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为什么是莫言 莫言诺贝尔获奖作品



莫言创作生涯已达31年,作品体裁多样,包括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影视文学剧本、话剧作品。

莫言作品获奖盘点



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

从文学史的角度讲,莫言是新时期的重要作家,属于“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在新时期的代表作家里,莫言即便不是最有天才的作家,也是最有创造力的作家,最富有写作韧性的作家。

其代表作品中篇小说《红高粱》被视为“寻根文学”的终结,也被称为“新历史小说”重要起源和代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后使莫言一夜成名,走向世界。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矛盾文学奖。从写作风格看,莫言以大胆著称,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感受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

书读多了,就跃跃欲试地想写

与大多数人的创作经历相似,莫言最早的阅读是从小人书开始的,小人书读完了就半通不通地硬读大人书。书读得多了,就跃跃欲试地想写。“最初的写作动机很功利、很世俗,希望能靠写作改变自己的命运。后来真正地走上了创作道路,创作的动机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莫言在河北的《莲池》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当时在《花山》当编辑的铁凝还从自然来稿中编发了他的第一篇散文。1984年莫言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在老师的指导和文学热潮的刺激下,他悟到很多东西。《透明的红萝卜》《爆炸》《金发婴儿》更使他“名声大震”,《红高粱》被改编成电影,使莫言一夜成名,走向世界。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莫言把精力主要放在了长篇创作上。写出了《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等作品。1996年后,他又创作了《牛》《我们的七叔》《30年前的长跑比赛》《野骡子》等中短篇小说。

“许多人认为只有长篇小说才能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只有长篇小说才能奠定一个作家的地位。这样的认识不能说不对,但我认为短篇、中篇、长篇不应该是等级递进的关系,而应该是平等并列的关系。”莫言说,在西方,短篇小说集子经常会成为畅销书,一个作家完全可以靠着一个短篇集子奠定自己在文坛的地位,但这种现象在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

笔调,一贯幽默中始终含着泪

与早些年相比,莫言近期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的反而少了。他觉得,小说家在写小说的时候不必考虑影视的问题,尤其不能为了吸引导演的眼光来牺牲小说的艺术。“这几年我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越来越难,像《生死疲劳》这样的小说里有很多超现实的描写,写一个人去世后转化成各种各样的动物,也许可以拍成动画片。《蛙》要改编成电影难度也很大。”

多年前莫言在纽约为《酒国》英译本签名售书时,解释自己的笔名是因为小时候话太多了,才取笔名“莫言”,要自己少说一点。实际上他不仅口若悬河,小说语言也是绮丽多姿,引人入胜。

在很多作品中,莫言讲述的故事悲苦沉重,但他的叙述笔调保持一贯的幽默,莫言说,自己的幽默是始终含着泪的幽默。种种的不如意和苦难都得承受,又不能一头撞死,幽默就产生了。

很多作品背景打着“高密”标签

自2001年推出潜心5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檀香刑》后,莫言开始匀速拓展长篇创作《四十一炮》《生死疲劳》等。他的很多作品,其故事背景都打着“高密”(莫言的故乡,位于山东省)的标签。对此,莫言解释说,得先把乡村的旧账写清楚再说,如果有时间再来写城市。

在《蛙》的写作中,莫言的心态与以往不同。在他看来,《蛙》是一部关于灵魂的小说。“人只有认识到灵魂深处的阴暗面,才能达到对别人的宽容。”

靠文学的力量打动所有人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末,早一点走出国门的作家都沾了张艺谋的光电影开路,小说家才逐渐被认识的话,那么近几十年来,西方的翻译家和出版方也开始慢慢理性化了,从文学、从艺术的角度关注中国的作家和中国的文学。

莫言认为:“自己的小说引起较多翻译家的关注和西方出版者、读者的兴趣,还是因为我的小说有个性,语言的个性使我的小说中国特色浓厚。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就像法国的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之所以对我的小说感兴趣,就是因为我的小说土,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莫言认为,任何作家之所以走进西方读者,不是政治原因或其它原因,最终是靠文学作品的自身力量。要看作家是否写出人类普遍的境遇,是否写出了打动所有国家、所有人的情感。

(据人民网10月11日报道)

莫言作品改编的影片



《红高粱》,根据莫言同名中篇小说改编,获得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是中国第一部走出国门并荣获国际A级电影节大奖的影片。



《暖》,根据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荣获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大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



《幸福时光》,根据莫言的中篇小说《师傅愈来愈幽默》改编而成,是一部讲述中国人内心的感情戏,是导演张艺谋的首部贺岁作品。

名家点评莫言作品

中国最有希望获诺奖的作家

在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对原始生命的讴歌与赞美充分表达出从人类的阴暗面去发现光明的一面,把从乡村生活中得到的对生命的丰富与大自然的感受通过小说描写出来。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

荤腥不忌是莫言的写作姿态

莫言企图重组回忆、落实往事,但他的方法何其令人醒目或侧目。他荤腥不忌、百味杂陈的写作姿态及形式,本就是与历史对话的利器。正经八百地评论莫言,包括本文在内,未免小看了他的视野及潜力。明乎此,我们又怎能不油然而兴“千言万语,何若莫言”之叹?

著名学者王德威

莫言小说携带的是核弹头

莫言的小说更有劲道,他携带的是远程核弹头,杀伤力更大。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人性的怪异、历史的异化、民族认同等等,莫言的小说可以找到当代国际学界最热门的所有的主题,既是现代性的表达,又充满后现代的蛊惑人心的意味。





10月11日,法兰克福书展上掀起一股莫言热,所有有莫言作品的展台都被记者和观众挤得满满的。

【核心提示】

莫言获得了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消息为持续近半月的喧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休止符。

此前的争议将莫言推到风口浪尖上,各种讨论在文学作品和道德伦理中攻讦不休,而很少涉及到对他具体作品的深入分析。因为文学的边缘化,很多人连莫言的作品都没有读过,但仍然可以信口开河,肆意攻击。甚至有人以为莫言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作家,靠着诺贝尔文学奖的炒作才爆得大名。

其实,近年来莫言一直出现在诺贝尔奖传闻名单之上,各种传闻或风言风语一年一度地满天飞。近30年来的中国文学中,莫言和他的作品一直处在争议漩涡中心,他的每一部作品出版都带来了几乎截然相反的争议态度,而与他及他作品相关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惊人,在专业数据库里你可以搜索到大量与莫言相关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

莫言为何能获得诺奖,是他的作品迎合了诺贝尔奖评委对中国文学的想象,还是实至名归呢?

作家苏童:以纯文学作品问鼎,无关政治

苏童听到莫言得奖消息很高兴,“莫言可以说是当代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获得这个奖应该说是实至名归。”

在莫言的作品中,苏童最喜欢《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当然《檀香刑》《蛙》也是写得非常好、非常专业的作品。莫言的这次获奖,是中国作家的成功,更是他个人文学特质的成功。诺贝尔奖的评委都是专家,以前总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带有政治性,我看未必是这样,这次莫言就是以他纯文学性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苏童看来,莫言的书完全可以跟所有那些诺奖大师平起平坐,莫言的书一直偏向农村题材,可能青年读者没有那么多,但是他的作品一直在专业读者中非常有口碑。而且莫言始终注重当代写作,苏童说,这是莫言在一定时间里的写作趋向,作家通常会关注现实,想对现实发声。

作家麦家:打动评委的是他的写作态度

“真是替莫言高兴,替中国文学高兴。”麦家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莫言众多的作品中,麦家非常喜欢《檀香刑》和《酒国》,最喜欢《丰乳肥臀》,“我觉得莫言打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肯定是他整体的写作态度、精神和质量,是作为中国作家一以贯之地对中国这片土地以及人的灵魂状态的一种探索,最重要的是他每一部作品的探索都不重复。”

麦家认为,莫言的这次获奖一定会扩大中国作家的海外影响力,汉语比较难翻译,中国文学在海外可以说是小众文学。近三十年中国经济腾飞,文学艺术的腾飞一定是在经济之后,莫言此次获奖可以说是代表中国被权威大奖认可,中国文学在世界上必然会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和评论者。

麦家认为,历来文无第一,但莫言一定在第一流的作家之中。当然其他中国作家中,如贾平凹、苏童、余华、铁凝、李锐、北岛还有阎连科等人,都可以说是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中国作家。

《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他有诡谲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造力

相比同期文坛上的其他作家,莫言的优势在于国外翻译家爱其作品。在程永新看来,改革开放几十年,莫言堪称是领跑中国当代文学潮流的代表作家,中国曾有很多次与诺奖很接近,但是都因种种原因,最终擦肩而过。而如今,莫言的作品终于能够进入国外主流社会的视野,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我非常开心。作为中国人,作为文学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程永新说,自己特别尊敬甚至是崇拜莫言。从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发表后震惊文坛起,他持续地写出了《红高粱》系列、《丰乳肥臀》、《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一大批优秀作品。“莫言的作品所提供的中国经验,诡谲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造力,以及充满意象、诗意和幽默的独特叙事,都令人赞叹。尤其要指出的是,莫言笔下的文学形象文学母本,为中国电影走出国门立下了汗马功劳。”

莫言有很多作品最早都是在《收获》上发表的,所以程永新很早就认识莫言,他回忆道,“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初见莫言时,他很少说话,很腼腆。1988年我主编《中国新潮小说选》,选了他的中篇小说《球状闪电》。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莫言一直不被主流文化所认同,《丰乳肥臀》、《檀香刑》等作品屡屡遭批判,如今主流文化接纳了莫言,说明我们的社会与时代还是在一点点的进步。莫言得诺奖,更将大大鼓舞与刺激中国作家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他有强烈而冷静的乡土和人道情怀

严锋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此激动人心的时刻,我首先想到的是伟大的1980年代,和那个时代星光灿烂的作家群体,莫言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莫言的创作,一直坚持着从那个时代觉醒的人道意识、民间立场、悲天悯人的情怀。莫言的得奖,也是文革后重生的中国文学的光荣。”

严锋说,莫言获奖当之无愧,他的作品生气贯注,血色淋漓,质感强烈。他的语言色彩斑斓,恣肆汪洋,如野草般旺盛生长。他也是难得的故事高手,大有传统说书人的风采。有人批评他不够精致收敛,但莫言一直在进行文体和结构的探索,在艺术与形式上也毫不落伍,比如《酒国》和《蛙》,说他是世界级的作家毫无问题。

令严锋最为赞赏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几十年一以贯之的,是莫言强烈而又冷静的乡土和人道情怀。”

作家陈村:立足当代、走在大地上的土作家

陈村得悉莫言获奖后说:“莫言获奖,这事好极了,我非常高兴。有一个中国当代的一线作家,而且是大陆本土的作家能够获得这个奖项,说明他的努力被全世界看见了。这是非常令人高兴的。”

陈村说,我从他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里看到,他有着一种非常大的力量。“他像江河一样的写作,他是走在大地上的作家。很多人抛开当代,写那些缥缈的东西,但是他却一直立足当代,这是值得尊敬的。他用不同方式、艺术形式去记录,用文学的笔法记录今天。与许多人用一种方式来处理不同题材不同的是,莫言是用很多不同的方法来处理不同题材。他孜孜不倦的写作着,从《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檀香刑》、《蛙》,他隔段时间就有好作品。这就是一个作家应有的样子。莫言还是一个非常土的作家。他非常有原创性,用中国民间元素,比如猫腔。他一直要突破一种东西,这种努力很可贵。

在谈到莫言得奖会带来的影响时,陈村表示,网上有很多无厘头的争论,其实所有的争论都应该回到作品本身,回归到对艺术作品的争论。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中国强大,世界影响力提升

何建明表示,这是莫言的喜事,也是所有中国当代作家的喜事。这是几代中国作家的梦想!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将这一奖项授予莫言,不只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作家的肯定,对中国当代文学界的肯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强大以及世界影响力的提升。

[关于诺奖的两大疑问]

诺贝尔文学奖是如何评选出来的

从200位被提名作家中选出5位决选名额,18位院士花三个月读完所有作品

首先,并非任何人都有资格作为诺贝尔奖提名人,团体提名和自我申请不被接受。文学奖的提名人资格是:①瑞典文学院院士和各国相当于文学院士资格的人士;②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④各国作家协会主席。

每年9月,征求提名次年诺贝尔奖候选人的邀请发往世界各地,近年来仅文学奖评委会每年就发出600多份邀请,寄给各国相关团体和被认为有资格提名的个人。而这次提名莫言的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很有分量。

评奖机构瑞典文学院由18名终身任职的院士组成,他们精通英、法、德多门语言,都是著名作家和学者,其中包括历史学家及专业语言学家。曾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长达17年的谢尔·埃斯普马克戏称,“我们这个俱乐部,18个人都是学养深厚、才智卓绝的大家,但也都是极其固执的老家伙,你以为其中一两位可以主导整个局面?不,他们绝对做不到!”

据谢尔介绍:“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初评委员会由院士中的5位组成,他们工作量巨大,要看很多作家的书,眼睛都快读伤了。自2月至5月,先从全球200位被提名作家中选出二十来人,5月底再筛选出5个决选名额,通常这5名作家来自不同国家,甚至不同大洲。”

6月起,院士们开始放假,“看这5名作家的全部作品,成了18位院士整个夏天的‘暑假作业’,这5个名字,只有这18位读者知道,我们必须小心地守住秘密。当9月开会再聚时,所有院士都已看过作品了,经过3周激烈讨论,最后由全体院士投票决定今年的获奖者。”谢尔说。(据南方人物周刊)

什么样的“喜好”左右着诺奖评委

近十年里描写二战或是种族主义的作品占了一半,关注理想主义倾向

让我们回顾一下近两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作品,找一找诺奖的获奖规律。

语言是首要因素

诺贝尔奖得主为什么是莫言 莫言诺贝尔获奖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有一个怪现象让读者很难忽略,自1895年诺贝尔文学奖开设以来,获奖作家多来自欧洲和北美,亚洲仅有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和以色列的阿格农获奖。难道是亚洲作品真的在艺术价值上低于欧美作品?答案是否定的,回顾这100多年来的亚洲文学,好作品数不胜数。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亚洲作品难以在诺奖中站稳脚跟?语言,就成为了首要因素。

亚洲作品很少以全英文书写,评审学识再丰富也不可能了解世界各地的特有文化。于是,翻译就成为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翻译者对于作品的理解越深刻,作品自然翻译得越好,反之,必然会降低原有作品的艺术价值。

群体记忆的描写

从近十年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描写二战或是种族主义的作品就占了一半。2007年的获奖作品《呼吸秋千》与2009年的《金色笔记》就是典型。《呼吸秋千》讲述了“二战”结束时与纳粹政权合作过的德国人受到的非人待遇;而《金色笔记》,其中的一部分则描写主人公作为作家在非洲的经历,涉及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问题。

群体记忆是一个群体对自己特定文化经历的记忆。有人认为,这是赤裸裸的对亚洲文学的不公。其实,这样判断有失偏颇,就像抗日战争对中国民众造成的影响一样,对于欧美来说,二战、种族主义都是他们社会和个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描写以群体记忆事件的作品,自然就更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也获得了诺奖的青睐。

理想主义的亮色

诺贝尔的最后遗嘱中,提到诺贝尔文学奖对于“理想倾向”的重视。

我们如何去理解“理想主义倾向”?陕西青年学者陈仓认为,“就作品本身来说,诺贝尔文学奖的指向是作品的‘理想倾向’,很在意是否关注人类精神困境,作品的社会影响力。”要么是作品中主人公对真、善、美有强烈的追求,要么,是作家在作品中要肯定、倡导一种符合人性发展、人道主义的生存方式。(据三秦都市报)

陈劲松:诺奖得主为什么是莫言?(陈劲松)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已有几天了。几天来,围绕中国作家莫言获奖的话题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总体反映是有赞有弹,毁誉不一。那么,究竟怎样看待莫言获奖?我觉得应辩证地看待。一方面,无论对于当下整个中国文学而言,还是对于作家本人而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都是值得关注的。当然,我更为关注的,是那些喧嚣过后的宁静。这份宁静即是,对于莫言作品的阅读与思考。在我看来,抛却政治角力或个人运气的因素,仅就小说作品来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实至名归的。另一方面,我认为又没必要夸大甚至神话莫言,以及莫言获奖这件事。说到底,诺贝尔文学奖不过是世界众多文学奖中的一个,可能莫言恰好得到了评委们的共识而已,能否代表世界最高文学水平也是仁者见仁。因此,国人的当务之急,不是躺在莫言获奖的讯息里沾沾自喜乃至冲昏头脑,而是平心静气地坐下来,深入阅读他的作品并反思当下中国文学。我们必须看到当下中国最现实的文学境遇:莫言走向世界不代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莫言获奖不代表中国文学进入盛世。

然而话说回来,莫言为何会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青睐?或者说,他的文学创作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瑞典诺贝尔委员会认为莫言的作品“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这份颁奖词其实已经道出了莫言为何会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秘密。我想,他的文学创作能走到今天,与他的上述文学理念和创作实践是分不开的。回顾中国当代文学史即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大量西方文学及理论涌入中国文坛,造成了整个文学审美观念的变化,在这个文学大背景下,莫言也受到了西方文艺思潮的浸润与洗礼,思想和艺术上接受了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和美国意识流小说家福克纳的影响,创作出了《红高粱家族》等一批震惊文坛的小说,并由此形成了他独一无二的文学风格:感情忧郁而又愉悦,想象神奇而又诡异,意境宽阔而又绚丽。同时形成了他与众不同的叙事风格:善与恶、美与丑、精神与肉体、英雄与非英雄的混杂而又模糊的价值观,以及天马行空、汪洋恣肆、大杂烩式的小说语言——正是这种风格,确立了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与叙事精神,也奠定了莫言小说的审美价值与影响力。故我以为,莫言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用心借鉴西方小说经验的同时,充分融入中国本土经验,并将这种世界性、本土性和个人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了属于莫言的小说世界。

莫言获奖后,有人问我:“在你心目中,除了莫言,还有哪些中国作家具备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潜质?”我说,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在奖项公布之前,每一位好作家都是潜在的获奖者。同时,这又是一个容易得罪人的问题,倘若我觉得作家张三具备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潜质,作家李四则认为我在胡说八道,因为他觉得只有作家王五才具备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潜质。对此,我其实想说的是,于我们而言,诺贝尔文学奖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托尔斯泰、博尔克斯、卡尔维诺没有获过诺贝尔文学奖,但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几人能与之比肩?庞德、里尔克、卡夫卡、乔伊斯、纳博科夫、普鲁斯特等许多大师级作家被诺贝尔文学奖遗漏,但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几人能将其忽视?而在中国,作家余华、苏童、格非、李锐、阎连科、张承志等作家连茅盾文学奖都没有获过,但有谁能否定他们是优秀的中国作家?因此,非要回答这个问题的话,则我认为除了莫言,至少还有以上几位作家具备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潜质。

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与坚持,让莫言终于功成名就,但莫言的成功无法复制。对于更多的中国作家而言,最重要的即是秉持一颗平常心看待诺贝尔文学奖和其他一切奖项。真正优秀的作家,更为看重的永远是自己笔下的作品。这样的作家,恪守的是“但行创作,莫问收获”,信奉的是从文学出发,回到文学本身。在他们眼中,任何奖项都只是写作的副产品。法国作家萨特在《文学是什么?》一书里曾说:“首先,我是一位作家,以我的自由意志写作。但紧随而来的则是我是别人心目中的作家,也就是说,他必须回应某个要求,他被赋予了某种社会作用。” 对萨特的这番话,我是如此理解的:作家的任务就是写作,必须靠作品建立起与读者沟通的桥梁,读者心目中的好作家,永远离不开好作品的支撑。与此同时,作家还“被赋予了某种社会作用”,“必须回应某个要求”,关怀现实,叩问存在,滋养灵魂,陶冶精神。这,才是作家应担负的责任,才是作家应在意的东西。评价一个作家的成就与地位,显然也与此相关。文学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信仰,真正的文学永远只属于信仰,文学写作永远都比文学评奖重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6860.html

更多阅读

历年诺贝尔奖得主 2015年诺贝尔获得者

历年诺贝尔奖得主_环球频道_红网1901年12月10日第1届诺贝尔奖颁发奖项获奖者国家及地区获奖原因备注和平奖弗雷德里克·帕西(Frédéric Passy 1822-1912)法国创立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和平奖琼·亨利·杜南(Jean Henry Dunan

诺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逝世:做一个诗的禁欲主义者

3月27日晚,诺贝尔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逝世,享年83岁。文 | 顾湘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一位诗人,瑞典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mer)。上一次由诗人获得这个奖还是在1996年。听到这个名字以后,有些人

中国为什么至今没有诺贝尔奖得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位匿名读者递交了一篇《中国为什么至今没有诺贝尔奖得主》的文章,该问题被讨论和唠叨了无数遍了,反正每年10月宣布诺贝尔奖得主的时候,媒体都会喧嚣一番:为什么这个,为什么那个。首先需要澄清一点的是中国不是没有诺贝尔奖得主,至少有3

2014诺贝尔奖得主汇总 2014年诺贝尔奖得主

2014年的诺贝尔奖已经全部揭晓,但因为没有中国人获奖,好像媒体并不十分关注,为了阅读方便,把本年度各奖项得主汇总如下:物理学奖:10月7日上午11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

声明:《诺贝尔奖得主为什么是莫言 莫言诺贝尔获奖作品》为网友高傲的存在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