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87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87师

国民革命军第87军

第八十七军

1938年1月由湖南保安团编成,刘膺古任军长。辖第一九八、第一九九师2个师.是年该军参加武汉会战.第一九八师,于1937年底按整理师编制调湖南保安4个团编组而成,王育瑛任师长;第一九九师,于1938年1月以湖南保安第一、三、十、十三团4个团合编而成,以罗树甲为师长。

1939年2月周祥初接刘任军长.1941年9月高卓东接周任军长.1944年8月免高军长职,罗广文任军长.自1939年起该军隶属第二十集团军,1942年下半年至1943年春隶属江防军,尔后直属第五战区.1944年先后隶属第五战区和第十集团军. 1945年5月第87军被撤消。

该军1939年辖第四十二、第一九八、第一九九师,1940年第一九八、第一九九师拨隶18军,.罗树甲也升任18军副军长。1941年后辖第四十三、第—一八师和新编第二十三师,1945年第一一八师转隶第十八军.该军先后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和鄂西、常德等会战.(十一师为18军基本师,师长为方靖(黄埔三期,江苏人),参谋长尹作干(陆大十三期,山东人,原该师旅长调任),其时正暂归八七军指挥,在鄂北与日军相持,另一个师为湖南地方保安团编成的一九九师,师长罗树甲,参谋长刘爱山,均湘系军人,惟副师长苏令德(陆大特二期,云南人)曾充陈诚武汉卫戍总部参谋处长。)

第四十三师,师长周祥初.1939年3月金德洋接任师长.1941年12月李士林接任师长.

新编第二十三师,师长盛逢尧.1944年1月钟祖荫接任师长.

该军前身是湖南保安处所辖保安团总队一部。1937年秋,国军将湖南省地方保安团总队改编组建第198师、第199师。1938年春,国军为进行武汉会战,将第198师和第199师合编为第87军,隶属军事委员会直辖,刘膺古任军长,陈孔达任副军长。辖:第198师。王育瑛任师长(参见国民革命军第54军来龙去脉);第199师。罗树甲任师长。该军组成后,于6月参加了武汉会战。

1939年初,该军隶属第20集团军后,该军的两个师改隶第18军,另将第5军第43师改隶该军,并将刘膺古调任军官训练团第2大队任大队长,由周祥初任军长,陈孔达任副军长。该军此次建制调整后,奉命移防湖南,先后参加了第1次长沙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

1940年春,第79军第118师和第54军新编第23师改隶该军。此时,该军下辖:第43师,金德洋任师长;第118师,王严任师长;新编第23师,盛逢尧任师长。

1941年9月,周祥初调任第6战区教导团任副教育长,高卓东继任军长,陈孔达、王育瑛任副军长。

1943年2月至1944年1月,该军在长江上游江防军的编成内,先后参加了鄂西会战、常德会战。

1944年8月,该军隶属第10集团军后,高卓东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部附,罗广文继任军长,王育瑛、刘翼峰任副军长,下辖:第43师,李士林任师长;第118师,王严任师长;新编第23师,钟祖萌任师长。

1945年5月,该军番号撤消,原辖第43师改隶第94军;第118师改隶第18军;新编第23师被裁减。

刘膺古军长

刘赝古(1894-1966),号帮锐,8岁入私塾,民国元年(1912年),经童保暄保送,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四期学习,并与湖南同窗何键结成至交。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作战科长等职,后调升驻湖南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联军第十五师少将参谋长,1927年升任第四路军参谋长,兼湖南省盐务稽核处处长。1933年秋,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接奉蒋介石委任南昌行营总司令部(赣粤闽湘鄂西路军)总司令,1934年1月任命刘膺古为西路军参谋长兼任第二纵队司令,辖21军、18军,50师、19师开赴江西萍乡驻防,因不满蒋介石消极抗日政策,于1934年10月呈辞退隐。1936年2月复出,任湖南保安处处长、湘东警卫司令部司令。同年10月16日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38年1月,刘膺古任军委会直辖兵团第87军军长,率王育瑛第198师、罗树甲第199师2个师,进入大别山前线布防,与李先念部联合抗日。是年,率部参加武汉会战,1938年6月24日授予陆军中将衔。1939年87军先后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及冬季攻势作战和鄂西、常德会战等,1939年2月任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1942年4月,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调任远征军副司令,刘膺古出任代理总司令职,领上将衔。7月罗卓英回任总司令职,刘回任副总司令职。1943年参与指挥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1945年抗战胜利后,调任后方勤务总司令部第二补给区司令,1947年任武汉行辕参谋长,同年秋当选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4月兼第十七绥靖区司令,驻湖南常德。8月任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去台湾,1952年以陆军中将衔退出军界,1966年在台北病故,享年72岁。

刘赝古将军戎马一生,曾自赋诗感怀:驰骋沙场战日戎,挥军策马气如虹。长沙会战官兵勇,武汉鏖兵江水红。常德守防韬略好,上高战役锦江崇。出资办校拯华夏,敬慕“古华”歌尔翁。



陈孔达副军长(1900-1975) 浙江嵊县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八期,后任70军军长,国民革命军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

周祥初军长是甘肃省渭源县人,生于1895年,早年毕业于保定军校。早在1931年,周祥初就在属陈诚系统的四十三师担任了旅长,1936年即升为该师师长。1938年长沙会战中,周祥初指挥部队英勇抗击日军,受到嘉奖,并晋升为87军中将军长。周祥初虽然很早就在陈诚系部队任职,又有学历和资历,但他毕竟是杂牌,又不善钻营,这就注定了他在国民党军队中的仕途是不会顺利的。 先打丁德隆后打周祥初孔令恂〔1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彭:

我军先打其右路丁师〔2〕。对周孔〔3〕似宜让其北进数十里,然后坚决扼阻之,以便我军消灭丁师后,向其周孔之侧后打去。又二方面军主力宜跟进为预备队,其一部则坚决扼阻王军〔4〕。如何,请依情况决定。



十九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

〔1〕 这是毛泽东给红军前敌总指挥兼政治委员、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的电报。

〔2〕 丁师,指国民党军西北“剿匪”总司令部第一路第二纵队第七十八师,师长丁德隆。

〔3〕 周孔,指周祥初、孔令恂,当时分别任国民党军西北“剿匪”总司令部第一路第二纵队第四十三师师长和第九十七师师长。

〔4〕 王军,指国民党军西北“剿匪”总司令部第一路第六纵队司令王以哲指挥的东北军一部。

掩护任谦逃出平凉

1942年,在湖南与日军作战的过程中,周祥初因与上司发生争执,被调任第6战区教导团副教育长闲职,后又调为有名无实的察哈尔省民政厅长。长期的排挤和压制,使周祥初逐渐产生了反蒋倾向,1946年5月,周经章伯钊、杨渠统介绍,在重庆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同年,周祥初回到甘肃老家,通过与甘肃省主席郭寄峤的保定军校同学关系,于1947年被委到平凉任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当时任二督察区保安副司令的任谦,与周祥初是甥舅至亲,早年在西北军任职,中原大战后在邓宝珊的新编第一军任团长、副旅长,1943年参与支持甘南民变,与共产党来往密切。1944年,任谦调任平凉保安副司令时,周恩来亲自写信,介绍中供甘肃省工委与任联系。1948年6月,中供甘肃省工委干部高绥夫叛变,供出任谦通共,甘肃省主席郭寄峤派特务和部队包围平凉专署,搜捕任谦。在周祥初的俺护下,任谦逃出平凉,投奔延安,此后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

周祥初受到怀疑被调为甘肃省保安副司令

任谦事件后,周祥初受到怀疑,被调为有职无权的甘肃省保安副司令。此后,周祥初利用郭寄峤和甘肃汉人与回族军阀马鸿逵、马步芳的矛盾,进行游说,得到了甘肃师管区副司令一职。1949年4月,原甘肃师管区司令蒋云台调任119军副军长兼244师师长,周祥初又得以接任甘肃省师管区司令,掌握甘肃师管区下属两个团和武威、天水、平凉团管区的一部分实力。

前往陇南岷县收集力量

1949年7月,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逼进兰州,宁夏马鸿逵退守银川老巢,胡宗南残部龟缩在陕南,只有马步芳之子马继援狂妄地准备在兰州与解放军决战。周祥初明白,青马孤军困守兰州,败局已定,留在兰州是不会有出路的。于是,他趁局势混乱之机,找到省主席郭寄峤和西北军政副长官刘任,以统率地方部队与共产傥周旋为名,要了一个南路督导专员的名义,前往陇南岷县,收集力量,相机起义。

驻岷县的甘肃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孙升阳和保2团团长郑兆期是两个顽固分子,周祥初要想把岷县作为起义的基地,必须先除掉这两个人。时任岷县县长的孙伯泉、督察区保安大队长华振邦,早年与高嵩山、蒋云台曾一同在新编13师陈圭章部任职,高嵩山此时早已加入共产傥,蒋云台也风传与共产傥有密切联系,有起义打算。因此,孙升阳和郑兆斯对两人和甘肃省骑兵大队长李聚福很不信任,并派人暗中监视他们。周祥初到达岷县后,便会见了华振邦、李聚福等人,准备联合他们对付孙升阳和郑兆期。

孙阳升、郑兆期得知这一情况,顿感前景不妙,经过一番密谋,两人决定走为上计,便在周到达岷县第3曰即提出辞职。周祥初假意挽留一番后,便批准了两人的辞职,任命孙伯泉兼任甘肃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督察区保安副司令张令仁兼任保2团团长。

赶走孙、郑后,周祥初便在岷县屯集粮弹、集结部属,做起义的最后准备。不久,和周祥初联系好的120军173师518团团长陈叔钵率该师518团及519团两个营,保5团团长高搴桂率全团,先后到达岷县。

国民傥临潭县县长曹鼎,原系甘肃省师管区副司令,是一个中统特务。他得知孙阳升和郑兆期二人辞职的消息后,大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随即打电话请求辞职。曹的辞职,使岷县起义的最后一个绊脚石也得以清除。恰巧,甘肃省参谋主任雍国林此时又带武威团管区部队数百人来到岷县。

成立了“甘肃省自卫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

此时,聚集在岷县的已有甘肃省保安第2团、第5团、第173师、师管区补充第1团、第2团、补训第4团、省骑兵大队、第一督察区保安大队等七、八个团又三四个独立大队,兵力达到六七千人。为了统驭这批成份复杂的部队,周祥初成立了“甘肃省自卫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由孙伯泉兼任参谋长,所属部队统一编为两个师,陈叔钵任第1师师长,雍国栋任第2师师长。

筹备率部起义

8月12曰,在天水地区做地下工作的中供党员康君实、李般木到达岷县,以王震司令员代表的身份督促周祥初尽快起义。不久,周祥初得知解放军第1兵团已经从陇西出发,向西挺进。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除率部起义,别无出路。于是,他让康君实乘车出发,以期迅速与第1兵团取得联系,并派人联系临潭县的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参谋长杨生华、卓尼大土司暨洮岷路保安司令杨复兴共同起义。洮岷路保安司令杨复兴,时年仅20岁,是原洮岷路保安司令杨积庆的次子。其父杨积庆于1902(清光绪28年)承袭世袭指挥众事兼护国禅师,为19代土司。1921年,以土官兼任南路游击司令,属河州镇管辖,1923年为河州南路巡防军统领。国民正府成立后,于1928年改任洮岷路保安司令,直隶甘肃省正府。1937年,杨积庆的部下姬从周发动博峪事变,杨积庆及其长子遇难,年仅8岁的次子杨复兴继任洮岷路保安司令,成为卓尼最后一任土司,保安司令部日常事务由参谋长代理。周祥初还派人联系拉卜楞保安司令黄正清,发电给胡宗南部的兵团司令裴昌会,督促他们也尽早起义。

与彭德怀部取得了联系

兰州解放后,西野彭德怀司令员,亲自于9月5曰派已任兰州军管会副主的任谦前往岷县,协助周祥初领导起义。任谦到岷县后,与周祥初一起在天主堂召集连以上军官会议,讲明了当前形势,宣布了起义决定。会后,又对部分对起义有顾虑的军官,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使部队的坚定了起义的决心。就在这时,国民傥陇南行署主任、军统特务赵文龙得知周部准备起义的消息,派特务潜入陈叔钵师部,企图策反陈叔钵,狙击周祥初和任谦,破坏起义。陈当即将这一情况向周、任汇报,在周、任的部署下,陈假意答应赵文龙狙击周、任,并把队伍拉出来投靠胡宗南,赵文龙当即派特务带1万块银元到陈处作为奖赏,结果陈拿到钱后,当即将特务扣留。

正式宣布起义

9月7曰,陆聚贤带着王震的指示到卓尼与杨复兴就起义时间等作了具体商议,商定洮岷路保安司令部于9月11曰同岷县一起通电起义。9月11曰,周祥初、孙伯泉、陈叔钵、杨复兴等联名发出了《接受毛主席八项和平条件,待命接受改编》通电,正式宣布起义。9月14曰,彭德怀等电贺周祥初、孙伯泉、杨复兴说:“你等率部起义,加入人民行列,前途光明,殊堪庆贺。”接着,驻岷县的起义部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1军,由周祥初任军长,孙伯泉任参谋长,陈叔钵任第1师师长,雍国栋任第2师师长。同年,11月,西北独立第1军番号撤消,所部改编为西北独立第1师,归属62军指挥,参加进军大西南战斗。周祥初起义以后历任西北独立第一军军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副主席、民盟甘肃省支部委员会委员兼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民盟甘肃省委员会常委、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等职务。杨复兴起义后历任卓尼民兵司令部司令员兼卓尼县县长、卓尼藏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主任、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甘南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陈叔钵,起义后历任炮兵第八基地副司令员、炮兵预备学校校长,转业后任抚顺市民政局长、城建局长、市政协副主席、辽宁省政协常委等职,1974年8月去世。

高卓东军长

1948年1月中旬,回民支队与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第七十五团、第七十六团联合作战,对河北省保安总队王凤岗部设置的平大公路两侧及大清河沿岸的碉堡封锁线发动攻势。到21日,攻克了雄县、霸县、昝岗、牛驼、白沟等地,摧毁了封锁线上的所有碉堡工事。王凤岗在大清河北苦心经营的“三角暗碉、点线封锁”战术彻底破产。5月中旬,回民支队奉命在徐水县北白塔铺附近伏击并击毁国民党装甲车6辆,击毙国民党新二军副军长张辑戎,打伤军长高卓东,歼敌80多人。(似乎应是军长被击毙,副军长受伤)

高卓东军长,保定军校炮兵8期,曾任43师师长、80军副军长、87军军长、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部附,孙连仲将军北平受降时为参谋主任,新2军军长,后不详。

罗广文军长,重庆忠县人,曾任国军第18军第六任军长,为国府陈诚嫡系土木系内曾任该职唯一主动起义的将领。罗广文早年与胡琏同为黄埔四期同学,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9年8月毕业回国 ,在黄埔军校任少校兵器教官,第七期炮兵队长。

1930年秋,罗广文到陈诚的第十八军任炮兵中校营长,治军严明,训练有方,深为得陈诚的赏识。

1931年5月,罗广文随军到江西参加第二次围剿。次年二月,任十四师第四十旅参谋主任。1933年,第十四师扩编为第98师,罗任该师588团团长。 抗日战争前夕,罗已是十八军十四师四十二旅少将旅长。

民国二十六年“八.一三”淞沪战役爆发后,罗随十四师开赴罗店地区。9月1日晚,罗率四十二旅退守顾家角、北塘口、马家宅一线。上海沦陷后,罗在广德参加了阻击日军追击队的战斗。民国二十七年六月,武汉会战开始,罗率部镇守南浔路西侧瑞(昌)武(宁)公路线。9月,罗升任十八军十八师副师长,尚未到职,十八师师长李芳郴因失守贵池要塞畏罪潜逃,遂由罗代理师长。罗到任后,率部到益阳严加整训,提出:“赌博者杀、贪污者杀、奸淫妇女者杀、扰民者杀”。

民国二十八年,罗正式升任师长,移师重庆璧山、北碚一带,担任重庆卫戍任务。1940年春,日军第十三师团突逼宜昌,军委会调18军前往扼守。激战数日,宜昌失守,军长彭善被免职,;罗部会重庆休整。1943年4月10日,日军企图突破长江防线,威胁重庆,逼国民政府投降,发动了对鄂西的攻势。罗广文亲临前线,顶住日军多次猛攻。30日,日军自行撤退,鄂西战役结束,人称鄂西大捷。罗因此获得青天白日勋章。1943年4月,该军参加鄂西会战。同年8月,军长方天调任第54军军长,副军长罗广文继任军长

1944年,陈诚将罗广文调任87军军长。

抗战胜利后,87军番号被撤销。1946年春,罗广文被任命为14军军长兼重庆警备司令。

1946年夏,罗广文率14军进攻晋南,支援胡宗南长官攻打革命根据地延安。1947年,鲁西南战役和羊山集一战,整编66师被全歼,第四兵团司令王仲廉因救援不力被免职,罗升任第四兵团司令。1949年4月,华蓥山地下党为配合匪军,活动频繁。罗广文奉命以川鄂边绥靖公署主任的名义对华蓥山进行搜捕,捕获王代甲等十八人,后将其集体枪杀。11月上旬,罗广文奉命策应宋希濂部向川东前进。12月,蒋介石顾祝同胡宗南先后离川,十八兵团被包围,在邓锡侯的劝说下,于12月25日宣布起义。罗广文后出任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林业厅厅长。

王育瑛副军长,字季雄,1897年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长潭。[1]父王寿荪,母汤氏,育有四子二女,将军居季,故谓季雄。育瑛聪颖豪迈,为父母及胞叔王正雅所喜爱。1915年,王在渔浦高等小学小学堂读书。王正雅就任澧州镇守使后,王育瑛和长兄育质就读于澧县中学,文章冠同辈,为王正雅所欣赏,曾说:“吾家有二千里驹矣”。 1918年,王育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科,与陈诚、王东原、周至柔等同学。

1921年毕业后入川康陈遐龄部队见习,继入建国川军熊克武部供职,三年由少尉排长、连长、参谋、营长升至上校梯团长,受贺龙节制。

1924年,王育瑛随贺龙入贵州铜仁,与剌杀其叔叔的李某相遇,王育瑛历数其罪后将其杀死,然后自首,为广州大元帅府所特赦。

1924年8月,王育瑛随贺龙来到湖南。9月9日占领沅陵,赶走澧州镇守使唐荣阳。1925年1月7日,贺龙为训练收编军队,设立新兵督练处,委第七梯团长王育瑛兼任。1月20日晚,谷青云、贺敦武、王育瑛等率部乘夜以武力解散收编之第六梯团,击毙该团团长田鸿钧。2月8日,贺龙出任建国川军第一师师长,下辖6团,王育瑛任第三团团长。2月24日,贺龙部移驻津市。4月15日,湖南省长赵恒惕委贺龙为澧州镇守使。7月24日,贺龙委王育瑛兼清乡司令,清剿慈利石门的朱华生、王凤轩股匪,王率营长贺桂如等分兵三路分进合击,一举将朱华生等匪部击溃,当地百姓安居乐业。10月,赵恒惕密谋消灭贺龙,派贺耀组、叶开鑫、刘兴、李觉兵分四路围攻澧州,贺龙率部转战龙山里耶一线,不久退回贵州。不久,王育瑛背叛贺龙,投奔何键,何键委王育瑛为慈庸桑清乡司令。

1927年初,王辞职闲居津市。不久,王育瑛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三军第五师旅长。次年春王率部赴长沙,投靠鲁涤平,但所部为鲁所缴械遣散,王被任命为中央军校第三分校上校战术教官。

1929年春,何键任命王育瑛为第二十八军上校作战科长,王以机智胆识,为何键所赏识,旋改任团长。

1931年夏,王育瑛改任第六十二师第一八六旅旅长,率部进驻平江一带,进行剿共。

1934年4月5日,陶广部与独立第三十二旅一个团在朱亭上向红十七师渡袁水时堵击。15日,陶广王育瑛旅在安福里仁与红十七师激战,官兵伤亡200多人。同年10月12日,陶广部王育瑛旅指挥所部向永新以南津洞、牛田一带红军警备游击队进剿,战于黑山,红军遭重大损失。10月,王育瑛部驻汝城,企图堵击长征的红军。11月12日,王育瑛二旅向文明追击红军,在岭秀八里坳、钩刀坳与红八军团第二十一师、红九军团二十二师激战,红军坚持至黄昏即向宜章撤退。

1935年4月18日,王育瑛任陆军少将。10月23日,贺龙率红二方面军突围长征,王育瑛率部防堵,与红二、六军团作战多次。

1937年5月14日,王育瑛任湖南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常澧保安司令,督修慈利至石门的公路,委任张沈川为专署视察员和筑路委员会主任。张系中共地下党员。王接受张的建议,在全区乡保长以上人员中进行团结抗日,共赴国难的宣传。

1937年底,王育瑛任湖南保安第二师师长。

1938年,该师改编为第八十七军第一九八师,王任师长,范致博任副师长,梁祗六任参谋长,凌苞任参谋处长,韩亮宇任第五七一旅旅长,曾绍文任第五七二旅旅长,陶铸、李达材、李秉坤、覃子斌分任团长,唐芳儒(军校四期)、汤子纯(军校五期)分任辎重、工兵营长。率部开赴黄安,参加武汉保卫战。在鄂东掩护国军主力撤退。当防守田家镇、麻城一线时,抵抗日军七昼夜。因全师伤亡惨重,损失过半,撤至沙市整补。后移防石门、慈利,负常德津澧治安之责。清剿土匪,收缴匪枪3000多支,捕杀匪首20余名。

1939年2月,第一九八师改归第五十四军(军长陈烈)建制,移驻常德。这时,日军在侵占广州后继续北进,威胁韶关,王奉令率部驰援。3月中旬,全师向敌反攻,战斗十分激烈,日军伤亡甚大,被迫南撤。王率部奋勇冲杀,收复英德、清远两县,日军只得退守三水、江门一线。4月中旬,第一九八师进驻高要(即肇庆),与日军对峙半年之久。当地48股海滨巨盗感于王育瑛英勇善战而归编。

日军攻占南宁后继续北犯,与国军昆仑关守将杜聿明展开激战,第五十四军奉命驰援,第一九八师由西江转战北江,向宾阳地区推进,并作为全军的总预备队参加了昆仑关之役。

1940年5月,王率部从广西移师云南富宁县,第五九四团覃子斌团于花峒之线占领阵地,与日军形成对峙之局。曾将该师报废的单、棉军服发给边区贫苦的少数民族。

1941年春,王育瑛任第五十四军副军长兼代军长,率全军抗击由越南进犯我国的日军,苦战三月,迫敌后撤。同年夏,王育瑛奉调去重庆,任中央训练团高等教育班第六期大队长。旋调回湖南任洞庭湖警备副总司令。1941年,王育瑛与肖忠贞、张沈川等集资创办九澧中学。

1942年,王育瑛改任第八十七军副军长。该军两度更换军长,王始终担任副职,未予提拨。王育瑛郁郁不得志,就于次年辞职回乡,主持九澧中学校务。受到排挤,遂于1943年返回慈利原籍,主持九澧中学校务(该校已由石门迁至慈利酿河)。

1945年5月,王育瑛改任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第四方面军第四补训处副处长、处长,负责训练新兵,补充抗日前线。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任第十七军官总队副总队长,主持国民党军官复员转业事宜。

1946年夏,王东原主湘,王育瑛出任湖南省政府委员。

1947年12月6日,王育瑛任湖南军管区副司令,并以慈利县最高票数当选为全国国民大会代表。

1948年,王育瑛任第十七绥靖区副司令兼常澧警备司令。

1949年春,王育瑛任湖南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邵阳保安司令。

1949年8月,程潜、陈明仁长沙和平起义。蒋介石任命黄杰在芷江另行组建“湖南省政府”,任王育瑛为省政府委员兼省建设厅长、“湖南绥靖副总司令”,王育瑛追随黄杰由芷江、柳州辗转至海口。后去香港,寄住在友人李宗理办的鸡场。王育瑛指使特务毛维凤、罗文藻等人在常德建立地下武装“中央和平反共救国军”,发展成员400多人。其中部分首要分子打入人民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利用合法身份进行匪特活动。

1950年,王育瑛经香港至台湾,并被补选为国大代表。陈诚以他曾在洞庭湖养殖过鱼,欲任命他为台湾渔业管理处处长,力辞不就。晚年信佛。

1960年,王育瑛因肝病入台大附属医院治疗。1971年,王育瑛病逝,终年74岁。

刘翼峰副军长

1899年生,河北大城人,号上鹏。陆军大学16期毕业。35年4月19日授少将,48年9月22日授中将。历任军政部总务厅厅长,6战区兵站总监,副官出处长,黄鄂要塞司令官,宜万要塞指挥官,43年1月19日任87军副军长,46年任联勤总司令部第六补给区(驻东北)司令,48年春调离,后赴台湾任基隆要塞司令北部戒严区 (包括台北县、新竹县和基隆市、新竹市)副司令。69年6月4日去世。

李秉君(1904―1938)湖南耒阳人。国民党中央军校特训班第四期毕业,历任排长、连长和营长等职。

1938年,任国民党陆军第一九八师五七二旅一一四三团上校团长。随师开赴河南经扶设防。武汉会战开始后,随师驰援鄂东,参加田家镇战斗,奉令固守圆峰山耀影岭一带,阻敌由江湖登陆,策应右翼友军。后日军突破右翼友军阵地,并以海陆空三军优势,进攻其防地。即率部奋勇迎战,与敌往来冲杀,阵地失而复得数次,血战两昼夜,固守不退,完成掩护全线部队安全转移的任务。激战中左颊中弹,仍坚持指挥,终因伤重壮烈牺牲。时年34岁。

范孟声副师长(1899—1938)又名范荩、范致博、范进;江西丰城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曾任黄埔军校第三期总队部教员、第七队少校队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十一军第十师第三十团团长,南下广东途中蔡廷锴率队脱离起义部队,他令特务营在师部布下陷阱,然后命30团架枪休息,将团长范孟声等共产党干部骗至师部前空地集合,派兵强行驱逐,美其名曰:“护送各人离部,使各人安全。” 范孟声回乡之后一度出家为僧。

1930年,经张治中介绍,范孟声在国民党湖南省保安队任上校人事科科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任国民党军第一九八师少将副师长,率部参加武汉保卫战。1938年9月,在湖北黄陂与日军作战时阵亡,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中将。

梁祗六师参谋长、旅长(1893-1951),派名裕升,号羽腾,又号达濂,名清达,学名祗六,涟源市三甲乡十甲村人。1916年长郡中学毕业,1920年保定军校毕业。1927年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谋、军政部中将附员、湖南省政府顾问、长沙绥靖公署中将参议。1939年10月率一九八师五七一旅驻守湖北黄陂及石首等地,击溃日军包围,解救运棉乡民800余人。1940年3月,任七十三军第十五师师长,移防常德。7月奉命进驻家乡蓝田。为营救被安化县政府逮捕入狱的中共党员梁宜苏等4人,曾致函并亲赴安化县找县长周仲衡交谈。1943年12月常德会战中,身先士卒,在石门被转,几乎死难。1944年夏,又移师蓝田,以一营之力扼守尖山岭,日军终不得入。1945年4月率十五师参加湘西会战,率师驰援新化洋溪,苦战43天,大败日军。1945年2月20日擢少将衔。抗战胜利后,出任湖南训练团教育长。1949年因病在家闲居。1951年3月,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以反动破坏罪处死。1985年12月平反,按起义人员对待。

投笔从戎

梁祗六出生书香世家。祖父名靖邦,前清咸丰举人,官授衡阳县五品教谕正堂。父亲名翔云,前清光绪贡生,民国初年官任安化县教育科长。

梁祗六幼入私塾攻读经史,后入新学,1911年毕业于安化县培英高级小学,1916年毕业于湖南长郡联立中学,其深感当时国家兵弱民穷之痛,毅然投笔从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攻读四年,1920年以全班学、术双科第一成绩毕业,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科长、旅长、少将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及中将参议等职。

梁祗六中等身材,肤黑而躯瘦,双目炯炯有光,唯嗓音超人宏晰,1943年五四青年节,他在蓝田火车站大操坪司令台上,面对数千中小学生和国立师范学院大学生,数千扛梭镖鸟铳的国民兵和数千名各界人士,发表了节日讲话。他以宏亮清晰的嗓音,拔动了全场万余人的心弦,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爱兵爱民

1921年,梁祗六任排长期间,部分士兵随地小便而使梁受团长严斥。事后梁叹曰:“军官要爱兵如子,我的儿子随地小便我没骂过,便你们都是成年人了,又是革命军人,不能将自己做小孩看啊!下不为例,从今天起,大家做到爱护卫生好吗?”自此,士兵严守卫生规定。(据当年该排战士梁月章1945年谈及将军生平时的回忆)

1939年10月,梁任国军一九八师五七一旅少将旅长,驻守在湖北黄陂、石首一带,遇日寇突然进犯,10万以上难民聚集洞庭湖北岸,争先抢渡南逃,情况成分危急,他毅然以人民生命为第一位,派出一连士兵维持抢渡秩序,并向难民大力宣传:“有我梁祗六和五七一旅在,就有大家在”。稳定难民情绪后,他不惜犯千古兵家之大忌,背湖布阵,与日军进行了四昼夜阻击战,此役虽使该旅丧员1800多名,但换来了10万以上同胞的生命,尤其在这批南渡脱险的群众中,挟杂有新化、安化、湘乡、邵阳4县去湖北担棉花的乡亲800余人,他们脱险回乡后,个个都感念梁祗六再生之德。

1940年3月,梁祗六任七十三军第十五师。该师师长原为蒋介石嫡系王东原,后王东原升任七十三军军长,仅辖第十五师,继王充任师长的,先后有汪之斌、陈为韩。梁祗六是王东原的内亲,接陈为韩任十五师师长,地位非同一般。同年7月梁奉命进驻家乡蓝田三甲一带,命全师官兵配合当地群众,一道从枫坪、石马山、洪水岭、小冲、殷家桥、湄水岭、尖山岭、田心一线,依山扼水挖筑战壕40余华里,依靠家乡崇山峻岭之险,阻击日军。

此时,他闻蓝田中共地下党员梁宜苏、梁介福、梁辅光、梁杜4人被国民党安化县政府逮捕入狱,立即致函县长周仲衡,极力为4人开脱,说他们均是教师,于乡于国奉献颇大,不要加害并希从速释放。接着又亲自赶到安化找周仲衡交谈,并与王学膺、梁尧天等人联名担保。不久,4人均安全出狱。

湘西会战

1945年4月,日寇在中国开展了最后一次挣扎,发动了“湘西战役”,以日军第二十军团司令官司坂西一良为总指挥,率领其第四十七师团、一一六师团及第八十六混成旅团再加上第三十四师团与六十八师团各一部分,共计8万余人,从武冈、邵阳、新化分3路进犯,妄图占领我芷江陆空基地。梁祗六受命在新化与来犯日军决战。日军进犯新化的兵力为日军四十七师团渡边中将下辖的重广三马联队(即一三一联队)3000余人和下沅市联队3000余人。面对日军的进犯,国军调遣了十五师2个团和七十七师一个团进行阻击。担任主攻的重广三马大佐,挟持着日本关东军精锐之名和武器精良而训练有素,气势汹汹地扑向了湘中大地。他狡猾地施用突击手段,率队从永丰(今双峰)出发,经印塘、青树坪、廉、牛马司后,悄悄地离开了公路西行,经雀塘铺、花桥、武桥、坪上、岱水桥,其先头部队改穿了中国兵衣服,麻痹了群众和国军前哨,一举夺得了渡河船只,于4月14日晚度过资江(在筱溪和沙塘湾两地渡河)而到达禾青(属今冷水江市),担任该联队挺进的先头部队上喜一郎少佐率领二大队900余人,亦以同样方式于4月14日晚渡过资水到达龙溪。此时,梁祗六率领四十四团和四十五团,加上师部特务营(即警卫营)共约4000人,利用了湘中大地的山重水复,与日军开展了顽强的博杀。洋溪附近寨边、麻罗均系平地,树木稀少中,缺乏可掩护地形,日军受我十五师、七十七师火炮袭击,中美联合航空队的飞机也来助战,日寇的两个联队6000余人,被国军阻击得不能前进一步,双方成相持状态。

狡猾的重光三马等部日军,一反以往作战方式,尽量走山间小路,避免与国军作战,以图保存力量,尽快西进。西进途中,屡遭国军十五师等部阻击,损失严重,先进缓慢,从4月13日进入新化县赵家境(距金竹山一公里)后,经过半个多月才到达洋溪。为了牵制国军十五师主力四十三团(团长黄玉溪,桥头河人),日军从武桥派出了一支斥候小分队(相当于国军一个侦察排)约50人,于13日向东进入灏里(厚里),强奸了几名农妇,杀了几条架子猪,抓了几十只鸡,拆毁群众的家具做柴火,烤着吃了一餐后,又向东进入库里,正遇上十五师四十三团驻尖山岭之机炮连喻连长率部赶到,该连以两门六○炮和两挺马克沁重机枪强大火力,打得这个日军斥候小分队狼狈逃窜。

4月15日,梁祗六发现被阻日军已无后续增援的有利战机,知日军已到强弩之末,不但已无力再发起进攻,更无力向蓝田方向进犯,乃星夜命驻防蓝田、三甲的该师主力四十三团赶赴洋溪前线,将该团隐蔽于梅山的深峪密林中,以作为即将开展反击的雷霆重拳。此时,四十三团控制范溪至麻罗,四十四团控制虎旺、王家冲至鸟竹岩,四十五团控制猫儿山、角塘,师部驻在金溪。5月4日,国军统帅部下达了向日军全线反击的命令,梁祗六在73军军长韩溪指挥下,带领全师,向日军侧翼迅速迂回包围,分割围歼,十五师各团先后在洋溪的南冲、旺冲、老屋垣、兽家垣、泥墰等地向日军发起攻击。入侵新化洋溪的两个日军联队6000余人,在南山寨月光山一带被我十五师、七十七师团包围,美国第14航空队(飞虎队)和中国空军第15大队出动大批飞机前来助战,在我陆空协调围歼下,日军疲于东突西窜,到5月18日,重广三马下沅市联队仅余下残兵四、五百人处在国军重重包围中。此时,困兽犹斗的重广三马妄图从洋溪以南杀开一个缺口突围逃窜,敌我双方激战中,我军一发曳光弹击中了重广三马胸脯,敌联队长望广在马油附近被美机扫射击毙。不久日寇小野骑兵联队赶到,方救走残余日军,抬走了重广三马的尸体。

5月23日下午,全线战斗接近尾声。6月7日,国军第四方面军在王耀武总司令指挥下,收复被日寇进占的全部地区,恢复战前态势。伟大的八年抗战最后一战——湘西战役,历时2个月,以中国军队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击毙日军12500人,新化洋溪保卫战,也以梁祗六将军的正确指挥而大获全胜,这一仗打出了我国抗日军队的威风,以往我们为弥补国军武器和训练的差距,经常以2-5倍的兵力来对付日军,这次我军在与敌人1比1的博斗中取得了真正胜利。

历史自有公论

当我军胜利围歼入侵日寇之时,梁祗六所辖十五师有两个连的士兵,趁战火中院宅无人之际,竟入院宅搜掠了一些大户人家的毛衣和绸被。为此,这些大户联名状告到蒋介石的统帅部,造成口实,梁祗六这位非黄埔嫡系将军就成了老蒋排除异己、巩固黄埔嫡系的又一对象。尽管梁祗六将军怒而处决了两名肇事连长,亦无济于事,自己被解除兵权,将十五师交与黄埔七期出身的梁化中(原安化县今涟源市三甲乡三甲村人)。这件事也成了以后史学界对将军的无限嗟叹!

1948年程潜回湘主政,梁祗六被聘为湖南省保安司令部中将处长和中将参议。解放前夕,梁动员了原安化县自卫团长张甫臣及蓝田自卫大队长梁雨田起义。1951年3月,因追究历史问题梁祗六被处决;1985年12月,娄底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批复,1986年元月,涟源县人民法院批复:“梁祗六原系国民党抗日将领,且营救过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和地下工作人员家属,对解放事业做了有益的工作,撤销原安化县人民法院1951年3月的判决。并按起义人员政策对待。”这就为梁祗六的一生作了正确的历史评价。

廖定藩团长(1906—1949)

生于1906年2月6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十三)。湖南湘乡人,字惠源。行伍出身。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训练班第一期毕业。

1927年入国民革命军第2军(军长鲁涤平)当学兵,旋升任第2军教育团第1大队第4中队少尉中队附。6月调任第39师(师长岳森)第105团(兼团长朱刚伟)第1营第2连少尉排长。

1928年2月所部改称第49师(师长岳森)第145团(兼团长朱刚伟)第1营第2连,升任中尉排长。12月所部改编为第4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暂编第7师(师长谭道源)第22旅(旅长李云杰)第4团兼团长朱刚伟)第1营第2连,仍任中尉排长。

1929年1月所部改称第50师(师长谭道源)第149旅(旅长李云杰)第297团(兼团长朱刚伟)第1营第2连,仍任中尉排长。

1932年2月升任第50师(师长岳森)第150旅(旅长朱刚伟)第299团(团长李炎林)第3营第11连上尉连长。9月考入中央军校军训班第一期学习。

1934年6月军校军训班毕业后派任第50师军士训练大队上尉队长。

1935年10月升任第50师(师长成光耀)第150旅(旅长朱刚伟)第298团(团长贺中杰)第2营上尉营附。

1936年2月升任第2营少校营长。11月5日叙任陆军步兵上尉。1939年11月调升第198师(师长王育瑛)第593团(团长李达材)中校副团长。1943年1月23日晋任陆军步兵少校。2月升任第198师(师长叶佩高)第593团上校团长。1945年4月30日晋任陆军步兵中校。1947年4月第198师整编为第198旅(旅长刘金奎),仍任第593团上校团长。7月7日获颁胜利勋章。12月升任整编第198旅(旅长张纯)上校副旅长。

1948年9月调升暂编第57师(辖三团)少将师长。旋暂57师改称第291师(辖三团),仍任少将师长。

1949年4月21日在江苏丹阳与人民解放军作战时阵亡。

覃子斌团长(1892-1944)湖南张家界(原大庸县)关门岩乡三潭坪人。1913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中国远征军第54军198师594团上校团长。曾建“华夏敢死队”与日军148联队第一大队长吉原少佐“战神冲锋队”于高黎贡山冷水沟对决。

覃子斌被士兵们送了一个外号叫“老虎爷”,因为他脾气暴躁,很容易发火,而且和上级领导的关系也不好,经常顶撞上级。如果不是因为他性格的原因,或许早就被提拔为军长了。但是,虽然覃子斌性格不好,他对手下的士兵却非常关心,而他的作战能力非常强,善于使用大刀,所以在远征军中非常出名。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我的团长的原型就是覃子斌将军!

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在攻占北斋公房时,覃子斌带领士兵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北斋公房两边有两座小山,在敌我对峙的状态下,覃子斌部队在东,敌人在西,两座小山的距离大约只有三四百米,但覃子斌一方的后部有残留的敌人,敌人的后方也有超越上来的盟军。此时,覃子斌留下一批人在第一营守山,自己率领另一批人马去封锁从马面关到北斋公房的大路。他率领官兵用炮弹攻击敌人的四周,但仍然很难彻底攻破,后来敌人也改变了策略,从最初的一枪不发,到后来五架重机枪、十几架轻机枪同时扫射,这使得覃子斌的队伍伤亡惨重。

覃子斌在战斗中受了伤,一条腿被炸断,一双手也被子弹击中,但是他要求士兵背着他,仍然亲自率队作战,最终攻占了北斋公房。战后,士兵把他送到后方医院,但仍旧由于伤势严重而于6月2日牺牲,享年52岁。而此时升任198师副师长、晋升陆军少将的命令还在传递的途中!

覃子斌的尸体从前方抬回来时,所有士兵都为他悼念,场面非常感人。他牺牲时当过9年连长、9年营长、9年团长。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现葬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原称:大庸)永定区回龙观(烈士塔)右侧,半山腰,墓地于文革中毁坏,现重立。其部多为湘西地区的农民,却也敢于为国捐躯。

周少宾(1913-1947), 湖北沔阳人,1930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曾任国民革命军51旅少将团长,后任第七十三军第十五师少将参谋长。1947年5月16日在山东蒙阴与人民解放军作战时兵败自戕。7月30日追赠陆军少将。

1933年10月军校毕业后历任湖南省保安处下级军官。

1935年9月14日叙任陆军步兵少尉。

1937年5月13日晋任陆军步兵中尉。

1938年1月调升第198师(师长王育瑛)参谋处(主任凌苞)作战科少校科长。

1939年1月升任第198师第592团(团长邬子云)中校团附。12月考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七期学习。

1942年7月陆大毕业后派任第15师(师长梁祗六)上校参谋长。

1945年4月30日晋任陆军步兵中校(直晋)。9月调任第57师(师长陈嘘云)上校参谋长。

1946年1月调任第74军(军长施中诚)参谋处上校处长。6月第74军整编为第74师(师长张灵甫),仍任参谋处上校处长。9月调任整编第57旅(旅长陈嘘云)第171团上校团长

唐芳儒营长:湖南慈利后任交通警察苏州交警第五总队少将总队长。

汤子纯营长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六日,大庸解放。曾任祁县县委副书记、南下县委书记等职的张宏光被任命为大庸首任县委书记兼县长。

主政家乡初始,张宏光将“肃匪”作为大庸县委主要任务,亲任清匪治安委员会主任。通过“讲形势、讲政策”开展政治攻势,促使张晋武、汤子纯率部湘西人民自卫军”,人枪约1200左右投诚,转任大庸县清匪治安委员会副主任,震慑境内其他匪军,再迫使反共救国军屈定义、田家农、覃章鑫支队和张宏勋、周笃洪匪团缴械投降。

罗树甲师长(1878年-1944年)字衡平,耒阳哲桥樟树桥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参加过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少校营长、上校团长、第十九师五十五旅旅长兼衡阳警备司令、十九师副师长、湖南省保安处副处长兼长沙警备司令、第十八军副军长、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

1919年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后,充任张宗昌部见习军官一年。

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四师少校营长,攻克后,升任第八军第二师三十团上校团长。

1929年春,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师五十五旅旅长兼衡阳警备司令,奉令到耒阳“清剿”共产党游击队。

1930年6月,任十九师副师长兼第五旅旅长,率部去长沙抗拒红军的进攻。任第一、第九两区保安司令兼湘鄂赣剿匪指挥、湖南省保安处副处长兼长沙警备司令,镇压共产党员与工农革命群众。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七军一九九师师长,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在支援台儿庄、保卫大武汉诸战役中,与日军苦战,先后收复了安徽潜山等地。

1939年任第十八军副军长、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驻守湖北沙市、宜昌。

1941年,率部与日军在宜昌作战,全军覆没,仅以身免。不久,因病回家休养。

1944年日军陷耒阳,罗病中被俘。后不甘侮辱,服毒自杀,终年64岁。

苏令德副师长(1902-?)号子云,云南昆明人。生于光绪二十八年。毕业于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第三军广东大沙头军校。历任第三军第七师参谋处参谋主任,军部参谋处科长。苏令德解放前逃往缅甸,投奔李弥去了台湾,据说曾任台北市市长。苏令德的夫人,是国民革命军南京中央军校校务委员朱培德的妹妹(还是女儿?)1945年任第十集团军参谋长。1948年任云南大理师管区少将司令。 曾充陈诚武汉卫戍总部参谋处长,

刘爱山参谋长(1903-)湖南湘阴人,1926年10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第一九九师参谋长。民国19年任国民党湘阴县党部常务委员,兼岳(阳)湘(阴)平(江)3县保安大队长,在新市、洪源一带大肆“清乡铲共”,杀害共产党员、赤卫队员和革命群众多达764人,因“功”被擢升为湖南保安第三团营长,1年后升该团上校团长。23年与湘阴人杨士杰、何源勃等8人歃血为盟结成团伙,号称“八大金刚”,刘为头目。26年调升第一九九师五七四旅少将旅长。27年5月任第一九九师少将副师长兼师政治部主任,在合肥参加抗日,部队被日军打垮后退回湘西整训。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第一九七师师长。35年得人保荐出任国民党军政部监护兵第三团少将团长。36年2月回湘阴任县参议长兼自卫总队队长。1949年湖南解放前夕,刘爱山鲸吞全国救济总署发下的湘阴垸区巨额贷款潜往台湾,得同乡龙子云介绍,任台北市“英雄”馆馆长,并当选台北市参议会议员。

王严师长(1905-1977),回族,原名王礼贤,字力行,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民主街人。少年时在马头镇求是小学读书。1920年随家迁居江苏省南京市,在南京中学读书。先后就读于上海法政大学、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辎重科,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第4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98旅旅长,第118师师长,第32军、第18军副军长,整编第51师师长,第51军军长,第12兵团副司令官。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衔。

大革命时期

1924年6月毕业后,入上海法政大学肄业一年。1925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接受军事教育,参加了第二次东征。1926年1月毕业后留校任第4期政治科区队长,同年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2师排长,第21师监护队中尉队副、辎重队队长,11月任第21师62团1连上尉连长。1927年6月任该师司令部上尉参谋,参加了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9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52师3团3营少校营长。1930年9月升任中校团副。1932年10月任第11师61团上校团长。1935年10月任第98师292旅少将旅长。1936年2月任第98旅旅长。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9月在上海罗店抗日战役中负伤。1938年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18师师长。1939年年3月率部参加南昌对日会战,6月被授予陆军少将衔,11月参加桂南对日会战。1943年11月参加常德对日会战。1944年10月任第32军副军长,第18军副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底起任国民革命军整编第51师师长。1946年3月任第18军副军长,5月改任整编第11师副师长。1947年3月升任第51军军长。1948年2月晋升为陆军中将衔,第12兵团副司令官(未到职)。10月任第51军军长。1949年夏到随国民党军兵败到台湾。

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任第12兵团副司令官,澎湖防卫司令部副司令。1962年退役。

1977年病逝于台湾省台北市,终年72岁。

钟祖荫师长:(1903~?)国民党少将,别号厥昌,江西修水人。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军政治部委员,军务司副司长。任87军新编第二十三师师长,湘乡阻击战中,日军即分三路向湘乡进犯。国民党新编第二十三师师长钟祖荫奉命率部从重庆开来湘乡阻击日寇,这支部队战斗力较强、依据东台山天险,一次又一次的击退了日寇133联队的进攻,洪家坳阵地前,尸横遍野。1945年2月授陆军少将。参加徐州会战、随枣会战、鄂北会战,第一、二次长沙会战和桂柳会战。1946年任联勤司令部驻新疆供应总局喀什分局局长。1947年任128师少将师长。1949年到台湾,任“国防部”第四军官团团长.1958年退役。

盛逢尧师长 (1897--1951)中将。字克私,江西武宁人。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第2期毕业。1933年9月任第5师30团团长,1935年任独立第36旅旅长,1936年任第五师少将副师长,1938年任新编23师少将师长,1944年回乡赋闲,1948年任第16绥靖区少将高参,旋任第17纵队司令,6642部队军长。1949年在湖南沅江兵败被俘,1951年10月在江西武宁被处决。 盛逢尧,谱名广仁,号克私,国民党军中将军衔,1897年出生于江西武宁县甫田乡。1919年6月他投奔民主革命先驱李烈钧将军麾下,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在李烈钧将军亲手创建的赣军赖世璜部从军,期间先入云南陆军讲武堂韶关分校第二期学习半年,旋转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五期步科学习两年。抗战伊始,盛逢尧出任中央军第5师——不久即改编为新编第23师师长。抗战时期亲率部队在一线,与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数支所谓甲等精锐师团浴血死拼作战七年,迭挫强敌,鲜有败绩,打得日军惶恐不安、高度戒备……缴获日军文件云:“如遇新23师(盛逢尧部),作战不可轻敌”;并叫嚣:“抓到盛逢尧要活剥了他的皮”;还专门印发《对广仁部队作战的研究》的小册子来对付他……日军战史数十次提及其部番号,国民党军战史亦有:“战斗以盛逢尧师为最烈”的记载。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盛逢尧将军留下一个铿锵背影,为赣籍子弟在抗战报国的历史漫卷中,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父亲盛于中,又名盛唐,早年满怀爱国热情参加国民革命军。抗日战争时期,因与盛逢尧将军是同乡,父亲一直在盛逢尧将军的部队服务,于新编第23师中先后任特务连连长、工兵连连长,随将军转战于湖南、湖北等抗战最前线。1938年为躲避日寇战火,母亲带着我离开家乡去军中找父亲,抗战期间我们一直在家属师部留守处。母亲在留守处被服厂为前方将士做衣服,耳闻目睹盛逢尧将军抗战的一些小故事。新中国成立后,承蒙党和政府的培养,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现退休在家。眼看日本右翼分子重新抬头,频频制造事端,使我思绪万千,回忆起小时候所经历的抗战,愿将当年所见所闻的盛逢尧将军故事与大家分享。

盛逢尧将军治军有方,带兵打仗非常勇猛。抗日战争时敌我经济实力、武器装备都非常悬殊,中国人民为抗击日寇侵略,大多要靠血肉躯体和顽强精神。盛逢尧将军深蕴此理,为振作士气,每次作战他均将指挥所设在部队前沿阵地的3、5华里的范围之内。遇有攻坚任务,需组织敢死队猛冲强攻时,他一般都不顾危险亲自到前沿阵地动员打气,为官兵壮行。当战事危难关头,他多次置生死于度外亲率部队冲锋陷阵,使形势化险为夷。他本人因此在抗战期间多次负伤,这些战役在他身上总是留下各种印记。我记得将军腰上有个皮制图囊,该囊有个弹孔,这其中竟然有个戏剧性的故事。那是一次异常激烈的战斗,前哨阵地被日军夺去,将军非常气愤,赶赴前线,亲率部队冲锋,夺回了前哨警戒阵地。从阵地下来时,他感觉到腰上隐隐作痛,发现皮囊上有一个子弹孔,原来他在冲锋时被日军击中,幸亏当时囊中放了几块银洋,救了他一命。

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盛逢尧将军上战场不仅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还十分注重培养官兵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提拔干部唯勇是举,把不怕死作为最主要的考量指标。记得有这么件事:那是一次非常惨烈的战斗,我方前沿阵地重伤阵亡很大,盛逢尧将军赶赴前线坐镇营部指挥所督战,同时沿途收容友军的失散官兵。正巧收容了一名在友军任排长的武宁籍青年,这时前沿的战事依然在惨烈地进行,负责前沿阵地战斗指挥的连长又不幸阵亡。这个消息让指挥所内的一片沉寂,军官们的心情十分悲痛复杂,大家都知道这是该次战斗中该连的第七任连长,此前六位均已重伤或阵亡。他立即叫来刚刚收容的那名武宁青年军官,大声问道:“你怕死吗?”答曰:“不怕”。又问:“敢跟我打硬仗吗?”,答曰:“敢”。将军对他大加赞赏说:“那你就去阵地上当第八个连长”,并命副官当场填写委任书,交给该青年火速到前沿阵地就职。果然,这位连长丝毫未辜负他,表现非常勇敢,可惜最后亦壮烈殉国。盛逢尧将军平时在部队对官兵很亲和随意,但在战场上说一不二很是威严,一些连、营长甚至团长都很怕他。作战中他时常亲临前线阵地督战,对懈怠任务、擅自撤退及逃跑者毫不手软,立即就地正法。正由于他长期于战场上身体力行,带出不少骁勇善战的部属,把部队锤炼成一支抗战铁军。

盛逢尧将军战斗意志顽强,他认为即使对日作战处于劣势,但也千万不能输在精神、气节和意志上。他与日军作战真正体现出“血战到底”的特点,因此,日军都怕他的部队,对其高度戒备。据父亲说,盛逢尧将军的新23师英勇顽强,总是攻击则打前锋,撤退就打掩护,几乎每次作战都担任重要任务,当时在国军中无人敢小视。盛逢尧将军指挥作战非常“猛”,打起仗来不见书面命令绝不撤退。即使战事异常惨烈,他总以战役大局、民族大业为重,不保存实力,不惜部队拼光,最后官兵子弹打光,就拼刺刀,直至肉博撕咬,坚持与日寇死拼到底。有几次作战中,与日军杀得难分难解,他也杀红了眼,集团军霍揆彰司令屡次打电话到他指挥所,命其撤退。将军却两耳不闻,依然指挥部队与敌血拼。最后,霍揆彰发了要其撤退的书面电文,他才无奈奉命撤退。因为书面命令是可以作为不听指挥的证据,战后是要依军法处置的,故其不得不从。后来,他前期所属的第20集团军司令霍揆彰和后期所属的第10集团军司令王劲久都清楚他这个脾气。说盛逢尧只要与日军交上战,想叫其撤退,打再多电话都是徒劳,非要向其下达严肃正规的电文命令才行。

记得1942年过年期间,盛逢尧将军率部北渡长江,反攻日军占领区,连续端掉了日军一个又一个隐蔽坚固的碉堡。打得日军纷纷弃城逃窜,所部作战勇敢屡屡得手,成功收复沙市与潜江之间的大片地区。这其中有不少逃跑不及的日本兵,早把所谓的武士道信条抛诸脑后,硬是被盛逢尧部活捉了十余人。战役结束后,当地群众得知盛逢尧部活捉了不少日本兵,自发到盛逢尧将军的司令部请愿,状告这些日本兵在当地大肆奸淫虐掠的禽兽行径,血衣、污裤等大量证据呈到案头历历在目。盛逢尧将军见这些日本兵欠下如此多血债,义愤填膺,激动地说:“侮我百姓同胞者一个不留”。遂拍案决定将俘虏交由地方群众公审,尔后尽数就地正法。他是正规军校出身的将领,知道战争法对俘虏有所保护不能枪决,但面对百姓的血泪控诉确实于心难以再忍。更何况是这些日本兵违背战争法在先,因为战争法同时也规定战时不能祸及平民。他当时在军中本就受到排挤,这些当然都未成为其免责的理由。据说,盛逢尧将军后来虽主动向战区报告了此事,但战区方面还是给予其处分。

盛逢尧将军带兵非常严格,部队纪律严明。记得当时部队刚刚驻扎湖南省桃源县某地休整,正值李子成熟季节,有一个士兵忍不住嘴馋,摘了当地百姓的李子吃。盛逢尧将军获悉后,将该部的团长狠狠批评了一顿,该团长立即责令该士兵所在排的排长带着士兵去老百姓家中赔礼道歉、补偿价款,取得了老百姓的谅解。1942年部队经数月作战攻占江北大片沦陷区,日军撤退时全面施行所谓的“三光”政策。将当地百姓的房屋尽数烧毁,弄得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盛逢尧将军率部驻扎后,为了帮助百姓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他立即命令各部在驻地帮百姓盖房子,虽然大都是茅草土屋,但总算让百姓有了个容身之所。每次部队驻扎地方,盛逢尧将军在督促各团加紧修筑防御工事后,均要求所属各部帮助驻地百姓搞好农事生产。并要求官兵全部自带粮食,严禁到百姓家中吃饭。当时我虽然年纪尚小,但清晰记得在农忙时去父亲休整驻地,总能看到官兵在田里帮百姓收割稻谷,或是军官在田间地头向官兵作帮工动员讲话的场景,军民关系很是融洽。

(盛成口述 黄礼霖记录整理)

李士林师长(1898--1958)号选之,陆军中将,河北蠡县滑岗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步科毕业。1932年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3师127旅253团上校团长,1933年7月任第43师127旅上校副旅长,1935年5月任剿匪第3路军少将参谋长,1936年3月任第99师297旅少将旅长,1939年11月任第99师副师长,1940年6月任中央军校(即黄埔军校)第7分校第十七期第十三大队少将总队长,1941年4月调任军政部第7补训处任少将处长,1942年初赴抗日前线任第87军43师少将师长,1943年4月参加鄂西会战,1943年10月参加常德会战,1944年参加桂柳会战,1945年参加湘西会战,1945年7月27日率部收复日军占领的广西义宁,1945年7月28日率部收复桂林。抗战胜利后于1947年3月任整编第32师副师长,1948年晋升为陆军中将。同年3月任新编第2军军长兼保定警备司令,9月任第101军军长,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和平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3兵团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张家口市政协参议及张家口市水利局局长等职,1958年不幸逝世于张家口。

金德洋师长(1895~1979),字普仁,生于中医世家,祖籍建湖县建阳镇,父时迁居八滩镇。

民国6年(1917),金德洋毕业于省立淮安中学,任建阳小学教员。翌年,投笔从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步兵科,民国11年(1922),分配至浙江第一师见习。北伐初期任连长,在仙霞岭战斗中率百余士卒袭击十倍之敌,取得了胜利,长官惊奇才能,以后常委其为先锋。民国16年(1927),在龙潭战役中,与孙传芳部激战,全歼反扑之敌,金德洋立功受奖,被擢升为中央军校交通大队第二中队中校队长。民国19年(1930)年,金德洋任宪兵第一团团长,驻防苏州,负责维持京沪、京杭两条铁路后长江下游水域交通安全。“一二八”事变时,在上海对日作战中,金德洋部支援十九路军,成绩显著。民国22年(1933)年,任国民党陆军43师255团团长,民国24年(1935)任43师参谋长。曾追剿红军于湘、桂、川康、陕、甘等地区。民国26(1937)抗战爆发,金德洋升任旅长。民国28年(1939)初,继任43师少将师长,是年6月升为中将师长。与日本侵略军转战于第四、第六、第九战区,亲率所部参加对日之运城战斗、武汉会战、昆仑关会战、长沙三次会战,以及荆沙之役、郝穴之役。每遇战况激烈时,金德洋都亲冒弹雨,督师冲杀,与士卒共甘苦。民国30年(1941),金德洋兼任湘宁师管区司令。民国32年(1943)1月,调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班第一期受训,毕业后,任侍从室中将高参。第二年调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办公厅中将主任,负责办理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及党政高级班,为从日本侵略军手中收回台湾准备军政管理人员。抗战胜利后,调任国民党国防部监察局副局长。

大陆解放后,金德洋带着长子去了台湾,不久离开军队,任台湾盐业整理委员会委员,制盐总厂顾问。并著有《移兵移民》等书。1979年12月15日患脑血管病逝世。

张训行、出身马来西亚后到中国抗日 毕业于 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

193X年下半年初,我在香港南中学高中,及艺化美专毕业后,便立即返回山打根家,到家后我随即将在香港,所看那部焦士抗战影片的内容,详细情况告诉了长辈们,并提出要紧跟孙中山,回国参加抗日,这时长辈们百般阻止,我只得偷偷的下定决心,放弃自己的学业,青春,和财产的继承,去买了船票。

于193X年底不怕千辛万苦,远涉重洋,通过太平洋,经香港、及广州湾、广西等地、终于193X年1月回到中国贵州独山。并于同年1月份考进了,旧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四分校(该校原系广州黄埔军校迁此),华侨总队第九队(当时校务委员韩汉英,华侨总队队长黄伯强中,都是海南岛人)。

194X年8月初我毕业于旧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四分校,华侨总队第九队步兵科。毕业后被派到旧八七军四三师,一二七团三营八连任少将军,可是任职约4个月,发现师、团长都在刻扣军粮,使士兵们吃不饱,骨瘦如柴。194X年4月初,日寇打到湖南宝庆。旧八七军军长高卓东命令,旧四三师长李士林,奉令调往宝庆战场与日寇作战,可是作战没几天,即被日寇战败,那时反动四三师,官兵伤亡惨重,尤其是逃兵甚多,这时旧八七军军长,只得下命将反动四三师师长李士林,把全师调回川东龙潭整训,及增加新兵,在整训时我被升为少校。

194X年4月中旬,那反动四三师师长,召开一次扩大会议,并在会议中指名要我发言,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得在会上提出了三点意见:“一、不许刻扣军粮。二、当官的的必须要以身作则,摔身躬行,与部下同甘苦共患难。三、士兵患病要派专人照顾,当官的要经常去问候”。

不料那反动师长李士林,便立即大发脾气,并大叫一声;“散会”。在散会后次日清晨天未亮前,特务连老班长张文斌(原系我连老班长,在整训时调特务连),奔到我连处,并将昨天开会后的全部情况告诉了我,同时还关照叫我立即逃跑,因为师长李士林怀凝你(我)是共产党,并且立即下令派人,在今天傍晚前抓你(我)。张文斌老班长讲这句话时,紧接再讲;“张将军”你快点逃吧!如果你还不逃走,给他抓到,那你就没有命了!老班长讲完这句话,就走了,当张文斌老班长离开我连后,我随即奔到税警连姜连长处(同学),询问是否有这件情的发生,当我与姜同学见面时,姜同学对我讲:“确实有这件事情的发生”紧接又讲“:当同学们得到这个消息时,曾聚在一起,想办法救你;我就是这样在张文斌班长的暗中指出报告,以及各位同学的大力帮助下,才安全逃离了那反动八七军四三师。

但是当我逃到湖南泸溪后,阎排长将黄天福同学,写给我的一张条纸转交给我时,叫我立即逃往湖南阮陵,到阮后随即找一家丰泰碾米厂厂老板刘芳,她会救你(我)。当我从泸溪乘船一天,便到了湖南阮陵,下船后找到了丰泰碾米厂,并会见了厂老板刘芳,这时我立刻将黄天福同学,所写的那张条代交了给她,她看了条纸后,便立即收留了我,我就是这样安全的在丰泰碾米厂住了下来。不料我到厂后约三个月,由于有坏人向当地反动新兵连报告,我再次被抓,并将我反手捆绑,吊在反动连部的屋梁上三日二夜,而且还不断的鞭打,最后的一天,丰泰碾米厂老板刘芳,她化了二十担大米,塞给了反动新兵连连长,才将我从死亡中救了出来,并及时把我送进当地一家教会医院进行治伤,住院一个月,伤势基本痊愈,她考虑怕我出院后,再次遭受坏人的陷害,因此在我出院前一天,就为我买好一张去湖南辰溪云麓中学的船票,在我出院的一天,亲自送我去辰溪云麓中学,补习文科,接着她就返回阮陵丰泰碾米厂。

当她回到厂后,她很不放心,继续不断的怕我再次受到坏人陷害,随即把丰泰碾米厂的全部财产转给她的亲戚,个身再次来到辰溪云麓中学找我,当她与我见面时,她立即把她放弃阮陵丰泰碾米厂,全部财产的经过,一一告诉了我,同时还下脆向我提出要求,要与我成亲。我听了心里在想,我这次回国是为了抗日。在抗日中由于国民党,八七军反动四三师又师长李士林挂羊头卖狗肉,不断的扣士兵军粮,我为此在会上向他提了意见,竟遭致杀身之祸,幸得同学相救而逃脱。

可是我逃到湖南阮陵,仅三个月,再次被反动新兵连抓捕,险些被杀害,幸得丰泰碾米厂老板刘芳女士相救,如今她为了使我得到永远的安全,再次放弃了丰泰碾米厂的全部财产,今向我提出要与我成亲,这时我在考虑如果我不答应她的话,可能造成她走上自杀的道路,这样就会使我永远对不起她,况且我是一个归国华侨,在中国举目无亲。最后我只得答应了她的要求,从此我俩结成了夫妻,她改名刘爱芳(江苏常州人),从这时起,她带着我离开了辰溪云麓中学。

那恰巧是194X年11月初,她为了我的安全,带着我徙步经湖南安江,衡阳,长沙,及湖北武汉,在这漫漫的行途中,好不容易终于194X年初,经江苏南京乘火车到了上海。到了上海后,于同年三月我找到了堂兄张训芳,他当时是住在四川北路横浜桥美眉里6号,他是在横浜附近一家广公小学任老师。194X年9月1日,经堂兄张训芳的一位姓郑朋友介绍,我去旧上海市卫生防疫总队任事务员工作。

194x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解放后仅三天,上海市人民政府发下了干部登记表,我接到发下的表格,利用当晚饭后的夜里,将表格详详细细的填好,在次日上午上班的时候,把表格交给了防疫总队总队长刘绥亘,及军代表张祖甲。194X上海解放约半个月,陈毅市长曾打电话,给防疫总队队长刘绥亘,叫我马上到市政府,陈毅市长要找我谈话,当我接到总队长刘绥亘的通知后,便立即奔到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并由一位解放军战士领我上楼,到陈毅市长办公室,从这次陈毅市长与我二个多小时的谈话,使我开始懂得了共产党的爱国爱人民的整个内容;更使我懂得唯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唯一道理;唯有共产党,才使我真正,澈底的摆脱了蒋介石国民党的陷害。因此我立即在谈话最后向陈毅市长表态,今后我一定全心全意的为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到底。从谈话这天起陈毅市长,就将我的工资制,改为供给制。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七、八月份浦东老港,六灶港一带,发生大潮汛,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出海塘救灾医疗号召,并成立了海塘救灾医疗队,那时我妻子刘爱芳即将临产,我顾不上照顾她,我为了报答党的救命大恩,只得请邻居代为照料,我立即响应党的号召,随即响应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号召,向海塘医疗队报了名,在史济元,宋祖武二位医师的领导下,开往浦东老港,六灶港一带进行救灾医疗工作。1949年底,海塘救灾医疗队,在浦东老港,六灶港一带完成了任务后,返回上海市防疫总队,那时我妻子已为我生下一女儿,起名张XX。

。以上是我回国前的家庭大部情况,及回国参加抗日,在抗日失败后,于整训时,由于反对蒋介石反动八七军四三师,险遭致杀身之祸而逃走的全部经过。以及上海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市长 陈毅和我谈话的全部过程。写成这份资料谨呈组织,我是从未参加任何党派的人,同时现在我全家仍侨居在马来西亚沙巴州、山打根、 和新加坡。只有我和一个女儿,一个女婿及一个孙子在上海,虽然我年岁已百,但是我的爱国思想,依然如初,可是祖国统一台湾大业尚未成,我希望在民革组织里,继续受到爱国思想的熏陶,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而贡献微薄之力。 龙云本人小时候习武因为工作,生活,关系没一直练下去所以武功平平只是喜欢武术希望大家不要把中国人的国术遗忘.....

1924年,周普生出生时,上面已经有了一个哥哥,在他长到18岁时(1943年),大他几岁的哥哥已经参军,后来在抗日战场牺牲了。

周普生参加的部队是国军87军第23师68团1营,他被编入机枪连当了一名普通士兵。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任务是打游击,面对小股的日兵,就干掉他们,遇到大部队就撤。”周普生说,这段时期主要是保存实力,对日本驻军进行骚扰。1943年12月,部队进驻到黄家大堡(音),周普生所在连队被安排在山上坚守阵地,一直到这一年的大年夜(除夕)才下火线。

阻击战中被敌军击中腹部

1944年农历正月初一,周普生所在部队接到命令,调往江西方向驻防。

周普生说,部队行至湖北石首境内时,遭遇敌人阻击,打了一个星期的仗。

“那个时候,日军试图通过公安,往澧县方向转移,再次进犯常德。我们的阻击战就是要拖住他们。”周普生说。

“在杨家厂那个地方有一座大山,上头命令我们必须在某日的八点以前到达指定位置,但由于驻地离那座山太远,我们昼夜行军走了三天三夜,等我们赶到时,日军已经先到那里占领了那个地方。”

周普生说,杨家厂属湖北,河的对面就是湖南。“一个那样大的山,很高,很陡,我们只有一个团3000人,日军的兵力是我们的好多倍,这场仗,我们伤亡很大。”

战斗异常惨烈。先于机枪连与日军接火的是三个步兵连。让周普生至今记忆犹新的是,第一个步兵连队伍还没有散开形成阵势,就被日军的机枪连一阵狂扫,打得只剩下20来个人。最后,三个步兵连打得只剩下一个。“有一个连,除了传令兵、伙夫和连长外,全部阵亡。”

也就是在这一次阻击战中,19岁的周普生被敌军击中腹部,“差点丢了性命”。

在步兵连之后,机枪连紧跟上。当日军推进到400米左右的时候,周普生所在的机枪连开始射击,他使用的马克沁重机枪,一个弹链可以击发250发子弹,击倒了不少日军士兵。就在他集中注意力发射子弹的时候,一颗子弹穿透了周普生的腹部。

说到这里,老人捺起上衣,让记者看他的伤口。尽管已经过去67年,但深陷的伤口仍象一条蛇一样,紧紧地贴在周普生老人的腹部。“每当变天的时候,这里就会隐隐作痛。”

被刺杀的1000多名伤兵铺成“血墙”

周普生被击中后,立即被战友送往部队医院,后又转入当地的医院,住了一个多月院后,周普生再次回到部队。新的战斗又将开始了。

1944年6月间,周普生所在部队被调往湖北宜昌市长阳县。随后,又进攻五峰县渔阳关的守敌,在这里,他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惨无人道的疯狂本性。

资料显示,渔洋关位于湖北省五峰县东部,距县城70公里,处两省(湖南)四县(宜都、湖南石门、长阳)交界地,历为江汉平原、三峡地区通往鄂西山区的“咽喉”要道,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渔阳关地名还出现在很多武侠小说中。

1943年,日军发动了鄂西攻势,攻陷了渔阳关。

作为援军,周普生所在的87军23师参与收获渔阳关的战斗。由于山高路陡,来不及撤退的日军炮兵连,被围困在山上全部消灭。“当时,他们的辎重太多,根本来不及撤退,就被我们歼灭了。”

“我们在上山的时候,那一条路上几乎全部是被日军枪杀的伤兵,有的血已经凝固,发黑了,全部都是苍蝇;有的看上去还新鲜,血还是红的,显然是刚刚死去不久的伤兵。”

周普生说,在他们到达之前,18军11师抵抗日军长达数月,随着日军的疯狂进攻,阵地反复争夺。疯狂的日军竟然对手无寸铁的伤兵医院发起进攻,将所有伤兵全部屠杀。“我们到达时,看到路边上是一排排靠墙躺卧着的尸体,有的人手里还端着饭碗。”

“敌人来了后,对那些跑不动的伤兵,就是几刺刀,伤兵们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周普生说,那条山路有几里路长,路边上全部是被刺杀的伤兵尸体。黑色的血迹遍布整个山路。“一路走过去,全部是这样的景象,足足有一千多人,看得人都发麻。对日本鬼子的仇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经过几天几夜的战斗后,渔阳关终于收获,但周普生所在的100多人的机枪连,到这时已经只剩下60来个人了,有一大半战友将生命留在了渔阳关的土地上。战斗结束后,周普生所在的87军23师移防湖南慈利进行休整。1945年,经过休整的部队,绕道四川秀山进入贵州进行整训。

在贵州结束整训任务后,周普生离开部队,身无分文的他开始沿途讨米往湖南方向走去。一个多月后,21岁的周普生回到老家东湖堂镇。回家时他才知道,早于他当兵的哥哥已经阵亡,最小的弟弟因病死亡,还有一个弟弟失踪,家中仅剩下他和另一个弟弟。

回家以后,周普生开始了和所有同龄人一样的农家生活,并结婚生子,从此再没有走出过家乡。那些当年流过鲜血,看着战友们献出生命的地方,只在梦里再现过。

由于历史的原因,周普生忌谈那段当兵的经历,他那些英勇杀敌的故事也不为人所知。直到60多年后,周普生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打开了记忆之门,为人们讲述那段鲜为人知的英雄历史。

二.第八十七军

该军前身是青年军一部。1944年底至1945年初,国民党军招募知识青年入伍,编为青年军第201至第209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以青年军第208、第209是编为第31军。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进行编制调整时第31军番号被裁撤,原辖第208、第209师合编为新的第208师,下辖第1、第2、第3旅。1948年9月,在辽沈战役中,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对东北地区的防御力量,以青年军第208师扩编组成第87军,隶属华北“剿匪”总司令部,

1948年夏由青年军第二O八师扩编而成,段沄任军长。辖新编第33师、新编第34师、新编第35师,同年9月改番号为第22O、第221、第222师。分别由陆静澄、王永树、周雨寰任师长。该军原驻北平,后调至唐山,继而驻塘沽。1949年2月该军退至淞沪后仍隶属第十七兵团。

1948年9月由整编第208师改称第87军,军长段沄。后朱致一升任军长。该军在淞沪被歼后。1949年8月以该军残部编成1个师,另将交通警察第九总队改编成1个师归隶该军,该军辖2个师,221师、222师。1950年5月由舟山撤到台湾,驻台中彰化。1952年5月又缩编回第208师。1952年5月撤消番号。

第87军历任军长:段沄(1948—1949.9)、王永树(1949.9—1949.10)、朱致一(1949.10—1951.3)、邹鹏奇(1951.3—1952.5)

第220师:1948年9月由整编第208师第1旅改称。1949年9月撤消番号,所部并入第221、222师。师长陆静澄/顾德治(1948年10月)

陆静澄(1902-) 字正庭,安徽灵璧人。中将。1926年10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历任青年军第二0八师第一旅少将旅长、国民党87军第33师师长、第220师师长、金门守军第19军军长。1953年7月15日黄昏至17日19时许,陆静澄与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金门“防卫司令”胡琏,副总指挥柯远芬中将,十九军参谋长萧锐少将、第四舰队司令黄震白少将等率领国军2艘军舰、6艘登陆艇、5艘炮艇、21辆水陆两用坦克共1.3万人,在海、空力量和十几架运输机空降伞兵的配合下,大举进犯东山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一军、第二十八军八十二师、第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和东山公安八0团打败,共损失兵员3379人、坦克2辆、登陆艇3艘、飞机2架及千余枪枝弹药及其它军用物资等。

第221师:1948年9月由整编第208师第2旅改称。1950年5月与第222师并编为第208师。师长王永树/吴渊明(1949年9月)

吴渊明(1908-)江西宁冈(今属井冈山市)新城桥上村人,1930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后任青年军第二二一师(1948年9月由整编第208师第2旅改称。1950年5月与第222师并编为第208师)少将副师长兼参谋长、师长

詹抑强,湖南道县人,1930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九十五师第285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七军第208师师长。后任国民政府交警总局第九交警总队少将总队长。

第222师:1948年9月由整编第208师第3旅改称。1950年5月与第221师并编为第208师。师长周雨寰/詹抑强(1949年3月

周雨寰(1911-1955) 四川忠州人,1930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七军208师师长,后任国民革命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少将司令。

第八十七军军长段沄

国军历史上的第87军一共成立过两次,这里要说的是在内战期间由青年军扩编出来的87军。当年国军在东北放了一个整编第207师,在华北则有一个整编第208师,这个师就是87军的来源。整208师和整207师的地位有些许不同,这主要是在东北比207师要能打的部队还有许多,而在华北就不一样了。自从傅作义当上华北剿总总司令后,中央军在华北的地位是一落千丈,有些靠山不硬的中央军甚至到了要看杂牌军的脸色的地步。整208师就不同了,有太子撑腰,在塘沽仍然维持他的英雄本色,当傅总司令是空气。天津丢了之后更是完整的撤到上海,又顺利撤到舟山,七、八十年代的台军高级将领中,不少都是由87军干起来的。

青年军1944年12月起成师时序列:第二○八师:1945年3月在江西黎川由第144师为基干改编。10月改为四团制。1946年9月扩编为整编第208师。师长黄珍吾/吴啸亚(1946年1月)下辖第622团、第623团、第624团/1945年10月下辖第622团、第623团、第624团、第628团-

川军第144师.1936年10月由第二十一军模范师 (师长刘从云)改为四川陆军暂编模范师(师长郭勋祺)。1937年1月改为第—四四师,师长仍为郭勋祺。12月范子英继郭任师长,1940年1月曾由唐明照代理,同月刘儒斋升任师长,1943年9月柏良升任师长,1944年8月罗洁莹任师长,1945年3 月在江西黎川由第144师为基干改编为青年军第31军第208师,10月改为四团制。1946年9月扩编为整编第208师

段沄,字湘泉,湖南衡阳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段沄自打军校毕业后的仕途就十分的坎坷,因为他一开始跟的是程潜。第6军在北伐战争后期就像只过街老鼠一样,被友军打的到处流窜,最后落得个瓦解的命运。部队都没了,段沄的日子就难过了,想来想去,投靠了何键。何键的部队虽然是湘军,可并不把程潜的湘军当自家人看待,这段沄在4路军的日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抗战爆发后,段沄为了谋得出路,自告奋勇的去师管区征兵,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带着征来兵的补充到中央军去,这样自己就能归黄埔军的队了。段沄的命实在不太好,抗战的大半年都在师管区和补训处耗着了。不过段沄有耐心,他继续等着,终于,在抗战胜利的前一年,中央军的95师正好需要一批补充兵,段沄奉命带部补充,他自己也在95师留了下来,当了少将副师长。

这人需要的就是机会,你能抓住了,那多半前途似锦了。段沄自打进了95师是埋头苦干,很得师长罗奇的赏识,到内战爆发时,罗师长就把师长的位置传给了段沄。95师先是去了台湾补充装备,弄了一个全付日械,随后奉命到华北去打解放军。段沄是个能打仗的主,95师在抗战的时候得了一个“赵子龙”师的名号,段沄就带着子龙师在华北到处奔波,还真给他打了几个漂亮的仗。尤其是固安和胜芳的两次攻坚战,跟是打出了95师的名头,所部官兵也是号称打遍华北无敌手,自己的部队连挺机关枪都没丢过,骄狂的狠。

95师的骄狂,一方面和段沄带兵的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华北无劲旅有很大关系。基本上内战爆发初期的华北,主要就靠第4师和第22师等几支少数中央军嫡系部队撑着,其他部队多为杂牌,即便是中央军也被解放军打的没了脾气,这就更别提收编过来的伪军了,这95师想不出头都难啊。国防部见95师屡立战功,就给部队换了美式装备,段沄也被调升为整编第208师师长。有的朋友或许会问了,95师师长调208师师长,这不是平级调动嘛,怎么用了一个“升”呢?这主要和华北的部队番号混乱有关,内战之前国防部要整编部队,结果由于内战爆发了,华北和东北的部队都没整编,偏偏调到华北和东北的青年军在1946年9月的时候都整编了,其中辖有两旅四团制的整编第208师就来了东北,到了段沄接师长的时候,整208师已经扩编为三旅九团制的甲种师了,这和当年的甲种军没啥区别,而95师只是一支三团制的未整编部队,你说这能不叫升官吗?

1948年9月,国防部下令各整编师、旅都改回原来的军、师番号,整208师就给了一个87军的番号,所属三个旅改称师,段沄就当了87军中将军长,此时87军奉命守塘沽。段沄当上了名副其实的军长,如果国府的“戡乱”形势大好,那当个兵团司令官是迟早的事了,可偏偏国军不争气啊,东北、徐蚌两次会战,国军精锐多数覆灭,华北地区的中央军也是岌岌可危。随着天津的丢失,北平的被围,塘沽守军势单力孤,总算是占着港口,有机会撤到南方去。于是当北平丢失的消息传来后,段沄就奉命带着87军完整的撤到了上海,并在之后的上海保卫战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上海丢失前夕,87军残部奉命撤到舟山,虽然已经是残部了,但在撤到舟山的国军各部中,以实力排名计,仍能为列第四,也算是不容易了。段沄在87军抵达舟山不久被调到台湾当台湾防卫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在当时的局势下,坐上这个职位可说是绝对的重要。解放军如果打台湾,那党国的命运就全靠台湾防总里面的这帮指挥人物了。然而,就在段沄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在1952年8月突然被保密局逮捕了,罪名是“知匪不报”。这事不仅把段沄的同僚弄的某名其妙,就连段沄自己也是不得要领。自己和共军打了这么多年,怎么到头来我自己到和“匪”沾上了关系被关起来了?段沄想申诉,可是申诉无门。就这样被关了一年半,在判决书都没下情况下,于1954年2月3日被押赴刑场枪决,同时被枪毙的还有他的亲哥哥和堂兄。

1905年,出生于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阳);

1925年7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

1926年1月,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入伍生总队第二团排长、区队长。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十八师五十三团连、营、团长,第一师第一团团长,第二十四师一一四团团长,第十九师参谋长,第五十二师一五四旅少将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陆军预备第三师副师长兼第二团团长,宝鸡警备司令,军政部第四新兵补训处副处长兼叙南师管区司令,后入峨嵋山中央军官训练团战术研究班第三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三期,革命实践研究院第一期深造;

1942年9月,任第一战区第九十五师副师长,率部随37军军长罗奇参加徐州会战、长衡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和桂柳会战。

1944年12月,任有“赵子龙师”美誉之称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十五师师长;

1945年4月37日,37军番号被撤消,95师改隶62军,赴越南参加受降仪式,任召南警备司令。

1945年10月,曾开赴台湾接受日军投降,任嘉义警备司令。

1946年,受降事毕该师随军部赴华北,隶属保定绥靖公署。

1946年5月,62军整编为62师时95师被整编为95旅,段沄任旅长。

1946年9月,段沄率部在“胜芳之役”、“固安之役”两次攻坚战击溃华北解放军。国防部见95师屡立战功,就给部队换了美式装备,段沄也被调升为整编第208师(三旅九团制的甲种师)师长。

1948年9月,明令授予授陆军中将军衔,国防部下令各整编师、旅都改回原来的军、师番号,整208师扩编为87军的番号,所属三个旅改称师,段沄升任87军军长(辖第二二○师,师长路静澄;第二二一师,师长王永树;第二二二师,师长周雨震),奉命守北塘、塘沽第87军军长兼塘沽防守司令、代第十七兵团司令。

1949年1月15日,第四野战军攻克天津,当天下午,塘沽守军即从无线电台得到了消息,段沄直接向南京发报后,连夜率87军3个师登舰撤离至上海,隶属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指挥,并在之后的上海保卫战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1949年4月25日,段沄就奉命率87军驻防浙东、舟山时,溪口交警起义,蒋介石处境甚危,乘“太康”号舰去台湾时,还专门召见军长段沄,亲授机宜,要他坚守象山半岛兼管穿山半岛沿海岛屿的防御,确保舟山基地的安全,段沄随即派兵敉平。

不久,被调到台湾担任台湾防卫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1952年8月,因为段沄是程潜的女婿,段沄突然被保密局逮捕了,罪名是“知匪不报”,被关了一年半,在没有判决书的情况下,于1954年2月3日以“共谍”嫌疑与其胞兄段复、妹夫谢小球、堂兄段徽楷被押赴刑场枪决。
国民革命军第87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87师

保密局督察室主任谷正文认为,“段沄叛乱案”是假案。陆军总部情报署长张扬明亦对此案有异议。

60年前的1月14日上午10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对天津发起强大攻势,经过29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13万国民党守军,活捉敌警备司令陈长捷。1949年1月15日下午,解放了天津。1月17日,国民党塘沽守军5万余人,乘军舰从海路南逃。

解放军占领塘沽后,华北几十万国民党军已被截断海上退路,北平成为一座孤城。塘沽一战可谓意义重大。

驻塘沽的国民党军

1948年10月6日,国民党为挽救东北失败的战局,蒋介石由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第十七兵团司令兼塘沽防守司令侯镜如陪同,乘重庆号军舰到葫芦岛,当即下令侯镜如率4个军11个师的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增援锦州。当时的“塘沽防守司令部”辖驻唐山的第九十二军、第八十六军,驻芦台的六十二军,驻塘沽、北塘的八十七军,以唐山、塘沽、天津三地互为犄角之势。八十七军军长段沄任塘沽防守副司令。

辽沈战役结束后,1948年11月4日,侯镜如从葫芦岛撤回了7万残军。傅作义的军事部署是“坚守平津、力保海口”。因东北解放军行将入关,为加强防守天津的兵力,傅把从东北撤回的刘云瀚的八十六军、林伟俦的六十二军调到天津。塘沽驻军除段沄八十七军较为完整外,侯镜如的九十二军第二十一师、第九十五师已残缺不全。傅作义为保住这条唯一的海上通道,又调去一个交警总队,塘沽驻军共5师1旅,兵力5万余人。

侯镜如与段沄

塘沽防守司令侯镜如,河南永城县人,1924年3月,22的岁侯镜如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5月,加入国民党。同年11月毕业,在教导一团任排长。

1925年2月,教导团随周恩来东征作战,侯镜如经郭俊升介绍加入共产党。北伐中,侯历任何应钦东路军第一军第十四师四十八团参谋长,东路军第二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30年初,侯镜如被派往天津工作。次年,又被派往上海,不久,顾顺章叛变,党的中央机关遭到破坏,侯同党组织失去联系,从此脱离了党。

同年,侯镜如到山西晋城,投奔孙殿英并任第四十一军师参谋长,驻南京代表。后又通过关系到孙连仲第二十六路军,任第三十军三十师参谋长、三十师第八十九旅旅长等职,1935年授陆军少将。

七七事变后,1937年7月12日,侯镜如率部随孙连仲第二集团军北上抗日。1938年,侯镜如升任第九十二军二十一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台儿庄大战。1943年4月升任第九十二军中将军长。

抗战胜利后,孙连仲任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主持华北军事,1946年,侯镜如任北平警备司令。1948年,侯升任第十七兵团司令兼塘沽防守司令。

塘沽防守副司令段沄,湖南衡阳人,1905年出生,黄埔四期毕业,后任国民党八十七军军长。

第八十七军是1948年9月由青年军二零八师扩编的,作为防守副司令的段沄,抗战时期任九十五师代师长时曾经是侯镜如的下属,但自驻守塘沽以来,段自恃出身黄埔系,遇事常直接向蒋介石和傅作义请示,并不完全听从侯的指挥。

按照中央军委最初的战略部署:解放军先打塘沽,截断北方几十万国民党军的海上退路,再包围歼灭北平、天津之敌。

1948年12月20日,东北解放军切断了天津至塘沽之间的联系,东野七纵4个师,二纵、九纵各3个师,共10个师的兵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包围了塘沽。

1949年1月15日,解放军攻克天津,当天下午,塘沽守军即从无线电台得到了消息,段沄直接向南京发报后,连夜率八十七军3个师登舰逃走。

侯镜如在历史上同中共渊源很深,此时已同中共方面取得了联系,见率部起义的任务已无法完成,1月17日晨,也带九十二军南逃。

不同的结局

天津解放,侯镜如未能率领塘沽守军起义,撤到上海。1949年6月,侯镜如任长江防务预备兵团司令,率部驻防徽州。7月,侯军撤到福州,他指示部下曹仁凤、赖惕安率第三一八师在福州起义,被叶飞部改编为解放军。

新中国成立后,侯镜如按照党的指示留在香港做对台工作。周恩来、李克农、安子文曾分别致电侯镜如,对其工作进行鼓励。

1952年7月1日,侯镜如从香港归来,10月,任国务院参事。1954年当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59年,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89年在七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994年10月21日,侯镜如因病去世,享年92岁。

再看段沄的结局。1949年1月下旬,段沄带八十七军从海路撤到上海,隶属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指挥。1949年6月,段沄被撤掉八十七军军长职务,改任台湾防守副司令。

段沄走后,该军被调往宁波整训,更换了师长,提拔二二一师师长、黄埔六期生朱致一任军长。

1952年,在台湾的段沄因“共谍”嫌疑案被捕,1954年2月3日,段被处决。

王永树军长(1910—1989),字重三,淳安横双乡横塘村(今属威坪镇)人。毕业于国民党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陆军大学第六期、中训团、国防大学、国防研究院、美国指挥参谋大学。历任国民党第十八军十一师独立团上尉副官、连长,第七十九师营长、团长,第三战区干训团教育处长,浙江省保安处干训团教育长,青年军第三十一军二○八师六二三团少将团长。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改编后,任第二旅旅长。1949年任第八十七军副军长兼第二二一师师长。去台湾后,曾任“国防部总政治部”组长、“国防部政工干部学校”校长、“宪兵司令部”司令、第九军军长,1957年晋升为中将。后任“国防部总政治部”副主任兼执行官、第一军团副司令、“特种作战指挥部”指挥官、警备副总司令等职。1976年被聘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国家安全会议国家安全局”局长。1985年起,任“总统战略国策顾问”。 朱致一军长

1930年--1935年,先后在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陆军大学将军班、中央军校洛阳分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学习。

1936年--1949年,曾任第二师参谋处长,陆军宪兵少校,军政部第三军官总队副总队长,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十三期青年团第三中队上校分队长,旅长兼参谋长,第九十五师少将副师长,中央训练团团部副主任,三青团庐山夏令营营务少将副官总队长,中央训练团赣南师管区副司令兼师长,中央训练团办公厅主任,七十五军军长,八十七军军长等。

1949年去台湾。台湾警备司令部副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国民党台湾党部副主任等职

邹鹏奇军长,号岚峰,字 东宾1909年生,湖南省隆回县司门前镇人。1926年入伍当兵,1928年考入黄埔军校。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是九战区著名的老虎团长,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全歼日军第十三骑兵联队, 1909年生,湖南省隆回县司门前镇人。1926年入伍当兵,1928年考入黄埔军校。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是九战区著名的老虎团长,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全歼日军第十三骑兵联队,

长沙会战后奉命戍守湘北,与日军作战5年,逼敌退出常德。1944年6月在草尾赤山战败被俘,宁死不屈,最后破械脱逃。晚年在七律忆当年被俘心境中言道:“命运由天作主张,从来生死不商量,颜公断舌张公齿,刀剑交加死不降”。1945年,湘西会战后晋升茶陵师管区少将副司令,后任九十二师师长。1948年,升任九十九军中将军长,联勤总部总队长。1949年去台湾,任八十七军军长、第一、第二军团副司令、金门防卫副司令、“国防部”预训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20世纪80年代后,捐资8万余元资助家乡兴办公益事业。

解放舟山之战

2010-9-20 9:29:22来源:《舟山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作者:章新亚

60年前,年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面对自己战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渡海登陆作战新课题,首次尝试陆海空三军协同、立体作战新战法,收不战以屈人之兵效。1950年5月13日至16日,国民党军政15万人,悄然从舟山撤向台湾。

一、解放军为啥急于攻取舟山

1949年4月20日至5月3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4月24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22年统治从此覆灭。5月3日、25日、27日,杭州、宁波、上海解放。7月9日,宁象战役结束,浙江大陆解放。按照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向全国进军命令》,解放舟山,是人民军队必须完成的既定任务,是全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其二,“......我军渡江成功......”,“......战局演成敌人全部混乱的局面”。上海解放前一天,即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电令7兵团司令员王建安:“......(上海)敌87军有向定海撤退企图。蒋匪图以定海为其残余之海空军基地。如让其企图实现,则今后对我沪杭沿海之安全危害甚大,你们应乘沪敌主力尚未撤退之前,迅速以足够力量占领定海及其各个重要岛屿。......阻碍沪敌撤退,......于今后沪杭甬沿线防务更臻巩固。......立即行动。......最好谭(震林)王(建安)吉(洛,即姬鹏飞)首长迅速能前往指挥定海之作战。”不能让溃敌有喘息机会。其三、从大陆败退到舟山的国民党军以舟山为基地,不断袭扰大陆边海解放区,飞机军舰四出搜索、毁损渡海船舶,骚扰筹船军民。肆无忌惮封锁长江口,并在附近布雷。轰炸、扫射宁波、上海,并深入杭州、南京、徐州、武汉等地.严重破坏解放区经济、社会秩序,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扼杀、阻挠新生人民政权的发展。1949年9月13日至1950年1月24日,从定海、岱山机场起飞的飞机,先后轰炸宁波27次,在繁华地段、交通要道投弹251枚,炸毁民房5800余间,炸死居民152人,伤295人,毁损财产值2000万元,受害居民3万余人。其中1949年9月20日狂轰滥炸,大火延烧10多个小时,烧毁江厦街地段民房739间和古建筑天后宫。灵桥至新江桥一带繁华地段尽成瓦砾。轰炸、扫射先期解放的舟山外围岛屿——大榭、金塘、六横、桃花,炸死居民100余人,炸毁民房1200余间。封锁海面,切断大陆——海岛的运输补给线。1950年2月6日轰炸上海,一天内出动飞机17架、7批次,炸毁上海发电厂4家,炸死、炸伤市民1352人,重创上海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受害市民5万余人。为摧毁敌对我解放区城市实施袭扰、海上封锁的舟山海空基地,夺取全国胜利,人民解放军必须及早解放舟山。

二、蒋介石缘何看上舟山群岛

起初,蒋介石把舟山当作其大陆败军的竭脚亭。1949年4月25日,即南京解放第二天下午,蒋介石出溪口展转登大康舰入上海。30日,杭州解放在即,他令在长江的海军第1舰队、第1军区人舟山,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周嵒任主席)移驻宁波,不久也入舟山。5月9日至13日,上海战役打响,他登江静轮出上海,踏勘舟山外围11个岛屿后入定海布防,为上海战局安排后路。5月27日,上海解放,在定海起飞的飞机掩护下,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官汤恩伯率5万余人先期入海南逃,上海防卫司令官、汤恩伯义子石觉于是日在舟山任舟嵊群岛防卫司令官,周西副之。舟山麇集大陆败军4个军11个师,及海空、战车、游杂部队约6万余人。

从大陆败退到舟山的国民党军,登岛就做两件事,一是封锁港口,切断海岛与大陆的民间船舶往来。二是掠集所有船舶,坚固的,军政占用。破旧的,灌满泥石,作工事。再差一些的,当劈柴。大批败军入岛,正愁没柴烧呢。仅在舟山岛就毁坏大小渔船2313艘。周曲巡视金塘防务时,还鼓励守岛属下放大胆子振作起来,没有船“共军是不能从海上跑过来的”。

三、解放军三举攻战和四易方案

1949年7月7日,毛泽东致电粟裕等:“......舟山群岛是否利于攻击,你们是否已令谭(震林)王(建安)准备夺取该岛。......请考虑电复。”6月20日,国民党当局宣布封锁人民解放军控制的长江口及沿海各口岸,“是英美海军将领授意的”,“在我夺取舟山群岛及台湾以前,可能继续封锁下去”。此后到1950年5月10日,毛泽东又7次亲拟电报,指挥舟山作战。

24日,王建安、吉洛奉命莅22军前线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及3野关于逐岛攻取解放舟山和先攻大榭、金塘等岛命令。决定舟山战役分两步走,第一步,攻取外围岛屿,第二步,夺取主岛,解放舟山。由22军(军长孙继光,政委丁秋生,辖64、65、66及21军61师)率4个师(约5万余人)担负主攻任务。

粟裕认为,渡海登陆强攻是比较现代化的作战,没有足够的船舶,适当优良的海空装备,充足的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很难成功。我军需从实际出发,但得有基本条件:一是渡海的船,二是驾船识海的人。于是,主攻、参战部队和它的所有配合者的主要精力,无不全部投入在创造这两个条件上。渡海船舶,先是由22军四出征集,再是7兵团(辖4个军约20万人),再是3野(辖4个兵团、数10个军区,百数万人),到11月,由整个华东军区(管辖上海、南京、杭州、芜湖、镇江、无锡、苏州、武进、南通、宁波等城市,地跨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负责。华东各地、各级、各单位,均进行解放舟山党政军民总体战役准备,各级普遍建立支前委员会,全力支援参战部队,“一切服从前线”,“要船有船,要物有物,要人有人,要血有血”。其中,浙江仅宁波一地,就动员支前民兵、民工166185人,船工4598人,船舶2060艘(海船479艘),手推车285辆,担架786副,船具808件,麻袋12165只,大米18695吨,柴草73525吨......大批船工、民船南下。从苏、皖、鲁、渤海湾、胶州湾征调的船舶,为避免敌飞机、军舰破坏,经胶济、津浦、宁沪、沪杭4条铁路线,“陆地飞舟”用火车直运。军民万人会战,开凿运河到海宁,专建提升设施,船舶翻坝、人海。指战员赶敌机军舰骚扰间隙,起早偷黑,冒严寒、顶酷暑,沐风栉雨,喝海水、流汗水,不惜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苦练渡海作战本领,取得显著成绩。1950年2月,奉命攻打海南岛的第4野战军组织参观团莅22军见习渡海临战训练。

大榭岛之战,1949年8月18日至20日举行。守军是原汤恩伯麾下国民党第75军19师所属48团及46团一部和师直警卫连约1400余人。海峡宽600米,双方炮火可对射。

22军遣第64师(师长马冠三、政委李荆山)的3个团(190团团长周志诚、政委杨广立、191团团长韩斧、政委仇福宗、192团团长沈晏宾、政委黄少希)、第66师(师长王明礼、政委李明刚)之196团(团长蒋亭、政委廉道)、军直山炮团(团长芦伟如、政委田勃新)5个团约15000人攻占大榭及其附近的穿鼻山,内神马、外神马山诸岛。重炮17门对敌1门。战斗打响,我军炮火隐蔽、迅速、先期、突然齐射。铁道游击队出身的1营“郭继胜连”2班“胜利”5号船,2营4连4班“英雄”3号船两艘,双双率先登陆,撕开登岛大门。登陆部队采用“中心插入、断敌退路、回首歼敌”的战术,纵深猛插。前沿守敌迅即溃败,仓皇收缩至团指挥所七顶山。营长、战斗英雄刘林森率部抢占阵地,逼七顶山。营长、战斗英雄张修良穿插,抄敌后路。22时,断敌逃往舟山岛退路,围七顶山。

七顶山地势险峻。溃敌据险顽抗待缓。援兵赶到,战况将于我不利。周志诚果断命令:集中兵力强攻。7连率先上陡壁,40多岁的老战士金开明右臂被子弹穿透,仍以惊人毅力爬上山顶。1连2排正面强攻,3次突击,均未奏效,全排打得只剩王传根、张银华、庞恒庆3名战士,但不畏顽敌,用巧妙战法,将敌地堡一个个炸毁,突破正面。战后,3名战士获7兵团授予的“三勇士”称号。拂晓前攻克七顶山,全歼守敌,击毙敌48团团长李椿堂。

受命监视梅山守敌和攻占内、外神马山、穿鼻山的191团,起渡时,遭3艘敌舰阻拦。军山炮团密集炮火打击,迫敌舰逃退。经40分钟战斗,全歼守敌40人。完全控制大榭岛右翼海面。

此时,从定海(舟山岛)方向赶来敌机5架、军舰5艘、载援兵1个团。19日12时,在飞机、舰炮火力支援下,实施反登陆。张修良采取“诱敌深入、尔后攻歼”战术,任敌夺占部分滩头阵地。黄昏后,集追击炮、六O炮,将敌人登岸船舶击碎殆尽,又部署火力,包括动员刚刚成为俘虏的敌军炮兵调转炮口轰击。把登岛之敌压缩在4个进退无路的小山包上,聚而歼之。深夜,副教导员巩文明率部搜索,又智俘敌副团长李绍信以下330名。20日拂晓结束战斗,全歼反登陆之敌75军6师18团2个多营,俘400余人。

梅山岛国民党守军1个团,闻风弃岛南逃,65师193团奉命进占。

大榭之战,我军以4个团兵力全歼敌75军约2个团1448人,其中毙伤88人、俘虏1360人。缴获炮12门,机枪55挺及其他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一批。我军伤亡113人,其中牺牲16人,非战斗减员8人。

大榭岛战斗的胜利,人民付出了沉痛代价。人民解放军出席世界民主青年代表大会代表、杰出的华东战斗英雄、洛阳营营长林茂成光荣献身。

林茂成所在的65师195团奉命在大榭岛战斗以后,担负解放主岛(舟山岛)突击任务。他奉命率洛阳营突击连干部和兄弟营各营长一起,在团参谋长张明等带领下赴战场,从实战中见习渡海作战经验。19日拂晓前,所乘舢板船在赴大榭岛途中海面上遭敌机扫射,被击中头部,倒在坐在一旁的张明怀里,伤重牺牲。英雄年轻的生命和鲜血与这块土地和海域永远地融合在一起。

金塘岛之战,1949年10月3日至5日举行。

金塘岛守敌是75军102师(3个团,每团不足千人)和1个军属炮兵营(重炮3门),总兵力约3500人。海峡宽4000米。

22军副军长张秀龙奉命遣66师(师长谢斌、政委李荆山)率4个团(196团、197团、198团、及64师190团,约15000人)为一线攻击部队,新归22军指挥的3野特种兵纵队炮11团、7兵团炮14团,及军山炮团、榴炮团、野炮团5个团组成4个远射炮兵群(重炮47门对敌3门)配合,达成步炮协同。第65师(师长陈士法、政委王六生)194团(团长张朝忠、政委李乐山)1个团约3500人为预备队。第64师191团、192团2个团和21军61师(师长胡炜,副政委李清泉)3个团(181、182、183)5个团佯动配合。

3日18时30分,4个团分乘300余艘木帆船分别起渡,直扑金塘。

196团(团长杨南全、政委司中峰)从三山海口起渡,在双礁、横兰地段登陆,攻蛤蜊山、大山、沙罗山、纺花山、东堠、西堠,迂回沥港,与197团合击围歼沥港之敌,配合190团阻定海援敌。

198团(团长袁洪辉、政委傅坤庸)从三眼碶起渡,在166高地段登陆,攻244高地、大浦口,合击沥港。

197团(团长周平、政委柴启坤、)从算山、老鼠山起渡,尾198团登陆,攻老楔头、大象地,占围屏山,攻狮子山、老鹰山、纺花山,控制沥港码头,轻装袭占渡口,围歼沥港。

190团从太平桥起渡,在横兰、小泥湾段强行登陆,一部沿海岸取宫山、大李岙、小李岙,主力攻占潭头山,当夜取仙人山、长沙山后,警戒宫山至清晏庵段,协同阻敌增援。

同时,佯动部队指向大猫、六横。预备队隐蔽集结在朱家塘、陈华甫。

参战炮兵在东起大榭狗头颈,西沿海岸至青峙镇(直线距离194米),置野榴炮12个连、炮42门,山炮2个连、炮5门。8门炮用来封锁沥港及半洋礁、黄牛礁海面,阻敌舰拦截渡海船队。39门炮火,猛射金塘正面前沿。其中2个炮阵地预先近敌安在三山和齿蟒山两孤岛上,指战员日晒雨淋,二三天没有吃饭,喝水,还要应对敌机轰炸扫射,此时也射出了怒火。

登岛部队纵深发展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大雨瓢泼,山洪暴发,平地汪洋,堑壑难辨。196团、197团一部趟水北进攻狮子山、化成寺。5日拂晓占沥港渡口。闻敌一部先期逃入大鹏岛,2营立即尾追,4连连夺3山头,抢占全岛制高点,全歼逃敌1个营。战士刘永超手握手榴弹只身奔上祖太山,活捉敌少将副师长。敌102师仅师长宋式勤等100余人入海逃至定海。

5日,战斗结束,歼敌1409人,内毙伤233人,俘虏2168人。缴获炮34门、机枪120挺、汽车25辆、战马18匹及一大批军用物资。我军负伤244人,非战斗减员56人,牺牲连以下指战员113人,多数倒在登陆前沿。因为金塘海峡更宽,炮火摧毁敌前沿工事不到位,登陆后炮火延伸有间隙。

桃花、登步岛之战,1949年10月18日至19日、11月3日至5日举行。

大榭、金塘解放后,石觉调整、收缩兵力。10月6日,佛渡、六横、虾峙诸岛守军撤至桃花。8日晚,61师183团奉命进占六横,9日,继进虾峙。10日,占佛渡。181团、182团直占上庄等地。18日16时40分发起桃花岛战斗,19日11时结束,全歼守敌交警9总队和87军221师一部共1300余人。敌221师副师长程立佐率662团大部先期逃入登步岛。桃花岛之战是漂亮的速决战,7兵团赞誉其为“抓紧战机,大胆投入突击,并以迅速果敢的动作插断敌人退路,获得胜利之典范”。61师分兵警戒六横、虾峙、桃花诸岛,又部署攻打登步。

10月24日至26日,我攻金门失利,登岛部队2个半团(9086人)全部损失。

粟裕电示7兵团:“......夺取登步必须集中足够兵力,要有保障第一梯队同时起渡,第二梯队连续航海的足够船只,确实掌握敌情、水情、风向、气候的变化,严格检查参战部队的作战部署和各项准备工作,以防止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和指挥上的粗枝大叶”。

驻守登步的是敌87军221师661团和662团大部分(不足5个营),附近蚂蚁岛驻有1个营,663团部署在朱家尖。

61师遣182团和183团1营共4个营为一梯队,183团3营和2营的1连共4个连为二梯队,约5个半营投入主攻。炮兵在桃花支援。181团留守控制已占岛屿。11月3日20时,天气恶劣,战斗打响。一梯队仅投入2个半营分乘150余船登陆登步王家岙、后门湾,风潮不顺,二梯队未能继进。登岛部队勇猛穿插,凌晨,残敌退至鸡冠礁及沿海一隅。石觉闻讯,即派飞机冒雨侦察解放军务前沿阵地,确定舟山岛西部未受攻击威胁后,遣67军增援。4日6时30分起,敌机、敌舰轮番入登步轰击扫射,肆意摧毁登岛部队渡船并深入桃花狂轰滥炸。敌75师221团,67师200团乘机在鸡冠礁反登陆,战场形势逆转。182团1营2连指战员坚守己占阵地,与数次冲击的敌两个营同归于尽。敌机低空扫射、轮番轰炸,我6营三面受敌2个团攻击,仍浴血奋战,毙敌800余人,自己只剩下30来人。7连打退敌1个团5次冲锋,伤亡很大,阵地丢失。15时40分,石觉下达“黄昏前将登岛之匪全部肃清”的死命令,援敌67师凭借海空力量和优势兵力猛攻我流水岩主阵地,我军英勇还击,战斗惨烈。1连指导员率战士与敌肉搏,身创13处牺牲。班长徐金之两腿炸断,仍鼓励战士坚守。1营营长姜先仁率队反冲击,左小腿被炸断......战至天黑,阵地几经易手。参战老兵事后说:“61师从中原打到华东、浙东,打败过蒋介石嫡系五大主力中的主力,从没有象渡海(攻岛)作战那样复杂,从没有打登步那样激烈、那样艰苦。”21时,师长胡炜率183团3营、2营1个连,182团1营、2营的5连、6连、师直侦察连、警卫连、92步炮连约4个营兵力增援登步。原想挽回战局,由于敌尽占海空优势、反登陆援敌增至8个团番号未果,胶着,继陷重围。5日,敌67军军长刘廉一,87军军长朱致一,均登岛督战,海空配合,集团冲锋,欲将我登岛部队压缩至海边聚歼。12时,胡炜果敢决断:佯攻掩护,撤出战斗。6日1时,安全、全部撤回桃花岛。登步激战2昼夜,歼敌3396人,生俘396人,我军伤亡1500余人。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再显渡海登陆作战的特殊性。11月14日,毛泽东电示3野:“你们必须严重注意对定海作战的兵力、部署、准备情况及攻击时间等问题。如准备未周,宁可推迟时间”。11月22日,粟裕致电中央:......蒋军受金门、登步两战的鼓舞,有将台湾主力移至舟山之企图,这样,虽然增加了我们攻占舟山群岛的困难,但如能在这些岛上尽歼蒋军,则对将来解放台湾行动,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均属有利。......建议军委推迟攻击舟山的时间,加紧发展海、空军。集中飞机,海舰配合作战,加以5个高射炮团,采取突然动作,予敌海空军以歼灭(性)打击......,如此,不仅可以使攻舟山作战更有保证,为将来对付攻台时可能遭遇的帝国主义干涉,使攻台部队得到一次最实际的演习也是必要的。对台湾敌人在政治上、军事上亦是一个大打击,可能促进台湾情况的变化......,在打法上,以海、空军力量给敌海、空军以歼灭性打击,然后以陆军优势兵力攻取。中央同意这一方案。7兵团原定增21、23军参战,一线攻击部队增至20万人、12月初攻取定海的方案改变。解放舟山暂缓进行。

12月3日,9兵团奉命参加解放舟山之战,一线攻击部队增至30余万人,预定1950年2月发起战斗。

12月8日,毛泽东电示正备战攻打海南岛的4野司令员林彪: “......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同,即必须注意潮水和风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与三天以上口粮,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随即独立进攻,而不要依靠后援”。列举3野攻金门教训是:“......不明上述情况,以两个半团9000余人进攻金门岛上之敌3万人,无粮,无援被敌围困,全军覆灭。你们必须研究这一教训”。

1950年4月25日,粟裕在南京召开海陆空三军联席会议,研究对舟山作战方案。决定以7、9两个兵团6个军组成南北两个突击集团,分归王建安、宋时轮指挥。4个军由舟山群岛南部向北部攻,2个军由西北向东南击。空军(拥有一线飞机177架,其中重型轰炸机30架、轻型15架,YAK-21战斗机32架,喷气式战斗机11架),海军(拥有舰艇44艘,其中大型坦克登陆艇10艘,中型坦克登陆舰9艘)配合。华东地区党政军民一体支前,其中征集帆船(部分改装成机帆船)2000余艘,保证一次可运载10万余人(2个军)以上的部队渡海登陆作战。定于6月下旬发起战斗。

四、蒋介石7次增兵和3天撤离

1949年10月11日至14日,蒋介石入舟山,策划防务。19日,成立东南军政长官公署舟山指挥所,郭忏为主任,石觉副之并兼任防卫司令官。调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官李连墀、黎玉玺)入舟山。24日,调台湾第10军和从汕头撤出的胡琏兵团67军到定海。登步战后,增兵更甚。12月16日,调金门独立45师(25军残部)入岱山,40师(属52军)入定海。不久,又将金门第19军2个师,台湾驻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第52军(辽沈战役中唯一整军逃出来的1个军)3个师调入舟山,总兵力达到1.5万人。其中:第87军(军长朱致一),辖第221、第222师(师长吴渊明、詹抑强),防务舟山岛东南,军部驻沈家门。第75军(军长吴仲直)辖第6、第95师(师长朱元琮、郭栋),防务舟山岛西南,军部驻岑港。第67军(军长刘廉一)辖第56、67、75师(师长刘玉章)辖第2、25、40师(师长郭永、李有洪、张文博),防务舟山岛西部,军部驻临城。独立第45、71、92师(师长劳声寰、李焕阁、李毓南)。装甲兵中队2个,大队2个(战车280辆,1950年2月后增新式战车80多辆)。海上突击总队(总队长陈玉玲)。工兵2团第1营、通信兵8团第2营、技术兵第3大队、炮兵连2个分驻舟山岛各地。80军炮兵营防务定海外洋螺。海军(代副总司令官马纪壮)第2舰队(炮舰2艘、扫雷舰2艘、护艇驱逐舰3艘)、第1军区(防务嵊泗、岱山)、陆战队第1旅(旅长何相寰),驻防以长涂为中心。空军舟山指挥所(司令官赖逊岩)第1、第3、第4大队(常泊B-25 8架、FB-26 12架、F-51 16架、F-15 16架,余往来台湾和舟山),高射炮兵1个营。杂牌、地方部队、土顽、游勇散驻前沿。

4月9日,石觉集舟山守军举行陆海军三军“反攻大陆”大演习,壮胆气。然而,事情发展并不尽如蒋介石所愿。

1950年3月23日,敌机从定海飞起,入上海肆虐,解放军驻华东沿海空军喷气式米格——15驱逐机升空,在闸北上空击落其P-51战斗机1架。此事震慑台湾当局空军,说“共军已拥有最先进的喷射式飞机”,吓得飞行员人人自危,不敢贸然升空。蒋介石集团层面认为其“海空优势已经丧失”。

5月1日,4野遣2个军(10万人)渡海解放海南岛全境,歼敌3万人余。急剧变化的形势,迫使蒋介石重新审视3野重兵压境下的舟山战局:随着人民海军、空军的成长和装备更新,以舟山为海空基地,袭扰沿海解放区,利用海峡天险消耗攻岛部队有生力量的希望几成泡影,“共军集70万大军攻舟山”的传闻也不全是空穴来风。保存实力,固守台湾已成当务之急。蒋介石急剧谋划,却不动声色。5月1日,照样在定海城南潘尚林洋房花园厅训示师以上军官“同心同德、反攻抗俄、矢勤矢勇、效忠党国”。10日,石觉赴台北参加最高作战会议,示意撤军,未被采纳,当天返回,仍奉“以攻固守”之命。11日,蒋介石突然遣其副参谋总长郭寄峤等专飞定海,向石觉面援其撤军台湾的口头命令及手令一纸,内称:......(撤军)时防备匪机(人民空军)突然来定(海)轰炸我运输舰艇,比防范其陆军渡海来攻(舟山)本岛更为重要,故应从速准备,以防万一。......舰只停泊不可太挤,总以疏散为宜。......部队开始登舰,亦以陆续行之为妥,不可太迟,明(12)日晚间,即应开始登舰,并期于本月(5月)15日,至迟16日上午,必须完成全部工作,是为至要。同日21时,又补充一纸说:......各运舰(凡已到舟山群岛附近者)一律管制灯光。千万注意实施为要。12日,石觉传话“全面反攻大陆”,督促前沿岛屿“反共救国军先期反攻”,“在大陆建立根据地”,让地方游杂部队,土匪前去送命。13日,遣飞机81架次,军舰数十艘,频繁轰炸、扫射沿海解放区,远程火炮不断轰击。佯攻金塘,制造假象。同时,台湾来的80艘运输舰船悄悄分泊舟山指定海域。时值连日海雾浓重,甚时能见度不足20米。石觉命令:1、关闭所有电台(总指挥官1台,定时开机)2、封锁交通。岛屿间、至苏浙沿海之任何船舶一律停驶、泊港待命。3、控制码头,非指定之部队与船舶,不得接近。4、管制泊港船舶,领航员、船员、不准离船。5、全面戒严,非事先通知及持有通行证,任何人员、车辆、船舶不得通行。6、各部队携带全部装备,7天口粮,随时准备1小时内可以出动。13日晚开始,先后枪杀定海电信局5名职工,屠杀“嫌疑犯(多数为生活所迫往返大陆或岛间的小商贩,附和不满言论者,议及时局者,也有被官员挟私报复者)”。破坏重要建筑,炸毁码头、机场。来不及运走的文书、档案、书画、物品焚毁,车辆、船舶沉海。行前大抓壮丁(民间称三月廿八柯壮丁),枪杀拒抓和逃遁者。13日黄昏开始,守军分批登船,各军、师长待所属部队上船后才被告知航线和目的地。14日,战车和75毫米以上的炮兵登船,至指定海域锚泊待命。15日,守备和机动部队登船。16日拂晓,定海前沿岛屿及岱山、普陀、长白、秀山诸地守军登船完毕。在浓重海雾掩盖下,国民党军政15万人,全部秘密撤离舟山入台湾。行时抓走岛上壮丁2万余人,使许多家庭妻离子散,骨肉分离。

5月16日,敌军撤离完毕。同日,3野获悉敌从舟山撤逃消息,即令一线攻击部队追歼,先遣10万大军即行渡海。当日,21军进登步,继进沈家门、朱家尖、普陀山。23军进大猫,继向定海。1950年5月17日,历史记录下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22军占册子,登陆岑港外洋螺,进入定海城,与23军合,继进岱山、长涂......舟山解放。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血战登步岛

1949年前后,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东南沿海诸岛屿时,有两次影响较大、伤亡较多的失利作战。一是使我军8个团9000余人全军覆没的金门登陆战,此战现在已广为人知;另一个就是紧随其后的登步岛登陆作战。在这次战斗中,第三野战军第21军61师登陆部队与岛上数量占优势之敌人浴血奋战两昼夜,毙伤俘敌3396人,我军也付出了伤亡约1500人的沉重代价,最后因寡不敌众而撤出该岛,未能完成战役目标。此战至今还鲜为人知。

仓促上阵

1949年夏,渡江战役结束后,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继续向浙东和浙南挺进,一路所向披靡。

6月中旬到11月初,第7兵团又以22军全部、21军61师共4个师约4万人,向有4个军13个师约6万人防守的舟山群岛发起逐岛攻击作战。解放军节节胜利,势如破竹。8月19日起,解放军接连夺取大榭、梅山、金塘、六横、虾峙、桃花、大小双山和悬鹁鸪等岛屿,逐步形成了对国民党军在浙江沿海主要巢穴舟山本岛的战役包围。

为尽早解放舟山本岛,三野第7兵团决定以第21军61师于11月3日攻打登步岛。

登步岛位于舟山本岛东南约3.5海里的地方,虽然只是一个约15平方公里的小岛,但却是舟山国民党军老巢的重要屏障。守军为国民党第87军221师,

岛上有该师师部和所属661团全部和662团两个营

,他们在该岛修筑了大量工

事,决心固守。

自解放军连续攻占大榭、金塘、六横等岛屿后,蒋介石于10月11日带着蒋经国以及桂永清等陆海空将领飞赴定海,策划防务措施。决定成立东南军政长官公署舟山指挥所,将海军主力第一、第二舰队调往舟山本岛和长涂岛,加紧扩建岱山机场。以保障重型轰炸机起降;将登步岛作为防守重点,并准备反攻金塘、六横等岛;同时急调驻汕头的胡琏兵团(第12兵团)第67军增援舟山,使舟山群岛的守军由6万人增加到9万人。超过了解放军第7兵团攻岛部队4万人的1倍。

受命攻打登步岛的解放军第21军61师,因指战员多是内地人,不适应海岛的地理环境,自10月上旬进行逐岛攻击作战以来,战斗减员较多,全师能够投入战斗的只有5000来人,加之还要防守已经夺取的几个岛屿,不可能全部投入登步岛登陆战;而航渡所需的船只也严重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迅速发起对登步岛的攻击,确有很大困难。为此,师长胡炜将情况如实作了上报。委婉地提议加紧备战,推迟进攻登步岛。

就在登步岛战役的前夕,南线第10兵团一部10月下旬在金门岛登陆战中遭到严重挫折,8个团9000余人全军覆没。为使浙东前线部队引以为戒,毛泽东主席于10月29日通报全军,指出:“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为轻敌与急躁所致。”第三野战军司令部也专门就登步岛作战问题指示第7兵团:夺取登步岛必须集中足够兵力,要有保障第一梯队同时起渡、第二梯队连续航渡的足够船只,要确实掌握敌情、水情、风向、气候的变化,要严格检查参战部队的作战部署和各项准备工作,防止官僚主义和指挥上的粗枝大叶。可惜的是,战役指挥员未能很好地落实这一重要指示。

攻击登步岛的作战部署是,61师182团登陆后,除一个连向火烧湾方向发展外,主力迅速沿炮台山、张网湾山一线攻击,而后攻占鸡冠礁,断敌退路,阻敌增援;61师183团1营迅速夺取流水岩山、大山,协同182团攻占鸡冠礁,并控制渡口附近要点,阻敌增援并围歼岛上残敌。

迭遭意外

11月3日下午4时30分,解放军61师开始实施炮火准备。隐蔽在桃花岛上的火炮卸去了伪装,昂起了巨大的炮管,一发发炮弹向着登步岛呼啸而去,准确地落在对岸贺家岙、蛏子港、王家岙、后门等滩头阵地上。

持续数小时的猛烈炮击,使国民党军部署在登步岛南海岸的第一线敌军阵地受到严重损失。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解放军的渡海战斗刚刚发起,便接连出现意外。先是部队未能按预定时间登陆。原定登陆时间是晚上8时,因起渡时调动船只延误了两个小时。到晚上10时,182团3营、2营一个半连和183团1营方由桃花岛登船起渡,此时风雨交加,海浪滔天,航行十分困难。经过约半小时的奋力搏斗,他们终于抵达登步岛南海岸,并击退了国民党军在滩头阵地上的阻击,登上了登步岛。

如果说第一个意外造成的不利局面可以通过渡海部队的努力得以弥补的话,那么,第二个意外对于登陆作战则是十分不利了。这个意外情况是,晚上10时30分,当第二梯队准备起渡时。海上突起逆风,船只根本无法开出,整装待发的第二梯队指战员只能在岩边望洋兴叹。因此这天晚上只有第一梯队的7个半连1000余人登陆,他们面对的是以逸待劳的国民党军一个团和两个营。

月黑风高。大雨如注。初冬的雨夜,岛上格外寒冷,登陆勇士忍受着疲劳和奇寒的侵袭,爬高山,攀峻岭,向敌纵深发起进攻。183团1营首先攻占王家岙、贺家岙一线阵地,继又夺取流水岩山,拂晓时又以一个排攻占了大山一带的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连。在另一个攻击方向,182团2营7连攻占了炮台山,3营主力攻占了张网湾山。至此,攻岛部队经过连续突击,歼灭国民党军6个连,俘敌五六百人,并且打乱打散了敌之主力,控制了登步岛约3/4的地域,余敌大部退守于鸡冠礁村及沿海一隅。精神几近崩溃。

此时,由于登陆部队已基本改变了刚登陆时的不利局面,整个形势十分有利,如能一鼓作气地猛攻到底,就有可能攻占鸡冠礁。控制渡口,阻敌增援,进而歼灭岛上之敌。但由于登陆部队人数较少,夺取阵地后又需分兵守卫,突击力量一时减弱:加之通信联络不畅,两个进攻方向的战况不能及时掌握,导致指挥上的失误,未能指挥部队迅速完成预定战斗计划,从而失去了有利的战机。

解放军登陆登步岛的消息很快传到台湾,立即引起巨大的震动。国民党东南军政长官陈诚星夜驰电舟山防卫司令官石觉。严令务必死守登步岛,以确保舟山安全。石觉急令第67军75师之224团火速渡海增援,接着又令刚由汕头抵达定海的67军67师师长何世统率所部前往增援。

4日凌晨,雨停了,天气慢慢转晴。国民党舟山防卫司令部利用增援部队正向码头集结待渡之际,由空军指挥官赖逊岩驾驶AT-6飞机飞临登步岛侦察。此时能见度已经转好,赖逊岩盘旋于登步岛上空,但见流水岩山、炮台山等制高点的国民党军队均已败退,只有鸡冠礁、陆家岙一线的国民党军仍在苦撑待援,而登陆的解放军部队几乎遍布全岛。看到这里,赖逊岩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登步岛真是危如累卵,破在旦夕!要不是陈诚刚刚下达务必死守的命令,舟山防卫司令部的头目们恐怕早就下令撤退逃跑了。

9时许,国民党军援兵224团等部在飞机、军舰掩护下首先抵达登步岛。由于解放军无强大的远射程火炮压制,又未占领渡口,故使国民党军轻而易举地从鸡冠礁码头源源登陆。

战局由此急转直下。

殊死搏斗

在国民党地面部队大规模登陆增援的同时,其空军出动C-47、B-51飞机多批多架,对解放军登陆部队及船只实施空中打击。他们依仗空中优势,轮番低空轰炸扫射。同时。国民党军军舰及B-25轰炸机,对解放军后方桃花岛进行狂轰滥炸以阻止增援。

登步岛上,硝烟弥漫,弹坑累累,陷于一片火海之中。解放军连夜赶修的简易工事全被摧毁,不少战士被炸伤、震昏,有的牺牲。接着,成营成连的国民党军潮水般地向解放军阵地扑来。

据守大山、流水岩山一线的解放军183团1营,在182团4连协同配合下,顽强地抗击着反扑的敌人。

国民党军在全力向大山、流水岩山一线反扑的同时,又以近两个团的兵力,于9时左右向位于炮台山、张网湾山地区的182团3营发起攻击。中午,敌人的增援部队越来越多,敌机的轰炸扫射越来越疯狂。解放军部队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独力苦撑,伤亡越来越大。为保存有生力量,该营在张网湾山被敌人攻占后,主动放弃炮台山阵地,退至竹山及野猪塘山东北一线阵地继续坚守。下午2时以后,国民党军队又向立足未稳的182团3营发起猛烈进攻,3营指战员与人数占优势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迫使敌人退回了炮台山阵地。

黄昏时分,一向怯于夜战的敌军开始收缩兵力。震天动地的枪声渐渐稀疏下来。这一天,登陆部队顽强地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挫败了舟山防卫司令官石觉想在黄昏以前“全部肃清”解放军登陆部队的企图。

主动撤退

4日晚上9时许,62师师长胡炜亲率182团1营及2营两个连、183团3营和2营一个连、师侦察连、警卫连、92步兵炮连。终于冲破敌机敌舰的拦击封锁,由桃花岛渡海抵达登步岛,与正在与敌激战的部队会合。

这时,岛上的解放军虽然已增至2000余人。然而与敌人相比,在数量上仍处于绝对劣势。

根据当前敌情,师指挥所决定第182、183团集中全力。分别从左、右两个方向进攻鸡冠礁,攻占码头,阻敌增援,尔后歼灭岛上之敌。

在解放军展开反击的同时,白天进攻流水岩山连遭沉重打击的敌军,于夜间以约两个营的兵力,迂回到流水岩山侧后,企图在天明后与正面部队配合,夺取流水岩山。183团在攻击前进中,正巧与该敌遭遇,随即短兵相接展开激战。敌大部被歼。但当该团跟踪逃敌向大山攻击时,天已大亮,且大山敌人较多,攻击未能奏效。另一路182团1营于5日4时攻占了张网湾山和陆家岙,并能以火力阻止敌援兵上岸,但炮台山敌人较多,2营未能攻占,致使1营在天亮后遭到大股敌人的包围,被迫撤出张网湾山。

11月5日晨,眼看就要改变的战况再次恶化。随着敌67师199团、201团全部到达登步岛,岛上国民党军已接近6个团,后续部队还在陆续上岸。67军军长刘廉一、87军军长朱致一等头目也纷纷赶到登步岛。

这时,国民党军飞机、军舰的火力更加猛烈。8时以后,他们以优势兵力继续对流水岩山、竹山、野猪塘山一线阵地发起连续进攻。整个阵地硝烟弥漫,杀声遍野,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中午,61师领导分析了战场形势,认为敌我力量悬殊,且师后方桃花岛已无兵可增,兄弟部队因船只所限和距离较远一时无法来援。以现有力量歼灭敌人已无可能。考虑到这种不利局面,61师师长胡炜果断地做出了主动撤出战斗的决定。他们一面将决定报告上级,一面要桃花岛师后方指挥所组织所有船只,天一黑即开始撤运部队。

61师领导利用敌军怯于夜战的特点,确定5日夜间以佯攻掩护撤退。令182团、183团各组织1个营的兵力担负掩护任务,每营组织若干小分队,轮番交替地对敌实施佯攻;担任佯攻的小分队各配1名司号员,大造攻击声势,迷惑敌人;撤出前,先把全部伤员和烈士遗体运送到渡口,按先伤员、烈士遗体、俘虏,后机关、部队,最后掩护部队,以交替掩护的方式撤出、登船。

暮色降临,目睹了一天厮杀的太阳悄悄地躲进了海里,天空恰似一张巨大的黑幕笼罩下来,海天之间一片漆黑,煞是狰狞可怕。一向怕打夜战的国民党军纷纷缩进了工事,等待天明再战。趁此机会,解放军向流水岩一线发起了佯攻,冲锋号声、枪声、手榴弹爆炸声不绝于耳。国民党军官兵们以为解放军会像前两夜那样又要发动新的进攻,躲在工事里实施防御,始终未敢出动反击。

当夜,师后方桃花岛的船只一艘又一艘地穿梭在两岛之间的海峡上接运指战员,至6日凌晨1时,61师登陆部队包括伤员、烈士遗体和俘虏全部安全撤回到桃花岛上。

天色大亮以后。敌军又开始像前两日一样进行反扑。先是派出飞机在解放军撤退前的阵地上投下大量重磅炸弹,地面部队又用大炮轰、机枪扫,磨蹭了好一阵子,方才壮着胆子冲到对面阵地。然而。看到的只是前两天进攻时留在阵地前的大片尸体。

当时的台湾报刊称,进攻登步岛之解放军“不怕死”,“不惜抱炸药破毁我工事,与工事同归于尽”,“组织严密”,“处于绝境之情况下,鲜有大批投诚分子”,是“战力最强最剽悍的匪军”。

战后余波

这次登步岛之战,解放军登陆部队在克服了出师不利的困难、一度胜利有望的情况下痛失战机,与优势之敌苦战两昼夜。虽然予敌重大杀伤,但自己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最后在处境险恶、歼敌无望的情况下撤离登步岛,保存了有生力量。粉碎了蒋介石、陈诚制造又一个金门的美梦。战斗中,部队虽然打得英勇顽强,但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完成预定占岛歼敌的战斗任务,不能不说是一次影响较大的失利作战。

战后,国民党军方开动宣传机器大肆渲染“登步岛大捷”。声称“全歼”了解放军登岛部队,还将国民党第67军的一个师改名为“登步师”。蒋经国兴高采烈地称登步之役为“继金门大捷后又一胜利,不仅有利定海防务,且对全军士气将更为振作”。蒋介石也致信第87军军长朱致一,说此役是“我第八十七军在革命史上之光荣,不仅巩固定海全盘之战局,并使我中华民国之国基亦得由此转危为安”。虽然这不过是他们惯用的自欺欺人的把戏,但对于已成惊弓之鸟的国民党军来说,这无疑是打了一支振作精神的强心针。

对金门战役和登步岛之战的经验教训,三野、军委和毛泽东主席都高度重视。粟裕1949年11月14日致电第七、九、十兵团,要求各兵团对舟山等岛的攻击,必须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发起。11月22日,粟裕又致电军委和毛泽东,“建议军委推迟攻击舟山的时间,加紧发展海空军。在打法上,以海空力量给舟山之敌海空军以歼灭性打击,然后以陆军优势兵力攻取舟山。”毛泽东则于1949年12月5日、1950年1月11日两次致电粟裕,要粟裕到北京与聂荣臻、李涛、刘亚楼会商攻击办法。

1950年4月下旬,我军已夺得浙苏沪上空部分制空权。台湾“国防部”报告承认:“我在舟山方面之制空兵力,显已陷于劣势。如我之制空权一旦丧失,则我之制海权亦必相继不保。”

1950年5月1日,解放军占领了有国民党军海陆空立体防御。被称为“固若金汤”的海南岛,使国民党军完全丧失了固守江浙沿海诸岛屿的信心。为保存兵力,国民党军遂于1950年5月13日至16日,将守岛部队秘密地撤退到台湾。5月19日,舟山群岛全部解放。

陆军87军军长朱致一

87军221师师长吴渊明

87军221师66l团代理团长吴锡麟

87军221师662团(欠第2营)团长陈谦

司令太太击杀副司令

1955年2月底,东山岛登陆战一战成名的海军陆战队司令周雨寰病逝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医院,年仅41岁。

当国防部长俞大维报告蒋介石周雨寰去世的消息时,蒋介石对于爱将英年早逝感到很惋惜,询问完周雨寰的治疗情况后,又问道:“运回国内安葬吗?”

“他家人准备运回台湾。”俞大维说。

蒋介石交代说:“周司令对金门之战有功劳,要善待。”

3月3日,有关部门在弗吉尼亚州耶迈堡教堂为周雨寰举行西式葬礼后,下午便将遗体以飞机运回台湾。次日,陆战队司令部举行追悼大会,最后,周雨寰被安葬在他为之奋斗过的陆战队营地——澄清湖(即大贝湖)边,陆战队司令部为他筑了一座大坟,还建了墓园。随后,受蒋介石之命,蒋经国两次到墓园凭吊。

周雨寰英年早逝,并且是被活活气死。这让他的许多老部下和同僚好友们想不通。而其中最想不通的人,是他的妻子——周太太。

因为周雨寰患病,与他访美归来后台湾军界满天飞的谣诼重击分不开,也就是说,周雨寰是被气死的。周太太认为活活气死丈夫的,不是别人,正是丈夫一手从外引进陆战队、且提拔和重用为副司令的于豪章,是他背后捣鬼,才致使周雨寰被谣诼击倒犯下重病。

周雨寰对副司令于豪章确有知遇之恩。于豪章本是蒋介石“总统府”侍从武官,后下放到陆军第6军当团长。1953年2月,不得志的于豪章被四处揽人才的周雨寰邀请到陆战队司令部,出任参谋长。于本是上校,周下令张意如呈报“国防部”恢复其少将军衔。在于走下坡路时,周拉了他一把不说,还继续提携他,不久又升任于为陆战队副司令。周雨寰的老搭档冯龙(大陆时期冯为国军第69师长,周为副师长)曾赞叹说:“周雨寰配上于豪章,真是如虎添翼。” 然而,周太太认为,于豪章就是为了篡夺司令职位,才不择手段在背后说周雨寰的坏话,引起轩然大波,致使周雨寰被活活气死。为此,她决心为夫报仇,惩办“忘恩负义的小人”于豪章。

一天,周太太亲自来到陆战队司令部,找到司令部参谋长孔令晟说:“由你陪我去见于副司令。”

“你找于副司令,”孔令晟漫不经心地问道,“有什么事情要办吗?”

“司令葬了,我想请你和于副司令一起到家里吃个晚饭,表示感谢。”周太太说。

周、于两家以前常来常往,在周生病后两家表面上也很“融洽”,没有任何的冲突。孔令晟便陪着周太太去了于豪章办公室。于以为对方真的是对自己很感激,爽快地答应赴约。

当晚,于豪章和孔令晟如期而至,来到建业新村十二路的周家。

席间,一切如常,什么也没发生,甚至不时还有笑语。吃完饭后,于豪章和孔令晟告别周太太,各自走路回家去。

于家在建业新村十一路,与周家很近,只隔一个巷子。当于豪章走到十二路与十一路之间转角处时,突然,“砰——”一声凄厉的枪响刺破了静谧的夜空。听到枪声,没走多远的孔令晟立即跑步过来,结果,发现于豪章中弹倒地,便立刻将他背起,送去医院急救。

所幸枪弹只伤及于豪章的腿部,经过医生抢救后,并无大碍。于豪章捡回了一条性命。

那么背后开枪的杀手是谁呢?

主谋正是为夫报仇的周太太。她暗中派周雨寰的两名亲信尾随于豪章,见他拐弯,便开了枪。

枪击案发生后,“司令太太击杀副司令”的消息震动了整个台湾。

蒋介石获知此情况后,也大为惊讶,下令蒋经国和海军总部调查、处理此事。于是,海军总部派总政战部主任杨维智具体负责调查此案。

然而,身负调查重任的杨维智来到建业新村时,怎么也进不了周家,一靠近大门,里面就“噼里啪啦”开枪射击。

原来,案发后周太太给家里佣人每人发了一把长枪,事先也准备了子弹,不许调查人员进门。调查人员一想进屋,他们就开枪示警,俨然一伙不怕死的“游击队员”。杨维智虽然官至少将,也是老道的政战干部,可面对周太太这样不要命的烈女子和她手下的“游击队员”,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样僵持了好几天。杨维智还是拿周太太毫无办法。因为谁靠近大门,里面就放枪,硬闯进去,肯定要出人命。最后,杨维智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总统府”,找秘书长张群诉苦,并且说:“一个妇道人家,犯事了硬是不让进门,靠近就鸣枪。请你替我请示'总统’,是不是可以采取火攻方法?”

“不妥,不妥。”张群立即摇头,“你把整个房子烧掉,这得浪费多少建设费!”便带着他去见蒋介石。

蒋介石问明情况后,明确地表态说:“周司令是有功之人,对周太太不能动武。”对有功之臣,他还是一副很爱护的态度。

“那怎么办?”张群说,“人靠近房子,里面就鸣枪。是否将事情这样搁置下去,从长计议?”

蒋介石想了一下说:“能不能请个与周太太熟悉的人去劝劝她?”

“这是个好办法。”张群和杨维智都赞同。

杨维智从“总统府”出来后,立即赶去陆战队司令部,找到孔令晟说:“周太太一方面不让人进入屋内调查,一方面也没有进食,看来还得请你出面试试。”

孔令晟也是周雨寰招延到陆战队的老部下,且周对他也有提携之恩,平时与周家也走得很近。在这次枪杀事件中,是他陪周太太约请于豪章,还参与了会餐,可以说与枪击事件脱不了干系。他本早就想去探望情绪激动的周太太,因避嫌才没去。此刻,杨维智一请,他马上答应:“好的。”

然后,他到一家叫“四海一家”的餐馆叫上一桌菜,带着自己的太太和两个女儿,一起来到周家门前,高声喊道:“嫂子,我们一家人来看你啦!给你来送饭菜啦!”

周太太见是孔令晟一家,门果然开了。

孔令晟立即带着夫人孩子往屋内走去,里面没有开枪。进房后,他们见到了扛着长枪的周太太和她的“游击队员”。孔令晟诚恳地劝说:“嫂子,我们先吃饭,其他事情先撂一边。”

然而,就在他们和周太太等人用餐时,杨维智带着在外面的政战部调查人员趁机冲进周府,把他们包围。孔令晟没料到居然被老奸巨猾的杨维智利用了,很生气,并对周太太说:“我没想到被杨维智这家伙利用了,无限歉意。”

周太太倒不怕这些政战特务,边用餐边谈笑自若,还告诉孔令晟说:“那天我的大衣里放了一把枪,本想借机干掉于豪章,只因你在一旁,不忍心你受牵连,因此才没下手。”

用餐完毕后,周太太起身去洗手间,旁边的政战干部呵斥她:“不准动!”

周太太平静地反问他:“我吃完了饭,不能去上洗手间吗?”

对方说:“不准就是不准!”

这时,孔令晟猛然站了起来,拍着桌子大声说:“你是从哪里来的?刚才看到你们,我心里就恼火了。你知道她是谁?她是已故周司令的夫人!你知道我是谁?我是现任陆战队司令部参谋长!案子在尚未证实澄清之前,你在现任参谋长面前,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已故司令夫人,你是哪一个单位的,什么名字?我非办你不可!”

孔令晟把眼睛一瞪,桌子一拍,那位喝斥周太太的政战干部反倒被他吓住了。此时杨维智正躲在另一房间暗中观察局势,见手下被孔镇住了,马上派人过来,转告说:“杨主任在隔壁房间,希望见你一面。”

孔令晟大声地说:“你回去报告杨主任,这个时候我去见他,一定会扇他的嘴巴。”

这时一直没作声的孔太太见状,主动为丈夫解难:“我去!”带着两个小孩去见杨维智,且当面质问他:“你为什么要把我们母子也牵连进来?”

这下杨维智焉了,立即不断地道歉:“夫人,对不起,对不起。”

但是,政战干部和调查人员最后还是把周太太给带走了,并且杨维智要把她带去台北进行审查。

临走前,周太太派女儿周康美拎了一个箱子来到孔家,交给孔令晟说:“请孔叔叔代为保管。箱子里有十几万元现金及股票。我妈妈谁都不相信,只信你孔叔叔。”

因为怕惹火烧身,孔令晟露出为难神色。但他还是答应了她的要求,收下了这个装着周家家产的箱子。

周康美一走,他立即跑去装甲兵司令部,找到蒋纬国的亲信、上校主任陈茂铨报告。陈茂铨说:“我完全支持你的决定,并且替你向上级报告。”

随后,孔令晟又将此事报告美军派驻陆战队司令部的顾问组长斯考特。斯考特也赞同说:“你的做法,我认为,完全合乎情理。”

由于孔令晟及时报告,他为周家保管箱子的做法没受到海军总政治部的追究。

枪杀陆战队副司令于豪章的主谋周太太和她的“游击队员”被带到台北后,杨维智查实枪杀案确实不是中共策划,而是拿不上台面的为夫报仇之举。这样非理性的报复,让他大为吃惊,也不知如何处理,只好请示蒋经国。

蒋经国也觉得很为难,又将此事报告蒋介石。随后,在蒋介石的指示下,有关部门没把周太太送上法庭,也没判她的徒刑。不久,她被宣布患有“精神病”,软禁在台北乡下,直到病故。

按照台湾的法律,周太太凭主观判断,指使仆从枪击陆战队副司令且对抗调查干部,必死无疑。但蒋介石法外留情,念及周雨寰的战功及周与蒋纬国的友情,网开一面,这对周雨寰在天之灵倒是一种慰藉。

而于豪章枪伤医好后,仕途也没因此大案而受到影响,后被蒋介石一再擢升。涉案人之一的孔令晟的前程也没受影响。蒋介石宽待有功之臣的家眷,在台湾一时传诵为“佳话”。

87军在台湾的改编、整编情况可参见 国民革命军撤台前后的陆军整编(1949-2010)

国民革命军撤台前后的陆军整编(1949-2010)

从抗战结束到解放前,宁波的守军为国民党青年军八十七军(代号长江部队、军长朱致一 )二二一师(师长吴渊明)师直属队和六六一团(团长萧某、代理团长吴锡麟) 及六六二团(团长陈谦)。



87军抗日名将——刘召东

刘召东,字建中,国民革命军中将,1905年11月20日(农历)生于湖南华容县。腾冲战役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刘召东少年时受教于叔父刘牖夫(后任高桂滋部中将参谋长),深得叔父赞赏。1923年(18岁)离湘到北京,在叔父刘牖夫、胞兄刘亚东等人影响下,接受三民主义,崇敬孙中山先生,由本家刘德昭介绍参加国民党并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当文书上士,开始军人生涯。从军后,被选送到四十军开办的资宁讲习所学习。结业后,随四十军参加北伐,得军长贺耀祖、谷正伦赏识。

1927年四十军北伐到达南京,贺耀祖任军政部长,谷正伦任南京卫戍区司令。刘召东调任卫戍司令部中尉副官。1928年贺耀祖国民政府参军长,调刘召东到参军处任中尉附员。1929年被保送到日本士官学校24期就读。1931年因“9.18”,愤然回国,到国民政府参军处任上尉附员,两年后升为少校附员。1934年考入陆军大学第13期。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久陆军大学迁往长沙。由于抗日需要,陆大13期于1938年初提前毕业。当时有两个职位供刘召东选择:一是长沙师管区兵役处少将处长;一是87军少将高参兼199师参谋长。家人都主张他去兵役处,认为在后方任职比较安全。可是刘召东本人执意去前线。他说:“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我应当去前线参战,以尽军人天职!……”他说话的神情慷慨激昂,十分感人。

刘绍东将军妻子吴素荣和大哥都极力支援他去199师。吴女士回忆道:“队伍从长沙开拔那天,正是春节,我与他同车出发。车到岳阳时,我带孩子下车回南县同公婆同住,建中赴安徽前线作战。一别数月没有音讯,全家人焦急万分。直到5月份才收到他的第一封信。原来,部队刚进合肥东城,立足未稳,就与敌军遭遇。奋战终日,损失惨重,只得撤退,然后集结分散的队伍往大别山方向转移。途中地方武装大刀队拦路堵击。在万分危机的情况下,刘召东奉命与大刀队谈判;他从大刀架起的巷道中进入大刀队驻地。刘召东晓以团结抗战,共同对敌,挽救民族危亡的道理后,大刀队不但同意让队伍通过,而且愿意共同抗日。部队进入大别山后,补充了兵员,进行了整训,研究制定了新的作战方案。以后,一直坚持在大别山与敌周旋,找机会打击日寇。”

为此,199师受到传令嘉奖;刘召东代表师长罗树甲前往武汉受奖。

1938年秋冬之间,武汉、岳阳吃紧。刘召东奉调回87军军部任高参(军长刘膺古)。同年,调20集团军副总部任高参(副总司令霍揆彰),参谋长郭汝瑰,参谋处长彭啓超都是刘召东在陆大的先后同学。不久,总部委派刘召东兼任南县、华容、安乡、石首四县特派员,驻华容。任务是组织地方武装,配合53军遏制日军向滨湖一带进攻。

刘召东在兼任四县特派员的任上,不但积极组织抗日武装,而且还热心培养抗战建国人才。他时常讲,打完仗要好好建设。他先后协助段乃文、周仁等筹办了南县湖西中学和南山中学。刘召东很重乡情,凡是家乡人找到他或有什么困难,他都尽力帮忙。

1939年霍揆彰升任20集团军总司令,委任刘召东爲20集团军滨湖游击挺进支队司令。支队与日寇隔湖对峙,曾无数次击退从岳阳来犯之敌。不仅保卫了南、华一带的安宁,而且牵制了日寇侵犯长沙的兵力。

1943年2月,刘召东奉命到20集团军远征军总部任参谋长,随霍揆彰总部从常德出发,进行远征。到云南,总部设在弥度。(当时在云南的远征军司令长官是卫立煌)这支远征军的任务是协同同盟军攻下日寇占领的北缅一带之阵地,打通滇缅公路,到缅甸同在国外的中国军队会师。

作战分工由11集团军攻打龙陵,20集团军攻打腾冲,从怒江南北两面向占据滇缅公路的日军包围夹击以歼灭之。为了实现这一作战目的,身为参谋长的刘召东,任务非常繁重,根本顾不上和家人联系,只在电话里告诉妻子,他很忙,他们正在进行战前练兵,在美国顾问团协助下,训练官兵使用美式武器装备……美军顾问团李翻译官曾问吴女士说:“参谋长为了总部能采纳他的作战方案,舌战群雄……”,最终方案被采纳。

吴女士回忆道:“1944年5月初,刘召东来电话要我去弥度,当时我带着公婆、孩子们逃难住在沅陵。当我从兵荒马乱中赶到弥度的次日,他又上前线去了,幸好有李翻译官经常给我通报前线的消息。”

1944年5月10日。20集团军渡过怒江,打响了腾冲战役。

我军以优势兵力赴向敌军,将敌军逼到高黎贡山脉以内的防守阵地。那里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是腾冲的天然屏障。

日军凭藉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顽强抵抗,给我军造成很大伤亡。当即周密侦察,发现悬崖峭壁间有一条采药人走过的小道没有敌军防守。刘召东他们当即决定改变与敌人硬拼的打法,在正面只作佯攻,派精干官兵攀登上山,迂回包抄到敌人阵地后面,然后,趁敌人惊惶失措之时,正面和迂回部队猛烈夹攻,歼灭敌军。采用“抄小道,巧迂回,出奇制胜”的战术,层层推进,逐一夺过了敌人佔领的阵地。

战斗继续往前推进,再往上遇到了敌军堡垒群。根据其布局判断,敌方是想利用堡垒之间互为依託,各堡垒群之间互相支援来消耗我方战斗力。我方采用了穿插分割,切断敌堡垒群之间的联系和支援,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同时猛攻各堡垒群,一举成功,占领了高黎贡山,打开了腾冲的屏障。

仗打得相当艰苦。当时,高原上阴雨连绵,时雨时雾时雪,道路泥泞,补给困难,几乎全靠空投。官兵们穿的单薄,吃的是干粮,但士气旺盛,斗志高昂,终于攻下了高黎贡山。攻克高黎贡山的作战经验,后来编入军事教材。

刘召东带兵注重带士气,为了激励将士斗志,他给弥度县党部来电称:“前方需要慰劳!”此时,攻克高黎贡山的捷报传到了弥度,整个县城沸腾起来,尤其是妇女界更是欢呼雀跃。在县党部书记夫人、县长夫人、吴素荣和商会会长夫人的倡议下,成立了“弥度妇女慰劳委员会”,通过排戏公演募捐得2万元,买慰劳品上前线慰劳将士,刘将军其妻吴女士被推选为代表。

1944年7月7 日,正是卢沟桥事变7周年的日子,慰问团到达前线指挥所——保山浦票。当时进攻腾冲城外阵地的战斗正在进行中,总司令霍揆彰在火线督战,慰问团由负责指挥所工作的刘召东接待。

吴素荣在前线指挥所的日子里,亲眼看到了刘召东的紧张工作,电话铃声不断,传令兵、参谋人员进进出出,他频频听取战况报告,又不断向总指挥部汇报,又将新的作战命令下达给前线,战斗不停息就不下岗位。

原来估计会很快解决战斗,但由于敌军顽抗固守,激战20来天才把敌军逼到城墙阵地。后来又经过数日激战,把大部敌人歼灭以后,残敌才退到城内。我军使用飞机炸、大炮轰、挖坑道爆破,摧毁城墙多处。我将士冲进城内同日军展开白刃战,寸土必争!虽重创日寇,但我军也伤亡惨重。经过几次巷战,我军将士虽然神勇,但没有摧毁敌军指挥系统,敌军的抵抗相当顽强!使战斗推进十分缓慢。

后来抓到了一个活口,送到指挥所,由刘召东亲自审问。那是一个日军医生,他供出日军指挥所在城墙一角4米多深的洞内。次日清晨,我军的空军、炮兵、陆军一起向敌指挥所发起了猛烈攻击,彻底摧毁了敌指挥所,全歼日敌有生力量。据战报统计,该战役将日寇56师团的两个旅的4千名战斗人员全部歼灭,无一生还,俘获的30多人都是妇女、伙夫、勤杂、医生。

至此,沦陷两年多的腾冲收复了!胜利捷报传遍云南全省,传遍中国大地!饱受日寇奴役的腾冲人民,自动用鸡汤熬粥慰劳我军伤病员,那种激动热烈的场面是难以描述的。

腾冲战役结束后刘召东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晋升为中将,还得了一把缴获的日军指挥刀做纪念。那以后,部队与美国同盟军一起修复了滇缅公路,进而打通了中印公路的运输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20集团军总部撤销。霍揆彰飞往重庆,把20集团军总部的善后事宜交由刘召东处理。1947年,刘召东调任16绥靖区参谋长。1948年秋,16绥靖区改组为湘鄂赣边区总司令部,刘召东任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因时代悲剧,1950年秋刘召东于重庆北碚澄江镇被捕,次年5月被处决,时年46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5289.html

更多阅读

国民革命军第42军来龙去脉 第42军

在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42军一、国民军方振武部一部组成的第42军该军前身是直系军阀张宗昌所属部队一部。1925年12月,张宗昌所属方振武部投奔冯玉祥的国民军后,被改编为国民军第5军,方振武任军长。下辖:第1旅,方振武

国民革命军第55军来龙去脉 山西新军的来龙去脉

一、东北军第五十五军1933年由第三十六师和骑兵、炮兵各1个团编成,军长汤玉麟。第三十六师1931年由东北军驻热河部队改编而成.师长汤玉麟(兼),该师辖3个旅,第—O六旅,旅长张从云:第一O七旅,旅长董福亭;第一O八旅,旅长刘香九。汤玉麟还指挥骑

国民革命军第46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歌

在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46军。一、黄埔军校教导师等部组成的第46军该军前身是黄埔军校教导师、黄埔军校新编师等部队。1926年7月,蒋介石率军北伐后,黄埔军校校务委托教育长方鼎英代理。1927年8月,黄埔军校教导师,黄

国民革命军第74军来龙去脉13 国民革命军74军军歌

忧郁的齐克果作品“出来混迟早要换”,第44军溃败,许国璋殉国石门的失守终于让日军打开了前往常德的大门,之后日军各师团如潮水一般涌向常德,王瓒绪曾经率领川军将士在枣宜会战等会战中血战沙场,为抗战也算立下赫赫战功,但是本次常德会战却

国民革命军第35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35军

在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2个第35军。分别为湘军和晋军。湘军湘军第8军第2师组成的第35军该军前身是湘系唐生智所属一部。1926年3月,湘军军阀唐生智起兵赶走了湖南省长赵恒惕,自任代理省长和善后督办。同年4月,湘军

声明:《国民革命军第87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87师》为网友背对背拥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