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八怪嘎鱼是美味
淡水鱼中的珍品很多,对淡水鱼了解不多的人常常不会挑选。一般说来,嘴里长牙的肉食性鱼类味道鲜美;鱼背上长有脂鳍的鱼类肉质肥嫩;刺少而没有肌间刺的鱼类令人喜爱。丹东的江河泡塘里出产有一种嘎鱼,它就是这样一种鱼。
嘎鱼的学名叫黄颡鱼,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俗称比较多,在丹东地区除了叫嘎鱼之外,还有人叫它黄浪子。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当地的俗名。
嘎鱼的样子有点像鲶鱼,十分丑陋。它的身体长,腹部平,身体后部稍稍侧扁;头大而扁平,眼睛很小,嘴又圆又钝又大,上下颌都长有绒毛状的细小牙齿,有4对须子。嘎鱼全身没有鳞,皮肤上有一层又粘又滑的粘液,这种粘液质具有保健功能。嘎鱼的背鳍和胸鳍都有发达的硬刺,刺在活动时能发出“嘎嘎吱吱”的声音,嘎鱼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嘎鱼的背鳍刺像一把梳子,有一排锯齿;胸鳍刺像一把篦子,有两排锯齿;背鳍刺和胸鳍刺都有毒腺,是淡水刺毒鱼类中毒性比较大的鱼类之一。人们捕捉或垂钓时常常被嘎鱼的刺鳍刺穿皮肤而中毒,被刺穿之处会立刻发生强烈灼痛,出现撕裂伤、出血、局部肿胀、身体发烧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剧烈的疼痛需要经过半小时到一小时才能停止,肿胀的时间要长一些。嘎鱼的背鳍刺和胸鳍刺是嘎鱼的防卫武器,一遇到凶猛的鱼类时,嘎鱼的背鳍刺直立起来,胸鳍刺张开,发出声响,从而使凶猛的的敌人知难而退。垂钓者钓到嘎鱼,也会听到嘎鱼转动胸鳍刺所发出来的“嘎嘎”声音。嘎鱼生有短小的脂鳍,各鳍灰黑带黄色,全身青黄色,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纹,这是黄浪子之名的来历。现在的市场上,有一种黑色的嘎鱼,不知是否应该叫它黑浪子。
嘎鱼大都在湖泊静水或江河的缓流的底层生活,特别喜欢生活在具有腐败物和淤泥的浅滩处。它白天潜伏于水体底部,夜间浮游到水的上层觅食,冬季聚集在深水处越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嘎鱼是广食性鱼类,幼鱼主要吃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长大了就吃小鱼和水生无脊椎动物。它是灭蚊能手,一条嘎鱼一天能吃掉三四百只蚊子的幼虫—孑孓。
嘎鱼的生殖过程十分有趣。每年六月前后,雄鱼游至沿岸地带水草茂密有淤泥粘土的浅水处,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转动,挖掘出一个小小的泥坑,用作雌鱼产卵的鱼巢。雄鱼筑巢后就留在巢里,等候雌鱼到来产卵受精。嘎鱼筑巢时,胸鳍刺发出的声音,吸引了异性,也吸引了更多的雄鱼前来附近筑巢。因此,嘎鱼产卵场都会集聚几十个鱼巢。产卵活动多在天气由晴朗转变为阴雨的夜间进行。雌鱼产过卵后就离巢觅食去了,并且一去不复返。只有雄鱼在鱼巢附近日夜守护着发育中的卵和仔鱼,尽职尽责。两天后仔鱼孵化出来,七八天后,仔鱼能离巢自由游动觅食,生活完全自理了。这时雄鱼完成了抚育宝宝的义务,放心地离去,让后代们自己打理自己的一生。
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丑八怪嘎鱼肉质雪白少刺,不但肥嫩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非常高,富含钙、磷和维生素。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嘎鱼被列为滋补品。嘎鱼吃法多样,煮汤、清蒸、红烧、乱炖,无一不可。我在山东吃过一次干菜豆煮嘎鱼汤,汤十分鲜美,干菜豆也很好吃,至今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