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专题系列训练及辅导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一—切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2.能针对写作实际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
3.能运用切题提升要诀提升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点:
1.掌握切题得分点的策略和提升要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写作。
教学难点:
分析自己作文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及在写作中能运用切题的方法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经过一系列的分类训练后,我们掌握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法,以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类型作文的写法。从今天开始,我们对中考作文进行专题训练,拟从切题、中心、内容、选材、感情(这五个点属于基础等级三大项之一“内容”的范围),结构、条理、语言、表达方式、文体(这五个点属于基础等级三大项之二“表达”的范围),文面(基础等级的又一个评分项),特征、创新(属发展等级一层)。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专题训练,给你一个成功的支点,你的立意更新,构思更美,作文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进行第一个专题训练——切题。它的具体要求是:审准题目,切合题意。
二、学生自主学习“得分点概述”和“得分点策略”,掌握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和得分的方法。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点的得分方法。
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绝大多数把“切题”、“扣题”摆在了首位。在作文评分的表述中,有许多省市,如北京、四川等地分别将“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列为一类文、二类文的首要标准;也有许多省市,如天津、上海、安徽等地,,将“切题”作为一、二类文的首要标准。中考作文评卷,依照扣题的程度将文章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得分点策略:
一是扣准话题拟新题。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将独词句式的话题扩展成短语以此来作为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如以“感恩”为话题,可拟题为“提醒感恩”、“感恩的心”、“相互感恩,始得和谐”等,突出了话题的重要地位,让后面的构思选材等工作自然围绕题目开展。
二是下笔扣题开一枪。起笔开门见山,直击题目,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比如,有一满分作文《清晰的面孔》就是这样开头的:“人海茫茫,许多人在你的生命中成为匆匆过客,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只留下美丽的一瞬。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却保留着一张张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开头强调“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很自然地就此展开了话题,引出了下文合乎题意的表述。
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可围绕题目拟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根据题目拟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之中。如满分作文《和谐画展》,分别以“婴儿哺乳图”、“泪眼朦胧图”、“夕阳搀扶图”为小标题,围绕“和谐”的主题,着力描写了各图的内容。这样,保证文章运行在题目的轨道里。
四是锁定题目作结尾。文章的题目一定要回扣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的。如满分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在展示了自己沉醉在乐曲境界中与音乐为伴的生活之后,结尾写道:“我就和音乐一起同喜同悲着,她让我的心不曾单调,把我年少的心填满了缤纷的旋律。有音乐在,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是充满活力的岁月。”这样一来,很自然地点明了题意,也留给读者很大的品味空间。”
三 、针对学生的习作,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
1.学生根据“失分会诊”,对照自己过去的作文,分析失分的原因。
2.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本小组在切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3.小组选代表发言。
4.教师选病例文分析。
5.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住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的。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或“话题”,而没有认真地读导语或写作提示的限制。希望同学们今后在这几个方面要注意。
四、结合例文分析、掌握“提升要诀”。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析例文,掌握提升要诀。
2.教师重点引导分析满分作文的秘诀。
考题回放(2005年浙江衢州市中考试题):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600字左右。
满分作文:
感悟感恩
不知不觉之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已跨越了地域与民族的界线,逐渐融于我们的生活。面对着这些因新奇而充满诱惑力的节日,我惟独钟爱感恩节。它不如情人节浪漫,也不似圣诞节热情,却以一种平和的温暖的方式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失去那颗感恩的心。的确,感恩需要提醒,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因为生活中的感恩似乎已在慢慢趋于隐匿,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无止的抱怨。
过上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我们却抱怨它不够富裕;拥有了关爱我们的亲人,我们却抱怨他们太过唠叨;交到了真心以待的朋友,我们却抱怨他们还不够体贴……我们似乎忘却了,忘却了曾经贫穷时,能过上平淡的日子,哪怕只有一天,我们会感恩;忘却了曾经失意时,能有人鼓励,哪怕只有一句,我们也会感恩;忘却了曾经无助,能有人关心,哪怕只有一点,我们同样也会感恩……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忘却了感恩,无暇去感恩,于是日子便一下子浮躁起来,变得喧嚣不安。我们需要提醒,感恩需要提醒。
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许生活真的有很多不如意之处,但换个角度去审视它,以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它,我们会发现心情明朗了许多。
提醒感恩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感恩,重拾感恩。感恩于生命,感谢它给了我们体验生活的入场券;感恩于爱,感谢它给了我们感受温暖的热源;感恩于机遇,感谢它给了我们升华自我的阶梯;感恩于苦难,感谢它给了我们继续拼搏的筹码……
常言道:感恩图报。提醒感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让我们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回报我们感恩的对象。对生命最好的回报莫过于珍惜,对爱的回报莫过于传递,对机遇的回报莫过于把握,对苦难的回报莫过于升华……
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那不是一味地肯定或依赖于外界的给予,而忽视了自身努力的价值,磨灭了继续进取的斗志。毕竟自己才是生活的主角,进取才是生活的法则。感恩可以是一种慰藉,却不可以成为一种麻醉。
感恩如一场及时的春雨,冲刷掉浮躁的尘埃与腐朽的气息,让一切在尘埃落定的平静之中孕育更加精彩的新生。
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提醒感恩,在每一个感恩节,也在每一天。
满分解秘:文章行文大胆,收放自如,笔法娴熟,是一篇颇具思想深度的大气文章。
满分点:“感悟感恩”,一个语意明确、简洁扣题的作文题目。文章开头由独爱感恩节引出“要提醒感恩”的话题,结尾强调要“提醒感恩”时,仍不忘提及感恩节。可谓前后呼应,首尾圆合,结构紧凑。这是文章的一大优点。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为什么要提醒感恩”,“提醒感恩的原则是什么”等问题,作者提出了“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等全新的观点,显示了考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与一定的思考深度。
3.小结:切题的提升要诀是:第一,认真审题。一是要特别注意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要求”两部分,决不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三是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第二,提前规划。在动笔之前,要考虑好文章的立意、结构、材料、顺序等,写好提纲。第三,及时补救。每写一段话后,要审视其是否与主题和提纲相符。如果发现离题,要迅速截住上面的话,并转移到中心话题上来。
五.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有人说岁月宛如一首歌,有人说生活宛如一首歌,有人说亲情宛如一首歌,有人说快乐宛如一首歌,还有人说苦难宛如一首歌…….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动人的乐章,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写出你的感受和认识。请你以“宛如一首歌”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说明: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要有真情实感。
六、学生自改。
七、教师抽学生作文评讲。
八.教师总结:主要总结这次作文训练的得与失。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二—中心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中心”方面的具体要求。
2.掌握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3.引导学生分析作文“中心”失分的原因。
4.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重点
1. 掌握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2.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中心”失分的原因。
2.能把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运用于实际的写作之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训练了中考作文的第一个专题——切题。从同学们的作文来看,绝大多数同学掌握了在切题方面的得分要诀“审准题目,切合题意”及具体的方法。但大家在写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开头很冗长,拟题未扣话题,还有的同学结尾未扣话题点题,这些方面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注意克服,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今天我们进行第二个专题训练——中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把“立意明确,中心突出”作为其重要的判判标准,立意鲜明、新颖、深刻,乃是考场作文成功的关键。
二、引导学生掌握得分点的方法和技巧。
1.明题依体凸中心。首先要正确理解题意:其次依据文体明了中心。以写记叙文为例,可抓住记叙的线索,诸如景、物、人、事、思想感情等,这是做到立意明确的先决条件:二要精心选择能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如果材料与文章的中心联系不紧,就影响中心的明确;三是在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两句话进行议论或抒情,揭示文章的主旨,使整篇文章宛如画龙点
睛般活脱起来。
2.化大为小炼主旨。仅以话题作文为例,我们可在析题的基础上,化大为小,把思维引向深入,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口拟题立意。如对话题“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一位考生从茶壶泡茶久了,里面长了“垢”,可泡出的茶却一天比一天香的现象入手,进行深度思考,最后明白了“只有积年累月长出茶垢的壶,才能泡出清香爽口的好茶来”的道理。在具体而生动的记叙中,突出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话题要旨。经过这样的“炼旨”,立意就自然高人一等了。
3.平中见奇出新意。常见的方法有:⑴“旧瓶装新酒”。针对人们习惯了的事物、思想、理念,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和见解。⑵“反弹琵琶”。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提出自己与传统和世俗相悖的观点,以新眼光、新观念来分析事物,评价事物。⑶聚焦时代。针对社会现实,关注时代热点,比如对救助弱势群体的看法,对环境污染的看法等,把自己对材料的独特体验、见解、评价等纳入文中。
4.三思而行求深透。立意求深要求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在表面上,要努力发掘出事物内在的思想内容,要把有关材料放在一定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挖掘它的社会意义,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深刻的主题。
三、小组学习,结合病例文和自己作文实际分析在“中心”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
1、由于不用心审题,或对中心与材料的关系把握不准,致使少数文章脱离标靶,不着边际,或虽不完全脱题,但只与话题打了个“擦边球”,过于平淡。
2、因为不会炼“旨”,导致有些文章中心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全文基本观点不明朗、不集中;后者笔墨不集中,行文过散;或思路不明晰,内容前后不衔接不紧密。
3、符合题意要求,有立意,但缺少点睛之笔,使立意缺少应有的高度。
4.思想境界不高,明显表现出一些不适合的观点。或看法偏激,或情绪偏激,体现在作文中,便是观点错误或态度消极或思想悲观。这些问题反映了考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有了这些问题,作文自然不能得高分。
三、结合例文,分析“中心”“提升要诀”。
1、学生自学“提升要诀”。
秘诀一:抓住“正确”不放。考场立意,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
思想。
秘诀二:纵向深入开掘。学会纵向思考,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由
表及里、由浅入深,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使中心思想更突出,更渗透。
秘诀三:融旨于物托志。适用于散文、记叙文的写作,是指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现文章的主
旨,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来显示深远的寓意。
2、小组学习,分析优秀作文的秘诀。(一类文略)考题回放(2008.江苏宿迁)
以“掌声又想起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不限;⑵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⑷不少于600字;⑸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
掌声又响起来
江苏宿迁一考生
我脸红,我羞愧,我将头低了下去。虽然耳边正响着“赞许”我的掌声,。因为我清楚地知道,那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
一星期前,省里要举行化学竞赛,我的成绩还算好,于是抱着一拼的心态报了名。在经过几个月的准备之后,我参加了初赛的考试,题目并不算难,我做起来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兴奋地等着成绩的公布,等着自豪地走上讲台去拿获奖证书。果然不出我所料,几天后,我得到了“内部消息”——我考了第一名,天啊!怎一个“乐”字了得!
我得回家请功,让爸妈好好奖励他们的宝贝女儿。可是,当我正准备推门而入的一刹那,我
立刻呆住了——“唉,老师,我家丫头这回竞赛多亏您帮忙啊,成绩下来,第一名,真不错,这次得好好感谢您啊……”这分明是爸爸的声音。难道……我的成绩……,我不愿往下想。可
是他们怎么可以瞒着我哦这样做呢?我无法接受这样的虚荣,我情愿不拥有。我讨厌他们的虚伪,我下决心要努力,要让他们看到,下一轮的复赛,没有他们的帮忙,我一样可以考得很好。
在这样坚定的信念下,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力量,一样可以打败对手,取得预期的成功。
这段时间里,我宁愿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宁愿放弃满心喜欢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宁
愿为那本限量出版的资料顶着烈日跑遍大街小巷……
我又一次坐在考场上,更加充满信心地应战,最终取得了国家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我又一次站在讲台上,捧着鲜红的获奖证书,昂着头,自豪地接受那又一次响起的掌声。
3.引导学生分析满分秘诀。
满分点:主题鲜明、深刻,小作者紧扣题意,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加以发觉,视角很独特。另外,本文的构思布局也很别致。小作者运用类似舞台说明的形式,通过两个时间段,将前后两次竞赛的叙述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浑然一体。
四、指导学生写作
健康,是人们的追求。健康的身体,健康的思想,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爱好……
请以“---------健康”或“健康的----------”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五.学生互改
六.教师和学生一起点评。
七.教师或学生总结。这次作文训练,我们掌握了作文中心得分的要诀:立意明确,中心突出。关键要做到:1.明确依体凸中心;2.化大为小炼主旨;3.平中见奇出新意;4.三思而行求深透。还要做到:抓住“正确”不放;纵向深入开掘;融旨于物托志。只有将理论用于自己的实际写作中,才能写出更新更美的作文。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三—内容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内容”方面的具体要求。
2.掌握让“内容充实”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3.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内容空洞”的原因。
4.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重点
1. 掌握让“内容充实”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2. 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难点
1. 掌握让“内容充实”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内容空洞”的原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经过“切题”和“中心”两个专题的训练,同学们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从“中心”的训练来看,同学们的立意正确、新颖,但从总体来看,大话连篇,内容空洞,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内容”。内容从广义上来说,包括“切题、中心、内容、选材、感情”
前面我们已训练了两项,今天就训练“内容”的第三项——内容。
二. 引导学生明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内容”的具体要求。
新课标为中学生设定的总体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具体明确”即是对作文的具体要求。在阶段性目标也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有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
富多彩。”
这些要求体现在中考中就是作文评分标准,此项得分点所占的比例相当大,仅以安徽
为例:内容30分,表达25分。这说明“内容”极其重要,我们决不可忽视。
中考作文的评分,对“内容”大体可分为五等:内容充实、内容具体、内容比较具体、内容不具体、无内容。实际上我们班上的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处于“内容具体”、“内容比较具体”、“内容不具体”这三个等级。这是我们作文训练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希望大家一
定要闯过这一关。
三、学生将自己收集起来的内容不充实的习作,对照“失分会诊”,分析造成内容空洞的原因。
(这一点学生比较清楚,教师只做一下点拨就行了。)
不同的文体,其内容的失分形式不同,这里这种分析两种文体:
记叙文(包括童话、寓言、故事新编):只是简单的叙事,没有具体的过程。叙事没有中心,故事不完整。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交代清楚故事的要素。有的同学在一篇文章中写了好几件事,但每件事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文章自然无法充实起来。
议论文(包括议论性的散文):空谈口号,说大话,没有具体的典型势力和精确的理论依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记忆的材料太少,肚子里没“货”,只好空谈了。这种情况在我们同学中最为典型。希望大家多阅读,多积累,才能使自己的材料不断丰富起来。
一、对照例文掌握使内容充实的方法。
1、小组学习 。
2、教师引导。
招式一:联想、想象,丰富内容。写作时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使自己的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片段示例:人生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个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跳动着火苗。
“说!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一个身着黑长衫的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长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
火焰顿时在青年的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他为历史增添了一道火红的风景。
上面的文章运用了布鲁诺为真理而献身这个素材,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描写之后,布鲁诺
的形象生动起来了,内容显得具体而充实。
招式二:叠加同类。这种方法适用于议论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一个材料总是单薄的,所
所以我们不防把同类的几个材料叠加在一起,形成集团效应,内容就自然充实起来。
片段示例:君不见,李白不齿阿谀奉承之徒,抬头挺胸夺门而出,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面带微笑挺胸游于山水之间:君不见,文天祥不要高官厚禄,抬头挺胸作正气歌,引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视死如归挺胸走向刑场:君不见,司马迁受宫刑挺胸而成“无韵之离骚”,吉鸿昌面对敌人的枪口慷慨就义……他们的骨气,
他们的坚定,响彻云霄,万古长青。
上面文段,作者以学会挺胸为中心,联想到李白、文天祥、司马迁、吉鸿昌四个具有同样品质的任务。这些同类的事例集中起来就有了巨大的说理效果,文章的内容就显得更充实。
二、结合满分作文,掌握“内容”的“提升要诀”。
1, 自学,掌握“内容”的“提升要诀”。
写记叙文记住两点:一是写好一件事,记好一个人。要写出时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开端、结局尽量简洁,发展、高潮施以重墨。二是要突出描写,用描写来充实内容。
写议论文也应记住两点:一是有充足的论据;二是学会剖析论证
2,小组对照优秀作文,剖析成功的秘诀。(议论文略)
考题回放( 重庆中考作文题 )
一粒种种顶开岩石,破土而出,表现的是坚韧不屈、生机勃勃的力量;一位老师投来关怀的一瞥,是激励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力量有时是一句话,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它给你带来无穷的勇气;力量有时是一本书,当你困惑彷徨是,它会拨开你心灵的迷雾;力量也可以是长辈的一次批评,妈妈的一个电话,父亲的一根白发,同桌的一张卡片,邻居的一声问候……
请以“力量”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⑵600字左右。⑶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⑷不得出现真实
的人名、校名。
满分例文: 家庭的温馨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我们这些扬帆出海的小船最好的归宿;家,是一把大大的伞,有风有雨为我遮为我挡;家,也是一首亘古不变的歌谣,是印在我心中最美的音符。——题记
我的家没有万贯的资财,也没有舒适的小车和豪华的别墅。有的知识爸爸那发自肺腑的谆谆教悔;有的只是妈妈那无休止的阵阵唠叨;有的只是我们兄妹三人爽朗的笑声和那股始终洋溢着爱的温馨。
父爱
父亲从不把他的爱表露在外,但我却从言语中感受到了那分深沉的爱。每次打电话回家,父亲总是三言两语,之后便成了我和母亲的“畅谈”。但正是有了父亲这几声短暂的问候,我的心中才多了些幸福和温暖,也让我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考试成绩的不如意让我坠入了痛苦的深渊,我在电话这头号啕大哭,父亲在那头耐心地安慰我,让我把痛苦和挫折化作奋进的力量。每天放下电话,我的心情总是倍感轻松,我觉得,天更蓝了,树更绿了,阳光也
更加温暖了……
母爱
母亲的爱岁不像父亲的爱那样发人深省,也不像老师的爱那样令人铭记于心,但它有着更闪光的一面。天冷时,是她在耳边不停地嘘寒问暖;生病时,是她寸步不离地守侯在我的身旁;夜深了,是她一次又一次地把踢落的被子重新帮我盖好……一路走来,我无时无刻不是在母亲的细心呵护下度过的。在我远离家乡的这些日子,不知牵走了母亲多少泪水!初次出门在外,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彼此之间极少有沟通的语言,我畏缩了,害怕了。这时,是母亲一句句地鼓励我,让我学会了与人交往,学会了勇敢与坚强。母亲啊,您为儿
子付出的太多太多,您的爱,要我何以为报?
儿女情
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真挚的笑脸,无疑不是儿女对父母最好的回报。父母将所有的憧憬与希望都寄托在儿女的身上,我绝不能让父母失望,我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老报答父母的
爱,让最美丽的笑容在他们脸上绽放。
是这些爱,将父母和我紧紧地连在一起;是这温馨,让家成了游子心中的天堂。这里,父母用温暖的手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为他们的行动给父母带来一丝慰藉。这一首首的
爱的乐章奏出了家庭的温馨,你感受到了吗?
满分秘诀。
满分点:本文内容充实,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中心。采用来题记和小标题的形式,这些小亮点在考场作文中具有引人注目的作用。三个小标题各自独立,但又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很好地表现了“家庭的温馨”这个主题。素材选择“以小见大”,文章、看似平淡,无大是大非,无曲折的故事情节,都是小作者对真实生活的深入挖掘,能反映生
活的本质,具有独特性。
七、指导学生写作。家庭的温馨
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记忆,没有重量。它却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记忆没有体积。它却既可以让人敞开襟怀去拥抱整个世界,又可以使人的心眼狭隘得并蒂难容。记忆没有色彩。它却既可以使人的心灵苍白,幽暗,又可以让人的内心世界绚丽、辉煌。记忆没有标价。它却既可以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上升到崇高的境界,又可以使另一个人的灵魂贬值到
零点以下。
请以“记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八、自改,然后教师点评。
九、总结:经过本次训练,同学们的作文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原来不善于运用想象和描写的同学,这次能运用各种描写的方法将文章写地具体生动。但有的同学语言还比较贫乏,希
望大家多阅读,多积累,更上一层楼。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四—选材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4.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教学难点
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训练了以“窗外”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虚构的材料:一个老大娘在雨中摸针,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这
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选材。
二、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选材失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表现在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有的材料用的人多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三是简单模仿的“
舶来货”。一味的模仿,进入抄袭的误区。
三、引导学生掌握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选材”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对选材引起高度重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2008年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在材料方面要求很高。如重庆“选材新颖,最高可多加5分”;湖北黄岗“选材新颖,有个性可多加1—3分”。材料之与作文评分,显性比重通常占到10%,但其隐性分值远远不止于此。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
四、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小组学习,对照例文,分析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考题回放(2008年湖南益阳市中考作文题)
请以“走进-------”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⑴有真情实感;⑵文体不限;⑶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走进那张“牛皮癣”
大雪放肆地在天空中飘荡,整个世界突然变得一声不吭。那雪白雪白的花朵,纷纷扬扬地落到马路上,落到屋顶上,落到停靠在路旁的汽车上,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间都沉浸在了
一片雪白的世界里。
不知从哪儿吹来一股风,说是为了维护市容,保证城市的卫生,要清理街头巷尾张贴的广告。
天还没亮,雪还飘。一位清洁工正在清理着一面墙。他四五十岁的光景,穿一件军大衣。衣袖上带着袖套,却遮盖不了衣袖的补丁,皮肤在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黝黑。他用力地撕着墙上贴得很紧的纸张,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像火焰一样,似乎能将这雪融化似的。麻烦的是,这些纸张仿佛在墙上生了根,他只好用冰冷的书一遍一遍地擦洗着墙。天渐渐亮了,墙上的纸只剩下了最后一张。清洁工抬起右手正准备撕去,可手突然僵在了半空中,像是被冻住了。
最后,他摇了摇头,收拾好工具,走开了。
参加晨练的老爷爷准时来到这里。一路上的景色令他惊叹不已,不是因为那漫天的大雪——在这北方城市雪算不了什么,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城市的工作效率。一夜之间,每一面墙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在清洁工刚清理过的那面墙前,他停住了。他被那张纸吸引住了,“是哪个粗心的清洁工把它忘了。”他一边念着一边伸出手,去撕那最后一张纸,可刚撕下一角就停住了。他也摇了摇头,走了。
天已经亮了,一个小学生摸样的女孩,一蹦一跳地去上学,嘴里还哼着从老师那儿学到的儿歌,背上背着浅蓝色的书包,她同样被那张纸吸引住了。他细细看了一会儿,就打开书包,拿出胶带,把刚才被撕下的那个角粘了回去,然后开开心心地哼着儿歌,朝学校跑去。
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柔软。一束晨光照到
了那张纸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示”。
满分解密
满分点:本文选取的材料可谓出人意料,美不胜收:一是材料的情节美。在爱护环境的整治活动中。三位不同年龄的人物对一张“牛皮癣”表现出相同的态度,不由让人惑由心生。作者层层设悬,至结尾才一笔带出原因,情感似喷井突然爆发。像清洁工的“摇头”,老人的一“撕”一“停”,小女孩的“粘”,无不让人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二是材料的情感美。三位人物因为关注城市卫生才去关注这张小小的纸,这是一种公德美;三位人物又因为被这张纸感动而停下自己的行动,这是一种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当然,纸背后的那位儿子寻母的举动,更是值得弘扬的亲情美。
借鉴点: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三个人物关注“牛皮癣”的细节描写,均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
的写作功底。透过这篇满分作文,我们感受到了描写在考场作文中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⑴、选鲜活新颖的材料。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着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藏的是健康的心理。如《快乐存折》、《一滴泪水的体验》、《走进桃花园》等中考满分作文,透过这些题目便可以让我们感受到
所选材料的非凡活力。
⑵选感情充沛的材料。“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选材以情动人须做到:或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绘出人物的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
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的感受,力求做到材料小巧合理,真实动人。
⑶选底蕴深厚的材料。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画龙点睛”、“文才飞扬”。如果你有丰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以从诗词方面选材。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写人未所知,以知出新。
五、结合优秀作文,掌握“选材”的“提升要诀”。
1、 学生自学,分析满分秘诀。
考题回放(2008年浙江杭州市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月1日,风和日丽。杭州某景点游人如织。人们泛舟于纵横的河道,穿行于青翠的丛林,徜徉于碧绿的田野,陶醉在这优美的自然风景。游人之中,一对父子引起大家的注意: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年幼的儿子,手拿塑料袋,不时地拾捡着路旁被人丢弃的食品包装袋、废纸
果壳……人们见了,不禁驻足,纷纷弯腰拾捡废弃物。啊,好一道亮丽的风景!
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满分例文解秘
走在历史的画廊里
朦胧中,我被带到了一条长廊里,两旁挂满了一幅幅活动着的图画。我迈开步子,观赏
起这些多彩的图画来。
第一幕
人生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
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个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跳动着火苗。“说!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一个身着黑长衫的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长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
火焰顿时在青年的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
烈火中永生。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他为历史增添了一道火红的风景。
第二幕
白色的病床上,一个小女孩艰难地用小木棒翻着书。由于高位截瘫,她只能镜子吃力地看书,字是反的,她会因此不停地流着眼泪。但她并没有抱怨,她坚持了下来,她为此露处了多少发自内心的微笑。当她坐在轮椅上,拉着手风琴低唱着“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时,
她已经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张海迪,一张苍白的脸,却为历史添上了一道五彩的生命之景。
第三幕
烈日当空,一位农民打扮的老伯正在田间忙碌着。低头,弯腰,又站起。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一连串串的动作,观察着那一株株水稻。突然,他眼睛一亮,笑容顿时写在了他的脸上:“找到啦!可找到你啦!我找了你十年啊,今天终于让我找到了!”说着,弯下腰去,小心翼翼地将那株水稻连根挖起。欣喜若狂地带着它往远处的房子跑去。他就是袁隆平,养活了几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农民,坚持了十年,他终于在中国的历史上画上了一道金黄的风景。
尾声
睁开眼,天已大亮,枕头旁放着的书仍翻在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才能创造出最美好的风景。
满分秘诀:除了形式新颖、构思独特以外,本文在材料上的特色也极为鲜明:⑴材料横贯古今。文章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古今人物巧妙连接在一起,展示了布鲁诺、张海迪、袁隆平独特的“人生风景”。这种形式,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约束,给人以明快、简洁、大气的感觉。⑵材料感情浓郁。考生选取的三个故事虽“老”,但作者用善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不同人物在不同境遇中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坚守。⑶在表现手法上也各有侧重,写布鲁诺重在背景的烘托,写张海迪重在内心情感的铺设,写袁隆平重在人物言行的描写,从而使三个人物都显出鲜明的个性。读者透过文字可以触摸到这
些人物的美好心灵。
2、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提升要诀”。
材料除真实、典型外,还应力求新颖: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观点、新认识、新
经验等,让读者耳目一新。
具体方法是认真思考,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选材过程。要放弃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刻骨铭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横生的故事,才是震撼心灵的情感。
六、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苦与甜是相对的,苦与甜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些从小肯于吃苦的人,往往三十而立,因为有了真本事,后大半生便可以享受相对甜美的生活。而从小泡在蜜罐里不肯吃苦的人,且不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甜,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真本事,一生也摆脱不了心灵上的苦难。正如俗话所说:“能吃苦的人
吃半辈子的苦,不能吃苦的人吃一辈子的苦。”
读完上面的材料后,请以“苦与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
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思路点拨:写记叙文,可以讲述自己、亲人或朋友“苦尽甘来”的故事,展开时,对“生活之苦”要“泼墨如云”,对“生活之甜”则可以一笔带过;写议论文,则可以以李时珍、李世光等人不同寻常的苦难经历作为素材,提出“在苦难中走向成功”的主题,为充实文章,写作时要巧妙地引用一些诗词格言,让观点水到渠成。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反面取材,有句话说得好:“自讨苦吃会增加生命的高度,历尽忧患方能挥洒生命的昂扬。”从反面切入,内容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目光。
七、学生互改。
八、教师点评。
九、总结: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得分要诀是:“材料丰富,精当具体”。从这次作文的训练效果来看,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选出真实、典型、新颖的题材,还需要大家留心观察
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五—情感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情感”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3.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2、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周易》上说“修辞立其诚”,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白居易说“感人先者,莫先乎情”。这些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写作要“表达
真情实感”,并把“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作为创意加分的重要依据。
上述这些要求及规定,在各地中考作文评分准则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今天进行第五个专题训练——情感。
二、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分析自己在情感的表达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感情平淡乏味。原因是表达方式单一,常是一叙到底,没有恰当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⑵、感情虚假失真。由于阅历少,对所经之事又感受不深,难以写出真情实感,“为文造情”。⑶、感情夸饰失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有强烈的情感体验,但没有掌握一定的抒情技巧,而出现了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感情夸饰失度、抒情矫揉造作等情况,从而消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⑷、感情消极低沉。主要是因为受“新事物、
新观念”的影响,对反面事物大唱赞歌,或以偏概全,一味揭示事物的阴暗面。
三、引导学生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1、学生结合优秀作文分析其方法。
考题回放: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小花,灿烂一片心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
心脾。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
让我们感悟芬芳的人生,绽放生命的花朵,追求生命的方向。……
请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所写内容必须在所写话题范围之内。⑵立意自定。⑶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⑷题目自拟。⑸不少于600字。⑹要有自己的体验、感悟,不得抄袭。⑺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⑻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满分例文
暗香. 爱香
小A曾经对我说:“你身上有股特别的香气。”
我不明白,哪里有。
直到有一天,当我换下演出服,重新穿上自家衣服,我才似乎明白——暗香何处来。
清晨,阳光犹如流水般洒在里院子里,伴着熟悉的流水声轻轻流淌,在微甜的空气里回旋漾。
我推开熟悉的锈铁门,随着“吱”的一声,在阳光的斜射下,奶奶的背影映入眼帘。又是一股熟悉的味道,暗香涌动。我疑惑,是洗衣粉的味道?是奶奶的味道?还是都有。我走进了.
像往常一样,奶奶弯着腰坐在古老的木盆前,将手浸在水中不断地上下搓动。
“哗,哗,哗……”随着那赋予了节奏般的击水声,香气越来越浓,一群白色的泡泡也淘气地露了脸儿,有的得意地升上天去,有几个呆头呆脑的摇摇摆摆地撞到了木盆的边上,有一群牵着手,笑盈盈地落地,大多数却涌上了奶奶的手,爱怜地赐给了奶奶犹如天使般的吻……
奶奶的手在泡泡和水中若隐若现,她的手不像母亲的手修长而又年轻,也不像父亲的手
刚强有力,她有她的韵味,像铁树开花那样有着岁月的芳香。
奶奶的手不断搓揉着衣服,似乎有什么贮进了衣服里。一瞬间,我真的什么都了解了,奶奶是将充满着爱的香气,贮进了洗衣水中,长留于……
“想什么呢?昨天的衣服干了,在沙发上,快把睡衣换下。”奶奶催我换衣服……拿起沙发上的白衬衫,暗香再次翩跹,犹如沁人的提神药,流入鼻中,那是洗衣机转不出来的,是洗衣
店熨不出来的,是别人搓不出来的。
奶奶用她的生命全心全意地爱着我们,爱意融入了衣服中,围绕在我的身边,滋润了我的心田,芬芳了我的生命。
真庆幸能及早闻出来,那爱的暗香。
满分解秘
满分点:⑴层层蓄势,步步渲染。文章开头,作者从衣服的香味写起,通过探询香味的来源,进而体悟到奶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从全文看,探询香源的过程,也就是作者发现真爱、感受真情的过程,文中流露出的浓浓的爱意,让人感动不已。⑵实写虚写,相得益彰。文章以“暗香.爱香”为题,意韵深厚,情味悠长。其中,“暗香”是指衣服的香味,是实写;“爱香”是指奶奶对自己的关爱,这种无私的爱,让作者深受感动,让作者仿佛闻到浓郁的“爱香”,这是虚写。实写是虚写的基础,为揭示人物的品质,抒发真挚感情作了很好的铺垫。文中由
实入虚,转接自然,既有效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也增添了文章的艺术魅力。
借鉴点:
⑴、细节描写,真情毕现。“奶奶洗衣”的细节,艺术诠释了“爱的暗香”。作者移情于物,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泡泡”的情态、动作。这些生动形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到芳香馥郁,情意真切。⑵悬念设置,曲径通幽。写作中,作者还注意通过“我不明白”、“我似乎才明白”、“我疑惑”等悬念的设置,使文章犹如通幽曲径,展现迷人的风采,有效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也有助于文章抒发强烈的感情。
2、教师引导理解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⑴写真实的情感。“真实”重要指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要符合生活实际,不违背生活的规
律。只有倾注了真情,文章才有实感。
⑵写真切的感受。“真切”,是指感情的表达要具体、深切而自然。真切的感受,来自人与自然、社会生活的交流互动。只有对生活的种种感受了然于胸,动人的真情才能在我们的笔端涌动。
⑶抒真挚的感情。“真挚”是指感情的表达力求深刻、诚挚而又妥帖。感情的书法既要符合生
活的真,更要符合人性的善,进而显现感情的美。
⑷求感人的效果。“感人”,是指感情的抒发浓烈而又富有感染力,能有效地激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营造一个动人的艺术境界。要获得感人的效果,须采用有效的抒情手段。既可直接抒
情,也可间接抒情。
四、引导学生分析病例文,掌握“提升要诀”。
1.展示学生习作《窗外》,学生分析其失误点,并运用提升要诀的某种方法,修改习作。
2.引导学生修改(略)。
3、总结:提升作文“情感”的秘诀:⑴突出词语的感情色彩。⑵发挥表达的传情功能。可运用议论、抒情直接抒发感情;采用描写,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抒发感情有直接的功效;而记叙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要表达真挚的感情,就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⑶凸显局势的表情特性。从语气、语调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句式各有所长,能充分展示不同的情感。再加上长句和短句交替使用,倒装句和特殊句时时点缀,关键语句反复咏叹,可以使感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⑷突出修辞的寓情特色。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不仅使文章生动形象,尤其能
有效地帮助我们表达情意,抒写感受。
五、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
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意、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长驻。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对众人而言,唯一的权利是法律;对个人而言,唯一的权利是善良。
请以“善”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善”是一个老话题,要获得读者青睐,就得要“老”中出“新”:一是挖掘老话题中的新含义,揭示时代赋予“善”的崭新内涵。二是进行形式手法上的新包装。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写出文章的真感情。⑴描绘生活,表达真实感受。写作要结合自身实际,把感受写
具体,就能收到良好的抒情效果。⑵情景交融,打造感人境界。
六、学生自改。
七、教师点评。
八、总结:写作方法固然重要,但要写出“真实真切,真实感人”的文章,一定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写作。因为独特的情感来源于独特的经历和真心的感受,来自于对独特经历和真心感受的提炼。希望大家面对生活微笑,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它们
流淌在你们的心间,绘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六—结构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结构”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结构”方面失分的原因。
3.复习文章结构类型,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中考作文在“结构”方面的具体要求。
2、复习文章的基本结构,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结构”方面失分的原因。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一般说来,主题是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材料是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而结构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说:“正如‘结构’二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盖得不好,结果是毫无用场。”这说明结构对于文章是多么重要。
我们今天训练第六个专题——结构。
二、学生自学,了解中考作文在“结构”方面的具体要求。
结构是文章生命的一部分,也是考场评价的一个重要的得分点。有的将“结构”直接列出纳入评分标准,也有的则将“结构”这一项评分依据细化为“篇章”、“条理”、“表达”三个小项。
三、引导学生复习文章结构类型,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已训练过的文章结构类型:总分式结构、对比式结构、横式结构、纵式
结构、流浪式结构、时空交错式结构、拼合式结构、对话式结构等。
2.学生小组学习“提升要诀”,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
在写作实践中,以下方法有助于文章结构的优化。
一线贯穿。面对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的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
的转化等。
总分相映。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其最大好处是总提分明,分述到位,各得其所。
抑扬转换。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写其美,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叫抑
扬转换。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亦问亦答。以提问和作答来构建文章的结构,新颖别致。其中的“问”,实际上是作者的设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
回环往复。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的主体框架。这种方法多用于散文、议论文、诗歌之中。
首尾出彩。设计一个亮丽的开头,可以锁定靶心,开门见山;可以聚焦环境,写景渐入;可以设置矛盾,悬念引入;可以用熟语拉近距离;还可以采用欲扬先抑、妙言感悟、直抒胸臆等方法。精彩的结尾,可以是亮出高见,尽展哲思美;可以是敞开心扉,尽展真情美;可以是欲言又止,尽展韵味美;可以是陡转立止,尽展新奇美;可以是呼应开头,尽展结构美。
3.总结:其实,在平时的习作中,我们已系统训练过这些方法。保证文章有严谨而巧妙的
结构布局,就要在写作之前先好好运思,通盘考虑,精心布局。
四、对照优秀例文,分析作文结构失误的几种情况和满分秘诀。
1.小组讨论,分析作文结构失误的几种情况。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线索分散,笔力分散。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四是缺乏过渡,
忽视照应。五是首尾失当,影响表达。
1、 引导学生分析满分作文的秘诀。
⑴考题回放 作文:沟通
友情提示:沟通,椐《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
要求:⑴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⑵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⑶文中不能出现真
实的校名、人名。
⑵、满分作文
沟通
前几天,因母亲打扫房间同时看了她的日记,女儿与她大吵一架。几天来,两人互不理
睬。这天晚上,女儿想了许多许多,终于提笔给妈妈写了第一封信。
妈妈(因与你吵架,故不称你“老妈”):
您好!
为了我们母女的和平共处,我决定写信和您沟通一下,以表示我深深的歉意(但并不说明上次吵架是您对我错)和无比的严肃。作为女儿,与您吵架是没有礼貌的,是我不对。对
不起,妈妈(深深鞠躬)。
为了避免今后我们母女再爆发冲突,我想了以下几点,作为我们之间的协定:
1.今后的重要东西(特别是日记),请勿随便翻阅。如有需要,必须征得我的同意(这
点很重要)。
2、以后我若把门关上,请勿随便进入。进入前先敲门,当听到“comin”时,方可进入。
3.学校考试成绩不要天天询问。如果考试了,我会主动将成绩汇报给您(这是为了减轻
我的心理压力)。
4.在家吃零食,如巧克力、薯片等,请不要阻止。从自己的形象方面考虑,我不会乱吃东西,我会控制自己。
5.今后我们母女之间要加强沟通,平时要以聊天形式进行沟通,关系恶化时以书信沟通。
祝妈妈身体健康!
女儿
上学前,女儿把信悄悄地放在母亲的书桌上。
放学回家,女儿就看见有一封信平平整整地躺在自己的书桌上,心中窃窃惊喜。
女儿(因吵架不再称你“宝贝”):
看到你的信很亲切,很激动。针对你提出的五大内容,我也说说我的想法。
1.看你的日记,我不是故意的。在此说声“对不起”(还真有点不习惯)。这条我完全
赞同,有需要,我会主动向你说明,与你商量。
2.第二条,我基本同意。但前提是你不能在里面做影响学习的事。你进我们房间,也要自觉遵守此款。
3.第三条,我基本同意。前提是你不得欺骗我们,如违反,则此条无效(这点特别重
要)。
4.零食无益,美丽和零食对女孩子不可兼得。这一条,我保留自己的意见,但我会改变原来的态度和方式。
5.第五条,我完全同意。只是为了你好,可以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
祝你学习进步!
母亲
看完信后,女儿高高兴兴敲门进了母亲的房间。
⑶满分解秘
满分点:首先,题目扣得紧,这一点特别重要。开头,迅速点题,交代沟通的原因。两封信,说明了母女沟通的目的,沟通的内容。结尾含蓄地暗示了母女沟通的结果,呼应了开头。全
文以沟通为线索,行文自然流畅,不蔓不枝。
其次,表现形式新,主体部分是两封书信,它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信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夹注,也极有创意。再次语言自然朴素,又不失风趣。
五、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请看吧,在教室里,后排同学也在努力向上;在乡村里,孤寡老人又受到政府的救济;在社区里,贫困人家正在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培训;在医院里,那些重病患者床前摆满了鲜花……我们的国家,一个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正在努力将阳光播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于是,请回忆父母那一句句贴心的话语,老师那一个个关注的眼神,朋友的携手相牵,社会的关爱行动,当它们犹如春风送暖般步入生活的角落或心灵的角落,我们何
等的感动!
请以“角落”为话题,自定题意,自拟标题,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六、学生自改。
七、教师点评。
八、总结:结构是一篇文章的框架,得把它打好,打坚实,打得富有新意。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认真精心构思,构建个性化的结构。
初三作文辅导
第一章审清题意的能力
【能力定位]
审题,就是仔细辨认、审查、分析、研究题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文体和写作的范围、角度、重点等。有人说,为文审题是前提,立意是关键,表达是重点,可谓切中肯綮。确实,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首先把好审题这一关,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不对题,文不对“体”。即使文字功底很好,也难免“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在平时训练、测试甚至决定学生“命运”的考试中,这样的例子都不鲜见。
【要点阐释】
审清题意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
每道优秀的命题都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揣摩命题意图,就是分析命题者“为什么命这个文题”,探究命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善于揣摩命题意图,写作时才能深谙“行情”,投命题者“所好”。命题的依据有:
(一)联系学生的阅读实际命题。特别是课文阅读,它是语文学习之“本”。有联系课文思想内容的,如《不要畏惧困难》,审题时可联系《愚公移山》揣摩命题意图。有联系课文写作特点的,如《我最敬佩的人》,审题时可联系《谁是最可爱的人》揣摩命题意图。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学生的生活包括个人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科技生活、想像生活等。面对此类文题,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联系当前的社会背景去审视题目。比如:“每位同学自身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卑、惰性、娇气……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把题目‘我终于战胜了_’填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这个命题既切合学生自身实际,又反映了当今社会一个热门话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分辨表达体裁的能力
如果命题已对文体有明确要求,就务必要按要求作文。如果命题对文体无明确要求,就要从下面几方面人手辨明表达体裁。
(一)注意文题中表明文体的标志词语。
题中含“记”“忆”“访”“传”“纪事”“巡礼”“见闻”“赞”“颂”“歌”“抒怀”“畅想”等词语,即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如《童年纪事》、《琐忆》、《内蒙访古》、《武夷游》等;
题中含“议”“论”“说”“谈”“辩”“驳”“评”“析”“感”“看法”“启示”“谈起”等词语,即写议论文;
题中含“用途”“功能”“介绍”“说明”“解说”“性质”“怎样”“制作”“方法”“技巧”“(某物)自述”等,即写说明文。
(二)遇到没有标志词的文题,可以通过试加标志词的办法辨明文体,也可以从文题的含义发现它对文体的要求。
一般来说,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题的,要写记叙文,如《最难忘的一天》、《校园见闻》、《我和同桌》、《抉择》等;
要求阐发某种主张、论述某个道理的题目,要写议论文,如《机遇·天才·成功》、《要虚心“纳谏”》、《爱国主义,还是军国主义?》等,这些题目,或展示出论题,或直接点明论点,都是不难辨认的;
要求介绍、解说客观事物、事理等知识的题目,写说明文。
有些命题较为含蓄,要通过分析加以辨识。如《火车头》这一题目,不加分析,就难以把握它的文体。不过,在这里.显然它是一种比喻,比喻现实生活中起带头作用的先进人物,自然是要求写记叙文。
(三)对不限文体的文题(话题作文),要尽量充分分析可以运用的体裁,然后根据自己的长处,选用一种合适的文体,绝不能写成非驴非马的文章。
三、明确选材范围的能力
命题对选材的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分析文题的各个限制条件,避免出现“跑题”现象。文题一般从时间、处所、数量、领属、关系、对象等方面限制选材的范围,如《明天的我》,限制了时间“明天(未来)”、对象“我”。
命题作文既有限制又有自由。因此,明确了文题的限制条件以后还要进一步拓展自由发挥的余地。一是要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展开文题,以便选择最佳入笔处。如《好消息》,以“谁的好消息”为发散点,可以从我的、同学的、老师的、班级的、学校的、家庭的、街道的等角度展开;以“好消息的内容”为发散点,可以从学习、体育、文娱、生活等方面展开。二是要展开合理的想像和联想,使写作内容更生动、更形象、更丰富。如《梦想成真》,审题时可以想像将来具体的时间、环境,想像具体的人物、事件。可见,在文题的限制之中,也有可以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
四、把握题意重点的能力
明确了选材范围之后,还要把握题意的重点。把握题意重点,可从三方面入手:
(一)捕捉和推敲题眼。题眼就是文题的关键词。所谓“捕捉和推敲”,即指在审题时要紧抠题目中的每个字眼进行思考,尤其要对其中的关键字眼进行反复的推敲,深入的思考。
其一,对一些字面意思较浅的题目,要抓准题眼,把握好立意和选材的重点。如《我终于学会了XX》,在审题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在“XX”处填上一种本领(如“摄影”、“拉提琴”、“打字”、“游泳”等),还要注意“终于”二字的含义,它指在学习某一技能的过程中曾遇到挫折和失败,而自己努力不懈,最终战胜困难获得成功。因此写作时就应突出自己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意志,要重点表现这一过程的艰难与曲折。标题的语言结构不同,其中的重点字词所处的位置也不同:是偏正结构的题目,重点往往在偏上,如《诤友》(“诤”)、《我家的新鲜事》(“新鲜”)等.这些重点词多为形容词;是主谓结构的题目,其重点往往在谓语上,如《我陪王奶奶过春节》(“陪”)、《妈妈教我干家务》(“教”)、《这堂课真有趣》(“有趣”),《学贵多问》中的“贵”,揭示了多问对于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这些重点词多为动词或形容词;有的题目主谓结构中包含着偏正结构,其重点词有时就不止一个了,如《改革之年喜事多》(“喜”“多”);是并列内容的题目,重点则在二者或几者之间的关系上,如《我和同桌》(重点表现两人互帮互助,情同兄弟或姐妹的亲密关系)。
其二,对于一些字面意思较深或含有比喻、象征意义的题目,则要深入分析,抠出其确切含义。如《我的忘年交》(“忘年交”,指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面对“大潮汐”老师们》(“大潮汐”指当前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经济大潮)、《邂逅》(指久别的亲友、师生、同事等偶然相遇)、《启明星》(含象征意义,指给人以教育,以启迪,使人从愚昧走向聪慧的人)等。另外,对于材料作文,这种审题方法也很适用。不管材料长短,其主旨总在个别句子或字词上,抠准了它们,也就弄清了题意.把握了写作的重点。
(二)把握内在关系。题目是并列短语的,题意的重点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上。如《我和班集体》要求写“我”与“班集体”的关系,“我”怎样为班集体争光,班集体又怎样关心和帮助“我”。题目是主谓短语的,要注意主语和谓语内容上的联系。如《勤能补拙》就不能只谈“勤”的可贵,还要谈它能“补拙”的功效。
(三)吃透文题的隐含义。隐含义即题目的深层含义,它主要包括三种:一是象征义。如《蜜蜂赞》,题旨不在介绍蜜蜂,而是要赞美它那种勤劳无私的精神以及具有蜜蜂精神的劳动者。二是比喻义。如《推倒墙是桥》,比喻人与人之间要消除隔阂,相互沟通。三是引申义。如《“水滴石穿”的启示》,要求根据水滴坚持不懈、日久穿石的自然现象借题发挥,阐明道理。
五.明确要求。作文通常有或多或少的写作“要求”。这些“要求”有时除了涉及立意选材等内容方而外,还涉及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幅、书写形式等方面。有些“要求”富有“弹性”,有些则是硬性规定、审题时必须看清弄准,写作时自始自终记在心中。
提高审题能力,切实吃透题意,还必须熟练运用一定的审题方法。
一、比较异同法
遇到眼熟的文题,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这就需要联系近似的题型相比较,分析各自的特点。如《我爱老师》,可以跟《我的老师》。《我和老师》相比较。第一题重点写“我”对老师的爱,第二题重点写“老师”是怎样的人,第三题重点写“我”与“老师”的关系。
二、补足因素法
因素,即文章中的已知条件。条件多的文题,题意就明白具体;条件少的文题,题意就隐蔽空泛。命题者为了增加审题难度,以考察写作者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常常故意减少文题中的已知条件。遇到这样的文题,在不改变原题题意的前提下,写作者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给原题适当补足一些新因素,使题旨显露出来。如《早晨》这个题目,含义很广,可在“早晨”二字前增加一些限制或修饰语,如“学校的”、“都市的”、“乡村的”、“军营的”、“工厂的”等,题目的含义和写作的角度就具体了。再如,《追求》这个题目可以在前面加主语“xX”,在后面加上可供支配的宾语,使之成为某某“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或“追求理解”等,这样也就明确了写作内容。又如《我的梦》,其中的“梦”比较抽象,它不指晚上所做的梦,而是指人的某种幻想和希望。我们可将“梦”的具体内容补出来,变成“我的梦是当上飞行员”,“我的梦是考上XX大学”等;再如写《盼》,在题前补足“我的”、“家庭的”、“社会的”等因素,题旨就明白了。运用这种方法,千万不要画蛇添足或擅改原题。
三、大题小做法
“大题”是指范围大的题目,一般字数少,不带修饰语;“小做”是指从小的角度来取材立意,力求以小见大。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强,限制少,题目大,但还需要审题并注意方法,如“化大为小”【材料】你热爱生活吗?你关心生活吗?生活是个大课堂。只要把目光投向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真切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从而获得知识,增长才干,美化心灵,树立志向,……【要求】请以“关注生活”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生活中的某种经历,抒发自己的感悟;可以对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介绍生活中的某种新事物,作出自己的评价。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这是一个以“关注生活”为内容范围的话题作文题。在审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步骤:一是拓展,即以“生活”为由头生发开去,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如“生活”一词,我们可以用增加定语的方式加以拓展,由此就可以派生出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等等。如此一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可以与“生活”相关,自己与父母兄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接触可以与“生活”相关,自己与叔叔阿姨、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甚至素不相识的人的交往也可以与“生活”相关,……进行这样的内容拓展后,就不会感到没有材料可写了。二是聚焦,即在前一步“面”的拓宽的基础上,进行“点”的选择。因为在写作时,我们不可能将生发联想到的所有材料都写出来,这时就需聚焦在拓展的某一个内容、某一个方面,选择一点来写,原则是自己熟悉的、丰富的和可写的。三是挖掘,即对自己确定的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在求新求异、求精求深上加以突破。例如该题,如果仅仅停留于某个生活故事的叙述,那就不免有些浅显,但假如能像题目要求中那样,在记叙某种经历中抒发自己的感悟,在论述某个问题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介绍某种新事物时,作出自己的评价,……如此这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果及因,那才能真正有新奇的发现、真切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文章才会写得有血有肉有灵魂。
四、实题虚做法
“实题”是指以某种实物为题,如《路》、《绿叶》、《泥土》等。“虚做”是指不就物写物,而是展开联想,揭示其比喻义或象征义。这种方法对借物抒情的文题比较适用。
审题的方法远不只这四种,每个写作者可以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灵活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
【实例解说】
实例一文题:《我的第一位“老师”》
题解:从题意容易看出,这个文题应写成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审题的难点是对“老师”的理解。文题中的“老师”加了引号,不是指以教育为职业的人,通常应是自己的父母。但是,要跟《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相区别,应该从爸爸或妈妈作为启蒙老师如何在学习上、思想上教育自己的角度写,而不能把父母如何在生活上关心、照顾自己作为写作重点。
实例二文题:《课后》
题解:与这个文题相近的文题很多,容易根据思维定势随便记一场球赛、一次大扫除、一次野炊等,写成《课间》、《课余》、《课外》。审题时要注意比较它们的区别。《课后》的题眼在“后”,课后是课中的延续和发展。因此,所写事件的起因最好在课中,经过和结果在课后。为了使题意更明白,还可在文题上补足适当的新因素,如“课后的一场争论”、“课后被老师叫去的一次谈话”、“课后的补课”等。
实例三文题:《微笑》
题解:可以联系课文《背影》揣摩这个文题的命题意图。《微笑》也是以人物的特征为题,因此可以借鉴《背影》的一些写法。如通过对人物神态特征“微笑”的特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人物的神态特征“微笑”为线索谋篇布局。注意不要把“微笑”笼统地理解为“笑”,“微笑”是无声的、自然的、发自内心的笑。
实例四文题:《要珍惜这大好时光》
题解:文题中的“要”表明是向人们提出希望和要求,规定了表达的体裁是议论文。初中生写这个文题,可在题前补足“青少年”的因素,只有这样,议论才有针对性,题中“这大好时光”所指代的内容才明确具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人生来说,一生之计在青春。因此,文题可理解为“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同时还应该看到,当代青少年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必须创造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青春。审这个题时,不要跟《珍惜时间》相混淆。
实例五文题:变味的友谊
题解:这是一个由偏正短语构成的标题,“变味”是题眼,是写作的重心,“变味”即改变性质,不正常的意思。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真正的友谊,是指生活上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是指心灵上的互相理解、互相慰藉、互相鼓励,是指事业上的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而“变味”的友谊则恰恰与此相反,大而言之,是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抑或溜须拍马,互相利用;小而言之,是指在事业上、生活上互相拉拢,互相包庇,吃喝玩乐,不思进取,互懈心志,共做平庸。学生在写作本文时,应从小处着眼,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多写自己身边的事。本文要写的这种变了味的友谊,给人带来的只能是悔恨和痛苦,文中应显示这种结果,表明作者对这种友谊的否定态度。(抠题眼)
实例六 文题:心事
题解:“心事”,心中盘算之事,多指想做却不能顺利做成,感到为难的事情、比如你想报考师范学校,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显然不会构成心事;如果遭到父母的反对,而你却要坚持己见,就会产生心事。所以,在选材时要稍加留意,不要把心中所想的事情都视为心事。中学生固然无忧无虑,但在学习、思想、生活方面也常常会有心事,因而选材的范围也还是相当广泛的。写心事要展示内心世界,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生活给自己的教益和启迪,总之,要写出积极意义。另外,选材也不必仅局限于自己,也可写其他人的“心事”,如“奶奶”“爸爸”“妈妈”“老师”,或某同学、朋友、亲戚等,只要是自己熟悉的人、熟悉的事,都可写,这样写,选材的范围更宽,立意也更见深度,内容也更丰富。(抠中心词兼添加成份)
实例七文题:静静的夜晚
题解:这个题目,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从正面思考,是无法下手的。夜晚静静的,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但在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如果从“静静”的反面来思考,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就会见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其实,《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如老师在办公室里跟我谈心,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医生在手术室里抢救病人,连续奋战,不顾疲劳;
边防战土在冰天雪地里站岗放哨,夜以继日,毫不懈怠;公安干警在黑暗中追捕歹徒,英雄机智,舍生忘死;党的领导在会议室里筹划方略,废寝念食,呕心沥血;企业家们在办公桌上绘制改革蓝图,兴致勃勃,彻夜不眠……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而这些材料,都应具有“不平静”的特点。(反向思维法)
实例八文题: 满头白发的考生
题解:本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词是“考生”,修饰语是“满头白发”,所谓“考生”就是参加考试的人;所谓“满头白发”,则指老年人。这个命题似乎违背生活常理,但仔细想想,也合乎情理。当今时代,知识爆炸,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壮心不己,尽管已近暮年,还在不断地充实自己,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个很具时代特征的作文题。
实例九:材料:小马要过河,不知河水深浅,问牛大伯,回答是水不深,能过去、正当小马准备过河时,松鼠跑上前阻止:河水很深,昨天还淹死了我一个伙伴。小马无主意了,问妈妈,妈妈说不要光听别人的,要自己想想,还可以试试。结果,小马过了河。根据上面的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题解:在这个材料中,老马、小马各是一个思维单位,老牛和松鼠归为一个思维单位,这样就抓住了三个思维角度。从这些角度深入挖掘,就不难做到顺“藤”摸“瓜”。从老马角度看,首先老马是个成功的家长,它懂得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联系社会上溺爱子女的现象,就引出了一个论题——子女教育问题;其次,老马又是个成功的老师,对小马的幼稚,它没有板起面孔指责,而是循循善诱——这又引出了教育方式与方法的问题,诱导、启发总比教训、斥责好。从小马这个角度看,它只听老牛松鼠一讲,便不知所措,裹足不前,这就昭示人们:遇事要多动脑筋独立思考,要有主见,千万别人云亦云。从老牛和松鼠的角度看,老牛认为水浅,松鼠认为水深,但二者都没有说错,由此可见,不同的人看同一个问题,由于角度不同,难免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因此,处理问题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辨析事物,认清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通过做横向分析,材料便有了四个论题。不过,在立论时一定要抓住符合材料本质的问题,切不可抓住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实例十、单项训练
1.辨析下列文题应写的体裁。
A.《钢笔的故事》 B.《我不同意这种说法》C.《成长的脚印》 D.《讲究与将就》E.《足球迷》 F.《背诵的窍门》
上面文题应写记叙文的有();应写议论文的有();应写说明文的有( )。
2.在下列文题的题眼下加上着重号。
A.《天空不空》 B.《要孝敬父母》C.《美好的瞬间》 D.《表扬名单上没有的人》E.《我从来没有这样激动》 F.《我爱唱这支歌》
3.利用自己掌握的审题方法,辨析下列文题,弄清其中所限定的时间、范围、对象及其写作重点。
①《我终于战胜了自己》
②《记忆中的阳光》
③《校园爱心曲》
④《多彩的初中生活》
⑤《答卷》
⑥《家》
⑦《一位普通的同学》
⑧《故事发生之后》
实例十一、综合训练
审读下列文题,分别写出题意解析。
1.《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化学现象)》 2.《我们这一代》3.《温暖》 4。《有趣的一堂实验课》5.《风波》 6.《瞧,这一家子!》 7.《邻居》8.《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9.《严与爱》
下列文题不限文体,请结合自己的长处给各题拟一则提纲。
l.《朋友》2.《假如我有100万》(“100万”指100万元钱)3.《我喜欢的一本课外读物》4.《乐在其中》
第二章 拟制标题的能力
【能力定位]
拟制标题的重点在“拟”,其特点有三:拟出材料内容的整体性,写作重点的明确性和选取材料的导向性。其主旨在于为供料作文的写作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拟制标题是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的一项基本功,是“观察、分析事物,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结果和感受”的基础训练。拟制标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通解文意和提炼观点的能力,养成精读的习惯,培养发散思维,促进创造精神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要点阐释】
拟制标题适用于没有规定文题的供料作文。《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缩写、扩写、改写、读后感和话题作文均属此类。供料作文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和语文教师的重视,是因为它具有构思角度灵活,适用多种文体,与阅读紧密结合,可以避免区域性和猜题押题的特点。供料作文中的拟制标题举足轻重,左右写作的成败。“题好一半文”不无道理。拟制标题如果要达到“不落俗套,准确、简明而生动,令人耳目一新,让阅卷者折服”的效果,就得掌握“命题要求、读解材料、拟制方法”三大要点。其特点和能力的要求分述如下:
一.命题的要求
文章的标题大致可分为“既命题,又立意”和“只命题,不立意”两类。前者如《身正不怕影子歪》,后者如《心中的歌》。无论拟制哪种标题,除“新”的要求外,还有内容、形式和范围的要求。
1.内容的要求。拟制的标题要准确,明文章体裁,明写作重点,明选材范围。
2.形式的要求。拟制的标题要简练,或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
3.范围的要求。拟制的标题外延要小,小才实在,小才集中,才能以小见大。
二、读解材料
供料作文的材料可谓纷繁之至。从内容看,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从数量看,有单则的,也有多则的;从语言看,有文言的,也有白话的;从文体看,有记叙的,有议论的,也有说明的;从形式看,有文字的,也有图画的。无论哪类材料,都要认真读解。“读”是读懂读通,“解”是分析综合,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抓住材料的关键,揭示本质,明确题旨,达到正确拟制标题的目的。
1.读懂读通。
供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提供了信息,设置了一定情景的“正材料”;一种是命题者根据正材料拟设了“要求”、“提示”、“注意”等内容的“副材料”。尽管两种材料的性质不同,意义不同,但他们互相制约,互为作用。只有先分读,后合读,才能产生理想的“读”的效果。读正材料要通解文意,理解材料的中心和要点,判断材料内容的是非与好恶,慎思命题者提供材料的意图。读副材料要把握命题、文章体裁、写作重点、选材范围、表达方式以及字数限制等要求。然后把正副材料结合起来读,两相对照,辨析其异同,挖掘材料的核心所在。
2.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就是对材料进行消化、吸收,多角度、全方位为我所用的思考过程。分析材料的内涵,理解和掌握中心;分析材料特点,明确文体特征;分析材料背景,了解时代脉络;分析材料的命题要求,明确写作细则;分析语言特色,考虑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百川归海,综合正材料和副材料的联系,从整体上构建写作思路,为提炼观点作好准备。
特殊的供料作文——看图作文,其关键是识图。发挥合理的想像,把画面的内容转化为头脑中的“文字材料”,亦按上述两个步骤“读解”即可。
三、拟制标题
1.记叙文的拟题。
(1)要素式。这是记叙文常见的一种拟题方法。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拟题或综合拟题。
(2)顺序式。以时间的推移或空间的转换拟题。
(3)线索式。以事物发展的脉络拟题。
(4)象征式。以具体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拟题。
(5)修辞式。运用拟人、比喻、对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拟题。
2.议论文的拟题。
(1)论点型。即用文章的论点做题目。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好处在于能够使读者从标题上看出文章的观点。这种方法从语言形式上讲可分为两种:一是肯定判断式,一是否定判断式。如《要全面看待事物》,《要从严于律己做起》、《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这是肯定判断式;否定判断的形式如《不要“求全责备”》、《看人不能只看缺点》等。
(2)论题型。即标出文章论述的范围,不涉及作者的见解和主张,题目多为《谈XX》或《论XX)等。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为挽救危局,抗击元军,在战斗中受伤被俘,在狱中的四年里,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岿然不动”,“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最后慷慨就义。据此写议论文可拟题为《谈气节》。
不过,这类题目不如论点型题目鲜明醒目,所以能够拟出论点型题目的最好不用这种形式。比如根据上面一则材料拟成论点型题目可为《民族气节不可丢》。
(3)关系型。即表明文章论述几种观点或事物的关系的题目。如《个人和集体》、《纳谏与止谤》、《自尊、自卑和自信》等。比如下面一则材料:
东汉时有一少年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据此材料拟题,可拟为《扫一屋与扫天下》、《成大业与拘小节》等。
(4)成语名句型。成语典故、名言警句之所以为人们所喜爱,是因为它们具有凝炼警策的特点,用它们做标题,可以达到一语中的的结果。
《战国策·秦策》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别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母说:“我儿子不会杀人!”她照旧织布。一会儿又有人说。“曾参杀人了!”曾母还是照旧织布,不变常态,又过了一会儿,又一个人来告诉她说:“曾参杀了人了!”曾母于是害怕了,扔掉梭子跳墙逃走了。据此可拟题为《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或《人言可畏》(成语)等。上面提到的文天祥的材料,也可拟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成语名句翻新型。这种类型用于逆向思维作文,即如果你的观点与传统的看法不同,可拟翻新型题目。比如这样一则材料:
战国时,齐王接受邹忌的讽谏,结果三年之后,“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唐朝时,太宗李世民接受魏征的直谏,形成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据此可拟为《忠言顺耳岂不更好》(由成语“忠言逆耳”翻新)
(6)公式题。这类题目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三个奥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材料,可拟题为《0+0+0>l》;据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可拟题为《1+1+l=0》。每天7小时内认真学习,坚持1小时体育锻炼,其学习效果远远大于8小时的学习效果,据此可拟题为《8—l>8》。
(7)告诫式。这种题目与“观点式”有相同点,都揭示作者的观点,但常用“切莫”、“不”等否定词,意在告诫人们引以为戒的某种做法或想法。
(8)感想式。最为常见的形式是“……有感”“有感于、………” 在“感”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上触动作者产生种种感想的具体的人和事。
(9)延伸式。题目标定了引发议论的“原始点”,文章议论的主要内容从这一“点”阐发开去,如“从……说起”。
3.说明文拟题。
(1)对象式。以说明的对象拟题。
(2)特征式。以说明对象的特征拟题。
(3)综合式。以说明的对象加上其特征拟题。
以上三种文体的拟题方式并非是排斥关系,有些拟题方式间存在着交叉关系。
四.创新方法
除了以上常规方法外,拟题还需要尽量创新。现介绍几种方法,供参考。
作文: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一)名作改装类:对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影视剧片名机智地加以改装,旧瓶装新酒,别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
l.《新西游后记》(吴承恩《西游记》)
2.《阿Q新传》(鲁迅(阿Q正传》)
3.《诚信背囊——生命的双桅船》(舒婷双桅船》)
4.《道德苦旅》(余秋雨《文化苦旅》)
5.《“诚信”漂流记》(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6.《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7.《诚信旧事》(电影《城南旧事》)
8.《寻找诚信的世界》(电影《寻找回来的世界》)
9.《新编葫芦七兄弟》(动画片《葫芦兄弟》)
10.《诚信无价》(电视剧《情义无价》)
(二)术语嫁接类:把各行业、各学科、各领域的专用术语巧妙地5队标题,兼容并蓄,别开生面。如:
1.《拍卖“诚信”》(金融)
2.《吴良心病历》(医学)
3.《纯天然诚信口服液》(广告)
4.《审片点评》(影视)
5.《听课记录》(教育)
6.《对局》(棋牌)
7.《心灵的审判》(司法)
8.《诚信旅店》(旅游)
9.《奸商手册》(工商)
10.《心灵比色卡》(化学)
(三)佳句引(化)用类:引用或化用诗文名句、流行歌曲、广告词、民间谚语,暗合旨趣、妙化无痕,富含文化底蕴。如:
1.《似曾相识燕归来》(引用晏殊《浣溪沙》)
2.《言必信,行必果(引用《论语》)
3.《人间诚信今犹在》(化用李煜《虞美人》)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诚销得人憔悴》(化用柳永《凤栖梧》)
5.《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诚信满乾坤》(化用王冕《墨梅》)
6.《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诚信这一种》(化用电视剧《霸王别姬》主题曲)
7.《诚信到永远》(化用海尔电器广告词)
8.《人无诚信不立》(化用古训)
9.《谎言不开花》(化用俗语)
(四)修辞妙用类:妙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方法,隐含理趣,发人深思,形象生动,出神入化。如:
1《诚信如水》(比喻)
2.《诚信是奖》(比喻)
3.(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比喻)
4.《重构信任的天平》(比喻)
5:《守住心灵的契约》(比喻)
6.《诚信,请别走开》(拟人)
7.《“诚信’喊冤》(拟人)
8.《是你带我飞》(比拟)
9.《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谐音双关)
10.《如果我走了,你还会爱我吗?》(拟人、设问)
(五)另辟蹊径类:另有一些“鲜活”的标题,立意大胆新颖,表达不拘一格,充满着思辨的色彩,跳跃着智慧的火花。这类标题我们无法从写法上给以归类,姑且命之以“另蹊径类”。如:
1.《守住“诚信”的底线》
2.《一毛钱与“诚信”》
3.《以生命践约》
4.《出卖诚信》
5.《雪山顶上见》
6.《都市·诚信·书》
7.《本届诺贝尔奖空缺》
8.《代抛弃诚信者拟墓志铭》
9.《证明题》
10.《“诚信灵”新产品说明书》
上述49个标题的拟写无一不闪烁着骄子智慧的灵光,如果广大学生能认真品读,并灵活机智地加以借鉴,定能使标题这一“文章的眼睛”熠熠生辉。
五.小标题的拟制
1.数字式
数字式就是直接运用数字“一”“二”“三”“四”作小标题。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就是运用“一”“二”“三”“四”分列小标题,从“党的优良学习作风”“存在的问题”“应有的态度”“提出建议”四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学习”“如何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问题,层层深入,脉络分明。
2.列举式
列举式就是分列所写的内容,给人以全面的了解。如《网络机会向青年敞开》一文以“网上营销”“网上求职”“网上留学”“网上上学”“网上保健”“电子商务”“网上炒股”等为小标题,全方位地向人们展示了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3.行踪式
行踪式就是以作者的行踪为顺序介绍所看到的事物,有利于突出重点。一般用于游记散文和访问记中。如《西行手记》一文,作者就以“向日葵”“戈壁滩”“毛驴”“清真寺”四个小标题,按自己的行踪;移步换景,抓住体现西部具体特征的事物;重点突出地介绍了西部的人文景观。
4.时间式
时间式就是以时间为顺序叙写事物。有时能突出事情的紧迫感,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有时能表达事物的变化,如《四季的变奏》就分别以“春”“夏”“秋”“冬”为小标题,运用象征的手法,随四季的更替,含蓄地表现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迷惘,令人体味深思。另外还有一种日记体,如陆幼青的《死亡日记》,随着死神的一步步逼近,记录下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感人泪下,发人深省。
5、概括式
概括式就是运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中心,给人一目了然之感。如《我们班的“老板”》一文,分别以“讲究教法,寓教于乐是‘老板’的显著特色”“严谨科学、认真严格是‘老板’的一贯作风”,“乐于助人,爱生如子是‘老板’的道德规范”为小标题,从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热爱学生三个方面写出班主任——鲍老师的个性,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6.逻辑式
逻辑式就是按事物内部的联系拟设小标题。如《走进海洋》一文,以“海洋能给我们很多很多”,“我们,对海洋做过些什么”,“人类啊,你的未来在哪里”,“海洋啊,我们蓝色的家园”为小标题,写出海洋的广阔、丰富、无私,而人类却在不断破坏海洋的环境,毁灭人类的未来,最后提出呼唤,只有建设好海洋,人类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家园。论证严密,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读之令人振聋发聩。再如《“营养不良”的课间餐》一文,首先提出“课间餐营养不良,令人担忧”,然后分列“忧在何处”、“忧从何来?”、“何以解忧”三个小标题,追根溯源,穷根问底,既揭示了隐藏在背后的问题,还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由现象到本质,深刻透彻,鞭辟入里。
7.乐章式
乐章式就是将几件事谱成一曲完整的乐章来写,体现一种明快、和谐的美。如《校园协奏曲》就是将校园生活“谱写”成四个乐章。以“第一乐章宿舍晨曲”、“第二乐章 教室进行曲”、“第三乐章 轻松的小调”、“第四乐章月光奏鸣曲”为小标题,组合成一首完整而动听的校园生活一日协奏曲,显示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使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再如《生活像一首歌》分别以“前奏”、“主旋律”、“插曲”为小标题,表现生活是一首富有节奏的歌,是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更是一首永远充满青春活力的歌。
【实例解说】
实例一
题目:下面是关于读书的几则名言,相信你也有类似的感受。请你选择读过的一本好书(一份杂志、一张报纸、一篇文章),谈谈你的心得体会和受到的教益。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使人避恶,读书使人向善,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解说:这是一个自拟题目的供料作文。“正材料”由四则名言组成,虽然每则名言的基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读书对人类大有益处”的共同点。“副材料”要求读一份具体的杂志,或一张具体的报纸,或一篇具体的文章后,把“体会”和“教益”写出来。“体会”和“教益”是文章的写作重点,而且两者兼而有之,不可偏废一个方面。以“体会”为主,写成议论文;以“教益”为主,写成记叙文。综合正副材料,就是要求通过读一本具体的好书(一份杂志、一张报纸、一篇文章),选择“体会”或“教益”为主要内容,表现“读书对人类大有益处”的主题。以读“XX杂志”为例,议论文可用“范围式”拟题,如《XX是一本好杂志》;用“感想式”拟题,如《有感于……杂志》;用“延伸式”拟题,如《从xx杂志说起》。记叙文可用“要素式”拟题,如《我在xX杂志的影响下》;用“修辞式”拟题,如《XX杂志是我们的航标》。
实例二
题目:根据下面一则故事,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题目自拟。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长得很瘦,一个又肥又蠢的资本家取笑他说:“你太瘦了,一见到你,我就知道目前正在闹饥荒。”萧伯纳马上回答:“你太胖了,我一见到你,就明白世界上闹饥荒的原因。”那个资本家被说得哑口无言,灰溜溜地走了。
解说:从“正材料”的表面看,这一则故事只是在讲萧伯纳和资本家的瘦与胖,但通过读解之后,就会悟出这个故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问题——剥削者的享乐是建筑在劳动者饥饿的基础之上。从透过现象看实质的过程,提炼出了“要消除世界上的饥荒,使劳动人民获得幸福,就必须推翻人剥削人的罪恶制度”的观点。“副材料”除对文体(读后感)、字数限制外,重点要求读后感的感点必须来源于这一则材料,否则,将会写成“读外感”。统观正副材料,就应该围绕从正材料中提炼出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拟题。如《瘦耶、胖耶?》、《瘦与胖的关系》。《胖从瘦中来》、《切莫让资本家胖起来》、《有感于萧伯纳说胖》等,不一而足。
实例三
题目: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劣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并做出很欣赏的样子,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三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拟题:
①《切勿见利忘义》
②《金钱与良心》
③《人格比金钱更重要》
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⑤《诚信是竞争最后取胜的先决条件》
⑥《信誉——企业之本》
⑦《打假势在必行》
⑧《也谈“名人效应”》
⑨《要自信,不盲从》
⑩《德者,才之帅也》
简析:标题①②③④是针对卖马人与伯乐来议的,破中有立,以立为主;⑤⑥⑦是针对卖马人议的,⑧⑨着重对买马人而言;⑩针对伯乐,别开生面,富有新意。总的说来,以上标题都扣住了材料,是准确的,不过从材料的内容看,卖马人和伯乐是“主”,买马人是“次”,确定角度最好选“主”弃“次”,比较而言,选①②⑩烟为宜,它们既准确、简洁,又鲜明、具体,有的还显得新颖。
实例四
题目: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起来。可是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夭!”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
拟题:
①《小议“八戒砸镜子”》
②《人贵有自知之明》
③《可恶的钉耙》
④《论猪的愚蠢性》
⑤《急躁是无能的表现》
⑥《怨天尤人者戒》
⑦《莫怕“揭短”})
⑧《忠言逆耳利于行》
⑨《领导者要实事求是》
⑩《要敢于正视现实》
简析:这个材料的寓意是,金无赤金,人无完人,谁都有缺点,有“丑陋”之处,别人真诚的提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自己不要“护短”,要能够正视自己,虚心接受批评,扬长避短,才能取得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丑陋”归咎于“镜子”,那便大错特错了,最终只能害了自己。由此分析可知,标题①能揭示论题,但较平淡浮泛,②能揭示论点,但不十分准确,也欠具体深刻,③④⑤⑥偏离材料主旨,⑦⑧⑨⑩较好,既准确,又有深度。
实例五
题目:有一个青年人陪外国人参观一家医院。这家医院挂有一个横匾,上书“华忙再见”。一个外国人问这个青年:“这个匾写的是什么意思?”青年翻译说:“再见吧,华佗!”这位外国人听了先是迷惑不解,继而大笑起来。
拟题:
①《要提高文化素质》
②《文化素质与民族自尊》
③《岂可不懂装懂》
④《切莫望文生义》
⑤《青年要注重全面发展》
⑥《浅谈中国教育的弊端》
⑦《应试教育可以休矣》
⑧《万丈高楼平地起》
⑨《不要求全责备》
⑩《虚心使人进步》
简析:本材料中的“华化再见”的“见”是通假字,通“现”,是“出现”、“显现”的意思。这个材料反映了社会上有些青年人文化素质很低,而且还存在着不懂装懂、望文生义的不良作风,以致闹出了大笑话。标题①②③④⑤紧扣材料主旨,准确具体,比较好;⑥范围过大,就一般中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而言,难以驾驭,不易写好;⑦扣材料不紧,这并不完全是应试教育带来的结果;⑧⑨⑩都未抓住材料的本质问题,不符合命题的导向。
【高效训练]
l.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拟题。
(材料甲)据调查,不少中学生不大懂得关心父母,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很少为父母或其他长辈做些什么……
(材料乙)12岁的女孩李根有一位身患重病的聋哑父亲,他夜里常犯病咯血。为了伺候父亲打针吃药,李根每晚临睡前把一根尼龙绳的一头系在父亲的床头上,另一头系住自己的脚腕,父亲犯病时就可以拽动绳子叫醒她。
(1)上面两则材料,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对待长辈的两种不同的情感和做法。根据材料的主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见所闻,选取一两件具体事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2)根据上面的两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五六百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2.下面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请你读后拟两个议论文的题目,一个题目表示议论的观点,一个题目表示议论的范围。
一个人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愈小
3.下面的每段材料之后都附有几个标题,试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辨清优劣,并说明理由。
(1).《列子·扬朱篇》(摘录):“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顽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
①《人生易逝》
②《生死异同》
③《生命的意义》
④《泰山与鸿毛》
⑤《尧舜桀纣岂能无别?》
(2)有个乡下人拎了一只鹅进城,为了办事方便,便把鹅寄放在客店里。待办完事回来,店主竟耍起赖,说鹅是他的。于是两个人便告到知府那里。知府待鹅下粪时,仔细辨别了粪的颜色,作了如下推理:乡下的鹅吃野草,粪色发青;城里的鹅喂谷子,粪色发黄。那只鹅粪色发青,因此,肯定是乡下人的。店主听后张口结舌,无法辩解,只得低头认罪。
①《实践出真知》②《多想出智慧》③《处处留心皆学问》
④《小不忍则乱大谋》⑤《切莫见利忘义》
(3)雄孔雀都珍爱自己的尾巴,它们在山里栖息的时候,总是选择好放置尾巴的地方.然后才安稳地休息。捕捉孔雀的人大都在天下暴雨时来到森林里孔雀栖息的地方。这时孔雀的长尾巴被雨淋湿,份量很重,孔雀担心飞起来会把尾巴拖脏拽坏,就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当捕捉它的人走到近前,它也绝不肯飞翔,惟恐损坏了它的漂亮的尾巴。
①《不可因小失大》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④《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⑤《要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