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几处遗址,……都发现绘有、刻有或印有“卍”符号纹样之后,有人推测它起源于中国,由中国传播到了外域。其理由是: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区的先民们制做的陶器上已有“卐”符号,广东、内蒙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类似符号,所以“卐”符号来自本土。“卐”是“巫”字的变体,三千年前甲骨文中的“巫”字,因为“巫“最早是太阳的信使,所以“巫”字的甲骨文也与“卐”字相近;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岩画中,如内蒙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四川珙县岩画等,都画有太阳神或象征太阳神的画像。太阳神一般头部作圆形,光芒四射,或人物执太阳,或画圆日形,圆形中画有“卐”符号。不仅在西北的甘、青陶器图案中发现“卐”符号,而且在中原腹地的新石器遗址中也出现了“卐”符号,还常见于商周甲骨文和青铜铭纹中。这些事实说明“卐”字的崇拜早在佛法传入前就已存在了。
卍实际是带有曲臂的“十”字。河图是“十”字形结构,十字的四个端点分别的水(6-1)、火(2-7)、木(3-8)、金(4-9)4个板块。河图的金(4-9)火(2-7)易位而成洛书(九宫图),又使阳居四正而阴居四隅.
可见,,河图、洛书都是万字符结构,如同图中的“十”字纹样所示。九宫图的5个奇数构成一个阳“十”字,四隅的偶数是阳“十”字的4个曲臂。带有曲臂的“十”字,就是万字符。因此,九宫图也是一种万字符。
九宫图和万字符这两幅图相似,都有三条横线和三条竖线。九宫图既是带有阴符(4、2、8、6)的阳“十”字,又是带有阳符(3、9、1、7)的阴“十”字。也是两个万字符的重叠。
太极图中的Z形曲线两边是黑白阴阳鱼,Z形曲线实际上是相对于黑白鱼眼的两条曲线的重叠,黑鱼白鱼交叉,意味两条Z形曲线的交叉。所以太极图与万字符是相通的。由于太极图阴阳分明,所以比万字符倍受青睐。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图虽然阴阳两性的符号不同,但阴阳两性却一目了然、。万字符也是阴阳合一的产物。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万字符也应该是有阴又有阳的。万字符是两个Z相交的合二而一,其中一个Z是阳性,另一个Z是阴性。两个Z的笔画粗细不一,就是为了区别它们的属性。
卍
九宫图中的5也是阴阳合一,但从图形本身看不出来,若从数字的关系方面可以知道它(5既是负数(-5),又是正数(+5)。对于大于5的数,它是负数;大于小于5的数,它是正数(+5)。例如,5对于9,就是负数,两者之和是4(9-5=4),即东南宫的4;5对于4,则是正数(+5),两者之和是9(4+5=9),即南宫的9.同理,九宫图的2+5=7(西南宫);3+5=8(东北宫);1+5=6(西北宫);8-5=3(东宫);6-5=1(北宫);7-5=2(西南宫)。
九宫图的5,对于大于5的数(6、7、8、9)就是负数(损之),对于小于5的数(1、2、3、4)则是正数(益之),体现了老子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九宫图是洛书的数字图,外围的数字突出表现阴阳交变,中央的5也是正负交变的。河图侧重的是阴阳相生,洛书侧重的是阴阳相克。
万字符的图形大都显现不出其中的阴阳两性,因而在以阴阳二元论说为精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如太极图、八卦图、河图、洛书九宫图那样博得人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