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是一种病理状态。
可能的疾病:可能的疾病:各种微生物感染、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各部位癌肿转移等。
科室选择:
伴有疼痛或压痛、发热、皮疹、线状皮肤潮红——首诊感染科或内科;
伴有低热、消瘦、盗汗——首诊感染科或传染科;
伴有发热、贫血、出血和肝脾肿大——首诊血液内科;
伴有鼻衄、鼻塞、头痛、听力减退等——首诊五官科;
局部单一的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首诊普外科;
伴有下肢破溃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首诊普外科;
伴有进行性淋巴结肿大,而无明显的感染症状——首诊肿瘤科。
临床检查:1.血常规;2.结核菌素试验;3.肿瘤标志物检测;4.无痛性的淋巴结活检;5.骨髓检测;6.影象学(X线、B超、CT)检查等。
淋巴结是淋巴液回流入血的途径。当淋巴液流经淋巴结时,淋巴液中所含的细菌和其他异物被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所消除,减少了病菌扩散感染的机会。所以说,淋巴结是身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当身体某一部位发生感染,细菌随淋巴液经过淋巴结时,会使其相应的淋巴结群出现肿大和疼痛。在身体患恶性肿瘤时,也常沿淋巴管转移,并停留在淋巴结内分裂增生,致使淋巴结肿大起来。
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常见病因有:
细菌感染如口腔、面部等处的急性炎症,常引起下颌淋巴结的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软、活动度好,一般可随炎症的消失而逐渐恢复正常。
病毒感染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有时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如风疹,常引起枕后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结核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多见,有的会破溃,有的不破溃,在临床上有时与淋巴瘤难于鉴别。确诊方法是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结穿刺、涂片和活体组织检查,并找出结核原发病灶。
淋巴结转移癌这种淋巴结很硬,无压痛、不活动,特别是胃癌、食道癌患者,可触摸到锁骨上的小淋巴结肿大。乳腺癌患者要经常触摸腋下淋巴结,以判断肿瘤是否转移。
白血病该病的淋巴结肿大是全身性的,但以颈部、腋下、腹股沟部最明显。除淋巴结肿大外,病人还有贫血、持续发热,血液、骨髓中会出现大量幼稚细胞等表现。
淋巴瘤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多见。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肿瘤,同时有一些淋巴结以外的病变,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脏等处的损害。
淋巴结的肿大还可出现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再如过敏反应性疾病及毒虫蛰伤等。所以,对淋巴结肿大不容忽视,特别是发现淋巴结持续肿大时更应及早请医生诊治。
正确的触摸方法是:将食指及中指并拢,在上述部位上下左右触摸,若感觉到皮下有圆的、椭圆的、或条索状,有鸡蛋大小甚至更大的淋巴结节时,应立即去正规的医院请医生诊断
淋巴系统是身体的自然防卫组织,可以抵抗感染和毒素的侵入,浅表的淋巴结群存在于颈部、腋窝、腹股沟、膝盖后面以及耳朵前后。
孩子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肿大的部位取决于感染的位置。喉和耳朵感染可能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头部感染会使耳朵后的淋巴结肿大;手或手臂感染会使腋窝下淋巴结肿大;脚和腿部感染会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孩子最常见的是颈部淋巴结肿大,母亲很容易注意到孩子的这一部位,带孩子让医生检查后才能放心。
以大多数人来说,咽喉痛、感冒、牙齿发炎(脓肿)、耳朵感染或昆虫叮咬都是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不过假如淋巴结肿大出现在颈部前面正中间或是正好在锁骨上方,你就
必须考虑感染之外的原因,如肿瘤、囊肿或甲状腺功能紊乱。
大多数母亲一看到孩子颈部淋巴性结肿大,首先想到的是肿瘤,这是自然反应,肿瘤的确也是引起孩子淋巴结肿大的一个原因,不过感染是更为多见的原因。对此,进行血和尿的化验、x线检查、皮试以及活体切片检查等,可以证实医生的疹断。
淋巴结因内部细胞增生或肿瘤细胞浸润而体积增大的现象。临床常见的体征。可通过触摸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而发现,但肺门、纵隔、腹膜后和肠系膜等体内肿大的淋巴结则要靠X射线、CT和B超等才能发现。淋巴结肿大常见3种情况:①良性肿大。包括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肿大。临床常呈良性经过,随着病因去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全恢复。②恶性肿大。包括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如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等。临床呈恶性经过,淋巴结持续性进行性肿大,若不积极治疗,常会进行性恶化死亡。③介于良性与恶性间的肿大。如血管原始免疫细胞性淋巴结病和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等。开始常为良性,可变成恶性而致命。因此在确定淋巴结肿大后,关键是确定其原因和性质,局部肿大伴明显疼痛者常提示感染;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者常提示恶性肿瘤性疾病。骨髓穿刺特别是淋巴结活检可帮助确诊。淋巴结肿大的治疗以病因而定,如淋巴腺结核可应用链霉素和雷米封等,若为恶性淋巴瘤,应以联合化疗为主,若为癌症晚期转移,则预后极差。
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也有恶性,故重视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时就诊、确诊,以免误、漏诊,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谈一谈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慢性淋巴结炎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应予以重视,进一步检查确定。
结核性淋巴结炎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轻(干酪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互相粘连,并和皮肤粘连,所以活动度差。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恶性淋巴瘤也可见于任何年龄组,其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也可融合成大块,直径达20cm以上,侵犯皮肤,破溃后经久不愈。此外,可侵犯纵隔、肝、脾及其它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皮肤、乳腺、神经系统等。确诊需活组织病理检查。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常易误诊,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有70%~80%在初诊时被确诊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以致延误治疗。
巨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易误诊的罕见病。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纵隔最多,也可侵犯肺门及肺内。其它受侵部位有颈部、腹膜后、盆腔、腋窝以及软组织。常易误诊为胸腺瘤、浆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等。了解本病的病理及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假性淋巴瘤常发于淋巴结外的部位,如眼眶、胃的假性淋巴瘤及消化道的淋巴性息肉,均可形成肿块。一般认为属反应性的增生,由炎症引起。
淋巴结转移瘤淋巴结常较硬,质地不均匀,可找到原发灶。很少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常有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儿童常见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上发病急,常伴有发热、出血、肝和脾肿大、胸骨压痛等,血液学和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诊鉴别。
结节病在我国较少见,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伴有长期低热。全身淋巴结都可肿大,尤其是耳前后、颌下、气管旁。在临床上很难与恶性淋巴瘤鉴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与青壮年男性,为EB病毒所致,但病人常一般情况良好,可有发热及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也可有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中有异形淋巴细胞,嗜异凝集实验阳性可以确诊。
血清病为病人使用血清制品(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等)后发生的一种疾病。少数患者以淋巴结肿大为最先出现的临床症状。但多为注射处及滑车上淋巴结首先肿大。根据注射史及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可诊断。
淋巴结肿大很常见,列举的以上10种疾病原因,希望能给大家以启示,及时就诊、确诊及鉴别,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正常成人于腹股沟、颌下,有时在颈部及腋下均可扪及淋巴结,但正常淋巴结体积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0.5cm,且质地软、表面光滑、无压痛、滑动。若于枕后、耳周围、锁骨上、滑车等处扪及淋巴结,或于其他部位扪及淋巴结大小、质地、表面、压痛感或滑动度等异于正常者,则均属病理现象。
(一)病因诊断
1.血液系统疾病
(1)淋巴瘤:霍奇金病(HD)、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蕈样真菌病,常表现全身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坚,相互间可粘连融合。
(2)急慢性白血病:可表现为无痛性浅表淋巴结肿大,急性白血病常伴感染、出血、贫血等症状。
(3)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全血细胞减少等症状。
(4)Castleman病(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反应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缓慢肿大,形成巨大肿块,伴多克隆性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5)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浅表淋巴结肿大,可有发热、多汗、消瘦等症状。
(6)组织细胞增多症X:淋巴结肿大,常伴皮疹、肺部症状、骨损害等。
(7)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常相互融合成巨大肿块。
(8)坏死性淋巴结炎。,
(9)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以发热、颈淋巴结肿大和咽痛为本病特有的三联症,部分患者肿大淋巴结可有轻度压痛。
(10)其他:可见于肉芽肿病、骨髓纤维化等。
2.非血液系统疾病
(1)感染:见于各种局部和全身的细菌感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艾滋病等。
(2)免疫性疾病:见于自身免疫病、血清病、药物反应等。
(3)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见于各种恶性癌肿、肉瘤淋巴结转移。
(二)浅表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1.淋巴结病变性质
(1)感染性疾病:淋巴结呈轻至中度肿大,质软,无粘连,有压痛,如化脓可有波动感。
2)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为无痛性肿大淋巴结,质地中等或如硬橡皮,不与皮肤粘连,但可融合成团块。
(3)转移癌:淋巴结多呈石样坚硬,固定,与皮肤有粘连。
2.淋巴结病变部位
(1)全身淋巴结肿大:多为反应性淋巴结肿大、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慢性肉芽肿病、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艾滋病等。
(2)局部淋巴结肿大:除局部淋巴引流区的各种急慢性感染外,尚需考虑:①颈部:最多见为结核,转移癌要考虑来自甲状腺、鼻咽部、咽喉部等。②左锁骨上:胃肠道肿瘤转移可能性较大。③右锁骨上:胸腔及呼吸道肿瘤转移可能性大。④腋下:多见乳房肿瘤转移,或有结核可能。⑤腹股沟:多见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各种性病,或泌尿、生殖系、肛门直肠肿瘤。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1)血常规:急性细菌感染多见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寄生虫感染嗜酸粒细胞可增多,白血病可见幼稚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见异形淋巴细胞。
(2)血沉:风湿病、结核及恶性疾病常有血沉增快。
(3)嗜异体凝集试验:滴度增高有助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
2.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CT、核磁共振等,可诊断各器官占位性病变。
3.骨髓检查包括骨髓涂片和活检:可诊断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癌肿骨髓转移等。
4.淋巴结活检:可以了解肿大淋巴结的性质,从组织学上确定诊断。
淋巴结位于颈后方、耳后方、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
(1)淋巴结肿大的情形
淋巴结肿大时,若用指尖触摸会有点硬硬的感觉,并且会在皮肤下转动(它有时会肿得像米粒般大小)。但即使摸起来有2~3个,只要不比红豆大,就不必担心。
头上有湿疹、脓疱或被刮胡刀刮伤时,淋巴结常常会肿大。这时必须先找出原因加以治疗。因为淋巴结本身不会痛,只要没有继续长大,就不必理会。它常会自然消失,但也可能会一直留下来。或者会突然肿大,并有发烧的症状。
扁桃腺炎、咽喉炎、口腔炎、蛀牙的细菌侵袭人体后,引起的化脓性淋巴结炎,若用手指压感觉痛时需要治疗。
淋巴结一下子肿得很大,出现于颌下、腋下、腹股沟,虽不痛但脸色不好,或有好几处瘀伤的皮下出血,则可能是白血病等恶性疾病。
此外,淋巴结肿大而有发疹、发烧的症状时,可能是风疹或川崎病,需接受检查。
(2)淋巴结肿大应对法
一压就感觉痛 →找医生
肿大的部位发烧
↓
发疹、发烧 →去医院接受检查
↓
突然长大
全身多处出现
脸色不好,没有精神 →立即去医院
鼻衄、皮下出血
↓
红豆般大
有痱子、脓疱等 →找出原因治疗
↓
米粒大到红豆般大 →观察一下情形
压下去也不会痛
淋巴结是网状内皮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全身各处。正常淋巴结质地软、光滑,无压痛,能活动,大小约在0.1-0.2cm直径。除在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偶能触及1-2个外,一般不易触及。
由于某些病理刺激,可产生过多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及组织吞噬细胞,都会使局部或全身多处淋巴结,有时枕后、耳周围、滑车等处淋巴结也可肿大。
在局部发生炎症时,淋巴结常因细菌及其毒素刺激而肿大。在某些全身性感染时,由于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引起淋巴结肿大。
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可能原因和淋巴结肿大的特征:
急性单纯性淋巴结炎
肿大的淋巴结有疼痛、压痛、呈中等硬度,在严重炎症时,皮肤潮红。
风疹
淋巴结肿大与皮疹同时出现,位于乳突内侧的耳后、枕骨下和颈后轻度肿大,且有压痛。
麻疹
耳后及颈后淋巴结轻度肿大,可见麻疹的临床表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淋巴结肿大为最典型的表现,全身淋巴结均可受累,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大小如黄豆或蚕豆,有时肿大可颇为明显。质地中等,光滑,能活动,不粘连,有压痛,两侧不对称。常伴全身症状如发热、咽峡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咳嗽、关节酸痛等。
药物热
常见淋巴结肿大且疼痛,可能有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史。
血清病
全身浅表淋巴结轻度或中等度肿大并有压痛,伴有发热及皮疹。有血清注射史。
病毒性肝炎
强伴有淋巴结肿大,但非主要的体征。
毒蛇咬伤
除出现局部症状这外,常还引起相应的淋巴液引流部位的淋巴管与淋巴结发炎,淋巴结一般为蚕豆至栗子大,质软,有压痛。
非特异性慢性淋巴结炎
肿大淋巴结坚实而无压痛。颌下淋巴结的慢性炎症性肿大较多见,常提示过去曾有鼻、咽或口腔感染。腹股沟淋巴结的慢性肿大最常见于下肢及生殖器官炎症。
淋巴结结核
以颈淋巴结结核最常见。尤多见于儿童及25以下的青年人。主要侵犯颌下及颈前三角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常为一侧性。触诊时初期较硬、无压痛,呈慢性过程,互相粘连而成团块,以后软化,变成冷脓肿而向外溃破。
丝虫病
淋结炎的部位以腹股沟与股部淋巴结最为多见,常同时波及两侧。早期淋巴结肿胀而有压痛。淋巴结一度肿大后多不易恢复原状。
播散性红斑狼疮
可有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常同时伴有发热、皮疹损害及心、肝、肾等脏器损害。
此外,原发于淋巴系统的肿瘤、白血病、转移性癌肿以及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结缔组织疾病亦可有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
lymph node enlargement
淋巴结因内部细胞增生或肿瘤细胞浸润,而体积增大的现象。正常人约有300~600个淋巴结,沿淋巴管于身体凹陷及隐蔽处的血管周围群聚分布,如颈部、腋窝、腹股沟、滑车上、□窝、腹膜后、肺门及肝门区等。淋巴结为圆形或椭圆形小体,直径0.1~2.5cm,正常时质软、光滑、无触痛、能移动,除颌下、腋下及腹股沟偶能触及1~2个外,一般不易触及。淋巴结肿大是临床上常见的体征。由于各组淋巴结位置相对比较恒定,接受来自一定部位和一定器官的淋巴管,故淋巴结肿大能为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和预后的判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发病机理 淋巴结是淋巴网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生淋巴细胞、抗体和过滤淋巴液的作用。当机体某部位或某器官受到外伤或感染时,进入淋巴液的细菌、毒素、异物等到达局部淋巴结,可被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此时,淋巴结的机能增强,在细菌、毒素、异物等抗原的刺激下,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可迅速增殖,加上淋巴结的充血、渗出和炎症细胞的浸润,导致淋巴结肿大。转移到相应淋巴结的癌细胞也可由于过滤机制被阻截,并在其内浸润增殖,引起淋巴结肿大。当局部淋巴结不能有效地阻截或清除上述入侵物时,感染或癌肿将循淋巴结导流方向蔓延至下一组淋巴结,使之也出现肿大,或感染和癌肿侵入血液,引起全身播散。
分类 据病因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类。肿瘤性包括淋巴系统的原发肿瘤和淋巴结的转移性肿瘤。非肿瘤性包括感染、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等。一般根据病程将淋巴结肿大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淋巴结肿大有:急性单纯性淋巴结炎、病毒性感染(风疹、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猫抓病、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立克次氏体感染(恙虫病)、特殊细菌性感染(布鲁斯氏杆菌病、腺菌病、腺鼠疫、软下疳)、螺旋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热)、原虫感染(弓形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热、血清热)、毒蛇咬伤。
慢性淋巴结肿大有:慢性感染性淋巴结肿大(非特异性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丝虫病、黑热病、梅毒)、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白血病、局部淋巴结的恶性肿瘤转移)、未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结节病、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G重链病、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诊断和临床意义根据病史,常能提供诊断线索。如急性淋巴结肿大多为各种病原体的感染所致,常合并发热等其他症状。慢性肿大多见于淋巴结结核、结缔组织病及肿瘤性淋巴结肿大。
浅表部位肿大的淋巴结易于触及。触诊时要按一定顺序进行,以免遗漏,并要注意肿大淋巴结的部位、数量、大小、有无压痛、硬度、游离或互相粘连成团块,移动或与基底粘连,表面皮肤有无红肿等。全身多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可见于某些全身性感染(如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结缔组织病等。由于淋巴引流按一定方向进行,故局限于某一部位的淋巴结肿大更具诊断价值,如颌下淋巴结肿痛常起因于口咽部的感染;乳腺癌易向腋下淋巴结转移;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常提示为胃癌的转移。急性感染所致的淋巴结肿大,由于淋巴结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故有明显压痛及自发痛。相反,肿瘤性淋巴结肿大除增长过快外,多无压痛。肿瘤性淋巴结肿大往往质地较硬,如肿瘤组织穿破淋巴结被膜,可侵袭邻近淋巴结及周围组织,引起淋巴结彼此粘连成团或与周围组织粘着固定。
炎症性淋巴结肿大常伴有表皮红肿及灼热感,若出现化脓,可有波动感。淋巴结结核可破溃形成瘘管。
深部或内脏淋巴结肿大除原发疾病症状以及肿大淋巴结引起的压迫症状外,一般不易发现。胸部的淋巴结肿大可由X射线摄片证实,腹膜后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可借助于B型超声波及CT检查等。
确定淋巴结肿大后,要进一步确定引起肿大的原因。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常提示细菌性感染。周围血中有较多异常淋巴细胞及嗜异性凝集试验滴度增高对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帮助。骨髓穿刺检查对确诊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有重要价值。淋巴结穿刺、涂片及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
淋巴结肿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及预后的判断也有帮助。如外科大夫往往要根据有否淋巴结转移来决定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及手术范围;对部位较局限的恶性淋巴瘤以放疗为主,而对波及全身多部位的恶性淋巴瘤则以联合化疗为主;淋巴结结核经药物治疗淋巴结缩小表明治疗有效,反之,表明药物剂量不足或细菌耐药;恶性肿瘤出现远处淋巴结转移多属晚期,预后不佳。
由于某些病理刺激,可产生过多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及组织吞噬细胞,都会
使局部或全身多处淋巴结,有时枕后、耳周围、滑车等处淋巴结也可肿大。
在局部发生炎症时,淋巴结常因细菌及其毒素刺激而肿大。在某些全身性感染时,由于
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引起淋巴结肿大。
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可能原因 | 淋巴结肿大的特征 |
急性单纯性淋巴结炎 | 肿大的淋巴结有疼痛、压痛、呈中等硬度,在严重炎症时,皮肤潮红。 |
风疹 | 淋巴结肿大与皮疹同时出现,位于乳突内侧的耳后、枕骨下和颈后轻度肿大,且有压痛。 |
麻疹 | 耳后及颈后淋巴结轻度肿大,可见麻疹的临床表现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淋巴结肿大为最典型的表现,全身淋巴结均可受累,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大小如黄豆或蚕豆,有时肿大可颇为明显。质地中等,光滑,能活动,不粘连,有压痛,两侧不对称。常伴全身症状如发热、咽峡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咳嗽、关节酸痛等。 |
药物热 | 常见淋巴结肿大且疼痛,可能有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史。 |
血清病 | 全身浅表淋巴结轻度或中等度肿大并有压痛,伴有发热及皮疹。有血清注射史。 |
病毒性肝炎 | 强伴有淋巴结肿大,但非主要的体征。 |
毒蛇咬伤 | 除出现局部症状这外,常还引起相应的淋巴液引流部位的淋巴管与淋巴结发炎,淋巴结一般为蚕豆至栗子大,质软,有压痛。 |
非特异性慢性淋巴结炎 | 肿大淋巴结坚实而无压痛。颌下淋巴结的慢性炎症性肿大较多见,常提示过去曾有鼻、咽或口腔感染。腹股沟淋巴结的慢性肿大最常见于下肢及生殖器官炎症。 |
淋巴结结核 | 以颈淋巴结结核最常见。尤多见于儿童及25以下的青年人。主要侵犯颌下及颈前三角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常为一侧性。触诊时初期较硬、无压痛,呈慢性过程,互相粘连而成团块,以后软化,变成冷脓肿而向外溃破。 |
丝虫病 | 淋结炎的部位以腹股沟与股部淋巴结最为多见,常同时波及两侧。早期淋巴结肿胀而有压痛。淋巴结一度肿大后多不易恢复原状。 |
播散性红斑狼疮 | 可有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常同时伴有发热、皮疹损害及心、肝、肾等脏器损害。 |
此外,原发于淋巴系统的肿瘤、白血病、转移性癌肿以及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结缔 组织疾病亦可有淋巴结肿大。 |
淋巴结是人体的淋巴器官的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免疫系统器官之一,分布于全身的各处淋巴回流的通路上,一般呈卵圆形或豆状,大小不等,是人体重要的外周性免疫器官,当淋巴液流经淋巴结时,细菌、癌细胞、异物等即被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所吞噬和杀灭,同时淋巴结在细菌等不断的刺激下可以产生免疫反应,使抗病能力明显的增强。一般下列情况会引起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炎 淋巴结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病理改变,通常由致病菌以及产物所引起,急性淋巴结炎起病急、病程短,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炎症的症状,这时候淋巴结肿大,周围也可伴有水肿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肿大的淋巴结性质柔软或中等硬度,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之后肿大的淋巴结便会消退。
淋巴结结核 淋巴结结核常发生在颈部淋巴结,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淋巴结炎,它起病比较缓慢,渐进性发展,病程冗长,局部没有什么急性的炎症症状,肿大的淋巴结呈中等硬度,常成串的排列或互相融合,患者常有低热、消瘦、盗汗等症状,淋巴结可软化而出现波动感,如果穿刺抽出脓液则有助于确诊,用抗结核的药物治疗之后可以使淋巴结缩小或合淋巴结消退。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有些儿童接种脑炎、麻疹等病毒性疫苗1~2个星期之后可出现局部表浅淋巴结肿大和疼痛,好发于接种侧左骨上的淋巴结,有的还伴有低热,这是一大类有特殊病史的淋巴结病变。另外,猫抓病实际上也是一种淋巴结疾病,在患者被猫抓伤的地方一般于7~12天之间皮肤会发生丘疹,然后变成脓包或结痂,这时患者的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通常是病毒或细菌所引起的,随着家庭宠物饲养热的兴起,猫抓病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为多见,这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局部表现为淋巴结肿大,通常先后或同时累及几组淋巴结,而最初多表现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表浅淋巴结的肿大。肿大的淋巴结比较硬,而且有橡皮一样的弹性感觉,患者可有不规则的发热、贫血和肝脾肿大等症状,其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病理切片检查,一般多用化疗药物进行治疗,有时可以加用放射疗法以控制局部的病症。
转移性癌 癌细胞转移到淋巴结之后可使淋巴结发生肿大,癌细胞首先转移到颈瘤区域的淋巴结,也能够经过血液向全身其它的脏器转移。肿大的淋巴结质地比较硬,一般没有压痛感,开始时尚可移动,当淋巴结迅速增大之后即固定无法移动了,经过仔细检查可能在身体的其它部位找到原发病灶。诊断时须将转移性癌与恶性淋巴瘤区分开来,因为两者的治疗方法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