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解释大全一 成语大全及解释

盗梦空间解释大全(一) 成语大全及解释


前言:

《盗梦空间》作为“梦”的解构影像展示,在展开细节探讨前,似乎有必要先对弗洛伊德《梦的解释》的几个基本原理解释一二,才能更有助于诸位影迷对影片里的一些学术性内容进行理解和研究,简单归纳如下:

一、潜意识:

潜意识根据其理论发展可区分为狭义潜意识与广义潜意识。佛洛依德提出的“对意识构成威胁的记忆和情绪会自动被压抑,但并没有消失,而是藏在一个人的意识无法抵达的心灵深处”,这个被压抑的情绪记忆的所在区域,即为潜意识。其后自体心理学派克莱因心理学派等近代心理学派的发展下,潜意识又被划分为“可知”与“不可知”两部分。举个例子说,钢琴家弹奏时意识当中并没有键位音谱次序等想法,而是纯粹的由本能驱使操作行为。潜意识里的关于弹奏操作的内容尽管没有进入你的意识之中,但仍体现作用于人的行为之中,此类随时能唤起的“作业记忆”或“显性记忆”即为“可知”潜意识。而某些如悖德型人格障碍或依赖型人格障碍,其心理成因可追溯到婴儿时期遭受的暴力或冷淡等家庭行为,这类创伤记忆在成长时期会被压抑而遗忘,但却深刻地影响着人格的走向,这类由“本能、欲望、情感”所主宰,而又无法被意识到的“不可知意识”,即是弗洛伊德所提出的狭义“潜意识”,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潜意识”。

二、心理防御机制:

潜意识里的“本能、欲望、情感”之所以被压抑进记忆无法抵达的区域,是因为当这它们出现在意识中时,因为人的“超我”作用,会引发人心理上的不适,比如各类犯罪意识,创伤记忆等。它们能被成功压抑起来,是因为人动用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防御机制”。简单点说,人的负面情绪一旦被触发,心理上即会处于不适状态,人的“前意识”里会或自动或被动地启动如“否认、推诿、压抑、分裂、合理化”等等心理防御机制,以求达到平抑心理不适,恢复舒适心理的效果。心理防御机制方式五花八门,效果良莠不齐,我们常说的人的“心理健全”,指的就是能拥有较为全面的心理防御机制且能正确合理使用者。

三、梦

弗洛伊德《梦的解释》是个庞大的理论体系,要短短一段文字说清楚并不容易。节取其中内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梦的成因:人处于沉睡状态时,主判断思考的“意识区域”处于休眠状态,由于这个缘故,各种被理智所启用的防御机制也暂时停止了运作。这时候藏身于潜意识中的各种被压抑的“本能、欲望、情感”因为人的防御机制放松了警惕,便有了释放的可能,这类危险的意识冲破了记忆和意识的限制,混杂在“前意识”中那庞大的意识网络里,和各种记忆和意识自由重构组合。这时人的潜意识里的某些带有本能防御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会自动启动,限制危险意识对人的侵扰。如有行凶杀人欲望的想法,在梦里会被心理防御机制作用下限制为猎杀动物或梦见某人遭遇意外离世等梦境。在梦里,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是不让危险意识破坏人的睡眠,对危险潜意识的处理方法多为“欲望的改装和愿望的达成”。但当潜意识过分强烈,心理防御机制无法控制得当,人就会被惊醒。比如对健康担忧的人在梦见自己弭患绝症时,或牵挂亲人的人梦见亲人离世时,人就会蓦然惊醒。

《盗梦空间》的许多心理活动和行为,都是建立在大量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了解清楚这些概念,对理解盗梦空间的各种玄机,大有裨益!

盗梦规则:

《盗梦空间》故事内容并非异常复杂,其中引发激烈争议的,多属盗梦行动中各类行为的前因后果以及其逻辑判断。因此明晰盗梦这一行业的游戏规则,是理解整个电影的前提。按电影前半部情节及细节铺垫,基本规则如下:

1、盗梦:

盗梦任务是让目标任务在处于睡眠的状态下,利用意识层及前意识层的防御机制处于休眠的契机,进入目标的前意识记忆讯息库或可知潜意识区域,盗取相关资料。

2、分享系统:

盗梦任务的达成,是利用了一套军用科技“梦境分享系统”。军方利用梦境进行实战演练,把士兵梦境连接,让士兵在梦中互相射击演练。被击中者会从梦中醒来,相当于被取消资格离开该练习。盗梦者利用该系统,连接目标人物的梦境,以求达到在神不知鬼不觉的状况下,窃取机密。梦境分享系统在影片里为一手提箱,内置机械硬件,配合催眠药物和镇静剂使用。

3、药物:

在梦境分享系统中必须和催眠药物配合使用,以达到让使用者能迅速进入睡眠状态。有些需要梦中梦的多层空间设定,会容易造成梦境不稳定而需要加入镇定剂以稳定进入者的精神状态。

药物使用会有许多副作用,其中最严重的副作用是“使用药物后,假如以后不依赖药物,便会没有办法再做梦”,也就是整个人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均处于休眠状态。这种绝对休眠状态在人的睡眠中客观存在,不过一般只会维持短暂的时间,很快潜意识就会得到休整而处于活跃状态,前意识也在潜意识的冲击下进入无序运作阶段,梦由此形成。影片里把绝对休眠状态表述为一种药物副作用,并作用于整个睡眠时间。

4、系统中的角色关系:

在集体进入系统后,各人会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目标(被进入者)、进入者、造梦者。

①:目标——即被进入者。一般情况下为盗梦行动的任务目标。在整个系统里,只有被进入者才会带出“防御者”(即心理防御机制),“防御者”将在下篇详细阐述。需要注意的是,“目标”与“造梦者”往往不是同一人。又因目标(被进入者)往往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进入者们接管梦境,所以不能意识到自己身在梦境之中,这也为盗梦者们的成功窃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②进入者——为闯入目标人物梦境的人的意识(请注意是“意识”,不是“人物”),可由一个到多个组成。与目标(被进入者)不同,进入者是清醒意识,与被进入者的斗智斗力中,可谓占尽先机。进入者,因自身的梦境没有被侵扰,所以不会带出“防御者”。但有心理障碍或人格分裂症患的,同为意识形态的分裂人格和精神障碍物有时会以另一人或物的身份形态出现在整个系统之中。进入者,尤其是其中的“造梦者”只要是危及目标睡眠,便极有可能会遭到目标“防御者”的围剿及驱逐。进入者当中,必须有人担任职责更为重要的“造梦者”。

③造梦者——用影片里的解释就是负责“接管目标大脑工作”的进入者,更简单点说是“代替目标去做梦”。想像一下,当你自己在梦中,神不知鬼不觉地被别人进入,连你的梦都是别人替你做的,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造梦者的作用是制造梦境自主权让任务顺利达成,别小看这个梦境自主权,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你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时,你就可以随意支配梦境内容,你可以拿枪扫射那些威胁到你的对象,可以用飞行躲避追赶等等。在影片里也是一样,在进入者中,只有造梦者可以随意支配环境变化,困住目标或目标防御者。注意,只有“造梦者”才能拥有这种支配梦境创造梦境的能力。换个角度去看,只有在自己的梦里,你才能支配其中内容,造梦者在盗梦行动中,是非常重要关键的一环。造梦者也是危及目标睡眠的最大因素,因此比起其他进入者,更容易遭到“防御者”的攻击。

5、防御者:

防御者就是负责维持睡眠质量的自我防御机制,功能是让危及睡眠的因素合理化并河蟹掉。,比方说,早上被来电滋扰,熟睡中的人往往并不会第一时间醒来,而是由防御机制设定为在梦中你的手机来电,这样的合理化下人便不会迅速被唤醒。

被进入者相当于开放了整个前意识及潜意识领域,外来的进入者和其潜意识里的“本能、欲望、情感”一样,都会对睡眠造成滋扰(不同的是潜意识的本能是内在自发,而进入者则是外在闯入),一旦进入者危害到梦境的平衡,潜意识里的负责维系睡梦延续的防御机制便会启动。在电影里,这种防御机制一般以路人甲乙丙丁的形象出现。这样的设定非常合理,试想接管梦境的造梦者设计了一个个咖啡厅大街小巷,但假如空无一人,这种不真实不合理的现象会令目标产生困惑而影响睡眠,防御机制会令其合理化而想象出行人来填充,这就是“防御者”表象化的来由。影片里,某些有防盗梦训练的人,其防御者会被武装并充满攻击性,非一般的防御者可比。

6、迷宫:

造梦者相当于梦境建筑者,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所以其工作的总量总有所限制。一个游戏的场景,总不会无穷无尽,场景,总有边缘。梦的边缘是一个有趣话题,在《十三度空间》《移魂都市》等电影中,主角都是在虚拟空间的边缘处看穿非真实的端倪,可见,为梦境设计一个迷宫,便显得很有必要。影片里用非欧式空间的概念解决了“梦的边缘”的问题,就是设计一个循环的莫乌比斯环建筑困住梦中的目标,让其永远走不出梦境。并且在逃避防御者的驱逐时,提供藏身之处和走火通道。迷宫由造梦者在梦中建造,但一个好的迷宫,必须由优秀的设计师设计,在影片里,设计师被称为“造梦师”!

7、造梦师:

假如说造梦者是梦境建筑者,那造梦师则是梦境设计师。梦境设计师除了设计迷宫,还负责梦境素材的整合。在盗梦行业里,除非特殊原因,一般不建议使用现实世界里的整个场景。理由是容易让目标察觉到梦里的环境与现实有所不同而产生怀疑。其实在梦里,目标因为有防御机制的作用,一般些许的环境变化并不会干扰人的梦境平稳,当然对于盗梦这个难度较大的职业来说,这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还是尽量避免,事实上影片里,造梦师纳什设计的齐藤秘密住所、和阿丽雅德妮在5分钟测验里改造的河边长廊,都因为现实场景使用不当的缘故,而导致了任务(测试)失败。可见,梦境素材采用完全陌生的环境,是上上之策。

8、伪装者:

伪装者并不是盗梦任务的必须角色,但涉及到需要目标的一些相熟人物配合时,必须有伪装者变化为这些人物来配合行动。伪装者能在梦里自我变形,可以看作是某些拥有特殊技能的人,能熟练在梦里使用“转换、凝缩”等防御机制,比方说有时人在梦里,会因为无法面对自己而觉得自己是另外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而其面貌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转换”的防御机制作用。影片里,伪装者的作用,可谓不可或缺。

9、梦中梦:

且看百度解释的梦中梦——“梦中梦是清醒的梦的一种变形,所谓梦中梦就是:发现了自己刚才是在做梦,觉得现在醒了,而实际上还在做梦。”

多层梦境的设定有点像把人的意识活动区域划分了多层的空间。就像你身处一个大厦之中,不同区域就是不同的楼层。在梦里,人的意识总会找一个区域进行活动,一旦区域被划分,活动的空间范围骤然缩小,且不能同时活动于多个区域,就像是你不能同时身在4楼和5楼。明白这种理论就能理解下文的“唤醒”机制。唤醒相当于把意识驱逐出本层空间,但人的意识总会寻找空间活动的,被驱逐出本层,便会自动“穿越”到上层空间。

理论上来说梦中梦越往下层,人越不容易保持清醒的意识。但并无例证说明多层梦境的下层会较容易接近人的不可知潜意识区域。不过在电影里,则大胆作出了这样的规则,越深入往下层的梦境,更容易接近人的不可知潜意识,就是那个主宰“本能、欲望、情感”的不可知区域。但越往下层的梦境,因结构的复杂和意识与意识层的过度分离,比较容易出现“梦境崩塌”的现象

10、梦境崩塌:

梦境崩塌往往意味着是造梦者的醒来,负责筑起梦境的造梦者一旦清醒,梦境分享系统里的梦境便即崩溃,但由于现实与梦境的时间差,停留在造梦者梦境里的进入者或目标,并不会随造梦者一同唤醒,而是继续短暂停留在崩塌的梦境中。在影片里,梦境崩坍表现为整个环境建筑破碎,状况请参考2012。

11、时间设定:

在梦里人的大脑运转速度会加快,因此我们有时能记住的醒前的那一大段梦境内容,极可能只是醒前几分钟的事。影片里的设定是现实的5分钟,在梦里的时间为1小时。在梦中梦里,时间效果往下层叠加。

12、唤醒:

唤醒是盗梦任务中撤退时的必要手段。可以想见,盗梦者要是和目标人物在人物结束后一同醒来,让目标人物发现自己被一群好汉睡了,可不是一件怎么美妙的事。

梦境分享系统内置唤醒设定,比方说设定A君该次睡眠时间为5分钟,那么5分钟后A君就会脱离药效醒来。在同一系统同一梦境内的目标、进入者、造梦者的睡眠时间可分别设定。一般来说,目标的醒来时间必须晚于进入者,这也为盗梦者们的撤退和清理现场提供了宝贵时间。

影片里有一个细节必须留意:影片开场的一个发生在列车上的盗梦任务,盗梦者们结束任务后,收拾好现场并关闭梦境分享系统机器,目标人物都一直没有醒来。而是直到盗梦者们离开列车后才自然苏醒。也就是说,睡眠时间的设定是借助药物的药效,药效未过,即使离开机器的控制,人仍会处于睡眠之中。只是没有了系统创造的梦境,目标的梦境内容或会自动切换为自身的梦境内容,或是因为曾长期用药而受药物副作用影响进入绝对休眠状态。这一结论对影片的后来情节分析有莫大作用,必须谨记。

在漫画前传里,有一失败的盗梦案例,目标安田竟和一众进入者一同醒来,原因是在梦里任务最后的大爆炸令所有系统里的意识全部驱散,逐回本意识层。也就是说,系统设定的清醒时间未必可靠,因为在梦的内外——唤醒的方式可不止一种。

除了由机器设定的唤醒方式,还有两种预备方式可以达到唤醒的效果。分别是:死、穿越(kick)。分别详细说明

①死——在梦里死去的体验估计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但可以肯定的是死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种巨大的心理冲击不是一般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克服的,所以几乎可以百分百肯定的说在梦里死亡会导致防御机制失效而立即醒来。

影片里因为做了多层梦境的设定,死这种唤醒机制也显得有趣起来。身处在多层梦境的中间层死去,人会在那一层醒来?影片的例证看来,死去会在上一层醒来,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越级直达现实的意识层醒来。特殊状况则会跌落潜意识底层(下文将详细叙述)。

但以死亡作为唤醒方式并不符合心理需求,并且任务完成后一枪崩了自己似乎也不是什么优秀的庆祝方式,最致命的是,死这种唤醒方式只能是单向的:意识呆在第3层,用死亡方式把意识驱逐向第2层,那么只能是在意识所在的第三层自杀,才能跳回第二层,而在第二层里,面对熟睡的意识载体,是无法用死亡唤醒他的(按以上推理,第二层的意识载体死了,应该是直接跳回第一层,甚至直接醒来,特殊情况跌落意识底层,下文详述),那在第二层里,想要把第三层的意识拉回来,还有什么唤醒方式呢?有,就是穿越——kick

②穿越——kick,这是盗梦任务里最重要也是引来争议最大的一个规则。Kick在英文里有“踢、反冲”等意思,在电影里,似乎用“跌落”这个词更能体现这一规则的定义。

Kick是人在做梦经验中必定遇到过的体验,即梦见从高空跌落,这是防御机制不能合理化、不能平缓的一种冲击,因此绝对造成唤醒。在影片里,kick引来的剧烈争议,全围绕在一个问题上——kick是向上作用还是向下作用的?

且作释义,向上作用——在意识本层(清醒意识)进行kick,(如自行高空坠落)让意识跃回上一层;向下作用——在意识所在的上层(睡眠状态载体)进行kick,就是把入睡的人从高处推落,把下层的意识拉回本层。

影片中,在列车上的盗梦行动里,助手阿瑟为唤醒还在下层的主角柯布,把入睡的柯布推落浴池,达到唤醒,这里的kick为向下作用;在高潮戏中,造梦师阿丽雅德妮和目标人物费舍尔都是通过自行坠落,kick回上层,在这里,kick为向上作用。

本文认为,kick是双向作用,也就是说,kick这种唤醒机制,能上下同时作用。这种结论,并不勉强。在我们造梦的经验里,无论是自己翻滚跌落床下,还是在梦里高空坠落,都必然造成惊醒。在影片里的两个例证也能说明kick这种唤醒机制的双向效能。这一强大的唤醒机制,无疑比只能在单层作用的“死”拥有便利和灵活的可操控性。由此可见,kick在盗梦任务里,是首选的唤醒机制!

这种唤醒机制在特殊状况下也可能会造成失效,在下文将详细叙述。

13、音乐同步:

无论是“死”还是“kick”,唤醒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控制时间。在梦里时间往往是无序混沌的,如何在最后时间即将到来前知会下层意识,让其抓紧时间在最后关头处理一切杂物,是让任务能按时完成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盗梦任务里有“音乐同步”这一步骤,已达到最后倒数或敲响警钟的作用。人在梦里还能拥有听觉,因此使用音乐进行警示,是比较理想的方法,既不会引发强烈冲击而造成唤醒,也不会像推搡拍打这种方式因触觉退化而失效。音乐同步的方式一般是在唤醒前或睡眠设定时间到来前的10秒左右播放音乐,下层意识会在最后的几分钟剩余时间打点一切,然后进行唤醒或自行醒来。

14、图腾:

图腾这一翻译有点莫名其妙,图腾实质为一贴身小物件,作用为分辨现实与梦境,按影片里的说法还能分辨是在自己梦境还是在别人梦境里,本文只集中讨论图腾分辨梦境与现实这一主要功能。

盗梦这一高风险行业很容易使自身陷入迷梦不可自拔而导致任务失败,或因同样原因而遭到对手的反制。设定一种能明确分辨梦境与现实的机制,对盗梦者来说是一样必备的防身法宝。主角柯布的妻子梅尔发明了一种鉴别梦境的方法,即“图腾”。

有关图腾的原理似乎还好理解,比如柯布的图腾陀螺,在梦境中能脱离物理规则而永远不会停下,在现实中则会遵从物理定律而停止旋转。助手阿瑟曾补充说明,这一小物件需要盗梦者自己亲手特制,且不能被他人接触知晓其与别不同的特性,否则图腾则会失效云云。这样的解释细致看下去使人如堕五里雾中,只有那个特制过的陀螺才能在柯布梦里永远旋转?要是被别人触碰过就会失效?(要知道这陀螺其实原本是属于梅尔的,到了柯布手里还不是一样转)又或要经过怎样的特制,陀螺才能在梦里永远旋转?阿瑟自己的骰子和阿丽雅德妮的象棋又是怎样的一种鉴别方式呢?

最重要的一点,图腾,比如陀螺并不是意识形态的东西,是具体物质,是带不进梦境里的。梦境里的图腾只是人的意识投射出来的物件,一个在梦里投射出来的东西真可以作为标准鉴别梦境?

本文认为,图腾其实是一种多种作用下的防御机制。阿瑟曾说盗梦者必须盗梦者找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物品用作图腾,也就是说,这不能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东西,必须是一个对自己影响甚深或是自己记忆印记里永不磨灭的一些小道具。这些小道具之所以能如此深刻的影响自己,总归是有一些潜意识驱使的(比如柯布的小陀螺)。

每个人在梦里其实都会有一些无法摆脱的想法或现象,比如反复梦见同一个地方,比如笔者总是反复梦见自己凌空把铃声大作的手机取来,以佛洛依德“梦是被伪装的欲望,和被满足的愿望”这一论点去看,这样的现象并不难解释,反复梦见的地方必然与某事件或某愿望构成联系,凌空取手机是笔者dna里贪图便利的惰性使然,这些都是潜意识驱使,是具有某种个人性格取向的想法或意识投射。确定了这一点,比方笔者,拿手机作为图腾最是合适不过,只要能隔空取来,就是梦境,反之则是现实。

现在可以解释一下影片里的图腾作用是怎么一回事了。图腾就是要寻找一个有个人特性的梦境小道具,可以想见,柯布和梅尔的梦里,陀螺是永远不会停止的,这时拿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陀螺作为图腾,甚至不需要特制,就可以作为鉴别梦境的道具。那阿瑟所说的图腾需要特制,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假如我们认为阿瑟在梦里总是可以掷出六点,阿丽雅德妮的象棋倒下后总是来回滚动不能停下,拿这些梦里常见的意识投射作为鉴别方式就会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这种与物理规则无关的现象,其实是很可能会在现实里出现的,(连续掷出六点概率不低的,象棋来回滚动更是常见)为区别与梦境里的这种自我意识投射,就有必要把自己的图腾作一些调整,比如阿瑟的骰子灌铅后也许只会投出1点,阿丽雅德妮的象棋影片里更有明确提示,它的重心使然,象棋永远只会稳稳的倒向一边而不会滚动。明白了吧,特制的图腾特性,不是让图腾在梦里发生作用,而是让图腾区别于梦里的意识投射。明白了这点,影迷就大可不必再纠缠于柯布和梅尔共用一个图腾的困惑,因为他们的图腾会在梦里违反物理常规,所以随便一个陀螺就行,根本不需要特制。

在别人的梦里,造梦者拥有改变物理规则的强大能力,因此图腾不能随便被别人碰,原因是不能让他人知道图腾在现实里的特殊表现,否则碰上能力强大的造梦者可以修改你的图腾运动规则,你也许就被蒙蔽了。一般来说,图腾是盗梦者的意识投射,属心理防御机制,(阿瑟为什么总会在梦里掷出特殊点数,柯布的陀螺为什么总不会停,这些梦象都能在潜意识里找出成因,但不在本文讨论范畴之内了)这种由自身潜意识投射出来的物件,不会轻易被自己意识以外的进入者篡改或消灭,修改人家图腾的运动就和改变目标梦里建筑或攻击防御者一样,也会引起目标的潜意识警觉。但并不排除有优秀盗梦者能通过特殊手法瞒天过海骗过这种防御机制(比如柯布对梅尔的植入和阿丽雅德妮的镜子大法,下文详述),不能让他人知晓图腾秘密,还是有此必要的。比如梅尔,要是柯布压根不知陀螺的运动特性,却又如何植入呢?

对于图腾的选择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从素材的选择上或多或少可以看出人物的一些特性。柯布和梅尔选择的都是陀螺,陀螺象征着童年、纯真、美好等等凝缩了的特征,圆形则是隐含哲学里的“无限”“自我”“存在”这类概念,是天才们容易迷失的一个领域,陀螺在一个点上不停旋转,也有莫乌比斯环循环迷失的意味,这些也恰恰是柯布夫妇的一些性格特征。与柯布的天才创造力不同,阿丽雅德妮选择的象棋图腾,特性是在方寸棋盘内步步为营,其严丝合缝的计算是人类逻辑思维的巅峰表现,(人脑和电脑的比拼就是通过国际象棋进行的)柯布岳父迈尔斯教授所说的“她(阿丽雅德妮)比你(柯布)更好”,说的也许就是阿丽雅德妮这种更方正慎密的态度,不容易陷入迷失。阿瑟的骰子则是把胜负交给运气的一种象征,不主宰不操控,依附这一的特性也似乎与他副手的职能相吻合,伪装者伊姆斯也说阿瑟“这根棒槌不适合有创造性的工作”。由此可见,在图腾的选择上,导演可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15、植入:

说了这么多,终于说到本片最核心的一个概念——“植入”,也是片名《Inception》的本意。盗梦是在目标的意识里盗取某部分讯息,植入则是往对方的讯息库里增加一个讯息或想法。这个看上去像是一个大忽悠的举动却并不含糊,在临床上这就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

许多心理障碍、癔症患者的病灶并非生理机能上出了问题,而是潜意识里的某个被隐藏起来的或想法或欲望支配了患者的思想行为,并造成患者的心理不适,在最有效而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无法生效的情况下,病理反应自然形成。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自由联想法进入患者的潜意识,找到造成困扰的心理成因,打消患者的心理阻抗,达到修通。比方对一个癔症造成的非器质性病变的下肢瘫痪者,治疗师需要做的就是植入一个“你可以站起来”的想法,但要达到这个植入效果,需要先达到心理修通。

影片里的“植入”有了这一层现实根据而显得充满了可操作性,下文将详细叙述。

理解了所有这些盗梦规则,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盗梦空间》,看看到底所有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破译导演布置的层层密码。

(待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8605.html

更多阅读

影评 一部拙劣的电影《第十九层空间》 盗梦空间影评

看完电影回到家,脑子中闪过两个字:拙劣。我看的是黎妙雪导演的恐怖片《第十九层空间》,港版叫《地狱第十九层》,显然后者好,唉……万恶的广电总局。话说这个黎妙雪在当年来青岛拍《恋之风景》的时候我还跟她有点接触,可这次她的《第十九层

《盗梦空间》中数学原理组图 干式报警阀组图原理图

从数学角度来理解《盗梦空间》备受关注的《盗梦空间》有着令人惊叹的复杂情节,而其中许多情节和场景,与部分数学理论和思想非常相符,故事中的一些问题在数学中也有过类似的讨论。在欣赏影片之余,从数学角度来探讨一下电影结局,同样也是一

盗梦空间 盗梦空间2

百科名片 《盗梦空间》高清海报《盗梦空间》又名《奠基》。是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继《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后再次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本片将带观众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 由莱昂纳

《盗梦空间》影评:虚幻与现实之间——被高估的“神作

前言及简介:梦一直是人类一种十分奇特的生理现象。之前已经写过《禁闭岛》、《穆赫兰道》和黑泽明的《梦》了,这里不再啰嗦。许多导演都喜欢拿梦来做文章,诺兰也不例外。这部电影也被译作《奠基》,还在以为是两部电影的小朋友该打嘴巴

声明:《盗梦空间解释大全一 成语大全及解释》为网友吻至你半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