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20080309《康熙大帝》03 少年天子 – 阎崇年 阎崇年百家讲坛雍正

内容简介:

【画外音】公元1661年的正月初七,当整个大清王朝的臣民们,还沉浸在一片过年的喜庆气氛中的时候,曾经的少年天子顺治皇帝,却在24岁这一年的新年,出人意料的突然死去!此时此刻,整个紫禁城清冷肃杀的氛围,却难以掩饰大小臣工们心中的慌乱与不祥的预感,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顺治皇帝怎么就突然死了?顺治帝的皇子们都还年幼,他留下的这个皇位究竟由谁继承?难道要再立一个少年天子吗?在这其中会不会又要上演当年争夺皇位的紧张一幕?然而三个月之后,当大清王朝的第二位少年天子康熙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却又让今天的我们惶惑不已,这个名叫爱新觉罗玄烨的8岁皇子,仅仅只是顺治8个儿子中的普通一员,更何况他并非皇长子,而是顺治的三皇子究竟是怎样特殊的历史机缘,让这样一个曾经普通的皇子成为了日后威名显赫的康熙大帝?年仅8岁的他又何以君临天下,承担起一个王朝的重任?今天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与我们一同回到公元1661年的春天,真实再现一个少年天子的登基历程,讲述康熙大帝第三集少年天子。

【正文】顺治18年,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这个时候,举国上下,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士农工商都在过年期间,紫禁城里面传出了悲哀,就是当朝的顺治皇帝驾崩了。这在朝廷来说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顺治临死之前一个最重要问题就是他的皇位由谁来继承。经过顺治和他妈妈皇太后等等商量的结果,由皇三子玄烨来继承皇位。这个时候开始,康熙就成了少年天子。

【画外音】历史在我们今天看来总是很容易被模糊成几行简单的文字。但是此时此刻,坐在大清王朝皇帝宝座上的少年康熙,他的心中会有几多感慨,而在此之前的顺治皇帝究竟又在病榻之上对于皇位的继承人有过多少烦心的犹豫与艰难的取舍?在历史云烟的背后,这些曾经的细节,究竟在哪里呢?

【正文】现在讲第一个问题:八岁即位。

我先说一下,我接到一封热心观众的来信,说阎老师,经过我研究了解,康熙是孝庄太后和睿亲王多尔衮两个人的私生子。所以孝庄坚决主张让康熙来继承皇位。他留着电话,我就打电话问他,我说我不明白了,多尔衮是顺治七年死的,康熙是顺治十一年生的,中间差四年啊!他解释得很有意思,他说玄烨的年龄瞒了四岁,所以正好。我说请问你根据是什么?他说我这么分析推测的,您怎么看?我说一条史料支持没有,所以不成立。应当说玄烨就是顺治的儿子,不是多尔衮的私生子。

那么康熙继位,与他父亲、爷爷继位有什么不同?有很大不同。康熙的爷爷就是皇太极。皇太极即位的时候,因为努尔哈赤临死之前没有说清楚谁即位。但是有一条,说贵族会议就是八王共议,一块儿讨论。所以努尔哈赤死了之后,八旗贵族,八王集体讨论,决定由皇太极继承皇位。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之前,在这个之间和在这个之后,经过了非常激烈的政治斗争,甚至于把多尔衮的妈殉葬,都做了牺牲。那么皇太极死了之后,他这个皇位怎么办?因为皇太极死的太突然了。白天还在理政,晚上突然就死了。他也没想到,才52岁啊!所以没有留下遗言,他的皇位怎么继承。所以皇太极死了之后,还是按照满洲的传统,就是诸王共议,就是七个王,四个亲王,三个郡王集体讨论。一个主张豪格,一个主张多尔衮,争执不下,最后达成一个折中的方案:就是由六岁的顺治来继承皇位,解决了。那么顺治死了,他这皇位怎么办?好在顺治死之前还明白,所以他和他妈就是孝庄太后一块儿商量怎么办。在商量和酝酿过程当中,顺治皇位的继承有四种不同的意见。我把这四种意见给大家讲一下:

第一,皇帝意见:兄终弟及。皇帝就是顺治。顺治的意思是皇位由谁来继承呢?兄终弟及。哥哥百年之后由他兄弟来继承皇位。顺治有意思,为什么他的皇位不让他儿子继承,让他兄弟来继承啊?因为顺治有过沉痛的经验好教训。大家知道,顺治6岁即位的。谁来辅政呢?两个人,一个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一个是睿亲王多尔衮。后来干脆多尔衮专政,专摄朝政。顺治他们是孤儿寡母,皇权旁落,备受凄惨,这个惨痛教训对顺治来说太深刻了。顺治几个儿子都很小,如果其中的一个儿子继承皇位,还要有辅政,亲王辅政,那么他原来那个悲剧要重演,所以顺治提出来“兄终弟及”。由他兄弟或者本家兄弟选择一位来继承皇位,这是一。

第二,太后意见:玄烨即位。太后就是大家知道的孝庄太后。孝庄太后说不行,我的意见是由皇三子玄烨继位。为什么?因为太后考虑,如果是顺治的兄弟或者本家兄弟来继承皇位的话,那么顺治的儿子顶多可以做到亲王,郡王,而且还要递降。以后很难再有做皇帝机会了。同时孝庄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北京,总算18年了,受了汉族的影响,也希望是父死子继。还有一点,就是孝庄的难言之隐,因为如果是兄终弟及的话,顺治的那几个兄弟都不是孝庄自己所出,不是她生的。那人家那个孩子的亲生母亲当然要做太后了,做太后就没有孝庄的份儿了。孝庄要掌控或者干预朝政就很困难了。所以孝庄的意思是皇位要在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爱新觉罗,在皇帝的血统里面来延续,所以主张玄烨继位。这是第二。

第三,宗室意见:当立皇子。因为这个事情还有宗室,皇室的意见。他们的意见谁来继承?他们说,皇子继承。为什么?如果不是皇子继承,是宗室里面找一位本家兄弟来继承,很难摆平啊,你是张三继承,还是李四继承?摆不平就有矛盾。矛盾严重可能有冲突甚至于火并,厮杀,骨肉相残。那在皇子里头继承,问题就相对简单一些,所以宗室的意见是当立皇子。由皇子继承皇位。

第四,洋人意见:父死子继。洋人是谁呢?就是顺治征求了耶稣会士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的意见也是由顺治的儿子当中选择一位,来继承皇位。谁呢?他也同意皇太后的意见,就是皇三子玄烨。

这样顺治临终之前和他妈孝庄太后等反复商量讨论,结果决定由皇三子玄烨继承皇位。这个在遗诏里面说的很清楚。

让他继承皇位,说的很明确。这个没有争议。

那有人还问了,为什么偏偏选择玄烨?这个地方我说一下,康熙他的嫡母、生母、庶母一共有17个人,给他生了8个兄弟,到他爸爸临死的时候,其中两个兄弟已经死了,还剩了六个兄弟。这六个兄弟当中,皇二子福全比玄烨大一岁,9岁。玄烨是8岁。他底下那几个兄弟五岁的,三岁的,两岁的,都太小。所以在这几个皇子当中,第一,因为玄烨他年龄比较大。第二,他岐嶷聪慧,他比较聪明,比他那个二哥聪明一点。第三,出过天花。这个很重要。因为出过天花可以终生免疫,如果不出天花,他8岁继位,过了几年以后得了天花,那么他爸爸那个悲剧重演,又要朝廷里头办丧事。一个很大的国家的政局的变动。大家知道,在万历后期出现了一个事情,就是万历死了之后立他那儿子,他那个儿子泰昌帝立了一个月就死了。所以一月之间“梓宫两哭”,就是一个月期间皇宫里面两次按着棺材,在那儿痛哭,这是一个很大的政治的变动。所以康熙因为第一,年龄比较长一点,第二,比较聪明灵慧,第三,又出过天花,所以就决定康熙来继承这个皇位。关于天花这个事情,《汤若望传》有一段记载,这段记载很少见,大家看一下:“是因为这位年龄较幼的皇子在髫龄时意见出过天花,不会再受到这种病症的伤害”。所以康熙出过天花,是他继承皇位的一个重要条件。

《百家讲坛》20080309《康熙大帝》03 少年天子 – 阎崇年 阎崇年百家讲坛雍正
【画外音】在历经了许多其他同龄孩子所不曾有过的磨难之后,少年康熙皇帝终于在种种的历史机缘之中登上了大清王朝的皇帝宝座。他还仅仅只有8岁,不仅是今天的我们,当年登基大典上的大小臣工们心中也同样有着一个疑问:这小小年纪的皇帝撑得起如此庞大的一个大清江山吗?他又该如何处理军机大事?广告之后继续讲述。

【正文】康熙8岁继位,周岁才7岁,现在相当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你怎么处理国家大事啊?就必须有大臣来辅政。所以我要讲第二个问题:四臣辅政。

少年天子必然有辅政,我们中国历史上少年天子辅政,我算了一下,有5种形式:

清朝从开始到最后,外戚很重要,始终没有掌握朝政。这是它一个传统,也是清朝吸取了历史上的教训。第二,太监。清朝鉴于明朝太监专横的教训,清朝规定太监不许干政。一直到最后,清朝太监没有过大的兴风作浪。第三,宗室势力。这里头有一个问题:就是顺治的时候是宗室,就是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来辅政造成了他们专权。顺治和他妈妈孤儿寡母的,很多很多的难处。所以康熙少年的时候没有用宗室辅政。再一个就是太后。清初有一个规定:就是后妃不得干政。所以从开始到慈禧之前,清朝的后妃没有干政。慈禧例外,那个单讨论。第五,就是大臣辅政。大臣辅政只有这一条了,所以顺治临死之前和他妈妈商量好了,由大臣来辅政。大臣辅政怎么个辅法?大家知道,明朝张居正的时候,万历十岁做皇帝,张居正辅政。张居正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张居正专权。也有一些其他方面负面的作用。顺治和孝庄太后吸取了万历朝张居正一个人辅政的那个历史的教训,怎么办?就采取了四个人辅政。四个人辅政可以发挥四个人的集体智慧,而且可以互相制约。避免一个人专权,独掌朝纲,飞扬跋扈。这样就决定四个大臣来辅政。

【画外音】既然有四个大臣来辅佐少年康熙皇帝,那么这四个大臣的人选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关朝廷命运的这四个人将会是谁?他们究竟如何可以在众多的大臣中脱颖而出?他们又将在其后的历史中成为怎样非同凡响的人物呢?

【正文】他们经过仔仔细细的选择,选择了四个人,就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我把这四个人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

先介绍这个索尼。索尼立过很多的战功,其中一次就是当年皇太极打北京,袁崇焕守北京的时候,福临的大哥豪格冲到阵里头,被袁崇焕包围了,险些就把豪格给杀了。这个索尼骑马冲入重围,把豪格给救出来,救了豪格一命,从此立下一个大功。因为他会汉语,汉文,所以后金军队到了永平,现在河北卢龙的时候,城里头不投降,坚决固守。这个索尼站在高处挥舞大旗,用汉语来招降,还有一个达海,用贴汉文的布告来招降,进行宣传工作,这在满洲人里头当然是很杰出的了。还有更重要的就是皇太极死了之后,为了皇位的争夺,双方是剑拔弩张。索尼带着巴雅喇,就是禁卫军坚守大清门,如果一旦势态有变化,他保卫皇室,在讨论皇位继承的高端会议上,四个亲王,三个郡王讨论,这时候索尼进去了,说主张立皇子继位,就立皇太极的儿子继位,当然就没多尔衮的份儿了,多尔衮一生气,你出去,就把索尼给轰出去了,意思就是这是四个亲王、三个郡王的会议,你根本不是宗室,你在这儿发言什么?没你的份儿,出去。但是说明一点,就是索尼对保护皇太极、顺治这个帝统是立下了大功。顺治继位之后多尔衮摄政。当然多尔衮对索尼咬牙切齿,怎么办?就发配索尼到盛京沈阳给皇太极去守昭陵去了。多尔衮死了之后,顺治念他前面这些功劳给他平反,给他封了很多的官,主要的官就是议政大臣、内务府总管大臣。当然考虑辅政大臣,第一选就是索尼。人家是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元老,能文能武,战功显赫,忠于皇室,当然是首选了。索尼是满洲正黄旗。

第二个就是遏必隆,遏必隆是满洲镶黄旗,遏必隆也不是一般人。他爸爸是谁啊?他爸爸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额亦都娶了努尔哈赤的女儿,额亦都是额附,汉族的话叫驸马。他早年就做宫廷的侍卫,这个遏必隆立了一个特殊的功劳,就是在松锦大战的时候,我在《明亡清兴六十年》里专门讲了松锦大战。松锦大战的时候,明朝有一个总兵叫曹变蛟,夜里头偷袭,皇太极的御营,就是皇太极住的营,一下把营台包围了,情况万分危急,差一点就把皇太极捉住或者打死,这遏必隆带人突然出来,把皇太极抢救,打败了曹变蛟的军队,救了皇太极的御命,当然这是头等大功了,而且他是镶黄旗,站在皇太极一边,为了顺治皇帝的继位,立下了社稷之功,这个人也受到多尔衮的排挤和打击,有几次论死,什么叫论死啊?就是定了死罪,缓期执行,就几次差一点要了命,多尔衮死了之后顺治给他平反,重新加以重用。

最后一个就是鳌拜,鳌拜是镶黄旗,鳌拜的祖先是谁啊?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的后裔,费英东娶的是努尔哈赤的女儿,成为额附,成为驸马,所以鳌拜是一直很受重用,四朝元老,就是天聪、崇德、顺治、康熙。鳌拜作战非常勇敢,赐号“巴图鲁”,就是勇士,鳌拜还为清朝立了一个特殊的功劳,就是往南打的时候同张献忠作战,张献忠被谁射死的?鳌拜。特别是在皇太极死了之后皇位继承这个最尖锐的时候,鳌拜和索尼站在一起,维护皇太极、顺治的利益,那么多尔衮掌权之后当然对鳌拜也是恨之入骨,千方百计排挤、打击他,几次鳌拜论死,差点死了。多尔衮死了之后给鳌拜平反。

我们看前面三个人,正黄旗索尼,镶黄旗遏必隆,鳌拜。那么白旗怎么办?白旗得有个代表。

八旗中的上三旗就两黄一白。我在这里解释一下,怎么叫上三旗?有人说压根儿就是上三旗,不是的。当年努尔哈赤掌两黄旗,天子亲掌,皇太极继位,皇太极掌两黄旗,所以这两个旗是最尊贵的。多尔衮是掌正白旗,多尔衮在世的时候,做摄政王的时候正白旗当然地位很高,多尔衮死了之后,这正白旗归皇帝直接掌握。皇帝直接掌握仨旗,两黄加正白。所以这三个旗比其他的旗地位高一些,更尊贵一些,其他几个叫下五旗。那么多尔衮死了之后,正白旗归皇帝亲掌,正白旗得出一个人,出谁呢?就是苏克萨哈。

【画外音】在更早之前的节目中,我们已经熟知了这段历史正白旗的苏克萨哈曾经是睿亲王多尔衮手下的得力干将,在历次征战中为多尔衮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人岂不是让仇恨多尔衮的顺治恼怒不已?怎么还会重用成为辅政大臣?这其中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原委?广告之后继续讲述。

【正文】苏克萨哈也不是白吃饭的。他父亲叫苏纳,娶了谁啊?娶了努尔哈赤的女儿,也是额附,顺治的时候做到议政大臣,他也是从龙入关往南打。打的时候,在中原作战的时候,史称“六战六捷”,为清帝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你苏克萨哈,你是正白旗的啊,你是多尔衮的人,怎么能用你做辅政大臣啊?多尔衮死了之后,注意:首先举发、告发的就是苏克萨哈,他立了功了。那你正白旗你得出个代表人物啊,就出苏克萨哈吧!

这样四个辅政大臣:正黄旗索尼、正白旗苏克萨哈、镶黄旗两个,一个遏必隆,一个鳌拜。就这样一个四辅政大臣的一个班子,首辅是索尼,因为索尼资格老,地位高,权位重,所以他是首辅。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四个辅政大臣有五个特点:第一,他们都属于上三旗,这上三旗是不容易的,这上三旗,理论上“上三旗”和“下五旗”是平等的,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康熙初年,领侍卫内大臣都是从上三旗出,别的旗都不可以出。所以上三旗很重要的。

第二,他们全都是皇亲国戚。这四个人全都是皇亲国戚。

第三,他们都是异姓军功贵族。这个很重要,没有一个爱新觉罗,这个时候要重用非爱新觉罗异姓军功贵族,为了支撑巩固清初的政权。

第四,都资深、位高、权重。资格很老,有的是五朝元老,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至少是四朝元老,天聪、崇德、顺治、康熙。地位又都很重要,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内务府总管大臣等等,权力又很重,直接都掌握兵权。

第五,他们都受过睿亲王排挤。四个人无一例外都受过睿亲王多尔衮的打击、排挤,几乎给杀了。反过来说这些人都忠于顺治皇帝,政治可靠。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就是在考虑辅政大臣的时候,当时朝廷里面有三股力量:第一是皇权,第二是宗权,第三是旗权。

我解释一下。第一皇权大家都懂,皇帝这个权力,第二是宗权,宗室的权力,当年多尔衮、济尔哈朗等等他都是宗室权力。第三旗权,就是八旗贵族的权力。皇权没有问题,一定要以皇权为中心,多尔衮时候那个宗权,宗室权力太大,威胁了皇权,所以顺治和他妈孝庄太后就要削弱宗权,而重用旗权,就是八旗异姓军功贵族权力,结合起来,来巩固这个权力。适当的平衡和压抑宗室的权力,巩固康熙这个新皇帝的皇权。所以这四个辅政大臣是讲稿深思熟虑的考虑,平衡各个方面的关系。但是尽管深思熟虑,他们认为是万无一失,最后还是有失。我们以后还要谈到这个问题。

【画外音】当四个辅政大臣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军国大事的时候,年幼的康熙皇帝究竟在干什么?在他这段独特的少年时光中,是什么让他日渐地成长为一代君王呢?

【正文】康熙这时候做什么?康熙这时候8岁,他到亲政的时候是14岁。这六年做什么?我说他这六年最主要的就是学习、立志,所以我讲第三个问题:三,学习立志。

这六年期间就是康熙8岁到16岁期间,少年天子朝政大事怎么处理?就是四个辅政大臣集体办公,内阁六部的奏报到了这里,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再重要事情联名,单独不可以,联合署名才奏报皇帝和太后,然后用皇帝的名义下发来执行。康熙这个时候他小,他主要是学习。康熙的学习很重要,我想以后单讲一讲,就讲康熙的学习。在这个过程里头康熙受到很好的教育,特别是他奶奶对他的教育以及老师的教育。康熙从小立下一个很大的志向。这个志向,有一次他奶奶就问他,说你做了皇帝了,你长大以后,你这个志向是什么呢?康熙这么说的:他说:

他的目标就是平天下,天下太平,天下太平标志是什么?八个字: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我们老说太平之治,太平盛世,历史上老说这个话,不是怎么热闹,是不是“家给人足”,是不是“安生乐业”,一个朝代做到了家给人足,安生乐业,就可以算是太平之治,也可以算作太平盛世。但是康熙做了皇帝之后,这四个辅政大臣之间又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和碰撞。康熙不得已的时候采取了一个措施,就是擒捕权臣鳌拜。下一讲我就讲智擒鳌拜。谢谢大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9692.html

更多阅读

写在看完电视剧《康熙王朝》之后 康熙王朝电视剧下载

从头到尾,看完一遍《康熙王朝》,我的心中充满悲伤与感动。有太多想说的话,却无法付诸文字,有些遗憾。很多感触,虽然此时深刻,却无法真正渗入到我的骨骼里,仿佛诺言,即使一生一世记得,也很难再想起曾今海誓山盟时是怎样的刻骨铭心。一生很长,

声明:《《百家讲坛》20080309《康熙大帝》03 少年天子 – 阎崇年 阎崇年百家讲坛雍正》为网友梦醉为红颜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