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民歌《田野静悄悄》的魅力所在 俄罗斯民歌100首





http://share.vrs.sohu.com/my/v.swf&topBar=1&id=61838207&autoplay=false&from=page

《田野静悄悄》的魅力所在

■ 毛牧青

在网上无意中触到了俄罗斯民歌《田野静悄悄》,点开再度聆听,不免又打开话匣子,随意打下了以下文字,并搜集几首不同风格的该曲子视频贴上,供喜欢苏俄歌曲的博友欣赏。

这首《田野静悄悄》是首典型俄罗斯风格的民歌,它与其它俄罗斯民歌一样,以自然小调式构成的起伏有致的细腻乐谱线条,用俄罗斯农民质朴而真挚的情感,反映一个年轻牧人失恋后的郁闷心情。歌曲简单朴实却悠远深邃,伴陪着对广袤田野情景,让这位青年的伤感情调跃然纸上感染者旁观者情绪,不得不对他予以同情和理解。

这首歌原曲共有三段歌词,翻译不同个别字句有异但总的意思差不多。流传到我国几经修改,目前国人一般多采用两段简洁式歌词的反复演唱:田野静悄悄/四周没有声响/只有忧郁的歌/在远处荡漾//牧童在歌唱/声音多悠扬/歌儿里回忆起/心爱的姑娘//我是多么不幸/痛苦又悲伤/黑眼睛的姑娘/她把我遗忘//

《田野静悄悄》在俄罗斯何时诞生我孤陋寡闻难以界定,但肯定是首比较古老的民谣。但据我目前发现,该曲最早以官方出现,是在1952年斯大林时代拍摄的故事片《作曲家格林卡》中首次大幅度亮相的。

在这部影片画面片段上,格林卡采风路经一条大河旁的山峰,突然为江面船舶上农妇们唱的《田野静悄悄》所吸引。影片导演采用俯瞰俄罗斯辽阔平原缓缓江河和蓝天白云的长镜头,来衬托这首俄罗斯民歌质朴真挚旋律,使得整个无伴奏女声重唱给人一种悠远空旷静谧意境中突然迸发的冲击力。广袤的俄罗斯山河衬托着平稳悠长似天籁之声,很好展示了俄罗斯一望无际田野静悄悄魅力。尽管60多年过去了,但我仍认为它是迄今演唱和画面结合最好的一个,尤其各部和声表达的极到位几乎无可挑剔,使曲子极具震撼力和穿透力,一直是我的最爱。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E5NjAzNDEy/v.swf

前苏影片《作曲家格林卡》中的《田野静悄悄》

这部电影当年没在我国上映,所以这首歌曲并没有真正传入我国,只在留苏学生和部分驻苏工作人员中偶有发声。

到了上世纪50年的中后期,中苏关系已处在“蜜月”末梢,以集体农庄庄园“费多洛娃五姐妹”命名的女重组合来我国巡回演出,也把这首《田野静悄悄》带到我国听众的耳朵里,便引起我国歌曲爱好者的注意。随后不久,我国的中央合唱团也排练了这首歌曲,效果不错但模仿痕迹很重,除了用中文演唱整个就是一个形式的复制品。这也难怪,当年我们在这方面有差距,人家毕竟是我们的“老大哥”嘛。



http://f.v.17173cdn.com/player_f2/MTQ5MTkxNjU.swf

中央合唱团演唱的《田野静悄悄》

到了七十年代初的勃列日涅夫时代,前苏又拍了反映卫国战争的爱情故事片《俄罗斯田野》。片中村外几个妇女积聚在垛堆前纠结,《田野静悄悄》歌曲再次出现,但曲调、歌词相比《作曲家格林卡》原曲又有新改动。因为当年中苏关系最紧张,该影片和新的《田野静悄悄》在我国没有影响。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A0NDY4Mjcy/v.swf

前苏电影《俄罗斯田野》里的新词原唱

应该说,这首歌曲的原始版后来被我国民间接受并传唱,主要功劳还应归于知青身上。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这首忧伤的曲调,最能拨动当年知青灵魂深处那根脆弱的神经,很能宣泄一种对自己现实处境渺茫的郁闷,撩动一种思乡和追忆的情绪,《田野静悄悄》的无奈音符流淌更显他们的沉默和无奈。各地知青对原歌词多有改动,通常以自己的心境添加,遂成知青圈的一首常常私下传唱的“知青歌曲”。

“文革”结束后,尤其是中苏关系有所缓和,曾被作为“修正主义黄歌”的苏俄歌曲解禁,这首歌曲开始在我国一些专业或业余团体演唱,但基本上仍是最早的曲子,国人直到现在演唱的基本是《作曲家格林卡》的原调。

到了八九十年代以后,大批知青返城此歌基本退出知青圈,国内已出现了各种风格的演唱形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梦之旅》的男女重唱、《黑鸭子组合》的女生四重唱等等。

记得八十年代中期,我在一家企业工会工作,针对我单位女声歌唱人才多优势,我提出演唱这首歌曲并请专人组织排练了四人女小和,还夺取当年我市职工调演大赛上的一等奖,这首歌也便成了我最喜爱的苏俄歌曲之一延续至今。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k4OTA0NTY0/v.swf

《梦之旅》的演唱



http://player.56.com/cpm_OTg5MzM4OTg.swf

《黑鸭子组合》的演唱

应该说,《田野静悄悄》是支十分动人的民歌,散发出浓郁的俄罗斯乡土气息。原唱的起句通常由女中音领唱,以平稳悠长而又朴质深情的音调,像从空旷远方传来的一条音带,把人纳入细心聆听的境地。随即再由主旋律及分化出的不同和弦支声,浑然一体构成四声部的和声效果,使得领唱瞬间浑厚一呼百应。这种表现形式,使得整个曲子句幅富有很强的弹性变幻。虽然这首歌与其它俄罗斯风民歌旋律一样,重点句逗都落在6音上,但并没有让人丝毫觉得单调别扭的感觉,这或许是俄罗斯民歌为什么多忧伤的特色之一吧。

《田野静悄悄》常用女声重唱出现,应该是一种传统保持手法。中缓的节奏也一直是这首歌曲的主流表现形式,囿于四重的混声效果最好,让人听后情思绵绵回味无穷。目前这首歌演绎的上乘效果仍属于无伴奏和声,我总觉得伴奏的《田野静悄悄》似乎画蛇添足。无伴奏合唱比有器乐伴奏的难唱,主要在于没器乐声音的掩饰瑕疵最容易露怯。好处是无伴奏最能体现“静中有动”的意境震撼力。在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一些快节奏或舞曲的表现形式,但我觉得效果很不好,失去了“田野静悄悄”的韵味及伤感的情调,像天籁意境遭遇撒旦干扰一般。

我曾发现,我国有用马头琴演奏这首曲子的视频。用蒙古族这种独特乐器演奏俄罗斯的《田野静悄悄》,同样有着意想不到的相通味道。或许同样都有着辽阔草原,造就了相似的既粗狂又伤感民族韵律使然吧。


俄罗斯民歌《田野静悄悄》的魅力所在 俄罗斯民歌100首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k3Mjg2NzY=/v.swf

马头琴演奏的《田野静悄悄》

谈到俄罗斯朴素简单又极具特色的民歌,也让我想到了蒙古民歌也有一首最古老的曲子,好像叫《草原》还是什么的我记不清了,可以说是蒙古音乐的滥觞。它比《田野静悄悄》还短的不能再短简单不能再简单了,整个曲子只有6(低音,下同)、1、2、3四个唱名组成,也就│6 1 23 21 6 │这么一小节。别看它这么短而单调,若把这小节每个唱名节拍变成自身的倍数,如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等,节奏缓急搭配运用再它们串联起来反复演唱,就成了一段风格很有律动感的歌曲了。既像静谧黑夜中母亲对婴儿的催眠摇篮曲,又极具蒙古悠长舒缓、意境开阔的长调旋律,并不给人以重复腻烦感觉了。

总之,《田野静悄悄》是首值得欣赏的世界名曲,值得不同国度的人民传唱,因为好听有内涵的曲子始终属于世界的。

写到这里该罢手了,让我们一起来继续欣赏这首好听的民歌吧!

2014年12月31日中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2045.html

更多阅读

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艺术特色

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张月丕[内容提要]《红楼梦》是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第一,表现在其艺术形象的高度真实性上。这方面首先贯穿在作品的情节上、细节上及人物描写的各个方面。第二,小说具有浓厚的

党史惊现:《挺进报》的薪火传承

党史惊现:《挺进报》的薪火传承 ——《挺进报》在江津第六中学的后续故事撰稿: 庹 江、 辜世伟 ; 责编 :丁华乾。前序:重庆是一个红色的城市,这里,许多红色的故事俯首皆拾。不久前,笔者在离重庆约120公里的江津区蔡家镇,在位于这个镇上的

声明:《俄罗斯民歌《田野静悄悄》的魅力所在 俄罗斯民歌100首》为网友共你赴荣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