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歌剧《洪湖赤卫队》到电视剧《洪湖赤卫队》 歌剧洪湖赤卫队歌曲

从歌剧《洪湖赤卫队》到电视剧《洪湖赤卫队》

大足中学 蒋作灿2010年7月19日

歌剧《洪湖赤卫队》(以下简称《前洪湖》)描写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湘鄂西工农红军、赤卫队与国民党反动派及湖霸进行斗争的故事。该剧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中西合壁、史乐结合。其音乐以天沔花鼓戏和天门、沔阳、潜江一带的民间音乐为主要素材,同时在创作中较好地运用了欧洲歌剧主题贯穿发展的手法和戏曲板腔体的结构原则,营造了连贯的戏剧冲突,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在民间音乐个性化、戏剧化方面取得重大收获。

《前洪湖》首排于1958年。1959年10月,它作为湖北省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华彩大戏首度进京演出,一炮而红,1961年搬上银幕之后,剧中的主要唱段《洪湖水,浪打浪》、《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等立即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户晓,在这些歌声中,新中国一步又一步前进,一代又一代人茁壮成长,一直传唱到现在,成为中国民族文化不朽的红色经典,成为中国民族史上不朽的丰碑。

50年后的今天,由周振天编剧,石伟执导的连续剧《洪湖赤卫队》(以下简称《后洪湖》),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了。十几天下来,看完之后,不禁拍案而起,大叫一声:“好”。《后洪湖》好就好在“真实”,不仅装束扮相、环境气氛真实,故事情节、人物对白,其逻辑性、合理性、时代性,都非常强,把观众带入了上世纪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而不像前段时期泛滥的“谍战”连续剧那样,看完之后,就是一个感觉——“假”。即使是评价较高的《潜伏》,也同样难逃“假”的痕迹。更不像《血玫瑰》《猛犸敢死队》那样,几个美女与日本人玩战争游戏,那些你死我活的战争场面,确确实实被导演杜撰成了“你死”,“我活”。

如今又掀起了一股翻拍经典的热潮,《三国》、《红楼梦》、《倚天屠龙记》等剧的翻拍被推到了批评的风口浪尖,张纪中和李少红也因此得名“雷公”、“雷母”。而《后洪湖》的翻拍成功,大大地振奋了人心,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了成功:

从歌剧《洪湖赤卫队》到电视剧《洪湖赤卫队》 歌剧洪湖赤卫队歌曲

1、忠于原著而不拘于原著。

《后洪湖》基本遵照了《前洪湖》的故事框架,韩英、刘闯、彭霸天等经典人物都在剧中原样保留。《前洪湖》以音乐见长,多年的历练已经使其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典。《后洪湖》在音乐的选用上保留了《洪湖水,浪打浪》等经典唱段,其中既保留了王玉珍老师的原版唱腔,也加入了新生代歌手的最新演绎,变化的是制作水准与配器手法,不变的是经典的旋律,这使得该剧的翻拍更具感染力。剧中从彭家墩夺枪回来庆祝胜利的那场戏,也就是《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的表演唱,采取的表现手法和《前洪湖》完全相同。观众看到这里,年老的会产生对当年的缅怀和遐想,年轻的会受到革命乐观主义的感染。还有韩英母子狱中相会的那场戏,画外音是《前洪湖》的歌曲《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画内是韓英在狱中深情的独白,更好地表现了韓英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后洪湖》中的这个片断,其艺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甚至胜过了《前洪湖》

《后洪湖》要把90分钟的经典电影改成28集电视剧,势必要“扩充”。根据导演石伟的安排,“加戏”时尽量丰富斗争主线,新加了两大反派——白极会坛主赵阴阳和湖匪谢十三,以及彭霸天的女儿、女婿等人物。

2、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

第1代韓英的扮演者王玉珍老师给第5代韓英的扮演者即《后洪湖》中韓英的扮演者温峥嵘打的分数是88分,这说明温峥嵘扮演的韓英是成功的,用温峥嵘自己的话来说:“假扮新娘抢枪体现她(韓英)的智慧与勇气”,实际上韓英的智慧与勇气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救刘闯单刀会见彭霸天;彭家大院外鸣枪示警;在八卦洲舌战赵阴阳而粉碎了彭霸天“招安”谢十三的阴谋;单骑追回准备投敌的李四等人,为了解救众乡亲,只身独闯虎穴,表现了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气节。

温峥嵘说:“(韓英)对张副官懵懂的情感,体现她的柔情”。不过温峥嵘认为这种柔情不是爱情,她说“我觉得这更多的是崇拜之情,就像如今追星族对偶像的崇拜一样。”石伟导演在处理韓英与张副官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成功的一笔,用了两个细节的描写:在芦苇荡里,韩英误以为张副官叛变,将手枪瞄准了对方,却始终扣不下板机,镜头是双方眼睛交替的特写,那种眼神体现了韩英内心的挣扎、纠结的“柔情”而使人回味无穷。二是得知张副官牺牲的消息后蒙在被窝里放声痛哭。再加上张副官机智巧妙地营救了韓英。数次对在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受训时的回忆,每一个观众都知道:韓英和张副官之间早已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但是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革命事业,各自都把这种感情深埋在自己的心底。它使我们想起了革命先烈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就义前的豪言壮语:“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

塑造韓英这个人物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用毛主席的“敌进我退”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思想来指导赤卫队,当刘闯正要出发,“要向敌人讨还血债”,韩英阻止,耐心解释,刘闯还是断然拒绝执行撤退的命令。韓英并没有批评刘闯,而是用打野鸭的方法来开导刘闯。事后用毛主席的游击战略思想来教育和开导刘闯,因为“井冈山的红军就是靠这个打了很多胜仗”,最终使刘闯成为一个优秀的赤卫队指挥员。

常戎扮演的刘闯也基本忠实于原貌,耿直、仗义又带急躁。《后洪湖》中第1集一开始,刘闯的第一句台词:“这个钱不能交!”,拒交彭霸天新增的“网租”,随后拒领彭霸天的“赏钱”,仗义执言要求彭霸天减免鱼税,一个疾恶如仇、天不怕,地不怕的“刘闯”便展现在观众面前。当他被彭霸天抓去之后,拒不下跪认错,此时的刘闯又增加了一个性格:骨头硬。刘闯的仗义在对待王金标的问题上充分体现了出来,他为了王金标这个昔日的“患难弟兄”,为其背“黑锅”,多次向韓英求情,让其官复副大队长之职和担任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刘闯的“成熟”分为三歩,一是在第17集中他捡起白极会的面具对韓英说:“为什么戴上这个(面具)就变成杀人不眨眼了呢?”——说明刘闯已经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二是刘闯从船的吃水深度发现船上运的不是粮食而没有发出进攻的命令,使赤卫队和张副官免遭一劫。三是韓英被囚彭家大院,又与县委失去联系,叛徒王金标蛊惑众人去救韓书记,好使赤卫队掉入敌人设下的陷阱,此时的刘闯经过深思,作出了两个正确决定:一是命令秋菊到彭家墩侦察彭霸天的动向,二是命令黑牯去找县委。当他得知王金标己沦为叛徒时,毫不犹豫将其击毙。这时的刘闯与原来相比,已经是“脱胎换骨”了。

《后洪湖》中的王金标与《前洪湖》相比,性格更加多元化。王金标的机智干练通过他为救刘闯,带领乡亲们到彭霸天的晏席上去“道喜”,卖鱼买弹药以及与湖匪谢十三的几次周旋,暗杀彭霸天,判断出春生是假投降而将金条上交,……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一方面,他与彭霸天不共戴天,因为彭霸天砸了他新开的鱼行还要置他与死地,所以他在革命的初期比春生他们要坚决得多,对革命作出了许多贡献。另一方面,他参加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发财,为的是能够像彭霸天那样有钱有势。正如他在剧中26集中对刘闯说的那样:“我跟你不一样,你是为了更多的人,而我是为了自己,你能做到的,我不一定能做到”第8集中他私自扣下彭霸天的红木大床与第17集分枪的场面,都说明了他参加革命是想通过“革命”来达到自己发财的目的。

正是这个原因,当他盗取彭霸天祖坟中的财宝被擒,发财的美梦破灭了,妻子作为人质控制在彭霸天手里,在王金标看来,“革命就是搏命,拿自己的烂命搏一个好命,他搏不过”,所以只好走上了叛变的道路。

《后洪湖》中的彭霸天比《前洪湖》中的彭霸天更凶残,更狡诈。“只要能消灭韓英和那些泥腿子”,他用重金诱使保安团出兵,用重金收买地痞流氓对付洪湖赤卫队,不惜倾家荡产。设计试探张副官,体现了他的狡诈。为了威逼韓英出来,二枪打倒二个赤卫队员的亲属,并用机枪对准了所有的赤卫队员的亲属,彭霸天的穷凶极恶暴露无遗。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年斗争的残酷性。

谢十三这个“扩充”的人物,是一个阴狠、狡诈,唯利是图的家伙。“江湖义气,兄弟感情”挂在嘴上,心里却是如何损人而利己。正如第14集谢十三自己所说的:“我谢十三能混到今天,靠的是‘义薄云天’,红刀子进,白刀子出”。最能体现谢十三性格的是第24集末、第25集初因张三剌杀谢十三而被擒,张三“苦口婆心”地劝“大哥”离开彭霸天,而谢十三也是“苦口婆心”地劝“兄弟”留下和自己一起干的那场戏。为使张三不落入彭霸天之手,在老么的逼迫下,谢十三终不忍亲手杀死张三,最后将自己的枪送给张三使其自杀。这时,刘卫华扮演的谢十三慢慢地扭过头来,痛惜、悲哀、无奈……写在他的脸上。奋力摔破茶杯后的:“来人,厚葬”,……使谢十三这个性格多元化的人物更加丰满了。

3、可看性更强,剧情更精彩。

在导演石“扩充”湖匪谢十三等人之后,赤卫队与各种反动势力的周旋更显曲折,湘鄂西的敌我态势更丰富,人物关系更加复杂。三进三出八卦洲,三打彭家大院而最后歼灭,彭霸天……再加上电影场景真实的优势,场面气势恢弘,演员在实景中充分发挥表演技巧,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感人。

《前洪湖》与《后洪湖》相隔了50年,处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但是他们表现的却是同一主题。所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也就代表了不同时代的气息。那它们的不同点在那里呢?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几段韓英的台词:

《前洪湖》:毛委员教导我们:“我们不允许任何一个红军指挥员……”

“我们只有像葵花向阳那样,……”——年长的同志似曾相识这些说教似的语言,到了上世纪的60年代末期的文化大革命,它们发展到了顶峰。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对领袖的的“神化”,使中国经济和文化遭受了空前的浩劫。1961年拍摄的《前洪湖》,当然要被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

《后洪湖》:“毛委员的16字口诀应验得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井冈山的红军就是靠这个打了很多胜仗”。——客观地体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在60年代,有一条文艺创作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必须遵循的原则:“三突出”原则。因而限制了对反派人物的描写,反派人物都基本“脸谱”化,《前洪湖》中的王金标一亮相,观众就知道,这是个坏人。而在《后洪湖》中浓墨重彩描写了王金标这样一个对革命有“贡献”的叛徒。既加深了作品的深度,又增添了可视性。

这些不同点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前洪湖》时期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处于摸索和探求阶段,而《后洪湖》时期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历了60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成熟了,正在改革的大道上催马扬鞭。而《后洪湖》正是建造了一座跨越这50年、两个时代的桥梁。

《后洪湖》的翻拍成功,它的重要意义决不仅仅在于将一部红色经典电影翻拍成了一部28集的电视连续剧获得了成功。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的经典文化,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受到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关注,成为了我国长期的战略目标之一。这次《后洪湖》的翻拍成功,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后洪湖》的翻拍成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典范,随着《后洪湖》的翻拍成功,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传统与当今现实相结合的优秀作品问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2282.html

更多阅读

《萧云从与姑孰画派》序 姑孰画派

《萧云从与姑孰画派》序傅璇琮萧云从是明末清初画家,“姑孰画派”领袖,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自清以来研究萧云从及“姑孰画派”的学者并不多见。清代首次提及“姑孰画派”之称的是徐沁的《明画录》,而真正能够上升到研究

声明:《从歌剧《洪湖赤卫队》到电视剧《洪湖赤卫队》 歌剧洪湖赤卫队歌曲》为网友拽年很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