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技法:
刘家生画竹技法举要
雨后春韵(2015.9.16添加)
雨后初晴
雨后山歌
春江归月
梅、兰、竹、菊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经常讴歌描摹的对象,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因其本身习性而被赋予不同的人格魅力。而其中的竹子,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虚心,不亢不卑,潇洒处世,未出土时便有节,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我国自古至今画竹人不胜枚举,也留下了无以胜数的画竹佳作,亦有多种“竹谱”存世。但是,当你看到当今画家刘家生所画的墨竹时,定会眼前一亮,因为他笔下的墨竹与古今其他画家的意象墨竹有着明显的区别,可谓自成气象!本人收藏有《今古名人画稿》、《芥子园画传》、《墨竹要述》等技法丛书,其中不乏名家画竹技法,还有当代名家教授画竹的多种教学光盘,虽同属写意墨竹,但他的墨竹更胜一筹,更贴近真实,更接近自然,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用“精美绝伦”来形容并非过分。这也是他的墨竹不仅在国内受青睐,更在国际上受普遍追捧的奥秘所在。
翻看刘家生画竹专著,常常不忍释卷!但未见到他的画竹技法专著。今发现他在博客里有画竹技法范例数篇,便一一下载下来,合编在一起,以便自己品味、临摹、学习参考之用。虽属一鳞半爪,但仔细读来,还是受益匪浅。今公之于众,希望酷爱画竹的朋友喜欢,并想与大家共勉。
——武锋(一峰)
刘家生,是我国著名的墨竹画家、山水画家。山东费县人,
1959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
国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对外文化艺术促进会理事,北京中
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画家。1980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作
品入选进《中国美术家名人录》,香港中国美术家档案库,《中
国名家作品集》,《中国书画大成》,《中国书画家大辞典》
20008年北京奥运会,《和谐社会.感动中国》书画名家特集,
被评为“中国山水画十佳人物”等十余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书籍
及画册中,出版有《刘家生画集》,《刘家生山水画集》
《刘家生作品集》,《浅谈中国墨竹的起源与发展》,《当代实
力派画家作品集》,《刘家生墨竹画集》等。
——武锋(一峰)摘自网络
(1)画家刘家生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ujiasheng1959
刘家生画竹、谈竹
一.竹节:画竹,也叫写竹。“写”是指中锋用笔,以写的功力来描写对象。中国画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真正成熟期是在元代。如赵孟頫、管道昇、郭畀、李息斋、吴镇、柯九思、顾安等,他们的写竹技法特别是对“节”的画法仍为今天所用,无人能破。画节有“S”“Z”“〈〉”等,这些画法都是古人的,我们只是继承而已。今天,我们为后人什么也没留下,也只是在“啃老”,没有资格说改革、创新。在高速发展的现代,我们走的仍是古道,穿的仍是古衣,吃的仍是古人饭。“破节”已成为现代画竹的一道难题。
二.竹竿:前淡后浓、竹斑、竹竿的表现及四季变化的对比等,这在历史上是一个空白,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三.竹枝:枝好比人体的骨架,竹的变化重心在枝。有些作品,叶多枝少,那是不对的,应与自然结合,画出竹的风骨与个性。
四.竹叶:在传统中,写竹先学“个”、“介”字等,后转入写生。在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竹叶千姿百态、生机勃勃。只有多写、多思、多悟,才能画出符合竹叶的生长规律,组出的叶子才能更美。
竹子:在美院、美校、大学课堂等,把竹子分类为花鸟科目。如今画竹的人画不了山石、流水、人物、云雾等;而画山水的亦画不了竹。在全国画展中,几乎看不到二合一的作品,这是当代美术界的弊病。
自言自语:
有些前辈大家,为学生示范画竹时,竹叶总是无精打采,像走进了“文革”年代里,叶叶相挨、低头认罪,越赏越像水中捞衣的造型。真实的竹子,姿态万千、优美,入眼迷恋,有奋发向上、节节高的意象。竹子象征着吉祥,古人用竹来避邪,渔民出海时折根竹子绑在桅杆上,表示能够平安归来的意思。人们赋予竹子多种精神来象征人类自己的品质与个性。因此,要画好竹必须多观察、多思考、细体会,才能画出竹的意境,才能为自己的作品注入新的生命。
刘家生画竹范例(1)
中锋用笔自上而下调好墨色,画出竹竿的圆润。
刘家生画竹范例(2)
羊毫板刷自下而上弯曲自然画出竹竿的圆润及斑点。
刘家生画竹范例(3)
侧锋用笔自上而下,用笔均衡、圆润。
刘家生画竹范例(4)
侧锋用笔 自下而上。
刘家生画竹范例(5)
板刷自下而上,自然,圆润,注意节的透视关系。
刘家生画竹范例(6)
中锋用笔自下而上,注意顿笔。
看刘家生是怎么观察竹子的(小枝的画法就会迎刃而解):
原文地址:小区里的竹子刘家生资料
新竹叶子向上长朝气蓬勃老竹叶低头迎风取势
刘家生画竹枝的技法(1)
刘家生画竹叶的技法(2)
刘家生画竹范例(1)
刘家生画竹范例(2)
刘家生画竹范例(3)
刘家生画竹范例(4)
刘家生画竹范例(5)
刘家生画竹范例(6)
刘家生画竹范例(7)
刘家生画竹范例(8)
晨恋作者:刘家生
春韵作者:刘家生
烟雨江南作者:刘家生
高风亮节作者:刘家生
百顺图作者:刘家生
程运吉祥作者:刘家生
春风一曲绿江南作者:刘家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作者:刘家生
春林泉声作者:刘家生
春雨江南作者:刘家生
翠影摇风作者:刘家生
江风一曲吻春来作者:刘家生
江南绿荫图作者:刘家生
墨竹图作者:刘家生
月夜春风满枝头作者:刘家生
一笔硃砂写山河作者:刘家生
(下文于2015年5月4日转贴于刘家生先生博客,个别字及标点在转贴时做了必要改动,但原文未改动。特此说明,以示负责。——武锋)
画 竹 感 悟
——刘家生论画坛现象
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竹、爱竹。众所周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贤者乐竹。竹能悦目、亦能醒人,它高风亮节,虚心自持,豪气凌云,不为俗屈,神韵挺秀,风雅怡人,很自然的和人们的伦理道德、审美观念不谋而合。成为君子贤人的人格化精神化身。竹,多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共有一千多种,在我国南部多见的品种有楠竹、铁竹、罗汉竹、斑竹、还有北方汉竹、草竹、石竹等。竹,滋生在广阔的大地上,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竹,不仅是因为它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更因它自然的天性和独特的品格给予人哲理的启迪,及人格的力量。竹,既是人们的良师益友,又是吉祥平安的象征。艺术家以“人格化”的语言将竹比作“君子”歌颂不已。
中国画“墨竹”一科源远流长,名家辈出,文人墨客几乎人人都能写上几笔,画上几竿,画法都是大同小异,变化甚少。写竹者深知,中国墨竹大概起源于五代李夫人,隋唐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王维、吴道子等。实际上到了北宋文同开始,墨竹画渐渐盛行起来。文同(生于四川新兴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的竹叶造形优美,如同利剑,枝叶组合穿插巧妙,注重写实。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湖州画派,他的成就超越了前人。在元代,如赵孟頫、顾安、李息斋父子等,都各有所长。也可以说都是在继承北宋文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技法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明代夏昶,写竹潇洒飘逸,但因做官风气不好被后人淘汰,几乎看不到传世佳品。但明末清初,写竹风格大变,如石涛的墨竹,写意之法风梢露叶,生态自然、错落有序、用笔奔放,用墨浓淡干湿酣畅淋漓,极尽变化。石涛是一位具有天资的山水、画竹专家,智慧高超、才华出众,他的画具有动感自然的神韵。乾隆年间,李复堂、郑板桥等人的墨竹各有特点,但格式化的东西太多,写实的功底差,没有突破石涛的框子;而郑板桥的竹一幅和百幅总是大体相同,叶子为“介”字造型无变化。到了清末光绪年间,蒲作英、吴昌硕等墨竹画风才出现了大写意阶段,对后人的影响极大。民国之后,我国画坛又出现了一位德艺双馨的写竹大师董寿平先生,董老是山西省洪洞人,自幼受父董维藩的影响酷爱美术,其高祖父董霁堂是清代书法名家,祖父董文焕是清咸丰翰林,以诗书驰誉京都,为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董老的墨竹如同一幅钢筋铁骨,笔法苍劲刚健,善长中锋用线,圆如铁丝,藏锋不露育深功。下笔“顿”、“收”讲究有千钧之力,运笔纵横捭阖,如春蚕吐丝,有逆水行舟之意,可为竹坛之首。这些大师都以细竹为题材,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旷世佳品。
看古论今,名家都很偏爱细竹,江南毛竹的作品如凤毛麟角,据我多年观察,九十年代我在北京荣宝斋看过一幅卢坤峰先生画的毛竹丰收,之后未发现有谁画粗竹作品问世。
什么是“创新”?前人没有画过的或在传统的基础上不重复别人的技法,独树一帜就是创新。写竹这门课题深睡多年未醒,如现在竹叶的画法,“个”字、“介”字、“鱼尾”、“荡雁”等之类的组法都没有脱离传统,画节也是留白后在中间勾线。岭南画派巨匠赵少昂先生,写竹节不留白,直接勾线,效果非凡。“画”竹节是一道具有前瞻性的难题,几百年来无人能破。在查阅文献及现在全国画展中,尚未见过写竹新法。特别在“节”的变化上,至今无一人能在笔墨技法上冲出包围圈。正因突破难,所以极少有人去深研。
自古以来,高手多出自道家,是因他们所求一片净土,修心养性,与世无争,专心研习,故而他们的书画、诗文、武德等出类拔萃,令后人折服。如今,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神州号”、“水下艇”、“农民研制的大豆纤维”等高端科技已享誉全球。而现在我们这些画竹写竹之人的作品,又有谁能真正在技法上、创新上超越前人,能体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呢?这还需要我们每位画者认真地反思自己,认真考虑要为后人该留下什么?这个悬挂在历史旷野上的大问号,引人深思!
写竹一科好比是一部京剧名戏,它是一段历史记载,不能让今天的人都唱京剧。画竹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人玩上几笔可以,但对那些美术学院的教授来说就不同了,因为他们是肩负重任的先行者,不能总啃古人的饭碗。艺术服务于人民,应随时代而变,吴冠中先生说“笔加墨等于零”,在全国美术界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争论万分激烈,最后因保守派太多,而不了了之。自古以来,在艺术上的争议,从来没有胜负之分。艺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是外来还是本土都是艺术,有创新就有争议,这也符合我们民族的特点,但问题总是说得多做得少。
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美协还是画院,从小展到大展,根本看不到新鲜的元素,特别是画竹方面,毫无进展。一般来说好学者或追求艺术境界的人,都是淡泊名利、超然物外。而今不同的是有一部分人总在职称和头衔上下功夫,以获取更大的名利,用名气来提升作品的知名度,这不是正常的现象,所以今天很少再出现大师了。河南有位小学美术老师叫李柏安,他在西藏写生数年,最后在创作中累死,他的作品至今无人能比。还有的画家为了赶时髦画了一组解放军,其丑无比,让人恶心。这些画家总把最丑的东西化为尝试和美术欣赏。我们学习西方的东西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创作理念,而不是用怪招邪画来压人,认为读不懂你的作品,你就自以为上。早在西方经历了两千多年再现艺术后,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开始,一反模仿再现的形式,出现了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形式。而我国的艺术传统与西方不同,它十分强调具象中有抽象,再现中含表现,重视“意境”创造,讲究表情达意。而没有经过西方透视、解剖等科学方法的运用,来达到酷似自然程度的过程,因而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反叛与突破,所面临的任务不同,国情不同,画风也就不同。
一位成就卓越的艺术家,必定是心胸通达,不被身外之物所困扰,心灵纯净、品德朴实,对人类文化具有现代观念的认识。艺术之道,思悟无穷,取法无边,上综古法,下启新风,中西融汇,古今贯通,任何人都难能穷尽。但是,每位艺术家只要在艺术形式系统的创造上和对艺术文化内涵的追求中,把握了艺术的本质,体现出自己的风彩神韵,就算成绩斐然了,能创造新的艺术语汇,立新意新格,创新风新作,就应称道他成就卓然。
学院派总把竹子划分为花鸟科,因此很难看到竹子与山水完美结合的作品,古代文人以诗配画的形式出现后,人们就把“四君子”视为文人画。竹子与山水结合的作品之少见的另一原因是,古人把写竹专科与山水画科目相隔离。写竹难、山水科目之广泛(如:山石、云水、人物、动物、房屋以及生活用具等),两者很难构成一幅完美的山水画作,其画法非功力超凡之人所不能及的,所以大部分写竹人不愿为自己找难题,遇难绕行,因而导致今天画坛出现了偏瘫。
一九九六年我被应邀参加日本中日水墨画展,期间发现,日本人对中国的传统画不是很感兴趣,他们的追求和欲望仍然是创新。作为一名中国画家,应继承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纵观世界艺术变换,做到宠辱不惊、闲庭信步,自然会独上高楼。一位优秀的画家应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热切的社会责任感及人类文化意识。这种综合、平衡、良好的心态,将推动和促使中国画的现代进程。
——刘家生于2015年5月1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