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酒当无谓,平生嗜好茶。
杯壶装岁月,陆羽有抓拿。
——题诗
爱茶之人,必喜论茶。茶圣陆羽早是如此,我不妨也邯郸学步。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誉满全球。
中国名茶数之难尽,层出不穷。
广为人知的有“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都匀毛尖,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然而,名茶还有不少,诸如:福建武夷山大红袍,台湾高山茶,海南兰贵人,云南普洱茶,安徽太平猴魁,泾县涌溪火青,广西桂平西山茶,湖南蒙洱茶,江西庐山云雾,屯溪绿茶,湖北恩施玉露,四川茉莉花,峨眉竹叶青,蒙顶甘露,江苏崂山绿茶,雨花茶……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出产的毛尖茶,同样跻身于全国名茶之列。
覃塘毛尖茶产于当地海拔1000多米的平天山上。这座山长年云遮雾罩,山高林密,空气湿润,堪称“人间仙境”,是造化的天然茶园。西麓紫页岩风化土壤肥厚疏松,溪水潺潺,恰如唐代诗人李白所云:“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此地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春分前后,叶芽初绽,正是采茶的时节。茶农采摘的标准为鲜嫩的一芽一叶,是茶枝的顶芽、植株的精粹。宋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诗句慨叹:“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此话不虚,可见茶源可贵,有如披沙拣金。
采回的鲜叶,还必须经过精心挑拣,选择长短、色泽均匀的芽叶,剔除紫芽叶、病虫叶等杂物,保持叶子的完整和新鲜。由高级茶师炒制,工艺主要有鲜叶摊放、杀青、清风、揉捻、理条、烘干、筛选、复香等工序。对炒好的茶叶,宋代诗人王禹曾经描绘说:“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爱惜不赏唯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确是如此,茶叶清香扑鼻,令人珍爱,惟念奉之白发高堂。
制成的茶叶,因其尖叶呈白毛,故称“毛尖”。
我有在贵港工作的当年的学生,他们知我平生嗜茶而无日或缺,于是盛情送我几盒“覃塘毛尖”。我受之有愧而却之不恭,遂得以一品此茶。
杜甫曾说:“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我把茶叶从瓷罐中捏将出来,铺诸纸上,如沐春风,先赏后品。这种茶叶——
形。它的外形相当匀整,细直光滑呈条索状,披着一层绿衣,叶身布有白毫,可用“细、圆、光、直、多白毫”来概括。一乍看去,我就想到那青青桑叶的条条春蚕。而苏东坡则比喻:“从来佳茗似佳人”,说得更妙!
色。未泡的茶叶白毫显露,沏水后的汤色却碧绿澄澈,仿佛山间泉池,一清见底。茶汤不含杂质,鲜润、洁净,浸泡的叶芽渐渐舒张开来,漫漫沉入杯底,撮起细瞧,但见叶片鲜绿光滑,片片均匀,叶底柔嫩明亮。“茶圣”陆羽在《六羡歌》里曾经这样轻唱茶色:“不羡黄金,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日从竟陵城下来。”我自拊掌称善,暗叹诚言不谬。
香。端杯凑近,但闻一股淡香,扑鼻而来。其香气幽雅清新,令人如坐芝兰之室,随入闲和宁馨之境。啜呷茶水,舌尖趋甜生津,余香悠长。这令我不禁想起远祖宋徽宗所说:“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果是如此。
味。茶汤的味道独特,清香甘甜,鲜爽醇厚,兼而有之。待至搁杯回味,如含橄榄,但感齿缝留香,回甘未尽。唐代诗人卢仝有一首《七碗歌》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诗人把饮茶的妙处夸张到了极至,却也正是此时我的感受与遐想。
品尝着佳茗,回味着学生的深情厚谊,更使我感到茶香无比。
覃塘毛尖茶具有独特个性,可谓“形美、色绿、香郁、味醇”,在中国绿茶系列中别具一格,堪称上乘。它创制于1971年,1973年成为广西的“冒尖”名茶,1978至1982年连续三次在全区名茶评比中夺魁。1982年获全国名茶评比第二名,1989年以优异的品质再次跻身于全国名茶之林。时至今日,覃塘已被誉为产茶的圣地,扬名国内;毛尖茶则香逸四海,身价不菲。
覃塘毛尖茶不但是饮中妙品,而且很有养生作用。它具有提神醒脑、解暑降温、生津止渴、消食解腻、健身减肥、防癌抗癌、延年益寿等等功效。陆游曾风趣地说过:“听琴煮茗送残春。”苏东坡也说:“枯肠未易禁三椀,卧听山城长短更。”一壶装日月,杯茶伴健康,有鉴于此,何乐不为呢!
我在“竹炉汤沸火初红”(宋杜小山句)、“遥闻境会茶山夜”(唐白居易句)之际,遂即兴捉笔,书题该茶,并作《七律·覃塘毛尖茶》——
圣名远誉有佳茗,
地产精华细叶凝。
逸品芝兰舒五内,
香含橄榄畅七情。
覃思陆羽真经选,
塘火金星巧制成。
毛白汤鲜醇胜酒,
尖标玉液泻仙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