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对“日常生活审美化”探究的反思 过一种有审美的生活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近年来我国学术探究的热门新题目之一。其内容包括两个层面摘要:一是艺术和审美进进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非凡是大产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新题目在我国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于摘要: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西方学者对西方当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目前状况的评定,它是否适用于当下的中国?在多大程度上适用?要深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探究,有效的路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和产业生产的实践活动,对不同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消费的全过程进行具体的、实证的分析探究,总结深层审美化的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新的实践,使美学理论为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服务。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高度关注的话题,《文艺探究》、《文学评论》、《学术月刊》、《文艺争叫》、《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开辟专栏发表系列文章讨论这个新题目。本文对这场讨论的反思为摘要:什么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我国学者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怎样深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探究?

一、什么是“日常生活审美化”

我国学者讨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要理论资源是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和后现代主义》和韦尔施的《重构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是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社会学和传播学教授迈克·费瑟斯通(M.Featherstone)最早提出来的。他于1988年4月在新奥尔良“大众文化协会大会”上作了题为《日常生活审美化》(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的演讲,以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间隔,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

分析对“日常生活审美化”探究的反思 过一种有审美的生活
“全球审美化”、“经济基础审美化”、“物质审美化”是德国学者沃尔夫冈·韦尔施在论文集《重构美学》中使用的概念,他以为,“审美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首要策略。”德国学者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议题是如此热衷,以至芬兰学者格罗瑙说摘要:“在最近的德国文化理论和批评中,对日常生活和文化的审美化的谈论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几乎就像昂格鲁一萨克逊文化批评者们一样热衷于谈论后现代性一样。”实际上,格罗瑙指出的这种现象不仅对德国、而且对整个西方社会都具有普遍性,1998年在斯洛文尼亚召开的第14届国际美学会议讨论的主题之一就是日常生活审美化。

西方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审美化(aestheti-dzation),以至于当代社会的形式越来越像一件艺术品。这是弗恩特(Eduardo de Fuente)在2000年5月号的《欧洲社会理论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献综述《社会学和美学》中提出来的。他纵览最近十多年来的西方社会学、美学著述后指出摘要:审美化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织原则。弗恩特在这篇文章中还转述了英国著名的文化探究者斯图亚特·霍尔的观点摘要:“文化已经不再是生产和事物的‘坚实世界’的一个装饰性的附属物,不再是物质世界的蛋糕上的酥皮。文化现在已经和世界一样是‘物质性的’。通过设计、技术以及风格化,‘美学’已经渗透到现代生产的世界,通过市场营销、设计以及风格,‘图像’提供了对于躯体的再现模式和虚构叙事模式,尽大多数的现代消费都建立在这个躯体上。现代文化在实践和生产方式方面都具有坚实的物质性。商品和技术的物质世界具有深广的文化属性。”霍尔指出美学已经渗透到现代生产中,商品具有文化属性,并且这种文化属性不再像蛋糕上的酥皮一样,仅仅是商品的一种装饰,而是融进到商品内部。

不过,西方学者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根据我们对西方学者论述的理解,日常生活审美化包括两个层面摘要:一是艺术和审美进进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非凡是大产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 首先,审美活动越来越超出纯艺术的范围,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原来在美术馆欣赏绘画作品,现在图像无所不在,原来在音乐厅聆听音乐,现在到处可以听到流行歌曲;原来在剧院里态度严厉、聚精会神地欣赏戏剧,现在电视里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可以很随意地观看,甚至可以一边聊天、一边做家务观看。随着电视进进千家万户,随着太众传播工具的扩散,图像日益替换文字,对受众进行视觉轰击。大众文化主要是视觉文化,艺术通过文化产业如电影、电视、录音、录像,进进了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消费品的一种。精英文化走出象牙之塔,通过贸易手段融合为通俗文化,进进平常百姓家。这就是费瑟斯通所说的“击碎艺术的神圣光环,并挑战艺术作品在博物馆和学术界中受人尊敬的地位”。也是杰姆逊所说的,“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间隔正在消失,商品化进进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在成为商品”。

另一方面,日常生活正愈加审美化,从而导致美学概念的不断扩张。韦尔施批判地思考了本日全球审美化的现象,探索了美学的新外延和新建构。他写道摘要:“毫无疑问,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美学勃兴。它从个人风格、都市规划和经济一直延伸到理论。现实中,越来越多的要素正在披上美学的外衣,现实作为一个整体,也愈益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学的建构。”“审美化最明显地见之于都市空间中,过往的几年里,城市空间中的几乎一切都在整容翻新。购物场所被装点得格调非凡,时髦又布满生气。这股潮流长久以来不仅改变了城市的中心,而且影响到了市郊和乡野。差未几每一块展路石、所有的门户把手和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没有逃过这场审美化的大勃兴。”

鲍德里亚本人在探究日常生活审美化时提出了“超美学”的概念。所谓“超美学”,指的是“美学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日常生活当中,因而丧失其自主性及非凡性。艺术形式已经扩散渗透到了一切商品和客体之中,以至于从现在起所有的东西都成了一种美学符号”。

霍尔、韦尔施、鲍德里亚都谈到了经济领域、生产过程和商品的审美化新题目。我国学者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第二个层面上。

二、我国学者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 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新题目在我国引起激烈的争论,形成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摘要:一种观点主张重视(并不意味着价值认同)和积极探究我国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实,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被称为“日常生活审美化”论者或倡导者;另一种观点对日常生活审美化提出强烈的质疑和反对。

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于摘要: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西方学者对西方当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目前状况的评定,它是否适用于当下的中国?在多大程度上适用?

反对者断然否定日常生活审美适用于当下的中国,理由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摘要:“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象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古时候,中国的士宦之家。衣美裘,吃美食,盖屋子要有后花园,工作之余琴、棋、书、画不离手等等,这不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吗’?”确实,衣美裘、住华屋是一种审美化现象。墨子说过摘要:“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热,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这段话表明,消费者在物质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后,就会追求审美需要。《大学》里也有“富润屋”的说法。居住者富裕以后,就不仅满足于房屋的使用功能,而要追求房屋的审美功能,把它建造得华美,使它有光彩。

《论语·雍也》篇写道摘要:“子曰摘要:‘觚不觚,觚哉?觚哉!”觚是古代盛酒的用具。孔子慨叹道摘要:觚已经不像觚的样子了,它还算觚吗?它怎能算觚呢!孔子不是从功能的角度看待觚的。由于觚假如仅仅作为饮具使用,完全没有必要知道它的外形、材质和装饰,只要它底上不要有洞,在使用它时不要伤了嘴唇就行了。孔子是从象征意义看待觚的。觚的型制是某种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现在它失往了这种象征意义,它怎能算觚呢?觚的象征意义通过它的外形、材质、图案和装饰体现出来,这其中也蕴含了觚的审美价值。假如再往前推,探究人类早期的劳动工具,可以发现其中功利因素和审美因素原初的自然联系。例如,原始人在长矛和标枪的手柄上刻上花纹,这不仅是一种装饰,而且便于把握。

然而,我们现在所说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和此不同。它出现的语境经历了一百多年,我们把这一百多年分为三个阶段摘要:第一,19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威廉·莫里斯发起艺术和手工艺运动,和罗斯金一起尖锐批评产业产品艺术质量的下降。韦尔施在《重构美学》中谈到艺术和手工艺运动,然而我国的讨论者似乎都没有注重这个新题目。威廉·莫里斯看到技术和艺术的矛盾,不过,他解决矛盾的方案是错误的,他主张倒退得手工艺时代。

第二,1907年景立的德国艺术产业同盟寻求保障产业产品艺术质量的途径,促使产业设计成为一种职业。产业设计把产品的功能、审美和使用时的舒适三者结合起来。1919年建立的包豪斯是世界上早期最著名的产业设计高等学校,它制定了解决物质文化审美新题目的新原则。韦尔施在《重构美学》中指出,包豪斯“孜孜以求在日常生活实现美学所宣传的审美价值。这也为我国的讨论者所忽略。”

第三,1929年美国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时,美国众多企业提出了“美是销售成功的钥匙”的口号,以缓解经济危机,这是人类以美学手段解决经济新题目的大规模实践。有了这样的展垫,20世纪中期西方进进消费社会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新题目也就应运而生了。假如了解这种语境,就会懂得我们现在所说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有其非凡的涵义,它不同于以往的局部的审美化,而成为覆盖整个社会文化层面的现象。

否定日常生活审美化适用于中国的第二个理由是摘要: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和西方社会不处在同一个层次上,日常生活审美化这种论断在中国没有普遍意义。假如以这种概念指称中国当下的现实,那么,“什么地方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了?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了?”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倡导者是在和中产阶级眉来眼往,而忽略了沉默的大多数。有人以为,所谓“审美化”的“日常生活”,实在是“大款们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美学”究实在是“北京三环以内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审美”。“日常生活审美化”论者是在“向新贵、富人们献媚”,他们是“那一批高高在上的富人们的附庸者”。

实际上,韦尔施指出的审美大勃兴的现象在我国明显地存在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居住环境、工作环境、消费环境、娱乐环境不断地被审美化。我们四周充斥着国外的商品,我国生产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假如知道经济审美化是全球的趋向,而逐渐融进全球经济的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审美化,正是这种审美化促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那么,就不会提出这样的责难。我们应当分清富人们的消费主义倾向和广大消费者在选择物质产品时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的区别。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广大消费者面对日益丰富的产品,不仅重视它们的使用功能,而且越来越重视它们的审美功能和符号象征意义。事实上,我国的广大消费者已经受到经济审美化的影响,并且享受到经济审美化的成果。这完全不同于少数富人追求感官享受、声色犬马的奢侈生活。

我们看一下我国经济审美化众多事实中的一个例证。江苏常熟波司登公司在2007年和美国杜邦、日本伊藤忠是全球三大羽绒制品生产企业。它的前身不过是1976年景立的仅有8台家用缝纫机、11位农民的村办缝纫组。1990年代我国有数千家羽绒制品企业,它们的产品始终停留在保热的原始目标上,企业经常陷进“反季销售大甩卖”的价格战中,企业亏损面达80%。价格战的结果不仅淘汰了实力不强的厂家,而且也淘汰了原本实力雄厚的企业。波司登公司于1995年提出了“防冷加审美”的“羽绒时装”的理念,以“轻、薄、美”代替了“厚、重、肿”,从而引发了羽绒服行业的革命。当年,波司登羽绒服的生产占有率达到11.21%,从当时羽绒服行业的一个小字辈一跃成为全国销量第一。波司登羽绒服的消费者尽大多数是普通的大众,羽绒服的这种审美化进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同。波斯登羽绒服的审美附加值为消费者所接受,消费者在享受产品的使用价值时,也在享受产品的审美价值。

保障产业产品的审美价值的产业设计方法也日益为我国所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曾指出摘要:“产业设计是将产品技术设计和外观设计结合起来,不仅要确保产品的技术功能,而且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方面我国和国外先进企业差距很大,应予重视,否则会影响我国产品竞争力。”2007年2月13日***总理在一份报告上批示摘要:“要高度重视产业设计。”西方企业不仅通过先进的技术、而且通过经济审美化在我国市场上赢得了高额的利润,我们重视并探究经济审美化正是寻求我们的竞争策略,扩大我国产品的市场份额,使我国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经济审美化也对广大消费者的审美趣味产生重要影响。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我们不应该拒尽和否定,而应该积极地面对,认真地探究。

三、怎样深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探究

要深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探究,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新题目摘要:日常生活审美化中深层次的东西是什么?广告、流行歌曲、时装秀、模特表演、酒吧靓舞、选美、咖啡厅、健身房、制造欲看的密集的影像,如此等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一切仅仅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浅表层面的东西。那么,什么是深层审美化呢?

韦尔施指出,对浅表审美化“已讨论得很多,也被嘲笑得很厉害”,而对深层审美化“却不那么为人所知,固然它更加重要”。韦尔施区分出两种审美化摘要:浅表审美化和深层审美化。浅表审美化指物品的装饰、包装、外表的美化,以及流于表层的审美现象。深层审美化指的是摘要:“审美过程不仅包裹了业已完成的、给定的物质,而且甚至决定了它们的结构,不光影响它们的外表,而且甚至影响其内核。”浅表审美化相当于霍尔所说的蛋糕上的酥皮,而深层审美化被韦尔施称为“物质的审美化”,它“发端于最基本的技术变革,发端于生产诸过程的确凿事实”,也就是霍尔所说的“美学已经渗透到现代生产的世界”。这正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审美化,或大产业批量生产中产品的审美化。我国学者也似乎没有注重到深层审美化的新题目,如同韦尔施所言,“更加重要”的深层审美化在我国同样“不那么为人所知”。探究深层审美化,是我们深化日常生活审美化探究的重要路径。

我们先看浅表审美化的例证。在1851年于伦敦举办的首届世界展览会上,蒸汽机、纺织机上布满了哥特式的花纹,金属椅上油漆了装饰性的木纹。法国参展的一盏油灯,灯罩支架用金银材料制作,结构和纹饰十分繁复;美国座椅公司参展的弹簧旋转椅的腿采用了卷涡形式。这些浅表审美化的装饰受到了嘲笑和批评。过度包装也是浅表审美化。按照国际一般规定,包装本钱不应该超过产品出厂价的15%,超过15%就算过度包装。我国每年生产的2亿吨生活垃圾中,有4000万吨包装物,其中很多是过度包装。例如,我国产品包装采用的是五瓦楞纸箱,而国外普遍采用三瓦楞纸箱,仅此一项就多耗材70%。我国一些产品,包装本钱已经超过产品价格的30%。过度包装助长了奢华浪费、畸形消费的不正之风。

而产品内部形成的技术和艺术、功能和审美的同一则是深层审美化的表现。韦尔施没有具体阐述产品是如何被审美化的,但是他论述了和产品审美化的机制相类似的建筑。他要求建筑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文化活动。建筑有两个层面摘要:现实层面和象征层面。在现实层面上,建筑提供了生活空间,给了我们活动的可能性;在象征层面上,建筑铸就了我们对都市和社会的观念,参和创造了我们的文化想象。例如,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主导它的形式语言是一块块对角斜切面,仿佛将这个三维的形体越来越化解为二维平面,如此愈是向上,角度愈小。有人在这栋楼中看到中国的竹子,节节升高象征着品格的升华。另外有人将这座建筑看作高科技的摩天楼,以数学的精确,将自身转化为几乎是失往重量的幽灵。这座建筑是深层审美化的例证。我们可以像“阅读”艺术作品一样“阅读”这座建筑,以审美的态度来欣赏它。这座建筑是深层审美化的例证,它的现实层面和象征层面***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的形式语言是从结构内部合乎规律地产生出来的。产品的深层审美化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如何把深层审美化的探究引向深进呢?有效的路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和产业生产的实践活动,对不同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消费的全过程进行具体的、实证的分析探究,总结深层审美化的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新的实践,使美学理论为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服务。有些参和日常生活审美讨论的学者指出,我国的这场讨论显得空泛,没有探究审美化过程的原则和审美化的形成过程,也缺乏对某些审美化形式的评价和批评。正如费瑟斯通所言,“我们不应该将生活的审美当作是一个给定的东西,或者是人类知觉品性中的某种必然东西,它不是说一旦被发现,就可以用来复述所有以前的人类存在状况。相反,我们要探究的是它的形成过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5393.html

更多阅读

怎样在日常生活中鉴别地沟油? 精 地沟油的鉴别方法视频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由于存在不小的经济诱惑,仍有人铤而走险销售地沟油。 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

过一种饶有兴致的专业生活 饶有兴致造句

过一种饶有兴致的专业生活张菊荣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认为教师是一个职业倦怠较为普遍的行业。这真是令人困惑,一项培养人的工程,一个具有无限魅力的创造性工作,怎么会这么容易“职业倦怠”呢?在我们汾小,虽然没有出现那种令人担忧的“

转载 看看:朝鲜人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每天吃什么

原文地址:看看:朝鲜人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每天吃什么作者:宋昶志主食现在基本上看不到米饭了,因为粮食极度缺乏(国际援助的粮食70%拿去先军了,剩下的30%各级官僚层层克扣,然后还要在黑市上出售一部分牟利,粮食基本上到不了人民手中),在边境

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图片

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月亮每天落下又升起。迎来白天送走黑夜,送走黑夜迎来白天。年年如此,岁岁如此。宇宙天体运行简单至此,生命亦应简单如此。活得简单点儿吧!简单地活着,其实很简单。活在复杂的社会,我们常常忘记“简单”的必要与美丽。

声明:《分析对“日常生活审美化”探究的反思 过一种有审美的生活》为网友凡尘清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