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www.56.com/u31/v_MjE4ODczODA.htmlhttp://www.56.com/u97/v_MjE4ODY2NTQ.html主持人:作为父母,我们都不了解什么? 孙瑞雪老师:我们不了解孩子 主持人:是,我的孩子10个月大,经常盯着一个地方看,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孙瑞雪老师:是,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我们也不需要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我们需要在孩子盯着一个地方看的时候不去打扰他。 孙瑞雪老师:我们不了解我们自己。我们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对孩子是好的,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但其实是错误的。 孙瑞雪老师:我们不了解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 主持人:我们有那么无知吗? 孙瑞雪老师:如果我们能坦然承认我们的无知,这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 主持人: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我们得教育啊! 主持人:那到什么时候学才不透支呢? 主持人:那我什么都不教他,能做些什么呀? 孙老师:你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爱他,你能给他的唯一财富就是爱。当他踏出一只脚去探索那个空间的时候,他害怕了,回头看着妈妈的时候,他看到你的脸和眼睛,无比充满爱地关注着他,这给了他巨大的信心,他对自己说:我很安全,我还要探索。这就是你给他的,如果你没有这种爱,他对世界的探索就会畏缩了,就不会那么勇敢了。 主持人:孩子需要爱和自由,那要自由到什么程度?孩子什么都不懂,万一自由给他带来伤害怎么办? 孙老师:所以我们在为了保证儿童自由的状态下,我们设立了规则,就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环境、不伤害他人。在这三个规则下,孩子都可以给自由。 主持人举例子,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的状况,两位主持人模拟:一个当孩子,一个当妈妈,孩子在画画,而且他还要吃巧克力。孩子在纸上用黑色笔画了一棵树的外形,里面用黄色涂满,又在纸的左上方画了个黑色的太阳,这时妈妈在一旁忍不住了,要来教孩子改变树和太阳的颜色;孩子又开始吃巧克力,一大盒巧克力每一块咬一口就放下地吃着,妈妈又急了:这么浪费! 孙老师:这是什么?(指着黑太阳) “妈妈”:他说是太阳。 孙老师:这就是他的太阳。 “妈妈”:可太阳就是红的呀。 孙老师:但是太阳究竟是什么样,只有他自己的眼睛能看到,有一天他发现真正的太阳是什么样的时候,就是他自我创造里程的一部分。 主持人:他什么时候才知道太阳是红的? 孙老师:他很快就知道了。但他不需要你这样教,你教给他,他没有喜悦感,就象我教给你,你没有喜悦感一样。 主持人:但吃巧克力这个事我必须教他,太浪费了,我不教,他怎么能明白节约呢? 孙老师:对妈妈来说,他品尝每一块巧克力是一种浪费,但对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他在学习味道。你可以告诉他,品尝可以,要归到原位。他还会再吃的,不要乱扔就可以了。如果你每一次都告诉他,这块吃完了再吃另一块,这是你的计划,但他的内心就在想,我想知道下一块究竟是什么味道,你告诉他“不可以”,但他又想要,他心里就是这么想的,最后他被你说服了,但他内心就充满了挣扎,他一生都把挣扎留在心里,你愿意他这样吗? 依恋是为了独立 主持人:我对我儿子有个计划,就是要培养他的独立性。做法是:学走路的时候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两岁时开始单独睡觉,随着年龄增长渐减少拥抱时间,能自己做的事让他自己做。我儿子现在十个月大,在我的培养下已会自己用奶瓶喝奶了。 孙老师:那不是你的培养,你培养不培养,十个月的时候他都会自己拿奶瓶,因为他用自己的手拿奶瓶是他生命的一种内驱力。独立是儿童天然的一种内在趋向,他依恋你的目的就是为了走向独立,所以是否拥抱他、是否摔倒了要扶他或不扶他,是要依据那个孩子的心理需求来做的,如果儿童获得的爱满足之后,儿童就会把全部的人格力量和专注力放在自我成长上,而不会放在对你的依恋上。 别以爱孩子的名义爱自己 主持人:那他撒娇我就得抱着他?这不是惯坏了? 孙老师:我这么认为的,我没有看到一个孩子是惯坏的。 比如,我们要给一个一岁或一岁半的孩子喂饭,我们用围脖围着他,让他坐在那儿,一口一口地喂,喂到两岁的时候他已不能坐下好好吃饭了,他到处跑,我们就到处追着喂,然后我们就说:他被惯坏了。现在我们来看,我这样让孩子坐着喂他,是爱谁?是爱他还是爱我?对,是爱我,因为这样就给我节省了时间,就少点麻烦,这就叫“透过孩子爱自己”,所以两岁多的孩子追着喂饭是因为这个时候(一岁、一岁半)造成的,是一节一节造成的,我们说没有被惯坏的孩子,而是我们这样爱自己的时候给自己冠了一个名。一岁多的孩子是要自己吃饭的,他们都要用手抓着吃、用勺子弄得满桌狼籍,没关系,让他去吃,因为他要使用他的手,手是人类最高的智性工具,如果我们限制了一个人的手,这个人的智能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所以我们要让他用他的手。 主持人:但我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怕他饿着啊。 孙老师:如果你确实担心他吃不饱的话,可以让他在抓的同时,你在旁边辅助性地喂一下。 建立有秩序的爱 主持人:只要他需要拥抱我就得给他拥抱? 孙老师:如果你不给他拥抱,那么他会到外面去找抱,那就叫早恋。如果你不在家里给他给够爱,他就要到学校里找老师当妈妈,这样的话,我们在爱的秩序上肯定要出问题,谁对他好,他就觉得要从那儿获得爱,这一定会出现混乱。 孩子吃醋算不算正常 主持人:我还看到现实中的孩子有这样一种现象。 两位主持人模拟演示,一个当妈妈一个当儿子。有一天妈妈抱着一条狗,这时儿子从邻居家回来了,看见妈妈抱着小狗,他说:“妈妈你不要抱它你抱我!”妈妈:“妈妈爱你的,但现在我要抱它,它是一只流浪狗,它受伤了。”儿子:“你不要抱它,我要你抱我!”儿子一把抓过狗扔到地上:“抱我!”妈妈:“妈妈是爱你的,但现在我要给它治伤......”儿子开始哭了:“你不要抱它,妈妈你以后只能爱我一个人,不能爱任何东西......” 孙老师:这是他生命的一个正常表现。这样比喻你可能好理解,假如一个小孩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象我们突然被带到一个外星球上,他对这个世界的全部的安全感来自于母亲对他的爱。 如果象刚才那个时候你换一个模式会更好。孙老师扮演妈妈,主持人扮儿子,儿子:“妈妈你不要抱它你抱我。”孙老师走上前边抱着儿子边说:“当然,你是妈妈的孩子,妈妈爱你,你是妈妈的生命。”儿子:“你能不能别拿着它,把它扔掉,让他自己走。”孙老师轻轻地把小狗放在地上。 孙老师对主持人说:当我抱住你的时候,你的情绪状态已经被转化了,你获得满足了,这时候你就会把注意力放在狗的上面,现在不是我喜欢、而是你已开始喜欢它了。儿童就是透过母亲对他的爱,学会爱它的。所以任何一个小动物都是儿童演习跟妈妈的爱的一个结果,所以最终不是我更爱它、而是你更爱它。你终于开始用妈妈给你的爱学会爱其它的生命了,所以所有小朋友都喜欢动物。 主持人:我们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折腾小猫小狗,抠鼻子、眼睛,这是家长给他的爱不够造成的吗? 孙老师:是。我们做过试验,凡是获得足够爱的孩子,都能把母亲跟他的爱的关系转化到比他更幼小的生命上;但凡是家里有暴力的孩子,都会去欺负比他更弱小的动物。 爱就是关心孩子的成长 主持人:如何区分爱和溺爱? 孙老师:每一个生命成长阶段,他对世界的认识需求是不一样的,如果父母不懂得这些的话,那就不叫爱,人类对儿童的爱有一个界定点:就是他关心孩子的成长。比如,一个十岁的孩子,他面临的问题可能是被拦路抢劫了,你这个时候如果不关心他,你就把这种恐惧、孤独让他独自承担了,这个过程是可怕的,所做妈妈每一个时期,关注他的点都不一样,但是我们以关注孩子的成长为依据。 为什么要区分你的和我的 主持人:我看过一个节目,一个主持人问一群四五岁的孩子:“灾区的儿童没吃没穿的,能把你们的娃娃、衣服捐给他们吗?”所有的孩子都不愿给,于是那个主持人总结说:“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么。。啊。”这种行为叫自私吗? 孙老师:儿童在童年成长过程中,尤其在三——四岁期间,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有一部分东西是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东西是不属于自己的,他们正通过某个东西来区分你的和我的,这个时候你强制性要求他去做把东西让出去这个事情,会整个破坏儿童的界限,这个界限一旦破坏,就如同我们今天说的只要国家的东西就是大家的,可以随便拿,我们会把这样的道德界限给破坏掉。所以我认为这个原因是主持人不懂得儿童生命成长的过程,你不能以破坏人的成长作为代价来弘扬这个事情,这样代价会很大,因为他长大以后他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是,你强行拿我的东西,那我也可以强行拿你的,所以你的也是我的,我的也是我的。 主持人:就是说我们不太鼓励在幼小的孩子当中鼓励他们大方? 孙老师:我们鼓励他们学会跟别人分享,但这个分享一定是源自于他们情愿。 主持人:他不情愿我能说服他吗? 孙老师:不需要。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直到儿童发展到五岁以后的时候,分享就变成了一种最高的愉悦。爱就是这样,你终于有一天会发现,给予是最愉快的,而不是接受。 如何建立规则 我对我儿子还有个计划,就是培养他的规则意识。我们夫妻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应该没问题吧? 孙老师:但我觉得你这个规矩跟我的想法不是一回事。比如,我们建立一个规则:六点到七点可以给孩子看电视。如果不建立这个规则,一切都由妈妈来做,可能情况就变了。 孙老师和主持人一起模拟演示,孙老师是妈妈,主持人是女儿。妈妈今天心情不好,这时候刚下班回来,见女儿正在看电视,她就开始恐惧,就想,这孩子不学习怎么老看电视。妈妈就说:“怎么还看电视呢?把电视关了,赶快学习。”女儿象没听见似的继续看电视,妈妈比刚才大声地说:“听见我说的话没有?”女儿:“学过了。”妈妈很生气了,啪地把电视关了,女儿立即哭了起来,妈妈则开始在那不停地对女儿讲道理、说教...... 孙老师:我们发现,这个东西不是规则,是权力。因为所有权力都在妈妈的手里,妈妈情绪好的时候“看吧,孩子”,妈妈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可以看,你看完了以后咋办”,但是你看看我们的规则是怎么回事,规则指妈妈和孩子都要遵守。我们跟孩子商量好,晚上六点到七点你看电视好吗?七点就把电视关了,同意吗? 主持人:孩子同意了,但他有时没那么强的意识,过了七点还看。 孙老师重新演示:我六点下班回来了,正好是建立规则看电视的时间,我管不管她?不管,我做我的事;到七点钟时或七点差五分的时候,我告诉她:“要关电视了,七点钟我们关了。”七点钟时,我又来看:“要关电视了。”女儿:“再看五分钟。”我们要看那个节目是不是没演完,是否还有一个结尾,你不能把结尾不让孩子看到,如果有一个结尾的话,我们让她看,看完以后我们告诉她要关电视了,女儿:“再看五分钟。”妈妈问:“是妈妈帮你关还是你自己关?”女儿:“再过五分钟关可不可以?”妈妈:“是妈妈关还是你自己关?”女儿:“再过五分钟关......”那我就给她关了,让她哭一会没关系,因为一次又一次的经验会让她感觉到妈妈肯跟她一起遵守规则,这样就不伤害她,让她知道规则是保护她的,规则不是命令她做到,而是在生活中逐渐逐渐帮助她形成的。 主持人:我看到过这么个孩子。 两个主持人来模拟,妈妈和三岁多的儿子,有一天孩子在那儿玩、疯跑着、转圈,妈妈见了赶紧对他说:“快停下来,这地板很滑,你这样乱跑很容易摔倒的,会受伤的,懂吗?”孩子听完妈妈的话后又疯跑了起来。妈妈又想了第二个办法,拿了一个玩具小车来转移注意力:“来看这小汽车多好玩。”儿子停下来看了一下接着又继续跑着......妈妈气了,说:“你再这么疯玩,我一会儿告诉你爸爸,你晚上甭想看电视!”儿子停下了,可不一会儿,他还是继续疯跑起来。 主持人:当时他屈服了一下,没用,你走开他又来了。如果三岁前任由他,那四岁了、懂点事了,还是这样该不该打屁股? 孙老师:你期望他怎么样? 主持人:听话呀,地板滑,很容易摔倒,家里的东西会砸坏,也很容易受伤,他可以玩,但在这个地方不要跑得那么快。 孙老师:家里这样跑没啥问题的,如果我是妈妈的话,我会很高兴,因为我觉得这是锻炼身体的机会。如果你生下一个孩子的话,你的家庭必须是一个0-6岁家庭的状态,尽可能给孩子一个大的空间,就让他这样跑。 主持人:比如在学校,一个孩子在走廊跑没关系,但几十个孩子都在走廊里跑,容易撞着,危险! 孙老师:我们是这样跟孩子说的。(孙老师朝主持人方向跑起来,不小心撞到他)说:“我跑了是不是?看,我跑的时候会撞倒你,所以请你在走廊里走动,到院子里跑。”这样所有的孩子都明白了,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这是为什么,孩子就能明白了。 问:如果孩子在外受到同伴的欺负,怎么办,是容忍还是反击? 孙老师答:我觉得既不是忍让的问题,也不是反击的问题,而是你要让孩子跟你说,问题出在哪里,因为这个过程是帮助孩子明辨是非的一个过程,也是同时帮助孩子建立很强大心理能量的一个过程,所以一定要问孩子:你发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看的、你认为怎么解决合适、妈妈的建议是否对你有帮助?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让孩子在自己的大脑中把这个问题理清楚了,因为面对人生的是孩子自己而不是妈妈。 |
孙瑞雪做客央视《人物新周刊》 中国乒乓球队做客央视
更多阅读
《快乐新语文》注音版2014.3期用稿目录 快乐新语文 杂志
《快乐新语文》注音版2014年第3期目录栏目
《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答案
25 《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课前预习学案一、走近作者作品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体)小说。
读《世说新语》有感 描写景色的作文300字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以及他周围的文人们编撰而成。记述了汉末到南朝之际的许多历史人物的奇文趣事。它往往通往一件事或一句话来突出人物性格,这本书就是有一个个小故事有规律的组合而形成的中国的《一千零一夜》。因
本人做客山西经济资讯频道《生活新主张》 生活新主张
做客《生活新主张》,学会尊重和爱.搜索以下网址即刻收看:http://www.sxntv.net/content/w/e/2015-5-17/1431914713690.shtml
《歌曲新评》之《我用所有报答爱》-原唱:张靓颖
《歌曲新评》之《我用所有报答爱》-原唱:张靓颖只为一支歌血染红寂寞只为一场梦摔碎了山河只为一颗心爱到分离才相遇只为一滴泪模糊了恩仇我用所有报答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