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珠三角和长三角比较感兴趣,研读了不少文章,也觉得挺有意思的,从2000年之后,一直都围绕着一个话题: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对比。有人说珠三角不行了,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现在已经到头了,被长三角超越,并且将会远远地被抛在后面;有的说长三角只是空有其表,其实没什么实力,不过是国家砸钱砸出来的,可谓众说纷纭,有唱好的,唱衰的,围观的,其实这个话题估计谁都说不清楚,或者说,这样一个话题到底有没有意义,也都没搞清楚。
我现在生活在珠三角的东莞,东莞甚至珠三角的瓶颈都很明显,劳动密集型的增长模式遭到很大的挑战,直接的结果就是出口萎缩,工厂倒闭,劳动力流失,经济增长乏力,过去红红火火的景象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所以东莞也在积极地转型,转型是否成功拭目以待。
改革开放的试验是从广东开始的,广东的确在很多方面都走在整个中国的前头,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很多地方的发展模式其实就是广东模式,但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似乎已经走到尽头,所以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整个广东似乎都在经历中年危机。
相比珠三角的中年危机,长三角似乎风头正劲,在很多经济指标上,长三角都已经或者正在超越珠三角,但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出来了,长三角的今日不就是珠三角的昨天吗?珠三角的今日会不会就是长三角的明天?长三角的经济模式其实就是珠三角当年的模式,大量的外资工厂和内资制造业,可以说乏善可陈,如果不转变,好日子很快就会到头了,一样会经历中年危机,在这点上,珠三角和长三角似乎可以惺惺相惜。
珠三角的龙头公认的是香港,butanyway,香港是资本主义地区,又是特区,始终觉得有点外人的感觉,而上海却可以算是自己人,在这点上,上海似乎更加具有优势,也可以更好地团结。但是问题又出来了,上海似乎没有香港开放,也没有香港的全球化眼光和实力,因为香港是自由市场经济,上海基本还是处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至少和香港的自由市场经济还相去甚远。香港其实是上海的延续,49年之后上海的衰落造就了香港的崛起,香港对上海非常有感情,因为很多香港人都是49年前上海过去的,现在很多香港的大家族就是当年上海的大家族,甚至现在香港特首的竞选人唐英年和范徐丽泰就是当年上海大家族的后人。上海或者曾经辉煌过,但是在共产主义的体制下,她实在受到很多瓶颈,想要重现当年的辉煌,就看上海如何突破了。
很多人都说,珠三角的文化素质不及长三角,这是事实,长三角历来都是文化重镇,古代的状元很多都是长三角地区的,珠三角似乎乏善可陈,即使到今时今日,广东的教育资源(除香港外)也落后于长三角,这点的结果之一就是珠三角的高技术含量的行业比较弱,除了深圳有点亮色之外,其他地方基本没什么前景,而反观长三角,这点却做得比较好。
中国从明代开始的每次历史大转折,都是从广东开始,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而长三角则以一种后发优势的姿态后来居上,清代的海上贸易就是先在广东开始的,广州辉煌了很多年后才轮到上海,不过可惜的是上海没能延续辉煌,49年之后迅速衰落,经过100多年的轮回,又回到珠三角的香港,香港延续了上海的辉煌,直至今日,49年后的30年后,焦点再次集中在珠三角,这次珠三角又一次成功了,所以珠三角在近代这几百年间,一直是开荒牛的角色,直到今时今日,现在中国这么大的社会矛盾,贫富差距,官民对抗,都在广东上演了,2011年的广州新塘动乱、汕尾乌坎、潮州事件,事实上都是贫富差距,官民矛盾的集中体现,一如30年前的摸着石头过河一样,现在珠三角一样是摸着石头过河,只不过这次的任务由经济转为社会,如何解决社会矛盾,如何解决贫富差距,如何建设民主社会,看看广东这边的媒体,就知道广东和上海到底差多少了,广东关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注社会矛盾,关注民主社会,上海似乎总是一派国际金融中心的宣传口号,什么都说自己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辉煌,广州人说我们亚运会花了这么多钱,谁来买单?这样花纳税人的钱,真是政府的耻辱,上海说我们办了历史上最好的世博会,什么都是世界第一,深圳说我们已经被苏州赶上了,不拿出三十年前的改革勇气,深圳的辉煌就会一去不复返,上海人说我们就应该是NO.1,我们才是贵族,我们才是城里人,其他都是乡下人。上海也许真的不错,不过,硬伤也很明显,还有一个制约上海的最大问题就是:北京。
上海总是说自己要建国际金融中心,但是北京却有着政治优势,中国的大银行和大型国企总部基本都是在北京,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情况似乎不会改变,而现在上海的大型金融机构基本都是外资的多,这似乎也是注定的,上海人都喜欢外国的500强,对中小企业没有好感,但是外国500强始终都会觉得你只是他赚钱的工具,相比北京的大国企,那才明白什么叫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