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类比推理和假说 行测类比推理技巧

第九章 类比推理和假说

第一节 类比推理

一、什么是类比推理

根据A、B两个(或两类)对象有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并且A对象还有另一属性,从而推出B对象可能也有此属性的推理,叫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形式。

类比推理的客观根据是,客观事物都具有多样的属性,而这些属性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有的是必然联系,有的是偶然联系),因此,在具有某些相同属性的事物之间,在另一属性上也就有可能相同。

在客观世界里,事物的各个属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正是事物的各个属性间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普遍存在,使类比推理具有一定的客观依据。

例1,澳大利亚的气候、水土条件、饲料的供给条件,与我国广东省的某些地区有相同点或相似点,澳大利亚适合于驼鸟生长,于是广东有些农民企业家就想到广东的某些地区也可能适合于驼鸟生长。他们不惜重金引进驼鸟种禽,至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原生长于澳大利亚的驼鸟在广东安家落户、生儿育女,繁殖兴旺,为发展三高农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这里,广东这些农民企业家的思维方法,就是运用了类比推理。

例2,中亚的乌兹别克地区和我国塔里木河地区都具有日照长、霜期短、气温高、雨量适中等条件,中亚的乌兹别克地区能种植长绒棉,所以,我国塔里木河两岩也能种植长绒棉。

例3,“我国浙江黄岩盛产柑桔,美国加利福尼亚洲与黄岩地区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相似,因而美国人把黄岩柑桔移植于加利福尼亚洲”。

例4,山西某地有位青年技术员,在五台山上发现一种野生植物酸刺子,他研究后发现,这种植物含有糖、酸和淀粉,他联想到玉米也同样具有这些属性,而玉米的这些属性又同它可以酿酒有关,于是推测酸刺子也可以酿酒。经过多次试验,果然获得成功。

例5,农民科学家植棉能手吴吉昌,多年来就设想创造双杆棉以解决棉花的增产问题,但经多次实验均未成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瓜农在甜瓜苗刚长出两片真叶时便打顶。经了解得知,这科可以使瓜苗长出两根蔓,不仅坐瓜早,而且瓜又多又不脱落。他由此受到启发,联想到采用这种方法是否也能让棉苗长出两根杆,并且早现蕾、多挂铃呢?经过试验,终于创造出了双杆棉,为棉花增产闯出了新路。

例6,医生常根据正在诊断的某患者与过去曾经治疗过的另一患者的症状相同,而过去治疗过的这一患者服用某种药物有效,于是推知现正在诊断的某患者服此药物也有效。

二、类比推理的形式

A对象具有属性a、b、c

B对象具有属性a、b、c

A对象还具有属性d

——————————————

所以,B对象也可能具有属性d

或:

A对象具有属性a、b、c、d

B对象具有属性a、b、c

——————————————

所以,B对象也可能具有属性d

这里,A对象与B对象相同或相似的属性a、b、c统称为共有属性,被作为推理依据的d属性,叫推移属性,或类推属性、待推属性。

共有属性——指类比推理前提所提供的有关两个(或两类)对象中都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共有属性的存在是类比推理由前提推出结论的必要条件性质的根据。如果相比较的两个(或两类)对象中没有任何共有属性,那就不能运用类比推理得出结论。

推移属性——指类比推理前提所提供的除两个(或两类)对象的共有属性以外,某一对象还可能具有的其他属性。在结论中人们将断定另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种属性。

三、类比推理的特点

1.结论是或然性的

类比推理是根据A对象具有d属性,推出B对象也可能具有d属性的推理。这就意味着,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性的。之所以这个结论是“或然性”的,而不是“必然性”的,原因在于推理的根据并不充分。

首先,用来类比的两类对象,即使有着再多的相同属性,但不管怎么说,它们毕竟不是一类对象,而是两类对象。因而它们之间总会有些属性是不同的。如果A类对象所具有的类推属性d属性,恰好就是区别A、B两类对象的那一属性,那么,我们关于B类对象也具有d属性的推理就必然不正确。

例如,已知人和猿这两类对象在外形、行走方式、身体构造等许多方面有相似点,又知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如果我们依此就推论说猿也具有“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属性,那么这个推理的结论就错误得好笑了。因为这一属性正好是人区别于猿及其他高等动物的特有属性,其他高等动物是不可能具有的。

其次,如果类推属性不是A对象的固有属性,而是它的偶有属性,也不能依此肯定B对象有此属性。

例如,即使对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孪生兄弟,也无法根据哥哥背部长有一块黑痣,而推理说其弟弟背部也长有一块黑痣。因为背部长有黑痣只是人类的偶有属性。

类比推理是把某对象所具有的属性d推广到与之相似的某一对象上去,从而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在客观世界中,事物与事物之间或事物类与事物类之间不仅有相似性而且还有差异性。D属性既可能是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也可能是类比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如果是前一种情况,那么由其前提可以得到真结论;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么由真的前提也会得到假的结论。

从类比推理的共有属性与推移属性间的关系上也可以看出类比推理结论的或然性。

共有属性与推移属性间有三种可能的关系:

(1)必然联系

(2)偶然联系——如对某两人作类比,人们知道他们有一系列共有属性,还知道其中一人长了十一根手指头,这“长了十一根手指头”就是一推移属性。它是人的偶然属性。这一推移属性与共有属性间并无内在的必然联系。

(3)相异关系——共有属性表明有关两个(或两类)对象肯具有的相同性或相似性,而推移属性恰好中两个相类比对象的差异性。如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曾有人把中国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相类比。他们看到两者都是无产阶级革命。两者有一系列共有属性。他们还看到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武装暴动以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于是认为中国革命也应走这一道路。其实,“走城市武装暴动以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一推移属性恰恰是俄国十月革命所具有而中国革命所不具有。

正因为共有属性与推移属性间有这样三种可能的关系,因此,不能从两对象间所具有的共有属性必然地推出两对象都具有推移属性。所以,类比推理前提与结论的联系的性质是或然的。

2.由个别到个别、特殊到特殊的思维过程

类比推理与演绎推理不同,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是由一般、普通到个别、特殊(或者说是由一般性程度较高的知识过渡到一般性程度较低的知识),前提蕴含结论,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是必然的;而类比推理的结论同前提的联系是或然的。

类比推理与归纳推理也不同,虽然二者的前提都不必然蕴含结论,但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是由个别、特殊到一般、普遍(或者说是由一般性程度较低的知识过渡到一般性程度较高的知识),而类比推理则由个别到个别、特殊到特殊。

* 类比推理与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区别在哪里?

类比推理作为一种独立的推理形式,与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是有区别的。大家知道演绎推理的前提蕴涵结论,其思维运动的方向是由一般过渡到特殊;归纳推理的前提并不必然地蕴涵结论,其思维运动的方向是由特殊过渡到一般;类比推理的前提也不蕴涵结论,但其思维运动的方向则是由特殊过渡到特殊。这就表明它们的逻辑特性是各不相同的。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1)类比推理之所以有别于演绎推理不仅在思维运动的方向上不同,而且在前提与结论联系的性质上也是各异的。

(2)类比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除了在思维运动的方向上不同外,而且还表现在:它们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虽然都具有或然性,但造成这种或然性的原因却是不同的。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联系的或然性产生于由特殊推出一般;而类比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联系的或然性则产生于由特殊推出特殊。

(3)类比推理也不同于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继运用。后者是先归纳后演绎,即先由特殊归纳出一般,再从一般演绎出特殊;而前者则是由特殊推出特殊;从形式结构来看,类比推理是一个单一的推理形式,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继运用则是两种推理的复合形式。

* 类比推理与比喻的关系

1)联系

类比推理与修辞中的比喻是有着紧密联系的,特别在社会科学领域里,人们在表达某些比较抽象的理论观点时,常常使用类比和比喻这两种手段,因为这两种手段能够生动有力的表达某些比较抽象的理论观点。它们在这一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接近的,因此,有时人们很难把它们截然分开。事实上,有不少类比推理也可以说是比喻。例如,毛泽东同志把党委抓工作与弹钢琴作类比,把游击队分散作战与渔人捕鱼作类比,谁能说不是比喻呢?

(1)比喻中常常隐含着类比推理。例如,把“反动派”比作“纸老虎”。 这个比喻里就隐含着类比推理,即纸老虎是没有实力的,是不可怕的,可以打垮的;反动派也是没有实力的,是不可怕的;所以,反动派也是可以打垮的。

(2)比喻可以增强说服力,促进人们的认识,而隐含着类比推理的比喻,则更能显示出逻辑的力量,增强说服力。

2)区别

不过,我们应注意,二者还是有重要区别的。从总的方面说,类比推理是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比喻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并且,大多数的类比推理并不是比喻。具体的说来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两点:

(1)类比推理是一种推理形式,而比喻总是一个或一些判断。类比推理是由已知情况去推出未知情况,而比喻则仅是把被比喻的主体(事物)和比喻的客体(事物)两者中的某种相同属性进行比较,并不考虑它能否推出其它情况;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它在议论说理时,一般是用具体的生动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一个比较深奥的道理,使人们易于理解,便于接受它。例如,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儿童”比作“花朵”、把“反动派”比作“纸老虎”等,都是为了通俗地说明事物的本质。

(2)类比推理对两类事物作类比时,只要求其类比的两类对象的相同属性愈多愈本质愈好,而对两类事物之间的距离的领域则无任何限制。比喻则不同,用来作喻体的事物与本体所属的领域可以相距甚远,而且愈远其效果愈好,相同点不宜太多,一般说来,相同点愈少愈好,比喻之点并不一定非要属本质不可,只要有一点相似就可用作比喻。例如,共产党的本质与太阳的本质是不同的,儿童与花朵相距甚远,可是把共产党比作太阳,把儿童比作祖国的花朵,却是非常生动而又恰当的。

* 现代科学工程技术中的模型试验与类比推理的关系

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类比推理就不可能有模型试验。在现代科学工程技术中所进行的模型试验,有着不同的类型:

类型之一是由自然原型向技术模型过渡的模型试验。这就是说,人们以自然界的某种对象为原型,仿照该对象的结构和功能等而制造出一个模型。这样,原型所具有的某种性质也就可能为技术模型所具有。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所依据的类比推理可表示如下:

自然原型:a、b、c、d

技术模型:a、b、c

——————————

所以,技术模型也具有d

这里a、b、c为自然原型和仿造出的技术模型的共有属性,而d则为自然型还具有的推移属性,人们就根据两者有共有属性a、b、c,而推出技术模型也应有d属性。例如:青蛙的眼睛是跟踪运动目标——飞虫的非常完备的器官。人们在研究了蛙眼的结构和反应原理后,就设计制造出模拟蛙眼的结构和反应活动的电子模型——“电子蛙眼”。这样,“电子蛙眼”也就应能跟踪运动目标,如天上的飞机和卫星等。

类型之二是由试验模型向研制原型过渡的模型试验。这就是说,人们在研制某种原型之前,先制造了一个试验模型以取得资料。然后根据试验模型和研制原型之间的相同或相似,而推论出试验模型的某些性质也为研制原型所具有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所依据的类比推理可表示如下:

试验模型:a、b、c、d

研制原型:a、b、c

——————————

所以,研制原型也具有d

这里a、b、c为试验模型和研制原型的共有属性,而d则为试验模型在试验中显示出的属性。根据两者都有共有属性a、b、c,从而推出两者在d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例如,人们为了要建筑一座大水坝,就可以制造某水坝的试验模型,使两者在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方面相同或相似。依据两者的共有属性,人们就可以认为水坝试验模型在试验中出现的一些性质也将为实际建成后的大水坝所具有。

* 类比推理和刑法中类推的关系

刑法中的类推实质上就是类比推理。它的特征是把犯罪对象的罪行特征和法律条文规定的罪行特征相类比,一旦找到最相类似的法律条文,就可以参照法律条文规定的定罪标准,对犯罪者进行定罪。

但是,刑法中的类推和类比推理也有所不同。类比推理的结论可以是不确定的,可以只作出一个可能性的断定。但刑法中的类推却不能仅作出一个可能性的断定,因为,对犯罪对象最后要根据法律条文定出恰如其分的罪来。这说明刑法中的类推对结论的要求比类比推理的要高要严。为此,在类推中要尽量找出“最相类似”的特征,提高结论的可靠程度,以便恰当地对犯罪者定罪。

四、类比推理在实际思维活动中的主要形式

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教学参考书 刘新友主编 《逻辑自学参考》提出,在实际思维活动中,类比推理有以下几种形式:

1.同性类比:同性类比亦称正类比,即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若干属性相同,又知其中一个或一类还具有另一种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个或一类也具有此种属性的推理。例如,科学家根据地球与火星有许多共同属性,如都是行星,有大气层、温度适中,有水分等,又知地球上有高等动物,便推断火星上也有高等动物。其公式:

A对象与B对象都有属性a、b、c,

B对象有属性d;

所以,A对象也可能有属性d。

2.负性类比:负性类比亦称反类比,即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都不具有某些属性,又知其中一个或一类还不具有某一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个或一类也不具有某一属性的推理。例如,人们曾把鲸误认为鱼,后经长期的观察比较,发现鲸不具有鱼的主要属性,如体表无鳞,不用鳃呼吸,不是卵生,心脏不是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不是一条路线,不是变温动物等。后来,非洲东海岸又发现了一种空棘鱼,也像鲸一样不具有鱼类的特征,人们便推出空棘鱼也可能不是鱼类的结论。其公式:

A对象无a、b、c属性,同时亦无d属性;

B对象无a、b、c属性;

所以,B对象亦可能无d属性。

3.正负对照类比:正负对照类比亦称合类比,即从两个或两类事物若干属性的相同或相似中,推出在另一属性上它们也相同或相似;又从两个或两类事物都不具有某些属性中,推出在另一属性上它们也不具有的一种推理。例如,从河里捞出一具尸体,经医生检查:没有水性肺气肿,胃肠没有溺液,手心里没有泥沙,同时也没有生理改变等;相反的却有另一些特征,颈上有勒痕,头部有击伤的痕迹,解剖后发现有砷中毒现象等。由此得出结论:此死者不是溺水,而是他杀后投入河里。其公式:

A对象有a、b、c、d,而无e、f、g、h ;

B对象有a、b、c,而无e、f、g;

所以,B对象可能有d而无h。

五、类比推理的作用

尽管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性的,但是,它仍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仍被广泛应用。

(一)类比推理可以启发人们的思维,帮助人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发展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山上的茅草带有锋利小齿,极易割破手指,传说中,建筑工匠的祖师爷鲁班就是受此启发而发明了锯子的。仿生学的建立和飞速发展,也是人们利用类比推理的结果。人们利用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原理,去改善现有的或创造新型的机械系统、仪器设备、建筑结构和工艺过程,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例如,人们发现蜻蜓的复眼角膜是由许许多多个六角形的小眼角膜排列构成,每个小眼的角膜又都能形成一个像。于是受到启示,制造出一种复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像,将这种复眼照相机用于照相制版和大量复制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精细的显微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与质量。

由此可知,类比推理是人们经常应用的一种推理形式。它是一种发现或发明的方法,给人们以启发,帮助人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说,能否恰当地运用类比推理,也是衡量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标志之一。经常地应用类比推理,是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当然,在运用类比推理时,应当避免犯“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二)类比推理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类比推理虽然不能建立科学理论,但是,它可以提供科学假说。科学上的许多重要理论,最初是通过类比推理提出的。例如:

光和声这两个对象,具有不少相同属性: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并且声呈波动状态,有声波。17世纪时,荷兰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赫尔斯坦•惠更斯(1629—1695)就根据这些特点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有光波的假说,并依此建立了光的波动说。虽然这一学说直到19世纪才被得到广泛承认,但惠更斯的这一假说仍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曾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基础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就说过类推是他最好的老师。

又如,英国医生纳发现“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也是受到挤牛奶的女工感染了牛痘而不患天花的启发。

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也是由类比推理提供线索的。

例如,传说我国著名工匠鲁班发明伐木工具——锯,就是因手指被一种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的野草的叶子划破受到启发的。最初研究飞机的念头,也是从比空气重的风筝依靠风力可以升高而得到启发的。

又如,18世纪中叶,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奥恩布鲁格医生有一次给一位病人看病。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他没能查出是什么疾病。不久,病人死去。经过解剖尸体,才发现死者生前生的病是胸腔化脓,积满脓水。以后再遇上这样的病人,该如何检查呢?他想起他父亲在经营酒店时,常用手指头敲酒桶,根据酒桶发出的声音就能估计出里面大约有多少酒。他比较了人的胸腔和酒桶。酒桶是一个容器,其中的酒是液体;人的胸腔也类似一个容器,胸腔中的脓水也是液体性质的。既然用手指头敲酒桶可以判断酒桶里面有多少酒,那么,人们也可以用手指头敲胸腔来判断胸腔里是否化脓。“叩诊”就是由此而发明的。

在现代科学工程技术中的许多重大项目,如新型飞机、通讯卫星、大型水利电力工程、防震的高层建筑以及新的武器……等都是由模型试验类推到研制的原型,而且还由自然原型的研究类推到人工的模拟系统。

六十所代创立的一门新学科——仿生学,可以说是一门专门应用类比推理的科学。它研究生物的特长和形成这些特长的原因,使人类可以创造与生物相同的条件从而获得生物的特长。例如,响尾蛇导弹是模仿响尾蛇的结果,雷达是模仿蝙蝠的结果,潜水艇是模仿鱼类的结果……等等。

(三)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模拟方法,也是类比推理的具体运用。

所谓模拟方法,就是人们模仿某些现象,人为地制造出相类似的环境、条件,并从研究中掌握这些现象的规律之方法。例如财会专业学生在财会模拟实验室中学习、巩固财会知识;飞机、汽车驾驶员在模拟驾驶舱中学习、掌握驾驶技术;在风洞中进行模拟实验、研制飞机发动机等实验,都是利用类比推理的原理而进行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经验预测天气,根据树形判别方向……等等。

(四)类比推理的作用还表现 在它的说明作用上。

在议论的过程中,人们为了解释某种事实和原理,往往找出另一种与之相似的事实和原理,然后通过类比推理来进行说明。这可以帮助加强议论的论证性和说服力。

六、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的方法

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性的,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有程度高低的不同,有的可以得到证实,有的可能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为了让类比推理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就要尽可能地提高它的结论的可靠性。怎样提高呢?应当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类比事物的共有属性越多,则结论的可靠程度越高。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有某些属性相同,从而推论它们在其他属性方面也相同的推理,两个对象相同的属性越多,结论的可靠性则越大。因此,要力求更多地寻求类比对象的相同属性。因为二者之间相同的属性多,就意味着它们同属于一类或相近的类的可能性大,那么要类推的属性属于两类共有的可能性也就大。

例如,在医学试验中,为了弄清楚某一研制出的新药品对人体有无副作用,就常以狗、猴等高等动物作实验,观察动物对新药的各种反应,然后据此类推人体对这种新药可能引起的反应。因为这些高等动物和人的相同属性多,因而得出结论的可靠性就大。如果仅以昆虫、小白鼠等低等动物作实验,由于它们和人的相同属性少,因而结论的可靠性就小。

又如,几十年前科学家根据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的行星,都有大气层,温度适中,都有水分,而地球上有高等动物,便推断火星上也可能有高等动物。近年来火星上的大气层中氧气极少,而充足的氧气是高等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现在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火星上不可能有高等动物。

可见,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是随着相同属性的增多而有所提高的。

(二)相类比事物的共有属性越是本质的,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要尽可能从类比对象的本质属性上进行类比,这是因为类比结论的可靠程度主要取决于相同属性是否属于本质属性。

本质的属性是对象的内在规定性,对象的其他属性大多是由对象的本质决定的。因此,相类比事物的属性越是本质的,它们就很可能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似的。

例如,高等动物的智能活动与大脑的发达程度有关。猿猴的脑子发达,绝对重量大,与身体大小相比的相对重量也大,脑子被复杂的沟回所覆盖,它表现出复杂灵巧的智能活动。海豚的脑子与猿猴相似,并且更接近于人类,人们用类比推理得出结论:海豚也具有智能的活动,是海洋中的“智能动物”。有实验表明:受过训练的海豚可以参加水下救生,给潜水员传送工具,甚至携带炸药进攻潜水艇,等等。在人类征服海洋的斗争中,可以利用海豚去完成更多更复杂的任务,这种推测和期望不是没有根据的。

运用类比推理,要防止类比不当。产生类比不当的原因在于“机械类比”。所谓“机械类比”,是将两个本质不同的对象作类比,仅凭它们之间的表面相似、偶然相近而去生硬类推,结论就极不可靠。

例如,起初人们看到鲸和鱼外形相似,都生活在水中,有不少共同点,就错误地认为鲸属于鱼类。其实,这些共同点并不是鲸的本质属性,它的本质属性是:用肺呼吸、胎生、用乳汁哺育幼鲸,属于哺乳动物类。虽然它生活在水里,但与卵生的鱼类根本不同。

又如,起初人们观察到飞鸟均有双翼,于是把人造翼绑在手臂上,冀望能像鸟一样飞翔。其后果是不仅未能上天,反而翼毁人亡。惨痛的教训就在于这些人在作“机械类比”,因为人臂膀的肌肉是承担不了“扑翼”这样艰巨的工作的。后来,人们对鸟类飞行的原理进行研究,模仿鸟翅前缘厚后缘薄,制成曲面状的机翼,再利用机翼和空气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飞行升力,终于制造出飞机,使人类翱翔于蓝天的愿望得以实现。这才是正确的类比。

又如,有人根据: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按照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动转,并且地球上有生物存在;而火星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也按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动转,于是推断火星上也有生物存在。这个推理也是犯了“机械类比”错误。

(三)相类比事物的共有属性与推移属性的联系越是带有必然性,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越高。

例如,英国的医生詹纳发现“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这是受到挤牛奶的女工染了牛痘而不患天花的启发。这说明“种牛痘”和预防天花有必然的联系,所以,结论完全可靠。

又如,最初人们试制飞机,就是从风筝得到启发的。风筝依靠风力可以上升,人们就模仿风筝制造出飞机的机翼,使飞机也依靠风力而升到空中。

(四)类比对象与推出结论之间,不能有互相矛盾的情况,否则被推出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

运用类比推理要注意寻找有无和结论相排斥的属性。如果发现相类比事物的属性和推出属性有互相排斥的现象,那么,不管相类比的事物有多少共同点,所推出的结论也是不能成立的。

例如,地球与月球有许多相同的属性,都是太阳系中的星球,都围太阳运转,都有自转、公转,都有昼夜之分,都是球形,都有山和平原等,已知地球上有高等动物存在,那么,根据类比推理,月球上面可能也有高等动物存在。然而人们继续研究,探寻月球上有无和存在高等动物相矛盾的属性。研究结果表明:月球周围不象地球一样有大气层,月球上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温度可达135℃,夜间下降到零下160℃,没有水,空气也很稀薄,这些情况都不适合高等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这些情况都和“月球上也有高等动物存在”的推出结论互相矛盾。所以,就作出了月球上没有高等动物的结论。

第二节 假 说

一、什么是假说

假说又叫假设。它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或客观规律的一种假定。我们这里所说的假说,指的是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应用的一种假定。因此,也可以叫作科学假说。例如,1982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的一篇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

食管癌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一种疾病。几年前,我国在三个食管癌高发中心(太行山地区、四川盐亭、广东南澳岛)等地进行了广泛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进一步发现食管癌和发霉的食物(发霉的玉米、窝窝头、馒头等,也包括酸菜)有关系。用发霉食物或其霉菌提取物进行动物诱癌试验,结果在大、小白鼠身上喂出了食管癌和前胃鳞癌。我国在世界上首先明确提出了食管癌的霉菌病因假说。

这里报道了一个科学假说的提出,即食管癌与发霉的食物有关。由此可见,假说是以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的关于事物情况的因果性或规律性的假定性的解释。

褐飞虱是严重危害水稻生长的害虫,消灭它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条件之一。要消灭它就必须揭开它过冬的秘密。某省农科所从1954年开始研究褐飞虱。当时,人们都相信日本著名昆虫学家村田藤七的研究结论是正确的,他认为褐飞虱可能是成虫或幼虫过冬。参加这次研究工作的人员进行着搜集成虫的工作。有一天,他们来到曾发现有虫的地方,望着水边的游草出神,心想这些虫,下雪前有,下雪后就没有了。如果是成虫或幼虫过冬的话,那总有个地方安身。他们提出一个新设想:莫不是卵过冬?如果是卵过冬,又到哪里去找虫卵呢?……他们想起下雪的前几天,很多成虫还在游草里,而这种虫又是在炎热天的田里生长的,要是把这些游草移入养虫室培养,增加温度孵化出虫来,不就可以证明是卵过冬吗?于是他们在原来观察的地方扯了一些游草移到温室内,增加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孵化试验。大约十天后,发现了一个幼虫,……又过了几天,大批成虫出现了。到这时,才肯定他们的设想是对的。这种害虫过冬的秘密就这样揭开了。

某省农科所在研究这一课题时,便具体运用了假设的形式。其步骤是:

(1)首先是到曾经发现有褐飞虱的地方去观察并进行搜集成虫的工作,以便占有有关的事实材料。但他们没有见到一只成虫或幼虫,于是对日本昆虫学家的结论产生了怀疑。

(2)接着他们根据有关昆虫过冬的科学知识,分析了过去和当前观察到的事实,即下雪前有褐飞虱的成虫和幼虫,下雪后就没有了。于是提出了一个新设想,莫不是卵过冬?

(3)根据这个设想,他们推断,如果是卵过冬,则卵必有一个安身的地方。下雪前很多成虫还在游草里,虫卵莫不是在游草里安身?如果虫卵是在游草里安身,那么,给它一定的温、湿度条件,就会孵化出幼虫来。

(4)他们据此进行验证工作,后来果然从游草里孵化出大批幼虫。

(5)他们的设想同验证的结果相符,卵过冬的设想得以成立,褐飞虱过冬的秘密被揭开了。

二、假说的一般特征

1.假说不是随意提出的,它是以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的。

任何假说的提出都以一定的有关事实作为支持它的经验证据,也以一定的有关科学原理作为论证它的理论前提。假说作为一种猜测,到底对不对,对的程度有多大,首先取决于它所依据的事实和原理是否真实。如果一个假说没有可靠的知识作为基础,那么它在科学研究上也就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科学的假说是在真实知识的土壤里生长的。例如,人们关于地球上各大陆曾经发生过漂移的假说“大陆漂移说”,就是基于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正相吻合这一事实提出的。魏格纳在《海陆的起源》一书中说:

任何人观察南大西洋的两对岸,一定会被巴西与非洲间海岸线轮廓的相似性所吸引住。不仅圣罗克角附近巴西海岸的大直角突出和喀麦隆附近非洲海岸线的凹进完全吻合,而且自此以南一带,巴西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和非洲海岸的每一个同样形状的海湾相呼应。反之,巴西海岸有一个海湾,非洲方面就有一个相应的突出部分。如果用罗盘仪在地球仪上测量一下,就可以看到双方的大小都是准确地一致的。

这个现象是关于地壳性质及其内部运动的一个新见解的出发点,这种新见解就叫做大陆漂移说,或简称漂移说。

这个例子说明,假说的提出是以真实的事实材料为依据的。

2.假说与已被证实的科学理论是不同的。

假说是关于事物情况的因果性和规律性的假定性的解释,是人们的一种猜测。因此,它的真实性是有待于进一步验证的。

3.假说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人类的认识逐渐接近客观真理的一种方式。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一个新的事实被观察到了,它使得过去用来说明和它同类的事实的方式不中用了。从这一瞬间起,就需要新的说明方式了——它最初仅仅以有限数量的事实和观察为基础。进一步的观察材料会使这些假说纯化,取消一些,修正一些,直到最后纯粹地构成定律。如果要等待构成定律的材料纯粹化起来,那末这就是在此以前要把运用思维的研究停下来,而定律也就永远不会出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561页)从恩格斯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假说的提出以及不断修改、补充,可以使人们的认识不断前进,逐渐接近客观真理。

三、假说的作用

1.假说在科学发展中,起着带头、创新、开路的作用。

科学发展史的无数事实证明,很多科学的变革以及科学定律和可靠理论的确立,都是从提出假说开始的。像十六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太阳系假说,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物理学中,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圆满地解释了黑体幅射,从而引起了整个物理学的深刻革命。亚里士多德力学被牛顿力学所更替,牛顿力学又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更替,也都是假说的形成、假说的检验以及假说的更替的过程。此外,天体物理中宇宙大爆炸的假说,地质学中的大陆漂移说、板块结构说等假说的提出,也都预示着科学的新突破。

2.假说不仅在自然科学中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科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建立就经历了假说的阶段。起初,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还只是一个假说。后来,马克思写出了《资本论》之后,就把这个假说变为经过科学证明的、确实可靠的理论了。正如列宁所指出的:“社会学中这种唯物主义思想本身已经是天才的思想。当然,这在那时暂且还只是一个假设,但是是一个第一次使人们有可能极科学地对待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假设。”(《列宁全集》第一卷119页)“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同上122页)

四、假说的形成

不同学科的不同性质的假说,有着不同的形成方式。但从一般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把假说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即初始阶段和完成阶段。

1.假说形成的初始阶段(提出假说)

假说形成的初始阶段是根据为数不多的事实材料和已有的科学原理,通过思想的加工、整理(主要是运用逻辑推理)而作出初步的假定。

这种初步的假定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材料,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之下,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提出关于现象之间某种联系的普遍的假定。例如,人们根据刺猬有自卫能力,乌龟有自卫能力,壁虎、海参、黄鼠狼等动物有自卫能力,由此就提出“动物都有自卫能力”的假说。这种类型的假说,只能发现现象之间某种联系的普遍性,并不能理解这种普遍性。

另一种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材料,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之下,不仅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方法,而且更突出的是应用类比、想象、抽象等方法,提出关于现象之间具有普遍性的某种联系是如何形成的假定。例如,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光的波动说,就是与声波、水波类比的结果。他说:

我们知道,声音是借助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向声源周围的整个空间传播的,这是一个空气粒子向下一个空气粒子逐步推进的一种运动。而因为这一运动的传播在各个方向是以相同的速度进行的,所以必定形成了球面波,它们向外越传越远,最后到达我们的耳朵。现在,光无疑也是把发光体通过某种传给媒介物质的运动而到达我们的,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从发光体到达我们的光不可能是靠物体的传递来的。正如我们即将研究的,如果光在其路径上传播需要时间,那么传给物质的这种运动就一定是逐渐的,像声音一样,它也一定是以球面或波的形式来传播的;我们把它们称为波,是因为它们类似于我们把石头扔入水中时所看到的水波,我们能看到水波好像在一圈圈逐渐向外传播出去,虽然水波的形成是由于其他原因,并且只在平面上形成……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假定,在它形成的初始阶段,都是以事实材料为依据的,而且都具有明显的尝试性。初始阶段的假定还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产生好几个假定。例如,关于原子核的结构的假说起初就有几种。对于初始阶段的几个假定,研究者经过反复的考察,才能决定取舍。

* 假说的提出阶段有什么特点?

假说的提出过程是一个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极为复杂的思维过程。在这里没有什么固定的不变的机械的逻辑程序。不论以古典假说的提出与现代假说的提出相比较,还是以各个科学领域里的假说的提出相比较,都有极大的不同。例如,古典假说(如古希腊时的原子论)一般说,要比现代假说的直观性强些,而现代假说(如相对论)一般说,要比古典假说的抽象性强些。不同性质的假说,其提出的方式或具体的途径也是有很大差别的。但从科学研究活动的一般进程看,假说的提出通常表现为:当人们在实践中发现了新事实,而且新事实与原有的理论相矛盾,或者是原有理论无法说明的,那时,就需要搜集一定的事实材料,进行整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出现的新事实提出新的假说来给予说明。这是假说的提出阶段。

1.在这一阶段里,研究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事实材料的分析上。

例如,十六世纪波兰学者哥白尼提出的太阳系的假说——“哥白尼体系”,就是根据天文观测的资料,如关于行星的顺行和逆行等等,经过整理分析,而提出地球和其它行星是绕太阳运行的。

又如,近代“大陆漂移说”的开创者魏格纳在提出他的这一假说时,也是首先把其注意力集中在有关的事实材料的分析上。他曾说过:“任何人观察南大西洋的两对岸,一定会被巴西与非洲海岸线轮廓的相似性所吸引住。不仅圣罗克角附近巴西海岸的大直角突出和喀麦隆附近非洲海岸线的凹进完全吻合,而且自此以南一带,巴西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和非洲的每一个同样形状的海湾相呼应。反之,巴西海岸有一个海湾,非洲方面就有一个相应的突出部分。如果用罗盘议在地球仪上测量一下,就可以看到双方的大小都是准确地一致的。”这个现象是关于地壳性质及其内部运动的一个新见解的出发点,这种新见解就叫做大陆漂移说,或简称漂移说。因为,这个学说的最重要部分是设想在地质时代的过程中大陆块有过巨大的水平移动,这个运动即在今日还可能在继续进行着。

2.在这一阶段里,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的作用比较突出。

例如,正在南极雪地行驶的一种新型汽车,最初设计时,就是受到南极企鹅能在雪地飞速滑行启发的。人们观察到企鹅一旦感受到危险逃走时,先是将肚子贴在雪地上,继之双脚蹬动,于是就象滑雪运动员使用雪杖在雪地上那样飞速滑行。如果能使汽车的车身的底部贴在雪地上,然后用轮勺推动,也可能产生同样的效果,这里就有着类比推理的运用。又如,魏格纳设想大陆块彼此漂移开,“就象漂浮的冰山一样逐步远离开来”。较轻的刚性的大陆块是漂浮在地壳内较重的粘性流体——岩浆之上的。何以在提出假说的阶段里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的作用比较突出呢?因为研究者必须根据已知的图景去推测未知的图景,由已知的推广到未知的,否则,就会变成纯思辨的虚构。

3.在这一阶段里,假说具有明显的尝试性和暂时性。

由于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的假说往往不只一个而是好几个。在对同类现象提出的假说中,有些是互相排斥的,例如,地球中心说和太阳中心说;有些是互相补充的,例如,关于原子核结构的几个假说。在对同类现象提出的假说中,如果一个假说比另外的假说更能说明已知事实或能说明更多的事实,那么,前一个假说就比另外的假说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

例如,关于脉冲星的辐射机制问题,天文工作者最初就曾提出过三种可能的设想:脉动、双星作轨道运动和自转。后来经过反复考察,天文工作者才确认:如果是脉动作用,那就不可能维持脉冲周期的极端稳定性;如果是双星作轨道运动,那也不可能维持脉冲周期的极端稳定性;只有自转(天文工作者把它形象地比喻为灯塔),才能维持脉冲周期的稳定性。而脉冲周期的稳定性则是脉冲星最明显的特征。正是由于自转辐射机制或称灯塔辐射机制最能说明脉冲星具有辐射周期的极端稳定性的这一事实,所以,这一假说就比另外的假说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

又如当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时,曾经系统地解释下列事实:

——各个大陆块可以像拼板玩具那样拼合起来,大陆块边缘之间的吻合程度是非常高的。这是大陆漂移的几何(形状)拼合证据。

——大西洋两岸以及印度洋两岸彼此相对地区的地层层序(地层结构)是相同的。这是大陆漂移的地质证据。

——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种(植物化石和动物化石)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还有大量的古生物种属(化石)是各大陆都相近的。这是大陆漂移的古生物证据。

——留在岩层中的痕迹表明,在3亿5千万年后到2亿5万年前之间,今天的北极地区曾经一度是气候很热的沙漠,而今天的赤道地区曾经为冰川所覆盖,这些陆块古时所处的气候带与今日所处的气候带恰好相反。这是大陆漂移的古气候证据。

正是由于大陆漂移假说所能解释的事实比较多,支持它的证据也就愈充分,因而愈能为人们年接受。

在这一阶段里,研究者最后还应根据假说的理论内容,预言未知的事实。例如,魏格纳根据大陆漂移的假设,预言大西藏自治区洋两岸的距离正在逐渐增大;格陵兰由于继续向西移动,它与格林威治之间的经度距离正在增大。

2.假说形成的完成阶段(验证假说)

假说形成的完成阶段是以已经确立的初步假定为中心,用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进行广泛的论证,从而使它充实成为一个结构稳定的系统。

在假说形成的完成阶段里,研究者一方面寻求经验事实的支持,也就是以已确立的假定去广泛地解释已有的事实材料。被解释的事实越多,支持假说的证据也就越多。另一方面应用科学理论去进行论证,以理解一个假说的内容。在这个论证过程中,演绎推理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例如,量子论的开创者普朗克说:

牛顿运动定律进一步应用后所获得的成功,证明它不但是某些自然现象的新描述方式,而且也代表着对实际事物的理解上一个真正的进步,它比克普勒的公式更准确。例如,它可以计算出地球绕太阳的椭圆形轨道由于木星周期地接近而受到的干涉,在这一点上公式和测量的结果正好符合;不仅如此,它另外还把彗星、双子座等天体的运动都包括在内了,这些完全超出了克普勒定律的范围。然而牛顿理论最直接而完满的成功,还是由于它应用到地球上面所发生的运动时才得到的。在这种情形下,它所得到关于地心引力、摆的往复运动等的数字规律和伽利略事先从量度上发现的定律完全一致;同时,许多在其他方式下设法解释的现象,如潮汐、摆平面的转动、旋转轴的旋进等,它都能解释。

这段话说明,用已确立的假说,通过演绎推理去广泛、圆满地解释已有的事实材料,这些事实就将成为支持假说的经验证据。

与此同时,在形成假说的完成阶段里,研究者还应当根据假说的理论观点,预言未知的事实。例如,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的假说时,已知的元素只有六十三种。可是,他并不是等待化学元素全部被发现之后再探讨周期律,而是先建立起假说,并应用周期律去预测未知的元素及其性质。

人们确立一个科学假说,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以事实材料为依据,但不必等待事实材料全面系统地积累之后才建立假说。

2.必须以科学原理为指导,但不要受传统观点的束缚。

3.必须具有可检验性,但不必局限于当代的技术水平。

4.必须使假说内容的结构简明而严谨,但不要求立即构成公理演绎系统。

* 假说的检验

假说是人们对事物情况因果性或规律性的猜测。一个假说是否具有真理性,是需要加以检验的。检验假说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实践。

假说的证实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检验假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一般说来,检验假说的基本途径是:

首先,从假说的基本观点引伸出关于事实的结论。这个引伸的过程是个演绎推理的过程。引伸出来的关于事实的结论,可能是个关于已知事实的陈述,也可能是个关于未知事实的陈述。如果它是个关于已知事实的陈述,那么这就是对已知事实的解释。如果它是个关于未知事实的陈述,那么这就是对未知事实的预见。

其次,通过社会实践检查从假说基本观点引伸出来的结论是否可靠。这个结论的检验,可以采取直接的证实方式,也可以采用间接的证实方式。

例如,科学家们曾提出这样一个假说,蝙蝠能在黑夜中避开障碍物,是由于它能发出一种超声波,而它的耳朵能听到这种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时所产生的回声。由于这个假说可以推出一个结论:如果把蝙蝠的耳朵塞严,那么它就会碰到障碍物上。于是,人们把塞了耳朵的蝙蝠放到暗室中,蝙蝠果然马上失去了发现障碍物的能力。由假说推出的一个结论被证实了。这个从假说中引伸出来的结论,就是采取直接的证实方式来检验的。

再如,从“大陆漂移说”发展而来的“海底扩张说”,认为地壳下面的对流物质(岩浆)不断地从海岭(海洋中央的海底山脉)涌出产生新的海底,新海底形成后又逐渐从海岭两侧向外扩张(位移)。这样,海底就像传送带一样从中央海岭向着海沟移动,在它到达海沟后又向下俯冲,降回到地壳内部的深处去。依照这种设想,可以引伸出以下结论:离中央海岭越近的海底越年青,离中央海岭越远的海底越年老。由于海底的移动速度每年大约数厘米,因此,海底物质从中央海岭涌出直至降回地球内部的全部过程,约2亿至3亿年时间。人们无法用直接的证实方式去检查这些有关海底年龄的陈述,只能用间接的证实方式去检查。人们用岩层中所含的微量放射性元素的自然衰变的现象计算出岩层的年龄,从而证实从“大陆漂移说”引伸出来的结论,即离中央海岭越近的海底越年青,离中央海岭越远的海底越年老。这就是用间接的证实方式进行检验的。

人们检验假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检验假说时,一方面要集中精力去预测未知的事实,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视对已知事实作出圆满的解释。

2.假说的检验具有相对性。因为,人类的具体实践总是不完备的,带有历史的局限性。所以,人们应当以历史的辩证观点去看待个别的检验活动。

3.要合理地评价彼此竞争的假说。切忌主观性和片面性。

* 假说的验证阶段的特点

假说的检验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假说成立与否是靠实践来检验的。由假说演绎出来的情况(结果),如果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符合,则假说成立,如果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则假说就应被推翻,另立新的假说。

为什么在检验由假说演绎出来的情况(结果)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符合时,我们只能说这个假说成立,而不能说这个假说是真实可靠的呢?这是因为同一结果可由不同的原因产生,研究者提出的某一假说只不过是其原因之一,它可以产生这同一结果,但这同一结果不一定由它产生,它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原因,所以,只能说某一假说成立,而不能说某一假说是真实可靠的。这种情况,只要把它还原成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形式,便可清楚地看出这种关系。先从假说(P)演绎出情况(结果)(q),即“如果P,则q”;然后通过实践检验q是否真实。如果q与客观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则假说被推翻,而这是符合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的逻辑规则的;如果q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符合,则假说可以成立,或者确切地说假说得到了支持,但不能说假说被确证为真。因为,大家知道,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只能由肯定前件而肯定后件,不能由肯定后件而肯定前件;后件存在,前件不一定存在,而只是存在的可能性。所以,从假说演绎出来的情况(结果),即便是同客观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也还不能证明假说是真实可靠的。必须综合大量材料,进一步由实践加以检验。

一个假说常常不是很完善的,有时它包含有个别的错误,有时它能解释一些事实,可是对另外一些事实则又不能解释,因此,它不是简单地被推翻或者被证实,而是须经一系列的修改和补充,最后才能形成为一个更精确的理论。

假说的验证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点是:
第九章 类比推理和假说 行测类比推理技巧

(1)假说的验证阶段主要运用演绎推理;

(2)假说的检验又常常不是只经过一次检验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循环往复才能历史地完成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4511.html

更多阅读

道心修魔传——第九章拒绝 修魔传 txt下载

第九章 拒绝 “寒儿,你父亲让你回去。,www.duduwo.com,4xiaoshuo用手机也能看。请收藏”雅间内,许乐山坐在椅上,轻轻开口。不过他也知道,他这样说真的没有什么说服力。不过从心底里,他还是希望许寒能够同意,毕竟他十分清楚,一个人在外边哪会

突破成长的困境分析 第37节:第九章 超越困境,选择成长(1)

系列专题:《创造金钱和丰裕的宇宙法则:创造金钱》  第九章 超越困境,选择成长  如果你现在正处于落潮期,收入少于支出,你也不要恐慌。不要对自己丧失信心,或认为自己已经失败了。在落潮期,你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坚信自己的未来是繁荣的

7.1.5 冰盖 雪崩 第76节:第九章 勇闯雪崩区(1)

系列专题:《超越生死的励志小说:我的兄弟我的爱人》  第九章 勇闯雪崩区  (1)  雪崩区大片的雪块坠落下来,雪粉扑面而来,肖沐天和郝大地在观察雪崩的情况,兄弟班的年轻成员在收拾各自的东西,同时把帐篷之类的大件扎好,准备闯过雪崩

危机变转机 第51节:第九章 在危机中寻找转机(1)

系列专题:《中国版阿信的传奇经历:中国女首富张茵》  第九章 在危机中寻找转机  真金不破火炼。危机更能考验和磨练一个企业。经历诸多风波洗礼和经济危机考验之后,张茵和她的玖龙纸业必将于危机中觅得转机。  一、张茵的"三重

声明:《第九章 类比推理和假说 行测类比推理技巧》为网友烟雨霓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