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打鸣如同“主权宣告”,既号令部下绝对服从;又警告外来者不得入侵。白天每小时打鸣一次,但早上那第一声鸡叫划破了黎明的宁静,临近的公鸡又来参与大合唱,让人们印象深刻。鸡和人的大脑里都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它分泌的"褪黑素"有镇静功能,为此早已被人用作安眠之用。由于"褪黑素"的催眼作用使公鸡不会在夜里打鸣。当強光射入眼睛后,褪黑素的分泌就会立即停止,公鸡便会兴奋起来,进行打鸣。在经过较长时间的黑暗后突见光照,更能刺激公鸡的鸣叫,这便是黎明时刻公鸡啼叫不止的原因。其实公鸡的打鸣并非与昼夜有关,而是受光亮的刺激所为。在现代化养鸡场里,鸡是生活在不见太阳的室内,只要电灯亮着,即使是晚上公鸡也要打鸣。解放初期的革命故事"半夜鸡叫",就是描写老地主周抜皮,半夜里起来提着灯笼,用棍子乱捅鸡窝而诱发公鸡鸣叫,然后催促长工下地干活的。早晨公园里的溜鸟人,在鸟儿们歌咏比赛前,总是用黑厚布将鸟笼罩盖着,好让鸟儿在黑暗之中多待一会儿,使其在突然揭开布后受強光刺激,更能激发鸟儿的“鸣叫中枢”。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鸡儿们也都住进了高楼大厦(立体笼养),并且每只鸡都可享受到单间待遇,不过鸡笼之小使鸡在里边无法转身,所以产蛋鸡的一生中,它的头永远是朝向食槽,而屁股则始终对着产蛋传送带。为此,许多瑞士人认为这种养法是对鸡的虐待,他们宁愿高价买本国散养鸡的蛋,也不买廉价的进口鸡蛋。
家鸡源自原鸡,其驯化历史约4000年。鸡的种类有250种,如家鸡、火鸡、乌鸡、珍珠鸡、野鸡等。鸡也是12生肖中的一员。“鸡”姓虽然很罕见,但在广西东兴市姓“鸡”的市民就有数千人。
尧帝时有一种能辟邪的神鸟叫"重明鸟",它可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来扰人。因为"重明鸟"模样很像鸡,於是人们就用画鸡或剪窗花鸡贴在门窗上避邪,这也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 中国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甲骨文中已有“鸡”字,说明3000多年前我国已开始养鸡,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发现鸡有多种药用价值的国家。我国古代称鸡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人们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鸡与吉为谐音,所以我国人民很早就用鸡来代表吉祥。在人们夸奨公鸡的同时总觉得它还少了点什么,於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推出了"公鸡下蛋"的小品,通过赵本山、宋丹丹和牛群的精采表演,把公鸡不会下蛋的唯一缺点也给纠正了。
关于公鸡的叫声还有个传说,即在天宫评定十二生肖时,龙为争名次觉得自己头上光突突地不好看,便借了公鸡头上的角,结果排在了鸡的前边,使大公鸡很不服气,后悔自己真不该把角借给龙。更气的是龙不想把如此漂亮的角还给它。从此,大公鸡头上没有了角,只留下拔去角后留下红红的鸡冠。它每天都要站在高处,扬头望着天上藏龙的云层大叫:“龙_哥_哥,角_还_我!“
斗鸡开始于民间,后又用以激励战士的斗志,当年日本遣使来朝,曾把斗鸡的见闻介绍回国,日本也仿效一时。以后又传向老挝、越南、菲律宾等国。如今国内外许多国家和民族都还保留着斗鸡的娛乐节目。
鸡肉历来是人们歺桌上的佳品,但与一些食物相配则不宜,如:鸡肉+芹菜=元气损伤。 鸡肉+鲤鱼=鸡肉性温,有补中助阳之功效,而鲤鱼性平,可利水下气,两者同用容易引起身体不适。鸡肉+芥末=鸡肉性温,有温补功效,有芥末性热,若两者同食容易引起上火,有损人体健康。鸡肉+芝麻=同食会导致中毒。鸡肉+菊花茶=同食会导致中毒。鸡尾尖:含有致癌物。
公鸡是肯尼亚和法国的国鸟。法国国家队的队服上的图标就是公鸡。
提示:我的博客查找方法__把"平遥老刘"四个汉字分别输入百度、新浪或搜狐等网站,点击一下,都可以在其第一页里的前边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