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漪房和文帝刘恒育有二子,长子刘启,是为汉景帝。次子刘武,受封梁王,又称梁孝王。
在两个儿子之中,窦太后似乎更喜欢刘武,不仅喜欢,而且,窦太后力促汉景帝册封刘武为储君。就是说,如果刘武被立为储君,一旦景帝驾崩,接替君位的,将是刘武而不是景帝的儿子。窦太后的努力因为遭到侄儿魏其侯窦婴以及朝廷重臣袁盎等人的反对而未能成功。当然,所谓窦婴和袁盎无非是前台马仔而已,真正的最强有力的反对者则是景帝本人。
自汉朝开国,帝位传承制度便确定为父死子继,而不是兄终弟及。因而窦太后的行为有违高祖刘邦立下的规矩,显然,窦漪房这么做是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
那么,窦太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不仅态度坚决而且几次三番,直到最终知其不可为方才作罢。
有一种看法,是这样的:如果景帝将帝位传给刘武,窦太后还是太后,自然方便于掌握权力,因而,出于此等自私之考虑,窦太后才力促刘武为储君。
不过,如果仔细考量,此种说法不仅过于低估了窦漪房,而且亦与情理不合。
无论是在景帝执政期间还是武帝登基之后,窦漪房始终稳固地掌握着国家大政方针的管控能力,始终未有大权旁落,也就是说,窦漪房具备掌控局势的力量,又何必出于掌握权力的目的而冒天下之大不韪呢?要知道,擅改祖制成法,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蕴藏着极大的风险。而且,窦太后又如何知道刘武在登基为帝之后比景帝更听话呢?事实上,景帝至少在表面上已经十分听话了。
另外,窦太后如何能够保证刘武一定死在刘启的后面?毕竟刘武比刘启也没年轻多少。事实上,刘武也确实是死在了刘启的前面。而且,即便是刘武能够活到继承帝位的那一天,那么,窦太后又如何能够保证自己能活到那一天呢?窦太后的年龄总是比刘启大多了吧!如果活不到那一天,这一切不就成了“瞎子点灯,白费蜡么”。
因而,如果仔细想想,事情似乎并不像表象那么简单。
譬如:高祖刘邦就曾以“如意类我”为由,意欲废掉太子刘盈。如果您认为刘邦这样做的原因仅是出于个人的喜好,那就未免太过于小看了高祖。
刘邦以寒微之身、提三尺剑,力挫智勇双全、盖世无双的一代战神项羽,最终问鼎天下、开创一代王朝,那绝对是有真能耐的。其才略胆识远在韩信萧何等人之上,绝非常人可比。
老刘废刘盈而立如意,其实是“刘邦舞剑、意在吕后”,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废刘盈乃是阻止吕雉篡党夺权而采取的釜底抽薪、一剑封喉之计,如果成功,吕雉立马就会从金凤凰变成老母鸡。
老刘在废立不成的情况下只好退而求其次,在临死之前与诸大臣立白马之盟:非刘氏不得为王。这显然不是冲着自己的亲儿子刘盈去的,其所针对的对象很明显,就是他的老伴儿吕雉。
所以,老刘废立太子是因为江山的归属(是姓刘还是姓吕),而非所谓的个人之一时喜好。如果刘邦真的如此放纵随意,又如何能够成为一代王朝的开国之君呢。
那么,高祖废立太子非因一时之心血来潮,窦漪房难道就是因为个人的喜好么?
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未免过于小看了窦漪房。这窦漪房绝非寻常人等,可谓是一生传奇。
窦漪房出身寒微,因机缘巧合而成为代王刘恒之妃,随后即受刘恒专宠,由王妃而王后,由王后而正宫皇后、母仪天下,再由皇后而皇太后,皇太后而太皇太后,不仅历经三朝,而且辅佐三朝之君治理天下。更在景帝及武帝两朝,位居国家权力金字塔之顶层而威权天下。
虽然政治风云变幻无常、时有骇浪惊涛,窦漪房却是高台稳坐,风雨不动安如山。
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虽然有吕雉、独孤皇后、武媚等数位女性也都对国家治理产生过重大影响。但是,无论吕雉还是武媚,都属于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凶狠歹毒、心如蛇蝎,其行径为人所不齿,并都因其对权力的攫取而引发血腥杀戮、生灵涂炭。而独孤皇后不仅只历隋文一朝,而且用人失察,被杨广的伪装蒙蔽而促成隋文帝废掉太子杨勇,导致隋朝国运短暂。而反观窦漪房,其虽然立挺刘武为储君,但却始终未有越过道德底线,始终没有做出任何有害天下苍生之行为。因而,如果将贤德指数和政绩指标进行综合考量的话,窦漪房无疑是其中之最为杰出者。
如此出类拔萃、卓尔不凡的一位杰出女性,又如何会凭借个人之喜好任性而为呢?如果那样的话,恐怕连皇后之位都难以保全,又何谈历经三朝而屹立不倒呢。
所以,应该是另有原因。
据历史记载,窦漪房喜黄老之学,因此诸窦及景帝亦不得不研读黄老之学。但是,景帝偏爱儒学之术。
那么,窦漪房对儒学是什么态度呢?
景帝时期,窦太后曾问儒生辕固对黄老的看法,辕固认为黄老之学稀松平常、没啥研究价值。惹得窦漪房大怒:既然你这么牛,好啊,那就跟猪较量一下看看吧。把个辕固给轰进了猪圈,那猪圈里的猪可不是憨态可掬的家猪,而是凶猛的野猪!若不是景帝暗中给了辕固一把利刃,辕固就会在野猪的消化系统里面化成一堆猪粪。景帝哪里还敢推行儒学,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
后来,景帝死而武帝立,儒生一看机会来了。于是,赵倌王臧上书武帝,建议推行儒学并且不必再事事请示窦漪房。窦漪房闻之大怒,事情的结果是:赵倌王臧罢官下狱并死在狱中,武帝再不敢提尊儒一事。
至于窦漪房压制儒学的做法是对还是错,本文无意探讨,总之,窦漪房对儒学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所以,由此可以推知:梁王刘武如果信奉儒学,窦漪房是不可能极力促使其成为储君的。
对于刘武的政治信仰,史书似乎没有明确交代,但如果刘武的政治信仰及治国理念和其母相同,那么,窦漪房的做法也便顺理成章、非常好理解。
窦漪房是高祖刘邦、惠帝刘盈(及吕后)、文帝刘恒所既定的治国方针与总路线坚定的执行者和忠诚的守护神,也是西汉王朝奉行黄老之学的最后一位最高国家领导人。
西汉王朝自文帝始,经窦漪房监理国政的景帝及武帝之数十年的发展期间,经济繁荣、军力上升,综合国力空前强大,这一切都为汉武一朝扬威四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漪房死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开始全面推行新政(其实在窦漪房在世之时就尝试过,但是没成功)。在文化领域,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在政权方面,任酷吏、弱诸侯、杀豪强,树无上之威权;在军事领域,北驱匈奴、南平百越、东征朝鲜、西攻大宛,逮着谁揍谁。结果,人口减半、库府空虚、民变蜂起、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时之间是手忙脚乱。此后,虽然经历昭宣中兴,但西汉王朝自汉武一朝之中后期开始已经无法避免的由高山之巅而日渐步入下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