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 湖笔

目录

摘要

端砚居中国的四大名砚之首,具有“磨墨不滞,易于发墨;扣之无声,磨之亦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的特点,而且“久用锋芒不退”。

四大名砚之首



 

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端砚最为人称道。

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宋坑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端砚砚石多为青紫色、猪肝色、天青色,其上有凤眼、鹦哥眼者属上品,而眼中呈现出翠绿色者最为难得。无论是老坑砚石、麻子坑砚石,还是宋坑砚石,属佳品者,其上又多伴有冰纹、胭脂晕、马尾纹、金线纹,或单一纹路,或兼而有之,组合成一幅瑰丽多彩的画图。

四大名砚是什么



 

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是中国的四大名砚,前三种均属石砚,仅澄泥砚属非石砚。

端砚为四大名砚之首,产于端州(今广东肇庆)端溪一带。端石纯净、细腻、坚实、滋润,而且石色丰富多彩,佳石之上常自然生有天青、胭脂晕、石眼、冰纹、青花、鱼脑冻等纹理,能工巧匠根据石料的天然纹眼,稍加雕琢,即可巧夺天工,令人爱不忍释。《端溪砚谱》赞曰:“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细嫩而不滑。”端砚温润细腻,不损伤毛笔毫尖,写字不出渴笔。发墨更是端石得天独厚之妙,槽中之水,隆冬极寒,他砚结冰,而端砚不冻,这是由于端石所含矿物质决定的。

歙砚产于古歙州(今安徽歙县与江西婺源龙尾山),故名歙砚、龙尾砚。歙石润密、坚实,敲击铿锵作响,可与端石媲美。其纹理有金星、银星、龙尾、罗纹等,石上布满黄色小碎点的金星石最为珍贵。

洮砚产于古洮州(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洮河一带。洮石以绿色为主,与绿端石相似,有时很难分辨。洮石制砚,凝重古静,其质细润,发墨良好。

非石砚中的澄泥砚,也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凡澄结细泥烧炼所成的砚,就叫澄泥砚。澄泥砚以山西绛县出产的最为有名,山东、河北、江苏等地也有生产。砚是需要研磨的器具,质地疏松,多含沙砾,就不适于研墨和贮墨。所以必须将泥澄细并压坚实,入窑烧制,方可使用。

四大名砚之首



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端砚最为人称道。

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宋坑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端砚砚石多为青紫色、猪肝色、天青色,其上有凤眼、鹦哥眼者属上品,而眼中呈现出翠绿色者最为难得。无论是老坑砚石、麻子坑砚石,还是宋坑砚石,属佳品者,其上又多伴有冰纹、胭脂晕、马尾纹、金线纹,或单一纹路,或兼而有之,组合成一幅瑰丽多彩的画图。

 

四大名砚是什么



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是中国的四大名砚,前三种均属石砚,仅澄泥砚属非石砚。

端砚为四大名砚之首,产于端州(今广东肇庆)端溪一带。端石纯净、细腻、坚实、滋润,而且石色丰富多彩,佳石之上常自然生有天青、胭脂晕、石眼、冰纹、青花、鱼脑冻等纹理,能工巧匠根据石料的天然纹眼,稍加雕琢,即可巧夺天工,令人爱不忍释。《端溪砚谱》赞曰:“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细嫩而不滑。”端砚温润细腻,不损伤毛笔毫尖,写字不出渴笔。发墨更是端石得天独厚之妙,槽中之水,隆冬极寒,他砚结冰,而端砚不冻,这是由于端石所含矿物质决定的。

 

歙砚产于古歙州(今安徽歙县与江西婺源龙尾山),故名歙砚、龙尾砚。歙石润密、坚实,敲击铿锵作响,可与端石媲美。其纹理有金星、银星、龙尾、罗纹等,石上布满黄色小碎点的金星石最为珍贵。

洮砚产于古洮州(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洮河一带。洮石以绿色为主,与绿端石相似,有时很难分辨。洮石制砚,凝重古静,其质细润,发墨良好。

非石砚中的澄泥砚,也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凡澄结细泥烧炼所成的砚,就叫澄泥砚。澄泥砚以山西绛县出产的最为有名,山东、河北、江苏等地也有生产。砚是需要研磨的器具,质地疏松,多含沙砾,就不适于研墨和贮墨。所以必须将泥澄细并压坚实,入窑烧制,方可使用。

 

端砚以手工制作为主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外。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

一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采砚石无法用机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为主。历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属难得。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体匍匐爬行。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未为奢。”

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作,使其造型式样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实用型逐渐提高到明清时期的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艺美术的行列。现在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闻名遐迩。使来肇庆观光的中外游客无不以拥有一方工艺精湛、多姿多彩的端砚为荣。

端石有“八德”之说

 

端砚正由于具有优质砚石所具备的石质细腻、娇嫩、细密、坚实等优点,才决定了它具有“磨墨不滞,易于发墨;扣之无声,磨之亦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的特点,而且“久用锋芒不退”。

清代陈龄认为水岩端石有八德之说:

一日历寒不冰,质之强也;

二日贮水不耗,质之润也;

三日研墨无泡,质之柔也;

四日发墨无声,质之嫩也;

五日停墨浮艳,质之细也;

六日护毫加秀,质之腻也;

七日起墨不滞,质之洁也;

八日经久不泛,质之美也。

具此八德,质以迈常,信为古今瑰宝,可遇而不可求者也。

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石语》中记载:(劣石)率燥湿,渴笔饮墨,久用辄成镜面。惟水岩石停墨不乾,墨着笔端即起。积痕细薄,披之尽脱。以姜及浮炭片磨洗宿墨,复坚润如故。墨如云气蒸清,少研辄满。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秀而多姿。握之稍久,掌中小滋。盖所谓浮津耀墨,无价之奇材者也。

显然,对端砚石的赞美已不仅仅是对其自然属性的描述,甚至可以说是达到欣赏中所谓“情景交融”的状态,而端砚石又的确具有这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审美效应和功能。

始于1300多年前



 

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又称端溪砚。

据史料记载,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勤劳的肇庆人民就开始生产端砚,1952年湖南长沙705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砚和1965年广州动物公园唐墓中出土的一方唐代端溪箕形砚(现藏广州博物馆),正好印正了端砚问世的历史。

从史料记载来看,唐代中晚期,端砚已被列为贡品。唐代端砚大多以实用为主,供研墨之用,砚形较为单调,以箕形为多,也有八棱形、长方形、方形等形制。中唐之后,端砚开始从纯文房用具演变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实用工艺品。到了宋代,由于文化的发展,端砚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并重,文人墨客除用于研墨,还喜爱端砚的鉴赏、馈赠、收藏和研究,砚形也从简单的箕形、方形到品类繁多,式样新颖的斧样、瓜样、卵样、兔样、琴样等等。

宋代端砚构图简练、刻工浑重、古朴、雅致、玲珑浮凸。北南宋间叶樾《端溪砚谱》明确记载端砚式样已达49种。明代,由于社会鉴赏砚台和收藏砚台之风甚盛,端砚在设计、造型、雕刻方面均有所突破,主要是讲究“天然去雕饰”,往往利用天然的石形、丰富的石色、珍贵的石品花纹等稍做人工点缀就创作出天人合一的艺术珍品。端砚已从实用价值演变为文玩之物,成为欣赏品和珍藏品。

砚坑的传说

古时候,有只官船从羚羊峡经过,有位太监站在船头,看见一凤凰立在峡山的石头上,他想:凤凰无宝不立,这个山一定有宝贝。

太监回到京城,把这件事禀告了皇上。皇帝就派人来,把这山头凿开。果然,石头里有鸲鹆眼,那石眼中有眼仁,有眼白,非常好看。于是,太监把这些石头取下来,带回城奉献给皇上。皇帝叫工匠将这些石头做成墨砚,砚台紫花色,质地幼滑,色泽滋润,口呵气,就可以磨墨,而且水气久久不干。皇帝见了很高兴,就将端砚封为文房之宝。

后来,皇帝又派人来,把羚羊峡出砚石的地方围圈起来,由太监专门看守,这个砚坑就称皇坑。太监死后,人们在坑口建了一座太监庙。

毛主席最爱用端砚



 

到韶山旅游,在参观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时,在陈列的众多毛泽东遗物中,你将会发现有一方雕琢得十分精致的端砚。你再细看,砚上还刻有一行小字:“片真老坑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乙酉八十五岁,齐白石记于京华铁栅屋。”这显然是砚台的主人齐白石亲手刻上的。

齐白石何许人也?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大都知道齐白石其人。

齐白石本名纯芝,晚年号白石老人。生于1864年。是著名的现代画家篆刻家。他的画造型简练淳朴,色彩鲜明热烈。他所画的鱼虾,更是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爱不惜手。他所作的篆刻,布局奇特,刀法泼辣有力。这方经他亲自刻字题名的端砚,更是一件难得的珍品。这么一件“子孙不得与人”的传世珍品,现在怎么成了毛泽东的遗物呢?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毛泽东与齐白石同为湖南湘潭人,两人老家相距不远。建国前两人虽无缘晤面,但他们两人都是当代名人(一个是名震遐迩的革命家,另一个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家),他们互相都早闻对方大名。1949年北平(北京)和平解放后,毛泽东便主动给当时正住在北平的齐白石写信,热情地邀请他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加政协,共商国事。当时齐已年近九旬,接信后激动不已,为了表达对革命领袖的敬意,他精心镌刻了毛泽东的红、白两枚名章,托当时任文化部门军代表的艾青,转送给毛泽东。

转眼到了1950年初夏,毛泽东派人把齐白石接到中南海作客,还特意请朱总司令作陪,与齐共进晚餐。席间毛泽东告诉齐,政务院(国务院)聘请他担任文史馆馆员。齐十分高兴,事后常对人谈及当时会面情景,并从自己珍藏的字画精品中,选出最珍爱的三幅,连同自己视为至宝的端砚,一起赠送给毛泽东。尔后他还送过一些国画,但所有这些字画,毛泽东都交给了国库,唯独把这方端砚留在身边。毛泽东办公和平时写字都喜用毛笔,这方端砚也就成为建国后他常用的文具之一。

包公不持一砚归



宋仁宗康定元年,清官包拯(人称包公)被调来端州做地方官。他到任不久,便听说历任地方长官借进贡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砚工苦不堪言的事。

 

为了弄个究竟,有一日包公特意穿上便服,约了当地一名开明绅士徐乐天,一起前往砚工最集中的黄岗村,了解砚工的生活情况。他们进了村,就听到从一间小茅棚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走近一看,只见砚工们三三两两,正在聚精会神地凿砚坯、刻图纹。包公瞥了一眼,只见茅棚破破烂烂,不堪风雨,砚工们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

这时一个老艺人边雕刻边叹气,埋怨官府要砚多而付钱少。有的年轻艺人还大骂官府没良心,不管砚工死活。他们的话,包公一一记在心里。

回到衙门,包公立即派包兴去找经办贡砚的书吏张考文。这个张考文做了10年书吏,专用端砚孝敬上司,博取主子的欢心。他一听包公问起端砚的事,顿时眉飞色舞,以为包公同他的前任是一样货色,便阿谀奉承地奉上一个优质砚台,并讨好他说:“今年上边要的贡砚我已准备好了,大人交往需用的,我也心中有数。这块砚请大人收下,其余的我将陆续送上。”

包公一听,心里全明白了。本来上面规定,端州每年只送十块贡砚,而地方官吏层层加码,扩大贡砚数目。这沉重的压榨剥削,害苦了砚工,中饱了私囊。他越想越气,脸色铁青,把张考文送上的端砚“砰”的一声摔在地上,吓得张考文顿时出了一身冷汗,才知道包青天果然铁面无私,于是跪地叩头求饶。

包公让张考文把历年经办贡砚的情况作个说明。张考文不敢隐瞒,便一五一十地把贪官、劣绅借进贡端砚为名贪污勒索、加重砚工负担的实情招认出来。包公针对这种弊病,专门出了一份告示,儆戒官员、士绅不得任意扩大贡砚数目,不准向砚工摊分工钱。这份告示,反映了群众的心愿,开明士绅也表示拥护。经此一事,“包青天”的威名便传之百里以外。

据传,包公离任时,端城男女老幼都来码头送行。一些名流、士绅纷纷携物相赠,都被包公一一谢绝了。官船在一片赞扬声中解缆沿西江而下,不久就到了羚羊峡。本来风和日丽,天色晴朗。但船过羚羊峡却风云突变,乌云翻滚,浊浪排空。

包公感到事有蹊跷,心想莫非手下人背着自己私受贿赂,藏于船上?他马上命家人包兴把随行人员叫来身边查问。他的随从书僮忽然跪下:“大人,有一事我忘了禀告,我们离开端州之前,绅士徐乐天特地送给大人端砚一个,因小的认为是小事,没有启禀,私下替大人收了,现放在船上。”

包公一听,当即命令书僮将砚取出。这块端砚,外包黄布袱,砚身雕龙刻凤,鸲鹆眼碧绿晶莹,果然是方好砚。但包公一拿到手,连看也没看一眼,随手将端砚抛到江里。说也奇怪,砚一落江,顿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船开行不久,就在端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包裹端砚的黄布,掉进水里,顺流而下,一片黄光,后来也成为沙滩。据说现在广利镇的“砚洲”和沙浦镇的“黄布沙”就是这样形成。砚洲和黄布沙离羚羊峡不远,在广州至肇庆必经水路上。

包公“不持一砚归”之说,在《宋史·包拯传》中确有记载,包公的清廉耿介、正直无私,为群众所赞颂,连端砚也增添了身价。

曹雪芹的“鸲鹆眼”



 

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名着。曹雪芹为写好这部作品,动笔前曾收藏到一方珍贵的端砚。

我国墨砚,以广东肇庆出产的端砚最为有名,它石质细嫩,石色美观,研磨的墨汁及其滑嫰,光泽煤亮。其中又以有“眼”者最为珍贵。所谓“眼”,就是断石经过长期风化,形成类似某些动物或自然界某种形状的花纹图案,如“羊肝暗紫”,“鸲鹆金星”等等。

曹雪芹是个大文人,对端砚十分爱慕。他千方百计搞到一个有鸲鹆眼的紫里透红的端砚,就显得特别珍贵。他结合“怡红公子”和自己失意时的情况,先给这个端砚取名为“怡红冷翠”,再高高兴兴地给这个砚台又刻上自己编写的一幅对联:高山流失诗千首,明峡秋风酒一船。

这首对联言简意赅,情景交融,概括地写出了古代文人与壮丽山河,古代诗人与醇香美酒,都有密切关系。曹雪芹在砚台上刻下精美的联语,容易使人窥见他以大观园为奇特的背景,正在醉心于为《红楼梦》编写诗文的动人情景。

据有关资料记载,《红楼梦》前七十回手稿,就是用这个砚台磨墨写成的。现在,这个砚台被保存在国家博物馆内。

萧军收藏的古端砚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作家文库展览”的展柜中,陈列着一方珍贵的紫石端砚。这方砚原为现代著名作家萧军先生生前所藏。它曾经润泽过历代多位文化名人的手迹,并刻有清代大学士纪晓岚的铭文。

 

在砚的左侧面及右侧面镌刻有纪晓岚先生的行书铭文:“石庵以此现见赠,左侧有友石字,是宋人故物矣。然余颇疑其依托。石庵日:专诸巷所依托不过苏、黄、米、蔡数家耳,彼乌知来有魏了翁哉?是或一说欤。偶与门生话及,因再为之铭日:厚重少年,无薄绎侯如惊蛱蝶也。晓岚”。落款一“纪”字小印。

此段铭文乃纪晓岚为石砚赏鉴辨真的文字,其中所提苏、黄、米、蔡指北宋时著名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从纪晓岚的铭文中可知。此砚是石庵送给他的。

石庵,姓刘名墉(1719年--1804年),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即前两年热播干荧屏的宰相刘罗锅。乾隆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其书法浑厚雄劲,一时名噪天下。据史书记载,纪晓岚酷爱收藏各式砚台,其书房就叫“九十九砚斋”,不知此砚是否其收藏的九十九块砚中的一块?

此砚尚有一副老红木砚盒,砚盒盖上刻有钱大听题字:“组织仁义,琢磨道德,启发篇章,校理秘文”,落款:“甲寅秋七月钱大听”。盒盖右侧针有“臣大听”及“辛楣”两枚印章。钱大听(172年一1804年),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土。与纪晓岚同为乾隆十九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讲学士、少詹事、广东学政等职。他是清代著名学者,兼通经、史、金石等学,尤以史学名世。

以此可见,此现传承久远,仅在清乾隆一代,即经过刘墉、纪购、钱大听等文化名人之手,弥足珍贵。那此砚又怎样流传到了现代著名作家萧军之手呢?

据萧军的女儿萧耘讲,此砚乃其父在德外晓市购得。萧军先生生前十分喜好文物,五、六十年代常常留连于古玩旧货摊前,节衣缩食陆续购买了不少文玩字画。“文革”中萧军收藏的文物均被抄家抄走,“文革”后落实政策归还了一部分,所幸这方珍贵的砚台完璧归赵。萧军先生十分感慨,在砚的下侧面又刻了一段铭文:“厚重少文,用葆其贞;浑浑噩噩,孰可与伦?得此益友,终生是欣。萧军一九八二、十一月十三日于北京团结湖之滨。”萧军先生去世后,其夫人王德芬女士率子女将此砚及萧军生前用过的大量文物都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端砚有六大名坑



 

(1)老坑

老坑洞口距端溪水流入西江之处约50米,洞口向西。老坑砚石呈紫蓝带青色,色彩丰富,浑厚凝重,石质温润如玉,幼嫩、滋润,致密坚实,敲之木声,贮水不耗。其名贵的石品花纹有:鱼脑冻、青花、玫瑰紫、火捺、猪肝冻、云青、金银线、冻纹及石眼等。

(2)坑仔岩

坑仔岩自老坑洞口东望第二峰,同老坑的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坑仔岩石质坚实、细腻、滋润,石色青紫带红,颜色比较均匀。石品花纹中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据专家评价坑仔岩砚石与老坑砚石的石质、石色、石品十分相似。只是石性稍燥,石质稍脆,但它的石眼较多而质优,石眼绿中呈黄色,有睛。

(3)麻子坑

麻子坑在离老坑四里之遥东南方的山腰上,洞口有多个,是清朝乾隆年间一陈姓麻子所发现开采。其质地高洁、娇嫩,细腻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砚石媲美。石色油润,色青紫略带蓝,色彩丰富。石品花纹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猪肝冻及石眼等,其中石眼尤佳,多碧绿,有瞳子。

(4)宋坑

石色紫红如猪肝,石质润滑,细密、坚实,石品多样。优质的宋坑石有大如饭碗的珍贵鱼脑冻,有鲜艳夺目的翡翠点,有维妙维肖的大火捺。在端砚石的宗族中,宋坑砚石以发墨快而着称。不过,它发墨虽比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砚石稍快一点。但研磨出来的墨法却比不上用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砚所磨的墨汁细腻、油润。

(5)梅花坑

北岭的梅花坑是宋代以后所开的,它砚石也很有特色,呈苍灰微带青黄色,里面有许多淡黄色的梅花纹,有如梅花鹿的皮毛,这个坑的砚石也是因为有此特点而命名的。这个坑的砚石以多眼为其主要特色,石质近似宋坑。

(6)绿端

素有“中国第一绿砚”之美誉的绿端砚石色泽青绿、微带黄色。优质的绿端砚石则绿如翡翠,晶莹无暇为上品。绿端作砚玩赏自有一番情趣,它黄绿相间,秀丽雅洁,一块上好的绿端砚石仍属难得。

砚各部位名称

(1)砚台,砚的整体俗称,但并非指置砚之台。

(2)砚堂,又称墨堂、或墨道、砚心,是指砚的中心研墨处。这是砚的核心部位,石质的好坏,使用价值之高低乃至石品花纹观赏,均取决于此。端砚石独有的“鱼脑冻”、“蕉叶白”、“火捺”、“猪肝冻”等名贵石品花纹,在设计和刻制时就尽可能保留在这一部位。

端砚 湖笔
(3)砚冈,指砚堂中间稍高的部分。砚冈向四周渐渐低下去,在研墨过程中墨汗可流向四周低洼处而贮存起来。

(4)砚池,又称砚湖、砚沼、砚海、墨海、墨池、砚泓。是指砚的储存墨汗的低洼处,一般都在砚堂之前端或周围。

(5)砚唇,又称砚缘。砚堂周围微高的边缘,形成砚的轮廓,犹如砚堂之堤。

(6)砚额,又称砚头、池头。砚的上部较其它三边砚唇更宽,一般是砚的主要工艺雕刻和纹饰的部位,砚的石眼,雕刻设计也尽量安排于这一部位,生在砚额的石眼谓之“高眼”。

(7)砚面,指砚的表面、上面、正面。

(8)砚阴,又称砚背、砚底、砚下、砚后。指砚的背面,或说与砚面相反的底面,人们经常于此镌刻铭记、诗词之类。

(9)砚旁,又称砚侧,即指砚的四周侧面,亦常于这些部位镌铭记、边款。

怎样选端砚

词条纠错

千腾网2010-10-24

 



(1)看:就是看砚的质,工、品、铭、饰,以及新旧程度和修理与否等。若砚经过修补,其补过的地方颜色与砚的原色总有差别,因用过树脂等化学胶水后,总比原色来得亮。

 

(2)摸:拿到一方砚用手摸一摸,感觉是否滑润。如果像小孩皮肤一样的光滑细嫩,说明石质细嫩;摸上去石质粗糙,石品质就差。同时,用手摸砚的感觉冰凉,则石质佳;感觉暖者差。用手指或手掌按砚石,有汗印者佳,无汗印者差。

(3)敲:将砚用手指托定,轻击之,或用另手指弹砚,但闻其声,端石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这三种没的声响,分别体现出端石质地的嫩与老。而歙砚的敲击声则以清脆的“镗、镗”金属声为佳;如果闻声“卜、卜、卜”,就说明该歙石多泥质,为下品,或石有暗伤痕。

(4)洗:选择砚和收藏砚,最好还要经过清洗这个环节,尤其是古砚,砚面上墨痕斑斑,遮掩了自然的美纹,也分辨不清石的坑口年代,就需洗砚,把墨痕去掉,还原石的本来面目。若古端砚的砚面墨垢郁积,洗之不清,还可用细号水砂轻轻地和水在砚面的中心磨去薄薄一层,但必须当心,千万不能擦伤古砚的其他部分,以免损伤古砚的包浆。砚经过清洗,更容易看清砚石有否伤痕和修理过的痕迹。

(5)掂:用手掂砚的分量。同样大小的石砚重者好,轻者差。重的说明砚石矿物胶结紧,颗粒细;轻的说明胶结松,颗粒粗。掂的方法尤对歙砚比较适用。

(6)刻:一方砚的好与差,首先考虑的是石质的好坏,然后才是琢刻。佳石必欲良工,彼此衬托,则艺术品位更高,二者如果缺一,终成遗憾,同时也降低了砚的价值。熟悉砚石的工人和艺术家,只要用刀在砚石上轻轻的刻上几道,马上就会感到该砚石质的优劣。

砚台日常保养方法

(1)平时储水:

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养砚”。

(2)使用须换清水:

可别偷懒直接以养砚研水磨墨,也别以为用茶、糖水磨出来的墨会“别有特色”,这些东西和墨相混会使墨色大减,也不能发墨。热水伤润损墨,切记避免。

(3)用后刷洗:

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余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不然残墨乾则结成渣块,第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亳,且会损害砚面。若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

洗的时候可以用丝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美丽可爱大方的砚面。如果须要带出场的话,最好阴乾,不要用纸类擦拭,以免残屑留存,与墨相混。

(4)新墨轻磨:

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

(5)将墨取出:

研墨之后,即须将墨取出,不要放在泡中,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别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润之,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脱后再取出。

酷评

端砚,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文化人和收藏家的最爱。苏轼有句诗:“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就是说农夫为拥有一片良田而喜,文人以觅得好砚为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1532.html

更多阅读

江南六大古镇旅游攻略 江南六大古镇之首

江南六大古镇旅游攻略——简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水乡,清幽古镇,一直是游人的梦想,撑一把油纸伞,走在水乡古镇的石板路上,随心而行。江南六大古镇旅游攻略——工具/原料乌镇特产及美食:蓝印

春游肇庆 肇庆旅游

4月12日这个周末,想去肇庆盘古山看禾雀花,为了时间充裕一点,我们决定12日下午4点过出发,以便第二天有充足的时间爬山。我们准时出发,GPS把我们带上西部沿海高速,过斗门,来到荷麻溪特大桥,过江门、莲花山隧道,转向肇庆方向。一路青山绿水,过不

砚中极品--端砚!组图 端砚价格

砚中极品--端砚端砚始于初唐,距今以有1300多年的历史,端砚以其上乘的石质成名于中唐.端砚发展经过宋,元发展时期后,又经历了明清成熟期,清末明初的衰落期,以及建国后恢复发展时期.端砚形制在唐宋时期较为简单,古朴,注重实用.明代砚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最著名的是

  湖笔、徽墨、歙砚、宣纸为文房四宝之上品。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

古砚台的种类 古代砚台

古砚台的种类——简介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

声明:《端砚 湖笔》为网友你不懂爷的霸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