区关坝镇铜鼓滩,全程11.2公里,漂流时间1个半小时左右。因其水质好、景色秀、漂流条件绝佳,被誉为“渝黔第一漂”,是驾舟漂流探险科考的首选之地,历届漂流节在此举行,1997年中国雅鲁藏布江漂流队曾在此集训。铜鼓滩河流峡中穿行,两岸悬崖陡峭,茂林修竹,河水清澈见底,风景如画,浪急滩多,漂流河段总落差43米,有险滩29个,落差最大的滩达6米,沿途有“一瀑、二岛、三峡、四洞、十滩"”等景致,羊跳峡、铜佛峡、马蹄峡三峡峭壁如画,风景引人入胜,附近还有关坝石虎头、高坎子汉代僚人崖墓群等古迹。整个漂流惊险、刺激、浪漫,游人在与浪花共舞中,可充分体味山水之乐趣、自然之真谛。 “灵液延春”——樱花温泉

该景区位于万盛区南桐镇,重庆至万盛公路边,距城区10公里,是一个集休闲度假、疗养保健于一体的风景区。有温、热、烫三种泉水,温泉流量2吨/秒,水温38℃-47℃,温泉浴可治疗诸多疾病。温泉最早开发于清道光年间,泉水长流不枯,现有露天及室内游泳池、大池、单池及桑拿浴室。建有大型餐厅、高中档客房数十间和部分娱乐设施,并配有专供日本游客起居生活的日式厢房、浴室和茶室,已形成9万人次/年的接待能力。温泉附近有金鸡沟、白云寺、金兰小桃源等景点。 “绿色石林”——重庆奥陶纪公园

绿色石林--重庆奥陶纪风景区原称重庆浒景区,位于万盛区黑山-石林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内,地处万盛旅游环线公路的中央节点,距重庆主城区110公里,距万盛21公里,距万盛石林12公里,距黑山谷6公里。整个景区规划面积12.5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4.2平方公里,开发面积2.12平方公里。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孕育出这里“林中有石,石上有树,树石共生”的天下奇观,好似一幅幅天然盆景,被誉为“绿色石林”。

特产资源

土地资源:全区土地总面积565.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采用国土资料)9042.73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83万公顷,森林面积1.98万公顷。 土地资源:全区土地总面积565.76平方公里(848641.69亩)。其中耕地面积(采用国土资料,下同)271621.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2.01%;园地(果、桑、茶)面积24270.4亩,占2.86%;林地面积381106.8亩,占44.9%;牧草地面积1748.6亩,占0.2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41100.9亩,占4.84%;交通用地面积5560.4亩,占0.66%;水域面积11040.8亩,占1.30%;未利用土地面积112191.99亩,占13.22%。全区未利用土地面积大,耕地中陡坡地、低产田比例大,土地综合调整开发潜力大。

矿藏资源:万盛区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有煤、硫铁矿、石灰岩、白云岩、皂石、石英砂、粘土类等数十 万盛石林

种。尤其是煤炭、石灰岩、萤石、白云石、皂石、石英砂、粘土、硫铁矿等矿种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开发价值极大。煤炭工业储量为3.08亿吨,硫铁矿储量1262万吨,耐火粘储量3.74亿吨,白云岩、石灰岩储量大、分布广。矿藏资源中,皂石(俗称黑滑石)制陶,具白中泛绿特色,可与英国优质骨灰瓷媲美;耐火粘土耐火度达到1610℃-1730℃,为1-4级硬质耐火粘土标准。

旅游资源: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色怡人,是大自然赋予我区的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有喀斯特地貌造就独具特色的山岳型、溶洞型、石林型、泉水(冷、温泉)型自然景观;有极具价值的峡谷型流水景观;有立体气候特征明显而形成多种可观赏的气象景观和自然景色;有一批宝贵的历史人文景观等。以稀、奇、古、怪为特征的万盛石林、黑山风光、峡谷漂流、原始森林构成独特的旅游资源,可攀岩登山、避暑消夏、野炊野营、探险观奇。景区内有黑叶猴、云豹、红腹锦鸡、穿山甲等珍稀动物,有植物活化石银杉及珙桐、福建柏、杜仲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植物种类1800多种,是少见的生物基因库。区内独特的夜郎文化和苗族文化,更是闪烁着异彩的文化瑰宝。

水资源:全区年径流深654.85毫米,年降水量69960万立方米,总水量129274万立方米.其中区境年地表径流总量36989.56万立方米,占总水量的28.6%耕地亩平2452立方米,人平1595立方米;孝子河、藻渡河、木洞河3条河过境水92284。44万立方米,占总水量的71.4%;地下水量7770万立方米。由于区境地下溶洞多,主要河流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全区年用水总量约0.56亿立方米,仅占总水量的4.3%。全区水能可开发量10000千瓦,已开发1575千瓦,开发利用率15.8%。

动物资源:清代及民国时期,区境虎、豹、野猪、狐狸、猴等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较多,常危害人畜及庄稼,1952年原桐梓县兴隆、天桥、桃子荡等乡反兽害,就打死虎26只、猴38只、野猪45只、刺猬405只、泥猪159只。随着生态环境变化,区境野生动物逐渐减少,今分布黑山-鲤鱼河自然风景区深山密林中的有黑叶猴、野猪、麂、狐狸、水獭、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野鸡、斑鸠等,分布在溶洞、暗河中的有红蝙 万盛区河流分布图

蝠、大鲵(俗称娃娃鱼)、透明鱼等。区境农业害虫天敌中,有寄生性害虫天敌9种、捕食性害虫天敌15种、蛙类4种、益鸟10种。有鱼类42种,畜禽以猪、牛、羊、兔、鸡、鸭、鹅为主,养殖有蚕、蜂、鸽、鹌鹑等。

植物资源:全区林地面积38.1万亩(国土资料),森林复盖率35.2%,活立木蓄积量76.45万立方米.树种分为5大类300多种,马尾松占用材林中成林总是的83.1%、阔叶类占8.7%、杉类占6.1%、栎类占2.1%。主要经济林木有漆树(50141株)、棕树(40229株)、油桐(74692株)、油橄榄(5849株)。竹林3.83万亩,占有林地的16%。区内药用植物有苡仁、云木香、天麻、杜仲等品种117个,常年总产量18.8万公斤。区内栽培的花卉品种有300多个,野生大宗花卉品种有南天竹、山茶花,稀有花卉有高寒杜鹃、蝉兰、棕竹。

风土人文

万盛属古夜郎之邦,苗族、仡佬族、彝族、汉族等长期聚居,多种文化交融共生,苗族风情古朴浓郁,夜郎文化源远流长。 万盛区苗族采山会

苗族传统习俗:

婚恋:苗族青年男女求爱、定情大都在“踩山坪”。从恋爱到结婚有约日子、恋爱、说亲、对歌、盘结、定亲、合八字、聘礼、洗脚、打花脸、婚礼撵媳妇等众多而有序的习俗。

饮食:苗族喜食酸辣味,家家户户有酸菜、酸汤和酸辣子。喜吃酸辣肉、香肠、血豆腐之类。也喜吃糯食,如在苗家作客,他们会给珍贵的客人送上雪白的糯米粑,以示对客人的尊重。甚至把糯米粑当成走亲访友和馈赠佳宾的高级礼品。苗族普遍嗜好饮酒,多饮由大米、小麦、高梁等混酿的咂酒,咂酒以高梁为主,制作简单,饮用时味道醇香甘甜,饮酒方式独特。

服饰:苗族服饰集美术和工艺为一体,是苗族的艺术精品,颇具民族特色,尤其是女装较浓重。女装一般由头饰、衬衣、围腰组成。头饰极为丰富,用丝织品或彩布缠头,数围形似圆盘大帽,外沿是镶有图案的花布,扎成小花,缀以翠珠。衬衣多为白色,腰系刺绣和蜡染的大套小围腰,围腰图案设计精美,做工精湛。除衣服外,妇女常佩戴刺绣工艺品,如手帕、香包等。

丧葬:苗族丧葬仪式与众不同,其死亡分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不同的死亡用不同的丧葬和仪式。老人寿终正寝,根据死者生前的喜爱,或杀牛、或杀马等牲畜,并吹芦笙、唢呐等,举行隆重的葬礼。安葬当天,丧家忌荤,不煮熟食,将祭奠的牛、马、猪、羊肉分成若干块,挂于门外,帮助众人自带小锅、碗、筷煮吃。苗族对人生意义的解释也主要集中体现在丧葬习俗上,他们在丧葬中与死者取得联系,对祖宗对话,接受关于生产生活、社会组织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教育。以此启发后人尊老敬老,团结友爱,珍惜 苗族舞蹈

生命等。

歌谣:歌谣是苗族口头文学中最为丰富的组成部分,内容主要有民歌、情歌、婚嫁歌、丧葬歌等。其中民歌是最为丰富的一种,主要特点是紧密结合音乐,且唱且舞,变化多端,形式多样。结构简便明了,旋律与舞相随。既有句式严整,以七言四句为主的苗家民歌、神歌、婚嫁歌,又月七言两句为主的兰花对歌,还有不规划句式、多段式、分段式或更为自由的情歌。

舞蹈:苗族舞蹈大致分为祭祀舞、农事活动舞、社群交际舞三类。苗族舞蹈风格多样,展示出了苗族人民的朴素、粗犷、善良的性格特点。芦笙舞是苗舞的代表舞蹈,舞汇丰富,律动明快,整个动作身体下沉,左右晃动,双膝自然屈伸,主要脚上动作变换较多。万盛苗族历史传统舞有《梭椤舞》、《桶鼓舞》、《桩米舞》、《踩调舞》、《楂脚舞》等舞蹈,用芦笙或击鼓作奏,边吹边跳、芦鼓齐鸣,歌情融融,音韵和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出苗家儿女纯朴、粗犷的民族风格和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

(2)綦江县

綦江县美丽的风景

綦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东连万盛区,南接贵州的桐梓和习水,西临江津区,北靠巴南区,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素有“重庆南大门”全县辖19个镇,314个村,50个居委会,2639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 95万,其中城镇人口29.2万。綦江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920米,最高海拔1814米,最低海拔188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自然及旅游资源丰富,特色产品众多。

中文名称:綦江县

外文名称:Kikiang County

别名:中国农民版画之乡

行政区类别:县级行政区(县)

所属地区:重庆市

下辖地区:石角镇、东溪镇、赶水镇

政府驻地:古南镇

电话区号:023

邮政区码:401449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

面积:2182平方公里

人口:95万

方言:綦江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白云观,古剑名山,丁山湖,天山台,石门寺

火车站:綦江站、綦江北站

车牌代码:渝B

古称:隆阳县、南州

目录

基本情况 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产业结构分析 地理区位 交通 工业 环境 自然资源 历史沿革 旅游资源 特色产品 长江支流-綦江 水文特征 开发条件

基本情况

綦江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綦(qí)江道路交通便捷 距重庆市主城区仅半小时车程,两条铁路(渝黔、三南)、两条国(省)道(210线、303线)、两条高速路(渝湛、綦万)纵横交错,有火车站点6个、高速公路出入口6个,是通往贵州、云南、湖南、广东、上海的重要陆上通道,也是渝南及黔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綦江工业基础雄厚

工业强县扎实推进,县域工业有松藻煤电有限公司、重庆四钢钢业有限公司、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重庆科华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大中型企业。基本形成机械、能源、冶金、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綦江齿轮、“老四川”牛肉干、川江毛线、綦江猪鬃等名优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綦江资源储量丰富

煤炭已探明储量10亿吨,年产近500万吨,可开采200多年。铁矿储量近1亿吨,石灰岩储量4460亿立方米,水能可开发量10.5万千瓦,天然气、石英砂等储量也很大。林地112.5万亩,占幅员面积的34.5%,其中森林面积87万亩,森林覆盖率25.9%。有古剑山、丁山湖、白云观、古树化石群等自然景点20余处,有全国罕见的傣族生殖图腾、红军烈士墓、韩国临时政府遗址和全国农民版画之乡等人文景观10余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行政区划 綦(qi)江县全县辖石角镇、东溪镇、赶水镇、打通镇、石壕镇、永新镇、三角镇、隆盛镇、郭扶镇、篆塘镇、丁山镇、安稳镇、扶欢镇、永城镇、新盛镇、中峰镇、横山镇等17个镇和古南、三江、文龙等3个街道。 綦江县城

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14.5%;人均生产总值实现14985元,同比增长21%。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0.3亿元,同比增长53.5%;辖区内财政总收入实现15.4亿元,同比增长44.9%;

全县总财力实现20.4亿元,净增6.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5亿元,同比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3亿元,同比增长24%。农业总产值完成32.6亿元,同比增长11%。工业总产值完成136.8亿元,同比增长28%。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38.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520元,同比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0元,同比增长16%。

产业结构分析

1、綦江县的支柱产业,发展第二产业。綦江县提出了发展三个百亿工程的计划,结合本县特色优势在5年内打造出百亿能源产业、百亿冶金产业、百亿齿轮产业以大幅度促进我县经济发展。从煤炭、没电、抽水蓄能发电及煤层气的开发上着手,打造能源百亿产业。其中我县煤年开采量就打通煤矿就达到500万吨,在重庆能源集团旗下的煤矿中煤炭年开采量最多的我县就占前三甲中的两名。以发展电解铜项目,加上原有区域内的四钢等冶金产业的产能,打造出年产值达百亿的冶金产业。以打造西部齿轮成为主的齿轮产业,围绕重庆的汽车、摩托车产业进行齿轮的研发,并利用全国和市级已有的齿轮品牌如綦江桥河齿轮有限公司,建设全国的齿轮中心,打造百亿齿轮产业。同时,也积极发展本土已有的或引进大量的轻加工业,主要有:重庆市郑胖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川江毛线厂,“老四川”牛肉干,綦江猪鬃厂等。

2、綦江县农业产业化政策。以实施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建设石梁河流域农业开发区,着力实施以南部四镇为重点的2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重点抓好水果、蔬菜、畜禽、粮油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建成30万只肥羊羔、30万头优质瘦肉型生猪、15万亩优质水稻、10万亩甘兰型黄籽油菜、优质辣椒、优质水果、5万亩笋竹、3万亩中药材等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

3、綦江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建立以古剑山、清溪河、白云观、丁山胡为辐射的旅游业发展。其中东溪古镇成为了市级历史文化古镇。在第三产业的发展道路上,我县已有包括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其他公益事业等产业,如:重庆市宏軓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渝鑫税务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綦江分公司、綦江营盘山工程有限公司、綦江綦齿迅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

地理区位

綦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东连万盛,南接贵州的桐梓和习水,西临江津,北靠巴南,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素有“重庆南大门”、“西部齿轮城”、“中国农民版画之乡”之称。全县辖17个镇3个街道,314个村,50个居委会,3571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95万,其中城镇人口29.2万。綦江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920米,最高海拔1814米,为石壕镇万隆花坝。最低海拔188米,为永新镇升平木瓜溪口。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

交通

綦江道路交通便捷。距重庆市主城区仅半小时车程,两条铁路(渝黔、三南)、两条国(省)道(210线、303线)、两条高速路(渝湛、綦万)纵横交错,有火车站点6个、高速公路出入口6个,是通往贵州、云南、湖南、广东、上海的重要陆上通道,也是渝南及黔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綦江县铁路、公路、水上运输兼备。川黔铁路、渝黔210国道纵贯南北,与三(江)南(川)铁路、渝湘303省道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全县汽车通车里程3046公里,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境内铁路总里程135公里,设16个火车站。綦江河已经渠道化,水上通航河道210公里,綦江河水上运输直通长江口岸。綦江河开发已列为交通部重点开发项目。建成的渝黔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境内长72.5公里,设有綦江,雷神店,东溪,安稳等出入口。綦江至万盛高速公路,全长33.8公里,在县城与渝黔高速(210国道)公路相接,境内长26.2公里。渝黔高速铁路也将于明年动工开建, 初步规划在綦江境内设置綦江火车站、赶水火车站,估算总里程67公里,总投资70亿元。届时只需要13分钟就连通綦江与主城。

工业

綦江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强县扎实推进,县域工业有松藻煤电有限公司、重庆四钢钢业有限公司、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重庆科华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大中型企业。基本形成机械、能源、冶金、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綦江齿轮、“老四川”牛肉干、川江毛线、綦江猪鬃等名优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在杂交水稻上,綦江扶欢镇是我市水稻制种基地,至今已有30年的制种历史。

环境

【区域】 綦江县位于重庆市南部,介于北纬28°27′-29°11′、东经106°23′-106°55′-106°55′之间,东邻万盛区,南接贵州省习水、桐梓两县,西连江津区,北靠巴南区,东北与南川区接壤。县境东西宽48公里,南北长82公里,幅员面积2178.5平方公里。

【地貌】 綦江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华蓥山帚状山脉向南倾没、大娄山脉向北延伸之间,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67.6%,丘陵占32.4%。境内最高海拔1814米,为石壕镇万隆花坝;最低海拔188米,为永新镇升平木瓜溪口。全县平均海拔920米 綦江县

。县城古南镇海拔254.8米。

【水文】 境内溪河纵横,水系发达。綦江河系境内第一大河流,为长江一级支流,全长231.3公里,发源于贵州省桐梓县花坝火盆洞,自南向北于江津区江口注入长江。綦江县赶水镇以上上游流域面积2943.4平方公里,赶水以下至綦江县城中游流域面积1737.4平方公里。中游河段长59.9公里,宽60-100米,落差71米,坡降0.3‰,多年平均流量83.9立方米/秒。大小支流30多条,依次注入綦江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洋渡河(322.5平方公里)。藻渡河(1207平方公里)、扶欢河(134.2平方公里)、郭扶河(116.9平方公里)、蒲河(834.7平方公里)、三角河(194.1平方公里)、清溪河(489.6平方公里)。

【气候】 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副热带东亚季风特点。气候表现为冬暖、春早、夏热、秋阴,云多日照少,雨量充沛,温、光、水地域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8.8℃,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年均无霜期344天。

【区位】 綦江北倚重庆,南接贵州,是重庆联系贵州、云南、湖南、广东、广西、上海的重要通道,也是渝南及黔北毗邻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素有“重庆南大门”之称。渝黔高速公路建成后,綦江县城至重庆市区只需40分钟,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自然资源

【 概 况 】 綦江资源储量丰富。煤炭已探明储量10亿吨,年产近500万吨,可开采200多年。铁矿储量近1亿吨,石灰岩储量4460亿立方米,水能可开发量10.5万千瓦,天然气、石英砂等储量也很大。林地112.5万亩,占幅员面积的34.5%,其中森林面积87万亩,森林覆盖率25.9%。有古剑山、丁山湖、白云观、古树化石群等自然景点20余处,有全国罕见的傣族生殖图腾、红军烈士墓

、韩国临时政府遗址和全国农民版画之乡等人文景观10余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土地资源】 1994年綦江县土地资源详查表明,全县土地面积为3280385亩。耕地面积1351244亩,林地面积955262亩,水域面积66451亩,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15513亩。土壤分水稻上、紫色土、黄壤、石灰岩、潮上、黄棕壤、山地草甸上七个立类,以水稻土和紫色土为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57.3%和36.3%。

【水资源】 县境多年平均径流量18.49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0.65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31.5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5.7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8.15万千瓦。

【矿产资源】 县境内矿产资源有煤、铁、铜、硫磺、石英、矾、天然气、大理石、方解石、石膏、石灰岩、页岩、绿豆岩、卤盐等。煤矿地质储量15亿吨以上,可开采量11.5亿吨,为无烟煤种。綦江是全国百名重点产煤大县,每年产煤近400万吨。铁矿储量2亿吨以上,以赤铁矿、菱铁矿为主。

【植物资源】 县境内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薯类为大家,其次是豆类等小杂粮。县内经济作物有桑、果、茶、据子、木瓜、红梅、银花、吴英、杜仲、黄柏等110多个长经品种,有油菜、花生、烟叶、海椒、西瓜、甘蔗等450多个短经品种。林木以松、杉、柏为主,其次是格木、枝树、油桐、青杨、洋槐、竹类等。珍贵林木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润楠、银杏、楠木等。

历史沿革

境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秦、汉、晋至南朝为巴郡江州县地,西魏、北周为七门郡江阴县地,隋为渝州(后改巴郡)江津县地。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江津县地置南州,并置隆阳县,州、县治均在今古南镇。先天元年(712年),改隆阳名为南川(今綦江)。

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废南州为南川县。熙宁七年(1070年)于铜佛坝(今赶水镇对岸)置南平军,南川属之。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撤销南平军,改南川县为南平綦江长官司。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玉珍建大夏国,改南平綦江长官司为綦江县。綦江在县南,即夜郎溪也。邑如苍帛,故名綦江。一说綦江因綦江水呈苍帛色名之。

民国时期,綦江先后属重庆蜀军府、重庆镇抚府、川东道、川军、黔军、川东边防军、川黔边防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四川省第三行政督查区。1949年11月27日,綦江县解放。属川东行政区璧山专区(后改江津专区)。1958年11月,划归重庆市管辖。

1997年,綦江县面积2182平方千米,人口93.5万。辖古南、三江、石角、东溪、赶水、打通、石壕、永新、三角、隆盛、郭扶、篆塘、盖石、镇紫、丁山、土台、安稳、扶欢、蒲河、永城、乐兴、新盛、中峰23个镇;万兴、古剑、三会、紫荆、横山、莲石、高庙、高青、羊角、大罗10个乡。县政府驻古南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962813人,其中:古南镇134162人、三江镇22251人、石角镇56922人、东溪镇66255人、赶水镇60009人、打通镇23546人、石壕镇37223人、永新镇49944人、三角镇36240人、隆盛镇28391人、郭扶镇28262人、篆塘镇22195人、盖石镇9333人、镇紫镇15345人、丁山镇10794人、土台镇17628人、安稳镇17601人、扶欢镇34249人、蒲河镇17326人、永城镇17255人、乐兴镇13899人、新盛镇20419人、中峰镇17326人、万兴乡18448人、古剑乡12405人、三会乡12243人、紫荆乡11492人、横山乡14487人、莲石乡10132人、高庙乡11793人、高青乡9252人、羊角乡9998人、大罗乡7945人、桥河工矿区虚拟镇11507人、三江工矿区虚拟镇22106人、打通工矿区虚拟镇40613人、松藻工矿区虚拟镇13817人。

2001年7月2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01]126号)同意綦江县将33个乡镇调整为19个乡镇。调整后,乡镇平均面积由调整前的66平方千米扩大至115平方千米,乡镇平均人口由调整前的29194人增至50708人:

一、撤销镇紫、蒲河、盖石、土台、乐兴5个镇及莲石、紫荆、高庙、高青、大罗、古剑、三会、羊角、万兴、横山10个乡。

二、保留丁山、新盛、中峰、石壕4个镇的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不变。

三、扩大14个乡镇的行政区域

古南镇:政府驻地古南。将原万兴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古南镇管辖。面积201.5平方千米,总人口16411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4000人,辖64个村委会,22个居委会。

赶水镇:政府驻地赶水。将原土台镇的洋渡村、大坡村、苦竹村、土台村、麻柳村5个村和土台居委会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赶水镇管辖。面积198.23平方千米,总人口7905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100人,辖42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

旅游资源

綦江境内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众多的风景名胜中,有地势险峻、雄奇壮观的"白云观";有幽雅别致、气候宜人的重庆十二小景之一的"古剑名山";有苍翠气爽的避暑胜地"丁山湖"、"天山台";有重庆市仅见、全国少有的反映巴渝古文化的生殖图腾;有巧夺天工,佛佗众多的"石门寺"石刻;有浪 白云观

漫刺激的"西南第一漂",有享誉远近、古色古香的东溪"明清一条街"。众多的风景名胜与江津四面山、万盛石林等风景点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带,吸引四方游客。

区域旅游资源分布特点为:以210国道(綦江河岸)为轴,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相对分散,局部集中,距离不远,耗时不少,对外、对内道路交通现状级别较低,南端区域、北端区域的景观组合分别配置相对较好,各具组合优势。

綦江县旅游资源在县域内总体分布较分散,以渝黔高速公路(210国道)为轴线,南北两端却又相对集中。北端以县城为中心,东为天台山、瀛山白云观组团,西为古剑山、长田林海、中峰生殖文化、清溪河组团。南端以东溪为主节点,东为赶水牛舌口组团,南为石壕溶洞、花坝组团,西为丁山湖组团。

特色产品

“金角”牌老四川牛肉干重庆金星食品厂生产的“金角”牌老四川牛肉干,配料独到,精工细作,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回味绵长,乃居家、旅游、馈赠之佳品。“金角牌老四川牛肉干,含蛋白质高,营养丰富;而且选料精,无盘头、无脂肪,并用桂皮等多种名贵中药材,辅以白糖等五香原料,经过名师十余道工序精工制作而成。食后有祛风、开胃健脾、除湿御寒的功效,长期食用,益于延年益寿。

“金角牌老四川牛肉干年产量532吨,远销全国30多个省市。1996年中国质量协会评定为国际名牌食品,1998年重庆市工商局评定为著名产品,1996年获第二届中国国际展品博览会国际名牌食品。1998年公司开发4个牛肉干系列新品种:508克极品礼盒牛肉干、400克装礼盒灯影牛肉干、188克精品粮果型牛干和香辣条牛肉干,在重庆市首届旅游商品新产品设计开发大赛中获优胜奖。

“饭遭殃”焐椒酱

“饭遭殃”系选海拔800米以上高山种植的优质“子弹头”辣椒,配以植物油及多种调料,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加工而成。具有鲜香、辣等特点,拌饭、拌菜、拌面条、炒菜均可,使人开胃健脾,食量大增。

2000年“饭遭殃”品牌创业人任德兴同重庆犀牛宾馆合作,成立了重庆市德举红辣椒食品公司,申请注册了“饭遭殃”商标,并在篆塘、郭扶、高青、高庙等地发展优质“子弹头”辣椒基地2000亩,进一步扩大生产,年销售量将突破300万瓶。

赶水萝卜爪

赶水萝卜爪采用优质赶水萝卜为主料,运用传统加工工艺,将萝卜切丝,自然风干,拌盐,加入香料,装入瓦坛腌制而成。其风味独特,色、香、味、形俱备,具有辣而不燥,麻辣并重,香脆可口,口感回甜之特色。

凤凰山梨子

主产于永新凤凰山,面积8000余亩,年产量1500万公斤。主要品种为黄花金水二号。果实中大,形如苹果;果皮黄褐色,色泽鲜艳;果肉白色,肉质细嫩,香甜汁多,脆嫩化潭。产品远销重庆、贵州等地,供不应求。

平滩沟红梅

产地为綦江县永新镇清溪河平滩沟一带,早在明、清时期就远销重庆、武汉、 古剑山

上海、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地区。

平滩沟红梅,素有梅王之称,因耳大、个大、核小、肉厚、酸味浓、品质极优,又被人们誉称为“大耳朵红梅”,所含柠檬酸和糖成份高,质量优于其它产地的红梅,深受消费者喜爱。平滩沟红梅分青梅、白梅两大类,有米梅、杏梅、半面红、二号梅等品种。2000年永新地区有红梅5万株,其中投产红梅1万余株,产量5万多公斤。

横山大米横山大米主产于綦江县横山镇,此地海拔650-800米,气候较同海拔一般地区温暖,而比丘陵、平坝凉爽,昼夜温差较小,延长了水稻的灌浆、成熟期,使其糊精和枝链淀汾含量增加,又无高温温热现象,加之土温日较差大,白天有利于养分的积累,夜间减少呼吸消耗。

横山大米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据清道光六年(1862年)《綦江县志》载:“横山治东三十华里,山势绵亘,基土多平田,甚产嘉谷”。横山大米粒实饱满,色泽油润,其米饭晶莹,饱满滋润、清香溢碗,味美可口,早在清朝时期就是綦江地方官吏绪皇宫的贡米。

油桐

綦江县境内沟壑纵横,峰峦起伏,气候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是油桐 油桐

生长的良好自然环境。全县年产油桐2500万公斤,主要运往重庆等地销售。

油桐系大戟科木本油料植物。桐油具有干燥快、光泽好、附着力强、耐酸碱、能防腐、防锈以及绝缘等优良特性,用途广泛,是航空、航海、化工建筑、机械、轻纺等工业的优质涂料。

瀛峰茶

綦江老瀛山,气候温凉湿润,土地微酸肥沃,宜于茶树生长,所产茶叶叶质厚,色泽好。

1996年,重庆市瀛峰茶业有限公司与西南农业大学联合开发的“瀛峰春螺”、“瀛峰玉蕊”两个品牌,其茶外形紧航,墨绿显亮,冲泡后茶叶如繁花朵朵直立水中,汤色碧绿,细细品尝,滋味淳和,清香扑鼻,回味无穷,多次获重庆及全国优质名茶奖。

木瓜

綦江县石壕、大罗等地盛产木瓜,年产量50吨,远销贵州、广西、 木瓜

四川等地。

木瓜系多年生落叶灌木植物,果实含皂甙、维生素D、苹果酸、柠檬酸、过氧化氢酶果;种粒含脂肪油、氢氰酸,用途极广。每年大暑前后成熟,糖渍、泡酒或晒干储藏。药用有祛湿解暑,舒筋活络的作用。

猪鬃

綦江县猪鬃工业有綦江县猪鬃厂(集体)和古华畜产公司(民营)两厂。猪鬃出口外销,年销售产值均在100万元以上。“九五”后期,綦江古华畜产公司得到长足发展,年创外汇600万美元左右,2000年,工业总产值5405万元,工业增加值227万元,销售收入达5417.8万元。

长江支流-綦江

綦江发源于乌蒙山西北麓贵州省桐梓县北大娄山系,流域面积7020平方公里,河长220余公里,綦江以其水色苍白而得名。南齐时称棘溪,因流经夜郎境曾称夜郎溪,元代又称南江。綦江流经贵州省习水县、桐梓县及重庆市綦江县、于江津市顺江镇从南岸汇入川江。綦江自古是川盐运黔的水道,航运开发较早。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加快向重庆的冶炼厂、兵工厂运送煤、铁矿、铁砂,自1938年起兴修綦江渠化工程,连续修建闸坝11处。因此,綦江是川江中渠化最早的支流。

(一)河流形态

綦江流域由南向北倾斜,东部地势又略高于中、西部。流域上段位于四川盆地外围中低山山区,南面是大娄山山脉,东侧为金佛山山脉,中段以深丘为主,有部分中、低山,西侧为支流清溪河、笋溪河的上部山区,与赤水河支流习水河分界。自綦江县县城以下的下段,大部分属盆地浅丘区,江津市内,多数丘陵分散于广大的沿江平坝上,丘顶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

綦江正源向东至胜利乡与发源于韭菜坝的另一源流相汇后,进入桐梓县,向北又转向西偏北进入重庆市綦江县,经岔滩至赶水场。干流赶水以上又称松坎河,划为綦江上段,河道多急流险滩,流经多处岩溶峡谷,河长80余公里,平均坡降约13‰,一般河宽30~60米,赶水以下始称綦江。由赶水至綦江县城为中段,长约60公里,河道弯曲处甚多,平均坡降约1.3‰。綦江县城以下为下段,干流连续经过8座闸坝,枯水壅水通航,洪水由坝顶溢流,过五岔大民坝后,河道弯弯曲曲,至顺江镇汇入川江。在闸坝以下的天然河道中,五岔水文站水面宽40~160米,枯水平均水深约0.8米。从綦江县城至江口段长70余公里,平均坡降约0.5‰,?綦江右岸支流藻渡河流域面积1190余平方公里。藻渡河发源于重庆市南川市金佛山东侧大垭口,先流入贵州省桐梓县,后又转向进入重庆市綦江县,经藻渡镇汇入綦江。河长约95公里,平均坡降约16.3‰。

綦江下游左岸支流笋溪河,流域面积约1190平方公里,发源于重庆市属江津市南隅,左、右两源流向西北于习水县与重庆江津市界附近合流后进入江津市。笋溪河上段与茶坝河、飞龙河支流,从互相邻近的发源地向北偏西平行流程约50~70公里,先后汇合,再于白溪汇入綦江。河长120余公里,平均坡降约8.5‰。

綦江水系干支分明,发育完整,呈树枝状分布,共有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5条。

水文特征

綦江水文资料统计年限,一般统计截止于1988年;特征值统计到1996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及五岔站年输沙量均值只到1979年。资料起始时间参差不齐,请参阅《长江流域水资源评价》。

綦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间,降水量较大的地区主要在蒲河流域,重庆市万盛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202.1毫米;江津市沙滩站(1973年)年降水量1585.7毫米是流域内实测年降水量最大记录,蒲河綦江县石角站663.7毫米(1960年)为最小纪录。流域内历年最大24小时雨量为綦江县(1963年)216.5毫米。

綦江干流上段松坎河桐梓县松坎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02亿立方米,支流蒲河綦江县石角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13亿立方米,出口控制站江津市五岔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1.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最大为48.1亿立方米(1954年),最小为18.8亿立方米(1961年)。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342万吨。历年实测最大的一次洪水发生在1963年,五岔水文站最高水位206.61米,相应流量4930立方米/秒。

开发条件

綦江流域农业开发较早,农家早有以水田囤水(称为冬水田、囤水田)保来年水稻栽插的措施。清代纂修的《重庆府志》、《江津县志》曾有明洪武时(公元1368~1398年)即“修筑塘堰,蓄水保家”的记载。民国时期,已有浆砌条石的石河堰(在小溪流或河沟上筑坝蓄水引灌)等工程。建国后,在流域内积极兴建中型农田水利工程:如蒲河上源巴县花石乡下涧口水库(总库容1129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08万亩);清溪河上源江津县清溪沟水库(总库容163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3万亩);綦江县羊蹄峒高扬程水轮泵提水工程大安水轮泵站(4台614型水轮泵串连,净扬程205米,出水量120吨/小时,可灌溉柴坝乡半山坡干旱地1500亩)。至1985年,流域内蓄、引、提的总水量达2.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70多万亩。綦江水能理论蕴藏量约10万千瓦,水能开发始于民国29年(1940年),导淮委员会整治綦江河道时,地方人士在綦江县城北剪刀口“大常”船闸处兴建大常电站(装机容量40千瓦),1944年建成。建国后,自1952年起,先后建成大华(闸坝)水电站,装机160千瓦;大利水电站,装机5000千瓦;大民水电站,装机3200千瓦;大信水电站,装机3750千瓦;以及支流清溪河鹅公沱水电站,装机720千瓦等。截至1985年,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5950千瓦。在航运方面,自1938~1945年整治綦江,在支流蒲河建成石板滩大智闸、大场滩大仁闸、桃花滩大勇闸等闸坝3座;在干流三溪镇(三江)建成盖石峒大信闸、羊蹄峒大严闸、大溪口大中闸、滑石子大华闸、剪刀口大常闸、乔溪口大胜闸、江津市车滩大利闸、五福乡大民闸等闸坝8座。闸坝水运之利,促进了沿江经济发展。建国后,流域内有川黔铁路穿过,公路形成网络,原有闸坝通航技术明显落后,綦江航运日渐衰萎。1985年交通部着手研究綦江全面渠化扩建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表明,自綦江县赶水镇至江津市顺江镇河口134公里河段,若采用15级(含原有8级扩建)低坝方案实现渠化,则可连通川江构成内河航道网,铁路、公路、水路合理分流,水道可进一步利用,仍有相当开发价值。流域内有煤、铁等矿藏。水果广柑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名贵品种较多,品质优良,畅销中外。其它如茶、桐、桑等传统经济林木也较发达。流域内还有冶炼、机械制造及国防工业。

隐藏 重庆市行政区划

首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渝中区

江北区

南岸区

沙坪坝区

九龙坡区

大渡口区

渝北区

巴南区

北碚区

永川区

涪陵区

长寿区

江津区

双桥区

合川

万盛区

南川区

荣昌县

大足县

璧山县

铜梁县

潼南县

綦江县

万州区

开县

云阳县

梁平县

垫江县

忠县

丰都县

奉节县

巫山县

巫溪县

城口县

黔江区

武隆县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扩展阅读: 1 重庆綦江县人民政府http://www.cqqj.gov.cn/

2 更多綦江县资讯http://esf.cq.soufun.com/house-a01182-b02163/

开放分类: 地理,重庆,行政区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5339.html

更多阅读

矮油总算把瘦长鬼影通关啦啊啊啊 瘦长鬼影下载

因为很多基友说超恐怖很吓人滴游戏昨天就下载玩了下啦,喜欢被虐滴同学可以玩玩啦有时候还蛮吓人呀,,然后我有兴趣就扒了下资料,,其实瘦长鬼影是老美最近网络上很热的都市传说,卧槽原来8是11区才有都市传说啊啊,

2014年海淀区艺术节小学生最重要的竞赛 海淀区艺术节成绩查询

2014年海淀区艺术节(小学生最重要的竞赛)2014-10-12西点阳光教育西点阳光教育海淀区艺术节辅导西点阳光教育各科为您提供最专业的辅导书法,绘画,声乐,舞蹈、朗诵等(各科均为数年经验丰富老师授课,历届获奖率98%以上)各科名额,老师档期问

兴华园爱弥儿双语幼儿园简介及招生简章! 爱弥儿

我园座落在美丽的兴华园小区,隶属于清源社区,是清源街道保留园之一。双语环境(中英),各种教育设施齐备,幼儿入托方式为日托。幼儿园室内环境均通过市建委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区教委及公安局对我园时时监控,全面保证幼儿园安全。我园的园本特

世界各地邮编、电话区号查询大全 全国各地区号查询

邮政编码、电话区号查询系统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自治区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邮编区号 台中邮编区号

世界邮政编码、电话区号查询大全邮政编码、电话区号查询系统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自治区海南省 重庆市 四

声明:《8重庆市綦江区 重庆市綦江区教委》为网友放飞梦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