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关闭本博客音乐播放器的背景音乐!否则混音听不清。
百年吕剧音绕齐鲁(网上资料)
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 郎咸芬
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 林建华
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 李岱江
齐鲁之邦,不仅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也是近代民间文化和戏曲艺术繁盛的地方。吕剧,是山东省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也是省内从业人员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地方戏剧种,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她是我国剧坛上一颗闪亮的明珠,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笔重要的财富。几十年来,曾因演《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小借年》、《红嫂》、《苦菜花》等剧风靡全国。同时造就了一批以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等同志为代表的著名艺术家。2007年,为繁荣先进文化,振兴吕剧艺术,激励我省中青年演员尽快成名、成才,本报和山东省文化厅、山东名人协会、山东省吕剧院等十多家单位联合举办了“我最喜欢的十大吕剧名家、十大吕剧优秀演员和振兴山东吕剧十大贡献奖”评选活动。此评选活动是我省吕剧艺术诞生以来,首次对吕剧专业演员进行的评选,其规模大、层次高、参评人数多,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社会文化公益活动,是推动吕剧发展向广大戏迷观众推介吕剧名家名人的一次盛会。同时也将为振兴、传承齐鲁吕剧艺术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细细回顾百年吕剧,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她深深根植于这片齐鲁沃土上,才会有至今深厚的群众基础、广泛的影响力和坚强的生命力。
起源于民间说唱艺术的戏曲
吕剧是山东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她的最大特点是曲调优美,表演细腻传神,贴近生活,表现力强,富有浓厚的地域特点和齐鲁乡土风情。过去曾叫“化妆扬琴”或“扬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变而来。1900年,广饶县谭家村扬琴艺人时殿元、谭秉伦、崔兴乐等人最先把《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出,并进行化妆演出的试验。一些群众看到表演中有驴形道具,便随口把“化妆扬琴”称作“驴戏”。“化妆扬琴”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在济南称“扬琴戏”(简称“琴称”),在西南称“上妆扬琴”,在临邑、济阳一带称“迷戏”,在胶东称“蹦蹦戏”,在博兴被称作“闾戏”(旧时二十五户为一闾,闾戏意味着本地戏、家乡戏),也有称“捋戏”的(因其主要乐器坠琴的演奏者在演奏坠琴时,经常用手指在琴弦“捋”)。用文字记载时,皆用“吕”字代替,即为吕剧。吕剧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简单朴实,明快流畅,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三弦、琵琶、唢呐等。吕剧的传统剧目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如《小姑贤》、《小借年》、《王定保借当》等,这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
响彻大江南北的辉煌
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的山东歌剧院用吕剧排演了一些传统戏《小姑贤》、《王定保借当》等,公演后很快火了泉城。当时的戏票成为紧俏品,购票者围着大观园转了两个圈,排成长蛇阵,可谓盛况空前。1953年,山东歌剧院改为山东省吕剧团。 吕剧走向全国,并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还是在排练《李二嫂改嫁》之后。1954年山东省吕剧团新编吕剧《李二嫂改嫁》参加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一举荣获了优秀演出奖、剧本一等奖、音乐改革奖、导演奖、舞台美术奖,演员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郎咸芬等演员在这次演出中一举成名。1957年,《李二嫂改嫁》、《借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使吕剧那优美的旋律响彻大江南北。全国的吕剧团也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吕剧一时间达到鼎盛时期。 山东省吕剧团曾多次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受到了领导们高度赞赏与鼓励。1959年,郭沫若先生观看了剧团演的《借亲》,当场挥毫,
东风送暖百花香,
开到芙蕖韵满塘。
一片清芬无限意,
大明湖畔柳丝长。
剧院长期活跃在工厂、农村、部队等基层,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多次接待外国友人,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做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吕剧迎来又一个发展新阶段。先后推出新编历史剧《婴翠》、《孪生姐妹》、《亲事》、《画龙点睛》,现代戏《石龙湾》、《军嫂》、《苦菜花》等优秀作品,这些剧目多次在省内外汇演中获奖。在音乐、舞美、导演、表演诸方面进行的改革尝试,为吕剧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造就了高静、李萍等一批有才华的青年演员。
困境中的全面突围
上个世纪90年代后,由于受到大众流行文化的冲击,吕剧的发展陷入了低谷。新创剧目少,专业队伍缩水,观众流失。面对吕剧的现状,山东省文化厅和省内吕剧艺术团体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2003年,山东省文化厅召开了吕剧音乐创作研讨会。最后专家们形成的共识是:吕剧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创作上不断创新,要在整合山东地方戏剧资源的基础上,把根扎到柳子戏中,把枝叶伸展到山东民歌中,最终把吕剧打造成真正能代表山东戏剧水平的“鲁剧”。 2004年,省文化厅针对人才培养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2004年全省吕剧中青年演员大赛”,这次大赛历时最长、参赛人数最多,是十多年来我省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以培养吕剧后备人才为目的的专业比赛,又一批吕剧新人崭露头角。 就在人们怀疑吕剧的生命力的时候,山东省吕剧院推出了现代吕剧《补天》,并在全国推出。该剧以建国初期8000名山东姑娘应征戍边,开发建设新疆为题材,热情讴歌她们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和奉献的精神。《补天》自2004年初排出后,一年时间,演出170余场,创收230余万元,足迹遍及京津沪鲁,大江南北,走到哪轰动到哪,宣传群众近百万,受到有关国家领导人接见,获得高度评价。2004年底被中国演出家协会评为“中国十大演出盛事优秀奖”。2005年11月15日,大型现代剧目《补天》入选入选由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04—2005年度十大精品剧目”,成为我省首个国家十大舞台精品剧目,堪称我省文化艺术界的一件大喜事。 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的演员。在《补天》这部史诗剧中,山东省吕剧院就派出了7位国家一级演员像高静、董家岭、焦黎、李萍、文宗哲等悉数上阵,并且还启用了一批像“红梅大奖”得主李燕及孔令文、李莎、刘丽娜等一批二三十岁的年轻演员,使得整个舞台充满朝气、满目生辉。 《补天》的成功,使沉寂了几十年的吕剧又重新活跃起来,山东吕剧开始全面突围。 2006年底,经层层遴选,山东省吕剧院的《画龙点睛》和烟台吕剧院的《海殇》入围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北方戏)评比展演。吕剧《画龙点睛》是继《补天》之后,山东省吕剧院再次全力推出的又一台重头戏,作为此次展演的开幕大戏,打响了第一炮,精彩剧情赢得满堂彩。《画龙点睛》曾到过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演出,场场爆满,所到之处都非常受欢迎,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各个层次的观众都很喜欢。 由烟台市吕剧院创排而成的《海殇》是以甲午海战为背景,重点展现了方伯谦、邓世昌、林履中三人的妻子在遭遇海战惨败后各自的悲剧。该剧曾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受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资助奖励。 百年吕剧,这颗齐鲁文化凝结出来的璀璨明珠,正渐渐焕发出新时代的炫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