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楼张明清民居建筑群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门票

3月6号,周末。适逢阴历二月二。人们习惯称二月二为龙抬头,我不属龙,平民百姓一个,也无所谓抬头不抬头,可我家国王说,今天惊蛰万物复苏,小虫都出窝了,你倒窝在家里。并说在他驻村的学校里,有棵上千年的老树。邀请你去看看。我懒洋洋地随他前往。

这一去不打紧,不但看到了那颗上千年的老树,意外的是又看了一处明清建筑,这令我非常开心。回家后国王得意地说,怎么样,不虚此行吧,我只有连说谢。

这棵历经沧桑的老树,树身挂着证明身份的牌子,树身主干老皮龟裂,一半垂老暮年枝叶全无,另一半但却傲然挺立,条条枝桠直指苍穹,彰显坚强的生命力.

树梢的顶端伸出干枯的树枝,仿佛一只凌空飞翔的苍鹰.




在老树下,恰遇几位骑车爱好者也在“看望”那棵古树,他们在商量下一站去看明清民居建筑群。听到这个消息,令我喜出望外,出行一趟无意中能多看一个地方,值。逐向他们打听所在何处后,即驱车前往明清民居建筑群所在地门楼张村。

清代民居建筑群位于本市卫东区东高皇乡门楼张村。

进村后经人指点,我们找到了那个民居明清建筑群。

看眼前的门楼,最高那个约7-8米,青瓦为顶,青砖为墙。
门前晒太阳的老人对我们远道来专程看这些老建筑不理解,问我,这破房子有啥看头?

走近民居建筑群,只见在周遭平房的衬托下,高大的门楼格外醒目。

保护文物的牌子

已经破旧的老屋,屋檐上面的各类砖雕、木雕,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显示出相当高的雕刻工艺。

细腻的砖雕


精湛的木雕


门楼张明清民居建筑群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门票

门楼面对街道昂然挺立,但门楼后面还有什么样的建筑看不清楚。

我街道上边走边看,对经历三百年之久的建筑产生了兴趣。我不满足在外围拍几张照片就匆匆离开,总觉来了一趟不了解些什么有些遗憾。于是,就试探着走进这个建筑的大门。

原来这里曲径通幽,后面的院落和建筑保留的还相当不错。我顺着宅院旁一个小门进入一座院子,有位老人看到我的到来热情地和我打招呼,看来老人已经习惯这里经常有人光顾了。

我走过去向老人家问好顺便与他拉起家常。老人说他已76岁高龄了,也许是常年劳作的关系,他头脑清晰、非常健谈,于是我们聊了起来,并从他那里知道了门楼张的故事。

这个村里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姓张。村名之所以叫门楼张,是因为村里的张姓族人建有高大的门楼而得名。

当问及这些建筑的来历时,老人高兴地讲了起来。

门楼张的建筑群最早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是叶县恩贡张元修及其后代用几十年的时间修建而成的,从东到西,分为五进的三个独立院落,分别是张元修长子张维汉、次子张振汉、三子张兴汉三兄弟的宅院。巧的是,他是张家老二的后人,眼前这个院落就是张家老二的院落。

他说早年间,他的祖先是在明朝后期从山西洪洞县迁过来的,从清代先辈张元修开始算起,到他这一辈已经是第17代了,此前他们张家曾传下来有家谱,但后来遗失了。

我问老人,张家过去做什么的,怎么能盖这么大的宅院呢?老人说,这张姓弟兄三人,即吃苦耐劳,头脑也灵光,但不知是作何行当能如此发家,这一点连自己的族人都说不清楚,,张家的“暴富”,也几乎已成了难解之谜。

他听老辈人讲,当时张家拥有的土地就2000晌以上。用老人的话说那是挂两千垧牌的主。方圆百里土地均为弟兄三人所拥有,除了拥有大量土地之外,还有多座砖窑和专供他家使用的水源。(我猜想张家的的富有里面有没有一个“霸”字)张姓三兄弟在当地就是一个字“富”。于是,弟兄三人各建一所小楼。

这弟兄三人的院落都是从南到北,依次分布着客院、主院、厨院、粮院、牛柴院五个自然院落,建筑群中最具有特色的是楼房,分别位于客院和主院中,整个建筑群东西宽50米,南北长150米,占地十余亩。我问门楼上的雕刻是何时的,老人说“门楼上的这些砖雕、木雕都是当时建房时就有的”,至今已经有300年的历史。

遗憾的是,这三座大的院落由于年久失修,且格局没有现代的风格,被后人拆了一部分,现存的二层楼和三层楼是由于当地政府的干预才有幸保留下来,鹤立鸡群般地矗立在这个村子的中央。

张家老三宅院那数百年之久的小楼,还昂然挺立在院落的一角


张家老大的五进院的豪宅,如今已被拆得就剩下最后的几座了,这里曾经是主人的住宅楼。

我非常惋惜地说,这些老房子拆得太可惜了。老人说,最令可惜的是张家为老大媳妇建的牌坊。

原来这里还有建牌坊的故事。

老人说,当年张家的大媳妇没能和张家老大成婚,原因是老大学成后外放为官,距上任的前三天时突然病故。

已经订好的亲事因此无法进行,但女方姑娘认为,既然定下亲事就应为他人妇,坚持要嫁,把大辫子盘上头就进了张家的大门。在张家过七八十年。期间,竭尽作媳妇的礼数,深得周围村民的好评,张家人非常感动,专门为她修建了贞节牌坊。

老人指着街对面说,就在张振汉宅院门楼前十几米远的地方,原来建有一座高大的牌坊,上有“张振汉之妻”、“乾隆十三年”等字样,牌坊有10米多高,全部用上好青石建造,牌坊两边有石雕的四个大狮子、四个小狮子,其中大狮子有一人多高,牌坊顶部雕有“双龙戏珠”牌坊上雕龙画凤、刻飞禽走兽,气派得很,漂亮得很。牌坊后的空地可以搭台唱戏,方圆数百里就数它最好,遗憾的是‘破四旧’时给毁坏了”。

这位张姓后人说,牌坊修了十二年,修建期间请了大量人工来帮忙。当时建牌坊没有现代的起重机械,几千斤重的横梁要放到十米高的牌坊上去,只有用堆土上移的办法进行,耗费的人力无法计数,为此张家人每天都要杀一头猪,供干活的人们食用,由此可见其家境之富足。

我望着街对面新建的,装有大铁门的现代农村四合院的建筑,脑海里想象着牌坊的样子,不由得感慨,对于特殊年代的疯狂举动给后人带来的无法弥补的破坏,我只有叹气了。

在老人的院落里他给我讲述了这座房子曾遭受的劫难。

早年间这几座院落曾被当地的土匪盯上,想攻进来抢劫。可房子修建得很坚固,墙上还设有瞭望口和抢眼,这些完善的保护设施将土匪的进攻打退,但偏房被火烧毁了。

我围着小楼观看,这些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红石小楼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曾经的岁月,给它留下了沧桑的痕迹。但仍然顽强地向人们展示,它曾是当地的豪宅。


老人在讲解小楼的建筑

在东侧院落的主院内,有一座高达十余米的三层楼房,是整个清代民居建筑群中最高的一座。这座楼房系砖石混合垒砌而成,共有9间房屋,房屋至今仍可居住。但为保护这些旧民居,他们已基本闲置不用了。

清代民居建筑群中,所有的楼房建筑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楼房四壁上都有一些方形孔洞,这些孔洞内都填充有一整块红石。据悉,这些方形孔洞内的石块又叫“拔石”,对于一些高大的建筑物,这些“拔石”可以起到承受压力、坚固墙体的作用,这也是门楼张清代民居中这些高楼迄今依然屹立的一大原因。

老人将这几座小楼称之为大厦。我一时听不明白为何称之为大厦,张氏的后人热情地蹲在地上给我画图讲解。


张家后人用石头当笔,在地上画图讲解,什么是大厦。

原来当地人过去建房的习惯是前高后低,即门楼高、穿堂高,住房稍低一些,并将此称为高楼大厦。在我们眼里,大厦一定是城里里见到高耸入云的建筑,殊不知,在百年前的时代,乡村里起坐小楼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那就是他们眼里的大厦。

不知觉与老人聊了许久,我看着眼前的建筑,仿佛时光又回到三百多年前,那红石条、那作为保护家园的瞭望孔、那曾经抵挡土匪抢劫的小楼,仿佛都在为我讲述过去的故事。

时光荏苒,如今,张家已风光不再,但像门楼张这样由三处大院连在一起的大规模的清代民居,堪称清代时期中原地区“豪宅”。虽然已经破损,房屋也久未住人,有些地方已经裂了很宽的缝隙。但仍可让后人们感受到它过去的辉煌。

遗憾的是,由于资金的缘故,保护与修复明清建筑工作难以推进,就在我浏览古迹时,遇到一村民,我与之聊天时,知道仍有村民在利用已经拆除的地基准备修建房屋。

离开时得,门楼张村保存大量的清代民居,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关注,目前,市文物部门已开始向省级有关部门申报,正式推荐门楼张清代民居建筑群为第四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方面正着手把这里打造成“中原清代民居民俗博物馆”。我惟愿此事早日申报成功。

201131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8245.html

更多阅读

明清皇家陵寝的卫星地图 明清陵寝

明清皇家陵寝的卫星地图冷冰彬编今日,选发几张明清皇家陵寝的卫星地图,既可以做桌面,也可以在实地考察时参看,呵呵。此卫星地图均源自“谷歌地球”,版权是老美的,我只是编辑一下而已,哈哈!:)图1:故宫博物院。先从明清帝后的阳宅开始,呵呵

断壁颓垣,也曾有花样年华——闽侯新坡江氏古民居 江氏集团

江氏古民居名声不大,口气倒不小。远远就看见外头写着标语:全国最大古民居。我们也是见怪不怪了,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个“最大古民居”呢。说起这江氏也不知怎么发的家,在闽侯白沙镇新坡村一带居然划了一大片地给自己起了这个大的房子,祖上好

风水疑案:堪舆家蔡岷山三代绝后

蔡岷山,原名蔡本江。号东瑚散人。清代著名堪舆家,术数家。今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湖乡人(其祖宅今尚存,为潮汕建筑之代表作————竹篙厝,又另名四点金)。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851年(咸丰辛亥年)乃清朝中晚期中国最具盛名玄空风水六大派之一广

声明:《门楼张明清民居建筑群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门票》为网友不吻晚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