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风雷-现任厚朴投资董事长、高盛高华证券董事长。 高盛高华待遇

方风雷

编辑词条

方风雷,1952年出生于湖南,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进修高级管理学课程。现任厚朴投资董事长、高盛高华证券董事长。

目录
个人简介
个人履历
担任职位
成长历程
生平经历
职位变化
个人评价
大交易
展开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方风雷,1952年出生于湖南,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进修高级管理学课程。现任厚朴投资董事长、高盛高华证券董事长。

  曾先后担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副总裁、中国国际金融(香港)公司总裁、中银国际执行总裁、工商东亚执行总裁。曾在对外经贸部、河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任职,并曾先后任河南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中原国贸总经理、中国中原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银泰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曾参与中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郑州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的方案设计,并在海南省主持策划了中国第一个不动产证券化产品——“三亚地产投资券”。

  方风雷曾领导及参与了多项大型资本市场项目,包括中国电信收购香港电讯、PCCW收购;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宝钢等企业的重组上市等项目。方风雷被《亚洲金融》(FinancialAsia)评为“对中国资本市场最有影响的十人之一”;2008年获《欧洲货币》(Euromoney)颁发的“亚洲金融服务发展杰出贡献奖”。

  在投资银行任职期间,方风雷已涉足股权投资领域,曾兼任中金公司直接投资委员会主席,领导完成了多项投资项目。

方风雷-现任厚朴投资董事长、高盛高华证券董事长。 高盛高华待遇

  2008年3月,方风雷与毕马威大中华区前任主席何潮辉、高盛前资深银行家王忠信合作创办了厚朴,管理的首支基金规模为25亿美元,主要投资人包括淡马锡、高盛、PSA等国际知名机构。

编辑本段个人履历

  1968年到内蒙古农村插队。

  1970年12月入伍。后复员回京当工人。

  1978年恢复高考,入广东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修中文,辅修经济学。

  毕业后分配至外经贸部,后调至河南省经贸厅。

  90年代初移居美国。

  1992年回国,在海南经商。

  1997年他推动中国电信在香港、美国两地上市。

  2000年策划盈动收购香港电讯;发起组建高华证券。

编辑本段担任职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进修高级管理学课程。1993年,开始参与筹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成为“第一代中国本土投资银行家”。曾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副总裁,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中国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等职。现任,厚朴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编辑本段成长历程

  

  细看历史,方风雷1994年筹备中金公司时,并非证券市场叱咤风云的人物。当时,A股市场有南方、国泰、华夏、君安等证券公司,海外上市有摩根士丹利、百富勤、中银国际等境外投资银行。方风雷并非金融科班出身,没有商业银行经历,也不是海归。毕业于中山大学,主修中文,辅修经济。多年从事外经贸工作。作为一个后来者转战资本市场,何以征战十年,一举成功?外人将他视为传奇式的投资银行家。而他自己,却认为其长处,是“不将自己视为银行家”,也不认为投资银行就只是做项目。秘诀在于“高位蓄水”。

  此前他在外贸等领域的经历与成就也说明这一点。1980年代初,他离开外贸部而赴河南,参加咨询团,调研河南的体制改革。被省领导看中,留在河南的外贸部门委以重任。他领导的中原国贸和中原集团,当时为外贸改革的先锋之一。他本人也成为外贸系统外贸体制改革小组的成员。在杨昌基等领导的支持下,他参与了我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郑州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的方案设计和早期筹备。1992年,担任中国管理科学院市场所副所长期间,在海南主持策划了中国第一个不动产证券化产品-三亚地产投资券,并为海南人民银行起草了《地产投资券管理办法》。其创新行为,均位居潮流前列。

  按照方风雷长期以来的理解,在当代中国,“高位蓄水”就是追随高明的老师,把握和参与中国的体制改革,外贸和投资银行莫不如此。

  最能说明问题的事例,是他在电信行业推动的几件大事。1995年中金公司成立后,这家合资的中国投资银行如何发展,战略并不清晰。方风雷到国外投资银行学习,在美国的体会是资本市场要讲行业,在英国的体会是资本市场要讲国企重组。回来开始找行业,搞重组,重点关注电信、能源行业。电信行业当时还是政企合一的体制,怎么改革,电信业内争议很大,国内外投资银行当然也不知如何操作。

  有一次,摩根士丹利欧洲总裁向时任建行行长、中金公司董事长的王岐山谈到,英国电信准备收购大东电报局。一句话引出一个战略设想:大东控股香港电讯,而其时面临97回归,王岐山说:这就是契机。方风雷受命着手推动。在王岐山、吴基传、鲁平、廖晖等领导的支持下,中金公司担任顾问,于1997年上半年协助中国电信收购了香港电讯部分股份。此役让中金第一次获得了有国际影响的项目,第一次获得了大客户,也第一次开始独立承担项目。

  收购需要资金,需要有香港注册的公司出面,顺理成章的引出了中国移动(香港)的上市。方案是,拿出盈利好、潜力大、界面清晰的移动业务,在香港组建红筹公司,上市融资,所得部分资金用于收购。

  1997年10月,由中金公司与高盛担任联席全球协调人,经过短短5个月的准备,包含广东、浙江两省移动通信业务的中国移动(香港)在香港、纽约上市,融资42亿美元,创造了当时亚洲(不含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IPO。

  按照时任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的说法,这只是中国电信体制改革的破局,而突破之后全面改革的进程明显加快,寻呼剥离,邮电分营,联通重组上市,移动和固网分拆,中国电信上市。

  就这样,投资银行的项目来源于行业改革的需要;而项目的完成又推动了行业改革。今天看来,简单明了,并不高深。但在当时复杂的局面突破阻力,独辟蹊径,设计者无疑必须具备一定功底和高度,这正是方的高明之处。

  而在这过程中,中金公司也理顺了与摩根士丹利的关系——最初摩根士丹利一直想把中金变为它在中国投行业务的载体,而非一个独立运作的本土投行,但中金已借中移动的上市第一次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国际资本市场。摩根士丹利由此承认了中金的独立性。

  

  方风雷的好处是执着与确切把握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方向的能力。在工商东亚期间,方风雷就让工商银行放开一部分对工商东亚的权力,2002年5月,刚上任两个月的方风雷就积极地与美林及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接洽,协商股权转让一事。据称当时包括汇丰控股、美国雷曼兄弟、摩根大通、所罗门美邦及法国兴业银行在内的多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都向工商东亚伸出了橄榄枝。由于工行不肯放弃控股地位,所有磋商不欢而散,而方风雷对于海外来归的人才青睐有加、工资远高于其他员工,引来了一片非议。

  2003年方风雷离开工商东亚,其实是抱负无法实现的必然之举。而后临危受命,协助高盛设立合资投行——高盛高华,成为方风雷手中的又一轮多米诺骨牌的首张牌。

  其时,国外投行谋求进军中国市场,而中国本土市场的低靡与原有国字号投行的覆灭,一场资产危机席卷中国证券市场,使得外资成为增强竞争力的必然之选。风云际会,成就了高盛高华,成就了方风雷。当时的证监会成为最大的推手,而外管局甚至更上层的支持也必不可少。不是方风雷创造了历史,而是历史选择方风雷成为一场金融试验的试验品。

  2004年7月初,组建高华证券有限公司并与高盛合资的计划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9月高华证券正式成立。12月2日,双方的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准。

  高华证券注册资本超过8000万元,方风雷等六个人投资不少于700万元,该笔资金来源于高盛的借款。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批准方风雷等以个人名义向外资机构借款这一交易行为,是开了先河。高盛拥有合资公司33%的股份,其余67%的股份由高华证券拥有,实行管理层控股。

  通过曲线革命,高盛可以以合资券商的身份获得掌控权,并且,在政策环境允许时,高盛通过非正式协议,有购回方风雷等人在高华控股权的选择权,为最终在中国控股一家证券公司埋下伏笔。方风雷担任高盛和高华的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董事长,不仅成为合资券商的代表,也成为国内证券公司管理层持股的吃螃蟹者。

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方风雷的父亲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高级行政职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8年,方风雷被下放到内蒙古农村插队劳动;年满18岁后,应征入伍;三年兵役期满后,复员到北京当工人。在“高考”制度恢复后,方风雷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外经贸部工作;后被调至河南省经贸厅。

  方风雷是参加一次调研活动时,被河南省官员看中的。在河南工作期间,方风雷被委以重任;1985年时,即担任河南省外贸总公司总经理,并任河南省经贸委委员;参与了中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郑州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的方案设计和早期筹备。

  

投行专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方风雷移居美国。1992年回国后,以中国管理科学院市场所副所长的身份,在海南省主持策划了中国第一个不动产证券化产品——“三亚地产投资券”,并为“海南人民银行”起草了《地产投资券管理办法》。1993年,方风雷又参与筹建了中国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并出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副总裁,开始成为一名投资银行家。

  自1995年,方风雷先后在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工商东亚等三家中国顶尖投资银行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在其投资银行生涯中,方风雷曾领导及参与了多项大型资本市场项目,包括中国电信收购香港电讯、中国移动在香港上市、中国石油海外上市,以及中国联通、中石化、宝钢等企业的重组上市,还有中国海洋石油在纽约和香港同时上市等项目。因此,方风雷曾被《FinancialAsia》评为“对中国资本市场最有影响的十人之一”。

  2007年,在中国政府开始推动本土私人股本基金发展的环境下,方风雷和毕马威中国前任主席何潮辉,以及高盛前资深银行家王理查合作创办了“厚朴基金管理公司”,初始规模为25亿美元。

编辑本段职位变化

  1995年至2000年,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副总裁;

  2000年至2001年,任中银国际总裁;

  2001年至2002年,赴哈佛大学商学院进修;

  2002年至2003年9月,任工商东亚总裁;

  2004年至2007年,任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2007年至今,任厚朴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编辑本段个人评价

  《Financial Asia》将其评为“对中国资本市场最有影响的十人之一”。

编辑本段大交易

  收购蒙牛的案子中,中粮集团与厚朴基金共同组建一家新的公司,中粮集团持股70%,厚朴基金持股30%,分别向蒙牛认购新股、向老股东购买现有股份,总投资61亿港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食品行业最大一宗交易案。

  方风雷的缺席更像是刻意而为。

  厚朴的这笔投资,是今年第三次惊动市场。一个月前,由厚朴基金牵头的投资团一举接下了美国银行BankofAmerica手中的135.09亿股中国建设银行H股股份。总价高达73亿美元的此次交易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大的一宗股票配售交易。

  2009年1月底,厚朴从苏格兰皇家银行手中接盘了中国银行H股的部分股票,整个交易涉及资金6.5亿美元。

  厚朴基金首期规模25亿美元,自2007年成立以来,厚朴一直蓄势待发,虽然先在蒙古以3亿美金投资一铁矿,但直到今年才有这些“大动作”。

  即便是在少数出席的公开场合,方风雷也以“private”为由,对厚朴和自己做的交易避而不谈。

  业内人士认为,方风雷目前的难题是如何给这些股权找到“下家”卖出去。

  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使用期限是有时间限制的,具体如何属于商业机密。

  如此大批量的股票,不可能在二级市场上散买散卖,否则二级市场股价将会剧烈波动,在国外一般会有这种类似于“批发商”角色市场制度设计。我国证券市场前两年也设置了大宗交易平台,不过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多限制。

  这个难题在方风雷目前的困局中只算是小事一桩。原来计划100亿规模的人民币股权基金没有募集到资金成立,是目前让方风雷偏离自己预计轨道的最为被动的事情。

编辑本段成为银行家之前

  方风雷的名字从来都是和大交易联系在一起的。

  1985年,33岁的方风雷已经是厅局级干部了,他的职务是河南省外贸公司总经理。

  方风雷1968年到内蒙古农村插队,两年后参军入伍。1978年,当了一阵工人的方风雷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修中文,辅修经济学。

  毕业后方风雷分到外经贸部工作,后来在参加考察团赴河南调研体制改革期间,被河南省领导看中,调到河南省经贸 厅。

  方风雷的能量在这个时期初露头角,他锐意改革,将河南省最大的4家外贸和国际信托公司捏合在一起,成立了中原国贸和中原集团,他本人也成为外贸体制改革小组的成员。

  随后方风雷参与我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的设计和筹备工作,事业第一次和金融业挂上了钩。

  不久方风雷到美国学习,这次出国学习成为方风雷人生最重要的转型。从此他告别了前程远大的仕途,成为一名“不以商人自居的银行家”。

  从美国回来后,方风雷奔赴热土海南。

  有评论说,方风雷成功的经验之一是注意“高位蓄水”,积累经验和人脉,“跟随高明的老师学习”。

  1999年9月,志在必得的中海油赴美上市,结果在投资者对其海上石油专营权的诘问中功败垂成。第二次上市时卫留成见到时任中银国际总裁的方风雷的第一句话是:“我记得1999年上市失败时你曾经给我发了封传真,鼓励我。”

  2004年方风雷受命解决海南证券危机,并且由此引出高盛高华的成立,卫留成当时担任海南省省长。

  另外方风雷和顶尖的经济学家刘国光有着亲密的关系。

  很快,方风雷迎来了事业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从此开始了自己叱咤风云的精彩人生。

编辑本段中金岁月

  1992年冬天的时候,趁在特拉华州参加弟弟婚礼的机会,方风雷通过经济学家刘国光,见到了时任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林重庚。

  后来有人写道,“两个人相处得挺好,花了很多小时讨论金融和经济问题。有一次他们一起去游览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站在大熊猫的面前,他们讨论了中国成立一家投资银行为国有产业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想法。”

  现在的中国为了高达2万亿的巨额外汇储备发愁,但90年代初的中国,仍然非常缺钱。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刚刚成立不久,水位尚浅,四大国有银行几乎是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一些大型企业要想实现跳跃式发展,只有海外融资一条路。但国内缺少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自己的投资银行。

  1993年年末,林重庚向国内递交了一份“关于申请成立中外合资投资机构的报告”。很快,方风雷北上参与中金公司筹备工作。

  最初的时候,外方合作伙伴考虑高盛,但是高盛执意于独资,于是摩根士丹利成为最终的选择。

  1995年6月25日,中金公司挂牌成立,王岐山担任中金公司董事长,摩根方面派任总裁。

  摩根方面希望中金公司是自己在中国内地的一颗棋子,而王岐山更希望中金公司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中金公司里中方和外方的关系和斗争因此极为复杂。摩根在3年时间里先后换了5任总裁,最后放弃努力,不再往这一职位继续派驻人员。

  方风雷虽然只是副总裁,但他在关键业务中的推动力,巨大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以及对公司的控制力,使其成为中金公司的实际管理人。

  尽管从来没有投资银行经验,但是方风雷与那些华尔街来的投行精英们的工作作风明显不同,也更适合中国这个古老 的国家。

  前华尔街日报驻中国记者麦健陆(JamesMcGregor)在他的《十亿消费者》一书中这样写道,摩根方面和“中金公司的海归银行家们曾一度看不起方风雷,认为他就是一个对金融交易和资本市场一窍不通的乡巴佬。用不了多久他们就明白其实他是精通中国商业作风的大师,而他们自己对这种作风一无所知”。

  “这些银行家们受到的是带有西方商业特点的做事直截了当的培训。而后他们发现自己跟着方风雷和潜在客户坐在一起,吞云吐雾一直到很晚。方风雷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客户袒露心声,告诉他什么是他们担心的,什么是他们喜欢的。他知道这些人在不同的职业阶段需要做不同的事。客户认同方风雷,信任方风雷。”

  1997年10月中国移动首次公开发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27.7亿股,融资42.2亿美元。中金是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主经办人、联席保荐人。这是截至当时亚洲除日本之外的最大规模的IPO,“整个沟通过程可以写一本书,但是方风雷在5个月时间里沟通好了一切。”

  方风雷一战成名。

  此后,2000年4月的中国石油,6月的中国联通,10月的中国石化,2000年4月新浪网首次公开发行,中金公司都是当然的不二人选。“方风雷是这些交易中唯一真正的创造者。”

  方风雷将这些交易的外方承销资格一半送给了高盛而非摩根,大失所望的摩根最后放弃了中金公司,成为单纯的财务投资者。

编辑本段高盛高华风云

  2000年方风雷离开中金公司,在香港中银国际和工商东亚短暂停留之后,2004年再次震动市场。

  一次性掏出5亿人民币为海南证券解决挪用保证金黑洞,继摩根进入中国内地市场10年之后,高盛为自己争取到了 第二张“门票”。

  2004年9月8日,中国证监会批准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方风雷等6个自然人成立的3家公司向高盛贷款1亿美元(当时合8亿人民币),持有高华证券75%股权。这是发改委首次批准中国个人借用国际商业贷款。

  随后高盛集团与高华证券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高盛持股33%,高华证券持股67%,合资公司由方风雷出任董 事长。

  在高盛130多年的历史中,几乎没有成立过合资公司。高盛的理由是,金融机构里文化的作用很强,不能合资。但这一次,高盛把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未来押在方风雷及其团队身上。

  对于外界更为关注的个人向高盛贷款一事,当时中国的政策一是不允许给私人贷款,二是贷款不能作为资本金,否则违反贷款通则。国内有银行想为这几个人提供贷款,无奈政策障碍不能成行。发改委之所以批准向高盛贷款,也是希望在这方面做个试验。毕竟个人国际的商业贷款并不增加国家对外负债。

  

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

2007年中,厚朴基金完成25亿美元募集,方风雷仍然担任高盛高华董事长,股权仍在,但是他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厚朴身上。英蓝国际17、18层的高盛高华,方风雷已去得不多,随后,方风雷把以繁体字篆刻的“厚朴”二字LOGO不显眼地挂在了二层不大的办公区,低调而质朴。

  在成立厚朴基金的同时,方风雷致力筹建百亿规模人民币股权基金,但由于国内政策限制以及观念等种种因素,厚朴基金率先成立。

  国内一家大型券商董事长说,国内大部分资金都集中在国企手里,谁也不放心交给私人管理,“凭什么把钱让他们几个赚啊?”而且,“给张三不给李四,说不清楚。”“公对公什么都好说。”

  渤海产业基金因为同样的原因,也没有募集到构想资金规模。国内只有社保基金给鼎晖和弘毅投资。

  成立私募股权基金,本来是方风雷完善国内市场交易结构想法的延续,但是现在由于拿的是外资,外资进出国内市场不仅受管制,换汇也会增加成本,因此方风雷的厚朴基金更多的是在H股市场上运作,操作空间有限,而且偏离了之前的计划。但这显然不会是方风雷的终曲。

  仍然有人质疑方风雷以低于二级市场价格的4.2港元买下建设银行股权,方风雷不替自己解释。

  对于方风雷来说,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经过政府批准并严格遵守商业规则。或许他坚信,在更远的将来,自己做的事情究竟对中经济有利没利,时间会给出答案。

  毕竟,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

编辑本段厚朴资本

  

厚朴成立

2007年11月,方风雷着手厚朴基金(HopuFund)的筹建,该基金规模达20亿美元,而牵头的厚朴投资管理公司将是该基金的普通合伙人。按国际惯例,普通合伙人亦需作部分出资,一般是在1%-3%。随后有消息人士称该基金将得到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约10亿美元的投资支持。经过半年多的运筹,6月20日,厚朴美元基金(HOPUUSDMaster FundI,L.P.)最终完成了融资计划。尽管海外市道不景,但此次认购仍十分踊跃,厚朴基金共募得25亿美元,其中包括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高盛、壳牌退休基金等知名海外机构投资者。

  

厚朴团队

三位创始合伙人:高盛高华证券公司董事长方风雷、原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及香港业务主席何潮辉和原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王忠信。何潮辉,1950年生,美国籍,休斯敦大学科学硕士,1975年加入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1985年成为合伙人,1981年来到中国,为国内各大部委提供咨询服务。美国会计师协会会员、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曾任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北京首席合伙人。王忠信这位新加坡华人,曾被委任为高盛高华的CEO,但07年时,传因难以面对中文形式的任职资格考试,而下堂求去,当时还被传为笑话。不过,现时回头观之,可能只是其弃高盛就方风雷的借口而已。

  

厚朴出山

厚朴自07年成立至今,一直低调行事,仅有的几次露面,动作都不算大。其中在去年5月初,曾经耗资约2亿美元,购入一家蒙古矿业公司的可换股债券。这家名为龙铭的港资公司,曾计划来港上市,并已找来摩根士丹利及瑞信作保荐人,不过却至今只闻楼梯响。另一个行动,是曾计划与中材集团合作,入股旗下的非上市水泥业务,然后借壳A股上市。不过,最终由于双方未能在估值上达成协议而告吹。今年初耗资50多亿元纳下中行(3988)股份,已是先声夺人,今番再牵头全数收下总数500多亿元的建行股份,更是全城惊愕。外界有质疑,厚朴由07年成立至今,不过募集了约200亿元的私募基金,巨额收购资金从何而来甚启人疑窦。

编辑本段其他相关

  方氏投资定律

  1,我们所有的投资有一个核心,就是中国,我们从来没做过任何一个跟中国主题无关的项目。

  2,你看巴非特所有的投资原则,其实有一句话大家都没听懂,听懂了也没人做到,就是不熟不做。他投资可口可乐、刮胡刀,就是他熟悉这个行业,熟悉这个公司,熟悉这个人。

  3,我们这次做中行、建行,有一条跟别人相比确实不同:对股价有自己的判断,中行1.7港元,建行4.2港元,我们分析了半年,所有的数据表明不止这个钱。

  4,好的投资其实都没什么人竞争。

  5,PE的精神就是private,LP和GP私下协商好了,没有人限制厚朴只有25亿美金,却要运作80亿美元的项目。也没有人说PE不可以投上市公司,我们跟苏格兰银行、美国银行都是一对一谈判的。

  6,我作为北京PE协会的会长,希望这个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做一些制度上的建设,但是就厚朴来讲,就是把投资者的钱管好,让他能赚钱,就是这么简单。

  7,我们当初没想那么多,愿景目标就是能够为世界级的企业提供最好的金融服务。当时想的就是这个。你还能想什么?一个行业、一个公司救中国?那绝对不可能的。

  8,中国现在有四五十家PE,百花齐放,最后市场肯定还是大小并存的。美国有几千家PE,但大的也就十几家。

  9,我们各念各的经。老柳弘毅做的中联重科,说实话叫我们做觉得挺难的。业内要说投资民营企业就是弄不过鼎晖,对制造业的把握就不如弘毅,对高科技企业的把握就不如阎炎的赛富。

  10,现在还不到总结经验的时候,15年这点事儿有什么值得说的?还在小心翼翼积累的过程当中,根本没功夫、再说也没资格去想那些身后事。为什么我说做金融跟做官一样,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你管着人家钱呢!而挣钱是世界上最难的事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9693.html

更多阅读

兴蓉投资股价 多高管“出事”兴蓉投资扩张或夭折

      兴蓉投资(000598.SZ)的“高管门”持续发酵,一则高管被刑拘的公告将兴蓉投资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在二级市场上,该公司的股价再次遭遇了和人事一样的震荡,公司的发展步伐也因此受到影响。  1月1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副总兼董秘张

证券投资基金代销 高华证券暂别基金代销

     首家机构退出基金销售  在理财产品激烈竞争和电商平台的冲击下,部分传统公募基金代销机构开始退出基金代销领域。时代周报记者获悉,著名投资银行家方风雷投资的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高华证券”)日前再次和相关基

声明:《方风雷-现任厚朴投资董事长、高盛高华证券董事长。 高盛高华待遇》为网友清歌不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