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02给大家介绍下电视剧《大敦煌》中的西夏国相张权真名张元 大敦煌主题曲

这几天,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正在播放大型历史剧《大敦煌》,平时,笔者都是不看电视连续剧的,咱没有那么多闲暇时间。但是,笔者却也一向对历史剧情有独钟。《大敦煌》这部戏才开头,还不好说这部戏好不好,但是本剧一开始就是三角恋爱戏,所以,我估计这部戏即使好,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此剧编导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恐怕多半还是西方文艺理论的跟屁虫。
中国文学艺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就西化得厉害,西方人认为文学是人学,人学就是社会学,社会学就是男女爱情学,所以,西方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动力之一,就是男女的爱情,因此,西方的几乎所有的文艺作品,都有个顽固不化的老套子,即,戏剧大多是以男女爱情做故事主线和以战争暴力为故事的副线去交错发展的。我看,这《大敦煌》,恐怕也超越不出这西方文学的套子吧,即,此剧恐怕基本上都是要在残酷的血淋淋战争中去讴歌那伟大和甜蜜的男女爱情吧。当今中国学校中的文艺理论课程,都是以西方这种文艺理论为蓝本去灌输学生的,所以,人文艺术学校中教育出来的文艺人,也就多半是这种套子中人。既然才开头就已经看出了这全剧的格调,这戏,也就没有什么往下继续看的看头了!
笔者就谈谈这《大敦煌》中的西夏国的国相张权吧,笔者注意这个历史人物已经有很多年头了,这个张元,可以堪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丑陋的中国文人之一,他的故事,是可以警世现今的一些特别爱怨天尤人和愤怒声讨现实的中国文人的!
电视剧《大敦煌》中的西夏国开国皇帝李元昊身边有个重要谋臣叫做“张权”,这人,现在已经在电视剧《大敦煌》的前五集中出场了,《大敦煌》是将这个叫做张权的汉人设计成为了他原本是宋朝京师的搞书画赝品的不法文人,他因为给皇帝献赝品书画而被翰林画师方天佑所识破,于是,他就躲避和流落到西夏来了,一次酒店偶遇,他就投奔了西夏大将旺荣,第五集,他就已经正式成为了李元昊的军师了。
电视剧《大敦煌》中的这个“张权”,历史上真有其人,他本名张元,汉人,陕西华阴人,与司马迁同乡。张元出生年月不祥,死于宋朝大中祥符7年,即西元的1014年。他在世的时候,曾经是西夏国王李元昊的国相,为李元昊抢夺宋朝江山尽了终生的犬马之劳,他担任西夏的国相期间,真可谓是呕心沥血和一心一意与他的祖国大宋作对,他死后的宋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称帝,建立了大夏国。
可以这样说,张元是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著名大汉奸,他终生都在仇恨他的祖国大宋,他发誓要帮助少数民族的李元昊去灭亡自己的祖国,那么,这张元究竟是个这么样的人呢?他为什么这样仇恨自己的祖国呢?
大概是因为历史上的张元是为人所不齿的汉人败类吧,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正史几乎都不记载他的情况。只有《宋史》对其不痛不痒地提了一句“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这句话中的“走”,用得很奇妙,这说明,当时的宋朝官方其实还是很在意张元这个“走夏州”的!历史上的情况也的确如此,根据王咏的《燕翼治谋录》卷五记载说,正因为张元当年的“出走西夏”,也就是因为张元叛变自己祖国而投奔西夏,所以,大宋嘉佑2年,也就是西元1057年,也就是在张元帮助李元昊建立西夏王国之后的10多年以后,大宋痛定思痛,改革了当时宋朝的科举进士中的殿试实行末尾淘汰的录取制度,而对凡是中了进士之后的人一律授以进士出身!即使那些科举成绩可能不算太好的,也授以“同进士”出身!那么,张元的“出走西夏”,为什么会造成中国科举制度的震荡呢?
061102给大家介绍下电视剧《大敦煌》中的西夏国相张权(真名张元 大敦煌主题曲
因为张元是中国汉族文人中的著名汉奸,所以,他的故事又长期流传在民间各野史之中。根据清朝吴广成的《西夏书事》介绍,“华州生张元、吴昊来投,官之。华州生曰张、曰吴者,负气倜傥,有纵横才,累举不第,薄游塞上,觇览山川风俗,慨然有志经略,耻于自售,放意诗酒,出语惊人,而边帅皆莫之知,怅无所适。闻元昊屡窥中国,遂西走。过项羽庙,沽饮极酣,酬酒像前,悲歌“秦皇草昧,刘、项起吞并”之词,大恸而行。既入国,二人自念不出奇无以动听,各更其名,相与诣酒肆,剧饮终日,引笔书壁曰“张元、吴昊饮此”。逻者执之,元昊责以入国问讳之义,二人大言曰:“姓尚未理会,乃理会名耶?”时元昊尚未更名曩霄,所上表奏,仍用中国赐姓也。闻言竦然,异而释之,日尊宠用事,后入寇方略多二人导之云……以中书令张元为相国。元好阴谋,多奇计,然性喜诛杀,元昊残暴,多其赞成,故倚畀尤重……按:《纲目》书“盗”十一,书“使盗”三,罪使者也。泾原之盗,虽言张元所使,实则元昊主之,不书元者,罪有攸归也。”(《西夏书事》)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知道,张元个人品格修养不良,他长期是自视才高,为人放荡不羁。但是,他又屡屡科举不第。据其他一些历史资料说,因为当时宋朝的进士科举设置有末尾淘汰制度,因此,即使你进入了殿试,也要实行末尾淘汰,而张元则连续几届都被末尾淘汰了,这使得一向自视才高的张元大为不满,于是,他便想模仿西汉时期的中行说,试图投奔西夏为李元昊充当谋臣,试图去与自己祖国的宋朝作对,以显示自己的才华。张元的这种以搞破坏去显示自己才华的坏文人德行,中国历史上还有好多个,近代的洪秀全也是这样的人物!
张元投奔西夏,又“耻于自售”,于是,他就学中国文人习惯以放荡作秀去吸引别人的眼球的方式,在酒馆中酗酒耍酒疯,然后又借酒力在项羽庙宇前书写“秦皇草昧,刘、项起吞并”之歪诗,还将自己姓名提写壁上,生怕人家不知道他,这样,在李元昊的兵丁抓住他以后,他又讥讽李元昊使用汉名,最后,正急需破宋人才的李元昊当然没有杀他,而是重用了他。
大家看看,以上这张元为推销自己就满地打滚和胡说八道的表现,今人是不是会觉得很熟悉呀!是的,水浒中的宋江就干过这样提写歪诗耍酒疯的事情,后来的洪秀全也干过这样的事情,现今的一些为了吸引人们对他们的注意和重视就满地打滚愤怒声讨朝政的文人,恐怕也有不少吧。所以说,一些放荡不羁的中国文人,是有不良遗传基因的问题阶层!
张元被李元昊聘请为国相之后,真是鞍前马后的效命李元昊,他在军中大权在握,常常以李元昊的名义发号施令,这大概也就满足了他膨胀的个人野心了吧。但是,他掌权期间,帮助残暴的李元昊干了许多杀戮中国人的事,也给李元昊奉献了不少夺取自己祖国江山的计谋主意!“,张元等虽贵显用事,而以穷沙绝漠饮食居处不如中国,常引苻坚、刘渊及元魏故事,日夜说元昊攻取汉地,令汉人守之,则富贵功名、衣食嗜好皆如所愿……元至夏不二年,官至太师、中书令。国有征伐,辄参机密。常劝元昊取陕右地,据关辅形胜,东向而争,更结契丹兵,时窥河北,使中国一身二疾,势难支矣。既元昊议和,争之不听,及与契丹构兵,知所志不就,终日对天咄咄,未几,疽发背死。”(《西夏书事》)。
大家瞧瞧,即使李元昊不愿意出兵杀戮中国,这张元也要唆使李元昊出兵杀戮中国。所以说,这汉奸,比侵略军更坏,就是这样的道理!他最后是因为李元昊不听从他袭击中国的建议而气急攻心而造成背痈,也就是是他背上生了个恶疮,于1014年在难忍的疼痛中死去!
张元一生爱做诗,他最著名的一首诗歌,是他歌颂李元昊军事胜利成果的,他写到:“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后世人都一致评价张元的诗歌质量是非常低劣的。
张元,这个中国历史上的丑陋文人,其糟糕的一生,是不是对今天一些中国文人,多少也有关有点警世启发呢!
2006年11月2日





时剧贼党军子方张,转运使使供奉官崔德赟捕之。德赟既失党军子,遂围竹山民贼所尝舍者曰向氏,杀父子三人,枭首南阳市。曰 :“此党军子也 。”希亮察其冤,下德赟狱,未服。党军子获于商州,诏赐向氏帛,复其家,流德赟通州。或言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诏徙其族百余口于房,几察出入,饥寒且死。希亮曰 :“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为贼耳。此又皆其疏属,无罪 。”乃密以闻,诏释之。老幼哭希亮


张元(?-1014年),吴昊(生卒年月不详),两人均为西夏大臣、谋士,并是小同乡,都是华州(今陕西省华县)人。
张元与好友吴昊,原名不详,颇有才华,但屡举不中第,落魄不得志。两人游塞上,放意诗酒。大约在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7年),也是元昊建国前的广运、大庆年间,他俩听说元昊有立国称帝大志,就来到西夏。
二人在一家酒馆里,终日饮酒,并用笔在墙壁上写下:“张元吴昊来饮此楼”。巡逻者见到后,知道他们不是西夏国人,将他们拿下。元昊称帝建国后不久,即任命张元为中书令,吴昊也被重用。二人投夏后,其家属被宋“羁縻随州间,元昊派间谍矫中国诏释放他们,人未有知者,后乃闻西人临境作乐,迎此二家而去”。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1041年),元昊在好水川大败宋军,当时张元也在军中,同年,张元又被任命为国相。张元给元昊谋划的策略是,攻宋“取陕右地,据官辅形胜,东向而争,更结契丹兵,时窥河北,使中国一身二疾,势难支矣”。这样才能成就大业。好水川之战后,张元建议元昊出兵渭州,待机取长安。元昊采纳了他的意见,策划了定川寨之战,并深入到渭州境。张元常劝说元昊:攻取汉地,令汉人守之,这样才能扩大疆域,财用充足。但元昊还是游牧民族长期养成的习惯,常是掳掠而还,因此,虽然取得胜利,财用却越来越困难。后来,元昊与宋议和,又与契丹构兵。张元与他争执,但他不听,张元知道谋取中原的计划已不能实现了,于是郁郁不乐。在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年)病逝。吴昊不知所终。(作者吴忠礼系宁夏社科院研究员)
元昊在建国的过程中,很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收罗。西夏建国初,因忙于战争,教育事业并不发达,所以元昊特别注重吸收汉族的知识分子为自己服务。《宋史,夏国传》记载元昊的“智囊团”有嵬名守全、张陟、张绛、扬廊、徐敏宗、张文显,除了嵬名守全是党项人,其余皆汉人。重用张元、吴昊,更说明了元昊对汉族人才的重视。张、吴二人为宋华州(今陕西华县)人,他们“累举进士不第”,而又自以为有王佐之才,不甘寂寞,便写诗明志:“好著金笼收拾取,莫教飞去别人家”。明白表示宋朝庭弃人才而不用,他们将为异国效力。宋朝的边师未能重视,于是他们进入西夏。为了引起西夏王国统治者的注意,他们到酒店里狂喝豪饮,又在墙壁上书写“张元、吴昊饮此”。张、吴二人的所作所为被西夏巡逻兵发现,遂将二人带入宫中。当元昊问他们为什么不避讳自己的名讳时,他们毅然答到:“姓都不管了,谁还理会名呢?”明目张胆地对元昊接受赵宋赐姓进行讽刺。元昊听后,不但不生气,反而认为他们有胆识,有奇才。立即予以重用。并在数月之内派人潜入宋境将二人的家眷接来,使之团聚,从而安心为西夏服务。张元曾当过西夏的中书令,和元昊一起指挥了好水川战役。张吴二人帮助元昊成就了一番事业,充分显示了汉族知识分子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军事的作用,也说明宋朝不重视知识分子人才的失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0318.html

更多阅读

缥缈孤鸿影痴情小儿郎——评《火帅》中的潘少春上 潘少春

缥缈孤鸿影 痴情小儿郎——评《火帅》中的潘少春(上)(一)一直到第九集,少春的出场都很少,令我可以放心地在二倍快进状态下研读字幕,看一出哑剧。记得有冰迷曾经说过实在受不了《火帅》中七大姑八大婆的聒噪,恨不能冲进电视里给她们每个人的

《红楼梦》中的神瑛侍者真的是贾宝玉吗? 贾宝玉 神瑛侍者

《红楼梦》中的神瑛侍者真的是贾宝玉吗?多年以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前世一直是团大疑云,一直未能取得确切的看法,神瑛侍者?顽石?还是都是?他们又是什么关系?其实主要原因是未能破解《红楼梦》的大谜底,这当然是因为曹公手法的高超所致

也谈杨绛《老王》中的“愧怍” 杨绛 老王写作背景

也谈杨绛《老王》中的“愧怍”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先后被选入人教版初中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章写了他们一家与三轮车夫老王的交往。按说,杨绛夫妇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丈夫是著名学者钱钟书),老王单身、贫困、残疾,他们之间身份不

《红楼梦》中的地名隐藏着什么秘密 红楼梦隐藏的恐怖秘密

地名,是代表某一地理实体的标记和符号,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红楼梦》中的地名是整个红楼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曹雪芹在地名方面颇有隐意,书中一些地名的隐意,着实让人拍案叫绝,深入了解《红楼梦》中的地名寓意,全面探讨

声明:《061102给大家介绍下电视剧《大敦煌》中的西夏国相张权真名张元 大敦煌主题曲》为网友尘埃未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