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门徒的代价_Fr_Francis 门徒的代价

做门徒的代价

Rev. JonathanLiu

圣经:路加福音:14:25-33

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他转过来对他们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爱我胜过爱”原文作“恨”);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或是一个王出去和别的王打仗,岂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万兵去敌那领二万兵来攻打他的吗?若是不能,就趁敌人还远的时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条款。这样,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们。

今天的福音所记载的背景,是主耶稣在法利赛人的首领家里用餐完毕,从他家中出来之后发生的事,因为有“极多”的群众簇拥他、围绕他,要与他同行,用现在的话,就是有大量的“粉丝”跟从他。面对如此众多的追随者,主耶稣却没有洋洋得意、沾沾自喜,甚至认为他的教会就此兴旺、复兴了,因为他深知人的心思意念,知道那些跟从他的人心中所存的目的是什么。

在约翰福音中也记载过,“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约2:23-25)“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约2:24)意思是,指耶稣并不相信这些“相信”他的人。思高本圣经翻译为,“耶稣却不信任他们,因为他认识众人。”现代中文译本也翻译为,“但是耶稣不能使自己信任他们,因为他对所有的人都有深刻的了解。”对于所谓很多“信”他的人,主耶稣并“不信”他们,这是一个强烈的对比。大家可能有一个疑问,难道主耶稣不信任他的追随者吗?若真是这样的话,那他显然不是一个好领袖,从领袖学的角度来说,团队的领袖与团队的成员要互相信任,这样的团队才会团结。若是领袖不信任他的追随者,那怎么能称之为一个好的领袖呢?但是,圣经却显示,耶稣确实不相信一些人,这并非说耶稣猜忌那些跟从他的人,而是他对这些人非常了解。耶稣深知不少跟从他,与他同行的人,不过是同船异梦、貌合神离而已。

福音记载说,“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路14:25)这些人显然是跟在主耶稣的后面行,不然,主就不需要“转过来对他们”说话。但是,耶稣是走的道路是通往十字架的道路,他为了成就上帝的旨意,往耶路撒冷去(路13:23),“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8)但是,那些跟从他,与他同行的人是否如此呢?这些人可能认为主耶稣去耶路撒冷是为了做王,要带领他们反抗罗马帝国的统治,建立一个弥赛亚的国度,因此他们簇拥耶稣、跟从耶稣。在圣约翰的记录中也曾提及犹太人“强逼他作王”(约6:15)。可见,他们的想法与主耶稣的想法相差的何止十万八千里。先知书上记着说,“二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呢?”(摩3:3)人若是追随耶稣,却不晓得与他同心,又如何能同行呢?

既然要做主耶稣的门徒,就必须与主同心、同行。现在不少牧师在谈论基督徒的时候,往往喜欢把“信徒”与“门徒”分开解释,似乎信徒就是指单单相信耶稣的人,而门徒则是那些比较亲近耶稣的人。他们提出基督徒不仅仅要做信徒,还要追求做门徒,这些话似乎看起来蛮有道理,但却不是出于圣经的教导。因为圣经从来没有把基督徒分为信徒与门徒两个不同的等级,相反,圣经指出成为一个信徒(基督徒),就是做门徒。而门徒就是一个跟从主,与他同行的人。

门徒是什么意思呢?按新约圣经的原文,“门徒”(μαθητής,原文字号是03101)就是学生、追随者的意思,一个信仰耶稣基督的人,就是要学习基督的教训,并且跟从他,效法他。圣保罗在以弗所中指出,“如果你们听过他的道,领了他的教,学了他的真理,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上帝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4:21-24)一个接受主耶稣为救主的人,就当要接受他的教导,学习他的真理,并且在生命中改变。从来没有一个自称是信耶稣的,却不愿意接受他真理的教导,也没有在生命中变化的人。

把“信徒”与“门徒”的人为的区分,会给一些不愿意生命上追求成长,不愿意为信仰付出代价的人一个借口,他们错误的认为,只要自己宣告下“信”就可以得救了,甚至有一些“牧师”也在教导这样的“真理”,于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贵重的恩典”,就被贱卖成“廉价的恩典”了,这是魔鬼在教会中散播的谣言,在教会中培植了基督信仰的敌人。这些所谓“信徒”从来不愿意为信仰付出任何代价,从来不愿意委身基督,也从来不愿意改变自己。

德国的潘霍华(朋霍费尔,DietrichBonhoeffer,1906-1945)牧师说过,“廉价的恩典是我们教会的死敌。”“廉价的恩典就像廉价的商品一样在市场上出卖。圣礼、赦罪以及宗教安慰,都被削价销售掉了。恩典被看做是教会取之不尽的宝库,从这里,教会可以用慷慨的手播撒福音,无须询问,也不受限制。”“廉价的恩典就是把恩典当做一条教义、一个原则和一种体系。它意味着把对罪的宽恕宣布为一般真理,把对上帝的爱看做是基督教的上帝‘概念’。从理智上赞成那一观念,本身就足以使罪得到赦免。”“廉价的恩典就是罪人不称义而罪却可以称义。他们说,单靠恩典就能做一切事情,因此,一切都可以原封不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廉价的恩典,这种恩典只是使罪得到称义,而不是使悔罪的罪人离开罪,使罪离开罪人,从而称义。廉价的恩典不是那种使我们摆脱罪的折磨的对罪的赦免。廉价的恩典是我们自己赐予自己的恩典。”“廉价的恩典宣扬的是无须悔罪的赦免,是没有教会约束的洗礼,是没有忏悔的圣餐,是没有亲自忏悔的赦免。廉价的恩典是不以门徒身份为代价的恩典,是没有十字架的恩典,是没有活生生的和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的恩典。”(迪特里希·朋霍费尔,做门徒的代价,新星出版社,2012)

故此,宣讲传福音的人,当心存谨慎,不能为了所谓劝人来信耶稣,而降低真理的标准,甚至篡改上帝的圣道,当传道者按罪人的喜好和口味来解释圣经的时候,福音就变质了,这样的“福音”根本无法救赎罪人的灵魂,只会给生活在沉沦中的人虚假的平安,叫他们无法认识到地狱的可怕。诚如,圣经所谴责的假师傅,他们告诉人“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根本没有平安,相反灾祸要突然临到他们的身上(结13:10-16帖前5:3)。

今天,当我们宣告真理,指出一些“传道者”口中的谬误时,总是有人会引用圣保罗的话,说,“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腓1:18)但是他们忘记同样是这位圣使徒,曾严厉的警告假师傅,说,“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我们已经说了,现在又说,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与你们所领受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加1:8-9)

主耶稣基督并没有为了留住“信徒”而讲成功神学,他没有应许那些跟从他的人什么肉体的好处,相反,他宣告十字架的道理,要叫那些跟从他的人知道,成为他的门徒,需要付出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一、人若不恨自己家人和性命的,就不能作主的门徒

主耶稣的话令人震撼,他宣告说,“如果谁来就我,而不恼恨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门徒。”(路14:26,思高本圣经)中文和合本圣经翻译为,“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相信如此翻译是受到马太福音十章三十七节的影响,“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而思高本的翻译则更接近原文的口气,主耶稣确实以如此非常尖锐的口吻对跟从他的人说话。

“恨”是闪米特语中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意思就是“少爱”,如,雅各爱拉结胜于爱利亚,在希伯来文中,就是使用了“恨”这个字(创29:30-31)。

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ofHippo,354-430)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是这样说的,“—般来说,初信的基督徒渴望立刻遵照基督的律例来生活,他们听了耶稣的这番话,比较容易感到沮丧。对那些不能完全理解其中道理的人来说,耶稣这番话似乎是矛盾的。……人如果愿意从现在就预备自己,迎接(永恒)国度的生命,就不能恨别人,却要憎恨地上的人际关系。我们短暂的今生是由人际关系来维持的,从出生开始,直到死亡为止。人如果不恨地上必需的人际关系,就是不爱永恒国度的生命。在那里,既没有生,也没有死。”(主的登山宝训讲章,古代基督信仰圣经注释丛书,路加福音注释,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07年)

其实,主耶稣并没有提出什么新道理,因为以色列人都深知上帝的律法中记着说,“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申6:4-5)既然是尽心、尽性、尽力,那自然是全心全意、尽心尽力才行,不然就不可能忠诚不二。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犹太传统中,只有上帝才有资格叫人专一的爱他,故此,主耶稣的话,无疑会在人群中引起酣然大波,除非你承认耶稣基督就是上帝,不然无法对他全然委身。

当然,对基督的门徒来说,对基督的忠诚和委身自然是超越一切的,因为我们承认耶稣基督就是主,就是上帝(约20:28),哪怕家庭关系成为我们跟从主、事奉主的羁绊时,我们也只能对主忠心。中国自古也有“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这对于做主门徒的人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对主忠心,超越自己的家庭。

对于当时中东地区的人来说,家庭关系是一切关系中最重要的,“家庭优先”是犹太人的行为准则之一,西方社会深受这一点影响,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基督徒的信仰中,却不完全如此,因为在我们的信仰中是以基督为首位的。圣保罗指出,耶稣基督“在凡事上居首位”(腓1:18),成为基督徒,可能要因此被迫放弃自己的家庭关系,这显然会成为很多人的绊脚石。故此,基督徒要处理家庭与信仰关系中的张力,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主耶稣基督并没有叫跟从他的人抛弃孝敬父母、夫妻和睦、教养儿女、弟兄友爱等人伦关系,因为“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提前5:8)但是,基督徒必须把对上帝的爱,对基督的忠诚放在优先的地位。

主耶稣甚至指出,人还要憎恶自己的性命。这并非叫人自杀或是自残,而是如同圣保罗所做的榜样,他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上帝恩惠的福音。”(徒20:24)为了基督的福音,他甚至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浇奠在祭坛上(提后4:6)。

二、人若不背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的,就不能作主的门徒

这是主耶稣对于做门徒的人提出的第二个条件,就是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主。跟从主就意味放弃家庭,如,圣雅各、圣约翰听从了主耶稣的呼召,就放下工作、辞别父亲,来跟从他(太4:21-22)。但是,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以后基督又对他们说,“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太20:23)这杯就是基督为了救赎世界而喝的苦杯,作为他的门徒,与基督一同承受苦难,也是必须的。圣保罗曾在监狱中写道,“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1:24)这句话并非是说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苦难还有什么不足之处,乃是指圣使徒为圣教会所承受的苦难,等于是基督为他的身体所承担的苦难。“耶稣受苦为要拯救他的教会;但是教会必须建立和扩展,她必须保持坚强、纯洁和真诚。因此任何人,若能够扩展她的领域,建立她的信仰,和救助她不致误入歧途,他的事奉就是替基督工作了。倘若这种事奉果真牵连苦难与牺牲,他的患难便称得上补满和分享基督的苦难。因此人为事奉基督而受苦并不是一种刑罚,而是一种权利,因为他能够与他分担工作。”(巴克莱,每日研经丛书,歌罗西书注释)一个跟从主,做主门徒的人,需要有为基督吃苦的心志,圣保罗也提醒在基督里做他儿子的提摩太说,“你要和我同受苦难,好像基督耶稣的精兵。”(提后2:3)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主耶稣基督并没有叫门徒背负他的十字架,因为救赎世人的十字架只能由他自己担负,我们根本没有资格背负他的十字架,主耶稣只是教导我们要“背着自己十字架”。这自己的十字架是什么意思呢?圣彼得指出,“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你们存这样的心,从今以后就可以不从人的情欲,只从上帝的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阴。”(彼前4:1-2)十字架是钉死罪人的,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无疑就是要把我们旧我的生命(罗8:13)、肉体的情欲(加5:24)钉死在上面,因为这些都是与上帝为敌的(加5:17)。

在世人看来,“我”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他们来说,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我,圣保罗称他们“专顾自己”(提后3:2),这些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腓2:21)。但是,成为基督徒之后,门徒却向上帝承认自己,“我是卑贱的!”(伯40:4),“因此我厌恶自己(‘自己’或作‘我的言语’),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42:6)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并非善类,诚如圣保罗所说,“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罗7:18)故此,我们需要用十字架来对付自己,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加5:24),于是我们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13:14)。

这就是背自己的十字架的意义,一方面是甘心为基督受苦,另一方面是治死老我的私欲,唯独这样,才可以成为主的门徒。

三、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主的门徒

主耶稣对跟随他的人说,“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33)关于这句话,主耶稣曾对圣彼得也谈论过。路加福音十八章记载,“彼得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自己所有的跟从你了。’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上帝的国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儿女,没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来世不得永生的。’”(路18:28-30)可见“撇下一切”,就是为主耶稣的缘故肯放下所有的一切,包括家人、财产、社会地位、人际关系、个人嗜好、物质享受,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这节经文常常是历代属灵伟人用来鞭策自己的话,在圣教会的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先贤、圣人都甘心乐意的、切切实实的实践了主的教导,为了主抛弃了一切,他们视万物为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8)。但是,这些信仰的伟人并非真的失去了什么,他们而是真正获得了更宝贵的产业,诚如主耶稣所形容的,“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太13:44-46)

结语:计算代价,义无反顾地跟从耶稣

主耶稣在谈论做门徒的代价时,讲了两个比喻来谈论此事。

第一个比喻是,一个人决定要盖一座楼,楼(πύργος,原文字号是04444)是指在葡萄园中盖的瞭望塔,为了防止小偷来偷窃葡萄用的,建造这类塔的费用不薄,所以一般的普通人家设置一座帐篷也就可以了。故此,在建造塔楼之前需要考量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路14:28),若是感觉不能,或者不值,就别动工建造,免得按了地基却无法完工,于是成了人的笑柄,被人“笑话”(路14:29)。“笑话”(ἐμπαίζω,原文字号是01702)是嘲弄、愚弄、戏弄的意思,带有侮辱的意思,这是非常严重的后果。

第二个比喻是,面对敌人的侵略,国王在抵御的时候需要衡量下自己军队的作战能力,古代战争一般都是以作战士兵人数的多寡,和士气的高低来决定胜负的,如实自己军队人数远远少于敌军的人数,那盲目的应战只会带来更恶劣的结果,求和应该是比较聪明的做法。

这两个比喻看起来似乎差不多,粗看起来,都是要人计算代价,但是这两个比喻却有一个区别。塔楼可以选择盖或者不盖,完全出于主人的主动,但是面对敌军的侵略,国王却不能不无动于衷,因为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必须做出回应。英国圣经学者亨特(A.M.Hunter)注释说,“在头一个比喻中,耶稣说:‘坐下来计算,看看你到底能不能付代价来跟从我。’在第二个比喻中,他说:‘坐下来计算,看看你到底能不能承担拒绝我要求的后果。’”可见这两种计算的方式都是重要的。(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路加福音)圣经也教导说,“我儿啊!你若来事奉主、当预备你的灵魂受试探、使你的心正直、恒常坚忍。”(次经便西拉智训2:1-2)

主耶稣给所有想要跟从他的人发出了挑战,要计算跟从主的代价,也要计算拒绝主的代价,我们如何选择呢?这是我们不得不回应的问题。

但愿荣耀归于圣父、圣子、圣灵,起初这样,现在这样,以后也这样,永无穷尽。阿们。

2013年9月8日圣灵降临后第十六主日崇拜讲于上海圣法兰西斯堂

做门徒的代价_Fr_Francis 门徒的代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3397.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做正宗的富顺豆花蘸水? 最好吃的豆花蘸水秘方

如何做正宗的富顺豆花蘸水?——简介自贡富顺豆花,是在全国都比较出名的一道名菜,尤其是特有的豆花蘸水,更是一绝!我老家在富顺,小时候老妈一有空就推豆花吃,都是用石磨推,那个味道,那个香味一直让我这个离乡背井的思乡人久久不能忘怀。后来

做双眼皮的危害 割双眼皮失败案例

很多朋友想做双眼皮,但是都很担心做双眼皮有哪些危害,下面我们来听听小编的建议吧。做双眼皮的危害1.设计不配脸型:很多朋友做完双眼皮后都发现不配合脸型,这是因为设计的时候没有进行良好沟通。2.眼皮厚肿:这是由于

美的面包机做面包的方法 美的面包机的价格

美的面包机做面包的方法——简介我用的是美的的面包机,有的时候懒就全程用面包机,心情好就等面包机把面揉好发好了我再拿出来整形,做有点造型的其它面包,比如小餐包啊~肠仔包啊~菊花包~肉松包。你要是全程用面包机,那么不管添加了什么东

声明:《做门徒的代价_Fr_Francis 门徒的代价》为网友完美音线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