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曾经是地球的主宰者,它的消失一直是科学界的研究课题,根据现今的主流科学理论,恐龙的突然灭绝,是源于一颗小行星击中了地球,撞击点就在现在的墨西哥附近。不难想象,这次被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或K-T事件的大规模灭绝,导致地球上几乎生息全无。撞击本身就已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而由此引发的火山爆发及其他连带因素更是推波助澜,最终毁灭了地球上百分之七十的生物。
在行星撞击后灭绝的生物中,恐龙当然是最具知名度的一种。但除此以外,其他爬虫类动物也随之灭绝,其中包括蛇颈龙、鱼龙和沧龙等水生爬行动物。百分之九十的藻类和大量海洋无脊椎生物也没能逃过此劫。地球生命从此迥然不同。
但某些种类的动物却没有受到很大影响。至少有84%的海洋动物和82%的陆生脊椎动物并未完全灭绝。事实上,幸存下来的物种数量庞大,详细介绍下来恐怕需要整整一本教科书。这些动物中有很多一直繁衍到了今天,鱼类就是其中一部分。
下面例举的这些鱼出现于遥远的史前时期,它们一直活到了现在,保持着它们的史前面貌。
锯鳐
这种濒危动物出现于白垩纪时代,即可存活在海水里,也可存活在江河里甚至是田间小溪,在内陆100公里的海域被发现。长约7米,看起来很像是鲨鱼。它们的“锯”既是武器又是一种感官器官,上面布满了敏感的毛孔可以帮助它们察觉危险,尽管它们的目光也十分锐利。虽然通常都很友好,但是一旦被激怒便凶猛无比。根据一个特别的化石,我们知道巨大的史前锯鳐很可能是大型食肉恐龙荆背龙的食物,因为它的脊柱骨被发现卡在恐龙的牙隙间。
八目鳗
根据化石的记录,八目鳗已经存在了超过3000万年,也就是说,当恐龙接管世界的时候它们就存在了!它们被发现在深海处,有时被称为黏液鳝鱼,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鳝鱼,事实上,根据一些科学家所说,它们可能甚至不是鱼。它们在各方面都非常怪异,它们有一个头骨却缺少脊椎,甚至有两个脑子。它们几乎失明,在夜晚的时候降至海底,吃大型动物(鱼、鲸类等)尸体上的肉。他们拥有“黏液鳗鱼”的绰号是因为它们可以产生一种叫做slimey的物质,来损害掠食鱼类的鳃,因此他们几乎没有天敌。
龙鱼
龙鱼出现在侏罗纪时代,如今,它们被发现生长于亚马逊河流域、非洲的部分地区、亚洲和澳洲。它们有时会被当做观赏鱼类,但是它们异常贪婪和凶猛,捕食小型动物,包括鸟类和蝙蝠,它们可以跳跃至2米左右的高空。在中国,龙鱼因其外貌被称为“金龙鱼”,它们还被看做是幸运的先兆。
帆蜥鱼
帆蜥鱼有一个很明显的史前外观,长相凶猛,牙齿锋利,尾部有帆,它的样子使人联想到一些恐龙。包括它的学名,--长吻帆蜥鱼,听起来都像是恐龙。长约2米的这种食肉动物,除极地大洋外,出现在任何一个海域。它吃小的鱼和乌贼,有时还会吃自己的同类。
皱鳃鲨
这是一种生活在深海的食肉动物,是存活至今的一种史前鲨类,是白垩纪时代的产物。很少能够见到活着的皱鳃鲨,最近也是第一次被拍摄到。它可以长到两米多长,生活在深海,以捕食鱿鱼为生。它们对人类来说并不危险,事实上,基本上很少有皱鳃鲨可以见到人类,只有死去的皱鳃鲨才有可能被渔民或是科学工作者发现。
鲟鱼
鲟鱼出现在早期侏罗纪时期,被广泛知晓是因为它们的鱼卵可以制成鱼子酱,由于过度捕捞,鲟鱼现在已经濒临灭绝。最大的鲟鱼可以长达6米,就像大白鲨那么大,它们捕食海底的小型动物,对人类并无威胁,除非被挑衅。
鳄雀鳝
这种长着密集鳞片的可怕的食肉动物在南美以及墨西哥北部和东部被发现,是北美最大的淡水鱼类,长达4米,重达200公斤。鳄雀鳝的外表酷似爬虫类,长嘴,双排锋利的牙齿,它们异常凶猛,曾经有人在海域被咬伤,但至今并无死亡案例。鳄雀鳝是存活至今的古老鱼类的一种,它们的出现也可以追溯到白垩纪时期。
塞内加尔多鳍鱼
由于它们爬虫类的外表及锯齿状的背鳍,这种非洲的鱼类经常被叫做“恐龙鳗”,令人想起恐龙尖尖的背部。它们并不是鳗的一种,而是多鳍鱼目家族的一员。多鳍鱼生活在白垩纪时代,因为它们会被认为跟恐龙有瓜葛。尽管时常被当做观赏鱼售卖,它们有试图逃离鱼缸的倾向。因为它们的皮肤可以保持水分,因此它们可以离开水生活很久。
肛棘鱼
肛棘鱼被广泛认为是活化石,因而也被排在了第一位,它们是至今存活的最古老的动物。它们一度被认为曾在白垩纪就灭绝了,但是在1938年,一只活着的标本在南非被抓到。从那以后,更多的肛棘鱼才被发现和拍摄,1999年第二只肛棘鱼在印尼被发现。肛棘鱼是大型食肉动物,长约2米左右,它们捕食小鱼,包括小型鲨鱼,经常出没在较深的漆黑海域。尽管由于它口感不好很少被捕捞,但是目前它也濒临灭绝。
巨滑舌鱼
巨滑舌鱼是龙鱼的近亲,亚马逊流域的巨滑舌鱼曾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根据早期记载,它可以长到4.5米长左右,但是今天,如此庞大的个体已经很少见了,多数的成年巨滑舌鱼平均长度在2米左右。巨滑舌鱼游行十分缓慢,靠捕食小型鱼类为生。十分有趣的是,巨滑舌鱼需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才能存活,就像鲸鱼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