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杨城 贺鲁可汗

本词条内容尚未完善,欢迎各位编辑词条,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

木杨城

木杨城正门(东门)

木杨城南门

清兵入关滥杀的消息引起汉人的不满,当地群起响应万礼和郑成功的抗清行动,加建土楼及训练义军,官陂长林山下有麒麟寨建成,楼寨与北面的凤凰楼相对而立,凤凰配麒麟寓意五谷丰收。从顺治七年(1650)到顺治十年(1653)长林与麒麟寨多收编义军两千多人。为了方便练兵,郑成功建议万礼在海边建营,铜山为当时最理想的地方之一,铜陵为一古镇,就近海边,接应、补给都比较方便,十二弟杨虎是附近村民,所以万礼和道宗被领到离铜陵以西大概五公里一个叫康美和美山的地方。由两条分别姓杨和姓林的乡村组成。道宗勘察完当地地形后假借以“秤土”的方法来选点,其实以风水格局算,地势较高、人数较多和易於防守的康美村建军营比较适合,为了维持两村人和睦,军营改名为“木杨城”,表示军营为两姓村民共有。城的西面斜上山岗,房子全部朝东而西面没门,稍为巩固便可,南面建了小门,门楼高两丈,阔一丈,设了两个炮口,写了“南标铜表”四字,寓东汉马援出征,在疆界标了两支铜柱之意。北门和南门一样高两丈,阔一丈,同是设了两个炮口,刻有“北勒石碣”四字,是指道宗在其家乡平和小溪勒石之意。门匾的左边雕一只麒和右边雕一只麟,木杨城不四正,北门反时针偏向西面,刚好和西北方大陆,官陂的麒麟寨一命相连,左边麒上端添上了红日而右边麟上端又添了了明月,代表日月和合,反清复明。东门是正门,朝向东北及铜山,城门高三丈,阔六丈,设了五个炮口及刻了“东荡蛮夷”四字,寓意鲜明。长林和麒麟寨的军需、人马等一点一点的调到木杨城,与郑成功大军沿海配合,差不多同一时间万五道宗将长林山头改建成为长林寺院并在顺治十一年(1654)建成,自此,长林寺只烧香礼佛,不再屯兵。

木杨城北门

1661年,郑成功攻占台湾之际,木杨城镇将郭义、蔡禄和道宗(达宗)降清,道宗授江西督粮道一职但辞不赴任,为保护当地村民和一众兄弟,万姓集团兄弟先将东门拆毁,再将有用物资移至八尺门附近,为保当时守将张进,他们设计了一个张进引火自焚,粉身碎骨的故事,(可由道宗日后自由出入木杨城及在木杨城主持天地会仪式引证)。

包衣诗

1674年道宗在木杨城举行过一场天地会仪式,诗句“本弟出身松柏林,包衣放落桃李根,达公闻秽来拾起,九层宝塔中心层”。由于南门门楼上有松柏和桃李,估计此人出身当地或可能姓林但在1661年随蔡禄降清成为包衣阿哈去了,直到蔡禄给朝廷斩杀后逃回木杨城参加天地会(有待考证)。无论如何,今天帮会大部分文化是由这个人流传下来的。

问姓名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2039.html

更多阅读

杨虎城能不能不死? 杨虎城

我在2014年5月4日发表了文章《真实世界的决策是复杂多变的 ----以西安事变为例》之后,脑子中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杨虎城能不能不死?  这是因为:杨虎城基本上算是白手起家。他年轻时就在家乡组织打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后来又参加

南京民国建筑之消失的杨虎城公馆 南京民国红公馆哪家好

南京民国建筑之消失的杨虎城公馆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而闻名中外的杨虎城,在南京也有一处公馆,即位于新街口东北邓府巷的17号(原25号)建筑。邓府巷17号的杨虎城公馆或称杨虎城旧居,不仅与爱国将领杨虎城有关,它还

杨虎城的十七路军的命运 第十七路军

萨沙东北军6个军投靠了中央,除了51军和57军并肩在敌后苏鲁战区作战以外以外,其他4个军都分散在全国各战区作战。由此东北军的这个名称不存在了,张学良这号人物当然也不存在了。至于十七路军呢,他的结局和东北军也差不多。杨虎城的十七路

声明:《木杨城 贺鲁可汗》为网友望穿秋色凝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