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议论文阅读 高中生阅读书目 转载

原文地址:议论文阅读作者:浅浅细雨

议论文阅读:

《中考说明》要求: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5)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议论文阅读基本常识及答题技巧:

1. 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2.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①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如何找中心论点呢?

A.看文章的标题。议论文的标题有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种类型,此法适用于论点型议论文,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B.在正文中找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此法适用于论题型的记叙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在开头部分,如《谈骨气》。开篇就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便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有的中心论点在结尾,如《纪念白求恩》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自私自利的精神”,是结论,也是论点;还有少数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文中,如《想和做》一文先针对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空想”和“死做”提出论题,进而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②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论点被充分的根据作证明后,会更有说明力。

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A.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如《谈骨气》中文天祥宁死不投降、齐人饿者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拍案而起,就是三件事实。

作为事实论据的材料必须真实、确凿、有代表性,所选的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影响了议论效果。

B.道理论据:包括被实践检验的真理、古今中外名家的论述、格言、谚语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明确道理论据要注意:描述性的话,即便是领袖和名人说的也不能算作道理论据。如《俭以养德》中所用的鲁迅和高尔基的话都是描述性的话,鲁迅的话展示了他节俭的生活作风;高尔基的话展示了列宁节俭的生活作风,二者都是事实论据。

③论证: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联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按其中心论点的出现部分可分为两类:

A.演绎论证:即中心论点出现在开头,先摆论点,后摆论据,也即议论文常用的思维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谈骨气》就是这种论证过程。演绎论证是把论点放在开头,开门见山,先声夺人,使所论证的观点主张更突出,旗帜更鲜明,使论据的选择有理可依,紧紧围绕中心。

B.归纳论证:即先摆事实,再得出结论。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先提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的问题,然后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化背景、儒家教育理论、中国教育现状、科学发展进程、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等。其间列举了反面事例,如王阳明的观点、作者自己在美国长大学物理的事例;也举了正面事例,如对竹子的正确研究方法等事例,最后自然而然地归纳出本文的论点: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还是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种论证过程,以真实可靠的道理和事实开路,水到渠成,得出论点,使人不可辩驳。

3.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以下两种:

①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叫立论。用这种方式写作的议论文被称为“立论文。”《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是一篇立论文。

②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议论方式叫驳论。这类议论文常称为“驳论文”。

阅读“驳论文”,首先要弄清文章反驳的观点。其次,弄清反驳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的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把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力量和说服力。

在议论中,虽然有立论、驳论两种议论方式,但并不是完全分割开来的,因为破的目的也是为了立,所以在运用时,立论和驳论常常是相互联系,交替使用的。

4. 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

“引论”又叫“绪论”,是提出问题的部分。好的引论应当简明新颖。

“本论”又称“正论”,是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好的本论应做到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就本论部分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没有强弱,或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论据,从不同角度、层次论证同一观点。

②对照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重点,而另一方面用墨较少,只作陪衬。

③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深入。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之间的分论点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

“结论”是解决问题的部分,通常被放在文章的最后,与引论相呼应。好的“引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

5. 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间的逻辑纽带。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A.例证法: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它在议论文中运用最广,用真实、典型的事实去证明论点的正确,这种方法起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作用。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先提出论点然后逐一加以事实论证。

B.引证法:所运用的道理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其正确性已为人们所公认的。它包括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话、谚语、警句等。由于引用的这些论据是世人公认的思维成果,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C.喻证法:在议论文中,比喻可以使论点讲得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D.对比论证法: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运用对比,可以使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区别得非常明显。

6.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概括性、鲜明性、生动性等特点。

①准确性:议论文需要通过明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和严密的推理来讲道理,用语言表达出来必须准确无误。

[转载]议论文阅读 高中生阅读书目 转载

②概括性:议论文把讲清抽象的道理作为它的终极目的,即便列举事例,也要以理服人,以理取胜。事例必须有概括性,这就要求语言高度简练。

③鲜明性:表现在它通过语言表达的观点毫不含糊,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爱什么,恨什么;要求什么,不要求什么,一清二楚。

④议论文的生动性不在于细致入微的描写,而在于简洁明快的勾画,有时还借助歇后语、俗语、方言和各种修辞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7. 常见题型及分析:

(一)寻找或提炼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析:

1、经常出现的位置是:标题、开头、结尾。

2、文章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点。

3、文章中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其往往就是论点。

4、文章中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自己概括中心论点。但这种情况在中考中很少出现。

(二)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指代。

我们可以用四步“解题技巧”来解题:首先在原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其所指代的内容,这类题基本都在这个词语的前面或不远处出现,回答时一般可直接摘抄原文。有时也需针对题干进行概括、删改等加工。

例:“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这段话中加点的“这样的功绩”指代什么?

答案:“这样的功绩”指代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

(三)论证方法及作用。

1、引用论证法:通过引用X的话,充分有力的证明Y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举例论证法:通过举X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Y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3、比喻论证法:把X比作Y,证明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法:通过X与Y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例:“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这段话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1)比喻论证法。作者把人生比做舞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这个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2)引用论证法。引用傅雷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这个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分析论证过程。

1、先(从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道理论据,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分——总。

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总——分——总

这一题型的答题技巧:(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3)用好连接词。(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五)句子或语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常见的作用:引出下(全)文,总结前(全)文,承上启下。

2、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作为文章的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引出论点或论题;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头段的作用的答题技巧:

(1)通过写×××事例(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2)通过引用名人趣事(典故、传说、诗歌、寓言)提出**论点(或引出**论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把××事例(名言)作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六)段与段的关系。

先看这两段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照应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分析后即可作答。

两种答题技巧:(1)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几句是一一对应关系。

(2)不能。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或不符合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习惯。)

(七)根据文章补写论据。

首先要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是什么,然后看题干要求你补充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再搜索你平时积累的论据,看其是否符合要求。根据题目要求,注意其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同时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从而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八)论据及其作用。

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道理: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答题技巧:用了×××论据,证明了×××论点。

(九)结构分析。(见“议论文结构”之内容)

(十)关键词语的作用。

答题技巧:(1)不能。(2)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是×××。(3)删除后的意思是×××。(4)这样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

(十一)议论文的语言。

1、严密性;

2、“但”、“固然”、“诚然”等提示语;

3、词语的感情色彩;

4、语气、句式(设问、反问、祈使、肯否定、双重否定、排比等)

(十二)评价和感悟。

此类题的形式虽然开放,但从根本上来看,仍紧扣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我们要找到文章的论点并紧扣其解题,再按题目要求,结合自身或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言之成理。

答题技巧:(1)论点。(2)结合文段阐述论点的由来。(3)联系实际(使用论据)。(4)强调观点(发出倡议)。

四、附录:

(一)说明文例题解析:

绚丽的蝴蝶

蝴蝶翅上的色泽和图案堪称生物界最为优美和不可思议的组合。其中有一些种类还会在阳光下不时地变换霓裳,就好像随身携带着化妆包,时刻不忘为自己浓妆淡抹一番。

那么,你知道蝴蝶绚丽的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吗?

物理学的优等生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捉到一只美丽的蝴蝶时,轻轻地用手收拢它的翅膀,此时,碰触过蝶翅的手上会粘满许多细小的彩色粉末。没错,这些粉末就是蝴蝶色彩的源泉。科学家管它叫鳞片,那些漂亮的闪闪发光的蓝紫色荧光就是通过这些鳞片的光学反射和折射而产生的。

若是把鳞片放到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则会发现每个鳞片都有数量不等的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使照射其上的光产生折射、反射而形成各种华丽的色彩。在脊纹上还叠合着许多并行的薄片,像竖起来的书的封面一样,脊纹越多,越能闪射出美丽的光芒。

通过光学作用产生的色彩叫做物理色或结构色,其变化随光照角度的不同而异,呈现出变幻绚烂的彩虹色彩,和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绚丽的光彩的原理是一样的。蝴蝶中的白色同样可由结构色产生,微小的透明颗粒将光分散,其效果与雪呈白色是相同的。

化学界的精灵

拥有了七彩阳光垂爱的蝴蝶依然还不满足,这些大自然的艺术家们还用各种化学颜料将自己涂抹一番,描绘出一幅幅佳作。

蝴蝶的颜料是自己身上的色素,色素可以吸收部分光波而反射其他光波,从而使画面呈现出相应的色彩。

蝴蝶身上的黑色、黄色、红色、绿色也是由色素决定的,不同的是鳞片上的这些色素化合物大部分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当化学性质有所改变时,色素色就会由于氧化或还原反应而褪淡甚至消失。

蝴蝶翅色中最常见的颜色是黑色,黑色素是由酪氨酸氧化而成的新陈代谢产物。黄色、红色、橘红色则是由类胡萝卜素、花青素、花黄素等色素产生的,它们都是蝴蝶还是毛虫宝宝时从食物中摄取来的。

多数蝴蝶的鳞片中都含有蝶呤素,这是一种荧光色素。白蝶呤、黄蝶呤、红蝶呤、金蝶呤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出绚丽的色彩。

为了生存,所以美丽

拟态是一种自我防卫的方式,枯叶蛱蝶是世界著名的拟态昆虫。它的前后翅合起来,极像阔叶树的枯叶,翅上的斑纹,更像一张枯叶上的主脉、支脉和真菌斑点,混杂在枯叶堆中,极难发现。眼蝶科蝴蝶的眼斑,常常可以吓跑捕食的小鸟或转移攻击目标,使身体较重要的部位免遭袭击。灰蝶的眼斑配合翅尾,可以模仿头部,同样起到引开敌人注意的目的,避免真正的头部受到致命袭击。

除了恐吓与转移目标,蝴蝶还是隐藏自己的高手,它们利用保护色和环境融为一体,以起到隐身的效果。比如,柑橘凤蝶的终龄幼虫变成和叶片相同的绿色,它们若化蛹在叶片附近,则蛹为绿色,若化蛹在离叶片较远的树枝上则变成褐色蛹。

保护色让蝴蝶尽可能地消失在敌人眼前,与此相反,那些味道难吃的蝴蝶则尽量使自己翅膀的颜色鲜艳耀眼,宣布自己的存在。这些蝴蝶体内含有有毒成分或不良味道的体液,它们用明显的花纹警告捕食者,自己的味道很糟糕,敢吃我,后果自负,这样就让捕食者在尚未攻击之前,即能辨识而退避三舍。

第1题:内容的理解与归纳

——文章主要介绍了与蝴蝶相关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试作简要概括。

【命题意图】无论是什么内容的说明文,对说明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始终是我们阅读的重点,因此,每一个说明文段的命题都离不开对说明内容的把握——说明内容的理解与归纳成为命题者的不二选择,也成为我们答题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解题秘诀】我们仍可通过“理解内容”和“学会表述”两个步骤解决问题。

理解内容:理解内容时不可拘泥于每一段落的意思,需要对文段内容加以整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合并同类项”。同时,对文章关键句的理解也不可浅尝辄止——文章段首提出了“你知道蝴蝶绚丽的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吗?”这一问题,表面看似乎全文都在谈蝴蝶色彩的成因,但细读发现,文章的第三个小标题并非源自这一问题,它们涉及到的是蝴蝶如何利用自己的色彩来“恐吓与转移目标”或是“隐藏自己”。因此,在理解内容时,既不可让自己的思维受到小标题的局限,认为文章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也不可单以关键句草率的判断全文仅写了一个内容。

学会表述:我们仍可运用“说明对象+特点(或成因)”的概括方法,但作为动植物类的说明文,在概括它们的特点时运用的答题关键词应作相应的调整。用来表述动植物特点的答题关键词常包括:外形、成因、性能、功用(用于动植物);习性、食性、声音(用于动物);色彩、花期、果实、生长过程(用于植物)。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绚丽的蝴蝶》一文前两部分主要说明其绚丽色彩产生的原因,而第三部分则是说明蝴蝶对自身色彩的应用,因此,本题可答为:蝴蝶绚丽色彩产生的原因及蝴蝶对色彩的应用。

第2题:重点语句理解——怎样理解“物理学的优等生”?

【命题意图】为了使说明更为形象生动,科普类说明文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与这些修辞手法相关的重点词语的理解便成为命题者命题的热点——这样的试题,不仅能考查考生对内容的理解,信息的提取与筛选能力,还能考查考生对相关修辞手法的赏析能力。

【解题秘诀】重点语句的理解类试题一般分两步解题:一是从修辞的角度判断出本体是什么;二是对照文章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验证,看看所找出的本体是否切合语句所要表达的意义。《绚丽的蝴蝶》一文中“物理学的优等生”一语既是比喻也是拟人,解题时先要找到“优等生”的本体,通读全文之后不难发现,这里的“优等生”指的是蝴蝶在色彩变化方面擅长运用物理原理。然后,我们可将“蝴蝶擅长运用物理原理”还原到“物理学的优等生”一节中去验证是否切合文章的内容,并将本文部分第一段中“那些漂亮的闪闪发光的蓝紫色荧光就是通过这些鳞片的光学反射和折射而产生的”一句作为有效信息提取出来(这一内容是蝴蝶作为“物理学的优等生”的具体内容),将答案表述为:这是拟人兼比喻的说法,其目的是为了表明蝴蝶绚丽的色彩是它身上的鳞片经光学反射和折射的结果,因它擅长运用物理原理,故有此说。

第3题:词语的表达作用——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多数蝴蝶的鳞片中都含有蝶呤素,这是一种荧光色素。

(2)蝴蝶翅色中最常见的颜色是黑色,黑色素是由酪氨酸氧化而成的新陈代谢产物。

【命题意图】说明文中“词语的表达作用”类题型与说明文这一文体密切相关,这是命题者为体现试题的“语文味”而设计的。近年来,“文本细读”已成为语文学习的热点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词语的表达作用类试题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解题秘诀】这类试题的解法与说明类语言赏析题类似,解题的关键点有二:

一是看词语在句中起到怎样的修饰或限制作用。在动植物类说明文中,经常考查那些数量限制类词语[如题(1)],或限制(修饰)色彩、种类、习性等内容的副词[如题(2)]。答题时只要将这些词语的确切意思表述清楚即可。

二是看词语运用是否与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相吻合,或词语运用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这是回答说明文中词语表达作用的套用语——因为能够作用阅读范本的说明文,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符合客观实际,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综合上述两个关键点,本题可作如下表述:“多数”一词说明蝴蝶鳞片中含有蝶呤素这一现象很普遍但不绝对,“常见”一词说明蝴蝶翅色的颜色以黑色为主但并不排他,两词都起到了很好的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4题:常见写法探究——文章开头从蝴蝶不可思议的色泽和图案写起有什么好处?

【命题意图】与动植物相关的科普类说明文,常从人们熟知的现象写起,目的是通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实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因此,这类探究文章开头写法的题型常受到命题者的青睐。纵观近年来各地的说明类试题,有超过40%的考区都涉及到这类问题。

【解题秘诀】由于这类文章的开头常描述某种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现象,其作用往往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究:一是看所写内容是否是一种现象(或一个有趣的比喻,一个生动的故事),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看所写内容能否引出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或要说明的主要对象);三是看所用句式是否是设问,如果是设问句,除上述作用之外,还能起到引领读者思考的作用。

答题时只需按上述三条逐一思考,然后整合思考所得到的结论即可。本题可这样作答:文章开头从蝴蝶不可思议的色泽和图案这一现象写起,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最后一个问句引起读者思考。

第5题:说明文分类常识——从写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篇怎样的说明文?请你选取一个角度举例说明。

【命题意图】说明文分类常识属于文体常识的范畴,需要考生在了解一定的说明文常识的基础上予以解答。命题者选取的命题角度,往往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说明分类常识,由于这类常识往往与说明对象或文章的写作手法密切相关,因而在动植物类说明文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解题秘诀】这类试题的难度一般都不大,学习时只要能掌握常规的说明文分类知识即可顺利作答。

从说明对象的角度,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往往从时间或空间的角度,从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方面作客观而准确的介绍;事理说明文则常从成因、关系、原理等方面说明某个抽象的事理,使读者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绚丽的蝴蝶》一文就是一篇较典型的事理说明文。

从写法的角度,说明文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称生动说明文、小品文、科学小品等)——平实性说明文以平实、简洁、质朴的语言行文,对事物作纯客观的介绍;文艺性说明文则常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性语言,对事物作形象生动的介绍。

按上述常识,本题可作如下表述: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或生动说明文),文中有不少地方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如文中拟的小标题,还有一些很典型的句子,如:(1)其中有一些种类还会在阳光下不时地变换霓裳,就好像随身携带着化妆包,时刻不忘为自己浓妆淡抹一番。(2)拥有了七彩阳光垂爱的蝴蝶依然还不满足,这些大自然的艺术家们还用各种化学颜料将自己涂抹一番,描绘出一幅幅佳作。(3)它们用明显的花纹警告捕食者,自己的味道很糟糕,敢吃我,后果自负,这样就让捕食者在尚未攻击之前,即能辨识而退避三舍。

(二)议论文例题解析:

多为别人喝彩

你原同事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或职务上得到了晋升,你不要忘了为他喝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喝彩不同于赞美,后者注重的是表扬和鼓励,而前者注重的是更具积极意义的叫好和钦佩。我们时常为人家取得成绩喝彩,不就是在逐渐养成向人家学习的习惯吗?如果我们经常为别人喝彩,离别人向我们喝彩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2001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当法国体育代表团走到主席台前时,人们意外地发现,法国运动员高高举起了一条横幅,上面用中文写着一行字:法国代表团祝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巴黎申办奥运会败给北京,但法国人仍能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他们赢得了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为别人喝彩,未必说明你就是弱者。生活中,很多人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和欢呼,对别人则常常冷漠而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很少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喝彩。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将收获友谊与合作;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矫正狭隘自私和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为自己喝彩容易,为别人喝彩难,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

喝彩是一种美誉,把这种“美誉”送给别人胜过送任何一种礼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获得这种礼物,却很少能够慷慨地施与别人,特别是竞争对手或自己平时看不起的人。这显然是幼稚的,或是素质低的一种表现。世上能够出自于你自己嘴里且对别人唯一最有价值的东西便是赞誉之词,其成本近乎于零,而换来的报偿却价值无边。

1.联系实际,仿照画线句①,在文中横线处再补写一句话。

2.第二段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归纳本文的论点,并说说作者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论点的?

4.用原文句子回答为别人喝彩的意义和作用。

5.画线句②中的“常常”能否去掉?为什么?

[思路解析] 第1小题是仿写,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考答案:示例1:当你的朋友、同学的子女考上了名牌大学,或者是他们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你也别忘了为他们喝彩。

示例2:当你的同学在体育场上取得第一,或在学习中取得了进步,你也别忘了为他喝彩。

第2小题是对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考查。参考答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作用:举法国代表团祝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的例子有力地论述了经常为别人喝彩的人,离别人向他喝彩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同时也印证了为别人喝彩的意义和价值。

第3小题在论点上设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以及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参考答案:中心论点:多为别人喝彩。是针对生活中很多人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和欢呼,对别人则常常冷漠而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很少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喝彩的现象提出的。

第4小题是信息筛选题,认真读文章仔细寻找即可。参考答案: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将收获友谊与合作;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矫正狭隘自私和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第5小题是对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特点的考查。先明确回答能不能删去,然后再分析。参考答案:不能删去。“常常”表示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现象,但也不排除为别人喝彩的偶然情况,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特点。

同步练习(答题时间:60分钟)

一、说明文阅读:(试题精选)

(一)警惕沙尘暴的“池塘效应”

春天,人们本该享受的是和风丽日,沙尘暴却袭击了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4月9日到11日的沙尘暴再次大范围爆发,引起了社会对沙尘暴的再度关注。据了解,这已经是今年3月以来北方出现的第八次沙尘天气过程。

沙尘暴肆虐之处,天空一度被沙尘染成黄色、橙红色甚至黑色,有的城市商场店铺被迫关门,多次列车因沙尘暴晚点,4月9日晚,乌鲁木齐至北京的T70次列车遭遇特大沙尘暴袭击,沙石将车体运行方向左侧双层钢化玻璃车窗全部损坏。吐鲁番、银川、兰州、西安等城市笼罩在漫漫沙尘之中,北京市遭遇了入春以来最为严重的重度污染,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竟然超过重度污染指标1.7倍。有消息报道,连隔海相望的韩国也遭到了沙尘暴的“光顾”。

沙尘天气的危害除了人们亲身感受到的种种不适以外,还给人类社会的生产和自然环境带来危害。特别是突发性、影响范围大的强沙尘暴,危害程度绝不在一场台风和暴雨之下。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救灾救济处披露,4月9日至11日的大风沙尘天气,仅吐鲁番地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1.2亿元人民币。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尽管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为因素却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并不是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沙尘暴,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滥开矿山、过度放牧、深挖甘草、广搂发菜等掠夺性的行为加倍扩大了这一地区的植被灾难,才给了狂风以卷土卷沙“兴风作浪”的机会。

尽管有专家乐观地认为,我国沙尘暴发生日数近11年总体减少,现在发生频率的回升,是因为已经进入了沙尘暴新一轮相对活跃期,西部地区也已经重视了绿化。但现实是,西北地区的绿化速度远远赶不上植被的退化速度,我国的沙漠化速度以每年1.32%的发展速度扩大,平均每年沦为沙漠的土地达到2370平方公里。某地区沙尘暴频频发生,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标志之一,这是不容置疑的。

经济学中有一个叫作“池塘效应”的原理很发人深省:池塘里的荷叶在第一天长出一片,第二天新长出两片,到它掩盖半个池塘,用了49天时间。可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荷叶全部掩盖另外半个池塘,仅仅需要一天时间!因为荷叶的增长方式是以几何级数增长而非算术级数增长的。“池塘效应”提醒我们,当危险的事物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候,切莫认为它还很远、很小而掉以轻心,也许,危险就在“明天”!

面对生态环境恶化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我们的绿化仅仅用算术级数的速度来弥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更快的绿化速度来遏止生态的恶化速度。西部的大规模植树植草刻不容缓,沙尘暴已给了我们明确的提示。

1. 文章二、三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说说。

2. 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其作用。

滥开矿山、过度放牧、深挖甘草、广搂发菜等掠夺性的行为加倍扩大了这一地区的植被灾难。

3. 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尽管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为因素却是不可忽视的。沙尘天气的人为因素有哪些呢?

4. 文章在介绍“池塘效应”时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5. 面对生态环境恶化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我们该如何面对?

(二)人体的色彩科学

(1)色彩具有令人惊讶的特征之一是:它具有“重量”。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实验:将同样重量的两份东西分装于两个盒子,再将一个盒子用白纸包封,另一个用红纸包封,然后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尔教授在14年前首先发现色彩有“重量”。他经过多种复杂的实验后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重量”。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红、蓝、绿、橙、黄、白。

(3)色彩学还告诉我们,颜色不仅具有“重量”而且还有“味道”。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能用眼睛看清颜色,而且还能用其他器官分辨它们。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某一具体波长的能,我们的神经末梢,即感觉器官可以接收到这种能。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许多盲人也能分辨颜色。

(4)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认为,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讨厌的颜色。例如,室内的颜色就左右着人体的状态。如果在一间没有窗户、壁纸及家具都是红色的房间度过2个小时,就会感觉像过了4个小时;而在全蓝色的房间则会感到仅过了1个小时。而且,人的体温也会因室内的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从红色房间移到蓝色房间,人的体温就会___________。

(5)更为奇异的是,专家们发现:颜色可促进人体分泌荷尔蒙,而分泌荷尔蒙的多寡,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情绪。如黄、橙、红等色有使人振奋提神的作用,能提高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进入兴奋状态;而蓝色、紫色、绿色等则有使人平心静气的特殊效用。因此前者能使工作环境产生活跃的气氛,刺激和增进生产活力;而后者则能使人镇定、平和,有利于完成各种复杂精细的工作。

1. 专家们发现颜色______________。

2. 联系上下文,给第(1)、(4)段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3. 第(3)段中加线的前后两个分句能否互换?为什么?

4. 第(4)段中加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直接说明了什么内容?

5. 在举重比赛中,为了使举重运动员发挥更好的水平,你认为比赛场地的地毯应是什么颜色?杠铃应是什么颜色?这有什么好处?

二、议论文阅读。(试题精选)

(一)能者与多劳

①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也常听到“能者多劳”这句话。“能者”由于能办事、会干事,工作质量好、效率高,领导用起来顺手,同事也经常找他帮忙,这样一来,“能者”自然就比一般人要“多劳”些。其实,“能者”的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平时的“多劳”。

②劳动是人类最好的启蒙老师之一,人们所掌握的很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都源于劳动。《论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春秋时期,有位官员问子贡:“孔夫子为什么这么渊博,样样都会?”子贡回答:“那当然,老师是天生的圣人。”这段对话传到孔子那里后,他纠正道:“我小时候出身贫贱,什么事情都做过,什么苦都吃过,所以懂得了世间的人情事理。”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艰苦的劳作为圣人拥有丰厚的学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③实践是提高能力素质的沃土。“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躬身实践、经常“多劳”,我们才能更多地获得经受考验的机会,更多地拥有展示才干的舞台。这也是对多干活、多出力、多流汗的潜在回报。文坛巨匠莎士比亚年少时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只能在剧院做马夫、杂役一类的粗重工作。但他在工作之余观察、模仿演员的表演,也不放弃任何一个能够参与舞台演出的机会,还开始尝试编写剧本……经过了长期的努力,他终于创作出了《哈姆雷特》《麦克白》等一系列的经典著作。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实践是提高能力素质的必要条件。

④有时候,“多劳”也未必能成为“能者”。一方面,“劳者”的消极心态使其止步不前。这些人对一些繁重工作事务,第一反应是推托逃避,习惯性地拈轻怕重,即使承担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抱着这样的心态,再好的锻炼、成功的机遇都会滑过。另一方面,有些人担起了繁难工作,却是“有手无心”,循规蹈矩,只求完成任务,干事不开动脑筋,不爱钻研琢磨,不去想有没有更巧妙的解决办法和途径。这样即使再“多劳”能力也不会提高。

⑤不甘于平庸无能,就需要甘愿“多劳”,乐于“多劳”。要想不断增长才干、成长进步,就应当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1. 文章第②③段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

2. 请在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处写一句话以建立论据和分论点之间的论证关系。

3. 阅读文章第④段,说说“多劳”者如何才能成为“能者”?

(二)可贵的人格平等

平等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美好理想。教育的平等、机会的平等、劳动的平等、权利义务的平等、法律面前的平等……而最可贵的平等则是人格的平等。

什么样的平等才是真正的人格平等呢?

当今以色列著名作家奥兹激烈主张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和解,强烈反对政府的强硬政策。某日,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邀请他喝咖啡,讨论问题。以我们的观念,即使平日政见不合,在政府首脑面前总还要唱唱赞歌,赞颂总理的英明决策吧。谁还敢当面与国家总理唱对台戏?可奥兹同总理喝了一个多小时咖啡,却是激辩一场,然后扬长而去。有意思的是,当奥兹乘车的时候,出租车司机认出了这位作家名人,明确表示“不同意你的意见”,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观念,而作家只有老老实实听的份儿。

从国家总理到知名作家,再到一个普通劳动者,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却自然地以平等的态度来交流和讨论内心真正的思想。这位作家有一段话说得很深刻,“以色列强大的秘密就是怀疑和辩论”。他说出了以色列之所以强大的根本,这就是植根于以色列民族灵魂深处的真正人格平等的观念。

如果说上面这个故事还不足以说明真正的人格平等,还不够让人感动的话,那么关于一个孩子坟墓的故事,就让人感受更深了。

1797年,美国的一个5岁孩子不幸身亡。孩子的父亲把他葬在一块自己的土地上。为了减轻丧子的痛苦,他决定卖掉全部土地,迁往他乡。他在转让土地的契约里,写明土地的新主人必须把孩子的墓地保留下来,不能私自拆迁和铲除。以后,美国的格兰特总统逝世,恰恰看好孩子墓葬的这块土地。人们把总统坟墓建造在这里,但这孩子的坟墓不仅未曾移动,而且还重新修缮一番。1997年,格兰特总统逝世100周年,政府决定拨款重修。距离那个孩子的不幸死亡整整200年了。为了不影响人民对格兰特总统的拜谒,200年后把孩子坟墓铲平,照理应是“大局”,天经地义。但政府却在修整总统坟墓的同时,也修整了孩子的墓地。美国前总统里根在格兰特墓前说,孩子“也应该享受和总统一样的待遇”。

真正的人格平等,需要一个国家的全体公民【甲】,需要一些自命为“高贵”的人群【乙】,以傲视平民为耻,因为傲视平民而受到谴责,更需要法律、制度【丙】,只有公民都享有应有的平等,人格尊严的真正平等才是可以期待的。

1. 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以色列著名作家奥兹为什么敢与总理激辩一场,扬长而去,却又老老实实地忍受出租车司机滔滔不绝的激辩?

3. 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懂得爱他人、尊重他人、平视他人

②都养成平视的良好心理

③确保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多方面的平等

【甲】处应填:【乙】处应填:【丙】处应填:


试题答案

(一)1. 这两段主要通过具体事例和数据说明沙尘天气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危害。

2. “滥开”“过度”“深挖”“广搂”等词语突出的是对资源的过分的、超越其承受能力的开发。作者并不反对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用词很准确。

3. 滥开矿山、过度放牧、深挖甘草、广搂发菜等掠夺性行为加倍扩大了这一地区的植被灾难。

4. 作诠释。“池塘效应”提醒我们,当危险的事物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候,切莫认为它还很远、很小而掉以轻心,也许危险就在“明天”!

5. 必须以更快的绿化速度来遏止生态的恶化速度,西部的大规模植树植草刻不容缓。

(二)1. 有“重量”、有“味道”、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情绪。

2. (1)用红纸包封的盒子重一些。(2)下降。

3. 不能,因为前半句承接上句,后半句引起下句,互换后会使前后文衔接不顺畅。

4.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直接说明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厌恶的颜色。

5. 地毯为红色,因为它可以振奋提神,促使运动员进入兴奋状态;杠铃宜为白色,因为这种颜色给人的感觉很轻,有利于运动员减轻心理压力,发挥更好的水平。

二、

(一)1. 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都源于劳动;实践是提高能力素质的必要条件。(2分)

2. 从莎士比亚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长期的艰苦实践提高了他的能力,使他具备了成为一个伟大文学家的素质。(3分)

3. 主动积极地去承担工作;开动脑筋,钻研琢磨巧妙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共2分,每一个要点1分)

(二)1. 示例一:最可贵的平等是人格平等。

示例二:人格平等是最可贵的平等。(共2分)

2. 示例一:人格平等观念植根于奥兹(以色列民族)灵魂的深处。

示例二:奥兹的灵魂深处具有人格平等的观念。

示例三:奥兹认为总理与司机在人格上和他都是平等的。(共2分)

3. 【甲】② 【乙】① 【丙】③(共3分。每空1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761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高一学年期末议论文阅读与写作训练:《拿来主义》等

原文地址:高一学年期末议论文阅读与写作训练:《拿来主义》等作者:吴泓工作室《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解与训练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作者精辟阐述了马克思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领导共产主义运动方面的巨大贡献,热情地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 语文议论文答题技巧

★考题类型统观历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考题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首先细读文章,读完后心

聚焦中考议论文阅读对论据的考查 2016中考议论文阅读

聚焦中考议论文阅读对论据的考查中考议论文,离不开对论据的考查。因为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要有正确、深刻的论点,还要有确凿有力的论据,这样才能使文章有理有据,令人信服。那么,中考对论据的考查主要有哪些类型呢?一、正确辨别论据的类型

声明:《转载 议论文阅读 高中生阅读书目 转载》为网友苿緍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