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

成语 以人为镜 解释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出处《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

文言文出处《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六》

[原文]郑文贞公魏征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子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征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译文]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

指要:本文记载之事,发生在唐太宗贞观17年(公元643年)。从魏徵“寝疾”,到“薨”,唐太宗的一系列的言和行,表现了魏徵的“平生俭素”和忠谏,更突出了唐太宗是一位清醒贤明的君主。特别是“三镜”之说,成为后世称道的名言。

名句: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译: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端正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更替之因,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知道自己行为的得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2009.html

更多阅读

野芳发而幽香 野芳发而幽香 而

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两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两句的译文大意是:野花开放,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好的树木长满枝叶,浓荫密密。由自然推及人事,这些年来,在我的记忆的田野上,常有几个无名的女子,像无名野花散发着幽

声明:《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为网友童心未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