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牌楼
东四牌楼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元代称十字街,明代于十字路口四面各建一座四柱三门三楼式木牌楼,因位居皇城之东,故称东四牌楼,简称东四。牌楼于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毁于大火,后曾照原样重修。1954年东四牌楼彻底拆除。据史书载,东四牌楼与西四牌楼同时修建于明朝年间,皇城一东一西各有四座,故以“东四牌楼”、“西四牌楼”简称之;两处均为三间四柱三楼冲天式有戗柱的木牌楼,跨于路口四面的街道上。东四牌楼每座牌楼的正间上各挂一白色石匾,两面镌刻着同样的字,跨南北街的牌楼为“大市街”,而东四牌楼名称则恰与西四牌楼相反,东牌楼为“履仁”、西牌楼为“行义”。民国年间,为修建有轨电车将东四牌楼改建成主体为混凝土结构的无戗柱式牌楼,仍为三间四柱三楼冲天式,并将牌楼各间的跨度和立柱高度相应增加,以应付路口日益增大的交通流量,而牌楼原有的柱冠、石匾等部分依旧利用。新中国建立后,于1951年维修了东四牌楼,1954年12月将其拆除,同时拆除的还有西四、东西长安街、东西交民巷等大批牌楼,没有进行迁移,再也看不到四牌楼的风采了,说来也怪自从有了四牌楼,十字街招来了远近商客,此地商业迅速发展,外国来京的记者和旅游者都要来四牌楼购物或旅游,留下了大量的照片,成为北京的知名品牌。
1869年东四牌楼北“大市街”牌楼
1900年东四东牌楼东“履仁”牌楼
1909年东四南牌楼日本山本赞七郎摄
1912年兵变后的被火焚的东四牌楼(1912年2月29日,北洋军第三镇发生哗变,其直接起因是裁饷。袁世凯当选总统后,有解散北洋军的谣传,于是势倾一时的北洋军,内心既失望又疑惧,加之裁饷、传言,兵士以讹传讹,遂造成兵变。2月29日晚八时,第三镇士兵在朝阳门外东岳庙哗变,先在朝阳门外劫掠果摊食铺,后与朝阳门内变兵会合,分头抢掠,凡金银钱铺首饰店、饭馆及洋杂货铺全遭洗劫,并火焚东安市场、东四牌楼等处,前后绵延三日。)
1914年东四西“行义”牌楼,远处是朝阳门
1917年美国人西德尼·甘博拍照的东四南牌楼
1922年由东向西拍摄的“履仁”牌楼(地下有电车道不知何因)
这一张似乎是把电车道拆除后在修路
1924年牌楼改造前拍摄的东四牌楼——来源《旧中国掠影》
1933年德国海达·莫里逊拍摄东四“履仁”牌楼
1933年德国海达·莫里逊东四东牌楼
1939年占领北平的日军策划反英宣传
拍摄的时间大约在解放初期
1950年东四西“行义”牌楼
1954年,东四牌楼拆除中
西四牌楼
西四牌楼是西四的全称,它与皇城以东的东四牌楼相对称,是北京城两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繁华商业街。西大市街明代简称为“西市”。关于西市是明朝时的杀人刑场,因为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处决犯人都在繁华的闹市,以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所以有“刑囚于市”和“弃市”之说。由此,说明西四牌楼在明代是个相当繁华,店铺众多,车马行人如梭之处。明代统治者在西四设有西帅府、燕山前卫(亲兵卫)和西城兵马司衙署,并将刑场布置在西四牌楼下,规定斩刑、凌迟(剐刑)分别在西、东侧牌楼下执行。处决人犯由大兴县、宛平县合署承办。大兴县在西四东转角街楼、宛平县在西四西转角街楼。犯人被处决后,大兴县领尸身投漏泽园,宛平县领首级贮库。明天顺元年(1457)保卫北京有功的于谦即被复辟的明英宗杀害于西四。明末杰出军事统帅熊廷弼遭宦官魏忠贤陷害被绑赴西四处斩。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因皇太极的反间计被处磔刑(肢裂)惨死在西四。到清朝把刑场迁到菜市口。据《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南、北路口的牌楼上都书“大市街”,东路口牌楼上书“行仁”,西路口牌楼上书“履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平更名北京成为人民的首都。城市迅速发展,为了改善道路狭窄,交通受阻的现象,于1954年该地区展宽马路时,将这四座牌楼拆除。
1899年从丁字街西口看西四
时间在1919年6月3日学生游行事件前的某一天,美国人西德尼·甘博拍的
是瑞典人奥斯伍尔德·喜仁龙1921-1922年间由东向西拍摄的西四“行义”牌楼
1922年西四牌楼由西向东拍摄的“履仁”牌楼(地上也有电车道,历史文献中在1924年前没有市内有电车的记载)
美国人西德尼·甘博1925年4月2日所摄孙中山葬礼的一幅照片
1929年5月26日,孙中山灵柩南下时路过西四牌楼
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时的情景
东单牌楼
东单是北京的一处地区,位于东城区长安街、东单北大街、建国门内大街之间的十字路口。因昔日在那里有一座牌坊而名。东单牌楼与西单牌楼的形式相同,都是建于明代正统年间的三间四柱三楼冲天式木牌楼,位置在今东单十字路口北端,南北向。东单牌楼额曰“就日”(西单牌楼额曰“瞻云”),取典《史纪·五帝纪》:“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意思为东边看日出西边望彩云,这个牌坊也称为就日坊。范仲淹《明堂赋》有:“望云而就日,歌尧而颂舜。”的句子,大意是指民心向往皇帝,感受皇帝龙恩的意思。在1916年,袁世凯将东单改为“景星”。1923年,东单牌楼因修建有轨电车而被拆除。
1896年东单用满汉文书写的“就日”牌楼
1902年日本-山本赞七郎拍照的东单牌楼
1910年清朝末年东单牌楼北面可看到克林德牌楼
1916年民国时期东单牌楼匾额为“景星”
1923年东单到东四扩建马路拆除了东单牌楼,北面望见的是新改建的东四牌楼
西单牌楼
西单的名字来源于一座牌楼,牌楼题名“瞻云”。在东城区现东单路口也有一个牌楼,题名“就日”。因为都是单座牌楼,且东西相对,因此俗称为西单牌楼和东单牌楼,简称西单和东单。西单大街商业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这里是通往京城西南孔道广安门的主要路口,从西南各省陆路而来的商旅和货物,都要由卢沟桥东进外城广安门,经菜市口向北入内城宣武门,经过西单进入内城各处。为此,西单一带开设了一些店铺、酒铺、饭馆,以招待过往旅客。清末民初时,满人贵族多居西北城,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的许多机构也都设立在西城附近,为满足清朝遗老和政客新贵们的需要,西单一带的饭馆、酒店、百货商店、菜铺以及摊商、摊贩便日益增多。1929年在大街东侧创办的西单商场包括日用百货、小吃食品、旧货书摊,还有说书、杂耍、游艺、戏曲等行业,种类繁多。后又出现了“三友实业社”、“洋货店”等店铺。本来在西四、护国寺一带的商贩和店铺,也纷纷向西单集中,促使西单大街成为西城的商业中心。西单牌楼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后烧毁,以后再也没有重建,所以西单牌楼留下的照片非常稀少,虽然牌楼没了但是地名到流传下来,这是可喜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西单牌楼在西单文化广场改造中得以复建,新建的牌楼为不影响交通比历史上的位置向东移了。
2008年复建西单牌楼
东、西长安街牌楼
解放初期,北京的牌楼余留不多,部分牌楼因妨碍交通被拆除了。1954年在东西长安街扩建之时,东西长安街牌楼也因影响交通需要拆除。周总理知道这件事后,坚持保护这两座牌楼。据《陶然亭公园志》记载,经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厅批准,1955年2月17日将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东长安街牌楼(原位于王府井南口西侧)、西长安街牌楼(府右街南口东侧),迁建于陶然亭公园内。牌楼开始准备建于窑台和公园东门内,后改为东、西湖界土甬道的两头,即现今榭湖桥两头,第二年春天迁建竣工。1971年“文革”期间,在江青的指令下,以“牌楼是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罪名,再次将这两座牌楼清除,东、西长安街牌楼从此在世间永远地消失了。2011年公园在迁建牌楼基础上复建新这两座牌楼,分别取名“陶然”和“佳境”,牌楼高13.6米,长23.7米。
1940-1946年间德国海达·莫里逊拍照的东长安街牌楼
1915-1921年间东长安街-牌楼(1952年在台基厂北口顺着东长安街往西的南侧原是一片空地,搭起不少席棚形成了木器市场,专卖桌椅板凳立柜办公桌之类的东西,笔者父亲在那里拉排子车,专门给人家送货,那年五一劳动节,小学都放假,笔者就跟我父亲去拉车,五一都在放假游行又正赶上下雨天,哪有人来卖货,就在东长安街牌楼下看游行的队伍,游行的人有各大学的学生和各工厂的工人,他们穿着新发的工作服,被雨浇的像落汤鸡一样,北京五月初的气候还是比较凉的,冻得这些人一停下来,就围着牌楼转圈跑步取暖。)
1901年法国人拍的西长安街牌楼
解放后由东向西拍照的西长安街牌楼
1952年在南侧由西向东拍照的西长安街牌楼
这是1953年国庆阅兵后最后一次通过西长安街牌楼的坦克部队,两座牌楼1954年8月份被拆除
这是东西长安街被拆除后落户在陶然公园,1974年被江青发现下令拆毁
2011年被江青下令拆毁的两座牌楼又得到了新生
东、西交民巷牌楼
根据金梁所著《大北京北京宫殿志》第二编,交民巷这两座牌坊是明成祖朱棣营建北京宫殿时建造的,当时叫“文德”“武功”,后慈禧改为“敷文”、“振武”。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地图上标有此两座牌楼。还有一幅明代宫城图,反映了新竣工的明宫城面貌,图中便有这两座牌坊,这也证明了一些人所谓庚子年后作为界碑而树立两牌坊的记述是错误的。这两座牌楼其实是大明门的附属建筑,北有大明门南有正阳门,东西有两座牌楼这就形成了一个整体,中间是一个大的“天井”棋盘街。这两座牌楼也经历了几次毁坏和重建,在民国时期改为水泥仿木重建,直到解放后1955年以妨碍交通罪判了死刑,永不得现身。
庚子之变前的敷文牌楼
1902年东交民巷西口牌楼
敷文牌坊东侧 1912年北京兵变时期
光复后的东交民巷牌楼
1900年西交民巷“振武”牌楼
北京解放前夕的“振武”牌楼
被拆除前夕的“振武”牌楼(1953年一个礼拜天也是随着父亲拉车,走过东交民巷,再进西交民巷,那时两座牌楼还在,在出东交民巷西口时是下坡,排子车没有车闸,下坡时全靠人往后撮,由于是重车根本控制不了,过了牌楼车走的很快,坡下就是十字路口,交通警察看到后马上把手一扬,四面的汽车电车都停下了,给我们让了路,真是新社会的警察为人民着想。)1954年3月份两座牌楼被拆除。
景德街牌楼
“景德街牌楼”原有两座,始建于清代嘉靖9年,横跨京城阜成门内大街,分立于历代帝王庙围墙的东西两侧,为皇家坛庙建筑的一部分。1950年12月,同一地点、连续发生的3起交通事故,引起了北京市交通部门的重视。这三起事故都发生在“景德街牌楼”附近,不仅造成人员伤亡,也使牌楼受到损坏。勘察、鉴定的结果是“景德街牌楼”妨碍交通,酿成了事故。在古代文明和现代交通工具发生碰撞、两败俱伤之后,“景德街牌楼”开始面临被拆除的境遇。一九五三年夏,因妨碍现代化交通被拆除。时在梁思成的呼吁下,牌楼构件、榫卯结构基本完整保留。考古学家杨鸿勋:环境那是没有了,但牌楼是精品,你给拆下来,找个地方保护起来,现在叫异地保护。他这个建议最后被采纳了。2003年年底,首都博物馆新馆落成后,该牌楼成为第一件入馆的展品。北京古建筑博物馆的修复人员,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重新修复、安装“景德街牌楼”。而此时,“景德街牌楼”的大量构件,在古建筑博物馆的仓库中,已整整沉睡了50年。
1910年景德街牌楼
1921年瑞典奥斯伍尔德·喜仁龙拍照的牌楼,远处是阜成门
1952年帝王庙门前景德牌楼及阜成门
罗哲文先生拍的1953年的帝王庙前的牌楼
2010年拍照的首都博物馆
北海大桥的牌楼
金鳌玉蝀桥原名金海桥,又叫御河桥,俗称北海大桥。它在团城脚下,横跨于北海与中海之间。宽8米,长150米。桥的两端原有明代嘉靖皇帝所建的牌楼,桥西牌楼的匾额是“金鳌”,桥东牌楼的匾额是“玉蝀”,故称“金鳌玉蝀桥”。1955年11月牌楼拆除,桥名改称北海大桥。拆掉后的两个牌楼,放在陶然亭公园保存,在“文革”期间,被当做“四旧”销毁了。
1866年拍的,北海大桥“玉蝀”牌楼
1870年拍照的“金鳌”牌楼
1876年在“金鏊玉蝀桥”西北侧向东侧拍照的“玉蝀”牌坊
1901年日本-小川一真拍照的北海大桥东玉蝀牌楼
德国人恩斯特·别诗漫1902-1909年间所摄中国建筑照片“玉蝀”牌楼
雪铁龙东方之旅介绍:1931年4月4日,43位法国勇士驾驶着雪铁龙汽车,沿着13世纪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走过的道路,从地中海东岸的贝鲁特出发,一路东行,穿越喜马拉雅山,于第二年的2月12日最终抵达太平洋西岸的北京,这是雪铁龙的“东方之旅”,是世界汽车发展史上最执着的一次远征,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世界汽车发展史上谱写了不朽的传奇。“东方之旅”车队跋涉12000公里,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借助汽车跨越欧亚大陆的壮举;第一次采用摄像机及录音机等先进设备对“丝绸之路”沿线风土人情进行了记录;第一次在汽车长途考察途中使用了无线电通信及定位技术……除了展示雪铁龙汽车的卓越性能,“东方之旅”还揭示了人类挑战自然的勇气,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对自由生活的向往。82年后的今天,当历史学家们翻开这些尘封已久的记录的时候,大家惊讶地发现,“科技创新”的理念已经深深地融进了雪铁龙品牌的基因,并且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发扬光大。这是1932年2月12日驶过“金鏊”牌楼的情景。
1954年摄北海大桥“玉蝀”
北海公园万佛楼前的牌楼
万佛楼位于北海的西北角,小西天的北边,主要建筑包括万佛楼、宝积楼、牌楼和石碑,是清乾隆皇帝于1771年为他母亲八十寿辰而建的。当时乾隆皇帝命文武大臣每人敬献金佛一尊,共有一万多尊金佛,全都供奉在万佛楼内墙壁上的佛洞里。后被八国联军全部盗走。解放后万佛楼和牌楼过于陈旧被拆毁,宝积楼、妙香亭和石碑仍在。
北海万佛楼景区的牌楼名“大千轮置”,为四柱三门三楼木质牌楼,万佛楼内有一万多个小金佛像被八国联军洗窃一空
东侧的宝积楼也被洗窃一空,此牌楼民国时期没有得到及时修复,是自然损坏的
大高玄殿前的牌楼
大高玄殿位于故宫筒子河北岸,景山西侧有一组恢弘的建筑,大高玄殿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门外原有东西习礼亭及牌楼三座,是贵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组建筑精美的古建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是国内目前保存下来的惟一一座明清皇家道观,内存大高玄殿、钟鼓楼、东西配殿等,其中象征天圆地方的乾元阁,造型与天坛祈年殿相似,圆攒尖屋顶,覆以蓝琉璃瓦,内部彩画及藻井精美,堪称京城一绝。大高玄殿是明朝嘉靖皇帝修建的斋宫,清朝时期,大高玄殿继续被用做皇家道观。1949年后大高玄殿被军事单位占用。门外的三座牌楼,东牌楼匾额内为“先天明境”、外为“孔绥皇祚”,西牌楼匾额外为“弘佑天民”,中间牌楼匾额内为“大德曰生”。1954年12月份因妨碍交通被拆除。
1896年拍照的大高玄殿牌楼
1912年大高玄殿牌楼
1946年德国海达·莫里逊拍照的大高玄殿牌楼
1951年大高玄殿牌楼及习礼亭
2004年复建大高玄殿南牌楼
奥运公园的牌楼很像是原大高玄殿前的九楼牌楼
东岳庙山门前的牌楼
东岳庙位于北京市区东部朝阳区朝阳门外。占地约6万平方米,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始建于元朝延祐六年(1319年),由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和其弟子吴全节募资兴建。至治三年(1323)完工,赐名东岳仁圣宫,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在庙山门前见有两座木质四柱三门三楼牌楼,后为大火焚毁,到明朝重建,东侧牌楼匾额为,西侧牌楼匾额为,解放后在1949年8、9月份,朝阳门外在此牌楼东侧不到一百米处,一个民国时期的秘密炸药厂的一座炸药库发生爆炸,爆炸点周围50米内的房屋全部倒塌,爆炸的冲击波将此牌楼震毁,所以在1949年9月份就把这两座牌楼拆除了。
1902年美国出版的《写真日记》中的照片,这是由东向西拍照的
1926年的北京朝外大街牌楼这是由东向西拍照的
1933-1940年莫里逊东岳庙东牌楼这是由东向西拍照的(笔者幼年时期住在朝阳门外神路街,六七岁时常到东岳庙去玩,东岳庙每到农历初一、十五都是庙会,赶庙会的人特别多非常热闹,有的去烧香拜佛,有的去做买卖,有的去买东西,有的去玩看热闹,庙会上卖什么的都有,尤其是在庙门口两个牌楼旁更热闹,过年节时牌楼上还挂上彩灯笼,印象特别深。北京解放前夕从外地来了一批大学生进驻东岳庙,把庙内的佛像全部拆毁,从此再也没有庙会了,1949年八九月份在东岳庙东部马路南侧,民国时期留下一座秘密炸药厂,炸药库突然爆炸,周围50米内的房屋全部倒塌,两座木牌楼被爆炸的冲击波全部震毁,琉璃牌楼是顺着冲击波方向所以躲过了这场灾难。)
都说“弘佑天民”牌楼于1960年改建在中央党校院内教学楼西侧,实际上和大高玄殿牌楼有很大区别,大高玄殿牌楼是九楼,此牌楼是七楼有点像是“东岳庙”的一座牌楼,匾额和立柱像是大高玄殿的,底座像是东四的,是个大杂烩。
火神庙牌楼
火神庙位于地安门外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年),元代至正六年(1346年)、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都有重修。俗称火神庙。火神庙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火神庙的山门东向,开在庙的东南角上,面对地安门外大街。山门内外原各有一座四柱三门七楼木质牌楼,山门外牌楼在解放后扩建马路时拆除,庙宇及周边逐步被居民占用,政府于2002年6月启动火神庙腾退、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西侧辟为仿古风格的绿地广场,2007年竣工,于2010年12月12日重新开光开放。
1900年拍照的
1901年拍照的“离德昭明”牌楼
火神庙牌楼正面老照片
日坛景升街牌楼
日坛景升街牌楼位于朝阳门外大街路南的朝外市场街北口,原来这条街叫景升街,这座牌楼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每年的春分时节祭祀太阳“大明之神”必经的街道,在牌楼两侧有坛墙,坛墙内是禁地,一直通往日坛的北宫门,皇帝到这里必须下轿,步行进入日坛的具服殿。这座牌楼因年久失修,民国时期就已经拆除了。
1897年景升街牌楼
1913年7月拍照的景升街牌楼
1919年4月拍照,对面的庙宇是天仙宫解放后改为文化馆
黑龙潭
黑龙潭在颐和园西北,这里是一个风景很好的地方,在过去黑龙潭的名气很大,这里有座皇封的龙王庙,庙门前有座牌楼,民国期间败落,文革时期龙王庙被拆毁,现在是一个疗养院坐落在这里。
1902年美国出版的《写真日记》中的黑龙潭照片
1933-1946年莫里逊拍照的黑龙潭牌楼
小南顶娘娘庙
位于丰台区南苑大红门。建于明代,清康熙、乾隆年间2次重修。有殿宇3座,前殿奉碧霞元君,有御题“神烛碧虚”;中殿供奉东岳大帝,有御题“神宫出震”;后殿奉斗姥娘娘,有御题“妙握璇构”;门外有2坊:左边题额“广生”、“长养”;右边题额“群育”、“蕃滋”,均为乾隆皇帝御书。碑坊原为南顶庙放生池前的牌楼,为四楼三柱七券门式,楼顶为筒瓦大脊蝎山顶,五彩重昂斗拱。庙已无存,毁于八国联军之手。解放后两座牌楼仍在,但已残破为之拆除。
1902年《写真日记》中记载的被八国联军烧毁的小南顶碧霞元君庙在永定门外南苑大红门
不能肯定的牌楼
这是两座四柱三门七楼的牌楼,从外形看是与寺庙有关,其中有一座很像新街口西崇元观前的“三界圣境”牌楼,没有根据不敢确定。崇元观位于西直门内大街北侧,建于明朝是属于皇家道院,明朝的太监都信仰道教,所以皇宫或王府内退休年老的太监都到这里来养老。到清朝太监都信仰佛教,老了就去位于西城区北长街的万寿兴隆寺养老,崇元观没人去了逐渐荒废,庙都没人修了牌楼也就没人修了,年久失修是自然损坏。
此牌楼是在冬季上午9点多钟从南向北拍照的,对面像是一条胡同南口的牌楼,像是崇元观的牌楼,但胡同内看不到寺庙
另一牌楼是从南向北拍照的,牌楼外面很像是一条东西的大街,此牌楼位于大街的南侧,可以肯定不是崇元观牌楼,但也不是月坛的牌楼
大井琉璃牌楼
大井牌楼是四柱三门三楼琉璃牌楼,在北京还是蝎子粑粑独一份,位于广安门外大井村,大井村是在丰台路口附近原有木牌坊一座,乾隆四十年(1775年)改建为石牌坊,匾额是乾隆皇帝题写东面是“经环同轨”,西面是“荡平归极”,是广安门到卢沟桥的中间位置,卢沟桥是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南方人到北京来读书、赶考、做买卖都要走这条路,见到这个牌楼就知道快要进城了,给人一种欣慰感,但这牌楼正在马路上,解放后车辆增多1954年12月就把它拆掉了,其实就是没有保护古建的思想意识,像十三陵五牌楼那样修路时绕一绕不是就可以保存下来了吗。
1902年美国人出版的“写真日记”中的大井牌楼
美国人西德尼.甘博在1917-1919年拍摄的大井琉璃牌楼
牌楼后面是修路碑亭
还有两座寿命最短的牌楼,位于原来的东公安街和司法部街北口,袁世凯为给自己树碑立传建了两座水泥牌楼,一座叫“蹈和”,一座叫“履中”,本是想万古流芳,没想到登基没一年就踹腿了,所竖的牌楼,自然不可再存随他而去。这两座牌楼存在时间太短,没有留下什么印迹,在历史记载中也很少有资料。在这些被拆除的牌楼中笔者目睹过东四、西四、东长安街、东岳庙、东西交民巷等木质牌楼,这些牌楼的拆除,真叫人心痛,几百年了毁于现代化,真不应该,如果那时人们要有保护古迹意识,就不会出现现在的惋惜。到此北京的牌楼闲侃完毕,水平有限,有不对之处望高人指教,老照片和资料全部来自网络,谢谢大家浏览。
邵德臣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