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练习78篇



168教学网址|168博客网址-默默无闻的教育教学博客

三十余年教学实绩的回眸荣誉只能属于过去高小平语文家园

目录

一、杨氏入山之大穴

二、文侯与虞人期猎

三、与荀彧追伤郭嘉书

四、南歧之见

五、善呼者

六、献不死之药

七、足自当止

八、范缜治学

九、戏巫

十、曲突徙薪

十一、谁杀陈他

十二、姜太师认父

十三、商汤见伊尹

十四、乐不思蜀

十五、文征明习字

十六、管宁割席

十七、蔡磷坚还亡友财

十八、公孙仪相鲁

十九、陶侃惜谷

二十、以 叶 隐 形

二十一、薛谭学讴

二十二、诫子书

二十三、幽王击鼓

二十四、农夫与行者

二十五、齐威王之时喜隐

二十六、宋之逊告密

二十七、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二十八、司马光好学

二十九、欧阳修苦读

三十、王冕僧寺夜读

三十一、张无垢勤学

三十二、师旷论学

三十三、七录

三十四、凿壁借光

三十五、程门立雪

三十六、学弈

三十七、李生论善学者

三十八、问说

三十九、教学相长

四十、颜回好学

四十一、邴原泣学

四十二、董遇“三余”读书

四十三、推敲

四十四、勤训

四十五、刺客列传

四十六、岑文本官高而忧

四十七、郭林宗至汝南

四十八、何岳得金不昧

四十九、皇后谏大宗

五十、沧河老兵

五十一、终不知车

五十二、攻韩

五十三、宋濂尝与客饮

五十四、 柳下季存国

五十五、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五十六、芒山有盗临刑

五十七、王罴性俭率

五十八、廉颇思赵

五十九、要做则做

六十、臣僚见太祖

六十一、宣王好射

六十二、以学自损 不如无学

六十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六十四、投笔从戎

六十五、郑之鄙人学为盖

六十六、枭与鸠对话

六十七、棉花

六十八、不孝者五

六十九、愚 溪

七十、罴 说

七十一、患难见知交

七十二、废弈向学

七十三、婆媳棋局

七十四、富不易妻

七十五、速进则阖

七十六、三人越谷

七十七、心不在马

七十八、田子退金

一、杨氏入山之大穴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

入山之大穴 与众共之 杨谢而从之

2.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3.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由哪句话可看出来?

4.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

二、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 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 罢:通“疲”。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②是日,饮酒乐,天雨 (      )

③公将焉之  (     )    ④岂可不一会期哉   (      )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不复出焉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乃往,身自罢之。

②天又雨,公将焉之?

③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候表现出来的             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三、与荀彧追伤郭嘉书

曹操

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 《求知如采金》)

注:郭嘉,字奉孝,和荀彧一样,都是曹操重要谋士。

1.分别解释下面二句话中的“以”字。

(1)又以其通达以: (2)欲以后事属之以: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皆共罹之 罹:

3.把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何意卒尔失之 翻译:

(2)然何益亡者 翻译:

四、南歧之见 (明·刘元卿)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①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 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选自《贤奕编·警喻》)

[注释] 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 )

A.凡饮之者辄病瘿——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B.其水甘而不良——出淤泥而不染

C.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彼竭我盈,故克之 D.吾乡之人皆然——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异 哉 人 之 颈 也 焦而 不 吾 类!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4.南歧人为什么会笑外方人?

五、善呼者

公孙龙①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②。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②汜:河岸。

1、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4个义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 )

A、游玩,游览 B、游历,游学 C、交往,交际 D、游走,游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衣服) B、公孙龙顾谓弟子曰(回头)

C、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 D、往说燕王(游说,劝说)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与之弟子籍。

A、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记。 B、给他弟子的身份。

C、和他弟子籍贯相同。 D、给他弟子的书籍。

4、请对“公孙龙”(或“善呼者”)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

六、献不死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①者,谒者②操之以入。中射之士③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④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⑤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⑥,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注】①荆王:战国楚顷襄王。②谒者:管进谒的人。③中射之士:中射士,诸侯宫里的侍御之臣。④说王:向荆王解说。⑤是:这。⑥是死药也:这(反而)是致人于死的药。

1、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食乎?’曰:‘可。’”这里可以理解为两种意思,谒者理解的是什么意思?中射之士利用的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足自当止

晋王述①初以家贫,求试宛陵令②,所受赠遗③千数百条。王导④戒⑤之,答曰:“足⑥自当止。”时人未之达⑦也。其后屡居州郡,清洁绝伦⑧,宅宇旧物不革于昔,始为当时所叹⑨。予尝读而笑之。夫所谓廉士者,唯贫而不改其节⑩,故可贵也;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为廉乎?而史臣著之,以为美谈,亦已陋 矣。

(选自《滹南遗老集》,作者王若虚)

[注]①王述,字怀祖,晋朝的大官。②求试宛陵令:求得宛陵县的县官。③遗:此处读“wèi”。④王导:当时的丞相。⑤戒:劝告。⑥足:富足。⑦未之达:即未达之,不明白他的品格。⑧绝伦:超过一般人。⑨叹:赞叹。⑩节:节操。著:写。 陋:没见识。

1、解释文中标红字的词语。

遗:          尝: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大意。

王导戒之,答曰:“足自当止。”

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穷而不贪才值得赞扬。 B.作者认为贪足之后才不贪,算不得廉洁,不值得赞扬。

C.按照作者的观点王述的行为算不得廉洁。 D.按照作者的观点王述的行为是值得赞叹的。

八、范缜治学

缜①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王献②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献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王献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③布衣,徒行于路。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④。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⑤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注: ①缜(zhěn):范缜.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 ②刘王献(hun):博通五经,世推为大儒. ③芒(juē):草鞋. (④《三礼》: 《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 ⑤萧琛:南朝人. 】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闻 沛 国 刘 王 献 聚 众 讲 说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少: ⑵从: ⑶善:

3.范缜”性质直”在文中表现为: (用原文句子回答),而”恒芒布衣,徒行于路”又可见他的 性格.

4.选出对画线句子” 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刘王献 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他的门下,觉得无比羞愧.

B. 刘王献 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他的门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C. 刘王献 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家门口(看),觉得无比羞愧.

D. 刘王献 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家门口(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5.用自己的话说说刘王献亲自为范缜举行冠礼的原因。

6.读了这篇短文,你对范缜有什么评价?请谈谈理由。

九、戏巫

恶少年愠其诞,瞳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

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惟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

1、用“/”正确标出 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

号 求 救 于 人 甚 哀。

2、译出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相去各里所。

②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

3、试分析越巫夜归遇鬼后的心理变化过程,结合选文说说越巫是什么样的人?

十、曲突徙薪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胃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则且有火患,主人默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 ,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hang),余各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悟而请之。

1.文中四处横线要填入恰当的词,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

A.焉  尔  因  以  B.然  之  以  而

C.焉  尔  因  且  D.然  之  以  且

2.指出下面两句中的通假字。

①不则且有火患(“ ”通“    ”)

②曲突徙薪亡恩泽(“ ”通“      ”)

3.翻译以下两句。

①不则将有火患

译文                              。

②焦头烂额为上客

译文                              。

4.“主人乃悟而请之”,主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

A.应该首先感谢有先见之明的人。  B.不应忘记提醒过自己的人。

C.更要感激进忠言的人。      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

十一、谁杀陈他

有甲(某人)欲谒(拜见)见邑宰(县令的别称),问左右曰:“令何所好?”或语曰:“好《公羊传》(旧题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撰,由汉代人写定,是一部阐释《春秋》微言大义的书)。”后入见,令问:“君读何书?”答曰:“惟业(读,从事)《公羊传》。”试问:“谁杀陈他(陈他为《公羊传》中一人物,春秋时陈国国君,被蔡国人所杀)者?”甲良久对田:“平生实不杀陈他。”令察谬误,因复戏之曰:“君不杀陈他,请(问)是谁杀?”于是大怖,徒跣出走。人问其故,乃大语曰:“见明府(对县令的尊称),便以死事见访(向我调查人命案子),后直不敢复来,遇赦当出耳。”

1.选出与例句中的“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 )

例句:或语曰:“好《公羊传》。”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或王命急宣 C.或遇其叱咄 D.或异二者之为

2.找出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

①( )后入见。 ③( )试问:“谁杀陈他者?”

3.翻译句子。

或语曰:“好《公羊传》。”

4.这则寓言讽刺的是哪种人?

十二、姜太师认父 《王氏见闻记》

蜀有姜太师者,失其名,许田(今河南许昌市许田镇)人也。幼年为黄巾所掠,亡失父母。从先主(指五代时前蜀先主王建)征伐,屡立功勋,后继领数镇节钺(指节度使),官至极品(最高的官级,这里指太师)。

有掌厩夫(马夫)姜老者,事刍秣(粮草)数十年。姜每入厩,见其小过,必笞之。如是积年,计其数,将及数百。后老不任鞭棰(鞭打),因泣告夫人,乞(哀求)放归乡里。夫人曰:“汝何许人?”对曰:“许田人。”“复有何骨肉?”对曰:“当被掠之时,一妻一男,迄今不知去处。”又问其儿小字及妻姓氏行第(兄弟姊妹中的排行),并房眷近亲,皆言之。

及姜归宅,夫人具言姜老欲乞假归乡,因问得所失男女亲属姓名。姜大惊,疑其父也。使人细问之,其男身有何记验(记号,标志),曰:“我儿脚心上有一黑子,余不记之。”姜大哭,密遣人送出剑门之外,奏先主曰:“臣父近自关东来。”遂将金帛车马迎入宅,父子如初。

姜报(追补)挞(鞭打)父之过,斋僧数万,终身不挞从者。

1.选出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幼年为黄巾所掠

A.不足为外人道也  B.项为之僵  C.此为何若人  D.贤能为之用

2.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①见其小过,必笞之( ) ②因泣告夫人( )

③汝何许人( )      ④迄今不知去处( )

十三、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彭氏之子御 御:驾车

B.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贱人:出身低贱的人

C.彼受赐矣 赐:恩惠,恩德

D.因下彭氏之子下:下令

2.请将“君将何之?”一句译成现代汉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中,作为君主的商汤有什么特点?试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注释: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③蜀技:四川的歌舞。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⑤陇、蜀:都指四川。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颇思蜀否?(很)

B.宜泣而答(应当)

C.会王复问(正巧)

D.诚如尊命(假使)

2.比较以下三句,解释各句加点的“乃”字。

①人之无情,乃何至于是邪?

②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③何乃似郤正语邪?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句中加点的两个“为之”。为之①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②感怆。为之①           为之②

4.翻译“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一句。5.写出文中除“乐不思蜀”之外的一个成语。

十五、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十六、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A.又尝同席:B.宁读如故: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又 尝 同 席 读 书 有 乘 轩 冕 过 门者 宁 读 如 故 歆 废 书 出 观

3.翻译“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一句。

4.故事中管宁、华歆两个人物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请任选一个角度讲讲你从中得到的体会。十七、蔡磷坚还亡友财

徐珂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④而致之。注: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亡何,其人亡 (逃走)

B.且父未尝语我也 (告诉)

C.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父亲)

D.卒辇而致之 (送还)

2、对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孰风义”。

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里,而不是写在纸上。

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

十八、公孙仪相鲁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③下人:迁就他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枉于法,则免于相 免:避免。

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尽:都。

C.其弟子谏日…… 谏:规劝。

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唯:正因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译文:

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十九、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②执而鞭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译文:

4. 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

二十、以 叶 隐 形《笑林》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辨,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携叶入市上,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审问),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1.我国古代还有个故事与这个故事惊人相似,后来演变成了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

2.解释句中加点词。

①吏遂缚诣县(    )  ②可以隐形(      )

3.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表现楚人?

二十一、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二十二、诫子书《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阅读训练】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静以修身

② 俭以养德

③ 非澹泊无以明志

④ 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

二十三、幽王击鼓

周宅①丰、镐②,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③于王路④,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⑤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⑥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皆数至而无寇。

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⑦(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之下,为天下笑。

《吕氏春秋》

【注释】①宅:居住,这里指处于。②丰、镐:地名,都在今陕西长安县附近。③高葆:堡垒一类的建筑物。 ④王路:官道。 ⑤即:如果。 ⑥褒姒:幽王的宠妃。 ⑦丽山: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戎寇尝至(     ) ②褒姒大说,喜之(    )

③因数击鼓(      ) (      ) ④置鼓其上( )

2.文章活画了一个昏君的形象,请按要求摘录原文。(多摘少摘不得分)

①荒淫:

②昏庸:

③下场:

3.翻译句子。

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为天下笑。

4.这个故事传说给人以启示,请你说说:

①给平常人的启示:

②给为官者的启示:

③给执法者的启示:

二十四、农夫与行者

道傍有甫田(大田),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田且甫矣,数息而后一锄,将终岁无能为乎!”农夫闻之,招行者谓曰:“余将老于农矣,而莫知所以耕,子盍(何不)示我以耕之道?”行者于是解衣下田,忙忙然,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而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徐谓农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耕曷难乎?子之速耕,殆难也。夫子一息而数锄,则作者常少,而辍者常多;余数息而一锄,则作者常多,而辍者常少。以其所常多者,较其所常少者,以其所常少者,较其所常多者,孰为速而孰为迟乎?孰(谁;哪个)为逸而孰为劳乎?”

行者服而退。

1.下列句中的“而”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     而:才。

B.余将老于农矣,而莫知所以耕   而:可是

C.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而:就。

D.行者服而退           而:却。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甚矣,农之惰也

②孰为逸而孰为劳乎

3.故事里的过路人,他不懂得种田的规律,没有正确分析广大田地和人的有限体力之间的矛盾。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二十五、齐威王之时喜隐 [司马迁]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1.威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导致①       、

、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大鸟止于王庭”,“不蜚不鸣”是喻②                        。

2.下列各项中,用法 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国且危亡/ 年且九十     B.止王之庭/ 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C.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不亦说乎 D. 在于旦暮/薄暮暝暝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何陋之有   B.吾谁与归   C.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皆还齐侵地

4.齐威王的话里饱含着一个成语,请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成语           。

5.以“旦”“暮”为词素各写一个成语。

①            ②

二十六、宋之逊告密 《朝野佥载》

唐洛阳丞(中央和地方官的副职都称“丞”)宋之逊,太常主簿之问(宋之问,唐朝著名诗人,与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宋”。但人品不高,谄附权贵。)弟,罗织(罗列网织罪名,即诬陷)杀驸马王同皎。

初,之逊谄附张易之兄弟(即易之、昌宗兄弟二人,他们是武则天的幸臣。则天死 后被宰相张柬之杀死),出(被贬逐)为兖州司仓(管理粮仓的官),遂亡而归。王同皎匿之于小房。同皎,慷慨之士也,忿逆韦(唐中宗韦皇后,杀中宗,临朝乱政。后被唐玄宗所杀,故称“逆”。)与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曾封王,与韦皇后私通,专擅朝政,被玄宗所杀)乱国,与一二所亲论之,每至切齿。之逊于帘下窃听之,遣侄昙上书告之,以希(迎合)韦之旨。武三思等果大怒,奏诛同皎之党。兄弟并授五品官。之逊为光禄丞,之问为鸿胪丞,昙为尚衣奉御。天下怨之,皆相谓曰:“之问等绯衫(红色官服。唐朝时五品官才能穿红袍),王同皎血染也。”诛逆韦之后,之逊等长流岭南。

客谓浮休子(人名)曰:“来俊臣(武则天时的酷吏,惯会罗织罪名。)之徒如何?”对曰:“昔有狮子王,于深山获一豺,将食之。豺曰:‘请为王送二鹿以自赎。’狮子王喜。周年之后,无可送。王曰:‘汝杀众生亦已多,今次到汝,汝其图之。’豺默然无应,遂咬杀之。俊臣之辈,何异豺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以希(迎合)韦之旨(     )  ②兄弟并授五品官(       )

2.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请为王送二鹿以自赎

A.士卒多为用者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辙也未之见焉  D.君与俱来

3.翻译文中划线句:

俊臣之辈,何异豺也!

4.《宋之逊告密》一则,刻画了告密者的        和他们       的灵魂。

二十七、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二十八、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

二十九、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三十、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只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4.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

三十一、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如是者十四年

B 其如土石何 /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三十二、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 ④何不炳烛乎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三十三、七录《明史·张溥传》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

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 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

三十四、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

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

三十五、程门立雪《宋史》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三十六、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三十七、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

三十八、问说《孟涂文集》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 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学无以致疑 ②而或不达于事

③非问无以广识 ④舍问,其奚决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

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三十九、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四十、颜回好学《史记》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

4.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四十一、邴原泣学《初潭集》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凡得学者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吾徒相教 ④徒以有先生也

2.翻译句子。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译文:

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译文:

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文: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四十二、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采稆负贩 ②忘恩负义

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④曹刿请见

2.下面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

A.性质讷而好学 B.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C.面山而居 D.非死则徒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3.翻译句子。

①苦渴无日

译文:

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译文:

4.你怎样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书百遍”。

答:

四十三、推敲《诗话总龟》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② 炼之未定

③观者讶之 ④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3.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答:

四十四、勤训《恒斋文集》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1.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2.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答:

四十五、刺客列传(节选)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⑦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战败。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④坏:倒塌。⑤北面:面朝北。⑥就:趋向,回到。⑦倍:通“背”,违背。⑧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勇力事鲁庄公。( )

②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②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3、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十六、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④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选自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岑文本(595~645)。②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④谙:熟练。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B.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C.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D.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长于文诰,时无逮

②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④其母怪而问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省李靖骤称其才称:称赞 B.及迁中书令,归 家却有忧色 迁:降职远调

C.恐不与我同反反:同“返”,返回 D.俄病卒矣 卒:死

4、下列对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陵平,授秘书郎。

译文:江陵平定后,岑文本进入朝廷任秘书郎。

B.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译文: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颜师古)就不再担任原职了。”

C.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译文: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

D.非勋非旧,滥登宠荣。

译文:我既不是功臣,又不是皇帝的老朋友,却乱用职权得到了很多的恩宠。

5、下列对文意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岑文本一直都在唐朝当官,并多次受到朝廷的奖赏。

B.岑文本当上中书侍郎,原因之一就是唐太宗不想让颜师古官复原职。

C.岑文本被提拔到中书令后反而感到忧虑,可见他不是狂妄自大的人。

D.综观全文,岑文本的后半生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

四十七、郭林宗至汝南

郭林宗至汝南①,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⑥深 广,难测量也。”

注:①汝南:地名。②袁奉高:和后文的黄叔度都是郭林宗的朋友。③鸾luán:车;轭è:驾车时套在脖子上的曲木。④弥日信宿:指住了几天。⑤陂bēi:池塘。⑥器:气量、气度。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鸾不辍扼 辍:

(2)诣黄叔度 诣:

2.你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做人应当具备哪些美好的品质。(答出一个方面均可)

四十八、何岳得金不昧

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②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注】①封识:封存的标记。②俟:等待。

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答:

2、何岳拾金不昧的美行,值得赞扬,请你对这人的行为作简要评价。

答:

四十九、皇后谏大宗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 ‘尔养马而死, 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大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

3、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际点符号的位置。

大 宗 有 一 骏 马 特 爱 之 恒 于 宫 中 养 饲 无 病而 暴 死 太 宗 怒 养 马 宫 人 将 杀 之。

4、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

五十、沧河老兵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五十一、终不知车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辐腐而轮败败:

②以为车固若是固:

③效而为之者相属效:

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顾: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译文:

②及寇兵侵其境

译文: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答:①



五十二、攻韩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②素悍勇而轻齐

③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④士卒亡者过半矣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五十三、宋濂尝与客饮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

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èn):皇帝自称。

1.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本文写宋濂 的故事。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濂具以实对 具:

(2)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

诚然,卿不朕欺。

4. 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本文后获得的启示。

五十六、芒山有盗临刑

宣和间①,芒山②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③。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⑤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注释:①宣和:宋徽宗赵佶年号(公元1119-1126年)。 ②芒山:山名,在河南省砀山北。 ③诀:永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盗因告刑者曰(  ) ②以至不检(  ) ③夫语“教子婴孩”(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吾少时,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②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芒山有盗临刑  ②盗一菜一薪  ③愿如儿时一吮母乳  ④母与之乳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 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

五十七、王罴性俭率

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火③透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我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周书·王罴传》

[注释]①王罴:北周大将。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火: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

1.解释加点词。

①性俭率      ②为其设食     ③大惭

④意嫌之      ⑤及瓜皮      ⑥乃引手就地

2.翻译句子。

乃尔选择,当是未饥。

3.“俭率”二字高度概括了王罴的性格,这段文章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的,试作简要说明。

答:

五十八、廉颇思赵

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①廉颇②,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③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④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 ①复得:再起用。②廉颇:赵国的大将。③毁:诽谤,说坏话。④矢:通“屎”。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赵师数困于秦 ②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③顷之三遗矢    ④是以先帝以遗陛下

2.选出与其他三项读音及意义不同的一项( )

A.扶苏以数谏故 B.赵师数困于秦 C.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D.几死者数矣

3.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顷之三遗矢矣 B.被甲上马 C.使者还报曰 D.所识穷乏者德我与

4.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

①赵师数困于秦

②令毁之

5.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廉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答: 。

6.选文中的赵王是个什么样的国君?

五十九、要做则做

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古有《明日歌》最妙,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1.下面各句中不表判断的一句是( )

A.环滁皆山也 B.此大谬也 C.夫战,勇气也 D.不做则安能会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渐近临之,则一螳螂居顶上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③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④后生家每临事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下面句中的“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B.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4.《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

答:

六十、臣僚见太祖

太祖①一日后苑②扶弓弹(tn)雀。有臣僚③叩殿,称有急事请见。上亟④出见之,及闻所奏,乃常事耳。太祖曰:“此事何急?”对曰:“亦急于弹雀。”上怒,以钺⑤柄撞其口,两齿坠焉⑥。回徐伏地取落齿,置怀中。上怒甚,曰:“汝将⑦此齿去讼⑧我也?”对曰:“臣岂敢讼陛下,自有史官⑨书之。”上怒解,赐金帛慰劳而去。 (《三朝圣政录》)

[注释] ①太祖:宋太祖赵匡胤。②苑:yun,园林。③僚:官吏。④亟:j急。⑤钺:yu,古代一种像斧子的兵器。⑥焉:兼词,于此。⑦将:拿。⑧讼:snɡ,打官司。⑨史官:古代负责记录帝王言行的官。

1.选出与“苛政猛于虎”句中“于”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亦急于弹雀

C.贫者语于富者曰…… D.万钟于我何加焉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及闻所奏   ②徐伏地取落齿

③自有史官书之 ④疾忙修书二封

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此事何急 B.吾谁与归 C.何以战 D.必以情

4.这篇短文称赞了臣僚什么精神?称赞了太祖什么精神?

六十一、宣王好射

齐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②。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③之,中关④而止,皆曰:“此不下⑤九石,非王,其⑥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吕氏春秋》)

[注释] ①说:同“悦”。 ②三石(dn):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③引:拉。④关(wān):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⑤不下:不少于。⑥其:副词。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齐宣王好射 音: 义:

②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 义:

2.补出下面省略的句子成分。

①以( )示左右 ②( )中关而止

3.翻译句子。

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②其孰能用是?

③岂不悲哉?

4.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齐宣王用过的弓“不过三石”,为什么左右却说齐宣王用的弓“不下九石”?

②文段结尾说:“岂不悲哉?”齐宣王究竟可悲在哪里?

③本文要说明的一个道理是什么?

六十二、以学自损 不如无学

夫①学者②,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③忽④长者,轻慢⑤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⑥。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氏家训》)

[注释] ①夫:发语词。②学者:学习的人。③凌:欺侮。④忽:轻视。⑤轻慢:轻视、怠慢。⑥鸱枭:两种鸟。古人认为是恶鸟。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敌

2.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4.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 。

六十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读书如销①铜,聚铜入炉,大鞴②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③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

(《程氏家塾读书分午日程》)

[注释] ①销:熔化。②鞴:古代皮制的鼓风器。③铸:浇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铜既销矣 冶即成

2.翻译句子。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

译文:

3.文中阐明了读书和作文之间什么样的关系?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

六十四、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①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②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③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 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汉书·班超传》)

[注释]①徐令:徐县县令。②执:操持,做。③研:通“砚”。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学习) ②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广泛搜寻)

③尝辍业投笔叹曰(停止) ④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罢官)

⑤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报酬)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2、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与“不耻劳辱”中的“耻”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居家常执勤苦。

C.外连横而斗诸候。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两项是( )( )

A.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B.卿弟安在

C.兄固被召诣校书郎 D.立功异域

E.豫州今欲何至

4、“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 )

A.家境贫寒,班超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B.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C.家境贫寒,班固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D.家境贫寒,班固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5、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班超、班彪、班固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超在为人、品行方面有哪三点比较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十五、郑之鄙人学为盖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②鲜用盖者 鲜: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3、上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来源:学科网]

答:

六十六、枭与鸠对话

枭(xiāo,猫头鹰)逢鸠(斑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当地人)皆恶(w)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我将东徙(     )  ②乡皆恶(w)其鸣(      )

③子能更鸣(   )  ④犹恶子之声(       )

2.指出与“以故东徙”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易之以百金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何以战

3.译句。

子将安之?

4.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

六十七、棉花

棉花,谷雨前后,先将种子用水浸片时,漉出,以灰拌匀。候芽生,于粪地上每一尺作一穴,种五七料。待苗出时,密者芟去,止留旺者二三科。频锄,时常掐去苗尖,勿令长太高。若高,则不结子。至八月间收花。

总种棉不熟之故,有四病:一、秕,二、密,三、瘠,四、芜。秕者,种不实;密者,苗不孤;瘠者,粪不多;芜者,锄不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    )  ②候(      )  ③于(     ) ④止(    )

2.解释文中加线的句子。

总种棉不熟之故。

答:

3.种棉不“熟”有“四病”,其中第二“病”是“密”,文章在说明种棉过程的文字中与之相照应的一句话是:

六十八、不孝者五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①,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②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③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④四不孝也好勇斗很⑤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选自《孟子·离娄下》

注:①四支:即“四肢”。 ②私:偏爱。 ③从:通“纵”,放纵。 ④戮:羞辱。 ⑤很:通“狠”。

1.给下边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2.写出下边语句大意。

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语段的主要内容。

答:

六十九、愚 溪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

1.为下边语句加上两个标点符号。

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⑴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 ( )

3.写出下边语句的大意。

(1)灌水之阳有溪焉

(2)故更之为愚溪

4.愚溪原来叫什么名字?

七十、罴 说  唐[柳宗元]

鹿畏貙(貙chū:一种似狸而大的野兽),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像人一样)立,绝(极度,独特)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清静无声)持弓矢罂(一种小口大肚的罐子)火(火种),而即之山。为鹿以感(感召,引诱)其类,伺(等候)其至,发(点燃)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zu,揪住)搏(抓、扑)挽(拉)裂(撕开)而食之。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1.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水陆草木之花

A.发火而射之   B.辍耕之垄上  C.楚之南有猎者 D.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2.下面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被发人立  被:同“披”,读“pī”   B.而即之山    即:立即

C.因为虎而骇之   因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D. 貙走而虎至   走:走开

3.翻译句子。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4.这则寓言含义深刻,它有力地讽刺了社会上那些            的人。(10字以内)

七十一、患难见知交 [清]王晫

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辐辏:原指车轮的辐条集中于毂上。此处形容如同车辐一样聚集到中心上。)望尘者接踵于道。(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及罢归(免职),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独吴菌次落落然,不以欣戚(这里指富贵或失势)改观(改变态度)。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赵洞门儿子的名字)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死)于客(外地)邸(旅舍,客店)。两孙孤立,菌次哀振(同“赈”,救济)之,抚其幼者如子,字(嫁)以爱女。一时感叹赵为知人。

1.下面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两组是:(  和   );(  和   )

A.不以欣戚改观   B.以中有足乐者   C.字以爱女  D.以塞忠谏之路也

E.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F.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G.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翻译句子。

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

3.“            ”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

4.该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 。

七十二、废弈向学 [明]何良俊

魏甄琛(人名)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仆役,仆人)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做官),若读书,执烛即(那就)不敢辞,今乃(副词。却,竟然)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来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人名)许(处所,地方),假(借)书研习,闻见(听到看到的,这里指学问。)日优(好,长进)。

1.下面句中“日”作状语的一项是(   )

A.颇以弈棋废日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闻见日优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或时睡顿,则杖之  B.其一犬坐于前  C.一鼓作气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翻译句子。

颇以弈棋废日

4.从废弈向学这件事可以看出魏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七十三、婆媳棋局 [唐]李 肇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客舍;旅馆)。既灭烛,闻主人媪(老妇人)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认输)。”积薪暗记。明日覆(重摆,重演)其势,意思(用意、思路,这里指下子的方法。攻守的路子)皆所不及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自谓天下无敌    ②既灭烛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   )

A.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  B.气可以养而致 C.奉命于危难之间  D.先帝不以臣卑鄙

3.下面句中“数”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A.层层指数              B.石篑数为余言

C.则凡数州之土壤          D.各言数十

4.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腰白玉之环

A.良夜难遣,可棋一局乎 B. 自谓天下无敌 C.明日覆其势 D.佳木秀而繁阴

5.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发?用10字以内概括回答。

七十四、富不易妻

太宗谓尉迟(指尉迟敬德)公曰:“朕将嫁女与爱卿,称意否?”敬德谢曰:“原妇虽鄙陋,亦不失夫妻情。臣每闻说古人语:‘富不易妻,仁也。’臣窃慕之,愿停圣恩。”叩头固让,帝嘉而止之。

1.选出加点的“固”字含义相同的两项(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C.叩头固让 D.君子固穷  E.固守

2.找出“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帝嘉而止之

A.溪深而鱼肥  B.委而去之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翻译句子。

富不易妻,仁也。

七十五、速进则阖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指镇海),命小奚以木简(用木板做的书夹子)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仆(摔了一跤),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把书理齐捆好),而前门已牡(门闩)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哲理)。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渡者熟视小奚(      ) 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     )

2.选出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徐行之,尚开也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寡助之至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公将驰之

3.这则故事,可用成语             来概括其中的哲理。

4.下列译文有错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

A.尚可得南门开否?   译文: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

B.予愠为戏。      译文:我听了有些生气,认为他在戏弄我。

C.趋行及半,小奚仆。  译文:慢慢走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

D.其犹是也夫      译文:大概就像这样吧。

5.书童的行为结果印证了文中哪句话?请将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七十六、三人越谷 (选自苏洵《谏论》)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1.填空

本文作者苏洵,与儿子     、     合称“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彼勇者耻怯(       )   ②然则,人岂有勇怯哉(     )

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翻译。

七十七、心不在马《韩非子》

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不久)与于期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你)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驾车最要紧的),马体安于车,人心调(谐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赶上)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通“尚”,还)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1.选出加点的“于”解释及用法相同的三组:( )和( )相同;( )和( )相同;( )和( )相同。

A.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先则恐逮于臣

E.万钟于我何加焉  F.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G.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H.游于是乎始

I.马体安于车   j.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选出加点词解释及用法相同的两组:(  )和(  )相同;(  )和(  )相同。

A.此君之所以后也   B.所以动心忍性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E.吾知所以距子矣

3.下列各项与“子之教我御”中的“之”用法一样的是(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怅恨久之  C.益慕圣贤之道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翻译句子。

上何以调于马

七十八、田子退金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休假回家),得金百镒(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当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侍奉父母)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家)。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拿开)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上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通“悦”,喜欢)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1.找出与“归休”的“归”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众望所归   B.吾谁与归    C.暮而归

2.判断下列“为”的读音和用法,对的打“√”,错的打“×”。

①五个“为”都是动词,读第二声。(   )

②四个“为”是动词,一个“为”是介词。(    )

3.翻译下列句子。

王贤其母,说其义。

4.指出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辍耕之垄上  B.吾欲之南海  C.孝子之事亲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参考答案】

一、杨氏入山之大穴

1.①的 ②代衣服……之属 ③代穴中人 2.穴中人杨 3.同意;“杨谢而从之”。 4.因为那些东西会引起人们的贪欲,造成分配的不平等,那么这个地方也就不会安居乐业了。

二、文侯与虞人期猎

1.①约定 ②下雨 ③到……去,往 ④难道,哪里 2.A

3.①(魏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②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③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

4.言而有信,或讲信用。

三、与荀彧追伤郭嘉书

1.(1)因为 (2)把,将 2. 遭遇 3 (1)怎么意料到突然失去了他(2)但对死去的人有什么益处呢

四、南歧之见

1.D 2.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

3.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觉得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

4.因为南歧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所以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就嘲笑他。(或 “见怪不怪,见不怪而怪之”;或“以错误的标准看待事物,正确的反而是错误的了”。)

五、善呼者

1、C 2、A 3、B 4、例如:①公孙龙知人善任,广纳贤才,能用人之长。②善呼者为谋求职业,勇于自荐,以发挥自己的才能。③公孙龙收罗“鸡鸣狗盗”之徒,浪费了人力资源,助长了人浮于事的风气。(任选一个人物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六、献不死之药

1、中射之士用巧妙的辞令破除了不死药的迷信。 2、赞扬了中射之士机智善辩、敢于破除迷信的勇敢精神。 3、谒者理解的是:“这个药是可以入口吃的吗?”所以回答“可以”。中射之士则利用类似问题“这个药我可以吃吗?”“可以”,于是夺而食之。

七、足自当止

参考答案:1、遗:赠送或给予。尝:曾经。   2、王丞相(“王导”或“当时的丞相”)劝告他(或“王述”)。(他)回答说:“富裕之后自然就不再受礼了。”(答出大意即可) 3、D

八、范缜治学

1、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 2、年少 跟从好 3、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朴实 4、D 5、因为范缜表现非常优秀与别人不一样而学习非常勤奋,刘献感到很惊奇。 6、言之有理即可。

九、戏巫

1、号求救于人/甚哀

2、①相互间隔一里左右 ②头胀痛得厉害,走路都不知道走到哪里了。

3、越巫心理变化过程:先是强作镇静,再就是心慌意乱,最后是丧魂落魄(或六神无主)。

越巫是一个既无真才实学,又胆小如鼠的江湖骗子。

十、曲突徙薪

1.B 2.①“不”通“否” ②“亡”通“无” 3.①否则将有火灾 ②头和额都烧焦了的人为上等客 4.D

十一、谁杀陈他

A有人 (B有时,C有时 D 或许)

①某甲 ②县令(或令) 3. 有人告诉(他)说:“(县令)喜欢读《公羊传》。”

4.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而又装腔作势的人。

十二、姜太师认父

D(被)( A对 B因 C是 ) 2. ①用竹板打 ②就 ③许,通“所”,处所,地方 ④至、到

十三、商汤见伊尹

1. D(“下”是“使……下车”之意)

2. 君王(大王、您)将要去哪里(到哪里去)?

3.贤明,敬重人才,嫉恶如仇。(答出“贤明”或“敬重人才;答“嫉恶如仇”

十四、乐不思蜀

1.D 诚(果真)

2.①竟(有的答案为“居然”)  ②“此”或“我的” ③竟然或表反问的副词

3.①给他或为他(刘禅)  因为这样或替他(刘禅)

4.即使让诸葛亮还活着,也不能辅佐他长久地保住江山,又何况是姜维呢?

5.喜笑自若

十五、文征明习字

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十六、管宁割席

1.A.曾经 B.原来、以前

2.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译:管宁把席子割开,两人分开而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4.从择友的角度: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交友应慎重。从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应加强自己品德修养,学习应专注,这样才能成才。从学习环境的角度: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十七、蔡磷坚还亡友财

1.A 2.B

十八、公孙仪相鲁

1.A 2.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

3.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

十九、陶侃惜谷

1.拿 用鞭子打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二十、以 叶 隐 形

1.掩耳盗铃 2.①到 ②可以凭借或可以借   3.夸张

二十一、薛谭学讴

1.①不,没有②阻止 2.D 3.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二十二、诫子书

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 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二十三、幽王击鼓

1.①曾经 ②同“悦”高兴愉快 ③于是 屡次,多次 ④高葆   2.①幽王欲褒姒之笑也 ②因数击鼓 ③乃死于丽山,为天下笑    3.幽王自己就被杀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4.①要讲诚信。 ②要取信于民。 ③不可玩忽法令。

二十四、农夫与行者

1.D 应为表修饰关系的“地”

2.①你这个农夫啊太懒了! ②哪一个轻松哪一个疲劳呢?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尊重科学,不可急躁冒进。同时还告诉我们“看事容易做事难”的道理。

二十五、齐威王之时喜隐

1.①百官荒乱 诸侯并侵 国且危亡 ②齐威王“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2.C 3.D 4.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5.通宵达旦 日暮途穷、朝三暮四等

二十六、宋之逊告密

1.①意图 ②一起

2.C(倒装,宾语前置 ,A被动句 B.判断句 D.省略句)

3.来俊臣这一伙人,跟豺狼有什么两样(不同)呢?

4.丑恶嘴脸 肮脏

二十七、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1.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二十八、司马光好学

1.①担心②等到③才④吟咏 2.D 3.C 4.韦编三绝

二十九、欧阳修苦读

1.D 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 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三十、王冕僧寺夜读

1.①私下的意思②总是(常常)③入迷④安祥的样子 2.C 3.C 4.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三十一、张无垢勤学

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

三十二、师旷论学

1.①向②怎么;开玩笑③在黑暗中走路④点燃蜡烛2.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

三十三、七录

1.①钞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 2.A、C 3.见译文 4.C5.一丝不苟 天才出自勤奋

三十四、凿壁借光

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 2.见译文 3.D4.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勤学苦读。

三十五、程门立雪

1.离开 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三十六、学弈

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三十七、李生论善学者

1.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消逝 2.D. 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4.C 5.要点: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三十八、问说

1.①提出疑难 ②也许,或许 ③增加知识 ④判断,解决 2.C. 3.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 4.好学尤当勤问

三十九、教学相长

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 促进 ③虽,suī;即使; 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四十、颜回好学

1.①蚤同早 ②亡同无 2.①哀痛到了极点 ②更 ③谁 ④过失,错误 3.(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4.不迁怒,不贰过。

四十一、邴原泣学

1.①能够 ②得到 ③白白地 ④只是 2.①狐儿容易悲哀,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②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 3.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四十二、董遇“三余”读书

1.①背 ②背 弃,辜负 ③见同“现”④拜见 2.C 3.①苦于没有时间 ②见译文 4.这句话是为了启发别人自学的积极性而说的,它的用意是要求人们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用心思考,以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

四十三、推敲

1.B 2.①想到②锻炼,此指反复思考 ③惊讶 ④详细 3.赞扬了贾岛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忙,只要肯抓紧学习,就 必定学有甩获。

四十四、勤训

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B、D 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

四十五、刺客列传

1.①替……做事(或侍奉) ②结盟(会盟或订约) 2.①曹沫是鲁国的将领,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 ②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 3.具有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性格特点。

四十六、岑文本官高而忧

答案: 1、D 2、D 3、B 4、D 5、A

四十七、郭林宗至汝南

1.辍:停止诣:到、去、前往、拜访 2.此题答案可多元化,学生言之有理,答对一点即可。例如:做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学会与人相处等等。

四十八、何岳得金不昧

1、拾到银子却没人知道,那银子就都是我的了,又怎会贪图这几两银子呢?

2、何岳行为端正,处理方式稳妥,从不贪图他人财物。

四十九、皇后谏大宗

1、(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2、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3、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4、宽对即可。示例: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 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 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五十、沧河老兵

1.B C 2.A C 3.C

4.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

5.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五十一、终不知车

1、①坏、毁坏;②本来;③模仿、仿效;④理睬。

2、①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②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

3、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①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 ④不要自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五十二、攻韩

1、①向西进军 ②轻视 ③通“趋“,疾走,追逐 ④逃亡,逃跑

2、(庞涓)和他的轻快精锐部队把两天的行程并在一天来追赶齐军。(译文意思接近即可)

五十三、宋濂尝与客饮

1. 诚实待君

2. (1) 全,都 (2)善恶

3. )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4. 示例:从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五十四、 柳下季存国

1.别的  返还  认为  向  因此  才   劝说   使……存,保全(

2.⑴代词,代鼎 齐侯弗信而反之  ⑵主谓间助词 君之赂以欲岑鼎也 ⑶结构助词 的 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 3.用毁坏我的国家来保全您的国家,这是我所难以做到的。

4.讲信用   鲁国

五十五、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1.①用来 ②……的原因 ③翻转 ②同“返” 2.皮都没有了,毛在哪儿长呢;基础没有了,建筑在这基础上的东西也就无法存在了。4.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5.魏文侯通过对皮毛之间关系的论述,揭示出事物失去根本,则将无所着落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帝王对百姓的依存关系。

五十六、芒山有盗临刑

1.①于是 ②约束,检点 ③发音助词 2.①我小时候,偷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②俗话说:“教育孩子要从幼儿时就开始。”

3.B 4.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意思对即可)

五十七、王罴性俭率

1.①本性,个性 ②给 ③很,十分 ④内心,心里 ⑤等到 ⑥伸,伸出 2.你却挑挑拣拣,想必是肚子不饿。3.撤掉浪费粮食的官员的粮食。捡客人削下的稍厚的带肉的瓜皮吃。

五十八、廉颇思赵

1.①军队;②派;使者;③遗矢,此指排泄大便;④给予 2.C 3.C 4.①被动句;②省略句5.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6.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国君。

五十九、要做则做

1.D 2.B 3.C 4.要珍惜时光,若一味拖沓迟延,将一事无成。

六十、臣僚见太祖

1.B 2.①等到;②慢慢地;③写;④书信 3.D 4.称赞了臣僚敢于直谏的精神,也称赞了宋太祖知错就改的精神。

六十一、宣王好射

1.①ho,喜欢;②情:实际情况。 2.①之(代弓); ②左右(指齐宣王手下的大臣); 3.①喜欢别人说自己能够使用强弓。②还有谁能用这弓? ③难道不是很可悲的吗?4.①左右在投齐宣王“说人之谓已能用强弓”的爱好,来讨好齐宣王。 ②齐宣王的可悲之处就在他被人蒙骗,自己却终生不知道。 ③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知彼知己,洞察秋毫。

六十二、以学自损 不如无学

1.①用来 ②痛恨 2.倒装句(状语后置)。 3.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4.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

六十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1.已经 就 2.这就是所说的在读书上多用功,在作文上就轻松。 3.读书是作文的基础,基础工作做好了,无论做什么都会事半功倍。

六十四、投笔从戎

1、C 2、A 3、B E 4、B 5、(1)班彪与班固、班超是父子关系,班固与班超是兄弟关系。(2)胸有大志;孝顺父母,在家常做辛苦劳累之事,而且不认为是羞耻的。

六十五、郑之鄙人学为盖

1、边境;很少、极少 2、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3、防患于未然。

六十六、枭与鸠对话

1.①迁移  ②厌恶  ③改变  ④还(是) 2.A  3.你将要到哪儿去? 4.有缺点或错误不要回避,更不要责怪别人(意思对即可)

六十七、棉花

1.①用 ②等到 ③在 ④只 2.概括种棉花收成不好的原因。3.待苗出时,密者芟去,止留旺者二三科。

六十八、不孝者五

1.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2.性情懒惰,不供养父母,这是不孝的第一种表现(大意对即可)

3.“不孝的五种表现”或“五种不孝的行为”

六十九、愚 溪

答案:1.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2.因为  遭贬谪

3.(1)灌水的北边有一条小溪。  (2)所以,(我)将它的名字改为愚溪。4.冉溪,

七十、罴 说

1.C.均译为“的”,结构助词。 A.之:它,代鹿。 B.之:去,往,到 动词。D.之:助词,不译。

2.A。 B.即:走近、靠近,可译为“来到”。C.因为:是两个词。因:就。为:吹出。D.走:跑。

3.现在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不被罴吃掉的。

4.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意思对即可)

七十一、患难见知交

A B(因为) ;C F(把)

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在外地客寓。

答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或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情。

4、对比

七十二、废弈向学

C。日:一天比一天,修饰“优”。A、B、D中的“日”意思和用法分别是:A.时间,名词;B.太阳,名词;D.天,量词。

B(像狗一样,名词作状语。A、C、D均是名词作动词,意思分别是:用杖打、击鼓进军、走上前。)

3.(他)因特别喜爱下围棋浪费了很多有用的时间。

4.知错能改,迷途知返

七十三、婆媳棋局

1.①认为 ②已经 2. C 3.C D ,均作“几”讲。A点数 B.屡次

4.A.(B对手,名词;C局势,名词 D发荣滋长,形容词用作动词)

5.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七十四、富不易妻

1.C E(A巩固 B.本来 C.E坚决 D安守)

2.B(表承接) (A表并列 C.表修饰 D.表转折)

3.富贵了不更换(另娶)妻子,这是仁德的表现。

七十五、速进则阖

1.①仔细 ②因为   2.A(助词,无义。) 3.欲速则不达   4.C

5.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译: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急躁鲁莽,就会给自己招来失败。

七十六、三人越谷

1.苏轼、苏辙 三苏

2.①以……为耻 ②这样,那么

3.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七十七、心不在马

1.A与C(向) E与G(对) I与J (在)

2.A与D(……的原因) B与C (用来) (E用什么办法)

3.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上同“尚”,还 还凭什么去调理马?或还怎么和马谐调呢?

七十八、田子退金

1.C 2.①(√ )②(×) 3.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喜欢她的义气。 4.C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2242.html

更多阅读

文言文翻译20篇 幼时记趣文言文翻译

1.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译文】乐羊是魏国大将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悬挂乐羊儿子给乐羊看,乐羊并没有因此而减弱进攻的意志,攻打更为猛烈。中山国于是将乐羊儿子烹了之后送羹给乐羊,乐羊喝干了一杯。中山国看到了乐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全集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全集4、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全集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5、童趣(沈复)第二单元10、《论语》十则第三单元15、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西江月(辛弃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

文言文翻译要点 诗经有名名句

(2009-03-25 17:31:08)转载标签: 高考文言文杂谈分类: 试题文言文翻译要点翻译文言文,既要做到内容忠实于原文,又要做到文字通顺流畅。翻译的基本方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 落实即落实原文每个词、每句话的确切意义。要通观全篇,

《忽必烈汗》与柯尔律治的梦 忽必烈汗文言文翻译

                            博尔赫斯  《忽必烈汗》那首片段的抒情诗(54行合辙压韵、长短不等、韵律铿锵的诗句)是英国诗人柯尔律治在1797年一个夏天梦中偶得之作。柯尔律治写道,他在埃克斯穆一个农

声明:《文言文翻译练习78篇》为网友似识镜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