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爱国统一战线心得体会

有缘千里来相会,这里是相识、相知和找朋友的载体。60多亿人,能在一起共同学习几天,是缘分。最低是五百年的缘分,大家要珍惜。无论相识不相识的,大家要建立友谊,建立人脉。

今天从三个方面跟大家交流。

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

二是当前社会管理的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

讲三个背景。政策背景,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

(一)理论背景

去年2月19号,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以及创新的专题研讨班。在开班式上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周永康、习近平都做了重要讲话。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管理,总书记讲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二是当前社会管理中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基于这两个原因,中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去年的5月30号,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学习,总书记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管理的基本含义。很多人学习过经济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现提出社会管理。经济管理政府是宏观调控。社会管理谁来管?怎么管?管什么?也就是说社会管理的主体是谁?社会管理的手段有哪些?社会管理的对象是什么?提问

社会管理一词,来自于前苏联。在西方叫社会治理。现在的社会管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提出的社会管理。我们所说的社会管理是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的协调运转,以法律、行政、道德、规章制度、风俗习惯,甚至在农村里面的村规民约,还有宗教,还有我们党的历史、传统,做群众思想工作,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对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六个字。任何一个管理学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个是管理的主体,二是管理的手段,三是管理的对象。

社会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的手段是法律、行政、道德、规章制度等等。社会管理的对象就是管人和管事。就是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对社会的公共事务即涉及到所有老百姓基本的,如说社会安全、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这些称之为社会公共事务。社会管理就是围绕着谁来管、怎么管、管什么三要素展开。

任何管理学都有自己的管理目的和管理的价值取向。经济管理是满足物质性的需求。社会管理是满足老百姓的社会性需求。社会管理强调的是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是不允许做社会管理的部门、组织有个人利益最大化,也不能有集团利益最大化。经济管理是个体利益最大化、集团利益最大化。,

做社会管理的政府以及政府官员,以及相应的社会公益组织,如果说用经济管理的价值取向做社会管理,违背了社会管理的价值取向。领导干部如果说拿着公权为自己谋私利,为自己的私利最大化,这就是腐败。如果有的领导干部说我不把钱放在兜儿里面,我给部门的利益最大化,给地区的利益最大化,这样做也不行,它也违背了社会管理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也是集团利益,损害的是党的利益,损害的是国家的利益,损害的是人民的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

这是我要讲的社会管理的四个基本要素,管理的主体、管理的手段、管理的对象、管理的价值理念。

就管理的对象之一人来讲,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作为从自然界进化过来的高级动物,具有生物和社会双重属性。最根本的是人的社会属性。每一个人的身上有七个心。

一是从自然界进化过来的高级动物,每个人身上都有自私心。比如动物们为了一块地、一块肉会打得你死我活。人也有自私心,自私过度就是贪婪,会对这个社会、他人带来伤害,会带来矛盾。

二是人在社会中生活,会有攀比的心理,在这个基础上会产生嫉妒心和虚荣心。但嫉妒、虚荣过度,也会对社会造成伤害,对他人造成伤害。如郭美美事件,最初就是源于这个小姑娘的虚荣之心。小姑娘把自己的豪华车、奢侈品拿到网上来晒,实际就是虚荣。她把自己的职业写成中国红十字会商业系统的某公司经理。她本就是职业歌手,她在QQ群的朋友都是总裁、CEO、总经理,她感到不平衡。

三是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无论你是国王,还是乞丐,都有自尊心。人跟人之间,有时候可能不是因为物质利益的冲突,会造成伤害。有时候可能因为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对别人带有歧视的意识,都会造成人跟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是人都在社会中担负着不同的社会角色,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每个人身上都有责任之心。在单位要做好事情,在家里面要扮演好父母、儿女等等方面的社会角色。

五是人更可贵的是拥有公平、正义之心。不光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每个人对弱势群体都有公平正义的心,帮助弱势群体和贫困人。

六是人更重要的是还有上进心。这个社会里面有很多的台阶,通过自己的努力,比如说从公务员这个群体,通过努力,从科员,到副科长、科长、副处级、处级,不断地往上走,通过努力得到社会肯定。当然,还有生意上,还有在学问上等等。

大家疑问,人为什么有七个心,没有八个、十个心呢?这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颜色。音阶有七个音阶,西方宗教,讲到上帝造人的时候,从礼拜一到礼拜天,也是七天。

我是想讲什么道理?人身上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有合理的自尊心、社会责任感、公平正义之心、上进心。这是人身上非常好的品质。做社会管理的,我们希望通过法律、行政、道德、规章制度等手段,对人的合理的自尊、人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上进心,充分地挖掘,形成好的社会气氛,让老百姓把这些方面的特征都散发出来、挖掘出来。但人身上也有自私、嫉妒、虚荣,在合理的范围内没关系。但一旦过度,对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来讲是不好的。所以说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就是要通过法律、行政、道德、规章制度、风俗习惯、宗教等等,对人的不好的特征或者说品质,自私、嫉妒、虚荣,对它进行适当的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总书记说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我们要了解怎么为人家服务,人都有哪些最基本的需求。

马斯洛,一位美国的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说人作为生物个体的人和社会属性的人,具有五个层次的需要。人必须解决生理的问题、解决生存的问题,才能有发展。

人除了解决生存的需要之外,人有安全的需要、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我把这几个需要分成两个需求。一个是物质性的需求,一个是社会性的需求。

人是自然界进化过来的高级社会动物,人都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这两者一般的自然界动物都有。但人还有社会安全。越往后走,人的社会性越强。人跟动物最不一样的地方,人是有情感的动物,需要归属一定的家庭,需要归属一定的群体,需要归属一定的机构,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有爱的。和谐社会要建设一个诚信有爱的社会。当一个人出现困难的时候,有人伸出援助之手,那个时候的人将会有很大的幸福感,而不是物质上的。

人有尊重的需要,越往上走,人的这些需求越强烈。温家宝总理说,要让我们的人民过着有尊严的幸福的生活。

还有自我价值实现。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不同的潜能,一份权威的材料,讲到一个人从出生身上的潜能能力开发只有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材料表明,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身上的很多潜能开发出来的只有百分之十二。意味着每个人身上,有很多很多的潜能,如果一旦开发出来,在社会中得到释放,这个人会感觉到自我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实现,他感觉到自己的幸福感是非常高的。

讲这个理论想说明,我们说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我们要了解老百姓需求的变化。

物质方面的需求是最基本的。但是,老百姓有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特别是社会性的需求,会大量地爆发出来。刚才讲的社会安全、公平正义、人的自尊心的问题,还有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这些需求将跟物质性需求一样强烈。

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建设。中央的四位一体,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要全面发展,否则老百姓会对我们不满意。

(二)社会背景

总书记说当前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方面是社会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另一方面,社会管理中出现了新的问题。

1978年以来,进行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学里面把它叫做社会转型。这个社会转型在中国体现为两个方面的特征。

一个就是体制的转型,比如说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渡。转了三十年,还没有完成。

一个是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个结构的转型体现为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要追求现代化,不想落后、不想捱打,必须要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中国由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向一个开放的社会转化。就是改革开放。有五件事情在同时做,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五件事情我们在同时做。

西方国家。他们在十七、十八世纪工业化的过程中,是按部就班地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人家已经做了二三百年。西方的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西方国家现在面临的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我们国家又赶上了。有一个词叫做“时空压缩”。就是人家几百年干的事情,我们要在百八十年里面完成。比如说工业化,就算从近代以来,就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追求工业化、现代化。那个时候是很慢的。建国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化、城市化的速度在加快。

中国在“五化”同步进行的过程中,面临着经济、社会、利益、思想、观念的全面的变化。中国的经济体制由原来的单一公有制转化为当中所有制结构并存。这是我们这个社会变迁的最根本的经济基础。原来是单一的公有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现在除此之外,还有民营经济、个体经济,还有股份制经济、外资经济。

在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我们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比如说在改革开放以前,是两大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现在社会分化特别厉害,因为所有制结构多样化了。中国社科院对中国社会结构进行了研究,说中国现在有十大阶层,比如有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国有企业管理者阶层,还有事业单位人员、技术人员、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农民里面还有农民工、无业人员。

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调整。原来在国有企业当工人,在计划体制下,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也比较高。但现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大量国有企业下岗,导致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方面不如以前了。而以前没有的阶层,像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他们作为新的阶层出现了。

社科院报告,改革开放三十年里,三大群体受益最大。一个是国家的管理者,就是领导干部,或者有一定职位的公务员。第二个受益最大的阶层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第三个群体是民营企业家。同时指出有三大群体是改革开放以来受益最少的,工人、农民、农民工。

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以前,进行社会管理的方式就是单位制的管理方式。一个人只要找到工作,就业之后,从出生到坟墓的事情,都是单位给你解决了,依赖思想是非常强的。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以后,大量的单位内的人变成了社会人。有一个数字,我国现在的就业人口7.9亿,78%都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也就是说,78%的就业人口在体制外,我们称之为社会人。在民营企业、外资经济,甚至个体工商户创业,大概有6.3亿。

大量的人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人的独立意识在增强。就是自主创业、自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是人的自主性的表现。另外,人的维权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都在增强。

社会转型还意味着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与现代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交织在一起。西方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跟我们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交织在一起。如情人节,平安夜。

在这样的背景下,现在社会管理领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第一,人民内容矛盾多发多样,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增多。去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但我们发现近些年人民内部矛盾增多。1993年群体性事件8700多起,2005年以来一直呈上升的趋势。

当前人民内部矛盾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一个是农村土地被征用,在农村土地被征用过程中有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第二个人民内部矛盾爆发集中的领域是城市房屋拆迁,出现了一些拆迁群众的上访事件。08年的成都金牛区的一位女士自焚就是因为拆迁。第三个领域是企业改制,大量的员工下岗。对他们的安置、就业,社会保障没到位。第四个领域是涉法、涉诉。改革开放三十年里,有些群众受益比较少,或者自己的权益受损,老百姓不满去打官司。打官司的过程中一些司法人员执法不公,出现了群体性事件和群众上访。

除此之外,还有劳资纠纷、医患关系,还有因为环境污染。甚至有些老百姓购买股票、集资,在经济上利益受损以后,也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群体性事件和群众上访。

人民内部矛盾,现在还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触点增多,一个是燃点降低。燃点降低什么意思?有些群体性事件就是非常偶发的个体性事件,但几万人参与其中。比如说典型的是贵州瓮安事件。是中学生跳河的事件。本来就是个体事件,由于家长对验尸结果不满意,导致了冲突。造成瓮安的一两万人参与其中。这些人跟女孩的自杀事件本身是没有关系的。我们把它叫做群体性事件里面的非直接利益冲突者,但他们参与其中,导致瓮安县委办公楼全部被烧毁,46台车辆被烧,9台车辆被砸,公安、民警、武警消防官兵300余人被打伤。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参与其中?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讲发生这件事情是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一些没有得到重视,一些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干群关系存在紧张状态,群众对我们的工作不满意。

现在社会上有几个主要的社会心态,而且达到一种泛化的程度,比如仇富心理。有些人可能是通过违法乱纪、坑蒙拐骗得到了财富,老百姓仇视这些人。现在还有仇官、仇权心理,只要跟政府有关系,老百姓就数落一大堆。 还有仇警心理。还有刑事犯罪居高不下。

第二,经济犯罪,盗窃、抢夺、诈骗,给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经济犯罪现在有三个特点,智能化犯罪、信息化犯罪、技术化的犯罪。现在这种高智能、高技术、信息化的诈骗案件,让老百姓损失了很多的财产,而且很多案件不断出现。这是当前老百姓对我们的社会不安全的不满。

第三,还有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问题。流动人口,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市场化、城市化,大量的人口在流动。每年农民进城一千三四百万人。在人口流动过程中,公安机关发现刑事犯罪的总人口里面,有60%是流动人口作案。

这种情况我们全怪流动人口。农民工进城之后,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孩子上学问题,解决好了没有。城市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有没有做到均等化。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确实是很大的问题。

还有特殊人群的管理。中央说的特殊人群,指的是哪些人?主要是指孤残儿童、闲散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精神病人。

闲散青少年在我们国家有2800万,他们十七八岁、二十来岁,血气方刚,对未来充满着憧憬。这对社会管理是很大的威胁。

第四是公共安全事故频发。比如矿难、垮桥事件、高铁撞车事件,我们都把它叫做公共安全。去年,我们国家安全生产事故36.3万起,死亡人数7.96万人。百年不遇的汶川地震,死亡人数8万多人,2万人失踪。但我们每年有将近8、9万人死于安全生产事故。

现在老百姓能吃饱饭了,而且能吃上肉了。但是,我们吃的是什么?在08年出现的毒奶粉事件,有30万婴儿受到了毒奶粉的伤害。。现在能吃上肉了,肉里面有瘦肉精。天天要炒菜,用的是地沟油。

还有彩色馒头、毒豆芽的事情。当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老百姓非常不满意的。对于政府的监管不力,老百姓也非常有意见。现在食品、药品监管处于多头管理的制度下。

第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问题。这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我们的经济做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为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我们现在发现以去年富士康的“12跳”为标志的事件,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为了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不惜损害员工的合法权益,对员工没有更多的人文关怀。

据说富士康里面的一些工人,他们在大流水线上,坐着的人一天10个小时不能站,站着的人不能坐,一个理线头的动作就要重复上千万次。卓别林演的一个电影《摩登时代》,他演的就是大流水线上的一个工人。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拿着两把钳子,把过来的螺丝钉拧紧,自己都成了机器人。当他下班以后,走在大街上,对面走来一个高大的富人,他穿着一件长大衣,胸口上有四个钮扣。卓别林在恍恍惚惚地走,走着走着眼睛一亮,不得了了,螺丝钉来了。这四个钮扣在他的眼里就是螺丝钉。他条件反射地跑过去,要把螺丝钉拧紧了。这个妇女的动作当时也很夸张,眼睛一瞪,嘴巴张得很大,觉得怎么有一个人在大街上耍流氓,她就躲。卓别林眼睛又一亮,这个螺丝钉还没拧紧,怎么就跑了。这就是当年马克思批评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把工人都当成了机器人。

一些员工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我刚才讲人要有归属感,要有情。据说“11跳”的男孩,他们宿舍里有11个人,每个人都不知道别人的名字,更谈不上互相交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要我们督促他们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

第六,互联网的问题。互联网时代是全新的社会管理问题。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在34%,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2年,我们国家的网民数量5900多人,网民已经达到4.57亿。有这么多的人在网络上处理自己的工作事务、购物、交友、娱乐,甚至表达诉求。

现在有人利用网络进行网络犯罪。比如网恋。通过网络上认识的一些人,跟网友见面。网络诈骗,确实防不胜防。还有通过网络,把一些小事情进行炒作、放大,这样的负面作用,现在也是越来越大。最近发生的老人倒地不扶的事件。老人倒在地上,很多人不敢扶了。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境外势力插手人民内部矛盾,极力把人民内部矛盾印象对抗性矛盾,把群众的利益诉求转变为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势力到我们的基层做维权活动。他们的维权不是真正的给老百姓维权,而是挑拨老百姓和党的关系。香港那边有一个组织出钱派人到我们这里买房子。他们不是真的在那住,有些境外的机构支持这些人到内地来买房。买房之后,作为业主,不断地在社区里面制造事端,挑拨基层老百姓跟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主体,在社会管理方式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政府的职能转变不到位。存在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党的十六大,对政府的职能进行了明确定位,就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经济上不是主角,是调节。市场上也不是主角,是监管。更重要的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政府职能的不到位体现为越位。如经济上,经济活动应该让给市场,应该让企业去做。但现在还存在着行政主导的投资过热。甚至一些行政部门,我们说政府部门,运用手中的权力,调动财政、银行、企业的资金,投资到一些效益低下的形象工程。而且政府直接招商引资、审批土地,甚至直接上项目。导致政府成为一些地方经济利益的直接相关者,政府与民争利现象还大量存在,导致社会矛盾凸显。

社会管理不仅仅是维稳,也不仅仅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涉及的是全社会的管理,也需要全社会都来参与。

第二,在管理的主体上,中央在04年提出社会管理的格局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是多样化的。政府在经济领域里面,有失灵的地方,要交给企业和市场,他们专门去做经济发展,做经济活动。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也有失灵的地方,我们引用这个词“政府的失灵”。政府涉及到的事情是老百姓的普通需求,而一些群体的特殊需求,甚至是公共事务上的具体做法,政府是做不到的。浦东新区的张区长说政府只是一方,不是四面八方。

第三,政府的管理手段是比较单一的,主要采用的是行政性的管理手段和强制性的管理手段来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比如近些年发生的城市拆迁。可能就拿着一纸行政命令就到村子里拆迁。老百姓说这个房子是我的,我用《物权法》来保护我的权益。但现在可能出现有些拆迁的人说,政府说了,这些地方全都是要拆迁的,你不拆,我们就强制性地拆,用推土机来推,导致了群众的不满和社会矛盾。

第四,在管理的环节上存在着重事后处理,或者是运动式的管理方式,轻源头治理和常规化治理。等到老百姓上街了,平常有问题跟政府反映,当相关部门不重视,最后老百姓上街、上访。

(二)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

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但现在存在着社会组织发展缓慢、数量少、规模小、质量低、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现在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社团组织44.8万个。在国际社会,西方国家,每万人拥有社团组织是50个以上。像法国,每万人拥有110个,日本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97个,美国每万人用社团组织52个。在发展中国家,每万人拥有社团组织10个以上。在中国,每万人拥有社团组织2.7个。

社会组织为什么不发育?有三个原因。一个是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只有三个条例,《社团组织的管理登记条例》《基金会的管理条例》《民非组织的管理登记条例》。没有社会组织法,立法层次比较低。

另外一个原因是当前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机制跟社会组织发展不相适应。登记在册的社团组织44.8万个,而没有登记的社团组织有二三百万,没有登记,他们就在城乡活动。这是非常危险的。

社团组织发育不成熟,其本身也存在问题。社团组织的公信力、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我们的社会组织行政色彩严重。

三、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一)政府作为社会管理主体,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首先,要转变观念。人的行为受人的思想支配。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对一些地方来讲,要由经济主体型和投资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由单一的不全面的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转变,由以GDP衡量政府政绩向以公共服务处于重要位置的发展观念转变。

其次,建设服务型政府。每一个政府部门,都跟社会管理有关系。管理与服务不是两张皮,是有机的关系。现在中央提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

第三,政府要建设成服务型政府,要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我们现在搞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了,政府要投钱。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做经济建设、经济项目,但现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需求上升了,政府不能不投钱,否则就落不到实处。

第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的创新。就是政府是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第一大责任主体。但并不意味着很多事情都由政府包办。

政府是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并不意味着我们自己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可以通过创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方式来解决公共服务不足、能力有限的问题。比如说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来解决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不足的问题。

政府是一个有限性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化的问题。有些政府白加黑、5+2,做不过来的时候,能不能动员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供给方式的多元化。政府做不了,可以通过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满足老百姓多元化、多层次的需要。

第五,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的权益机制,积极地化解社会矛盾。现在利益群体很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政府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政府,要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要建立诉求表达机制。老百姓对我们的服务不满意,要让老百姓有一个主流的表达渠道,让老百姓说话,表达他们的诉求。要建立矛盾调处机制。特别是把一些矛盾化解带基层,化解在社区。还有权益保障机制,经济权益,一些企业拖欠工人的工资,这么干是不行的。作为维护社会公平的政府,要督促企业不能拖欠员工的工资,要给员工上各种社会保险,员工的合法权益,政府一定要监督企业,督促企业去做。经济效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包括政治权益,政府要全面保护老百姓的权益。

政府也是一个社会组织,是一个社会的正式组织,是主流组织,是执政的组织。当老百姓有问题的时候,去找政府,政府相关部门也拖。一些政府部门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情难办的现象,老百姓失去了信心。但事情要解决,老百姓就纷纷找地下组织、黑社会组织。某某老大,你帮我把这个事情摆平了,我就跟着你玩命地干。正式组织不作为,地下的黑社会组织将蓬勃发展。

(二)加强社区建设,维护基层和谐

社会管理,我们一再强调从源头上、从根本上、从基础上做好,要加强社区建设。社区的概念大家非常熟悉,是一个地域范围里面,具有共同意识和共同利益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最重要的是社区生活的成员要对社区有归属感、认同感、凝聚力。在这个意义上,要加强社区的组织建设、服务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教育、治安、卫生、社会环境。人在一个地方居住,有多种需求需要满足,社区建设要全面地满足人的社会性需求,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像我们以前理解地那么简单。

社区将取代以往单位制的管理功能,成为新时期社会管理的载体。中央也要求将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服务体系,人力物力财力放在基层,特别强调要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的功能。社区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律方面的功能,要将这些作用发挥起来。

(三)发挥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的协同作用

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有几个方面。首先是服务社会。刚才我们讲了社会组织是生活在群众之中,当哪一些群体需要某种需求,社会组织一定会出现。

有规范行为的作用。当你的一些成员加入到这个协会和社会组织的时候,一定要尊崇我的章程。工会有工会的章程,第一点起码是不能违法乱纪,不能反党反社会主义。

当社会组织成立之后,这个群体的利益受损,就不要几百人都到政府去,我们派代表去跟政府协商,反映诉求,叫做有序的政治参与,需要社会组织去做。

进行有效的监督。现在是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但我们需要社会的监督。当然,我们党内的民主党派有监督,我们更希望社会有监督。监督政策的落实情况,监督官员的行为。所以我们说社会组织有这样一些管理的作用。

社会组织是关注弱势群体的,可以为维护社会的公平做贡献。在这个意义上,要创新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管理的新模式,创新改革社会组织管理的体制。

要完善相关法律,加快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保障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三个条例正在进行修改,还要加快社会组织法的立法进程,让社会组织依法管理,依法保护社会组织的系统。。

要加强社区组织的自我建设,不断增强自主意识。一些社会组织的政府意识非常强,希望政府给自己布置任务。其实社会组织的最大特征是自治性,要从老百姓的需求那里寻找发展的空间。

还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能力,也是自律机制和能力建设。现在社会组织加强能力建设和公信力建设,更好地承担社会老百姓对我们的公共服务需求的满足。

(四)鼓励公众参与是形成民主公正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法的渠道,参政议政,表达合法的组织利益。社会组织发展好了,可以代表这个群体的老百姓去有序地参政议政。一旦群体的利益受损,而不是一窝蜂地几百人上访。

社会管理的途径有三个方面,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既然给老百姓管理的是公共事务,公共信息一定要公开。

制定公共政策,就是要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让老百姓满意,你就要老百姓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听证会,征求老百姓意见是非常好的。一个政策的出台,要有老百姓的参与。事情落实得怎么样,要让老百姓监督。这样做才是执政为民的政府。

我们还要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的建设。社会管理的手段多种多样,我们不仅仅是用行政性的、强制性的手段去管理这个社会,我们还要以法制和思想道德的建设来管理这个社会。

中央文件讲要实现社会管理的法制化。法律是一个常规性的、公正、高效、强制性的常规化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每一个法律法规都是公开的,老百姓要知道哪些事情能干,哪些不能干。

要增强执法的有效性和司法的权威性。有人犯法,但司法没有公平公正判决。有些地方的人跟我们讲现在老百姓是信访不信法。法律没有权威了,二审判完了以后,还要走信访这条路。

要规范执法者的行为,执法要公平。以前社会上流行有些地方的法官吃了被告吃原告,老百姓还信任执法机构吗?

还要加强全民的法制教育。每一个老百姓都知道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自觉地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社会管理更加有序。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管理最有效的手段。人性中有那么多重要的东西,通过法律道德把人性的那些东西压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我们要弘扬社会的诚信、良心、责任感等等,把人的公平、正义、社会责任感、上进之心挖掘出来,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6957.html

更多阅读

法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式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式作者:李林 来源:学习时报社会管理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在党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下,政府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参与;需要采取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道德的、纪律和行业规范的

葛洪义:社会管理创新与法律方法

社会管理创新是引人瞩目的一个重要政治话题;这既是社会矛盾尖锐复杂背景下产生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又是国家治理方式转变过程中长期面临且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显然,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使我们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

学习精细化管理写了心得体会

学 习精细化管理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今天写了心得体会,也在这里汇报一下:从我做起让“精细化”渗透到管理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一种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和责任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地

声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爱国统一战线心得体会》为网友深湖觅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