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可以站起来到处跑,想要找一个能跟你交配的对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想象一下可怜的藤壶所要面对的窘境,它们可是永远都粘在水下岩石或者船体上的。

大多数固着动物(就是那种一生都固定在别的东西上的动物),仅仅会将精子和卵子射向水中,并对它们的结合报以最好的期望。然而,藤壶实际上可以完成交配过程。它们的这一壮举完全要归功于强大的丁丁,因为它可以找到配偶并完成交配。
不管是什么生物,从相对于自身体型的角度来说,藤壶进化出了最长的丁丁。藤壶的丁丁的勃起长度是自身长度的8倍。
大多数藤壶是雌雄同体的,也就是说它们可男可女。虽然具有这种身体特质,它们却不能自交,所以还是需要一个交配对象。藤壶借助具有化学感应的刷毛覆盖自己的丁丁。刷毛会让最为雄性的藤壶接收雌性藤壶传递来的化学信号。一旦雄性藤壶“嗅出”了能够跟他交配的雌性藤壶,它就会伸出它那长长的、富有弹性的丁丁与之接触,并进行交配。
最近的研究获得更多有关这段离奇爱情故事的信息。结果表明,藤壶的丁丁对于不同的海洋环境和物种密度表现出了敏感性和适应性。
对于藤壶来说,长丁丁并不是万能的。长丁丁更容易找到配偶,但同时也让它们更容易受到海浪的袭击。
藤壶生活的水域环境可以从根本上影响丁丁的大小和形状,从而帮助它们在激流中同海浪斗争。
在平静的水域中,藤壶长长的、灵活的丁丁可以尽可能的延伸到配偶旁边。但是生活在湍急水域中的藤壶,它们的丁丁又短又厚。这些厚丁丁没有薄丁丁的延展性好,但它们更能够抵御海浪的冲击。但是它们更强壮有力,很少会被海浪击溃,也更容易到达配偶附近。
藤壶从平静水域到湍急水域会改变丁丁的形状。藤壶的丁丁在每个繁殖季节之前都会再生。无论藤壶现在的丁丁是什么样的,也不管上个交配季拥有什么样的丁丁,激流中的藤壶都会长出一个短小精悍的丁丁。
一个区域中藤壶的密集程度也会影响它们丁丁的形状。
大西洋藤壶(Semibalanus balanoides)具有可折叠的丁丁,并以此到达伴侣身边。大西洋橡子藤壶生活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它们的丁丁可以折叠更多层,这意味着它们具有更充分的拉伸强度。研究人员相信,这是一种对低物种密度环境的适应,长丁丁可以触及更远的配偶。拥挤环境下的藤壶丁丁折叠数较少,因为它们不需要伸太远就可以找到配偶。
除了身体上的接触,最近发现一些藤壶还采用了“spermcasting”的方法交配。
有些藤壶,例如鹅颈式藤壶( Pollicipes polymerus)独自生活,以至于附近都没有交配对象。令科学家们困惑的是,这些藤壶明显不在“丁丁的涉及范围内”,但它们却依旧携带受精卵。尽管它们是雌雄同体,这些藤壶却不知道自交,DNA测试显示这些卵子被其它个体受精。
为了与较远的邻居们交配,藤壶们叫自己的精子射进海洋,这一过程被称为“spermcasting”。雌性藤壶会捕捉这些精子并让其与自己的卵子受精。
spermcasting不同于散播,散播是雌性和雄性同时将精子和卵子释放到水中。使用这一招的动物还有海绵、珊瑚等软体动物。藤壶是甲壳类动物中首先使用这招的。
作为基本上不动的动物,藤壶这种无论远近都能找到配偶的计策着实让人钦佩不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