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山门与遁入空门 诗经 遁入空门

1.三门,山门,遁入空门

    (2009-01-29 09:23:52)



灵岩寺山门

三门,山门,遁入空门

吴仲湛

佛寺或道观的大门一般都是三门并立,这里面蕴藏着很深的宗教文化。

三门,中间的叫“空门”,左边的是“无相门”,右边的曰“无作门”,象征“三解脱”,所以也叫“三解脱门”。入三解脱门就是入涅槃之门。

为何又叫“山门”?因为中国的寺观多建在山林僻静之处,虔诚的信徒们到山上顶礼膜拜,未进寺庙先到三门,便以为到了圣山之门。三门于是被讹称作“山门”。

有的寺观在三门内建有三门殿,殿内两旁有两个手持金刚杵的护法夜叉神,民间叫“怒目金刚”,又叫“哈哼二将”。其实,他们各有名字,左边是“密迹金刚”,右边是“罗延金刚” ,担任着三解脱门守护神的职务。



“无相门” :要解脱人生诸般痛苦,就要绝众相。什么是“相”?色、声、香、味、触、男、女、住,等等,都有相。“观诸法之相,本无差别”,最终都归结为“空”。倘若懂得了这一点,也就懂得了“空”。所以,无相门也称作“绝众相解脱门”。

“无作门” :人间诸般痛苦,如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之不得,等等,无不是人自己造作之果。自作自受,共作共受,先作而后受,不作不受。如果要获得解脱,清净自在,就必须“无作”。“观生死可厌而不作”,故此门亦称“无作门”。

“空门” :又叫“不二法门”。所谓“不二”,是指超脱于尘世的佛说之门,即不问世事,专心潜修,谓之“遁入空门”。禅宗把“不二法门”作为一种处世态度。另外,“不二”也指万事万物皆因缘合而生。因缘一旦解体,事物便不复存在,一切都是虚无,都是“空”。这一道理是唯一不二的。

您参透了吗?善哉善哉。阿弥陀佛。



2.山门,也叫三门殿。正门名“般若门”,即“智慧之门”;东边门名“解脱门”,意为摆脱烦恼业障的束缚而获得自由,也称“自由之门”;西边门名“精进门”,意指在去染滤净的修行过程中,要不懈地努力,也称“勤修之门”。

3.鄂州西山灵泉寺山门

(3)斗拱前后檐施单翘单昂五踩斗拱,斗13宽7cm,材高14cm,拽架25cm,乃湖北明清斗拱拽架特征(图3—4),门楼明间斗拱为单翘三昂九踩斗拱(图5),次间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拱(图6),斗口宽5cm,材高10cm,拽架l6cm。

(4)柱子檐拄径35cm,高355cm,径:高=1:10,斗拱高65cm,斗拱高:柱高=65:355=1:5.5。

(5)屋顶与脊饰屋顶坡度为1:31,出檐按湖北常见尺度为柱高的l/3,檐椽出85cm,飞子出35cm,出檐具有湖北清代风格:椽子用10×10方椽,间距10 cm,望板厚为6cm。山门屋顶为硬山式,用清式6样灰筒瓦,正脊用砖瓦垒砌。无吻兽、猫弓式山墙高出正脊,顶端用线条装饰。前后山墙墀头安鱼吻兽,亦与湖北风格近似。门楼庑殿式顶,用清式7样灰简瓦,正脊安鱼龙吻,无走兽,翼角戗脊头上安鱼吻兽。(图7~8)

(6)立面前檐中间立四柱三间三楼庑艘顶门楼。中间屋脊高出山门正脊,两端檐口高出山门檐。加上门楼翼角高翘,使山门立面造型主欢分明,而又丰富。

(7)装修前檐门楼明问是该寺的主人口。没有设门,后檐明问安六抹头隔扇门,前后檐次、稍问安四抹头隔扇窗(图9),两山用砖墙封护。前后槛墙、山墙下肩以下为清水墙,上为白色粉墙。

(8)铺地山门室内用50×50 (cm)方砖铺地,室外阶沿用160×35×l5(cm)的阶条石。

(9)油饰山门门楼的柱、枋等因水泥构件做出仿石效果。山门的柱、枋、粱架、斗拱椽子、望板、门窗皆用铁红色油漆饰面。



图1 山门立面



图2 山门明间横剖面

4.【三门】

(一)又作山门。为禅宗伽蓝之正门。三门有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脱门之义,或象征信、解、行三者,非必有三扇门。又三门建筑或系根据大智度论卷二十(大二五·二○七下)所载:'譬如城有三门,一人身不得一时从三门入,若入则从一门。诸法实相是涅盘城,城有三门:空、无相、无作。’〔佛地经论卷一〕

(二)菩萨进趣菩提所修之三种法门。即:(一)智慧门,知进守退为智,知空无我为慧;依智故不求自乐,依慧故远离贪着。(二)慈悲门,拔苦为慈,与乐为悲;依慈故拔一切众生之苦,依悲故远离无安众生心。(三)方便门,正直为方,外己为便;依正直故生怜悯一切众生心,依外己故远离供养恭敬

自身心。以上,智慧门属自利,慈悲门属利他,方便门则自利利他双行。然三门虽分,实则不二,智即悲,悲即智,是为智悲双行以摄化众生而成方便门。〔净土论、往生论注卷下〕 (三)三解脱门之略称。指得解脱至无余涅盘之空、无相、无愿等三种法门。

【空门】

(一)佛教教义以'空’为极致,故称佛门为空门。

(二)三解脱门之一。诸法依因缘生起而无自性,谓之空;若证得此空性,则得解脱而趋入涅盘,故称为空门。大智度论卷十八,列举人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观空相之法门,以匡正世人对诸法所执持之'常’、'有’等固定不变之见解。又其余二解脱门为无相门、无愿门。(参阅'三解脱门’644)

(三)天台宗所谓进入佛教真理的四门之一。四门即: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非有非空门。空门,乃观诸法为空而成就佛道之门。

【无相】

(一)梵语animitta。无形相之意。为'有相’之对称。大宝积经卷五(大一一·二九上):'一切诸法本性皆空,一切诸法自性无性。若空无性,彼则一相,所谓无相。以无相故,彼得清净。若空无性,彼即不可以相表示。’此即谓一切诸法无自性,本性为空,无形相可得,故称为无相。另据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三十师子吼菩萨品载,涅盘无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相、住相、坏相、男相、女相等十相,故涅盘又称无相。

【无作】

梵语akarmaka 或 akr!trima。指无因缘之造作。又指心无造作物之念,如无作三昧;或谓不假身口意之动作而自然相续之法,如无表色、无作戒等。维摩诘所说经卷下(大一四·五五四下):'修学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

【有作无作】

意指有所造作及无所造作。即本来无为无作之法。因为有所得之凡夫分别计着于我、人等相,并忆想分别无所有之法,而妄说有作与无作。佛之境界,是无为无作,凡夫之境界则是有为有作。《中阿含经》卷十〈弥醯经〉云(大正1·491b)︰‘弥醯复白曰︰世尊无为无作,亦无所观。世尊!我有为有作,而有作观。’《佛藏经》卷上〈念僧品〉载(大正15·787b)︰‘有所得者说有我、人、寿者、命者,忆想分别无所有法,于阿毗昙修■路中,自为议论,或说断常,或说有作,或说无作。’
三门、山门与遁入空门 诗经 遁入空门

又,日僧圣冏《传通记糅钞》卷五认为,旧译经论中称为有作无作,于新译经论中则称‘安立、非安立’。‘安立’即有作之义,‘非安立’是无作之义。此外,另有有作四谛、无作四谛,有作福田、无作福田等用语。

十六种空

相关查询:佛学大辞典 佛教大辞典

★显扬十五卷二十页云:十六空者,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初后空、无损尽空、性空、相空、一切法空、无性空、无性自性空。

★二解 辩中边论上卷七页云:此空差别,复有十六。谓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无散空、本性空、相空、一切法空、无性空、无性自性空。此等略义,云何应知?颂曰:能食及所食,此依身所住,能见此如理,所求二净空。为常益有情,为不舍生死,为善无穷尽;故观此为空。为种姓清净,为得诸相好,为净诸佛法;故菩萨观空。论曰:能食空者:依内处说。即是内空。所食空者:依外处说。即是外空。此依身者:谓能所食所依止身。此身空故;名内外空。诸器世间,说为所住。此相宽广,故名为大。所住空故;名为大空。能见此者,谓智。能见内处等空。空智空故;说名空空。如理者:谓胜义。即如实行所观真理。此即空故;名胜义空。菩萨修行,为得二净;即诸有为无为善法。此二空故;名有为空,及无为空。为于有情常作饶益而观空故;名毕竟空。生死长远,无初后际。观此空故;名无际空。不观为空,便速厌舍。为不厌舍此生死故;观此无际生死为空。为所修善,至无余依般涅槃位,亦无散舍,而观空故;名无散空。诸圣种姓,自体本有,非习所成;说名本性。菩萨为此速得清净而观空故;名本性空。菩萨为得大士相好而观空故;名为相空。菩萨为令力无畏等一切佛法皆得清净,而观此空故,名一切法空。是十四空,随别安立。此中何者说名为空?颂曰:补特伽罗,法,实性俱非有。此无性有性故;别立二空。论曰:补特伽罗;及法实性,俱非有故;名无性空。此无性空。非无自性。空以无性为自性故;名无性自性空。于前所说能食空等,为显空相,别立二空。此为遮止补特伽罗法增益执,空损减执,如其次第,立后二空。

【空(sunya)】 Kong音译舜若。佛教各时期、各派别对空的解释不一。在原始佛教中,空只是整个佛教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普通概念。部派佛教时期,这一概念成为当时争论的重点之一。大乘佛教时期,尤其是般若经系统的大乘思想则进而以空为其理论基础。从所否定的对象来说,空可分“我空”、“法空”两种。我空,即认为一切有情都是由各个组成元素聚合而成,不断流转生灭,因此不存在常一主宰的主体——我,这是小乘佛教的观点;法空,则认为一切事物都依赖于一定的因缘或条件才能存在,本身没有任何质的规定性,但法空并非虚无,它是一种不可描述的实在,称为“妙有”,这主要是大乘中观派阐明的观点。从论证的方式来说,空可分“分析空”、“当体空”两种。分析空即从统一之可分解为若干部分或因素上,从事物的生灭变化上,说明事物的不实在和不自在,这主要是小乘所采用的方法;当体空则认为一切事物无须分解,只要用空的理法去观察,就可以明白它本身就是空的,这主要是大乘所采用的方法。从是否终极真理来说,大乘又把空分成“但空”、“不但空”两种。把空当作绝对的虚无,认识不到它实际是有的一种存在形式,即一种妙有,就是但空,也叫“恶趣空”;反之,如能认识到事物不但有空的一面,还有不空的一面,认识到空不遣有,有不离空,空中摄有,有内存空,这就是不但空,也叫中道。从上述几种对空的基本解释出发,佛教各派还推衍出三空、四空、六空、七空、十空、十一空、十二空、十四空、十六空、十八空、十九空、二十空等。其中以《大品般若》、《大智度论》所说的十八空影响较大。(方广锠)

十八空即:

(一)内空(梵adhya^tma -s/u^nyata^ ),指眼等六内处中,无我、我所及无眼等之法。

(二)外空(梵bahirdha^-s/u^nyata^ ),指色等六外处中,无我、我所,及无色等之法。

(三)内外空(梵adhya^tma -bahirdha^-s/u^nyata^ ),即总六根、六境内外十二处中,无我、我所及无彼之法。

(四)空空(梵s/u^nyata^ -s/u^nyata^ ),不着前三空。

(五)大空(梵maha^ -s/u^nyata^ ),即于十方世界,无本来定方彼此之相。

(六)第一义空(梵parama^rtha -s/u^nya ta^ ),又作胜义空、真实空。即离诸法外,别无第一义实相之自性可得,于实相无所著。

(七)有为空(梵sam!skr!ta -s/u^nyata^ ),即因缘集起之法与因缘之法相皆不可得。

(八)无为空(梵asam!skr!ta -s/u^nyata^ ),即于涅盘法离定取。

(九)毕竟空(梵atyanta -s/u^nyata^ ),又作至竟空。即以有为空、无为空破一切法,毕竟无有遗余。

(十)无始空(梵anavara^gra -s/u^nyata^ ),又作无限空、无际空、无前后空。即一切法虽生起于无始,而亦于此法中舍离取相。

(十一)散空(梵anavaka^ra -s/u^nyata^ ),又作散无散空、不舍空、不舍离空。即诸法但和合假有,故毕竟为别离散灭之相无所有。

(十二)性空(梵prakr!ti -s/u^nyata^ ),又作本性空,佛性空。即诸法自性空。

(十三)自相空(梵svalaks!an!a -s/u^nyata^ ),又作自共相空、相空。即诸法总别、同异之相不可得。

(十四)诸法空(梵sarva -dharma-s/u^nyata^ ),又作一切法空。即于蕴、处、界等一切法,自相不定,离取相。

(十五)不可得空(梵anupalambha -s/u^nyata^ ),又作无所有空。即诸因缘法中,求我、法不可得。

(十六)无法空(梵abha^va -s/u^nyata^ ),又作无性空、非有空。即诸法若已坏灭,则无自性可得,未来法亦如是。

(十七)有法空(梵svabha^va -s/u^nyata^ ),又作自性空、非有性空。即诸法但由因缘而有,故现在之有即非实有。

(十八)无法有法空(梵abha^va- svabha^va-s/u^nyata^ ), 又作无性自性空。即总三世一切法之生灭及无为法,一切皆不可得。此十八空,各经典依废立互异,而立十三空、十四空、十六空、二十一空等诸说。[大品般若经卷一序品、放光般若经卷一、光赞般若经卷一、大般若经卷四七九、卷四八○、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唐.白居易

这首白居易的诗喝,是他学佛后,有一次「特入空门问苦空」。空门,指的是佛教。这个空,不是把一切都看成空空如也;空,是虚空,虚空里面有万物,包容一切,佛门对苦与空的体会最深,你来佛门问苦空,问对了!世间万种苦,有身体的苦、精神的苦,我和人相处不好他苦,物质不调和也苦,求不到想要的东西也苦,身体老病死时也苦,内心被贪瞋痴驱使也苦……,真是众苦泛滥,苦海无边。白居易希望对苦、空的人生能多了解一些,特地来佛门请示。

「空」是一种正见,一种缘起,一种般若,一种真理。空有空的背景、内容,空是建设性的。因为空即是色,有空才有有,有空才有万物,万物亦是空。

「敢将禅事问禅翁」,来到佛门,请教禅师们一些生活上的禅心、禅意、禅修的事情。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人生如梦,却不知浮生是梦中!假如你懂得人生如梦的话,梦中何必争人我?就不会太计较人我是非了。

烦恼少的人自然很少作梦,如能将人生如梦看得很究竟,在作梦时,五趣六道、人我是非都像真的,一旦清醒、觉悟时,真是空空无大千,你我没有对待,时空也没有间隔,其是「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4110.html

更多阅读

半枝莲的功效、作用与常用配方 鬼针草的功效与作用

半枝莲的功效、作用与常用配方——简介半枝莲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定痛。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黄疸,咽喉疼痛,肺痈,疔疮,瘰疬,疮毒,癌肿,跌打刀伤,蛇咬伤。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止血药。  【科属分类】:唇形科、黄

功勋人物、标签与酒 香港15位功勋人物

功勋人物、标签与酒作者:空中飞   中国杂文网报道:他可以用半年的时间把原来民居密集的地方变成八横八纵的步行街区,可以在三天以内办妥一个庞大的投资项目,甚至可以在两周之内将一个原本垃圾成堆的县城变得干净整洁。他实施以修路促

中国“艺术电影”:命名、由来、现状与趋势

中国“艺术电影”:命名、由来、现状与趋势陈旭光【内容提要】新时期以来,“艺术电影”的流脉从以第四代导演为主体的艺术潮流,到以第五代导演为主体的新时期电影艺术的高潮和高潮后的萎缩与分化以及“后五代”导演对艺术与商业的融合

声明:《三门、山门与遁入空门 诗经 遁入空门》为网友小马郎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