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读书与书籍



愚昧无知如伴随着富豪巨贾,更加贬低了其人的身份穷人忙于操作,无暇读书无暇思想,无知是不足为怪的富人则不然,我们常见其中的无知者,恣情纵欲,醉生梦死,类似禽兽他们本可做极有价值的事情,可惜不能善用其财富和闲暇



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划依样划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很轻松,然则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于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想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因读书太多而变得愚蠢经常读书,有一点闲空就看书,这种做法比常做手工更会使精神麻痹,因为在做手工时还可以沉缅于自己的思想中我们知道,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人的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其弹性又如,食物虽能滋养身体,但若吃得过多,则而伤胃乃至全身;我们的精神食粮如太多,也是无益而有害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象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再涂抹的黑板一样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决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后又会淡忘丧失以人的身体而论,我们所吃的东西只有五十分之一能被吸收,其余的东西,则因呼吸,蒸发等等作用而消耗掉精神方面的营养亦同

况且被记录在纸上的思想,不过是像在沙上行走者的足迹而已,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些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作家们各有其所专擅,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快诙谐精辟纯朴文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等,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读他们的作品就可学得来的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有着这些优点,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看别人的榜样而予以妥善的应用,然后我们才能也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导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但必须以自己有这些禀赋为先决条件否则,我们读书只能学得陈词滥调,别无利益,充其量只不过是个浅薄的模仿者而已
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如同地层依次保存着古代的生物一样,图书馆的书架上也保存着历代的各种古书后者和前者一样,在当时也许曾洛阳纸贵,传诵一时,而现已犹如化石,了无生气,只有那些文学的考古学家在鉴赏而已



据希罗多德(Herodotus 希腊史家)说,薛西斯(Xerxes 波斯国王)眼看着自己的百万雄师,想到百年之后竟没有一个人能幸免黄土一抔的厄运,感慨之余,不禁泫然欲泣我们再联想起书局出版社那么厚的图书目录中,如果也预想到十年之后,这许多书籍将没有一本还为人所阅读时,岂不也要令人兴起泫然欲泣的感觉?



文学的情形和人生毫无不同,不论任何角落,都可看到无数卑贱的人,象苍蝇似的充斥各处,为害社会在文学中,也有无数的坏书,象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他们原是为贪图金钱,营求官职而写作,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神,使人们不能读好书,做高尚的事情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为害甚大大抵来说,目前十分之九的书籍是专以骗钱为目的的为了这种目的,作者评论家和出版商,不惜同流合污,朋比为奸。

许多文人,非常可恶又狡猾,他们不愿他人企求高尚的趣味和真正的修养,而集中笔触很巧妙地引诱人来读时髦的新书,以期在交际场中有谈话的资料如斯宾德连布维及尤金 "舒等人都很能投机,而名噪一时这种为赚取稿费的作品,无时无地都存在着,并且数量很多这些书的读者真是可怜极了,他们以为读那些平庸作家的新作品是他们的义务,因此而不读古今中外的少数杰出作家的名著,仅仅知道他们的名姓而已尤其那些每日出版的通俗刊物更是狡猾,能使人浪费宝贵的时光,以致无暇读真正有益于修养的作品

因此,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烂读的原则,不烂读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例如正享盛名,或者在一年中发行了数版的书籍都是,不管它属于政治或宗教性还是小说或诗歌你要知道,凡为愚者所写作的人是常会受大众欢迎的不如把宝贵的时间专读伟人的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

不读坏书,没有人会责难你,好书读得多,也不会引起非议坏书有如毒药,足以伤害心神因为一般人通常只读新出版的书,而无暇阅读前贤的睿智作品,所以连作者也仅停滞在流行思想的小范围中,我们的时代就这样在自己所设的泥泞中越陷越深了



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这是因为他们只顾赶时髦,其余的一概不理会;又因为物以类聚的道理,他们觉得现今庸人的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是以古代名作难以入目

我很幸运,在童年时就读到了施勒格尔的美妙警句,以后也常奉为圭臬

你要常读古书,读古人的原著;今人论述他们的话,没有多大意义

平凡的人,好象都是一个模型铸成的,太类似了!他们在同时期所发生的思想几乎完全一样,他们的意见也是那么庸俗他们宁愿让大思想家的名著摆在书架上,但那些平庸文人所写的毫无价值的书,只要是新出版的,便争先恐后地阅读太愚蠢了!

平凡的作者所写的东西,象苍蝇似的每天产生出来,一般人只因为它们是油墨未干的新书,而爱读之,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情这些东西,在数年之后必遭淘汰,其实,在产生的当天就应当被遗弃的才对,它只可做为后世的人谈笑的资料

无论什么时代,都有两种不同的文艺,似乎各不相悖的并行着一种是真实的,另一种只不过是貌似的东西前者成为不朽的文艺,作者纯粹为文学而写作,他们的进行是严肃而静默的,然而非常缓慢在欧洲一世纪中所产生的作品不过半打另一类作者,文章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但它们却能狂奔疾驰,受旁观者的欢呼鼓噪,每年送出无数的作品于市场上但在数年之后,不免令人发生疑问:它们在哪里呢?它们以前那喧嚣的声誉在哪里呢?因此,我们可称后者为流动性的文艺,前者为持久性的文艺



买书又有读书的时间,这是最好的现象,但是一般人往往是买而不读,读而不精要求读书的人记住他所读过的一切东西,犹似要求吃东西的人,把他所吃过的东西都保存着一样在身体方面,人靠所吃的东西而生活;在精神方面,人靠所读的东西而生活,因此变成他现在的样子但是身体只能吸收同性质的东西,同样的道理,任何读书人也仅能记住他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适合于他的思想体系,或他的目的物任何人当然都有他的目的,然而很少人有类似思想体系的东西,没有思想体系的人,无论对什么事都不会有客观的兴趣,因此,这类人读书必定是徒然无功,毫无心得

Repetitio est Mater Studioun(温习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书都要立即再读一遍,一则因再读时更能了解其所述各种事情之间的联系,知道其末尾,才能彻底理解其开端;再则因为读第二次时,在各处都会有与读第一次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因此,所得的印象也就不同,此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般

作品是作者精神活动的精华,如果作者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那么他的作品常比他的生活还有更丰富的内容,或者大体也能代替他的生活,或远超过它平庸作家的著作,也可能是有益和有趣的,因为那也是他的精神活动的精华,是他一切思想和研究的成果但他的生活际遇并不一定能使我们满意因此,这类作家的作品,我们也不妨一读何况,高级的精神文化,往往使我们渐渐达到另一种境地,从此可不必再依赖他人以寻求乐趣,书中自有无穷之乐

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古人的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我们一拿起一本这样的古书来,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的轻松愉快清净超逸,仿佛汲饮清冽的泉水似的舒适这原因,大概一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再则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虽历数千年,仍无损其价值,我知道目前要学习古代语言已日渐困难,这种学习,如果一旦停止,当然会有一种新文艺兴起,其内容是以前未曾有过的野蛮浅薄和无价值德语的情况更是如此现在的德语还保留有古代的若干优点,但很不幸的是有许多无聊作家正在热心而有计划地予以滥用,使它渐渐成为贫乏残废,或竟成为莫名其妙的语言

文学界有两种历史:一种是政治的,一种是文学和艺术的前者是意志的历史;后者是睿智的历史,前者的内容是可怕的,所写的无非是恐惧患难欺诈及可怖的杀戮等等;后者的内容都是清新可喜的,即使在描写人的迷误之处也是如此这种历史的重要分支是哲学史哲学实在是这种历史的基础低音,这种低音也传入其他的历史中所以,哲学实在是最有势力的学问,然而它的发挥作用是很缓慢的



我很希望有人来写一部悲剧性的历史,他要在其中叙述:世界上许多国家,无不以其大文豪为民族的炫耀,但在他们生前,却遭到虐待;他要在其中描写,在一切时代和所有的国家中,真和善常对邪和恶作无穷的斗争;他要描写,在任何艺术中,人类的大导师们几乎全都遭灾殉难;他要描写,除了少数人外,他们从未被赏识和关心,反而常受压迫,或流离颠沛,或贫寒饥苦,而富贵荣华则为庸碌卑鄙之辈所享受,他们的情形和创世纪中的以扫(Esau)相似(旧约故事,以扫和雅各为孪生兄弟以扫出外为父亲击毙野兽时,雅各穿上以扫的衣服,在家里接受父亲的祝福)然而那些大导师仍不屈不挠,继续奋斗,终能完成其事业,光耀史册,永垂不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1539.html

更多阅读

曾仕强《爱情与婚姻》语录 曾仕强爱情与婚姻

曾仕强:《爱情与婚姻》(1)文章导读:门当户对很重要。高攀的结果是很痛苦的。一个穷人家的女儿嫁到富人家,就变成高级佣人,多做事,行;享受,你不行,因为你不配。一个穷人家的儿子娶富人家的女儿,就变成长工,长期的工人。现代人不妨听父母之命,让

二战启示录之五:《菊花与剑》,日本人双重人格解密!

十一二次大战以及战后的表现,使人们对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与文化,有了重新认识的必要。《菊花与剑》是打开日本人性之谜的一把钥匙!1944年本书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应美国政府之邀,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以便为制定对日政策提供帮助和科学依

叔本华:《凡夫俗子批判》

(1788-1860),德国哲学家。本文选自《叔本华论说文集》第一卷《人生智慧》,秦典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选文有删节。日常生活里,一旦没有激情来刺激,便会令人感到沉闷厌烦,枯燥乏味,有了激情,生活又很快变得痛苦不堪。惟有那些因自然赋予

陈兵:《生与死》1

陈兵著《生与死——佛教轮回说》全书 [总目录]  【生死之谜——人类理智面临的尖刻挑战(绪言)】【第一章 灵魂和轮回观念的产生】    第一节 灵魂观念的渊源   第二节 从原始人的灵魂观到人殉与厚葬   第三节 古希腊罗

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上

译序19世纪的欧洲百花齐放,竞相争妍。音乐上,贝多芬、瓦格纳、柴可夫斯基为人类音域世界开启优美深邃的心灵;文学上,俄国出现了文坛巨擘,如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也夫斯基,德国孕育了狂飙运动的先驱歌德;哲学上,康德完成了批判哲学,黑格

声明:《叔本华:《读书与书籍》》为网友你不再回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