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楼阁景观文学 形如亭台楼阁的成语

亭台楼阁是古代园林建筑中的佼佼者,在我国传统的民族建筑艺术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园林,都有亭台楼阁点缀其间,使园林增添古朴典雅的色彩。

亭的历史十分悠久。周朝,亭是设立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吏。秦汉时,中央集权政府把亭扩大到各地,那时,十里设一亭,成为维护地方治安的一种行政机构。刘邦年青时就曾担任过他家乡的亭长。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驿。以后,亭和驿逐渐废弃。但民间仍有在交通要道筑亭的习俗,作为旅游歇息之用。也作为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所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亭,作为景观建筑,在园林中大批出现,是唐朝开始的。到了宋朝,建亭技术极为精巧。此后亭子越建越多,越建越奇。亭子的美,远观在其千变万化、美丽多姿的轮廓;入内则在其周围景物。明朝人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写道:“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绿花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可见,山颠、水崖、湖心、松荫、竹丛、花间设亭,构成的景致各有其妙。

亭子以方亭最为常见,它简单大方。圆亭更秀丽,但额枋檩柱和亭顶都需是圆的,建造起来自然比方亭要复杂得多。其它如六角亭、八角亭也是常见的,还有扇面亭、梅花亭、半亭等,形形色色,但较为少见。

在桥上筑亭,称为桥亭。桥亭结合,自成佳趣,加上水中倒影,扶摇晃动,更添诗情画意。扬州瘦西湖五亭桥,在那长达30多米的白色石桥上,立着五座彼此相连的亭子。北京颐和园万字桥,泉州安平桥,也都在桥上设置亭子。

亭中置碑,称为碑亭。曲阜孔庙,有碑亭十三座,其中二亭建于金明昌年间,重檐九脊顶,为国内最古的碑亭。绍兴禹陵,夹道翠柏和百年盘槐拥托着一座碑亭,这就是为缅怀夏禹治水而建造的“大禹陵”碑亭。

园林中的亭子,是大量的,几乎是有园必有亭。在北京故宫里的乾隆花园里,有仿照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描写的意境而修建的“禊赏亭”(禊qi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禊临水为祭,以消除不祥。禊,一种祭礼);有傍墙依水、迎着朝阳的“旭辉亭”;有耸立在假山顶上的“耸秀亭”、“碧螺亭”等等,使秀、雅、奇、巧的乾隆花园,更具特色。

据《西湖新志》的统计,杭州西湖著名的亭有46座之多。三潭印月九曲桥上的“亭亭亭”和“开网亭”,被誉为西湖诸亭之首,这是“水际安亭”的范例。园林中,取名湖心亭的很多,西湖湖心亭,又名“振鹭亭”,位于外湖中心的小岛上。初建于明嘉靖31年(公元1552年),万历时重修。亭翘角飞檐,外观为两层,四面临水,周围广植四时花木,景色极美,历来为诗人墨客所讴歌。明朝张岱在《西湖梦寻》里赞美湖心亭的丰姿:“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其伟观也。”

苏州园林,更是以多亭著称。以拙政园为例,便有“郁风亭”、“得真亭”、“春秋佳日亭”、“雪香云蔚亭”、“绣绮亭”、“东半亭”、“荷风四面亭”、“宜两亭”等等,这些亭营造奇巧,与周围景物融为一体,所题亭名都有寓意,为园林增添了几分雅趣。在苏州,最著名的亭子莫过于沧浪亭,它位于苏州市内三元坊附近,是江南现存最古老的园林景观之一.五代末年,此处是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五年,诗人苏舜钦被削职退归乡野,买下这座别墅并临水筑亭,因有感于“沧浪之水”歌,特命此亭为沧浪亭,并作《沧浪亭记》,流露厌恶出官场污浊,希望借沧浪之水洗沐的情怀。

颐和园十七孔桥东端有一座廓如亭(俗称八方亭),这座亭子不但在颐和园40多座亭子中是最大的一座,而且是我国现存亭子中最大的一座。面积130多平方米,由内外三圈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八角屋顶重檐攒尖,枋檩全部饰以旋子彩画,体形舒展而稳重,气势雄伟,宏大壮观,与周围空旷的环境很协调。

我国有不少名亭,或因人、或因事、或因景而著称于世。清新秀丽的济南大明湖,荷叶田田,垂柳依依,湖中的小墩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历下亭。此亭初建于北魏时期,现在的亭是明朝嘉靖年间重新修建的。唐天宝四年,诗人杜甫曾到此一游,并题诗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清朝书法家何绍基将此诗句写成楹联,挂在亭柱上。名亭、名诗、名书法,堪称三绝,传名千古。

安徽滁州琅琊山是江淮之间著名的旅游胜地,自古就有“九名圣境”之称(名山、名亭、名寺、名泉、名洞、名士、名碑、名联),另有“蓬莱之后无别山”之说。欧阳修、苏轼、曾巩、宋濂、韦应物、王禹偁均有诗文纪其胜。坐落在琅琊山上的醉翁亭,原是琅琊寺智仙和尚所建。亭子紧靠峻峭的山壁,地势甚高,飞檐凌空挑出,“翼然临于泉上”。1064年,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任太守,常来此寄情山水,与宾客饮酒于亭中,自称“醉翁”,还命名此亭为“醉翁亭”,后由苏轼书刻于石碑之上,此碑现立于“宋宝斋”内,常有书法爱好者临摹拓碑。琅琊山蔚然深秀,花木繁阴,风光十分幽美,又因醉翁亭点缀其间,至今仍吸引着无数旅游者。

西安兴庆公园的牡丹台后边,耸立着一座红柱绿瓦、古色古香的沉香亭。这个古亭建于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当时,亭周围栽有各种名贵牡丹,每当清明时节,唐玄宗携杨贵妃到沉香亭赏花。旧时的沉香亭早已倒塌,1958年,在沉香亭遗址近处重修,造型完全仿照唐朝的建筑艺术风格。

以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而命名的陶然亭,在北京先农坛的西边,清朝康熙年间兴建。亭基较高,需登十七阶台级,故有登临眺远之胜。昔日文人墨客、以及进京应试的举子们,常来这里饮酒歌吟。晚清龚自珍先生曾在这里留下题壁诗:“楼阁参差未上灯,菰gu芦深处有人行;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蔼生。”解放后,这里建成陶然亭公园。

长沙西邻岳麓山,古枫参天,林径蜿转,极为清幽怡静。半山腰上有一座美丽别致的爱晚亭,创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附近尽是枫林,所以初名红叶亭。后来取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改为“爱晚亭”,使名亭更富有诗意。至今,窗棂上还挂着毛泽东1952年题的“爱晚亭”红字匾。

我国还有几座著名的铜亭。一在北京的万寿山西边山坡上,清朝乾隆时所建,原是喇嘛念经处。亭的梁、栋、椽、瓦以及亭中的佛案,全部用铜铸成,可能浇铸的工艺极其艰巨复杂,所以铜亭上刻出了全部工匠的姓名,这是很可贵的史料,就连故宫如此庞大的建筑,所留工匠的名字,竟是寥寥可数。英法联军火烧颐和园时,铜亭不怕火烧,得以幸免。另一铜亭在云南昆明北郊鸣凤山顶的太和宫里,约于公元1671年建成,因铜与金的色泽相似,人们习惯称它为“金殿”。铜亭结构精巧,造型优美,反映了当时冶炼技术和翻砂工艺的高超水平。泰山岱庙后院里,也有一座铜亭,称为“金阙”,其铸造技艺之高,不亚于前者。

除此之外,白居易当年“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江西九江琵琶亭,因王羲之醉写兰亭贴而出了名的浙江绍兴兰亭,为纪念唐朝韩愈而建的广东潮州韩亭等等,也都是很著名的亭子。

“台”的建筑,秦汉最盛,隋唐以后逐渐减少。随着岁月的流逝,古代许多炫耀一时的名台,大多不复存在,而仅留下使人追思的台名。

台,用土筑成。《释名》讲,“台,持也,筑土坚高能自胜持台”,而实际上,许多名台并不只是一个孤立的平台,往往是一组宫苑。在唐宋时期的一些古画中也可以看到,那高耸入云的台,烟云缭绕,上面还隐现着殿宇楼阁,颇有一点飘飘欲仙的韵味。两三千年前,人们就能进行如此巨大的建筑,确实使人敬佩。对于古代帝王来说,造台不仅是为了消遣娱乐,而且常常是为了“求神遇仙”。《汉书·郊祀记》记载,汉武帝筑“通天台……以候神人”。汉朝以前的帝王几乎都要修台,而且讲究高大。春秋战国时,各国诸侯均已“高台榭,美宫室”,还常以高台广池互相夸耀。可是筑台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往往台成而国亡。如楚灵王筑章华台,“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算得上春秋战国时最大的台了。台成后,有人对楚灵王说:“今君为此台也,国民罢(疲)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国语》),楚王暴虐民力,最终导致了灭亡。而吴王夫差造的姑苏台,其豪华铺张,更是令人咋舌。姑苏台原址在今苏州姑胥山上。史籍记载台高三百丈,横跨五里,上面还有可以划船的人工湖。台成后,吴王和西施及三千美女尽日游宴其上,结果越国乘虚而入,一举消灭了吴国。再如商纣王起鹿台而亡国的故事,更是众所周知的了。

在湖中筑台更是奇特,《三辅黄图》记载,“渐台在未央宫太液池中,高十丈”,今北京北海的团城,也是一台,据说就是按汉未央宫台的形式建造的。故北海也叫“太液池”。

在史书中,有关台的记载很多,且有不少传说。相传北京城东南有黄金台,是春秋时燕王所筑。燕昭王在台上放了一千两黄金,招揽天下贤士,故又名招贤台。河南黾池县曾是秦赵两国国王会盟的地方,因此叫“黾池会盟台”。广州越秀山,从前有越王台,是秦汉间南越王赵陀所筑,宋朝诗人杨万里有《三月晦日游越王台》:“榕树梢头访古台,下看碧海一琼杯;越王歌舞春风处,尽日春风独自来。” 安徽宿县有一个射故台,相传是秦朝末年陈涉、吴广起义的旧址。有清朝道光29年碑记录:“射者陈涉也,台者陈涉演武击鼓之台也”。河南新野有光武台,相传光武帝刘秀为了躲避外公王莽的追杀,逃到新野来放牧,度过了他的童年。河北临漳县有铜雀台,三国时曹操所建,曹植还写了《铜雀台赋》,因此而成为天下名台。

南京城西南原有凤凰台,相传南朝宋代时有三只凤凰飞到这里,群鸟随之,因而得名。李白曾有诗歌咏唱过凤凰台。杜甫也曾咏唱过凤凰台,不过,杜甫所咏唱的是甘肃同谷县东南的凤凰山上的凤凰台。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曾为女儿弄玉筑过“凤台”,还流传着弄玉与吹箫能手萧史的爱情故事,一直成为历代诗人抒情的资料。

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告成镇,有一组为天文测量专用的告成天文台。此台由台身和“量天尺”两个部分组成。在幸存的古台中,较为著名的当推邯郸丛台。丛台是战国时赵武灵王所筑,全名“武灵丛台”,如今墙上嵌的就是这四个字。1900多年前汉光武帝刘秀游览此地时就称为“古丛台”。虽然今天我们看到的已非原物,但它的风韵气魄犹有两千年前的古风。邯郸古道,一枕黄粱,不知陶醉了古来几许文人墨客。如今千古胜迹——武灵丛台,又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

楼阁与庄严肃穆、气魄宏伟的大宫殿相比,显得玲珑多姿、精丽美观。故有“玉楼”“仙阁”之称。楼阁具有优美的艺术造型,古朴的飞檐画栋,精致的花窗青瓦,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温柔、舒适、轻飞曼舞的感觉。

楼与阁都是古代的高层建筑,形式非常接近,甚至不易分辨。古人也时常将楼阁二字连用。白居易《长恨歌》就曾说过“楼阁玲珑五云起”的话,著名古画《仙山楼阁》,更是将楼阁视为一体了。一般说来,楼是建筑主体,阁是附属于楼的上边的。所以,楼是大的建筑物,而阁则是楼的顶层的一个小部分。故有阁楼之说。古人养女儿通常放在阁楼上,不许与外界接触。所以,女儿出嫁,又称出阁。楼可以有阁,也可以无阁。但是阁的建造却不能没有楼,没有楼的阁只能是空中楼阁了。当然,万事都没有绝对的,山东蓬莱阁,可以把阁建在海岸的悬崖峭壁上;南昌的滕王阁建在陡峭的悬崖峭壁上,都是独立的阁而无需附属于楼体之上。今游南昌滕王阁是后代仿建在平地之上的,靠近地面的底层用硕大的石块垒起三五米高的底基,滕王阁就建造在这硕大的底基之上。

亭台楼阁景观文学 形如亭台楼阁的成语
我国的楼阁建筑艺术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的。楼阁的屋顶常采用歇山、硬山、悬山等形式。其中歇山顶最为常见,它是在普通的人字顶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外观玲珑秀丽,坡面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微翘,优美的弧线代替了呆板直硬的垂脊。整个楼阁给人以轻盈飞动的感觉。所以古人形容为“如翚斯飞”、“作庙翼翼”,颇尽其状。出檐结构不但构成了一个美丽的轮廓,它的好处还在于遮雨水、挡阳光。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

古代的楼阁,大多为木结构。“斗拱”的利用解决了复杂的多层结构。“斗拱”能够承重,能够出挑。它的使用能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的可能性。同时又能产生奇妙的、富有装饰性的效果,这是我国楼阁建筑的又一特征。

楼的历史很悠久。历史上许多名楼,大多建筑精巧,又擅风景之美,成为人们登高赏景、抚今怀古之地。在战国以后,就出现了有两层的“重屋”建筑。秦始皇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覆压三百余里”,可谓洋洋大观。

岳阳楼坐落在湖南北部岳阳湖畔的城楼上,面对碧波万顷的洞庭湖。主楼高15米,中间以4根楠木柱从地面到楼顶,承荷着全楼的重力,同时周围设内圈柱,彼此牵制,结成牢固的整体。三层十二个飞檐。犹如羽翼舒展,极为壮观。进入楼内,就进入了对联与诗词歌赋的世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更加闻名。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等都有诗句赞颂。岳阳楼是纯木结构,偌大一座楼房,没用一点金属,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

湖北武昌黄鹤楼,三国时孙权所建,飞檐碧瓦,气势雄伟。传说古代仙人子安曾乘黄鹤经过此楼,因而命为“黄鹤楼”。黄鹤楼面临烟波浩淼的长江,是历代文人雅士眺望江景、吟诗作赋的地方。唐玄宗时被贬官的诗人崔颢路过武昌,登楼观景,发出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咏叹。后来李白见了此诗,甚为佩服,尽管朋友们怂恿他在墙上题诗,与崔颢一见高低。可是李白却灰心丧气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山西蒲县的鹳鹊楼,本来不太著名,唐朝王之焕写了《登鹳鹊楼》,此楼因而扬名于世。

高踞于广州越秀山上的五层楼,明朝始建,红墙绿瓦,周围有火红的木棉花映衬,相当壮观。

昆明大观楼是一座四方形的三层楼,楼顶正中冠以巨大高耸的宝顶。因此楼“倚江临海”,滇池西山都可以一览无余,故名大观楼。成都望江公园内有望江楼、吟诗楼等建筑,是纪念唐朝著名诗人薛涛的名胜古迹。其它如嘉兴南湖有烟雨楼、以及仿此楼而建的避暑山庄烟雨楼;以结构精美著称的山西万全县飞云楼;北京的钟鼓楼、西安的钟楼等等,也都是古代的名楼。

著名的竹楼不多。北宋文人王禹偁曾在盛产竹子的湖北黄冈县筑有竹楼一座,并作《黄冈竹楼记》,夸耀竹楼的奇特。在他看来,竹楼里面简直其乐无穷。楼以文传,使它成为黄冈赤壁矶上的著名胜迹。

楼与阁虽然在形式上十分相近,但是用途不同,结构式也有少许差别。

阁在古时是储藏性的建筑。为了防潮、防水、有利于通风,常把底层空着或作其它用途,而上层做主要用途。但凡阁,一般在上层的楼外都带有“平坐”,相当于现在楼上挑出的平台。古人常利用阁来收藏珍贵的书画、经书及功臣像。如珍藏四库全书的北京故宫“文渊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浙江范钦所建的“天一阁”,都是著名的藏书阁。

自从佛、道二教发展以后,阁除了用来藏书藏经之外,还用来供奉高大的佛像。更令人惊叹的是,有一些楼阁,里里外外不用一根钉子。例如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统和二年所建,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现存最早的一座木结构的阁。阁体完全用木料作骨架,框架节点用斗拱连接,木与木相连接处,都以木齿咬合,结构非常巧妙。观音阁分三层,高约23米,里面有“十一面观音”立像一尊,自地面至天花藻井,给人以超乎寻常的高大之感。

其它如颐和园佛香阁、广西容县真武阁、承德大乘阁,也都是供佛的。佛香阁是我国现存最高的阁,高达41米多。真武阁建于明万历元年,阁高三层。从外表看来,它的结构是很不稳定的“杠杠结构”,但却经得起漫长岁月的考验。至今仍然屹立着,四根不落地的金柱依然悬空而立。

阁,除了作为藏经、藏书、供佛外,在园林风景区,主要作为点缀风景、登临远眺俯察之用。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是众所周知的名阁,最初由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所建,以后屡毁屡建。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赞扬滕王阁的风姿:“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玮绝特之称。”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滕王阁序》更使滕王阁名扬天下。可惜重建的滕王阁也已被北洋军阀焚毁了。

我国现存的阁数以千百记,承德普宁寺大乘阁、普乐寺旭光阁、北京雍和宫万福阁,北京西山的旭华之阁、山东曲阜的奎文阁、北京故宫雨花阁等等,都是国内著名的杰阁,在结构上都各有特点,值得我们观赏。

山东登州蓬莱阁,是一座别具风格的古代滨海建筑,它构筑在海岸的悬崖绝壁上。自古就是观海胜地,又是一睹海市蜃楼奇景的胜地。由于有海和海市,蓬莱阁更是名声显赫。传说这里是秦皇汉武临海求仙的地方,秦始皇派徐市fu率500童男童女出海求仙,也是从这里扬帆起航的。被人们称为“人间仙阁”的蓬莱阁,千百年来吸引无数的游客,苏轼、董其昌、翁方纲等都曾登临蓬莱阁,赏景赋诗,刻石纪游。1960年叶剑英同志来此视察时,也曾题诗一首,其中有“蓬莱士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的句子。

河北宁海县天尊阁,高18米,阁内共置8根通天大柱,穿过两层楼板,从地面直达梁下,加上斗拱,榫铆连接,十分坚固,即使1976年唐山大地震,附近楼房大量倒塌,而天尊阁依然安然无恙。可见天尊阁的工程结构十分科学。

厅与堂有些类似,又有严格区分。厅是会客的场所,所以,开阔宽大,可以容纳很多人;光线充足、敞亮,摆设典雅大方;它所处的位置往往在建筑群靠近大门的地方。堂是家人议事之所,一般不接待外人,偶尔才接待一下至亲好友。所以,它所处的位置是建筑群的靠后一点居中的地方。而室是住宿的地方,所以更隐秘一些。因此有“登堂入室”之说。也就是说先进门、次进厅、后进堂,最后才能入室。非自家子弟,不得入室;否则,就有入室窥视、入室抢劫的嫌疑。至于男女仆人,连室也不能住,只能住在偏房里,偶有贵客入住,就安排在上房里。园林景观里无须建置室、房,但厅堂的位置及功能仍旧没有改变。厅一般没有墙壁,或者安排花墙花窗,为的是方便人们观赏。堂也不再是家人议事之所,也是用来观赏风物的小憩歇脚的地方,四面虽需设墙壁,但也安置诸多花窗,供人们观赏浏览园景。

馆,据《说文解字》说,最初是客舍的意思。后来演变成众多人群聚集的场所——或是吃饭、或者饮茶,或者小憩歇脚。再后来甚至可以用于住宿、藏书、聚集众人开会的会馆、聚集生徒传授知识、技艺、武艺的书馆或武馆。皇帝巡幸的离宫别馆,也是暂时休息歇脚的地方。王维辋川别业里有竹里馆,是流连观赏竹篁的地方;《红楼梦》里的潇湘馆,是林黛玉住宿的地方;颐和园有听鹂馆,是欣赏黄鹂歌喉的地方;避暑山庄有延熏山馆,是供内宫眷属来游承德时的安顿之所。园林景观命名时,多取殿堂斋轩,偶尔也有以馆命名的。

斋,本是佛教用语,是斋戒的意思,宗教称祭祀、礼拜的地方为“斋、斋堂、斋宫”等。佛教提倡吃斋,就是要戒除荤腥之物。后来,凡是让人戒除某种恶习俗念,或专心苦读修身的地方都可以叫斋。传统所谓的书斋,不是藏书的地方,而是读书苦修之所。明清不少文人的什么容膝斋、抱膝斋、七录斋等,都是苦读静修之所。颐和园里有“养性斋”是取戒心养性之意,“圆朗斋”是取圆满疏朗之意,乾隆花园有“倦勤斋”,也含有戒慵懒、勤国政的意思。那么,园林景观中的斋有何作用呢?它含有借山水风光,洗涤净化尘俗杂念的意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1895.html

更多阅读

描写技艺高超的成语 带有数字的成语

  描写技艺高超的成语  1、丝丝入扣:织布时每一根丝都从扣齿中通过。比喻诗文或艺术品紧密严合,准确细致,一一合拍。  2、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3、当行出色:指做

描写春天的成语和诗句 苗写春天的成语和诗句

 描写春天的成语春光明媚 春华秋实 春暖花开 春山如笑春光灿烂 春风和气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春色撩人春色满园 春深似海 春生夏长春笋怒发 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 红情绿意 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 枯木逢春柳暗花明满园春色柳绿花红 雨丝风

(1)描写四季景色的成语和句子 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

描写夏天的成语赤日炎炎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蝉声阵阵赤日炎炎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蝉声阵阵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蝉不知雪簟纹如水 冬日夏云 冬温夏清 浮瓜沉李 寒来暑往火伞高张 肉山脯

形容风景的成语 带风景成语有哪些

形容风景美的成语:景色鸟语花香 斑驳陆离 窗明几净 分外妖娆 风景不殊 古色古香 千岩竞秀 千回百转 青山绿水 如花似锦 山明水秀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诗情画意 水木清华 水色山光 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秀色可餐 虚无漂缈 烟波

含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 四字成语大全

心的成语心安理得 心不在焉 心潮澎湃 心驰神往 心胆俱裂 心恶面善 心烦意乱 心服口服心腹之患 心甘情愿心广体胖 心狠手辣 心花怒放 心怀叵测 心慌意乱 心灰意懒心急如焚 心坚石穿 心惊胆战 心惊肉跳心口如一 心旷神怡 心劳日拙 心

声明:《亭台楼阁景观文学 形如亭台楼阁的成语》为网友公子泺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