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年建)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1046年建)、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年建)与湖南长沙的爱晚亭(1792建)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我想,既能称之为名亭,必然有其出名之处。醉翁亭因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扬名、湖心亭因为西湖著名景点而得益、爱晚亭则因唐代诗人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及与毛泽东的相连而传世。那么,陶然亭因为什么而位列“中国四大名亭”呢?
陶然亭现位于北京陶然亭公园的慈悲庵内。慈悲庵是创建于元代的古刹,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庵内西侧的三间敞轩就是人们常说的陶然亭。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管窑厂的工部郎中江藻,在古庙慈悲庵内盖了三间厢房,摘取唐朝诗人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里的“陶然”二字,取名“陶然亭”。并题写“陶然”二字,作了《陶然吟》,这就是陶然亭名称的由来。这座小亭建成后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许多诗人,游客到此游赏凭吊,留下许多传诵一时的诗篇。
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特别是从清朝晚期以来,陶然亭有很多名人在此留下活动的足迹,更使其扬名四方。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诗闻名的清朝诗人龚自珍于1819年在清王朝科举中落第后,在陶然亭壁上题写了“楼阁参差未上灯,菰芦深处有人行,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陶然亭还是许多先进人物和革命志士秘密集会、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自清末以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曾在这里计议变法维新,陶然亭成了近代革命志士的秘密集合场所。1920年1月、毛泽东与邓中夏、罗章龙、萧三及“铺社”在京成员集会于陶然亭,共同商讨进行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问题,会后曾在慈悲庵山门外古槐下合影留念。1920年8月,周恩来参与并组织领导的天津觉悟社,李大钊同志发动并领导的北京少年中国学会,以及曙光社、人道社、青年互助团五进步团体代表20余人,为促进五四运动后涌现的各革命小团体之间的联合,在陶然亭北厅举行会议。李大钊、周恩来、邓颖超等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此外,戊戌政变中牺牲的康广仁埋葬在这里。章太炎反对袁世凯称帝,也被囚禁在陶然亭畔的龙泉寺。民国初年,孙中山来北京,在陶然亭参加过集会。1933年中秋,吴佩孚召集北京名流在陶然亭宴集时,集体创作了《兰竹图》。自清代以来,由于这一带富有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沉淀,多年来一直成为封建士大夫、文人墨客聚会游览的地方,至今留下很多诗文作品。
可见,陶然亭位列中国四大名亭确实师出有名。。
陶然亭上有三大匾,一是建亭人江藻亲笔提写,一是取齐白石《西江月·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词,还有一块是郭沫若题“陶然亭公园”门额中字,东向门柱上悬“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此联是林则徐书写。旧联无存,现在的楹联是由当代书法家黄苗子重书。“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此联是翁方纲所撰,光绪年间慈悲庵的主持僧静明请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重写。
亭间分别悬挂“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现在对联是现代书法家康雍书写。在亭的南北墙上有四方石刻,一是江藻撰写的《陶然吟》引并跋,二是江皋撰写的《陶然亭记》,三是谭嗣同著《城南思旧铭》并序,四是《陶然亭小集》,这是王昶写的《邀同竹君编修陶然亭小集》,诗中的竹君即朱筠。此诗是王昶作于乾隆四十年左右。
陶然亭建成后,江藻常邀请一些文人墨客、同僚好友到陶然亭上饮宴、赋诗,这里变成了文人墨客“红尘中清净世界也”。故陶然亭是文人雅集的地方,因此留下的诗文很多,秋瑾、龚自珍等都曾在陶然亭上留下的诗文。
亭上有苏式彩绘,屋内梁栋饰有山水花鸟彩画。两根大梁上绘《彩菊》、《八仙过海》、《太白醉酒》、《刘海戏金蟾》等,颜色鲜艳、画面精美。
陶然亭三面临湖,东与中央岛揽翠亭对景,北与窑台隔湖相望,西与精巧的云绘楼、清音阁相望。每当风和日暖之时,湖面轻舟荡漾,莲花朵朵,微风拂面,令人神情陶然。
陶然亭的结构形式与另外三大名亭不同,不是那种典型的亭子式结构,而是临湖而建的三间敞轩,进深一间半,面积90平方米。
亭上临湖的这面匾取自郭沫若题“陶然亭公园”门额中的三字。从此穿亭而过,可以直通慈悲庵的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