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记录表
执教者 | 孙爱华 | 学科 | 数学 | 学校 | 徂徕镇李家峪小学 | |
年级 | 五年级 | 时间 | 10.24 | 开课学校 | ||
课题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听课范围及人数 | 名师工作室成员 | |||||
内 容 简 要 记 录 | 一、课前谈话: 1、检查学生所准备学具情况。 2、复习已学过的一些图形的面积。(长方形、正方形) 3、板书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文字和字母) 4、情境引入:学校要建两个花坛,一个为长方形(方格纸片准备:当中画有一个长方形,并涂成绿色),另一个要建成平行四边形。(方格纸片准备:当中画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涂成绿色) 二、新课。 师:如何计算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呢?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1、学生看黑板上的图进行小声地讨论。 2、请两个学生上黑板数这两个图形的方格,(一人数长方形,一个数正方形)教师在方格纸上补充:1格代表一平方米,不够一格按半格算。 3、学生观察后计算:1㎡×24=24㎡,20㎡+3㎡=23㎡ 4、师评价并建议:数格子这种方法容易错,有无更简单的方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学生脱口而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 师:到底是不是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做出它的高。 5、学生动手,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两个画出高的平行四边形并问道: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多少条呢? 6、学生:一条,两条,三条……师: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7、引导学生剪(要求沿着高剪)自己所做的平行四边形并想办法拼成自己熟悉的图形。 8、师:所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是什么关系?生答:相等。 9、师: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要知道底和高就能求了。 三、课堂练习 1、出示三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上台计算(第一个已知底和高求面积,一个已知面积和高求底,最后一个什么数据也没有。而图里的数据很小后面的学生无法看清楚)两个学生久久不知如何算,教师另外清两名。 2、教师让学生说出不会算的原因。并讲评练习。 3、小结: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4、出示改编后的例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m,高是40dm,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读题,学生试算,指名一学生上黑板板演。 4dm=4m6×4=24㎡ 5、师生小结: 四、课后作业: | |||||
活 动 反 思 | 孙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节课中,孙老师先让学生回忆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求的?引出你能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做到从“旧知”引“新知”,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中,有利于有能力的同学向转化的方法靠拢。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想方设法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孙老师设计了议一议、剪一剪、拼一拼等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充分利用直观手段,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乘高。在此,老师特别注意强调底与高应该是相对应的,并用红色粉笔将它们连接起来进行对比。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在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求证方法,也为今后其它面积公式提供了思维模式。这个求证过程也促进了学生猜测、验证、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课堂练习形式的设计尤为重要。而老师所设计的这三个图的练习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可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却有些茫然,也许是学生还未到五年级还未具备那样的思维能力,也许是学生的基础不是很扎实。这些都是影响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