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在中国二 :赛事

1985年,史蒂夫·戴维斯在广州白天鹅宾馆进行表演



30年前,当一个叫做巴里·赫恩的英国人取道香港进入中国大陆时,他也许未曾想到,他所赖以生存的事业,未来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并枝繁叶茂。
台球运动在清末民初便已传入中国,当时的主要形式分两种:法式台球,无袋,亦称开仑,是主流。另一种便是英式,名为比利。在民国时期由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系列丛书中,有一辑便是《檯球》,该书以法式开仑为例,详细讲解了台球的一般技巧。而在民间,大多时候将这项运动称作弹子——球房叫弹子房,打台球叫打弹子。弹子还分大小,大弹子是保龄球,小弹子就是台球,都是清朝末年由洋人引进。当然,那时的弹子并非谁都玩儿得起,只有相对富裕的阶层才能接触。在长春的伪满皇宫博物院里,至今仍保留着一张法式开仑球台,那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娱乐项目。
解放后,中央也不乏台球爱好者。小平同志由于年轻时留过法,酷爱法式开仑,经常练习。早年间还有一段传闻,说他因为打台球导致腿部骨折,在北京医院打石膏养病,因此未能出席庐山会议。坊间至今还流传着一张照片,照片里的小平同志正在全神贯注击打开仑台球,热爱程度可见一斑。巧的是,这张照片在30年前也曾被巴里·赫恩看到。在那个改革开放的春天,中国到处欣欣向荣。看到领导人的台球形象,赫恩心中似乎读到了什么。
1983年,赫恩通过在香港经营台球用品的关系,开始筹划如何将英式台球引入中国大陆。在广州白天鹅宾馆,他与香港金花干邑酒公司签订了赞助协议,并听说经过文革十年浩劫之后,只有上海还存有约70张比利/斯诺克球台,就决定从那里入手,举办小型赛事。他们先是在白天鹅试手,让史蒂夫·戴维斯和丹尼斯·泰勒来了一场“金花XO中国台球邀请赛”,并邀请了两位上海选手孙麟伯和殷金根前往观摩、交流。第二年,这项比赛正式进入上海,更名为“金花XO桌球巨星挑战赛”,在黄埔体育馆举行,除了戴维斯和泰勒,赫恩旗下的另一巨星、1979年世锦赛冠军特里·格里菲斯也前来参赛。在与格里菲斯的对阵中,孙麟伯赢了一局,那是中国人面对斯诺克世界冠军赢下的第一局球。
这是1986年的事儿。那一年,中国台球协会也正式成立,并在北京举办了珠海度假杯全国台球大赛,那是文革后国内首次举办的正式比赛。
精明的巴里·赫恩迅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斯诺克的巨大好奇和兴趣。通过广州和上海的试水,他认为应该在首都北京举办一次大规模的赛事,媒体报导和电视转播都要跟上,让全中国的人民都能领略斯诺克的魅力。在他的努力下,这个梦想最终成真,1987年春天,一届名为“健牌杯中国国际台球大赛”的比赛在北京隆重上演,中央电视台做了全程转播,《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中国体育报》等权威媒体都进行了宣传。据中央台不完全统计,通过电视目睹那次比赛盛况的观众,有上亿人次。
时任世界斯诺克协会主席的,是英国比利和斯诺克界的老前辈雷克斯·威廉姆斯,而巴里·赫恩也是董事会成员之一。赫恩自己经营的“Matchroom”体育公司当时已非常成功,戴维斯、泰勒、索恩、格里菲斯乃至吉米·怀特等巨星,都是他的签约球员。除了中国大陆,这套全明星班子还奔赴了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主席威廉姆斯先生也随队出访,亲身体会了斯诺克在远东地区的巨大发展潜力。
“健牌杯”作为一项优质赛事,在北京存留下来。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工人体育馆、月坛体育馆以及海淀体育馆,都曾承办过这项比赛。一些英国新星开始在中国亮相并逐渐为人熟知,这其中就包括最早的斯蒂芬·亨德利、年轻的马库斯·坎贝尔和乔·斯威尔,以及世锦赛新科冠军约翰·帕洛特等。而在中国选手方面,新人也不断涌现,如早年间的金伟峰、张燕斌、王林、陶山……那时候,在月坛附近的一个台球厅里,曾有一个苦练基本功的年轻人——庞卫国,而在海淀体育馆的看台上,还有一个被斯诺克深深吸引住的少年——徐鑫健。
那是中国斯诺克的第一个繁荣期。然而“健牌杯”等赛事属于表演赛或邀请赛,而非正式的排名赛。在80年代末期,随着瓦塔纳的崛起,泰国成为亚洲第一个重要市场,开始承办大型积分排名赛事。泰国人十分好学,他们从BBC购买了大量经典赛事的精华集锦,在国内播放的同时,也学习英国人的电视手法,从而运用到自己举办的排名赛上。在中国,国内赛事也开始登上电视银屏,1990年,555亚洲公开赛来到广东电视台,这也是中国境内首次承办的官方积分排名赛事。次年,广东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联合转播了全国台球锦标赛,广东台资深播音员王泰兴担任解说,中国观众终于看到了自己的比赛。不过在整个90年代,世界斯诺克在亚洲的重心几乎都在泰国,这与瓦塔纳取得的杰出成绩密不可分。当然,多年以后,中国的斯诺克神童丁俊晖重演了这一模式。
国内旅英球员的先行者之一,是郭华,他在90年代早期就已远赴英伦参加职业比赛。对郭华不利的是,当时的英国斯诺克职业球员人数众多,有职业排名的,多达五六百人,各项比赛的资格赛需要层层过关:先打初级赛,再打中间的,最后才是有可能进入排名赛正赛的资格赛。以1992年转为职业球员的奥沙利文为例,他打进1993年克鲁斯堡世锦赛正赛之前,曾经打了11轮的资格赛,这在今天,恐怕难以想象。除去高手众多、比赛频密的因素外,困扰郭华的,当然还有经济能力的问题。要支付在英国留学和比赛的费用,对于那时候的中国人来说,还很艰难。
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各方面条件较之从前都有了很大改善。新一轮的国际斯诺克赛事重新来到中国,如1996年的广州世界职业台球明星挑战赛(又称广州大师赛),1997年的莱利超级明星国际赛,也是在广州。同年9月在北京西苑饭店还举办了一届值得纪念的比赛——凯奇杯国际职业台球超级挑战赛,瓦塔纳在对阵庞卫国时,打出了一杆精彩的147,带给现场球迷强烈的震撼。戴维斯在决赛中7-4战胜怀特,两位老资格的巨星让中国观众大饱眼福。
此后,“98红牛杯国际职业台球冠军超级挑战赛”先后在西安和北京等地巡回举办,中国国内的球员有了更多和世界高手对垒过招的机会。
到了1999年,世界斯诺克的积分排名赛终于正式落户中国,3月8日,中国国际赛在上海锦沧文华大酒店开杆,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世界斯诺克大家庭,拥有了第一项属于自己的排名赛。当时刚刚进入英国《斯诺克现场》杂志工作不久的大卫·亨顿首次来华报导比赛,就见证了四名苏格兰选手一同杀入四强的壮举:比利·斯那顿击败亨德利,希金斯战胜了麦克马纳斯。最终,年轻的巫师9-3击败大黑马斯那顿,夺取了冠军。同年年底,1999-2000赛季的中国国际赛继续在上海举行,这次,两个英格兰天才会师决赛:罗尼·奥沙利文9-2轻取斯蒂芬·李,夺得在中国的首个排名赛冠军。
2000年年底,比赛移师深圳进行,取名“观澜湖世界职业台球中国公开赛”,中国公开赛的名称正式得以确立。卫冕冠军奥沙利文继续发威,半决赛6-3战胜亨德利,决赛9-3大胜威廉姆斯,成功卫冕。当时在很多媒体上,还把他称作“奥苏利云”。此外,这一年还有一项重要赛事在中国举办:2000年10月,IBSF世界非职业斯诺克锦标赛在长春中日友好会馆举行,年轻的斯蒂芬·马奎尔最终问鼎。
2002年,中国公开赛再次回到上海。年仅15岁的中国神童丁俊晖持外卡参赛,首次在排名赛上亮相,遇到了比他大几岁的马克·塞尔比。那场球,塞尔比5-2击败丁俊晖,没能让中国少年更进一步。这届决赛,马克·威廉姆斯决胜局险胜安东尼·汉密尔顿,也拿到了在中国的第一个冠军。
这届比赛之后,世界斯诺克暂停了在中国的赛事。由于英国方面的法律规定,以往长期赞助斯诺克赛事的烟草商在这一时期陆续退出,加之斯诺克的管理层缺乏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赛事经营一度陷入财政窘境。他们在无奈之下,采取了瘦身的下策,先是取消了女子斯诺克赛事,紧接着减少海外排名赛数量,以节省开销。中国不幸成为裁员对象,刚刚复苏的斯诺克市场,又陷入新一轮的低迷。不过好在此时各地方体育频道的实力逐渐加强,虽然家门口暂无赛事,但通过电视,球迷们仍能欣赏到英国各项大赛的精彩集锦。
三年过去,到2005年,中国公开赛才恢复举办。这次举办地选在北京,地点仍设在海淀体育馆。再次持外卡参赛的丁俊晖一鸣惊人,决赛击败亨德利夺冠,开启了中国斯诺克的新纪元。此时的丁俊晖,已在英国征战了一年多的职业赛事,虽然排名还很低,但连续两年获得温布利大师赛外卡,先后战胜佩里、傅家俊、达赫迪等一批名将,开创了中国大陆球手登陆顶级赛事的先河,自此名震英伦。而中国公开赛也因这位小将引发的市场效应,在北京广受欢迎,成为一项招牌赛事。京城球迷见多识广,对斯诺克运动热爱有加,再加之多年前就已近距离耳濡目染,因此每到初春,总有一派热闹景象。另外,中国公开赛在北京得以恢复,还要感谢一个人的努力,他就是现在特鲁姆普和奥沙利文等人的在华事务经纪人,李赛文,Simon。
在中国公开赛恢复举办的那两年间,丁俊晖在英国的表现势不可挡,先后拿下英锦赛和北爱尔兰杯冠军,排名迅速攀升。2007年的温布利大师赛上,他先是在外卡轮打出首杆满分,之后又一路高歌猛进杀入决赛,再度掀起中国旋风。丁俊晖的影响力在国内与日俱增,大量媒体加入报导阵容,中央电视台还首次对英国境内的斯诺克赛事进行了直播。在当时国内最具人气的tq147论坛上,甚至出现上万人在线讨论的壮观景象,中国的斯诺克市场达到史无前例的高潮。
斯诺克在中国(二):赛事
2007年,上海大师赛应运而生。与北京一样,上海同样拥有相对稳定和成熟的斯诺克受众人群。繁荣的经济、巨大的市场、对国外高端品牌赛事的渴求,都使得上海大师赛从创始之初就呈现出相对成熟的运作模式。虽然首届赛事不算圆满,但之后随着奥沙利文的夺冠和梁文博的异军突起,赛事的吸引力急剧升温,品牌价值亦稳中有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方面在赛事举办的同时,还曾推出斯诺克和台球历史文化展览、台球博览会等相关活动,显示出立体全面的思维理念,更表现出将上海大师赛打造成顶级赛事的恒心。
次年,世界斯诺克协会在中国又发展了一项新的赛事——江苏精英赛,这就是现今无锡精英赛的前身。赛事选择江苏省无锡市举办,旨在借助丁俊晖家乡的声望,推动该地区的斯诺克球市。首届比赛,丁俊晖也不负重望,决赛决胜局击败塞尔比,为赛事赢得开门红。之后几年,无锡精英赛一直作为邀请赛举办,直到本赛季之初,正式升级为排名积分赛事。
这个时期,奥沙利文拿到第三个世锦赛冠军,丁俊晖、傅家俊、梁文博等中国球员的发挥和排名都在稳固上升,大势推动之下,国内举办斯诺克赛事的热情持续升温,黄山邀请赛、北京BTV杯、卓尚杯等赛事相继推出,吕昊天等新一代天才少年开始登台亮相。英国球员来华的次数趋于频繁,尽管难免舟车劳顿,但中国方面的盛情款待和优厚奖励,也使大家乐此不疲。
2011年年初,海南精英赛全新登场。作为全面提升国际岛品牌形象的赛事,斯诺克无疑定位精准且物美价廉。球员们来到海岛,以一种绝对轻松的心态尽情享受,阔别多年的丹尼斯·泰勒也兴致勃勃重返中国。此时,恰逢巴里·赫恩将大奖赛改制成世界公开赛并寻求向海外推广的时机,海南方面与世界斯诺克协会一拍即合,第二年便迅速转为排名赛,确定海口为举办地,并将世界公开赛的名称收入囊中。自此,第三项中国排名赛正式诞生。
到2012-13赛季,随着无锡精英赛的升级以及成都国际锦标赛的创办,中国已拥有五项排名赛(外加三站PTC球员巡回赛),成为与英伦三岛并驾齐驱的斯诺克最大市场。虽然英方仍保留了传统三大满贯——世锦赛、英锦赛和大师赛,此外还有威尔士公开赛和PTC总决赛,但随着不列颠公开赛、苏格兰大师赛、爱尔兰大师赛、大奖赛等传统赛事的相继落幕,世界斯诺克的重心已悄然发生转移。
当然,欧洲地区仍有一定的优势。赫恩利用PTC系列赛事,逐步推广并开发欧洲大陆市场,目前已在德国、比利时和波兰等地取得巨大成功。而在英国本土,则通过超级联赛、强力赛和单局赛等一系列富于观赏性和娱乐性的赛事推广,力图吸引更年轻的观众,为斯诺克市场寻求一些新的突破。
回顾过去30年斯诺克赛事在中国走过的路程,可谓一路艰辛。从赫恩及戴维斯等人的投石问路,到一代又一代中国球手的执着追求,再到丁俊晖的全面爆发,从而带动整个市场的繁荣,斯诺克与我们的生活品质一样,从无到有,由简入繁。2011年在广州举办的丁俊晖vs特鲁姆普对抗赛,虽然一度引发关于球员合同的争议,但通过媒体宣传、电视直播以及引入出杆限时等措施,赛事极具魅力,博得了相当高的关注度。相比若干年前保罗·亨特、艾伯顿和丁俊晖三人在京进行的小型表演赛,对于商业比赛的开发和策划,在中国也显现出新的思路和举措。
巴里·赫恩是现在世界斯诺克的掌门人,也许人们对他的种种改革褒贬不一,但不管怎样,斯诺克能来到中国并取得巨大发展,他都是那个功不可没的关键人物。20年前,他曾经创办过一项名为世界大师赛的超大规模赛事,参赛人数和奖金规格都史无前例,那是属于斯诺克的“奥运会”。也许从那时起,让斯诺克运动走向世界的想法,在赫恩的头脑中就已成型,只不过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到现在才得以实施。或许传统主义者仍希望斯诺克能在英国本土恢复从前的光芒,但在目前的情势下,看上去困难重重。而英国人作为这项运动的主导力量,他们乐于看到有更多国家或地区的球员加入其中,但还不能立即接受运动的核心已转移他人手中的事实。当然,目前中国球员的数量与日俱增,但与质量尚未形成正比。因此,斯诺克的全球化还不能与中国化完全划上等号。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正在扮演绝对重要的角色。当然,这其中既有市场需求,也有一些不便言说的中国特色产物。对于中英双方来说,目前的状态正是最佳,且两厢情愿。然而纵观过去半个多世纪西方职业体育的发展历程,市场经济的规律性仍是主导因素,斯诺克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还会面临不少课题。把握现在的大好机遇,对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和引导,还需要很多人继续付出努力,而与此同时,也要谨防泡沫化及权贵资本主义趋势的蔓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5524.html

更多阅读

斯诺克世界排名2014世锦赛后 2014斯诺克世锦赛决赛

斯诺克世锦赛结束,赛季末世界排名出炉。赛季末排名将确定球员的保级(参见本博:2013/14赛季斯诺克职巡赛降级名单,田鹏飞成奖金排名最大受害者,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a45bc0101id8x.html),同时其实质亦是新赛季(2014/15赛季)的

英国Riley莱利瑞丽 台球杆/斯诺克桌球杆 riley台球杆

Riley莱利(瑞丽)台球杆/斯诺克桌球杆是RileyBCE集团旗下世界闻名的桌球品牌。Riley和BCE两个品牌本是竞争对手,在2002年被StuartLacey收购后,创立了RileyBCE集团。Riley莱利台球杆/瑞丽斯诺克桌球杆拥有百年历史,是全球高级斯诺克球杆和

图说斯诺克大满贯光荣榜 斯诺克大满贯得主

在斯诺克赛事里,世界锦标赛、英国锦标赛和大师赛,因其悠久的历史、高额的奖金和崇高的声誉,被称为斯诺克的三大满贯赛事,球员夺得其中任何一项赛事的冠军都是至高的成就,更何况完成大满贯。2015年大师赛,墨菲夺冠,成为大满贯俱乐部第10位会

声明:《斯诺克在中国二 :赛事》为网友與亂丗為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