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评课稿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是一篇说明文体裁的略读课文,也是中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新的写作体裁。是一篇检测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学习材料。课文先写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从叙写的内容上看,文字浅显,易懂。听了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感受颇多:
一、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中,李老师通过播放有关黄河的图片、文字资料,加上教师详细的介绍,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感受黄河为什么会由母亲河变成祸河的?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意境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二、立足评文,合理开发课标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前,李老师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将自己收集的有关黄河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通过配乐以图文并茂形式提供给学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鼓励学生在发现、探究中学会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发现探究的天性,培养学生发现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面,发现探究源于对事物的好奇,源于问题,在教学设计注意把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上课伊始,李老师组织学生学习课前导读,梳理出本节课探究的四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在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时,进行自主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课堂延伸环节,让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思考的方法,自主探究阅读,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体现以读为主,以读促思的教学理念。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是体会情感的最直接与最重要的手段。教学中,李老师通过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教师范读、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情感的熏陶,树立环保意识。
五、值得商榷的建议: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写作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是说明文常用的几种表达方法,由于学生说明文载体的文章是接触较少,所以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应该强调作者的写作方法,说明这种写作方法的优点,以使今后学生在写说明文时也能够会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大语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