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读《汉书》之五十
《汉书》称蒯通为“一说而丧三俊”,可见这张嘴的厉害。所谓三俊指的是郦食其、田横和韩信,均为当时才俊。
但蒯通在秦汉战争中,总有一种极其飘逸的感觉,神龙见尾不见首。而不论哪一次出面,他那张红口白牙都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也许这是一个典型纵横家的本色。但从心底讲,我并不喜欢这个历史人物,他有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感觉,虽然他面对刘邦面不改色解释当年劝韩信反汉是因为“狗各吠非其主”、“独知齐王韩信,非知陛下也”。彼时,韩信绝对也有实力三足鼎立,但蒯通的煽风点火、急功近利的劝说,让人极其反感,他是否也是逐鹿的人流呢?
从蒯通游说中,却可以学到不少为人处事的道理,也许这也正是一位成功的纵横家所必需功夫,他们比普通人更能洞晓时事,一丝一毫都难逃他们的法眼。因此,胆子大的人在他们的点化下,封王拜将;犹豫者,则身披袈裟,身首异处。
蒯通言:“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其实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欲望是一把双刃剑,没有欲望,行动就缺乏动力;但欲望与贪婪仅仅一纸墙之隔,稍稍用力过度,乐极生悲,因祸上身。
虽然马克思老头子教育我们要唯物一点,但实际生活中,我们的行动都受我们的心(即内心世界)的左右,如影随形。那里面似乎永远住着一个巫师,无时无刻不在那里兴风作雨,而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一种权衡,让自己的行动距离“四端”近一些,与仁善为邻。无时无刻不在于心中的那位巫师斗法,而一旦我们陷入了重重的欲望,则正是巫师掌权之时。欲望让我们走进一座迷宫,怀着好奇和探密的心情,不断向前试探着,却忘记了不远的前方就是一段万丈深渊。
人心难测,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行为与巫师的斗争,还包括他人。虽然孔夫子两千多年前就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翻翻孔子之后的中国史,就知道这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指标,没有人完成它。现在荧屏上疯狂的宫斗戏,《甄嬛传》、《步步惊心》、《宫心计》等,无处不在的陷阱,不处不在的欲望,多少人在名利场上你死我活前赴后继乐此不疲。不知道是那位大师的名言:我们要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也许这也是“人心难测”的一种诠释吧。刘邦问鼎,立刻上演了一出兔死狗烹的猜忌大戏,这不是人心作怪又是什么呢?难怪临死的韩信“不恨高皇恨蒯通”,他早一点相信蒯通的真知灼见,也不至于落入虎口不得善终。
蒯通又言:“计诚知之,而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猛虎之犹与,不如蜂趸之致毒;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此言贵能行之也。”有人善于谋划,有人则善于行动,但能将计划与行动果断付之行动的,恐怕并不多。因此即便是成功者也不无遗憾曾经某时某刻的决断力。
蒯通为了劝说韩信三足鼎立,可谓苦口婆心,引经据典,但韩信始终都处于犹豫状态,虽然也觉得自己“功无二于天下,略不世出”,但迟迟不肯迈出反汉的一步,时不我待,云梦一游而成为大汉的阶下囚。
生活中其实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我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计划去桂林已经好久了,可以说对桂林的景点、去桂林的路线、旅行团报价等都看了无数遍,耳熟能详。但一两年过去了,桂林他依然没有走到,依然还是他心目中的图景。当然,我并非取笑朋友,只是觉得与其那么长的将其视为自己的梦想,不如抽空让梦想走进现实。机会其实未必总在万事俱备的时候才会垂临,也未必需要在万事俱佳的状态下去一展宏图。事在人为,与其将时间花在裹足不前,犹犹豫豫,不如狠狠心往前走一步。相信当那一步踏踏实实落地的时候,我们一定做梦都会笑出声来。
蒯通还言:“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当然同样的话,未必是蒯通首言的,但树大招风,枪打出林鸟,这是自古不变的真理。虽然今天,我们开始鼓励人的个性,鼓励不拘一格,但不论是哪一格,也都必须在可以包涵的状态下。虽然领导会告诫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一旦真的有机会成为元帅了,恐怕最先心惊的也是老元帅。两千年,一代一朝都在上演着兔死狗烹的故事,且越是后期,越加严重。我不认为是单单的皇权的加强,更多的还是人心在作怪,当见多了历史上一而再再而三的“掌故”后,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坐以待毙;而采取行动,两千年积累下来的技巧也太过于丰富了,想不严重都难。因此,即便是自己出功尽力,未必需要将功劳揽入怀中,给自己留出余地。
——2012-4-7晚上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