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0日 20:43:20分享人:穷生来源:互联网10
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风流人物,层出不穷:或才华横溢,健笔纵横,驰骋文坛,独领风骚;或文韬武略,智勇双全,忠肝义胆,叱咤风云……遨游历史长河,神思飞腾,心潮澎湃,思想上得到熏陶,精神上得到享受……而最令人啧啧称奇的,一门三父子,同时竞风流,交相辉映,成为奇特风景,令人叹为观止。
一、曹门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世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一生纵横南北,为结束当时的混乱局面立下汗马功劳,毛泽东主席对其评价很高。
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势力比较强大的割据势力;尤其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之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丞相,率军南下,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之后追尊为武帝。
曹操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兵法著作。同时,善长文学,《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清峻整洁,略逊于诗歌。著有《魏武帝集》。
曹丕,字子恒,卞氏所生长子,为人笃厚恭谨,富有文学才华,为建安文坛领袖人物。建安二十五年即位,即魏文帝。代表作《燕歌行》是现存最早而且艺术上很完整的七言诗。著有《魏文帝集》。
曹植,字子建,卞氏所生三子,三国时魏诗人。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但嗜酒放纵。在和兄弟的政治斗争中,曾被迁封多次,最后封地陈郡,卒谥思,后人称为“陈王”或“陈思王”。曹植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尤其五言诗创作成就最大。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二、苏门三父子——苏洵、苏辙、苏轼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作品以政论文成就最高,代表作有《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在《衡论》和《上皇帝书》中提出了政治革新的主张,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切中时弊。作品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论辩性强,富有说服力;文字简约,不事雕琢,笔力雄劲,善作譬喻。作诗不多,擅长五言古诗,质朴苍劲,但比起其散文来要逊色得多。著有《嘉佑集》15卷。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嘉祐年间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苏轼一生坎坷,然而豁达开朗。诗词和散文都代表了北宋文学最高成就。诗作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风格豪迈清新,尤其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作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辙,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嘉佑二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后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作品以策论见长,工诗,能词,著有《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
三、孙门三父子——孙坚、孙策、孙权
孙坚,字文台,东汉末著名将领,孙权之父,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少为吴郡司马,参与平定会稽地区以许昌为首的暴动。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孙坚率千余人,追随右中郎将朱儁至河南镇压,任佐军司马。汝、颍黄巾军退守宛城(今河南南阳),汉军合围,孙坚率众先登,城被攻破。后升议郎、长沙太守,又镇压当地区星等起义,积军功封乌程侯。董卓专权,孙坚兼并荆州刺史和南阳太守两支势力。与袁术合军。术推荐孙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屯于鲁阳(今河南鲁山)。坚率军讨伐董卓,善于用人,多次取胜,为卓所惧。董卓欲与孙坚和亲,并许任孙坚子弟为刺史、牧守等,孙坚拒绝。初平元年,董卓胁迫汉献帝仓卒徙都长安,并焚烧洛阳。次年,孙坚于洛阳城外战败董卓,攻克洛阳,击走吕布,得汉帝所遗传国玺。当年奉袁术命,率军征荆州刘表,为表部将黄祖兵士所杀。
孙策,字伯符,东汉末军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孙权之兄少居江淮间,结交士大夫,颇有声誉。父孙坚死,兴平元年,至寿春从袁术,不得志。二年,乃托辞率其父所遗千余兵南渡江,进攻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诸部。孙策善于用人,军纪严明,沿途无犯,得到周瑜及其他豪族支持,所向皆破。先后攻占吴(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等郡。建安二年,袁术称帝,策与之决裂并接受汉朝参与讨伐袁术的诏令,以明汉将军、领会稽太守。三年,拜讨逆将军,封吴侯。四年,袁术死。孙策率军攻庐江太守刘勋,得袁术、刘勋残部两万余人,领庐江郡(今安徽庐江西南),得豫章郡(今江西南昌),统一江南,为孙氏割据江东奠定了基础。此时北方袁绍势力正强,曹操通过子女联姻,辟除和察举策诸弟,对他极力拉拢。正当孙策欲度江北进,继续扩大势力时,被仇家刺死,临终前嘱孙权继承其业。
孙权,字仲谋,父孙坚,兄,孙策经征战,据有江东六郡,200年孙策死,孙权袭职,208年,于赤壁打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22年,孙权称帝于武昌,在位30年,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孙权制国有术,致使曹操也不无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死于252年,时年71岁,谥大皇帝,庙号太祖。
四、班门三父子——班固、班彪、班超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隗嚣。不久,王莽政权被推翻,刘秀在翼州称帝。班彪欲劝说隗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感化之,结果未能如愿。后至河西(今河西走廊一带),为大将军窦融从事,劝窦融支持光武帝。东汉初,举茂才,任徐县令,因病免官。班彪学博才高,专力从事于史学著述。司马迁之《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班彪收集前史遗事,写成《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为后世所重。其子班固修成《汉书》,史料多依班彪,为其修史工作之续。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幼年聪颖,能文善赋。初在洛阳太学读书。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返乡居忧,开始整理班彪的《史记后传》,决意在《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明帝永平五年,被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弟班超力辩得免。明帝赏识班固的才能,召为兰台令史,后转迁为郎。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历20余年,基本修成《汉书》,详尽记载了西汉一代的史事。章帝时,多次被召入宫侍读,并随驾出巡。建初四年,章帝效法西汉宣帝石渠阁故事,在白虎观召集名儒讨论五经异同,并亲自裁决。班固以史官兼任记录,奉命把讨论结果整理成《白虎通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远征匈奴,以班固为中护军,参预谋议。此后几年,班固都在窦宪幕中,二人关系亲密。后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班固因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班固擅长作赋,撰有《两都赋》、《幽通赋》。
班超,幼时家贫,为官府抄书以养家。日久劳苦,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应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遂投笔从戎。明帝永平十六年,窦固北伐匈奴,班超与匈奴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有功,被授命率吏士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各国,逐一招抚鄯善(本名楼兰,在今新疆若羌附近)、于阗(今新疆和田)、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国。至和帝永元三年,西域五十余国均服汉朝,西域遂定。班超因功被任为西域都护,驻龟兹(今新疆库车)。永元七年被封为定远侯。永元十四年因老病请归,始返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
五、蒙门三父子——蒙骜、蒙武、蒙恬
蒙骜,齐国人,战国后期秦国名将,秦昭王时自齐入秦。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率师伐韩,夺取中原要地成皋、荥阳,置三川郡。三年,攻赵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占赵重镇晋阳,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领兵攻韩,取十三城。蒙骜率军东向攻魏,屡败魏兵,后被魏公子信陵君率联军击败。五年,秦闻魏公子死,使蒙骜攻魏,取二十城,置东郡,使秦国土与齐相接,对韩、魏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屡立战功,官至上卿。
蒙武,秦国名将。公元前224年为裨将军和王翦带兵六十万进攻楚国,击破楚军主力于蕲,楚国大将项燕于此役战死,公元前223年又和王翦带兵击楚,再次击破楚军,虏末代楚王负刍,灭楚。相对而言,名声较小,史料记载不多。
蒙恬早年学法律,曾为狱官,典掌文学。秦王政二十六年,因家世得为军将,大破齐国,拜为内史。秦灭六国,匈奴仍为北方诸郡的严重威胁。秦始皇命蒙恬将三十万众,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因河为塞,临河筑四十四县城,迁谪戍居住。又监修长城、直道。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迄辽东,逶迤万余里,直道自九原抵云阳,全长一千八百里。蒙恬驻兵上郡十余年,威振匈奴、弟蒙毅也位至上卿,常居宫中参与谋议。将相大臣中,蒙氏兄弟与始皇最为亲近;秦始皇三十四年,始皇长子扶苏因谏说坑儒一事,被贬至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三十七年巡游会稽,北还至沙丘病死。当时蒙毅受命祈祷山川未返。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密谋篡改诏书,立胡亥为太子,遣使者赐公子扶苏、蒙恬死,结果扶苏自杀。蒙恬疑诏书有诈,不肯就范,被囚禁于阳周,蒙毅也被囚禁于代。秦二世胡亥即帝位后,听信赵高谗言,处死蒙毅,迫使蒙恬服毒自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0248.html
更多阅读
定陶战役中的中野三纵(一)、奉命阻击1946年8月31日,刘伯承下达了定陶战役基本命令。决心“置重点于消灭第三师”,确定下“采取南北钳击以求各个消灭”的战法。战场预定设在定陶以西安陵集、韩集地区。在部署上,以第六纵队和第二纵队共
开场:【以战争为背景铺入独白】曹争独白:在战争中,只有我,没有敌人,没有战友。在硝烟中,除了眼泪,剩下的全部都是空无。第一幕:场景:村庄的废墟中出场人物:安宁,陆一鹏,曹争【战后夜晚村庄废墟中,三个男人小心的躲着,安宁在衣服上的口袋摸索
一.背景苏德战争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希特勒早有决心,斯大林心里也十分明白。他们在战前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日后的决战作准备。在巴尔干战事结束后,第三帝国的军事胜利正处在颠峰,历史上没有哪个帝国象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一样,在如此
抗战中全歼日军整师团的战役(图)-----万家岭大捷http://luojie.360doc.com luojie25@163.com1938年7月,日本开始进攻武汉外围广大地区。日本鬼子投入陆海空三军35万兵力,另以新增调40万大军配合作战,调动飞机500余架,军舰120余艘,作战经费3
襄阳之战(宋元之间的战役)编辑襄阳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