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制组在拍摄陈迪忠天然根书
摄制组在石斛基地拍摄
百合加工
聚焦
近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大型旅游栏目《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走进霍山。摄制组先后深入到霍山文庙、佛子岭镇、漫水河镇、太平畈乡、白马尖等地,对霍山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霍山石斛、百合、根书等地方特产进行拍摄。
摄制组拍摄霍山文庙
在太平畈乡,摄制组被霍山石斛的生长、种植以及制作工艺所吸引,还专门采访了霍山石斛制作技艺传承人何云峙;在民间艺人陈迪忠家中,摄制组拍摄并体验了根书的制作过程,更感受到霍山人家悠然舒适的生活;在大别山主峰白马尖上,摄制组通过对白马尖进行全方位拍摄,切实感受了白马尖的雄浑和壮丽……
摄制组在拍摄漫水河百合
据了解,《远方的家》每集长度45分钟,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的一档大型日播旅游节目,而《百山百川行》是《远方的家》栏目继《边疆行》、《沿海行》、《北纬30度中国行》之后的又一大型系列节目。本档节目以中国的百山百川为主线,以与山脉相生相伴的江河为副线,以当地的自然人文风情为载体,以生活在山川间的民众为主体,全景展现美丽中国的山水画卷和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陈迪忠根书作品
陈迪忠再创根书佳作 |
| ||||||||||||||||||||
关于授予仇上洋等84名同志第三届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马业长等72名同志第三届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的通报 发布日期:2014-08-0617:26:51皖工美评〔2014〕18号 省工艺美术企业及相关单位,省工艺美术促进会会员和工艺美术工作者: 根据《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办法》(省政府233号省长令)规定、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转由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举办”的通知(皖政〔2013〕49号文),在省直有关部门支持帮助下,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举办了第三届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和名人评审认定。经省评审认定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省评审认定工作委员会审核确认,决定授予仇上洋等84名同志第三届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授予马业长等72名同志第三届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特此通报。 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 2014年7月28日 附件:第三届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名单(共84名,按姓氏笔画) 仇上洋(毛笔),凤祥林(毛笔),巴永成(歙砚),方乐成(砖雕),方园(艺术陶瓷),方学斌(歙砚),王宏俊(歙砚),计宝林(瓷塑),卢国忠(木雕),卢莉华(艺术陶瓷),叶合(金属工艺),叶显华(歙砚),伍森严(毛笔),刘传勇(工艺画),刘銮玉(石雕),华兴宏(标本),吕志远(艺术陶瓷),孙振峰(艺术陶瓷),朱兆龙(艺术陶瓷),朱岱(歙砚),朱林寿(工艺画),朱泓(木雕),朱雪墨(艺术陶瓷),朱雪鹤(艺术陶瓷),江宝忠(歙砚),汤传松(金属工艺),邢伟(石雕),邢后璠(金属工艺),佘虎(玉雕),吴中良(宣纸),吴厉谷(歙砚),吴兆光(罗盘),吴成林(徽墨),吴笑梅(剪纸),吴培(船模),张传锦(剪纸),张红云(竹雕),张秀珍(剪纸),李红旗(歙砚),李利宾(歙砚),杨文(毛笔),杨帆(艺术陶瓷),杨洋(玉雕),杨铎成(艺术陶瓷),汪洋(艺术陶瓷),汪祖盼(罗盘),汪培勤(艺术陶瓷),汪德钦(歙砚),沈国忠(玉雕),陈乔生(毛笔),陈迪忠(根雕),周小勇(石雕),周美洪(徽墨),周晖(歙砚),欧阳越峰(石雕),罗鸣(宣纸),范福安(漆器),俞青(歙砚),姜洪亮(内画),柯仲运(歙砚),赵昌进(金属工艺),赵敏(金属工艺),项胜利(徽墨),徐世春(毛笔),徐建武(漆器),涂维良(工艺画),袁为祥(金属工艺),钱邦发(宣纸),钱胜东(歙砚),钱胜利(歙砚),顾红森(竹雕),常根书(艺术陶瓷),曹小明(竹雕),曹志保(竹雕),黄文革(木雕),储莅文(金属工艺),储铁艺(金属工艺),温鑫(歙砚),程礼辉(歙砚),程兴红(剪纸),裘贵田(漆器),詹华平(石雕),靳朝晖(根雕),潘小萌(歙砚)。 |
拜访农民艺术家陈迪忠 近日,霍山农民艺术家陈迪忠再次推出根书佳作《为人民服务》,该作品长2.23米,宽1.03米,正中是“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右下方是“毛泽东”三个小字,整幅作品流畅、生动,充分体现了根书形似书法、韵胜书法的特点。 陈迪忠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其根书作品是把根的美通过一定的技法,以古老汉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形态、章法、韵味等方面开拓新的思路,追求古朴、苍劲,完整,作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形似书法、韵胜书法,并将诗词、对联、妙语、锦句等有机地组合成形同一体的书法艺术珍品,使作品神、形、美兼备,受到业界专家的高度赞扬,并多次获得全国大奖。(霍山夏金华) 近日,从刚刚在省博落下帷幕的“安徽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上传来消息,霍山工艺美术家陈迪忠的多幅作品都获得了大奖。 陈迪忠利用大别山区的盘根错节、形质各异的古根专心创作的根书作品,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形态、章法、韵味等方面不断开拓新的思路,或古朴苍劲,或空灵飘逸。其作品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形似书法,又韵胜书法,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记者夏金华) |
陈迪忠大师浅谈根艺书法
笔者1951年出生于安徽省霍山县大化坪镇,历经读书、参军、务农、从工、经商的丰富阅历,受皖西大别山区灵山秀水的长年浸润,加之对根雕艺术孜孜以求的探索和实践,近二十年来,不断师法自然,求诸名师,潜心艺术,创作了大量的根雕艺术作品,许多作品荣获了国家和省级大奖,备受世人瞩目。我本人也受到了业界领导和专家的关怀和奖掖,被吸收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近年来本人专攻根艺书法,在创作积累中,更加深了对她的理解和感悟:根艺书法理应成为艺术百花园里一朵绚丽的奇葩。
一、创新是根艺书法的灵魂
根艺书法,是以植物的盘根错节、形质各异的扁平古根为主料,以相框、油漆等为辅料,以毛笔书法为结字法则,以草书为范本,经纯手工加工而成。其立体地表现了汉字的结构之美,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古老汉字的内涵和神韵。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份,至今仍在人类文化的宝库中熠熠生辉。汉字的书法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一定的审美境界。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而中国的书法悠久历史,独具一格堪称首屈一指。因此,把古老的中国书法艺术同根雕艺术结合起来,这种大胆的艺术创新,便是根艺书法的灵魂。根艺书法使得起源于象形法的汉字,赋予了立体、原始、生态、质朴的表现力,从而把根艺书法推上崇高的美学境界,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珍品。
二、技法是根艺书法的关键
没有人知道大自然究竟为人类创造了多少美,它在创造地表万物的同时,也在地下的土石里创造着美,这就是植物的根。把根的美,通过一定的技法,以古老汉字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就是根艺书法。其创作原则应该是“天人合一、与天同创”,它是发现自然美而又需要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可以说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准确地说,不创作是最好的创作;不经人力加工的作品,才是最完美的作品。切不可按照字体、字形、结构、大小等,去树根堆中寻找所需单字,或字之局部,而进行裁剪、拼凑、粘接、修饰,从而成批量生产;更不能按照现有的书法作品,用树根去拼接复制。
根艺书法是一种天趣。作品不是“书”出来的。而是通过“看”、“选”、“审”、“悟”、“做”出来的。因此,创作它需要大量的野外搜寻、认真的遴选、精微的思考和精细的制作,应该多懂一定美学,对造型审美有自己的见解。能充分利用根的自然生长形态,因其自然,随形赋字。而各种工具的使用,只是在细微方面的作品修饰而已。根艺书法的技法,包括从搜寻、遴选,到最后装裱的所有工序,其根本目标就是挖掘并体现出根的自然美和汉字的人文美。
三、交流展示是根艺书法的动力
从本质上,艺术是人类的一种游戏娱乐活动,是人类激情和精力的释放。艺术品是在交流展示中得以凝聚人气、吸引眼球、唤起激情激起创作的动力。只有通过交流展示,艺术才能不断提高,并为人所认识、理解和喜爱,从而更好地实现艺术品的价值。
本人自上世纪中期,不断参加全国、省际和省内的各种工艺美术品大展和大赛活动,结识了业内许多领导和大师,在他们的指点下,同行的切磋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创造激情,作品也交流不断的进步,越来越受到更多的专家和领导的肯定以及广大群众的喜爱。例如根雕作品“斗牛”在1996年11月北京农展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根雕艺术展中荣获优秀佳作奖;根艺书法曾荣获2006年中国中东部族游交易会最佳工艺奖;根艺书法作品“龙凤呈祥”、“无我”、“南山”分别荣获2007全国文化纪念品博览会金奖、银奖、铜奖;“江山多妖”、“爱我中华”在2008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上根艺书法作品上均荣获全国银奖;根艺书法作品“中华义门陈”荣获安徽省工艺美术最高学术奖金奖;根艺书法作品“邓小平”在2009年深圳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文博会上,荣获铜奖。特别是,在多年的艺术生涯里,我得到了赵之硕、王建中、王辉、陶敬福等艺术介领导和专家的热情关怀和指导,使我受益终身,也将激励着我不断向根艺书法的巅峰不懈地攀登。
迪忠根书艺术词条
安徽省霍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艺术·天然根书。
作者简介:
陈迪忠,安徽霍山县人。1951年出生,早年读书、参军、退伍后务农、做工、经商。1994年始,从事根艺制作;1996年至今,潜心根书艺术。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其根雕作品及根书作品多次在全国、省级荣获各类奖项。
根书艺术简介:
根书艺术是根艺的一种,利用盘根错节、形质各异的扁平古根为主料,以相框、油漆等为辅料,以汉字的毛笔书法为结字法则,以草书为范本,经纯手工加工而成。根书可以主体地表现汉字之美,形象生动地表现古老汉字的内涵和神韵。陈迪忠根书艺术的最大特点就决不拼接,整幅作品浑然天成。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多个单字按形貌、走势、气韵、笔法、风格、纹理等,有机组合成锦言、妙句,留其纹理巧用疤节,分别进行粗磨、细磨、上漆、打蜡、抛光、制框、装裱等工序。其作品师法自然,神形兼备,富含哲理、集书法之气韵,古柏之苍劲于一体,存日月山川之灵气,去低媚造作之俗态,或古朴雄浑,或空灵飘逸,形似书法,又韵胜书法,成为根艺作品中的珍品。
主要成果:
陈迪忠根书艺术作品受到业界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如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温跃渊为其作品提名“陈迪忠根书艺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赵之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建中,上海交大教授东方艺术交流中心主任,全国十大优秀画家陈英明,上海交大教授王菊如、崔绍柱、余晋岳,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王辉,省旅游局局长江山,省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陶敬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张甦,湖北省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常世琪,高级工艺美术师郭文安等,均对其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近年获奖项目主要有:2006年获“万景杯”中国中东部旅游交易会最佳旅游工艺品奖;2007年在“一品微韵”全国文化纪念品博览会上,其作品“龙凤呈祥”“无我”“南山”分别获金、银、铜奖;2008年在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大赛中,其作品“江山多娇”、“爱我中华”均获全国银奖,作品“中华义门陈”荣获安徽省工艺美术最高学术奖金奖;2009年在深圳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文博会上,其作品“邓小平”获铜奖。
代表性作品门类:
各式挂匾、对联、横幅、条屏等,其作用与书画作品等同。因其选材严格,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细,历时较长,且每件作品均存世唯一,所以其作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让天然根书艺术丰富我们生活
——陈迪忠先生根书创作简介
陈迪忠,男,1951年生,安徽霍山县人。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六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高级工艺美术师。2014年6月,安徽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认定委员会、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授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
他凭着对大自然的独具慧眼,巧用树根的自然造型,来表现传统的书法艺术,开创了中国根书艺术的新天地。他从事根艺创作二十余载,走遍了大别山区的盆景园林,对每个精心挑选的奇形怪状的树根,都能变废为宝,匠心设计,摒弃了传统的粘接生造的做法,经过选材、修剪、蒸煮、去皮、打磨、风干、上漆、装裱、包装等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巧用树根的自然造型,在汲取书法艺术丰富营养的同时,将诗词、对联、妙语、警句等融入作品创作之中,体现了独立成字(篇)、浑然天成、形神兼备、古朴苍劲的风格,赋予了作品立体感、自然美与艺术性的统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赵之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建中、上海交大东方艺术交流中心主任陈英明、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王辉、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更等均对其作品给予高度评价。2011年5月,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其“安徽省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安徽民间工艺师”称号。
自2006年以来,有30余幅根书作品在国家、省、市获奖。其中,“情系玉树”在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得最佳创意奖;“胡锦涛总书记”、“中国梦”分别荣获2010中国(合肥)、2013中国(莆田)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爱我中华”、“江山多娇”荣获“2008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选大赛银奖;“自强不息”获第六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银奖;“紫气东来”获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有5幅作品被编入《中国当代民间工艺名家名作选粹大辞典》;有3幅作品被编入《安徽省工艺美术60周年精品集》;有2幅作品编入《行走中国·霍山》一书中。2013年11月22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进行专题报道。现有作品200多幅,展馆设在霍山文庙内,常年对外开放。
本人的艺术创作条件应符合要求,我的作品原材料来源于纯天然的树根,也是纯传统手工技艺创作。论文《浅谈根书艺术》、《独树一帜的根艺书法》先后在《美术教育研究》等媒体刊发。
获奖代表作品:
2007年,在一品徽韵安徽省首届文化纪念博览会上,根书“龙凤呈祥”获金奖,“无我”获银奖,“书琴”、“南山”获铜奖;
2008年,在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大赛中,根书“爱我中华”、“江山多娇’均获银奖,“中华义门陈”获安徽省工艺美术最高学术奖金奖;
2009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深圳)优秀作品评选中,根书“邓小平”获铜奖;在安徽省工艺美术60周年精品大展中,根书“艺无涯”和“中华龙”均获工艺美术最高学术金奖,“军魂”、“道远”获银奖;
2010年,在中国(莆田)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作品评选中,根书“情系玉树”获最佳创意奖;在第六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博览会优秀作品评选中,根书“伟人名”获金奖;在中国(合肥)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上,根书“胡锦涛”总书记获金奖,“松鹤”获银奖;
2012年,在第六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优秀作品评选中,根书“上善若水”获金奖;
2013年,在中国(莆田)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作品评选中,根书“中国梦”获金奖;在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评比中,根书“一生平安”获金奖;
2014年,在首届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大展暨2014年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中,根书“茶”获金奖。
霍山县陈迪忠根书和西山农民艺术展在文庙景区举办 | |||||
近日,霍山县“庆元旦、迎新年”陈迪忠根书和西山农民艺术展在该县旅游景区霍山文庙举办。 仪式上,该县本土根书艺术家陈迪忠和西山农民艺术协会会长陈字龙分别就艺术创造情况进行了介绍。根艺爱好者陈迪忠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他到处搜寻被废弃的干枯根材,利用盘根错节、夹缝扁根,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处独特的根书作品。他的作品曾多次在中东部(安徽)旅交会、全省旅游商品展销会、徽商大会展出,并有多幅作品获奖。此次作品展现场共展出了他16年来创作的近百件根书、根雕作品。西山农民文化艺术协会属民间社团组织,现有会员120余人,设书法、绘画、文学、摄影、文史音乐、根石花木盆景等7个创作小组。在弘扬老区光荣传统,打造地域优秀文化,丰富山区旅游文化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次艺术展,他们带来了充满地域特色的“原生态”作品80件。 艺术展期间,共有千余群众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陈迪忠根书和西山农民协会的艺术作品,不少参观者还与作者、会员交流讨论,对本次艺术展给予高度评价。 陈迪忠:让根书艺术丰富我们生活 一根根奇形怪状的树根,能做什么。在普通人的眼里要么成了柴火,要么成了垃圾,而在陈迪忠眼里,却是宝。 陈迪忠凭着对大自然的独具慧眼,巧用树根的自然造型,来表现传统的书法艺术,开创了中国根书艺术的新天地。他从事根艺创作二十余载,走遍了大别山区的盆景园林,对每个精心挑选的奇形怪状的树根,都能变废为宝,匠心设计,在汲取书法艺术丰富营养的同时,将诗词、对联、妙语、警句等融入作品创作之中,拼弃了传统的粘接生造的做法,体现了独立成字、浑然天成、形神兼备、古朴苍劲的风格,赋予了作品立体感、自然美与艺术性的统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赵之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建中、上海交大东方艺术交流中心主任陈英明、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王辉、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更等均对其作品给予高度评价。2011年5月,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其“安徽省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安徽民间工艺师”称号。 自2006年以来,有30余幅根书作品在国家、省、市获奖。其中,“情系玉树”在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得最佳创意奖;“胡锦涛总书记”荣获2010中国(合肥)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爱我中华”、“江山多娇”荣获“2008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选大赛银奖;“自强不息”获第六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银奖;“紫气东来”获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有3幅作品被编入《安徽省工艺美术60周年精品集》。 (六安新闻网记者:赵璐张磊)
|
ADD:安徽省霍山县衡山镇南岳西路7巷5幢-2号
TEL:0564-50206581306343707015256430212
Email:cdzgs2008@163.com
http://cdzgs2008.blog.163.com
赞根书艺术
陆洪琪
(一)
惊呼二王遗圣迹,
更觉张颠醉塗鸦,
本自天工巧造化,
灵根逢缘也生花。
(二)
生于峰岳之颠,
险乎炉灶之先,
贵在斧削之后,
沾上艺术之边,
也字也根之美,
似与不似之间。
(三)
大巧若拙,
大雅若俗,
大师大智,
大家叹服。
http://www.huoshannews.com/system/2010/02/24/002167540.shtml
《透视义门陈》
关于江州义门陈,虽早有所闻,但这次看了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的专题节目,才决心实地寻访。百闻不如一见,新建的五祖堂和义门陈文史馆,古老的东佳书院和相关遗址,让我思接千载,神游万仞,引发诸多思考和期待。
千年之问
义门陈,自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陈旺迁居德安建庄,到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奉旨分庄,经历332年15代,义聚不分家。聚居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凝聚力之强,不仅为我国封建社会所仅见,也为世界家族史所罕见。
“聚族三千口人间第一,同居五百年天下无双。”从唐僖宗中和四年(884)下诏,首次旌表称“义门陈氏”开始到分庄,先后有8位皇帝以赐匾、封祖、加爵、赐联、题诗、免徭役等多种方式,予以嘉奖和呵护。其中,宋仁宗就下诏8次,直到下诏分庄的次年,他躺在病榻上仍念念不忘,赋诗:“江州久著义门庄,庄上分庄世派长”,“子孙各知遵义范,永继舜德有重光”。
历代朝廷的旌表,使义门陈声名鹊起。官员刮目相看,世人竞相仰慕,陈氏族人更是备感荣耀,更加自觉地维护家风传统。
朝廷所以这样高密度地旌表义门陈,原因就在于树立义门陈这一“家崇孝悌之风,门尚敦睦之义”的样板家族,有利于教化百姓,稳定天下。朝廷从多次旌表到最后赐旨分庄,都是出于同一个目的。分庄,说到底也是一种旌表,把一个样板家族裂变成散布全国的334个样板家族,其示范、辐射效应不是更大,更有利于天下的稳定与教化吗?
当然,朝廷的旌表只是义门陈聚居同爨的外部原因,那么,其内部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千年之问。从朝廷到地方,从皇帝到百姓,从中国人到外国人,从古到今,人们都持此问。
唐昭宗曾问义门陈第三任家长陈崇:“你们为什么能累世义聚不分家?”陈崇答曰:“吾家男妇一公无私。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说田中苦。”
几十年后,改朝换代了。宋太宗问第八任家长陈兢:“汝义门所以义聚,何也?”陈兢答曰:“公也。公则无私,无私方可义聚。”
两朝皇帝问的是同一个问题,两任家长答的是同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就是义门陈的治家之道;这个答案,就在1020年前面世的《义门家法三十三条》及依法治家的实践中。
答案解读
《义门家法三十三条》是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由陈崇制定的,全文不足三千字,通篇体现了忠孝仁义的儒家理念,闪耀着民主和智慧的光芒,在维系陈氏义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义门陈一部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
“家法”序言开宗明义就是,“家正则天下定,是治家之道”。结束语是,“崇所虑者,将来昆云渐众,愚智不同,苟无敦睦之方,虑乖负荷之理。唯深远计,今设之以局务,垂之以规程,推功任能,惩恶劝善。公私出纳之式,男女婚嫁之仪;蚕事,衣妆,货殖,饮食,须令均等,务求和同。令子子孙孙无间言,而守义范也”。
序言说明了制定“家法”的初衷和指导思想,关键词是“均等”、“和同”,这是贯穿整部“家法”的思想主线,也是“一公无私”内涵的体现和本质要求。为了“令均等”、“求和同”,“家法”确定了具有特色的家族管理体制。头三条便是确立家族领导成员及其职责。第一条,“立主事一人,副二人,掌家内外诸事。”“不以长少,但择廉谨才能之人任之,不限年月。倘有辞状乞替,请众详之。若年老衰弱,相应择人替之。若健壮仍不许退。若才能不称,则须择人代之。”第二条,立“库司二人”,以掌财权,规定“此二人亦不以长幼,但择公干刚毅之流”。第三条,立各田庄负责人,田庄是家族的经济基础,庄首由家长指派,接受家长和库司的监督,“不得父子同处”。家长是最高管理者,库司是掌财权者。辈分相压原是封建家族统治的本质特征,但“家法”却不设辈分、年龄、任期限制,推功任能,突破了封建传统观念,具有进步意义,从而保证了家族管理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为义门陈的长治久安提供了体制机制保证。
“家法”确立了吃大锅饭的家族经济制度。义门陈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土地归家族所共有,家族与田庄分层经营。男性成员要“执作农役”,妇女则从事蚕桑纺织。家族成员普遍劳作,衣食住行通过生产自给解决。全族成员集体就餐,分次进食,按启蒙儿童、女童、婆母新媳、老人分席。分配生活消费品包括妇女日用粉脂等“均出入”,“唯均唯平,度其盈缩”,适当照顾老残病等特殊需要。保持节俭,低水平消费。
“家法”确立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规定男子“皆只一室,不得置仆妾”。这是防止私房膨胀,隐定义聚,避免“间言”,遵守义范的重要措施。“家法”还对结婚年龄、用度等作了具体规定,由父母之命上升为家族之命。同时,还规定新妇必下厨房劳动,体现人无贵贱,平等平权。
“家法”确立了书屋、书堂两级学校教育制度。书屋系蒙馆,凡陈氏儿童7岁入学,15岁出学,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书堂即东佳书院,有赋性聪敏者令修学,稽有成就者应举。书堂建有专门校舍,置有学田,作为固定的教育基金。笔纸墨砚,均由家族供应。这所具有私立大学性质的书院,还向外姓开放,迅速成为江南著名学府,造就了大批齐家治国的人才。教育“均等”是最大的均等,氏族成员素质的提高是“和同”的基础。在宋代,富绅大户自行办学虽较普遍,但像义门陈这样分层次办学,设置学田,并对外开放,则属开先河之举。
“家法”确立了惩恶劝善的司法制度。设立“刑杖厅”,对诸如酗酒、赌博、斗殴、妄使钱谷等给予惩罚。“家秉三尺法,官省五条刑”。史载,义门陈“百年服刑者三”,可见家法森严,守法自觉,家风良好。
在制定“家法”的同时,还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义门家范十二条》,900余字。基本内容为敬祖宗、孝父母、和兄弟、严夫妇、训子孙、隆师儒、谨交游、睦邻里、均出入、戒游惰等,对修身齐家、构建和睦家族作用甚巨,直到今天仍泛着光芒。
陈崇是义门陈的杰出家长,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教育家。他制定的“家法”“家范”,体现了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义门陈是践行这一思想的具有血缘关系的原生态氏族公社。当时就有人评价说:义门陈“室无私财,厨无异馔,大小知教,内外如一;庭闺之内,无有间言,少长一并,合德同风。皆崇之功也。”(宋•胡旦《义门记》)还有很多诸如“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等赞誉和“同犬同槽”等故事流传。后世学者说义门陈是陶潜笔下的“桃花源”,比西方“乌托邦”还早600年等等,皆非空穴来风。
研发畅想
“天下陈氏出义门”,义门陈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家族文化符号。千百年来,义门陈后裔来德安寻根问祖者络绎不绝,近年更呈骤增之态势。宗亲文化风生水起,旅游休闲时尚潮急,顺应潮流,乘势而上,打义门文化牌,不失为时下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
我边看边问,边走边想,冒出两点想法:一是组建中华义门文化研究中心,立足江西,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发掘、整理、研究义门文化资源和中外大家族文化,占领学术高地;二是打造江州义门文化城,发展文化旅游事业。义门文化城似乎可以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以德安县爱民乡岩泉村为文化城核心区,恢复重建东佳书院,把它建成集教育、培训、观光、游乐、休闲、休假于一体的多功能景区。
以车桥镇义门陈村为中心,建立义门陈遗址公园。义门陈村积淀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留有大批古迹、石刻、遗址、古墓葬等文化景观资源,需要有计划地发掘、保护。维持原生态原真性,全景式展示义门陈文化历史,使其成为见证千年历史沧桑、感受浓厚儒风雅韵的文化胜地。
筹建义门国际博览园。系统介绍、全面展示中华历代“义门”文化和国际著名大家族及名人,为人们了解、借鉴义门文化,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家族、和谐社会,提供独特的人文视角和生动直观的形象教材。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在我看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宜先重建东佳书院。在义门陈所有遗址遗产中,东佳书院文化品位最高,自然风光最美,人文景观资源最多,开发利用价值最大。
据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年)徐锴《东佳书院记》载:书院“因胜据奇,是卜是筑,为书楼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田二十顷,以为游学之资。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两副宋代对联也证实了东佳书院当年的盛况:
近百贤,延千隽,育才于院,可谓义门义天下;
聚千卷,藏万轴,储书于楼,敢称东佳佳宇中。
接官厅内,尽是进士、博士、大学士;
迎宾路上,又来侍郎、礼郎、尚书郎。
东佳书院鼎盛时,学子达到400多人。仅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应举登科者即达45人,任朝官18人,地方官员209人。另有“八文龙”、“九才子”、“五马”之说,人才辈出。历代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纷至沓来,晏殊、欧阳修、陆游、苏轼、黄庭坚、寇准、岳飞、杨亿、朱熹、文天祥等都曾在此留下诗文、题词、对联或碑刻,其中历代诗词300多首,文化遗存数百处。
山水佳处,人文蔚,书声琅。东佳书院坐落在东佳山麓,风景极为幽美,建筑群落恢宏。当年,欧阳修在此讲学,留下“奇峰巍峨,三岩空兀。一岩如堡,临空北悬;一岩如虎,伏颠东腾;中岩赤壁,陡然下坠”的佳句,并作“山石岩泉流白水”的千古绝对。苏轼挥毫将下榻的别墅命名为“一字园”,并赋诗一首。从族谱保存的书院全景图看,东佳山麓,永清潭畔,御书楼、大学院、赏莲亭、三藏阁、集贤院等20余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烟罗幽景似仙居”。(晏殊《赠东佳书院》)
义门陈是中国家族史上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一座尘封了千年的文化富矿,令人敬畏。其于史有据,影响及于全国;于今有益,亟待开放开发。如今,东佳秀峰翘首以待,紫岩飞瀑热忱呼唤,欧阳下联尚待应对,天下陈氏寻根而来。我辈缘何而不为?何时方可为?晚为之不如早为之,有志者定当为之!(李国强)
陈迪忠根书作品(一)
陈迪忠根书作品(二)
陈迪忠根书作品(三)
天然根书艺术欣赏:陈迪忠大师霍山陈迪忠被评为“省工美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