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原因何在呢,佛经中已经讲的很明白,是人的“刚强难化”,不问究竟所致。
1.无比殊胜的香积净土
《华严经》载:在广阔幽深的宇宙中有无数佛国,亦有无数香水海重重环绕:
在“一真法界”中有“十方世界海”;
“十方世界海”中央有“华藏庄严世界海”;
“华藏庄严世界海”中央有“无边妙华光香水海”;
“无边妙华光香水海”中央有“普照十方世界种”;
“普照十方世界种”又涵摄二十重,我们所在的娑婆世界及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都在第十三重。《维摩诘经》载:在娑婆世界之极上处(最高层),有佛土名为“众香国”。十方世界中,以众香国的香气最为美妙,“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
众香国是“香积如来”的佛土,那里的天人不像娑婆世界的众生那样刚强难化,香积如来说法也不须文字,“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圆满功德。
“香积净土”或“众香国”在国人的心中并不陌生,从宋、大书画家米芾的“众香国里来,众香国里去”到毛主席的“众香国里尽朝晖“。都说明了人们对香积净土的了解与向往。
从对香积净土的了解,也可以看到真香在佛教中的作用。
2.修行的根本及香的作用
从修行的根本上来看,佛家讲“明心见性”“放下即是”,“无我”、“空”等等,以及慈悲为怀,都是为了本性自我的返现。诵经、坐禅、其他功课也无一不是为了这一目的,除此以外当非正法。先贤们强调用真香也正是为了更有效的实现这一目的。
香的作用是什么,在许多经典中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香是人类本性的需求,是本性的食粮,是颐养性情、启迪才思的妙物,又是祛疫辟秽、安神正魄的良药。黄庭坚的“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正一语中的,说明了香的根本作用。学佛人天天烧香,除了供养及与佛、菩萨沟通的作用以外,十分重要的就是本性的颐养。
但是,当前时期,由于人们对香没有全面的认识,盲目地使用,形成了与之相反的状况,不是以香养人,而是人去养香,这在修行上就出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正如古人所言:“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如此一来则难辨香之真假、优劣,也就无法达到杜甫的“心清闻妙香”之效果。
3.真香与真供养
对佛菩萨的供养是一件十分殊胜庄严的事情,只有真心诚意,以殊胜之物供养才应产生真实的效果。心与物合才会心想事成。而香的供养又是最重要的,不仅香要真,心更要真。
何为真香,传统来讲其基本条件是:用药要真,配伍得法,制作工艺严谨,制香环境洁净。更严格的还要经过特殊的窖藏等。当然其中香药的等级,用什么样的药都会对香产生质量上的影响。这种差别只是作用的大小,不会有负面的作用。而化学香大部分却是有害于人体的,是一种形式上的香,不具有香的功效和作用。
在用香上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但必须应该是真香。至于其中的知识,是一个学佛人必须要了解的。
目前,有个别人在强调香无真假、好坏,心到即是,心诚则灵。实际这是一种对自己、对修行不负责任的想法。历史上有许多捻土为炉,以草为香的传说。但是,这些是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如果可以如此,古人又何必发明香,又何必烧香?有个别人,自己平时锦衣玉食,花天酒地,从不算计。但在敬佛用香上却越省越好,就怕多花一分钱,也在讲心诚则灵,是真的心诚吗?是自我欺骗而已。实际上这是对佛菩萨的大不敬。一位出家师在谈到用假香时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用假香,就好像一个儿子回家去看父亲,给父亲送了一瓶用五粮液瓶子装的假酒,慈悲的父亲知道酒是假的后,心里会想孩子让人骗了,父亲没有责备孩子。第二次、第三次,如果孩子仍然送假酒呢?再慈悲的父亲也不会永久的容忍自己的孩子骗自己。那么后果是什么呢?可想而知。我们用假香来敬佛就是这个道理。”这是用心在骗,有不少人认为我不懂,我没错。一时不懂,可以原谅,永远的不懂是不想懂,是自己对自己错误的原谅,是对自己的欺骗。这样是不会有真正的进步的,也就无法谈到成就、圆满。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真香是心香,我靠的是心香。这看似正确的论点,实际上仍是在欺骗自己,因为,心香的升起是一个人修炼的结果,是经过漫长的修炼后得到的,是智慧圆满的人的标志。或者是数万人里可能出一个的天才,不需要修炼即具有的。普通人的路只有老老实实,一步一步的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