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蔚州灵岩寺•明•河北蔚县
(明代官式建筑灵岩寺大雄宝殿,大气的庑殿顶)
从真武庙高台门前南望蔚州城,除远处挺立的南安寺辽塔外,近处一座高大舒展的庑殿顶占据了画面的中心,如同低矮民房的海洋中浮现出的一尊巨舰,鹤立鸡群,傲视群芳。此处即蔚州灵岩寺,虽为明代建筑,但其宏大舒展的庑殿顶直追盛唐和大辽木构之遗风。灵岩寺建于明正统年间,为太监王振上奏折请明英宗敕建,因而也是按照官式建筑规格所造,曾经规模宏大,雄踞全城。如今繁华落尽,仅剩天王殿、大雄宝殿和几所配殿,但大雄宝殿高大的屋顶气势犹然,令人心驰神往。
(大雄宝殿斗拱彩绘依稀可见)
往南寻去,一条狭窄的胡同口掩饰不住灵岩寺的巨影。步入院内,光景甚为寥落。建国后,灵岩寺也长期作为仓库使用,因此主体保存完好,但细节上就不那么受保护了,破坏也不少。老照片中,大雄宝殿的正脊缺了一半,西侧又添加了防震强之类的违章搭建。今年经过维修,重新展现了旧貌。目前又在抓紧环境改造,准备设为五谷文化博物馆,彰显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主题。
两座主体建筑均为灰色布瓦顶,门窗没有新漆,木构原色更显古朴庄重。天王殿为单檐歇山顶,面三进三,重昂五踩斗拱,转交为鸳鸯交首拱,拱眼壁上明代彩绘若隐若现。
大雄宝殿在身后,面五进四,面阔很大,每间的补间铺作都有两个。因而,该殿从外面看虽然高大,到面前看时,由于其高度与面阔相比,反倒显得低矮沉稳,真是上指苍天,下接地气。如此舒缓平整的庑殿顶,在明代建筑中已不多见。大殿用的也是五踩斗拱,与建筑体量相比,斗拱格局较小,毕竟是明代建筑,细节上比早期有所退化。
大殿的木质花格窗也有些美观且厚重。但由于大门紧闭,无法看见内部梁架结构及精美的彩色藻井,后者的遗憾在释迦寺中得到了一些弥补。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平仓•明•河北蔚县
常平仓位于灵岩寺以东不远处,靠近蔚州城中心鼓楼。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常平制度,即粮食和其他重要物资储备制度。在丰收之年,政府出面收储粮食,待灾荒之年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或者待粮价上涨时,将库存粮食投入市场,平抑物价,减轻百姓生活负担。这是以政府之手调节市场供需的政策,体现了古人朴素的经济思想。
(东仓和鼓楼)
民以食为天,粮仓是最重要的物资储备场所。自古常平仓遍布天下,但目前保存较好的屈指可数,如北京的南新仓、关中的丰图义仓、河西的张掖东仓等。蔚县城内这处算是难得的完整。破旧的院落内,尚存四座粮仓:东面一座东仓,南面一座南仓,北面坐北朝南两座为东正仓、西正仓。另外还有一座仓神庙。现存建筑应为明建清修,据有人考证符合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上图为东正仓,下图为南仓)
作为实用目的的粮仓,外表自然朴素无华,省却了很多雕饰和规格上的要求。建筑均为硬山顶,其中东仓的西门、南仓的北门(均为面朝院子的方向)出抱厦,似仅供门口遮挡风雨之用。东正仓、西正仓则为五开间,前方出围廊,等级更高些。这些建筑屋顶都开出类似近代上海老虎窗之类的气窗,由于粮仓内要求封闭以保持干燥,便于储存,同时也需开小窗通风,以防虫蛀或腐烂变质。
东西正仓之间的仓神庙,似乎是常平仓建筑群的核心,用于祭祀守护粮仓的神。仓神庙位于高台之上,为硬山卷棚顶勾连搭建筑,北面屋顶也开有气窗,南面卷棚顶部分类似抱厦,实则应为戏台之用。古代在特定的日子里祭祀仓神,应该也会组织演戏,以娱神仙,求其保佑粮仓安全,百姓足食。朴素的建筑群,寄托了百姓朴素的生存哲学,反映了古人为实现繁衍生息付出的艰辛努力。
(西正仓与仓神庙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