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两日实地深入采访,本报记者听到了关于孙爱武这样的声音——
他的精神感动着冬日北京
寿光日报讯(记者王慧茗)关于孙爱武报道中屡屡提到的“农贸市场”、“清华园菜市场”,其实就是成府路边上的一条弯曲的不知名小胡同,报道中的“菜市场”称谓是极不准确的。记者三次进入采访,对散落在胡同里的所有摊位做了准确统计:一家卖水果的,一家卖蔬菜的,一家卖皮带的,一家卖猪下水的,一家卖熟花生米的,仅此而已,且都不相邻,加上孙爱武的摊位,总共六七家地摊,怎么能称其菜市场呢?充其量路边小摊而已。所以先不说别的,仅仅从这一点上看,其各类报道的真实、公正和用心就该打折扣。为此记者决定重新深入采访,果真就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形成文字,一是向乡亲们传回咱们寿光人亲耳听到的真实声音,更重要的是力图凭借一个家乡新闻人的良知,尽最大可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孙爱武”。
对现状:他无奈,他呐喊
孙爱武的地摊,真可谓处在中国的“硅谷”包围中,周围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关村、清华科技园及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理化技术研究院、自动化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等。
63岁的沈阳铸造研究所退休知识分子张阿姨,退休后一直在这条胡同里居住。与别人不同的是,对于孙爱武的遭遇,她除了同情外,更多了一份理解和敬重。她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常来买他的袜子、手套等,一来二往就和他熟悉了。孙爱武在美国过了8年的学术生活,他的事业是成功的,他的科研成就是显著的。可是他却不善处事,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不会打理,实际这也是知识分子的通病。美国8年,他一直生活在不快乐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他性格的内向和孤僻。但当他下了很大决心携带家眷归国准备报效祖国,创造自己的新生活时,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挫折,他的情绪降到了最低点。这种冰与火、天与地的落差,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记者感觉到,来摆地摊一是他的生计所需,主要还是他对无奈生活的抗议和呐喊。
对社会:他体验,他友好
几次采访孙爱武的亲属,他们说孙爱武精神上有些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他在美国、中国都治疗过,但不像某些报道中写的那么严重。孙爱武的才华和科研成就,更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你们作为他老家的媒体,报道得就很公正。不可否认的是,孙爱武这次摆地摊,却不是他“犯病”。我们亲属也曾多次劝阻他,再说,我们的日子都过得很好,也不是养不了他。但他态度非常坚决,理由有三:其一,刚刚归国一时半会从事不了所痴爱的化学研究,但他不想靠任何人的接济,因为他自己有独立的双手,这是他从小养成的好强性格;其二,他在美国做了8年的化学家,但总觉着自己对于社会关心和渗入得很少,甚至可说处在低幼水平,并为此一生总在吃亏,尤其在美国的8年。所以他想趁着理想工作还没有着落之前,正好对社会做个深入研究,他自称当了半年的“社会学家”,体味了人间的更多冷暖,明白了许多原来没有明白的道理。我们正常人认为他做得确实太过了,但他从不这么认为,也许这就是他的思维、他的哲学。其三,他想牺牲自己,唤起有关部门对海归现状的了解、重视,引发人们的思考,改变目前大量归国人员抱着赤诚爱国之心和才华,却找不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之局面。当然也有不少海归自己创业成功成为企业精英的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既有高深科学造诣,又有经营头脑,并最终成功的,几乎是凤毛麟角。
记者在小胡同采访,很多摊贩和市民告诉记者,老孙刚来时,还是比较乐观的,他进的货也都很时髦别致,他曾对自己最新的“街头自律式无人售货”充满着期待,但当他经历了盘点账物明显不符,经营模式彻底失败时,他有些失望了,本来就不爱说话的他就更自闭了。但尽管这样,他却仍对社会承担着一份他认为自己当仁不让的责任。凡是看到比他还可怜的流浪者或农民工来买手套、袜子,只要他在,总是不要钱,或只收两块钱。采访中,我们在一个卖烟酒杂货的小店前,见到了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她戴着一个很好看的卡通图案的毛线帽子。邻居告诉我们说,下雪最冷的那天,孙爱武扫完雪,看到小孩还没买帽子,就从自己的摊上拿了帽子戴在小孩头上,大人给他钱,他却说啥都不要。抚摸着小孩头上暖融融的帽子,记者的心头翻腾起了波浪,眼睛也湿润了。
有人告诉记者,勤奋的老孙不管多冷,总是六点起床,坚持扫胡同,风雨无阻,他的行为不仅没有带来喝彩,更多的是得到人们不屑的目光和“神经病”的评价。
来自山东惠民的夏金海(音)告诉记者,几个月没有吃过肉的孙爱武,每次经过俺煮肉的大锅前,总是放慢脚步,眼睛有时也会盯着锅看,我知道他很馋肉了。但我更知道他有不要别人东西的习惯,也就没好意思劝他。由于我煮的猪头肉味很香,有一次他竟然吸了几下鼻子。我就让他拿块尝尝,他竟然摸着肚子用山东话说:“老夏,我刚吃了4个火烧,很撑得慌,改天吧。”“他没有钱,不会吃别人的东西。那天下了大雪,北京夜间气温达到零下七八度,那个时候他小孩还没来,半夜我们听到他几次起来跑步取暖。第二天一大早,由于雪太厚,他一个人扫不过来,就拿了双新手套来找我帮忙。扫完雪,我给他五块钱,他却说啥也不要,他说,老夏,难道你扫雪就值五块钱吗,这根本就不是钱的事情,而是街道干净了,小孩滑不倒了。”
对幸福:他追求,他执著
在小胡同里采访,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六七家地摊中,除一家四川广安和河北秦皇岛的外,其他全是山东老乡。来自山东梁山的徐恩友,在这里经营水果生意多年了,如今已有了一个小门面。听说在所有摊贩中,因为他肚子里有点墨水,又兼见过世面,所以不爱说话的孙爱武跟他交往最多。见我们在孙爱武的摊位上采访,便走上前来指着前面化学所的一座楼房说:“我听化学所的员工说,没出国之前,他就在前面那座楼上居住,而且还在这幸福地结了婚,度了蜜月,那也许是他一生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光。所以我们都认为他把地摊儿选在这儿,是在寻找他那段最甜蜜的回忆,也许他饿了、冷了、寂寞了,看看那座楼就会缓解一些。”
今年58岁的祝明福、石同群老两口来自四川广安,经营着唯一的蔬菜摊。石同群大妈告诉记者:“那个山东人吃的红薯、胡萝卜、土豆都是从我们这里买,有时候看着他背着个孩子很可怜,就不想要钱,可是他却死活不干,没办法我们就按进价卖给他。他说等他挣了大钱一定回来报答我们。有时候也买几个西红柿,不过都是给他的孩子吃,他一个也不舍得吃。”
来自秦皇岛的王凤龙是卖花生米的,今天他没有出摊,但听说记者采访,还是赶了来。他眼含热泪说:“爱武对他儿子特别好,天很冷的时候,他就把孩子抱到肯德基、麦当劳过夜,害怕冻着孩子。他每次从我那买一斤花生米,自己一颗都不舍得吃,都是嚼嚼给他儿子吃,俺看了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
还有市民告诉我们,每天早上老孙把自誉为“自律式销售”的无人售货摊摆好后,吃个地瓜萝卜的,就匆匆背上孩子和手套袜子、手电等上天桥上卖。为了吸引顾客,扩大销售,他还自己编写了好几段快板书,边说边卖,内容无非是自己目前还没找到理想工作,就先来摆摊养家糊口,据说效果不错。
对未来:他憧憬,他自信
小胡同里的市民、摊贩告诉记者,原来都不清楚他的身份,光是感觉到他的行为有些怪异。比如说,在他身上,唯一表现出的奢侈便是矿泉水,买其他东西全买最便宜的,一铺一盖两床被子是那种最底层农民工都不一定盖的回收旧棉絮薄被,再就是凡是他自己买来的东西就是有些变质了都不舍得扔掉,但别人给他的东西他却很难接受。他常说:“我自己有手,即使现在一时搞不成研究,我也会尽量自己养活自己,不想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施舍。”当然事与愿违,他的经营非常差,唯一接受的一次馈赠是一个女大学生的500元,他也是全拿来给孩子买了东西。不过,他说等挣了大钱,先双倍还上这份浓情。
梁山的徐恩友告诉记者,有一天两个老外来买水果,因为语言不通,人家马上要走了,自己很着急。这时孙爱武过来说着一口熟练的英语,帮他把这笔买卖做成了。成交后他们还与他聊了一会,最后两个老外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我才知道他不是个一般人,我就硬把他的身世给问了出来。后来熟了,他曾跟我说:“老徐啊,别看我现在这么穷,这只是我创业迈出的第一步,我以后有机会有可能会有家产两百万呢!”
“他的话吓我一跳,不过我从他说话的眼神和语气,完全能感觉到他的自信。”徐恩友说。
孙爱武,百万家乡人民真诚祝你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