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舜耕中学2011届模拟卷文科综合模拟三 山东财经舜耕校区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南京魏老师2010年采风时拍摄的某地自然景观的一张照片,读图回答1~3题。  1.当地的气候类型可能为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答案】A【解析】图片中反映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沙漠、胡杨林与骆驼景观。

2.这张照片可能拍自 ( )

A.南美的巴西高原B.加拿大的北冰洋沿岸

C.我国的西北地区D.非洲的刚果盆地

2.【答案】C【解析】由上题可以推知此张照片拍自我国的西北地区。

3.照片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

A.冰川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

3.【答案】C【解析】照片所示地貌为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4.如果图中沿洋流运动方向水温在升高,那么该洋流 ( )

A.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B.流经撒哈拉沙漠的西部沿海地区

C.是因信风吹拂而形成的风海流

D.流经海区可能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4.【答案】D【解析】图中沿洋流运动方向水温在升高,那么该洋流可能是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岸的寒流,由此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是D项。

上海世博园位于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带,规划用地5.28km2,其中浦西1.35km2,这里原有大片厂房及部分民居。读图,回答5~6题。  5.世博园区落足于黄浦江两岸,其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

A.靠近中心商务区B.地价低廉

C.有利于城市改造D.缓解越江(黄浦江)交通压力

5.【答案】C【解析】回答问题时应考虑到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世博园区的建设与存留及建设周期等因素,影响世博园区布局最主要因素是有利于城市改造。

6.下图为世博园内的沙特阿拉伯馆,为“月亮船”造型,被沙漠、绿洲、海洋相间环绕,在其地面和屋顶栽种着枣椰树。此馆设计反映该国自然环境特征为( )

  A.受季风环流影响,气候干旱B.绿洲农业发达

C.河湖稀少,地表水缺乏D.荒漠广布,植被茂密

6.【答案】C【解析】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地区,濒临海洋,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降水稀少;地表水缺乏,河湖稀少;植被稀疏矮小;荒漠广布;B选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与题干中“自然环境特征”不符。

读我国粮食需求量预测表,回答7~8题。  7.关于我国粮食需求量预测表反映的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粮食需求总量继续增长B.人均口粮消费量增加

C.粮食消费结构升级D.食用植物油消费继续增加

7.【答案】B【解析】图中预测数据反映我国的粮食需求总量继续增长,但人均口粮消费量在减少,主要是由于粮食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结构的多样化。

8.影响我国粮食需求量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

A.水果蔬菜生产的发展B.电力、机械的使用

C.人口数量的变化D.玉米出口量的增加

8.【答案】D【解析】水果蔬菜生产的较快发展,可部分替代粮食消费。电力、机械的大量使用,大量减少了劳动者劳动强度,对粮食的直接消费产生一定影响。在人口增加的同时,粮食消费的绝对数量是增加的。

9.《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之威德。”历史的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 ( )

A.书生之见,荒诞无稽B.不合时宜,难以实践

C.切合时情,迎合帝王D.敌人阴谋,离间君臣

9.【答案】C【解析】题目材料的意思是把分封诸侯改成实行郡县,就能够使人民避免战争之苦,也能使帝位传之万世。然后比较各个选项,答案明显选择C项。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迎合了帝王的思想。故选择C项。

10.明末有一位思想家认为“气者,理之依也”,“天下惟器”,这里的“理”是指 ( )

A.宇宙万物的本源 B.客观规律

C.封建伦理道德 D.封建等级秩序

10.【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是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的思想,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

11.在学习《鸦片战争》时,老师提出了研究课题:“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围绕这一观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合理的观点是 ( )

甲: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乙: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丙: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丁: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A.甲B.乙C.丙D.丁

11.【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而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12.近代以来,报刊逐渐成为重要的大众传媒。民国十六年四月,甘肃宁县青年社创办了《妇女之声》等刊物。在该刊物创刊号上,有可能出现的内容是( )

A.宣传新三民主义理论B.声讨汪精卫叛变革命

C.支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D.发布南昌起义成功的消息

12.【答案】A【解析】民国十六年四月即1927年4月,此时第一次国共合作还未最终破裂,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此时汪精卫尚未叛变革命,南昌起义尚未举行,农村革命根据地尚未建立。

13.2010年10月8日中国周刊载文《訾贵江个人承担经营纪念馆全部费用》指出,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主体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将军级别的牺牲了115名,团级以上的牺牲了1229名。这些数字表明 ( )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13.【答案】B【解析】材料中提供的数据只能体现“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结论。

14.新中国成立时,由于美国的操纵,我国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外交形势十分严峻;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毛泽东曾幽默地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日益完善B.美国支持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C.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强大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4.【答案】D【解析】中国政治制度的强大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

15.在世界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演进过程中,美国和德国表现迥异。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德两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B.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民主政治更加健全,德国的仍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C.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美德两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D.二战后德国实现了政治民主化

15.【答案】A【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通过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德国通过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6.某同学在画展上看一幅绘画作品,如下图。其特点是,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由于画面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所以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该作品所属画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列宾B.梵高C.罗丹D.毕加索

16.【答案】D【解析】根据作品特点的解说“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可知,这个作品属于20世纪以后兴起的现代派绘画(立体派)作品。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毕加索。

17.下图反映了2010年9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这意味着 ( )

  A.我国出口企业获利能力提升B.美元贬值有效平衡中美贸易

C.人民币升值加大进口企业压力D.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会有所下降

17.【答案】D【解析】图中表示人民币升值,美元相对贬值,有利于我国进口,不利于我国出口,故AC错误,D正确。B错误,美元贬值与平衡中美贸易没有直接关系。

18.2010年10月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居民阶梯电价是按照用户消费电量分段来定价,用电价格会随着用电量的增加呈现出阶梯状逐级递增的电价定价机制。我国推进阶梯电价 ( )

①是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体现②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节约用电意识

③增加了国家制定用电价格的权限 ④对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积极意义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18.【答案】D【解析】国家推进阶梯电价,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现,不是市场配置资源,故①不正确;电价是由其价值决定的,受供求关系影响,不是直接由国家制定的,故③说法错误。②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19.近日,北京个人购房交易环节中的契税征收调整政策已经开始落地执行,居民非首次购买普通住宅,契税将不再享受减免优惠,税率从原来的1.5%恢复到3%。这是 ( )

①调节我国个人收入分配

②运用财产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③我国运用经济手段防止房地产过热

④通过增加税收来大幅度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9.【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国家通过取消非首次购房的优惠税收政策,运用财产税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以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故C正确。①与题意无关。④夸大了国家这一税收政策调整对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作用。

20.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在京召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草案专家研讨座谈会。会上众位专家就公共利益如何界定、征收的程序、补偿的标准、争端解决机制、强制拆迁的形式和程序、在非公共利益的情况下采用怎样的规范等6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这一决策方式 ( )

A.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广泛了解社情民意

B.增强了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C.集中了学者的智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D.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0.【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只有C符合。A是指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B是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决策。D错误,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1.近期遭到广泛质疑的号称“神仙道长”、“养生大师”的重庆缙云山绍龙观住持李一,造假履历,传授虚假养生秘诀,骗取钱财,把简单的魔术说成是道家真谛。这表明 ( )

①国家要直接指导宗教人员的教务活动

②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存在相同本质

③国家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④坚决反对利用宗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1.【答案】D【解析】国家要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但并不意味着要直接指导宗教人员的教务活动,否则有违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故①不选。国家是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而在宗教场所进行的活动,并不一定就是正常的宗教活动。②与题无关,不选。

22.河阳山歌是张家港南部地区千百年来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由于存在于江南水乡的纯农耕圈内,很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因而它传承性强,并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表明 (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③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④不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文化才是民族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2.【答案】B【解析】②与题意无关。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也越应该加强文化交流,做到博采众长。故④错误。

23.2010年8月,中央文明办等几家单位联合发文,要求今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好第七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开展这一活动( )

①能开发青年学生的精神资源,调动精神力量

②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抵制外来文化

③能够促成青年学生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④是支持青年学生参与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答案】C【解析】①③④正确揭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而②错误,我们应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24.下图漫画中提到“观点可有不同,但真理只有一个”。这是因为 ( )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C.人们认识真理具有反复性

D.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24.【答案】B【解析】漫画告诉人们“观点可有不同,但真理只有一个”,其原因只能从真理的概念来说明,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体现其客观性。故B正确。

25.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远去,二次探底的警钟仍在敲响;土地、资源、环境等优势流失,传统的发展动力正在减弱;工资要集体协商,要尊严生活、体面劳动的呼声愈加清晰有力。在这三重倒逼之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退路,惟有转型。然而转向哪?怎么转?谁来转?这一系列问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去求解。这需要我们 ( )

①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②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

③明确人类能力总是有限的④要彻底否定现有认识成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5.【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去求解”体现了①②。③与题意无关。④错误,创新要吸取、保留和改造原有认识成果的积极因素。

第Ⅱ卷(必做110分+选做30分,共140分)

第Ⅱ卷共12道题。其中26~29题为必做部分,30~37题为选做部分。

【必考题】(共4题,共110分)

26.(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内河长居全国第6位,流域面积居全国第7位,但年径流量排在全国第3位,水能蕴藏量仅干流即居全国第2位。单位流域面积和单位河长的水能蕴藏量都居全国甚至世界各大江河之首,仅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就可以修建装机超过3000万千万的超级水电站,发电量是三峡的两倍以上。

材料二 2010年9月27日总装机51万千瓦时的藏木水电站在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正式开工建设。11月12日,素有“天河”之称的雅鲁藏布江首次被施工截流,标志着西藏的藏木水电站即将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材料三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水系示意图。  (1)雅鲁藏布江水资源丰富,且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目前却几乎处于未开发状态,试分析其原因。(4分)

(2)藏木水电站具有综合效益,其首要任务是 ,发挥该功能价值最大的季节是 ,试分析藏木水电站建设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5分)

(3)甲区域为印度的重工业区,该工业区布局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4分)

(4)交通是制约我国西南和印度东北发展的“瓶颈”,若通过乃堆拉山口修建连接拉萨和加尔各答的铁路大通道,其不利区位因素有哪些?(6分)

(5)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市地是西藏农业的核心区,山南地区各县的沿江地带有西藏最大、最集中的一片宜农荒地,但气候较干旱。试分析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利条件。(6分)

26.【解析】(1)常规能源紧张已经成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虽然雅鲁藏布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因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施工条件差、交通困难、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建设技术要求高、勘测设计工作做得少等因素,目前除在支流上开发一些小型电站和进行部分农田引水灌溉等开发利用外,整个流域几乎处于未开发状态。(2)藏木水电站的建设有利于缓解西藏中部地区用电的紧张局面,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对维护西藏和平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注意是社会经济的积极意义。(3)甲区域为印度东北部老工业区,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有印度第二大港口加尔各答港,交通便利。(4)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5)山南地区受地形影响,支流汇流面积有限,水资源不足,灌溉困难;雅鲁藏布江河谷深切,提水费用大,水资源利用难度大。

【答案】(1)地势较高,气候寒冷,施工条件差;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建设技术要求高,勘测设计困难;人口稀少,远离我国的人口、经济中心,且山脉阻碍、山高水低,调水困难,能用水量很少。(4分)

(2)发电 夏、秋季的丰水季节(共2分,每空1分) 有利于将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西藏的投资环境,有利于促进西藏能源工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西藏的和平稳定与民族团结等。(3分)

(3)煤、铁等能源资源丰富;靠近港口,交通便利。(4分)

(4)地形起伏大,南北高差大,施工条件复杂;处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建设成本高;跨越不同国家,需要政治上的互信等。(6分)

(5)由于处于高原山区,某些支流汇流面积有限,水资源不足,灌溉困难;由于雅鲁藏布江河谷深且梯级提水费用大,水资源难以利用。(6分)

27.(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09年10月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图为树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依法治国”方阵通过天安门城楼前。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中文件的先进性表现在哪里?它的颁布有什么积极作用?(10分)

材料二 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2)材料二中刘少奇为什么不能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你得到怎样的认识?(7分)

材料三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效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和谐。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3)根据材料三、四,概述新中国建立后的最初十年,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8分)

27.【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依据宪法的内容来回答,第二小问从民主法制建设的角度分析其积极作用;第(2)问从“文革”对法制的破坏这一角度去回答;第(3)问从两则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概括作答,分两个时期(最初十年和新时期)来回答,但要注意题干中“民主政治发展”这一限制。

【答案】(1)先进性:该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5分)作用:它的颁布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5分)

(2)原因:“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人民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3分)认识:必须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利。(4分)

(3)最初十年: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新时期:颁布1982年宪法,逐步建成完善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农村村委会、城市居委会组织逐步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在全国正得进一步普及(5分)

28.(25分)2010年先后公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为未来十年我国的人才培养树立了明确的战略目标。2010年7月13~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时代都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思想。从毛泽东领导“革命救国”,邓小平“改革立国”,江泽民“执政兴国”,到胡锦涛同志致力于“发展强国”,他们的人才思想也由“贤德为本”、“知识为本”、“创新为本”到“效能为本”。贤德是灵魂,知识是基础,创新是本质,效能是关键,四者缺一不可,它们都是各自时代对人才的根本要求。

材料二 2010年9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指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和结构性就业矛盾仍十分突出。因此,必须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

材料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2.结合材料一,说明四代国家领导人人才思想变迁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5分)

3.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政府加强职业培训就业工作的经济意义。(8分)

4.结合材料三,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据?(6分)

5.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在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6分)

28.【解析】第(1)问,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属于体现类型的问题,需要将相关原理与材料进行一一对应分析。第(2)问,是意义类型的题,应从加强职业培训对劳动者素质、劳动者的权益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等角度分析。第(3)问,应抓住关键词“以德树人”中的“德”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分析其理论根据。第(4)问,考查政府的作用,应具体分析政府所履行的职能、政府坚持的工作原则等。

【答案】(1)①四代国家领导人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思想,是对各自时代对人才根本要求的正确的反映。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特别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分)②四代国家领导人基于各自所处的时代,对人才提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思想。这说明个人活动要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一定社会历史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2分)③四代国家领导人根据不同时代的历史任务,提出他们的人才思想。这体现了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1分)

(2)①我国政府加强职业培训就业工作,是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有利于劳动者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②我国政府加强职业培训就业工作,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3分)③我国政府加强职业培训就业工作,有利于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2分)

(3)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质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2分)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2分)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4)我国政府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①是我国政府在积极实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等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分)②是我国政府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分)③表明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努力为人民服务,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分)

29.(35分)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C为 分界线。R河下游平原面积广,为何缺少耕地?(3分)

(2)图甲中的A、图乙中的D工业区的共同区位因素有哪些?(2分)

(3)甲乙两图中的E均为本国新兴工业区,分析其不同点。(2分)

(4)为了振兴丙图中的A工业区,你认为可以借鉴乙图中的D工业区综合整治的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三点)(4分)

材料一 2010年9月10日,欧盟非正式外长会议在布鲁塞尔开幕,欧盟外长们将就发展与亚洲主要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展开讨论。下图是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左)与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的合影。  材料二 2009年11月,欧盟27国领导人依《里斯本条约》确定两个重要人选,一个是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另一个是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有分析称,在欧盟中享有更多影响力和发言权的法德领导人都不希望选出一个有足够国际影响力的欧盟“总统”。推选过程中,各国为了各自利益而勾心斗角,无疑是对欧盟建立“超主权国家”设想的最大嘲讽。欧盟各国领导人用暗箱操作的方式闭门推选,也与欧盟政治理念背道而驰。欧盟未来的政治前景或许是光明的,但起码在这两人的任期内,我们似乎是无法看到这份光明了。

(5)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6)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讲行的一场政治游戏。”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5分)

材料三 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应该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材料四 2010年10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致辞中所说:“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

(7)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坚持了怎样的唯物辩证法观点?(7分)

(8)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生活,分析为什么“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6分)

29.【地理部分】

【解析】图甲为俄罗斯,A为莫斯科工业区,E为新西伯利亚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区。图乙为德国,D为鲁尔区,E为慕尼黑,鲁尔区为传统工业区,以钢铁等重工业为主;慕尼黑为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图丙为中国,A工业区属于辽中南工业区。

【答案】(1)亚欧(1分) 纬度高、气温低,沼泽冻土广布(2分)

(2)接近原料市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2分)

(3)图甲中E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图乙中E以电子工业为主。(2分)

(4)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能源、水源跨区域调配工程。(4分)

【历史部分】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欧洲一体化和中欧关系。第(5)问较为简单,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6)问,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是一种历史趋势和相关新闻背景。

【答案】(5)事件: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答出四项即可,4分)

影响:促进了各成员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有利于欧洲的发展;使欧洲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6)这种观点具有片面性。因为:从材料二来看,在一体化过程中欧盟各国的分歧和矛盾仍然存在,“超主权国家”的形成任重道远。但是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虽然还不能起到支配整个欧盟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产生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所以完全否定二者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取的。(5分)

【政治部分】

【解析】第(7)问,考查提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在全面把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材料的主要观点,与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进行结合分析。第(8)问,考查理解能力。对设问中的这段话,要准确把握其主旨。这段话在于强调文化交流的长远意义,要分析出其“久远”、“深刻”的原因,应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对文化创新的影响和其重大意义方面进行回答。

【答案】(7)①我国坚持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我国坚持坚持全面的观点,符合矛盾同一性的观点。(2分)②坚持发展经济,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各方面的障碍。这是我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设新的具体联系,坚持了联系的观点;也实现矛盾向积极方向转化。(3分)③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体现了政府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2分)

(8)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形式,而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的特点。(2分)②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而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分)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文化交流,不但能够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且能够促进经贸发展、政治上互信合作,所以文化交流显得更为重要。(2分)

30.(10分)【地理——旅游地理】

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2010年1~9月份中国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场统计表  (1)据表分析中国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4分)

(2)发展入境旅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6分)

30.【解析】第(1)题,综合分析我国入境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可发现:一是多为经济发达国家,因为这些国家人均收入高,出游半径大;二是多为亚洲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离旅游地较近,市场距离小。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回答入境旅游对我国的经济效益。入境旅游可以直接贡献国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改善和优化、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等。

【答案】(1)主要客源市场多是经济发达国家,主要客源市场多是亚洲国家。(2分)原因:经济发达国家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亚洲国家到达中国旅游的经济距离近。(2分)

(2)加快货币回笼,增加外汇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每点2分,共6分)

31.(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已产生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已达28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就有50种。虽然经过多年治理,但外来入侵物种仍每年给我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

(1)目前,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重要来源是随 、 等活动而带入境内的无意引进。(2分)

(2)外来物种入侵会造成哪些危害?(2分)

(3)防止入侵生物进入是预防生物入侵的关键。请为防止物种入侵提几点合理化建议。(6分)

31.【解析】第(1)题,目前,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一个重要来源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带入境内的无意引进。第(2)题,外来入侵物种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和生存空间,直接破坏当地生态系统,降低本土生物多样性,造成当地物种的消失和灭绝,损害农、林、牧、渔业生产,危害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第(3)题,建立起法律法规、机构体制、费用投入、科技支撑和公众教育等各方面的防御和控制体系,将外来入侵物种拒于国门之外。

【答案】(1)贸易 运输 旅游(2分,任答两点)

(2)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危害经济发展。(2分,答出两点即可)

(3)完善外来物种的入侵防范方面的法律保障体制;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研究紧急扑灭、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与生态修复等新技术,避免和减少由于入侵生物造成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加强科普宣传,降低外来物种入侵发生的概率等。(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它答案合理亦可)

32.(10分)【地理——环境保护】

我国已将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并划定了两个控制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煤炭、石油燃烧以及金属冶炼等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的酸溶解在雨水中,并以雨、雪、露等形式降到地面,如其pH小于5.6即为酸雨。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降水pH大小的分布状况图。  (1)有关我国两个控制区对象,说法正确的有 。(3分)

A.二氧化硫污染多集中在城市

B.二氧化硫只污染北部,酸雨只影响东部

C.我国酸雨主要为硫酸型酸雨

D.大量工业锅炉改用天然气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E.酸雨区与酸性气体的排放源地一致

(2)我国南方酸雨强度比北方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3)防治酸雨可采取哪些措施。(4分)

32.【解析】第(1)题,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重最大,因此酸雨类型属于硫酸型,且污染多集中于城市。另外,我国的酸雨与酸性气候排放区并不完全一致,其主要原因应从酸性气候排放与降水多少两方面分析。第(2)题,据图可比较出南方酸雨强度比北方大。原因主要从当地降水多少,土壤酸碱性及空气中尘埃多少方面分析。第(3)题,防治酸雨的措施,应从能源结构的改善、燃烧技术的改进、管理技术的推行及公众参与等方面入手。

【答案】(1)ACD(3分)

(2)大(高、严重)(1分) 我国北方雨水较少,土壤多呈碱性,沙尘可以中和酸性气体,可以减轻酸雨强度;而南方雨水多,土壤呈酸性,所以酸雨的强度较大。(2分)

(3)洗选加工原煤,减少硫含量;开发使用低硫煤和天然气;改进燃烧技术,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安装脱硫装置;完善相关法规,加强监管;公众参与,群策群防等。(4分)

33.(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日本维新之始,凡有三事: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此诚变法之纲领、下手之条理,莫之能易也。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2008年12月7日《光明日报》《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三 “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

——费正清《剑桥晚清史(1800~1911)》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康有为提出的变法主张。(不得摘抄原文)材料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5分)

(2)依据材料一、二说明材料三中费正清提出维新变法是一场“根本性革命”的理由。你是否认同费正清的这一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5分)

33.【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维新变法的相关内容。回答第(1)问时,需要对材料一的信息认真解读,然后进行提炼升华。对于后一问通过抓住关键词“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可知是从政治文明的视角进行思考作答。回答第(2)问时,一是对材料一、二的观点进行归纳整合,联系戊戌变法的性质即可。对于后一问,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如果赞同,则从维新变法的目的、性质方面进行思考;如果反对,则从维新变法的内容、百日维新的主要人物光绪帝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1)主张:对旧的国家政权进行体制、制度创新;改变立法、行政混乱的局面;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3分)

依据: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2分)

(2)理由:材料一、二可以看出维新变法的着眼点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是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根本性变革。(2分)

赞同: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戊戌变法是为了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和资产阶级革命本质一致。

反对:戊戌变法只是对旧制度的小修小补,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谈不上是根本性变革。(3分,不论赞同还是反对,答出其中一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34.(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追逐同一目标的一连串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发生,证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逆来顺受的情况,也是它们现在不得不改变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当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是接连不断的伤天害理和强取豪夺的历史,这些暴行的唯一目标,就是想在这些州建立专制的暴政。

——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 这份宣言(《人权宣言》)阐明了关于自由、财产和安全的基本原则——就人们的权利而论,人人生而平等、自由,且始终如此。法律是公众的意志的表达。最后一个条款表明,资产阶级并没有失去对革命方向的控制:“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在有明显的公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用一个法国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它相当于旧制度的死亡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对北美独立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这份宣言体现的“革命的基本要旨”有哪些?“旧制度”是指什么?据材料一、二,美、法革命在指导思想方面有什么共同点?(7分)

34.【解析】本题考查了近代民主、自由的思想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回答第(1)问时,一是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然后进行提炼总结即可。对于后一问结合材料一的出处就容易作答了。回答第(2)问时,一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人权宣言》)二要明确“革命的基本要旨”的准确含义,三要对材料二的信息进行概括整合。至于“旧制度”结合材料中的信息“《人权宣言》”“法国”就非常简单了。材料一、二的共同点,只要对其中体现的思想、原则进行概括,可知明显是启蒙思想的影响。

【答案】(1)思想:人民主权思想。(1分)

影响: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思想武器。(2分)

(2)要旨:自由、平等、法律是公众意志的需要;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4分)

旧制度:法国的封建制度。(1分)共同点:两国的革命都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2分)

35.(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之音”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称:“我们必须把苏联描绘成是地球上最富有掠夺性的帝国”,“我们必须设法在苏联和它的卫星国的人民和他们统治者之间挑起不和,以制造苏联和它卫星国内部不稳定局势”,“我们必须在苏联控制的傀儡国中煽起民族主义的火焰。”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报》1982年5、6月合刊

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对美苏关系“实质”深刻的、概念上的重新评估。……在这种重新评估的基础上,苏联能够单方面地迅速结束冷战这个似乎已经固化的冲突。

——亚历山大?温特

38.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美国的意图和主要手段。材料二是怎样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的?(6分)

(2)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

35.【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演变。解答本题的核心是要精准理解题目材料中的信息,包括材料的出处,然后进行归纳提炼,联系所学知识作答。回答第(1)问时,通过尽可能全面提取材料一中的信息,分析概括即可。对于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评价,关键是明确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对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方面进行思考。回答第(2)问时,一是对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本质进行正确理解,然后思考与材料一体现的思想的内在关系即可。共同点从对材料分析,可知体现的是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注意语言精炼,史论结合。

【答案】(1)意图:美国想尽办法诋毁苏联;扰乱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秩序。(2分)手段:和平演变。(2分)评价:是对美苏关系的重新认识,是苏联结束冷战的理论依据。(2分)

(2)联系:材料一的和平演变是导致材料二新思维的思想来源;材料二是对材料一意图的体现。(2分)共同点:都着重在意识形态上入手。(2分,言之成理即可)

36.(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山东舜耕中学2011届模拟卷文科综合模拟(三) 山东财经舜耕校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0月13日是第21个国际减灾日。联合国秘书长减灾事务特别代表玛格丽塔?沃尔斯特伦在日内瓦呼吁全球关注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沃尔斯特伦说,目前全球城市化进程迅速,城市中大量住宅、学校和医院建筑质量低劣,有些建筑物甚至直接建在洪泛区和地震带上,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将对城市造成严重破坏。

2010年10月1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在安理会冲突后建设和平辩论会上发言时说,冲突后建设和平是联合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刚摆脱冲突的国家实现持久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十几年来,联合国积极参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冲突后建设和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推进冲突后建设和平工作还面临不少挑战。中方支持联合国及其建设和平委员会在建设和平领域深化与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合作。

18.上述材料反映了联合国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5分)

19.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我国与联合国是怎样的关系?(5分)

36.【解析】第(1)问,考查联合国的作用,将教材知识与材料进行紧密结合分析即可。第(2)问,考查我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应从中国如何尊重联合国的地位、支持其工作等方面回答。

【答案】(1)①联合国秘书长减灾事务特别代表呼吁全球关注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这是联合国作为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从战略高度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3分)②冲突后建设和平是联合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独特贡献。(2分)

(2)中国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①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3分)②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通过与联合国广大成员国特别是安理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中国积极推动地区冲突走向政治解决。(2分)

37.(1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0月16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某校以重阳敬老为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以下是该班同学从生活中截取的几个镜头:

①泉城义工兵邀空巢老人畅游百脉泉、送医疗保健等服务活动。

②枣庄市某校学生为敬老院的老人们他们扫地、叠衣服、擦玻璃、梳头剪指甲……

③一些年轻人主动放弃就业机会,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

④老人坐公交车还时常会遇上司机不停车、被甩的现象

⑤为老年人让座、为老年人指路、帮老年人过马路等

(1)指出材料中不符合“敬老”要求的做法。(2分)

(2)如果以“敬老是作为家庭和社会成员的应尽之责”为题写一篇论文,请列出要点。(8分)

37.【解析】第(1)问,比较简单,根据常理即可准确判断。第(2)问,具有探究性,列要点时,要结合敬老的必要性进行回答。

【答案】(1)③④(2分)

(2)①子女赡养父母既是一种法律责任,也是一种道德义务。(2分)②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首要规范。(2分)③敬老,需要家庭成员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培育亲情,减少感情隔阂。(2分)④敬老,要培育家庭文化,凝聚和升华亲情。不但要在物质上尊老,使其衣食无忧;还要在情感上爱亲、敬亲;更多努力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以宽慰父母之心。(2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6842.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山东舜耕中学2011届模拟卷文科综合模拟三 山东财经舜耕校区》为网友我可帅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