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影剧院的兴衰 妻子脾气决定老公兴衰

据载,南京最早放映电影的时间约为1904年,最早放映电影的地方是保泰街21号基督教育青年会堂,砖木结构,座位为横排长椅,容观众100人。由美国传教士图尔为创建基督教青年会而建,清光绪30年,公历1904年开始放映电影。主要为青年会活动场所,兼电影放映。1949年后该建筑一度改作它用,如今随历史变迁早已化为了尘埃。这个会堂,就应当算作是南京的第一家“影院”了!


摄于1917年的南京基督教育青年会堂

民国前南京还有白下路东方万寿宫对面广场为露天放映场,清宣统元年,公历1909年开业。是南京最早为民众开设的营业性电影放映场所以及1911年座落在下关惠民桥的金陵大戏院。

民国后,受世界潮流影响,南京电影业日趋繁荣,电影院也渐渐发展壮大,“中央电影院”地址在夫子庙姚家巷,这恐怕是南京最早冠以“中央”的文化场所吧?其由木结构老式院落改建,业主佘文波。民国15年,公历1926年开业。平房平地,座位为木条凳,可容观众500人。开业之初及其鼎盛,后因设备老化,更先进的影院不断增多而衰落,1949年被拆除。“一洞天电影院”地址在夫子庙贡院街,旧屋改建而成,民国15年,公历1926年开业。座位为长条凳,容观众300余人。因房屋设备陈旧而很快遭遇淘汰。“五洲电影院”地址在门帘桥太平巷,旧屋改造而成。民国16年,公历1927年开业。座位为长条凳,容观众400余人。短命,开业仅一月毁于火灾。“大同电影院”地址在马府街,旧屋改建而成,民国16年,公历1927年开业,座位为长条凳,容观众400余人。经营两年后关闭。另外还有1921年座落在惠民桥的白利大戏院,以及同时代建康路上的美华大戏院等。以上老影院,都不算正规,都基本系旧屋改造而成,并不专门为电影而建,因此都谈不上正规,况且规模经营时间都不长。

1927年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南京的电影事业得到空提升,和上海并驾齐驱,赶超世界,20世纪20年代,世界西方各国的电影放映场所,由最初发明时期的咖啡馆、游乐场等,发展成专为电影放映而建筑的电影院。而此时的南京,于1927年专门为放映而建成的“中华大戏院”开业,南京影院同世界影院一起步入正规,此后,南京和上海的电影业在中国独领风骚。


建成于民国16年、公历1927年的“中华大戏院”地址在夫子庙平江府路11号,曾用名:上海大戏院(1929)、大光明大戏院(1931)、京华大戏院(1934)、大光明影戏院(1952)、燎原电影院(1966)等,其中叫的最响则是“大光明大戏院”,无论在哪一年代,南京人都简称其为“大光明”。砖木结构,二层楼,600座位,建成之初专映国外无声片,盈利颇丰。民国18年、公历1929年第一次改造,添座位至700,专映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出品影片,成为南京历史上最早的“院线制”影院。时至上世纪九十年末,中国电影业整体“滑坡”,大光明电影院停映,改作其它商业用途。先后有火锅城、演艺俱乐部等进驻。2009年8月因拓宽平江府路而拆除临街建筑门面,约为戏院大厅部分,后半部重新装修改建后改作商业餐饮娱乐等经营。


面目全非的原南京大光明大戏院旧址

隶属南京大中公司的“南京大戏院”于民国18年、公历1929年建成开业,地址在夫子庙姚家巷,木结构平顶院屋,900座位。初映国外影片,很快经营失败。次年由上海孔雀影片公司租赁,成为该公司生产影片的专映影院。这也是国产影片专映院线的最早雏形。民国20年、公历1931年,影院易主改造,专映有声电影,兼映广告,同时还做歌舞表演。不久,又因近旁首都大戏院开业,生意逐渐萧条。1956年关闭。

民国18年、公历1929年5月建成开业“新光电影院”地址在二郎庙(今延龄巷),曾用名陶陶大戏院,投资3万元,座位数不详。开业初专映美国无声电影,同年由上海人租赁,专映上海天一电影公司、明星影片公司、友谊电影公司产品。民国22年、公历1933年改陶陶大戏院后影戏两栖。1949年专演戏剧,后改成专业儿童电影院更名新光儿童影院。60年代初因房屋年久失修而歇业。

民国18年、公历1929年春建成开业的“国民大戏院”地址位于太平南路杨公井25号,总投资6万元,为当时南京最大的高档影院。砖木结构,楼上楼下总座位1600多个,是南京首家专映有声电影的影院。1938年日军占领时期专映日本电影,并更名为中喜电影院。1945年12月民国回收,恢复原名。1953年改为人民剧场,戏剧电影兼营,上世纪80年代电影鼎盛时期以放映电影为主,90年代末随着电影业的整体萧条而逐渐淡出。



摄于民国十七年六月在建中的南京国民大戏院

民国18年、公历1929年10月21日建成开业“世界大戏院”地址在新街口中山路51号巷内,曾用名:国际剧场(1938)、世界剧场(1951)、延安剧场(1966)、延安影剧院(1976)、延安艺术影剧院(1989),为半斧形双层楼房,座位900多个。民国23年、洋历1934年,影星胡蝶在此演出;民国36年、洋历1947年底,白杨、舒绣文等影星来此为他们主演的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作首映礼。来此演出的还有京剧大师梅兰芳等。该戏院进行过多次翻修改造。尤其是2001年,为迎接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在江苏举办,有关部门投资1000多万元对该剧场实施大规模改建,完成后恢复了世界大戏院原名。当时的新闻报道称:“改造后的这座现代化、高标准的剧场为三层六厅结构,充满现代感和浪漫气息。剧场演出舞台容积达4300立方米,达到国际大型演出要求水平。舞台四周安装了150盏电脑灯,不但可以完成变色、聚光、追光,而且还能制造出下雨、下雪等舞台效果。舞台上新安装的世界最先进的制景设备可在20秒能任意切换35道幕景。改造后的剧场同时安装了SR五声道音响系统和24路高保真音箱,确保场内1100名观众在任何角落都能感受到逼真的视听效果。”旋即于2002年10月停业,改建集餐饮歌厅一体的夜总会。2006年拆除。


已经被拆的南京世界大戏院

民国19年、公历1930年10月建成开业的“明星大戏院”地址在太平南路535号、四象桥刘公祠附近,曾用名:月宫电影院(1930)、明星电影院(1956)、红星电影院(1966),砖木结构,观众座位700多个。此前四位投资人联合出资9000多元筹建,定名“月宫电影院”,但未及开业即因债务纠纷散伙。随即转卖给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和华威影片公司,正式定名“明星大戏院”。建成后首映影片《火烧红莲寺》盛况空前。1955年影院收归国有更名红星电影院。1980、1983先后两次扩建改造,成为建筑面积1055平米的立体电影专映影院。2000年左右停业,后改建为一家桑拿浴室,现在面目全非,是改建还是拆了重建已经分辨不清。


民国16年、公历1927年开始筹建,民国20年、公历1931年2月建成开业的“首都大戏院”地址在南京夫子庙贡院街84号,先后耗资10万元。在当年属建筑时间最长,投资最大的豪华型戏院。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时髦的水磨石地面,面积2270平米,楼上楼下共有1400左右座位,规模之大在当时全国数一数二。拥有专映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和明星影片公司影片优先权。隆重开业之时还在当时的《中央日报》上刊发广告:“东方最富丽的天国,首都最堂皇的剧场”,1937年底南京沦陷后,归属日本人组建“中华电影公司”,成为该公司直营影院,改名中华戏院。1945年民国收回,恢复原名。1950年4月改为解放电影院。2005年左右停业,其放映大厅楼下部分出租给夫子庙商业街经营。楼上部分保留为南京市影剧公司老电影拷贝库和内部放映厅。



幸存的但被改做他用的原南京首都大戏院

民国24年、公历1935年建成开业“中央大舞台”地址在新街口淮海路9号,曾用名:新中央大戏院(1937),呈双层半圆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1862平米,楼上楼下观众座位数1245个。日本入侵时代更名,1945年恢复原名。1947年创造国产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三月连映的盛况,轰动一时。1950年更名中华剧场,为影戏两用。“文革”中停业,“文革”结束后恢复,仍为影戏两用。2000年左右因新街口商业圈改造而拆除。


南京中华剧场,原中央大舞台未拆时候的老照片




南京老影剧院的兴衰 妻子脾气决定老公兴衰
拆除中脚手架和屋顶坍塌的南京中华剧场,原中央大舞台

民国25年、公历1936年建成开业“新都大戏院/胜利电影院”地址在新街口中山路82号,由当时著名建筑师李锦沛设计,费新记营造厂承建,耗资30万元。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4层,建筑面积3685平米,楼上楼下座位数1446个。除观众大厅之外,还设有高级包厢、酒吧、客厅等,所有这些都经过精密设计、合理布置,以达到最佳的观看电影、戏剧及用餐、跳舞、会客的效果。其豪华程度超越此前所建首都大戏院。戏院的放映设备,观众大厅吸音材料等,都从美国原装进口,因而其视听效果在当时为国内一流。戏院使用冷气设备亦为全国领先,特地从美国最著名的约克冷气制造厂引进了一台当时最先进的“福利安”(feron)冷气机,在国内是绝无仅有。1937年为日本人占领,放映日本电影并改名东和剧场。1945年民国收回,更名“胜利电影院”,老电影院见证中国抗战的胜利。其一直成为全国设备最先进影院之一,1985年率先实现年度票房超百万目标。新都大戏院是中西合璧的历史产物,早已被南京市规划局列入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名录里,序号为A014号。但仍然于2004年10月被拆除。

被拆毁的南京胜利电影院,原新都大戏院

民国24年、公历1935年筹建,民国25年、公历1936年5月29日建成开业的大华大戏院地址在新街口中正路即现在的中山南路,由美籍华人司徒英铨集资建造,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上海建华建筑工程公司承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728平米,设软席座位1768个,有冷暖气设备,为当时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戏院。戏院空间设计匠心独运:门厅入口处故意压低,衬出宽大的雨棚,而当观众进入门厅后,空间突然变高,有豁然开朗之感,大厅内12根富有中国民族传统风格的朱红圆柱,直通二楼顶端,支撑着彩色玻璃吊顶的钢架天棚,门厅内迎面正中设有一个宽大的台阶,通向二楼休息平台,左右各有一个门道通向可进入放映厅。而两个门道外的三面二层楼道,又形成一个环绕的雕梁画栋的长廊,长廊内可见各色电影作品和电影明星的宣传画面和介绍文章。门厅内的天花、墙壁、梁枋彩绘以及栏杆扶手雕饰等,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尽显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开业首映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歌舞片《百鸟朝凤》盛况无双。其后上映好莱坞大片《泰山历险记》更为轰动,大戏院随之成为首都社会名流、达官贵人交际来往,娱乐消费的场所,最高票价可达大洋二元,乃是当年普通百姓一周的伙食费。1937年南京沦陷后戏院中部被战火焚毁,占领者修复后专映日片。1945年民国收回,整修后恢复营业。1950年9月由第三野战军文化部管辖,改名军人电影院,1959年2月交回地方,复改名大华电影院。1966年因“文革”再改名为东方红电影院,并一度停业。1972年3月再复名大华电影院。2000年以后,经营逐步萧条,曾经一度将底层改做超市。值得庆幸地是它没有被强拆,至今犹存。

幸存的被纳入保护名录的南京大华大戏院

民国34年、公历1945年9月建成开业的“鸿运楼戏茶厅”地址在夫子庙贡院街118号,其是在当时著名的“六朝居酒楼”基础上改建而成,座位300个。其功能为餐饮、戏曲兼营电影。民国37年、公历1948年,老板将楼下餐厅扩建,改为电影戏曲演映厅,座位增至500个,并正式定名“鸿运戏院”。1952年划归国有,再增楼座,座位数至700个,更名鸿运剧场。1956年全面翻建,1957年7月27日竣工开业,更名为遵义剧场。1966年“文革”期间一度停业,1976年恢复57年名遵义剧场,仍旧影戏两用。2001年为迎接全国“六艺节”再度翻新改造,其造型特色与整个夫子庙风光带统一,具有明清建筑风格。2008年以来,有关方面需要拓建江南贡院,是否计划拆除此剧场争议中。




鸿运戏院旧址,南京秦淮剧场

民国36年、公历1947年建成开业的“明星大舞台”位于南京下关宝善街,占地面积1167平方米。建成初期,这里并不放电影,而是一座专门演京剧的戏院,老板名叫赵万和。以后,赵万和继续经营“明星大舞台”,但由于经营不善,债台高筑,1951年,赵万和以旧币一亿两千九百多万元,将剧院出售给南京市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处。此后,“明星大舞台”被改建为电影院,更名“下关电影院”。“文革”期间,下关电影院一度改名为“渡江电影院”,到1978年复名下关电影院。后来电影院作过体育用品卖场,老楼的墙体上有很多体育用品的广告,“快乐羽众不同”显然是羽毛球广告,林丹在广告上怒吼着,现在大门紧闭,拆字上墙,看来其命运堪忧。


拆字上墙的南京明星大舞台旧址,下关电影院

民国36年、公历1947年建成开业的“介寿堂”地址在洪武路26号,当年只为蒋介石60寿辰而建,故名。49后扩大面积,翻建为800座二楼影院,砖木结构,更名为工人电影院。1995年拆除,改建为工人影城。
介寿堂故址,翻建后的南京工人电影院,现在叫工人影城

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南京也兴建了一批影剧院,首先是东风剧场,其后比较著名的还有和平电影院,曙光电影院等。

“东风剧场”,位于新街口淮海路中山南路,是隶属于江苏省文化厅的全民所有制单位,是江苏惟一的曾以话剧演出为主的专业场所。1950年南京市政府拨款建造淮海剧场;1951年,改名南京会堂,属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科管辖。1955年划归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文化局领导。1962年,南京会堂有职工6人,座位105i个,全年演出77天、81场次,观众7.5万人次,上座率百分之88.1。1966年改用东风剧场。东风剧场坐南朝北,砖木结构。1979年8月至12月进行维修后,剧场总面积2986平方米,设有门厅、观众厅、票房、接待室、化妆间、美工室、服装室等。观众席座位数938个。台口宽13米,舞台深17米,高16米。剧场门前有一大院场,可停放大小型客车、自行车。1980年,东风剧场有职工24人。全年演出戏剧153场次,观众12.9万人次,演出总收入5万元;放映电影1584场次,观众129.9万人次,放映总收入26.5万元。1984年起,省电影公司在广场上盖大楼,东风剧场因此停业被拆。

“和平电影院”,位于中山北路山西路广场附近,1955年11月27日建成开业,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砖木混合结构,设计单位是江苏省勘测设计院。当年只有一个放映厅,座位数1161个。1966年,整个电影事业处于瘫痪状态,和平电影院一度停映,还更名为“战斗电影院”。1972年恢复原名。1991年,南京市影剧公司投资3000万元对影院大翻建,1994年12月建成开业,定名“和平影视娱乐城”。


南京和平电影院

“曙光宽银幕电影院”位于中山北路鼓楼广场,建造于1958年,是为建国10周年献礼所建的影院,从建造到1998年,曙光宽银幕电影院在南京影迷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尤其是1998年装潢后重新开业,增加了70毫米胶片,成为超宽银幕电影院,曙光电影院迎来鼎盛时期。影院大门外平台宽阔,门头上的“曙光宽银幕电影院”八个大字由彭冲出面特请南京大学著名学者、书法家胡小石教授题写。这座电影院是当时南京一座标志性建筑,是我国当时少数几座宽银幕电影院之一。2002年因配合鼓楼改造和地铁工程被拆除,现在连一张老照片都没找到,幸亏还有一副水彩画能勾起人们的回忆。


画家笔下的清真马祥兴菜馆和曙光电影院,马祥兴后红色建筑即曙光电影院



南京很多老影剧院早已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化为了尘埃,不是被拆就是改做他用,幸存者寥寥,成为南京人无法再去触摸的记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9358.html

更多阅读

品析《老公看你的》经典战役:沈阳突围战

前言自从以生活情感为主打招牌和立台基调,并从去年起连续推出以《非诚勿扰》为核心的一系列生活气息十足的品牌节目后,江苏卫视就异军突起成为了少数可以和芒果台相抗衡的地方卫视之一。诚然,《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目前毫无争议的第

12星女心目中的理想老公 理想的投资项目

每个女孩对未来老公的标准、要求和期待都有所不同,有的喜欢温柔浪漫型的,有的喜欢霸道果决有魄力的,有的喜欢勤奋上进事业心强的,而有的则喜欢谦虚低调有内涵的……那么,12星女在畅想未来老公的样子时,又会更看重他哪一点呢?摘星工厂—星吧

声明:《南京老影剧院的兴衰 妻子脾气决定老公兴衰》为网友狂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