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收音机{正常工作}
9英寸电视机
留存的老文件
珍藏的有线广播小喇叭
我的通讯员证
(以上物品我准备捐给章丘电视台)
焗油,是现代人们的一种美发方式。可您听说过给海绵焗油吗?在章丘电视台建台之初,就发生过给海绵焗油的故事。我是当事人之一,下面我就讲一下这段趣事。
章丘电视台是1992年成立的。建台之初,设备十分简陋,除了两台由某银行捐赠的M9000外,还有两台日本产的老式索尼摄像机,电池与机器是分离的。摄像师不仅要扛机器,还要背着一块20多斤重的大电池,同时兼顾一根长长的话筒线,问题就出在这话筒上。
记得是1992年秋天,新闻部两名记者到明水镇采访秋收新闻,我任宣传干事,负责接待。我们在柳沟村一片收割过的玉米地里进行采访,那时章丘电视新闻刚开播不久,人们感觉比较新鲜,被采访者更是紧张,说了好几遍都不成功,终于说成功了,话筒接触又不行了。记得那天风挺大,刮得地里的玉米叶到处乱飞,我们在玉米地里采访了大半个小时,待到女主持人美丽的秀发被风吹成“鸡窝”了,摄像师才对拍摄效果表示满意。我们匆匆收拾设备回去,可到了车上猛然发现,话筒上的海绵套不见了。女记者芳容顿失:“话筒一定要找到,否则要扣三百元钱。”
一个话筒能值这么些钱,我有些不解。小小的话筒套掉在地里被风吹跑,更是无处寻找,可找不到要扣记者工资,咱又于心不忍。于是我灵机一动,“不就是一块海绵吗?我给你做一个。”
于是我从市场上买来相同大小的海绵,用剪子将它绞成一个圆柱体,再在下面抠了一个洞,然后用修电视机的电烙铁通上电伸进去,烙出一个五厘米的圆洞,尺寸大小与话筒相仿。但颜色不一样,话筒颜色是黑色,而海绵是黄色的。正好办公室有一瓶墨水,我把它泡了进去,一只崭新的话筒套诞生了,晾干后我十分得意的在手里攥了攥,不料手上却发了黑,原来墨水掉色,这可咋办?办公室一位女同事说,焗油不掉色,于是我又去理发店,花了10元给海绵焗了油……
第二天,我把这赝品送到电视台,女记者高兴的端详了半天,但还是看出了破绽,当我把制作经过讲给她听后,她“咯咯”地笑了:“难为你这片热心,我们将就着用吧!”就这样,电视台用我自制的话筒套,同样也做出了精彩的电视新闻。
二十年过去了,如今的章丘电视台已从二层小楼变身为二十层的高楼大厦,电视栏目丰富多彩,电视设备先进一流,每只话筒上都套有精美的台标,再也不会发生丢失话筒套的事了。但我仍然难忘那只自制的话筒套,难忘早期与记者共做新闻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