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
凌彰
《蒹葭》今译
蒹葭苍苍,河边芦苇郁葱葱,
白露为霜。晶莹露珠凝成霜。
所谓伊人,有位丽人真可爱,
在水一方。站在河水那一方。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她,
道阻且长。道路阻塞又漫长。
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去追寻,
宛在水中央。仿佛就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河边芦苇茁壮长,
白露未晞。晶莹露珠尚未干。
所谓伊人,有位美女真可爱,
在水之湄。站在河水那一边。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她,
道阻且跻。道路险阻难攀登。
溯流从之,顺流而下去追寻,
宛在水中坻。仿佛就在河中滩。
蒹葭采采,河边芦苇叶茂盛,
白露未已。晶莹露珠闪闪亮。
所谓伊人,有位淑女真可爱,
在水之涘。站在河水那一旁。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她,
道阻且右。道路阻隔弯又弯。
溯流从之,顺流而下去追寻,
宛在水中沚。仿佛就在河中滩。
解读赏析:
秦国地处甘肃的天水和陕西的旬邑、邠县一带。其民间诗歌“秦风”多以修习战备、车马田狩为题材,具有尚武精神和阳刚之气。但也有比较温柔的描写爱情的抒情诗,其中名篇《蒹葭》(初生的芦苇)一直流传至今,并被作为蓝本改编成《在水一方》等爱情歌曲。
《蒹葭》的艺术特色是以景写情、以物写人,创造出意蕴朦胧、扑朔迷离的意境,从而产生含蓄无限的艺术效果。朦胧是一种美的表现形态,而意蕴朦胧是诗歌含蓄美的表现之一。诗中描写的景物是深秋的清晨,在茂密的绿色芦苇叶上,晶莹的白色露珠已结成霜花;在这样一个幽静寒凉的河岸,望见一位可爱的“伊人”在水一方,然而没有指明具体的地点,也没有说明伊人的身份,从而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不管逆流而上或顺流而下去追寻,均无所获。最后一句“宛在水中央”写出了“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以及寻人不遇的失望、彷徨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
《蒹葭》以“白露为霜”“白露未晞”到“白露未已”的演变,描绘了主人公追求伊人从清晨到日出;从露珠凝结为霜到旭日初升、霜露开始融化,然后阳光普照、白露尚未全部消失,而芦苇显现多姿多彩的形态。生动地反映出主人公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焦急。
有一首与《蒹葭》相类似的诗是唐代的白居易(772~846)的《花非花》。诗文是: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两首诗都是唯美主义的意境朦胧迷蒙的古诗。其不同点在于《花非花》写似花非花,似雾非雾,春梦易逝,朝云难留,意在表达对好景不常在的感伤和惋惜;而《蒹葭》则写真挚的不断的追寻和求索。至于两诗和现代派的朦胧诗是否可以等同划一,尚无定论。
《蒹葭》着重描写持续地追寻求索的过程,而主人公所追求的是心目中完美的理想和理想的意中人。然而理想和现实往往总有一段距离,对于求索者来说达到目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过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过程之中。只要我们尽力了,便可问心无愧。
(0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